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越级跳闸是指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小于所连接电路中的短路电流,但在电气设备故障时,电气设备跳闸后,却引起电气设备短路电流越级至配电系统的下游设备,从而引起下游设备也跳闸的现象。
某工厂的低压配电设备是由一台主配电箱和几个分配电箱组成的。
主配电箱与分配电箱之间的连接采用了直接连接的方式,没有设立短路电流限制器。
某天,工厂生产设备中一台设备发生了故障,电流突然增大,低压配电系统的负荷电流超过了主配电箱的额定电流。
由于主配电箱没有过载保护装置,主配电箱内的熔断器无法起到保护作用,电路中的电流仍然继续增大。
由于工厂生产设备对电源的供电要求较高,此次越级跳闸事故导致了生产线的停工。
工厂通过查找原因后发现,主要是由于配电系统的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故障设备短路电流对整个配电系统的影响。
配电系统中没有设置过载保护装置,也没有对配电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导致了设备的故障无法及时得到处理。
为了避免类似的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工厂采取了以下措施:1. 对配电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增加过载保护装置,并设置短路电流限制器。
通过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可以保护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跳闸,避免短路电流越级。
2. 对配电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设备。
通过对配电系统的维护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故障设备,并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故障设备引发的越级跳闸事故。
3.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加强对配电系统安全操作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重视配电系统的安全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工厂成功避免了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工厂也加强了对配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连续性。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最近,某工业园区的一起低压配电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该工业园区是一家大
型企业的生产基地,生产设备不断更新,从原有的低压系统逐步升级成现在的高级低压系统。
2021年5月20日上午11时许,该工业园区的一段低压配电线路发生了越级跳闸事故,导致近200台生产设备停机,损失达600万元。
经调查,该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低压配电系统中一根相线和中性线接触不良,积聚了
较高的电压,导致跳闸器突然跳闸。
之所以发生此次事故,主要是由于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也与配电设备过时和老化有关。
该企业的低压配电系统原本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虽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升级,但难免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
同时,由于过大的负荷压力,绝大部分电缆的额定电压都已经超出
使用寿命,容易导致电气性能逐步衰退。
这些都是导致事故的潜在隐患。
此次事故反映出了企业在低压配电方面维护和管理存在的难题,尤其是老旧设备的管
理和更换,需要加强监管、加强更新设备和技术投入,以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
靠性和环保性。
同时,此次事故也提醒广大企业要高度重视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在配电
系统的投运和使用阶段要严格遵守有关电工安全规程和标准,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
提高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在配电系统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排查故障,修复
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低压配电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也要与其他安全措施协调配合,如建立火灾预
防和控制措施、做好地面防静电措施、采用可靠有效的漏电保护等,以有效防范低压配电
事故的发生。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低压配电系统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越级跳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它可能给电网和设备带来不小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的事例,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
事例描述:某工厂的低压配电系统发生了越级跳闸的问题。
该工厂的配电系统主要由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线路和配电设备组成。
在某一天下午,由于生产线突然停电,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是某一配电箱的跳闸导致的。
随后,工作人员将跳闸的配电箱重新合上,生产线恢复正常运行。
不久又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排查并未找到明显的故障原因。
经过仔细检查,工厂电力维护人员发现了越级跳闸的根本原因。
原来,该工厂的配电系统设计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配电线路连接,导致一些电流过大的情况下,越级跳闸的问题时有发生。
随着工厂生产线的不断扩建,原有的配电系统并未及时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设备的老化和负载增加也加剧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事例分析: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低压配电系统越级跳闸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这个事例中,出现了配电线路连接不合理、设备老化和负载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对于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尤其是在工厂等重要场所,应当由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对于配电线路的连接,需要合理规划、适当布线,避免因为线路连接不合理导致的越级跳闸问题。
对于设备的老化和负载增加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更换,并且在负载增加时,应当及时进行配电系统的扩容和改造。
在工厂运行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对于越级跳闸等问题的排查和处理,需要由专业的电力维护人员进行。
一旦发现类似问题,应当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还应当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今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指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电器设备所连接的回路中发生故障时,跳闸保护装置跳闸的动作超过了故障所在的回路,导致其他正常运行的回路也被停电的现象。
某楼宇的低压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一天突然发生了一起跳闸事故。
经过检查,事故发生在一台空调设备的电路中,该空调设备使用的是A级跳闸保护装置。
由于空调设备本身的过载保护装置故障,导致空调设备在运行时电流超过额定值,引起回路内的线路过热。
而在该回路中,连接着另外一台使用B级跳闸保护装置的冰箱设备。
当线路过热时,A级跳闸保护装置应该及时跳闸切断电源,以防止发生火灾等事故。
由于该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故障,导致A级跳闸保护装置动作缓慢,电流持续流过设备,引起回路过热。
当回路过热时,B级跳闸保护装置应该跳闸切断电源,以保护冰箱设备不受损。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A级跳闸保护装置没有及时跳闸,电流继续流过回路中的B级跳闸保护装置,使其跳闸动作。
这样,整个回路内的电源都被切断,导致其他正常运行的设备也断电。
事故发生后,检修人员及时进行排查并更换了过载保护装置故障的空调设备,并修复了A级跳闸保护装置的故障。
通过事故分析,得出了以下教训和改进措施:设备故障检修工作的及时性和质量性需要得到保证。
本次事故的起因是空调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故障,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换故障设备,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对跳闸保护装置的选择应当根据回路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
回路内设备的特点、负载情况和使用环境等,都会影响跳闸保护装置的选择。
在本次事故中,A级跳闸保护装置的动作缓慢,导致了整个回路的停电。
可以考虑更换为动作速度更快的装置,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定期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低压配电系统是建筑物中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防止跳闸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低压配电系统越级跳闸事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提高人们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意识,促进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指在低压配电网中,某个或某些电器设备的跳闸动作超越了其额定电流值而发生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给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多问题,包括电网的过载、电气设备的损坏、停电等。
事例一:某小区的电网供电主干配电线路的负荷达到峰值时,低压配电线路上的一台空调设备突然跳闸。
经过排查,负责维护该小区电力设备的工作人员发现空调设备内部的保护装置已经烧坏,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实际电流超过了其额定电流而跳闸。
分析: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空调设备本身的问题引起的,可能是设备内部的故障引起保护装置失效,也可能是空调设备因为长时间运行或者高负荷使用导致电流超过了其额定电流。
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更换或者修复故障的设备,以及加强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事例二:某办公楼的低压配电线路上经常出现短暂的停电现象,经过检查,发现停电是由于某个办公室的用电负荷剧增导致线路超载而跳闸。
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用电负荷突然增加导致线路超载而跳闸。
可能是因为该办公室使用了大功率电器设备,或者在短时间内集中使用多个电器设备。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应该对用电负荷进行平均分配,避免集中使用高功率电器设备,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如增加配电线路的容量等。
事例三:某小区的供电主干线路因地震引起的抖动而触发跳闸保护装置,导致整个小区的低压配电线路都发生了越级跳闸。
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供电主干线路的抖动引起保护装置误动而触发了跳闸。
地震等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供电线路的震动,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对供电线路的抗震能力,并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护设备,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电力设备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涉及到设备故障、用电负荷过大、保护装置误动等多个因素。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合理分配用电负荷,增强供电线路的抗震能力,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护装置。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近日,某小区住户家中的电器运行时,突然出现了跳闸现象,经过排查发现,是低压配电箱内的保险丝烧断造成的。
为了查明问题原因,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
经过查找,发现该小区的低压配电箱实行的是越级跳闸措施,这也是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
越级跳闸措施是为了保证低压侧设备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是在高压侧跳闸无法实现时,低压侧自动跳闸的一种机制。
然而,由于越级跳闸需要依靠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等多个因素,并且其跳闸电压范围较窄,因此,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跳闸频繁,影响供电稳定性。
对于上述问题,电力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供电质量。
首先,应加强对低压配电箱的检测和维护力度,确保其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配件。
其次,应注重提升设备的自我保护功能,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完善越级跳闸机制,实现弹性断电和部分区域断电等智能化控制,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判断精度,推动该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
同时,市民和用户在使用电器和电力设施时,需注意用电规范,避免超载、短路等行为,同时也需积极反馈问题,及时与电力部门联系沟通,协商解决,共同维护电力供应安全和质量。
总之,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防止供电事故的发生,但其承载的责任也非常重大,必须加强管理和运行监控,确保其稳定、可靠地服务于社会需求。
煤矿越级跳闸事故原因分析误区及解决方案
煤矿越级跳闸事故原因分析误区及解决方案对短路本质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现在对越级跳闸问题的几种错误认识,对几种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现阶段内最好的解决方案。
标签:煤矿供电;越级跳闸;光纤纵差;继电保护煤矿企业用电设备集中,供电线路短,整体负荷变化大,电压波动幅度大,井下环境复杂,除以上几点另外井下供电系统的放射式拓扑结构也决定了要做好煤矿供电工作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越级跳闸问题。
1 原因分析要解决越级跳闸问题,就必须深入理解短路故障的本质和短路电流的变化过程。
1.1 短路故障分析短路故障发生时,短路电流中包含两个部分:周期分量iP与非周期分量iaP,在发生短路的瞬间,三相中一相电流幅值偏高;短路故障进入稳态后,只剩周期分量iP,并且三相电流对称。
假设在供电网络的F点发生三相短路,各项数据满足以下方程式:方程解为在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中,由于供电线路很短,电阻较小,R■<■X■,故?渍F≈90°,当F=50Hz时,短路电流达到峰值时间为0.01秒(此值为最不利的情况下达到峰值的最快时间),非周期分量的衰减时间通常不超过0.2S。
1.2 开关跳闸分析现在使用的保护装置都是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式保护,单片机具有很高的工作频率,使得电流、电压检测周期大大缩短,只需要达到2~3个周波,信号确认时间只需要0.03~0.04秒,总体跳闸执行完成时间一般在0.07到0.09秒(根据不同保护和执行机构有一些差异)。
1.3 分析误区误区一:认为由于井下环境潮湿,高压防爆开关机构卡涩、不灵活,增加开关的固有动作时间,造成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地面的高压开关柜动作快于井下的高压防爆开关,而造成井下越级跳闸。
错误原因:速断保护跳闸只要达到定值,会立即执行无时限速断,保护动作不会返回,所以越级跳闸与开关机构卡涩没有关系。
误区二:保护定值计算不正确或者不准确,造成保护范围过大,引起保护没有选择性跳闸。
错误原因:首先,由于煤矿供电线路程放射状,供电线路短,由于存在井上井下两套设备,造成在很短的线路上有多台开关,一旦发生短路,上级所有保护测得的短路电流差别不大,均会速断保护跳闸出口动作;其次,本身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就比较小(保护线路的60-80%),若增大速断保护的定值,保护范围会进一步缩小,甚至变成0,反而起不到保护作用;最后,在很短的线路(一般不超过1km)上精确的确定保护范围,非常困难,目前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定值的设置准确度无法达到此要求(准确度只有0.1A)。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1. 事故背景: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配电设备及其参数等基本背景信息。
2. 事件经过:详细描述事故发生前、中、后的一系列事件和行为。
操作人员在处理某个低压配电箱时,由于某种原因忽略了其设置的保护装置导致跳闸,进而引发设备短路等事故。
3. 分析原因: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
a. 人为因素:考虑操作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提供培训和考核的情况;是否存在疏忽大意、不重视安全的问题。
b. 设备因素:研究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维护情况,是否存在设备缺陷、材料老化、设备焊接强度不够等问题。
c. 管理因素:探究管理部门对低压配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情况,是否存在管理不严格、人员流动较大等问题,以及管理规程是否与实际操作相符等。
4. 教训和改进措施:根据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训和改进建议。
a. 增加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工作纪律的教育;
b. 进行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更新老化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c.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低压配电设备的管理和检查;
d. 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紧急处理措施培训,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e. 引入先进的监控和报警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对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进行全面的了解,从中总结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气越级跳闸事故原因分析
电气越级跳闸事故原因分析一:事件分析:今年我厂出了2起380V低压配电装置出现部分负荷故障,负荷开关拒跳闸,导致上级开关跳闸的事故。
事件一:10月6号380V化水A段综合楼电源(1)电缆由于脱硫工程施工被挖破,引起瞬时短路,380V化水A段综合楼电源(1)开关保护拒动,化水A变低压侧开关01A68—2开关越级跳闸而导致380V化水A段母线失电事故原因:(1)、中建二局炮机司机关**违章作业,现场监护人张**未尽职,致使露在外端的380V化水A段综合楼电源(1)电缆被挖破,是整件事件的起因。
(2)、运行人员没有按规定有效投入保护压板,是造成380V化水A段母线失电的直接原因。
(3)、作为母线下端的负荷,综合楼电源(1)过流保护整定值大于母线进线开关过流保护整定值是不合理的,由于继保班、低压班各自负责所属设备的保护整定,电气分部也没有统一协调,使保护失去上下级的配合,是造成380V 化水A段母线越级跳闸失电的间接原因。
事件二:11月30日,2A锅炉炉水升压泵电机烧毁,电机开关拒跳,#2炉MCCA段电源进线开关2BMA-1开关越级跳闸,而导致#2炉MCCA段母线失电。
事故原因(个人意见):(1)2A锅炉炉水升压泵开关一次熔断器容量选择过大(2)2A锅炉炉水升压泵开关接触器节点因过热粘合,不能分闸(3)#2炉MCCA段进线开关2BMA-2和电源开关2BMA-1过流保护定值整定不合理,导致2BMA-1越级跳闸。
二:事故原因总结:(1):从以上2次事故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上下级开关的保护整定值配合不合理,是导致开关越级跳闸的主要原因。
比如事件一中,380V 化水A 段综合楼电源过流保护整定值为15(刻度值)×2(并联)×600/5(CT 变比)=3600A ,时限0.5秒;零序电流保护整定值为130A ;化水A 变低压侧开关本体瞬时过流保护整定位置为1600A 。
下级负荷开关的过流保护整定值比上级母线开关的整定值还高,这是违反了继电保护整定原则的。
一起临时用电造成开关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起临时用电造成开关越级跳闸事故分析一、事故概述近日,工地临时用电造成开关越级跳闸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故发生在工地的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工地需要临时用电,施工人员将电缆直接接入电源开关中,造成电路负荷过大,导致开关越级跳闸,引发事故。
事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分析。
二、事故原因分析1.不规范操作施工人员在临时用电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将电缆直接接入电源开关中,导致电路负荷过大,造成了开关跳闸。
临时用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包括正确连接电缆,合理设置线路,确保电路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电路负荷过大工地施工现场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照明设备等。
如果电路负荷过大,超出了电源开关的承载能力,就容易造成开关跳闸。
因此,在临时用电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评估电路负荷,确保电源开关能够正常运行,避免跳闸事故的发生。
3.安全意识不强施工人员在临时用电的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对电路负荷的评估不足,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施工现场的第一要务,施工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最小化,不容忽视。
三、事故教训与对策1.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临时用电的操作规程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操作方法,避免出现不规范操作。
2.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临时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及时清理电缆等电力设施周围的杂物,避免发生短路等安全隐患。
对电路负荷进行合理评估,确保电源开关的承载能力不超载,避免跳闸事故的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整改,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督促他们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指电路中出现电流过载或短路等异常情况时,保护装置不及时动作,而电流在电路中“越级”跳闸。
这种情况可能会给电力设备和用户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案例一:
某一小区的一幢楼内的住户反映,有时在使用电梯或开空调时,总闸跳闸现象频繁发生,影响了正常使用。
分析:
1. 首先排除用户负荷过大的可能性,查看用户的用电负载是否超过线路设计负荷。
2. 检查电缆接线头是否松动、烧焦,是否有线路接地和短路现象。
3. 检查电缆、断路器和继电器等设备是否老化,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
解决:
1. 如果发现用户用电负载过大,需要对线路进行升级,增加额定负荷。
2. 如果发现电缆接线头松动或烧焦,应立即进行紧固或更换。
3. 如果发现线路接地或短路现象,需要对线路进行绝缘测试和维修处理。
4. 如果设备老化,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
案例二:
某工厂的生产车间发生了一次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故,导致生产线停工。
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需要对用户用电负荷、电缆接线头、线路接地和短路、保
护装置设置、设备老化等进行检查和解决。
只有在确保以上问题都得到正确解决的前提下,才能有效防止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设备和用户的安全。
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3.16”越级跳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广大泰祥自动化技术XX2011-4-29“3.16”越级跳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一、事故简况一矿于3月16日发生了三次跳闸事故:1.5:08:00 戊七二1#进线开关发生漏电跳闸;2.5:26:08 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戊七二1#进线开关、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发生速断跳闸,造成一次越级跳闸事故;3.8:03:07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戊七二1#进线开关、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再次发生速断跳闸,造成第二次越级跳闸事故;一矿共改造了一水平中央变电所、戊七一变电所、戊七二变电所三个变电所,本次越级跳闸事故发生于已改造的变电所X围内。
二、故障电力线路“3.16”越级跳闸事故线路为:一水平中央变电所:进线电源来自地面降压站的下井1#开关的1#进线开关(7628),一段母线上出线到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的戊七1#开关(7442);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开关(7407),线路通过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7407)串接于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开关;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开关(7302),一段母线出线的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通过电缆馈出到机巷风巷移动变电站,电缆线路截面35mm2,长度100+122+55=277m,分为3段,中间接线盒连接。
故障点:到机巷风巷移动变电站的出线电缆100m处电缆接线盒。
图1 事故电力线路关系示意图由于本次越级跳闸只涉及每个变电所的I段母线的开关,II段母线的开关没有跳闸。
为了便于分析事故原因,示意图只体现了I段母线事故线路的部分开关。
三、事故反馈据机电一队人员反映:2011年3月16日早上5点多,由于戊七二变电所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到所带变压器之间的接线盒受潮,造成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漏电跳闸。
值班人员先后处理两次,并在5点26分和8点03分分别进行了两次开关试送,两次试送电都造成了戊七二变电所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速断保护跳闸、1#进线开关(7302)速断保护跳闸,并将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顶跳。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指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了跳过中间级配电设备,直接跳到高压侧进行跳闸操作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而且会导致高压侧的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将对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事例描述:某公司的低压配电系统由变电所、中压配电室和低压配电柜组成。
某天,由于变电所的一台开关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关闭,于是运维人员决定关闭中压配电室的开关进行维修。
在关闭中压配电室的开关之前,忘记关闭低压配电柜的开关,导致低压配电柜中的开关越级跳闸,跳过了中压配电室直接跳到了变电所的高压侧。
这一越级跳闸导致了高压侧变压器的短路以及高压侧设备的损坏,还引发了一起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检查机制:针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开关操作,应建立明确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使运维人员熟悉正确的操作流程。
要建立检查机制,以确保运维人员操作的准确性和符合规程。
2.设备互锁和告警装置: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可以设置互锁和告警装置,以确保开关的正确操作。
在关闭中压配电室的开关之前,可以设置低压配电柜的开关无法闭合,或者设置告警装置,提醒运维人员关闭低压配电柜。
3.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低压配电系统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特别是对于一些易发生故障的设备,要加强监测和检查,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4.加强运维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他们对操作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要加强巡检和监督,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总结: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火灾等严重后果。
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培训,设置设备互锁和告警装置,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并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指电力系统中某一电器设备发生故障,其电流突然增大,导致电流保护装置发生误动作,跳闸跳开,并引起跳闸设备的上级设备也跳闸,从而导致更广泛的停电现象。
以下是一个关于低压配电越级跳闸的事例分析。
某小区的住户一天晚上突然断电,调度中心收到报警后,立即派出维修人员前往查找故障。
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小区停电范围很广,不仅局限在某一栋楼,而是整个小区都没有电。
维修人员首先在配电室检查了变压器,发现变压器运行正常,输入输出电压符合要求,未出现故障迹象。
然后,他们检查了变电室的开关设备,发现已越级跳闸。
进一步地,他们检查了该开关设备的上级设备,发现上级设备也越级跳闸。
维修人员随即打开事故分析表,查找可能的故障原因。
根据他们的经验,越级跳闸一般是由于某一设备的故障引起的。
他们重新检查了配电室的主开关和断路器,发现故障并不在这些设备上。
维修人员对整个小区的配电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一栋楼的某户住宅电表箱内发生了故障。
他们打开电表箱,发现其中的保险丝已经熔断。
进一步地,他们排查了配线板,发现一个插座上的电器设备发生了短路,导致电流突然增大,引起了保险丝熔断。
维修人员立即拆除该故障设备,并更换了保险丝,然后对配电系统进行了恢复。
随后,小区的电力得到恢复,居民们重新获得了用电。
通过对该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越级跳闸往往造成了更广泛的停电现象,需要及时维修和排查故障原因。
2. 当出现低压配电越级跳闸的故障时,需要对整个配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
3. 越级跳闸往往是由于某一设备的故障引起的,需要仔细分析和排查故障设备。
4. 故障设备导致越级跳闸的原因可能包括短路、电流突然增大等,需要进行详细的排查和分析。
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故障的原因和排查方法,对于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次越级跳闸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7日16时38分,钟市变6kVⅠ段PT避雷器三相炸裂,钻钟线7310开关过流保护动作跳闸,保护动作电流12.6A,钟市变拉开PT刀闸后,送电正常。
二、事故分析:当时钟市变#2主变运行,#1主变备用,电网的运行方式为广华变#2主变通过3308、7310、6307开关,带钟市变、浩口变、丫角变。
检查钟市变6kVⅠ段PT避雷器,有明显三相放电痕迹,事故为三相弧光短路故障。
那么应该#2主变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动作,跳6kV母联6603开关,怎么是钻钟线7310开关过流保护动作跳闸呢?经过检查,保护配置情况如下:钻钟线7310开关CT变比为200/5,电流速断保护定值17A/0S,过流保护定值7A/1.2S,方向均指向线路;钻钟线6307开关CT变比为300/5,电流速断保护定值40A/0S,过流保护定值7A/1.2S,方向均指向线路;钟市变#2主变35kV侧进线6302开关CT变比为200/5,#2主变高后备为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电流2.5A,低电压65V,负序电压6V,Ⅰ时限0.6S跳6kV母联6603开关,Ⅱ时限0.8S跳主变两侧6302、6602开关。
保护整定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又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保护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当时6kVⅠ段PT 避雷器发生三相弧光短路,属于6kV母线发生的非金属性三相短路故障。
虽然短路电流达到12.6A,但由于是弧光短路,电压下降却未达到低电压值,而三相短路属于对称短路,基本没有出现负序电压,因此#2主变高后备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未动作。
可是电流达到了钻钟线7310开关过流保护动作值,最后造成了7310开关过流保护越级动作跳闸。
三、结论及建议措施:6kV母线发生非金属性三相短路是非常少见的故障,由此造成主变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是个小概率的问题。
虽然如此,但为了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解决问题。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低压配电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种原因,低压配电系统可能出现各种故障,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可能导致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后果。
对低压配电越级跳闸进行深入的事例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训和经验,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类问题。
事例描述某工厂的低压配电系统最近出现了频繁的越级跳闸现象,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经过调查和分析,工厂的电力维护人员发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1. 负载过大:该工厂在进行生产时,负载较大,特别是一些设备在启动的瞬间需要大量的电流。
由于负载过大,使得低压配电系统的负荷超过了设计能力,导致越级跳闸的发生。
2. 过载保护设置不合理:低压配电系统的过载保护装置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地识别并及时处理负载过大的情况,从而导致越级跳闸的发生。
3. 设备老化:工厂的一些低压配电设备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已经出现了老化现象,性能下降,容易引发故障,包括越级跳闸。
4. 人为操作失误: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一些设备未能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导致低压配电系统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越级跳闸的发生。
事例分析以上事例反映了低压配电越级跳闸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
在日常生产和运营中,低压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们有必要对该事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以期望能够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类问题。
关于负载过大问题,工厂需要合理规划和安排生产设备的使用,避免同时开启大功率设备,或者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以降低负载峰值。
与此也可以考虑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增加一些辅助设备,如电容器、电抗器等,来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承受能力。
对过载保护装置的设置需要谨慎考虑。
合理的过载保护设置可以有效地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避免负载过大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无谓的越级跳闸。
分析10kV越级跳闸事故原因
分析10kV越级跳闸事故原因越级跳闸大大地扩大了故障范围,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性很大,有时甚至会导致系统解列,造成大面积停电的恶性事故。
越级跳闸中比较常见的是10kV断路器越级跳闸,由于10kV电压等级跟电力客户紧密相连,所以一旦10kV母线失压,对电力客户影响很大。
文章探讨了10kV断路器越级跳闸的原因和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一、原因10kV越级跳闸在原因很多,按设备类型大抵可分为两种,一次设备缺陷引起的断路器越级跳闸和二次设备缺陷引起的断路器越级跳闸。
(一)一次设备缺陷引起的越级跳闸的主要原因1.断路器机构跳闸线圈烧毁引起断路器拒动。
由跳闸线圈烧毁引起的越级跳闸在电力系统中是出现得比较多的。
跳闸线圈烧毁是因为长时间通电或者线圈两端承受的电压过大引起的。
跳闸电磁铁无冲程或跳闸线圈铁芯阻卡都会使得跳闸线圈烧毁,这在一些运行时间比较长的设备上比较常见。
运行值班员巡视设备时,如闻到断路器机构有焦味,同时断路器合闸指示灯不亮,则基本上可以判断为跳闸线圈烧毁,必须马上申请将设备停运,联系检修班组处理,防止设备故障时造成严重后果。
2.断路器机械操动部分卡死引起断路器拒动。
断路器机械操动部分卡死主要表现为机构卡涩或传动连杆销子脱离。
断路器如果长时间处于备用状态,在投入运行之前一定要做断路器特性试验。
3.断路器辅助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引起断路器拒动。
当断路器在合位时,断路器辅助继电器触点接通于跳闸回路中,如果触点接触不良,则跳闸回路不通,当设备端出现故障时,断路器无法跳闸,从而跳开上一级断路器,造成越级跳闸。
断路器合闸指示灯可以有效地监控跳闸回路。
断路器合闸指示灯不亮,排除坏灯的可能,就说明跳闸回路不通,这时要马上申请将设备停运,联系检修处理故障。
4.控制回路断线。
断路器控制电源断开时,会发出控制回路断线,这时候断路器已经是死断路器,要马上分析电源断开的原因,将电源合上去。
跳闸线圈烧毁和断路器辅助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都会发控制回路断线,所以运行人员应高度重视告警信号,出现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等告警时,应立即处理。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指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有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跳开比故障位置电流保护装置的更远处电流保护装置,导致更远处线路也发生跳闸现象。
下面将通过一个事例来进行分析。
某工业园区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段式供电方式,其中一段供电到一栋大楼内的配电箱。
某天,由于电缆老化,导致该大楼内的一段电缆发生短路故障,电流保护装置在短时间内起到了保护作用,及时将故障电缆跳闸断电。
由于该大楼内的另一段电缆也存在老化情况,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瞬时超距,导致该段电缆也发生了短路,使得更远处的线路也跳闸。
对于这种越级跳闸事例,可以分析如下:1. 电缆老化问题:电缆老化是导致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电缆长时间使用后,绝缘材料容易老化,导致绝缘强度下降,从而造成短路故障。
2. 电流保护装置设置问题: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为了保护线路安全,通常会设置电流保护装置。
如果电流保护装置的设置不合理,比如距离故障较远的地方设置了过大的电流保护值,就有可能导致故障跳闸时,更远处的线路也跟着跳闸。
3. 跳闸时间问题: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是越小越好的,但是如果动作时间设置过小,也会导致故障发生时,更远处的线路尚未得到保护就发生跳闸现象。
为了避免低压配电系统中的越级跳闸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测电缆的老化情况,及时更换老化电缆,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
2. 合理设置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和保护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在短路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动作,但又不至于过于灵敏而造成误跳闸。
3.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添加过流保护器和接地保护器等辅助保护装置,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低压配电越级跳闸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事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保障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潘一矿越级跳闸事故分析报告
2008年11月6日35kV猫营变35kV猫宏线线路发生故障,该线路保护没有动作跳闸,由上一级保护动作跳闸切除故障。
事件原因调查过程及结果如下:1、调取220kV紫云变紫猫307保护装置动作报文及保护定值。
①动作报文:2008-11-6 16:00 46.748″过流Ⅱ段动作,短路电流:IA= 0.33A IB=15.53A IC=0.46A, 2008-11-6 16:00 46.763″断路器跳闸,2008-11-6 16:00 48.289″重合闸动作(不成功)。
②紫猫307保护定值:2、线路故障情况查找。
据查,故障属35kV猫宏线16#杆处B相瓷瓶严重脏污导致闪络放电(即B相接地),故线路故障情况由电杆所在厂区人员汇报给县调。
3、猫营变保护检查结果。
①、该装置引入A、C相电流作保护用(装置中的B相电流iB=iA+iC)。
②、装置为黑屏(遗留缺陷),通过测试保护装置内定值与定值书相符,保护动作正确、可靠,传动试验合格。
③、猫宏301保护定值结合以上几点综合分析。
线路发生的故障为单相接地(B相接地),由于35kV猫营变猫宏301保护装置未接入B相电流(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为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即猫宏301保护装置不反应线路B相接地时实际电流的变化,此时装置中的B相电流只等于A相负荷电流与C相负荷电流的相量相加(iB=iA+iC),其值可能小于过流保护定值 3.5A;另外,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会下降(>70V),故猫宏301保护不动作。
经查,220kV紫云变紫猫307保护装置引入三相电流作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接线为三相完全星形接线),35kV猫宏线发生B相接地时,此时进入紫猫307保护装置的B相电流反映的是线路B相实际电流的变化,当线路B相实际电流大于紫猫307保护电流Ⅱ段定值时,电流Ⅱ段保护动作跳闸。
实际上小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引起保护跳闸,因其电流值不会太大。
当时的情况是紫黔Ⅱ回309与紫猫307基本上同一时间跳闸,我们查看了11月6日309保护的动作报文,其保护动作跳闸时间与307保护动作跳闸时间基本同时,其动作电流IA等于15A、IB与IC相同均为0.02A(CT 变比800/5)。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
一起低压配电越级跳闸事例分析一、事故经过2019年1月10日晚上,某企业车间突然停电,导致生产线全部停摆,造成了产能损失和经济损失。
经初步排查发现,停电原因是由于低压配电越级跳闸导致的。
为了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我们组织了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事故分析1.供电系统概况该企业低压配电系统供电方式为两级供电,分别由主配电室和分配电室供电。
主配电室由一台1250kVA变压器供电,负责整个厂区的供电;分配电室由多台400kVA变压器供电,分别负责不同的生产车间。
2.事故发生经过在事故发生当天,主配电室的1250kVA变压器由于检修维护,导致停电。
此时,分配电室的400kVA变压器自动跳闸,而厂区内又有一台100kVA的变压器提供部分负荷供电,结果低压配电出现了越级跳闸现象。
造成了整个车间的停电。
3.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低压配电越级跳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电力系统设计缺陷:供电系统的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在主变检修时,分配电室的400kVA变压器无法顺利切换负荷,从而跳闸停电。
(2)供电设备运行不稳定:在1250kVA变压器检修期间,100kVA变压器无法稳定供电,造成了部分负荷供电不足,从而导致了低压配电越级跳闸。
(3)设备运行监控不到位:在主变检修时,分配电室的400kVA变压器跳闸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4)检修作业管理不严格:1250kVA变压器的检修作业管理不够严格,未有完善的备用电源和切换方案,导致了供电系统的不稳定,从而引发了低压配电越级跳闸。
三、事故教训及改进措施2.设备运行监控到位:加强对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行异常,防止出现类似事故。
3.制定完备的检修作业管理规定:对变压器的检修作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检修期间有完备的备用电源和切换方案。
4.加强应急预案及培训: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6”越级跳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北京广大泰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2011-4-29“3.16”越级跳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一、事故简况一矿于3月16日发生了三次跳闸事故:1.5:08:00 戊七二1#进线开关发生漏电跳闸;2.5:26:08 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戊七二1#进线开关、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发生速断跳闸,造成一次越级跳闸事故;3.8:03:07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戊七二1#进线开关、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再次发生速断跳闸,造成第二次越级跳闸事故;一矿共改造了一水平中央变电所、戊七一变电所、戊七二变电所三个变电所,本次越级跳闸事故发生于已改造的变电所范围内。
二、故障电力线路“3.16”越级跳闸事故线路为:一水平中央变电所:进线电源来自地面降压站的下井1#开关的1#进线开关(7628),一段母线上出线到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的戊七1#开关(7442);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开关(7407),线路通过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7407)串接于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开关;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开关(7302),一段母线出线的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通过电缆馈出到机巷风巷移动变电站,电缆线路截面35mm2,长度100+122+55=277m,分为3段,中间接线盒连接。
故障点:到机巷风巷移动变电站的出线电缆100m处电缆接线盒。
图1 事故电力线路关系示意图由于本次越级跳闸只涉及每个变电所的I段母线的开关,II段母线的开关没有跳闸。
为了便于分析事故原因,示意图只体现了I段母线事故线路的部分开关。
三、事故反馈据机电一队人员反映:2011年3月16日早上5点多,由于戊七二变电所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到所带变压器之间的接线盒受潮,造成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漏电跳闸。
值班人员先后处理两次,并在5点26分和8点03分分别进行了两次开关试送,两次试送电都造成了戊七二变电所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速断保护跳闸、1#进线开关(7302)速断保护跳闸,并将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顶跳。
四、事故调查3月31日我公司得知一矿出现越级跳闸的情况,安排工程部人员在现场查找原因,从事件过程上分析是由于漏电跳闸后重新送电时的漏电点发生短路,造成沿线开关速断跳闸,由于我公司工程部人员在工程调试中开关关联关系矿方没有确定,没有设置投入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的防止越级跳闸的保护功能,因此,没能防止越级跳闸事故。
由于现场调查的资料不详细,要求有时间配合矿方收集一份详细的资料进行分析。
经过准备,4月22日我公司再次派工程部人员和技术部继电保护设计人员到达一矿,与一矿机电技术人员一起收集资料,查找问题,分析越级跳闸原因。
4月22日下午,在一矿调度中心调取了3月16日三个变电所的数据,4月23日根据收集到得数据分析了两次越级跳闸的原因与一矿机电科魏科长联系,与魏科长对两次越级跳闸的情况进行沟通及确定解决方案。
五、事故分析1)继电保护整定数据分析开关综保定值表统计过流II定值882 A 560 A 600 A 160 A过流II延时20 S 20 S 2 S 2 S零序I定值1A带方向1A带方向2A带方向 2 A带方向零序I延时5S 5S 1S 1S零序II定值0.5A带方向0.5A带方向0.5A带方向0.5A带方向零序II延时 1 S 1 S 1 S 4 S零序过压定值15V 15V 15V 15V零序过压延时 5 S 5 S 1 S 1 S防越延时时间未设置未设置未设置未设置速断控制字投入投入投入投入过流II控制字投入投入投入投入零序I控制字投入未设置投入投入零序II控制字投入投入投入投入零序过压控制字投入投入投入投入越级跳闸判断控制未设置未设置未设置未设置字(注: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跳闸是由于一水平中央变电所戊七1#开关失压造成,本次越级跳闸无直接关系不进行分析。
)开关整定值界面截图图2 一水平中央1#进线(7628)定值图3 一水平中央戊七1#馈出(7442)定值图4 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7302)定值图5 戊七二变电所117040机巷风巷移变(7301)定值✧整定值设置分析⏹上下级关联的四台开关定值表中越级跳闸延迟定值与越级跳闸判断控制字没投入。
⏹上下级关联的四台开关定值表中零序过流I段和零序过流II段定值及延时时间配合不合适,上级开关定值与下级开关没有级差值,下级开关延时大于上级开关。
2)事件统计记录和过程分析⏹ 3.16事故电力线路事件记录对比表图6 事故电力线路事件记录对比表⏹ 3.12事故电力线路告警事件记录对比表注:1.由于事故后没有及时收集保存事故数据,一水平中央戊七1#馈出开关事件记录已被后来冲掉,但现有3台开关的记录能够反映事故的整个过程情况。
2.运行曲线和录波曲线数据也因时间过长被后来数据冲掉。
(1)第一次跳闸过程:⏹5:08:00戊七二1#进线开关发出“零序过压 77.5V”与“零序过流II 5.34A”告警事件,产生“零序过流I跳闸5.35A”与“开关合到分”事件。
⏹5:08:00,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产生“零序过压告警77.1V”,5:08:01产生“低电压告警0.0V”,5:08:02产生“开关合到分”。
5:08漏电跳闸动作流程图分析:⏹第一次跳闸为漏电跳闸,漏电点位于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负载线路。
⏹记录表明,3月12日3:21:40,线路各开关均同时检测出漏电,并发出“零序过压告警”,漏电检测和判断准确,沿告警开关线路可确定漏电线路位置。
⏹3月16日,5:08:00.553ms,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首先检测到漏电故障,并发出“零序过压告警”,开关漏电检测灵敏准确。
⏹5:08:00.640ms,经87ms后,戊七二1#进线开关检测到漏电并发出“零序过压告警”,6ms后,发出“零序过流II告警”,再90ms后,发出“零序过流I跳闸”,96ms后,开关切断漏电故障线路,整个漏电检测和动作程序正确。
⏹5:08:01.798ms,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发出“低电压告警”,172ms后,发出“失压跳闸”,经182ms,开关跳闸,由于开关设置的零序过流II段延时4s,而戊七二1#进线开关零序过流II段延时为1s,检测出漏电到发出跳闸指令的时间仅0.096s,所以,开关未发出“零序过流II告警”。
⏹由于两台开关的零序I段定值都为2 A,延时时间同为1s,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下带线路发生漏电故障,上下级开关均检测到漏电事故,由于没有设置零序延时配合时间差,开关的灵敏度差异导致上级开关跳闸先动作,切断故障,造成越级跳闸,下级开关由于故障消失没有跳闸,漏电故障中保护装置功能和动作可靠性没有问题。
⏹其他并联线路未发生漏电跳闸,说明漏电保护选择性正确可靠。
(2)第二次跳闸过程:⏹5:09:19,戊七二1#进线开关送电,产生“开关分到合”事件。
⏹5:26:08,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送电,产生“开关分到合”事件,同时产生“速断跳闸944.5A”与“开关合到分”事件。
⏹5:26:09戊七二1#进线开关也产生“速断跳闸 1908.9A”与“开关合到分”事件,“失压0.0V”事件。
⏹5:26:09,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也“开关合到分”事件和“失压0.0V”事件。
⏹5:26:09,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和戊七1#开关也发生“失压0.0V”事件和“开关合到分”事件。
说明发生越级跳闸,地面开关已跳闸切断电源。
5:26速断跳闸动作流程图分析:⏹第二次跳闸是短路故障造成的速断跳闸,短路点位于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负载线路;⏹戊七二1#进线开关合闸送电后,5:26:08.272ms,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合闸,经678ms,发生短路故障上,短路电流升至944.5A,导致速断保护动作跳闸;⏹再经88ms,短路电流升至1908.9A,由于戊七二1#进线开关没有设置延时时间,同时也发生速断保护动作跳闸;⏹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的速断跳闸时间:系统与地面降压站没有联网监控,没有采集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的事件记录,我们根据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失压跳闸的时间推算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的速断跳闸开始时间,5:26:09.458ms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发出“失压跳闸”,失压延时500ms,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发出“速断跳闸”,经开关分断、失压检测判别、失压延时,到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发出“失压跳闸”,一般需时560ms,可推断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发出“速断跳闸”的时间是5:26:08.898ms,分断时间为5:26:08.998,先于终端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跳闸,可以推断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未设延时时间。
⏹5:26:08.950ms,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记录速断电流值944.5A,5:26:09.38ms,戊七二1#进线开关记录速断电流值1908.9A,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在开关合闸后586ms速断跳闸,先于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52ms,可以推断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的定值设置小于1900-2000A。
⏹由于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速断定值小于下级开关的短路电流整定值,未设置速断延时时间,造成越级先跳闸,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和戊七1#开关发生失压跳闸,随后,戊七二1#进线开关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也发生失压告警,均按照设置方式正确动作;⏹按照线性估算,短路电流升至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速断定值2520A需时230ms,需到5:26:09.180才能达到速断定值,此时,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已经完全分断,故障消失,所以,中央1#进线开关不会发出速断跳闸。
⏹导致越级跳闸的原因为:1.现有继电保护的速断保护没有选择性,也没有设置合适的时间级差分段保护,上级速断跳闸时间与下级速断跳闸时间没有时间配合,造成上下级同时跳闸;2.电力监控系统没有设置投入与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配合的整条线路的防越级跳闸保护,发生短路时不能判断故障地点和开关的相互关系,不能避免同时速断跳闸;3.根据现有记录推断,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速断定值设置小于下级开关定值,未设置合适的速断延时时间,造成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越级跳闸。
(3)第三次跳闸过程:⏹6:21:34,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送电,产生“开关分到合”事件;⏹6:22:16,一水平中央戊七1#开关送电,产生“开关分到合”事件;⏹6:26:51,戊七二1#进线送电,产生“开关分到合”事件;⏹8:03:06,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送电,产生“开关分到合”事件;⏹8:03:07,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产生“速断跳闸 750A”、“开关合到分”、“失压0.0V”事件;⏹8:03:07,戊七二1#进线开关产生“速断跳闸 1792.9A”、“开关合到分”、“失压0.0V”事件;⏹8:03:07,一水平中央1#进线开关产生“失压跳闸0.0V”、“开关合到分”事件,说明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已发生越级跳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