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能力标准一、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一)课程地位《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科学管理与会计相结合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管理会计是高级经济技术职业教学会计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职业知识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企业生产经济预测、决策的一般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并能结合企业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灵活运用,从而为毕业后适用市场经济条件、搞好企业的经济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和业务基础。
(二)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1.课程类型:职业知识课2.适用专业:会计、企业会计与税务、财务信息管理二、课程标准制定背景和论证情况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济管理的会计分支,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其它资料对于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规划未来),对于目前发生的业务进行控制(控制现在)。
但目前采用的学科型的教学大纲偏重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应用能力的训练显得不足。
本课程能力标准打破传统学科的体系,采用倒推法,根据培养符合单位实际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按照知识、技能、实际应用等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三、课程标准构建思路本课程能力标准的构建,是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从业能力为重点,结合集团公司及其他行业相应岗位所必需的管理会计能力要求,依据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学院能力标准原则意见而构建其能力标准。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编制单位:财会金融系《管理会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单位【财会金融系】学分【 3】总课时【见培养方案】编制人【财务管理课程组】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一、课程性质和定位《管理会计》是我系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基本具备成本和控制、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
《管理会计》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平行课程有《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报表分析》、《国际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方法。
掌握混合成本分解的各种方法。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
(3)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掌握生产经营单一产品及多产品的保本分析。
(4)理解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掌握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5)掌握短期经营决策的各种方法。
(6)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的概念和计算。
掌握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
(7)掌握全面预算体系。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8)理解成本控制的含义。
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成本差异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对数据进行提炼和计算、建立基本模型。
(2)用各种模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能学以致用,能够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科学地预测和决策并控制其成本。
同时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管理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会计实务》适用专业:会计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
1.2 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在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理财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倡导实际案例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3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财会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
2、课程目标2.1总目标《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除学生自学外,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辅导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文字教材、录像课,对学生进行辅导,负责教学答疑并按统一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代码:3030003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3计划学时:48实践课时比例:33.33%主要授课方式:多媒体案例教学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考核适用专业:会计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会计、成本会计1.概述《管理会计实务》是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基本技能,该课程以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为依托,以企业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以现金流量的动态分析为基础,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培养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并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的的能力。
1.1课程的性质专业课1.2课程设计理念《管理会计实务》依据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及账务处理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真实展现会计工作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以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学做合一,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高教2006[16]号文精神,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课程。
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
2.课程目标《管理会计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能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信息进行整理,并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等。
2.1知识目标(1)了解管理会计的特点及与财务会计的关系;(2)掌握成本性态分类及变动成本法原理;(3)熟悉本量利原理及运用;(4)熟练掌握短期经营预测的具体方法;(5)会计算长期经营决策指标;(6)熟悉标准成本控制方法;(7)熟悉责任中心划分、责任评价的方法及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是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管理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首先,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应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反映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教学内容应该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应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另外,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应规范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实验报告、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考核方式应公平公正,避免片面追求成绩,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应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保障。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教学资源应充足,包括实验室设备、教学材料等,确保教学条件的完善。
总之,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管理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管理会计》课程通过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管理会计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企业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等,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管理会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风险防控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企业管理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管理会计职能、成本性态分类、变动成本法、本量利等概念;(2)知道管理会计的主要模块与功能;(3)了解管理会计的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责任会计等应用;(4)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原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作业成本法、预算编制方法等。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进行保本分析、保利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2)能运用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进行生产的相关决策;(3)能对标准成本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4)能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计算;(5)能运用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全面预算编制;(6)培养学生对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一)》等课程,这些前续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会计账务处理的原理,能根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资金的筹集、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销售核算、利润形成和分配等经济业务,为《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和案例;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具体包括:1. 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会计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2. 引入实际数据和资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结合当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介绍管理会计的新理念、新工具和方法;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介绍管理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等基本理论;2. 成本核算与管理: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成本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技术;3. 预算管理与控制:介绍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介绍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基本方法;5.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介绍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针对上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如下:1.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能够运用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执行和评估预算;4. 能够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5. 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案例教学: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应用场景和效果;3.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数据和资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网络教学:利用在线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最全最新
课程编号:03013课程名称: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会计电算化、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是人们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集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交叉科学。
是现代会计科学的一个新发展。
管理会计学科的建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是通过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其理论与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编制预算、进行规划与控制以及对责任中心及整个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教学目的、基本要求:通过识记管理会计等重要概念,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以及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理解管理会计的职能,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管理会计的内容;了解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掌握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内容以及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会计的概念教学难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了解成本性态的涵义,掌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与内容,了解和掌握成本性态分析模型和成本分类,掌握混合成本分解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重点:成本性态的涵义,各类成本的特点、内容。
教学难点:混合成本的分解。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理解变动成本法的涵义及其理论依据。
明确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明确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哪些优点及局限性。
教学重点:运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其分期损益,比较其差别。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教案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教案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任务措施时,提出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
这就要求我们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管理会计岗位胜任能力,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管理会计》是高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依照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将来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会计基础知识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评价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以企业管理会计活动为主线,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会计活动的具体开展与应用,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会计基础知识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能力,以胜任管理会计岗。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基于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本位,教学做一体实施。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断与企业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交流,明确企业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
设计与企业管理会计岗位相适应的“项目、任务”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课程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的用人需求,瞄准岗位任职条件,根据岗位需求开发课程,建立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能力等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及社会能力。
会计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进行分析
任务 13:了解经营预测基本知识,掌握销 2
售预测方法
任务 14:掌握成本预测方法
2
任务 15: 掌握利润预测方法
2
2 理解决策分析的意
学习情境六 任务 16:理解决策分析的意义、程序和需 义、程序和需考虑
决策分析概述 考虑的相关成本 的相关成本
深刻理解和 掌握短期经营决策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 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 12 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10 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0 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 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 18 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职业核心学习领域的一个 组成部分,属于职业核心课程。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二、课程代码:03010157
三、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四、课程性质:职业技能核心课 五、计划学时:60 学时 六、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 七、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是我院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 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 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 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 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八、课程设计思路:
如何通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达到为培养管理会计岗位知识型、技能型等 应用性人才,其课程设计很重要。
首先,根据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方法制定 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doc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制定人:审核人:核准时间:2017年6月20日一、课程定位1.课程名称:管理会计2.修订版本:2017级第一版3.教学对象:财务会计系所有专业、二年级4.学时学分: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财务会计系学生的专业群公共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为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前置课程:《基础会计》后置课程:《财务管理》6.参考教材《管理会计实务》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柴佩晨柴凯元陈普青《管理会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7.课程开设依据参与管理是现代会计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企业经济信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为财会系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管理会计问题辨识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管理会计问题,并能定位到具体的方面,如经营预测、投资决策。
2.成本性态分析能力:通过学习成本性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概念以及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混合成本进行分解,以便掌握成本变化的规律。
3.本—量—利分析能力:通过对本—量—利关系、本—量—利分析方法、以及本—量—利分析中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认识企业的经营管理,用于预测、决策等方面。
4.标准成本分析能力:通过对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标准成本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
5. 预测分析能力:通过对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预测。
(二)技术目标1.短期经营决策能力:学生能独立进行生产决策分析、存货管理控制决策、定价决策等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1)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管理会计 0412001总学时数:48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审计、投资理财、企业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管理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它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巧妙地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扩充了会计的职能,使会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生产过程作如实反映,单纯地提供初始信息,而且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并对日常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有效地控制与考核,以保证用较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标志着企业内部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掌握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能动作用。
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学生在初步掌握相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必须熟悉管理会计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掌握其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应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个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在现实生活中,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管理会计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本课程定量分析的实践能力,展现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是课程改革内容的重点。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学生应在初步掌握相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要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尤其是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三、设计思路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个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在现实生活中,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管理会计灵活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课程性质目标与作业要求
管理会计课程性质目标与作业要求一、课程性质1.1 课程介绍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管理会计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决策分析等关键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过程中,重点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技巧。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成本控制、预算编制等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了解不同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具备制定预算、控制成本的能力•能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做出合理的决策2.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三、作业要求3.1 日常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批改•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按时完成个人作业,如案例分析、论文等3.2 期末作业•参与期末考试,全面考察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完成期末项目,对某企业的管理会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解决•撰写期末论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管理会计的应用四、总结通过本文档对管理会计课程性质目标与作业要求的介绍,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愿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会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1026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管理会计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平原审核人:董红编制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编制日期:2015年 9月1日《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详细信息1.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学生2.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4. 课程简介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 课程性质与定位①课程性质:管理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②课程定位:管理会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核心的地位,是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它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有基本职能,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用工具,也是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等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6. 课程设计思路①课程设计依据:由于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个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在现实生活中,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管理会计灵活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本课程定量分析的实践能力,展现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是课程改革内容的重点。
根据其内容结构特点,教学模式的设计既要重视基本理论,更要重视实际操作,把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
本课程以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倡导实际案例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②具体设计思路:(1)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施教学,建立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邀请会计行业财务专家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为核心,以管理会计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以企业管理会计活动为主线,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的用人需求,瞄准岗位任职条件,根据岗位需求和具体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参照会计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建立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能力等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及社会能力。
(3)立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以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容体系为课程开发切入点。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征求意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管理会计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此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内容选取。
(4)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工学交替、角色互换、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需要。
7.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企业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具备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等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管理会计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管理会计产品——管理会计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管理会计的特点及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②了解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方法、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③熟悉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的各种方法。
④熟悉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及编制原理,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⑤熟悉成本控制的含义,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成本差异的计算方法。
⑥懂得责任中心划分、责任评价的方法及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2)能力目标①能够科学地预测企业成本、收入和利润。
②能够准确进行生产经营短期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提出决策分析数据。
③能够正确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确定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④能够建立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对成本和资金进行控制,开展价值分析。
⑤能够正确评价经济业绩,考核责任单位实绩和成果。
⑥能够对数据进行提炼和计算、建立基本模型。
(3)素质目标①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具备不怕困难,勇于攻克难关,自强不息的职业精神。
③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
④具备与决策者和其它相关人员沟通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⑤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
⑥具备管理会计的准则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
⑦具备脚踏实地、务真求实、严谨认真的良好习惯。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9.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0. 课程实施建议①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教材选用。
主教材:采用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由王郁茹、冉铖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管理会计》,该教材的特点是体例新颖,各章设案例导入,章后有案例实训,复习思考题与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从循序渐进的教与学的环节中把握各章的重点与难点。
文字表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参考书:《管理会计》,李海波、刘学华,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管理会计》,翟雪改、赵海霞,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
一般来说,应优先考虑使用有特色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具有实用价值的管理会计教材是高职教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教材应集理论、案例分析于一体,教材内容努力突出职业标准的要求,即围绕职业能力标准这条主线,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做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全面接轨。
②教学建议(1)本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以及理财具体工作方法和流程,对相关理论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
(2)不断推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和讨论法等。
这些方法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牢固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为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完备的教学资源库。
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现场教学录像、实训教学大纲等。
(3)加强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通过大学城进行师生交流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网络资源:中华财会网:中华会计网校:中国会计网(:(5)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日常测试”、“模块考试”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开发实训指导手册,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6)本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管理学、会计学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管理会计实践技能,具备双师素质。
11.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并注重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制度,建设高水平的、高结构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选择多种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考核形式。
让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情况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学生的负担,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规范平时考查的成绩评定办法,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实践。
平时成绩占60%,主要根据考勤、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考勤以到课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平时作业以每次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学习态度依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课堂表现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课程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反映学生对项目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期末考试成绩占40%,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会计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建设充分体现高职和管理课程特点的高水平的试题库,并努力实现计算机化管理。
12. 编制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