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讲解-精选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创作的一篇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从诗的结构、意象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

一、诗的结构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共有五段,每段以“长亭外”开头,以“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结尾。

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前三段描绘梦游之景,而后两段则表达离别之情。

这种结构上的划分使得诗的内容既具有流畅的叙述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考。

二、意象的鲜明描绘诗中的意象描绘极为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触。

如“长亭外,古道边”一句,勾勒出了一个古老而长远的道路,令人联想到旅途的漫长和未知的前方;“柔荑若耳”中的“柔荑”形容花草柔和的形态,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细腻之美。

意象的运用使诗中的情感和景物交融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主题的探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是对人生和离别的思考。

通过描绘梦游的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忧虑。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豪情与哀愁并存的情感,既展示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又透露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恋恋不舍。

四、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还包含了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运用。

如诗中提到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达了作者对于别离之时无法言语的感受,一种无言的内心呐喊。

此外,诗中还有蕴含着人生哲理的隐喻,如“人生如梦不死”,寓意人生短暂,应当珍惜。

五、诗歌的音韵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音韵之美也是该诗的一大特点。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平仄声韵,使得诗歌更具节奏感和音乐感。

如“千万恨,恨绵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些字句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通过本文的解读,相信读者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结构、鲜明的意象、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音韵之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也凝聚着诗人对于人生和离别的思考与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三、课文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李白【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二、解题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 (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般比较自由,"歌”“行”"吟" 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全文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法和知识点:
1. 开头部分,诗人通过引子来引出天姥山的描写。

引子部分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遭遇,他希望能够通过神仙世界来摆脱困境。

而他对于海上仙山的描绘,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

2. 中间部分,诗人开始详细描绘天姥山的景色。

这部分采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3.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梦醒后的感受,来结束全诗。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韵脚的变化和对比手法。

例如在开头部分,诗人采用了“烟涛微茫信难求”和“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对比,突出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壮丽。

综上所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主要采用了引子、描绘和结尾三个段落,以及意象、比喻、韵脚变化和对比等手法。


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讲解-精选教学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讲解-精选教学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写作背景天宝二年(743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文化知识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讲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讲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讲解(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多角度品读诗人的梦境,感受梦游之奇。

2.体悟诗人借由梦游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浪漫主义诗风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学生根据预习,解决其中一二,由此切入。

今天学习的是一首梦游天姥山的游仙诗,还是一首留给东鲁朋友的留别诗。

诗中意象缤纷多彩,想象奇崛瑰丽,情感思绪变化迅速。

要学懂这首诗,就必须抓住两个重要的意象:梦和天姥山。

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梦”字展开,穿越李白梦游天姥山之境,进而返回诗人做梦的起源,实现两个学习目标:①置身诗境,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穿越李白的梦境;②缘景明情,知人论世,抓住景情之间的关系,聆听李白的心声。

一、梦境高峰——天姥山李白没有梦游五大名山,而是梦游天姥山。

天姥山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值得李白一游?自己读一读具体写“天姥山”的内容,说一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无比高大雄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通过与五岳、赤城山相比,极尽夸张与对比,写尽天姥山高峻雄伟。

既然是梦游“天姥山”,开篇为何要写瀛洲?瀛洲是“烟涛微茫信难求”,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是一座仙山,为天姥山蒙上一层神奇朦胧的色彩,故言“云霞明灭或可睹”。

想象你就是李白,现在来到了这座天姥山下,你要放声诵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谁来读一读天姥山的神奇朦胧和高峻雄伟?读神奇朦胧之感时——“谈”“语”两句,语调较低,读时有自己身处云雾缭绕间时的缥缈之感;读“烟涛微茫”与“云霞明灭”时,语调轻,语速较慢;读雄奇高峻之景时——重音读“连天、横、拔、掩”,节奏加快,语调激昂;“天台”句是陪衬,不可喧宾夺主,故语音渐低。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从诗的结构、意象、语言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杰作。

一、诗的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四个绝句构成,共四十个字。

每个绝句都有明确的表达和独立的意境,但它们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意义。

二、意象分析1. 天姥山:天姥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当阳市,是一座名山胜地。

诗人以游历天姥山为背景,勾勒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2. 海上明月共长天:这句用寓言的手法,借月亮的形象抒发诗人对故乡和亲友思念之情。

海上明月所代表的无限辽阔与长久的时间,与诗中离别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3. 森森白发空相咽: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中老人的形象。

白发如森林般茂密,又像寒冬中的白雪,使人感受到岁月流转的无情和衰老的必然。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句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的壮志豪情和消逝的年华的感伤。

壮士一去不再返回,让人不禁想起人生的短暂和不可追回的岁月。

三、语言分析1. 诗人运用古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使整首诗具有古朴而庄严的氛围。

例如,诗中使用了“兮”字,这是唐代人物对诗歌的一种用法,增加了韵味和情感的抒发。

2. 诗人使用具象的语言描绘细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例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朝云暮雨霁于西山”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诗中的景观和情绪。

3. 诗中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例如,将自然景观与人生难得的离别感结合起来,拉开了宏大叙事的序幕,使整个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张力。

四、情感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和年华流逝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的山水壮丽和天姥山上的离别,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离别主题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五、结尾总结《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独特的结构、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李白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解读
Chapter
2024/3/28
7
诗歌整体结构与布局
01
02
03
梦游缘起
开篇交代梦游之由,展现 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
2024/3/28
梦游历程
详细描绘诗人梦游天姥山 的所见所闻,展现奇幻、 壮丽的景象。
梦醒嗟叹
诗人从梦中惊醒,对梦境 进行回味和感慨,表达了 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自由 的愿望。
2024/3/28
02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03
04
谈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 的理解和认识
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25
下节课预习内容提示
01
作《将 进酒》
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考《将进酒》与《梦游天姥 吟留别》在风格、手法等方面
2024/3/28
22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作业布置
Chapter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李白的生平及时代 背景介绍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创作背景及主 题思想
03
诗中运用的艺术手 法和表现技巧
0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 点和艺术成就
2024/3/28
24
课堂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并默写一遍
的异同点
准备在课堂上就预习内容进行 讨论和交流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8
描绘手法和意境表现
夸张手法
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将天 姥山描绘得高耸入云、气 势磅礴,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完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完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完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的奇异经历,表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全诗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语言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内容的理解。

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把握,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姥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梦游天姥山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4. 修辞手法讲解: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梦→ 天姥山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3. 写一篇关于梦游天姥山的短文,可以发挥想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基本内容,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了解其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其文学素养。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篇一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色彩的诗歌作品;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全文。

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1概括三段大意明确:一段写梦游缘由。

第二段写梦游过程。

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 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明确: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

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

“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

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

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

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较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

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

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

清风荡漾,衣袂飘飘。

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

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6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

(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

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

“或”是“或许”之意。

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

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

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

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

“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2)体会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手法;(3)诗歌的结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诗的特点;4.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难题;3. 讲解与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手法和结构特点;4.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分享自己的感悟;5. 拓展延伸:对比其他诗歌,探讨本诗的独特之处;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分析的短文;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歌进行鉴赏,体会其风格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分析、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能力;4.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字词解释、问题解答等;5. 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要点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分析与概括

【要点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分析与概括

第一段
第①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 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 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 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 的神往之情。
第①段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 雄伟,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 境的向往,为第二段的梦游 作了铺垫。
内容概括
写梦游后的感慨, 点明心志所在, 以及对权贵的态 度。
再见
写幽深的峰峦中 所见的惊险神奇 的境界。这是梦 游的重点。
这是梦游的高潮。
第四层:“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写梦醒情状。诗人惊醒回到 写梦醒情状。 现实,不禁长叹,觉得枕边缭绕仙气的,烟霞顿然消失。
篇目
段落
内容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三段
此段写出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及 时对权贵的抗争。诗人在此段规划了未 来的“行程”,希望能够“骑白 鹿”“访名山”,不愿“摧眉折腰事权 贵”,恣意而活,是李白典型浪漫的性 格的体现,同时体现了对权贵的抗争。
《梦游天姥吟留别》 内容分析与概括
要点解读
篇目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
段落Biblioteka 内容解读内容概括题目 释义
“梦游”表明本诗题材是记梦诗;“天姥”点明了所游之地; “吟”是古体诗中的一种诗歌体裁;“留别”点明了这首诗 的题材不仅是记梦诗,也是赠别诗。
这是一首赠送给朋友的诗歌, 描述的内容是诗人梦中游历 天姥山的不同场景。
篇目 段落
内容解读
内容概括
第二段
第一层:“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驾长风,披月光,越镜 湖,抵剡溪,来到当年谢灵运留宿处,眼见荡漾渌水,耳闻清猿啼鸣。于 是游兴更浓,连夜登山。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

(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粹教案及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粹教案及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及意义。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能够背诵并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2)体会诗中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景及意义。

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美景描绘。

(2)探讨诗中的哲理和作者的追求。

5.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全文背诵诗文。

(2)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批判性思维。

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的美。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诗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1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__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一)教学内容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

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

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

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

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啦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啦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

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啦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啦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

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

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解读

词类活用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惊,使……震惊
诵读全诗,用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入梦的原因: 海客谈瀛洲……或可睹。天姥连天……东南倾。 入梦缘由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 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 “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 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
【解梦】——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 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 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 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
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 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知人论世
“诗 仙”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 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天宝元年秋天,李白受 唐玄宗诏命,征召进宫专任翰林学士。实际 上诗人除了应制作诗、多陪侍从游外,别无 他事可作,更无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对 这种无聊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日渐厌倦。 又因为诗人蔑视权贵,不断遭受排挤与诽谤。 面对腐败的朝廷,李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 但报国无望,而且有祸患将至。在自知难为 朝廷亲近所容的情况下,诗人就于天宝三年 三月上书奏请还乡 。玄宗认为其 “非廊庙 器 ”,于是赐金放还。从怀抱“济苍 生”“安社稷”的理想,到受小人谗陷遭帝 王冷遇,李白的人生正陷入最痛苦的低谷,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 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次 年,他决定南游,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 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写作背景天宝二年(743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文化知识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留别:临行赠言。

本文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送别诗”和“留别诗”异同: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做,留别诗是离者所做。

2.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山海经》)“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

上生神芝仙草。

又有玉石,高且千丈。

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

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汉东方朔《十洲记》)3.天姥: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天姥山”就是第十六福地,乃仙人居处游憩之地。

4.谢灵运:吴越会稽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谢公屐:谢灵运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都如履平地。

这种鞋是谢灵运发明的,被命名为谢公屐。

5.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所谓“才骑白鹿过沧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骑白鹿”就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象征着仙人的风范。

6.折腰:陶渊明任彭泽县令。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陶渊明传》)字词汇总文言实词天姥连天向天横横:动词,遮断。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过。

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震响。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驾。

恍惊起而长嗟恍:猛然醒来。

唯觉时之枕席觉:睡醒。

文言虚词烟波微茫信难求信:副词,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

天姥连天向天横向:向着。

失向来之烟霞向:刚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怎能。

且放白鹿青崖间且:姑且。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到。

词类活用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云青青兮欲雨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为使动用法,使……震动,使……震惊。

虎鼓瑟兮鸾回车鼓带宾语,此处作动词,弹奏。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具匠心地围绕着梦境构思,以描写梦游天姥山为主,以梦醒后感慨议论为辅。

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精心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理清结构第1段:入梦缘由:天姥山时隐时现,胜似仙境,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诗人充满了向往之情。

入梦原因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2段:梦游幻境:飞度镜湖—登山览胜—洞天仙境—梦醒若失。

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第3段:出梦慨叹:蔑视权贵。

揭示全诗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把握重点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诗歌一开篇,提到了瀛洲。

瀛洲,自古就是神仙居所,求仙之人的圣地。

天性浪漫的李白,受时代之风的渐染,向往一种非同凡响的生活,对仙道情有独钟,自少年时代起就喜好求仙访道。

瀛洲,就成了李白的向往之地。

李白从“海客”的谈论得知,瀛洲在茫茫大海之中,水雾弥漫,浪涛滚滚,实在是寻之不得。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尽管瀛洲,使诗人感到失望。

但越人却说天姥山,虽然也是隐蔽在云里雾里,却还有可能看到。

仙人居所,总是带有一种朦胧迷幻之美,不是瀛洲的“烟涛微茫”,就是天姥山的“云霞明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诗人笔下的天姥山,高耸入云,横亘天边。

一个“拔”字,使得“五岳”雄风褪尽,黯然失色。

一个“掩”字,也使得“赤城山”黯淡无光。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和天姥山并排站在一起,也明显短了一截,让人看上去,仿佛只是小鸟依人般斜靠在天姥山的肩膀上。

“连”“横”,写出了天姥山的巍峨庞大;“拔”“掩”,写出了天姥山的绝对崇高;“倒”“倾”二字,更是从侧面写出了天姥山的盛气与威严。

只有李白,才会将一座小山夸张成如此雄峰;也只有李白,才能够将一座小山夸张成如此雄峰之后,不但使人毫不怀疑而且还禁不住拍案叫绝。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响。

其实,这座梦中的天姥山,是李白平生所游历过的奇山峻岭的一道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是诗人李白的精神山峰。

海上仙山,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此行是要告别东鲁,南下吴越。

诗人还未成行,却梦里先到了。

一个“梦”字,呼应了标题中“梦游”一词。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凡打心底里憧憬着的事情,往往都会在梦中提前预演一番。

李白也是,本人就是他在梦中提前预演“吴越之行”,“天姥山之游”。

诗人被天姥山的仙境吸引,恨不得即刻就到。

因此,这从东鲁到吴越的一段路,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飞”字,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不仅是“飞”,而且还是“连夜飞”;不仅是“连夜飞”,而且还得有月光照明,得有明月陪伴,所谓“一夜飞度镜湖月”。

在东鲁至吴越的路上,的确有一片名叫镜湖的水面。

在皓月清风、月影如镜的黑白背景前,李白衣袂飘飘,御风而行,飞往剡溪。

这实在是一幅动人的画面:未至仙山,而人已成仙。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是一幅静态画面,诗人所到之处,是天姥山脚下。

此处写清猿啼叫,一面是借其凄厉的叫声,烘托凄清的环境;另一面也是借猿猴的出没,表现天姥山的远离尘世,杳无人迹。

加之“渌水荡漾”,清澈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水光摇曳,仿佛是荡漾在诗人的心头。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在湖月的陪送下,飞到了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灵运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

此处“青云梯”是一个借喻,说的是登山的石阶,长长的高高的石阶。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半壁”“空中”,旨在描写天姥山之高,高入云天。

“海日”“天鸡”两个意象,不仅和“高”相关,而且还和“早”有关;不仅是个空间概念,而且还是一个时间概念。

诗人是连夜赶路,从东鲁飞到吴越,紧接着连夜登山,并且,借着“谢公屐”和“青云梯”,登山速度还极快,诗人登上天姥山,正逢“东海日出”,“雄鸡报晓”。

拂晓时分,也正是山中之景最丰富多彩的时刻。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此处往后,诗人开始描写山中之所见。

身侧岩石林立,脚下石径盘旋,尽管山路崎岖如此,但是路边迷人的山花,还是给登山带来了灵动的乐趣。

可是,正当诗人斜靠在岩石上,陶醉于山花烂漫的时候,天色忽然暗淡下来,似乎天还未亮,倏忽之间却是黄昏已至。

山中之景就是这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这边艳阳高照,转过弯去,却又是阴雨霏霏。

就在诗人流连于山峦之中,迷失在时间的错觉里的时候,山谷中传来巨大的响动。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是熊和龙在吼叫,巨大的声响,震动了岩石山泉,震动了整个树林,震动了层峦叠嶂。

诗人此处的两个描写响声的句子,却并不以夸张取胜,而是借着拟人的手法,将这响声的来源和响声的影响,都人格化了。

不仅是诸如“熊”“龙”这样有生命的动物,在以“吟啸”的方式表达情感,就连“岩泉”“深林”“层巅”这些山中之物,也会因为受到了响声的震动而“受惊”“战栗”。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诗人要学会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到眼前的景物中去;诗人眼中的景物,就是诗人自己。

李白因为自己被“熊咆龙吟”的巨大声响所震惊,不由得浑身战栗。

于是,作为诗人的他,便将自己的这种受惊后的恐惧,一股脑儿转嫁给“岩泉”“深林”“层巅”。

如此一来,反倒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泰然自若的潇洒形象。

浪漫主义不仅表现为肆意的夸张,还表现为肆意地移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天色为何忽然暗淡下来,原来是天空青云密布。

方才的“熊咆龙吟”,其实是雷声滚滚。

天要下雨了。

山谷中水气弥漫,仿佛是烟雾升腾。

“青青”“澹澹”,两个叠词的运用,将漫天乌云漫山水雾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在一阵阵排山倒海的雷声之中,“丘峦崩摧”。

这是一种天崩地裂的情景,这种“将一切化为乌有”的场景,往往给人以彻底的毁灭感。

诗人呈现给读者的,还有“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这“列缺霹雳”,结束了诗人眼前的人间胜景,又为诗人打开了通天之门。

正如传说一样,挡在天门之前的巨石,“訇然中开”,裂成两半。

于是,天门大开。

霎时间,一个神仙的世界,展现在诗人眼前: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几句写出了仙境的背景:空幽,浩渺;华丽,璀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