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案(最新)

合集下载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雪景。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雪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观察和描述雪景,培养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看雪》的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的卡片或板书。

(3)与雪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3)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冬季的自然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或板书,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辅导发音和书写。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通过讲解或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忙听写生字词,巩固学习效果。

2. 学生选择一幅与雪景相关的图片,用所学生字词描述雪景,并发挥想象,写一段小故事。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看雪》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关心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通过想象,品尝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适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然而我们发觉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漂亮的雪景。

今日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张岱及其书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始终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用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肤浅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爽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三、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看雪》 教案

《看雪》 教案

《看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雪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雪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雪的喜爱。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描述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

3. 课堂讨论:(1)讨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体验。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观察雪的景象,写一段描述雪的文章。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描述雪的特点,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

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看雪》的教案范文

《看雪》的教案范文

《看雪》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雪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观察和描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雪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语言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感。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写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

(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对雪景特点的把握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

《看雪》教学设计(最新13篇)

《看雪》教学设计(最新13篇)

《看雪》教学设计(最新13篇)《看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

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

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再互相交流中国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

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

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声、()声、和观众的()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案优秀5篇

看雪教案优秀5篇

看雪教案优秀5篇课时篇一教学目的: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时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

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看雪》教学设计(最新4篇)

《看雪》教学设计(最新4篇)

《看雪》教学设计(最新4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1、学生预习文,划出生字。

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第一时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1、自读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出示“我会读”: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自编短文巩固识字: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

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

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

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

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

”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

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文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读文,想象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

《看雪》教案范文

《看雪》教案范文

《看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描述雪景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描述雪景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描述雪景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看雪》,生词和短语列表,图片素材,写作练习纸。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素材展示雪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雪景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感受和经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看雪》,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4. 描述雪景的方法和技巧:(1)教师示范如何描述雪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描述雪景的方法和技巧。

5. 写作练习:(1)教师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描述雪景为主题进行写作。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生词和短语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4. 描述雪景的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估他们的描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看雪 》的教案

课文《看雪 》的教案

课文《看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景,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雪花”、“飘落”、“白茫茫”等,并进行口语练习。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雪?”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口语练习。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雪?”等。

5. 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描述雪景、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练习中的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看雪》课文。

2. 图片素材:雪的图片。

3. 教学卡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看雪》的教案范文

《看雪》的教案范文

《看雪》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雪景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2)通过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雪景的情感描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雪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雪景的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看雪的经历,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雪景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默写练习。

5. 小组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作者对雪景的描绘和情感表达;(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看雪”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雪景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散文《看雪》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2.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看雪》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通过朗读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向往,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2.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b. 引导学生分享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看雪》b.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精讲细读:a.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b.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朗读体会:a.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b.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对雪的理解和感受。

6. 作业布置:a.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可以是描述雪的美丽,也可以是表达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b.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等方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课文《看雪》和相关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讨论问题等。

教师要提前布置好作业,以便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八、课堂评价:教师要通过提问、讨论、朗读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九、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雪的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表达对雪的感受和向往。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即文言文单元的第四篇文章。

本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

几篇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写景方法来呈现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本单元中所承载的任务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现奇景,叙事与写景结合体现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叙事之中表达作者的一片痴情。

作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贬谪之士和隐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执着地表达着他的故国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及八年级近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在本单元前四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2.通过精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品读课文、合作交流,体悟作者的“痴”情。

重点:2、3 难点:3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卷挂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廊里,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学家的评价突显其文学地位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断句读(落实目标1)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读音毳(cuì )衣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 打更(gēng ) 铺毡(zhān)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生范读,读准字音,试断句读。

4.生提出断句读意见,师总结。

5.师生齐读设计意图:常态的诵读训练,是培养文言语感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读课文,晓文意知内容(落实目标1)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划出解释不通的字词。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雪》,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提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雪的经历。

(2)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入课文《看雪》。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指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品。

5. 情感拓展(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看雪》的内容和主旨。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感受家庭的温暖。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雪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看雪》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雪的美景。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想象,感受雪的美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雪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辅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雪的情感。

(2)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雪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并分享课文内容。

2. 学生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3.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雪景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在备课《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看雪》教学设计(10篇)

《看雪》教学设计(10篇)

《看雪》教学设计(10篇)《看雪》教案篇一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

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看雪》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看雪》说课稿一。

说教材《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在中国台湾教书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冬天玩雪的情境,以及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通过中国台湾孩子渴望看雪玩雪的心情表现了中国台湾儿童与祖国大陆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背后却蕴含了丰富真挚的情感。

全文以盼贯穿,中国台湾小朋友盼望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和中国台湾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体会文中老师和小朋友对北京,对北京的雪的向往是本课重点之一。

体会中国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4、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三、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中国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

又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正处于识字和词汇语句积累阶段,因此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的已有认知规律,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取了自主识字、自读体验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等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雪》教案
教案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下面是关于《看雪》教案范文,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认读生字,会写其中3个提手旁的田字格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看一张图,你们看看是什么图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生:中国地图。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谁能够在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这两个地方来呀?(叫学生上台指出)
师:老师还想问问你们,平时你们听说过这两个地方吗?生:听说过。

师:那你们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哪些名胜景点呢?(叫学生说一说,然后出示介绍景点的课件)
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

北京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常常是大雪纷飞,所以北京的雪景非常有名,你们想去看看吗?生:好!(课件出示北京雪景)而台湾在我国的南方,是很难看到雪的,今天我们就带着台湾的小朋友一起去欣赏北京的雪景,好吗?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2课《看雪》,(板书:看雪)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52页。

(二)自渎课文,解决生字难题。

1、借拼音,读生字。

师:首先请小朋友把课文自由的读一遍,边读边找出10个认读生字,并且借助拼音把认读生字读准。

(生开始读课文,找生字,读生字)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识字情况。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在小组内相互检查自己的识字情况。

3、小老师带读。

师:有没有觉得自己读得特别棒的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带读呀?(点名带读)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师:我想问问小朋友,有没有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的呀?(选出有特点的字,让学生说说识字方法。

)毯——省——店,仗——橱,讲——铺。

5、开火车读生字。

师: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那下面我们开火车,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快。

(开始开火车,表扬开得快的组。

)
(三)重点读课文,特别指导读问话的句子。

师:解决了生字困难后,我们开始读课文吧。

首先请大家通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且给课文划出自然段。

(生开始读)
师: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台湾的小朋友是很难看到雪的,你从课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生回答)
师:小朋友找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里吧。

(课件出示问话: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1,首先请小朋友自己试着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中哪个词应该重读。

2,指名读。

谁愿意来读读呀?你们听出来他重读了哪个词吗?谁能读得更好呢?
3,我们分男女生来比比吧。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问话:“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
师:1、小朋友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看看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2、有没有谁愿意读一读呢?(指名读)
3、分组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师:下面我们试着读读孩子们与老师的对话吧。

那就是课文的3——8自然段。

首先小组内分角色试着读读。

然后要请一个组上台表演。

(四)看图说话,然后重点读9自然段。

师: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她童年时玩雪的'情景,那是怎样的呢?我们先看看这幅图。

(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北京玩雪的情景。

)
1、看看图上有些什么呢?孩子们玩得开心吗?(生回答)
2、我们课文中哪段是描写这个情景的?自己试着读读这段,看能不能读出开心快乐的语气。

3、全班齐读。

(读出开心快乐的语气。

)
(五)指导写字。

师:刚才我们识了字,读了书,现在我们开始写写字吧。

1、出示三个提手旁的生字“接”,“指”,“打”。

2、要小朋友说说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

学生描红。

(六)课外实践作业:
请小朋友去收集关于北京和台湾的风景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和图片,可以写写,贴贴,画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