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测定

合集下载

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n DNF mR n s b g o s o h rfo t o tx o l adB NA i u r in ft e p ern a c re f ma e e l
本实验研究发现雌性大 鼠在慢性可变应激 1 以后发现 周
动情周期 开始发生紊乱 , 之后 的 2周基 本持续在动情 间期 , 说 明慢 性应 激对 雌性 大鼠的 H G轴是有很 明显的影响 , P 糖皮质 激素 对大 鼠的 H G轴会造成影响 , 以可能是慢性应 激引起 P 所 糖皮质激素的增 加 , 而引起 H G轴 的变 化 , P 这种增 加 随着应 激时间的延长 而增强 , 从而加重动情周期 的紊乱 。 H A轴和 H G轴之 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 者之间相互作 P P 两
[ ] K n S Km h am C, r o M, t .Df r csi 1 u z , ic bu Mam t e a iee e n E 1 n
c rio wa e i e p n e o r a s a e e dsi me o ts la k nng rs o s n wo k d y nd we k n n wo n
20 3 3 0 3, 5: 4.
用。在抑郁症妇女, 血浆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雄激素水平升高,
而在抑郁症男性 中睾酮水 平下 降 。事 实上 , J 无论 是抑郁 症 的男性还是女性都表现为 H A轴 的反应增强 , H G轴 的功 P 而 P
[] Y ugE Mdl , as E c a lr i 5 on A, i e R Cro N , t .At ao i gy ln 1 e tn n
维普资讯

14 ・ 48
吉林 医学 2 0 0 8年 9月第 2 9卷 第 l 7期

类风湿因子的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意义

类风湿因子的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意义

情况 。结 果 :RFE I 性组 中2 例有 关节受 累,其 中2 例有 关节炎 ,3  ̄ I 7 4 例仅 有关 节痛 ,RFt性组有1 例关 节受累 , I  ̄ 8
其 中6 例有 关节 炎,1例仅有关节痛 ,两组在 总的关节受 累及是否 出现关节炎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 I性 2 FE  ̄ I
1 材料 与 方法
2 结果 表 1两组关节受累情况
1 .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 18 年A R 9 2 C 制定的 SE L 分类 标 准 。随机 选择 3例 R 阳性 的S E 0 F L 患者 以及
3例 R 阴性 的S E 者 做对 照 ,两组 在 年 龄及 性别 组 成 0 F L患 上 无差 异 。观察 两 组关 节 受 累的情 况 。关 节炎 定 义 为 :
a t r p t y 2 a e ft e h v r rt d 3 c s s h v rh a g a t e g o p wi e a i e RF h v c s s o rh o a , 4 c s s o m a e a t i c a a e a e a r l i ; r u t n g t a e 1 a e f h h h i n t h h v 8
医学信息 2 1 年 1 第 2 卷 第 1 00 月 3 期
Me i l fr ai a 0 0 V 13 N . dc om t nJn 2 1 . o. . o1 aI n o 2

论著 ・
类风湿 因子 的测定在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中意义
张 立 勋 周 丁 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岳 县人 民 医院 , 川 安 岳 6 2 5 ;2四 川 大 学华 西临床 医 学院 ,四 川 成 都 6 0 0 1安 四 43 0 . 1 00)

类风湿因子(RF)测试:原理,步骤,解释和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测试:原理,步骤,解释和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测试:原理,步骤,解释和临床意义类风湿因子(RF)是与个体自身免疫球蛋白反应的自身抗体。

这些抗体通常针对人IgG的Fc片段。

RF已与三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类别相关:IgM,IgG和IgA。

在这些中,最常见的是IgM和IgG。

关节间隙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补体的活化和破坏性炎症,从而引起类风湿关节炎(RA)如其名称所示,RF特别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监测。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

在诊断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中,有60-80%的人检出了类风湿因子。

但是,有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中和某些非风湿性疾病中也可以检测到。

在正常的老年人口中也可以观察到升高的值。

测试原理有许多方法可用于测试RF。

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基于乳胶凝集试验。

由于RF是针对IgG分子Fc部分的IgM类抗体,因此可以通过其凝集涂有IgG分子的乳胶颗粒的能力来检测。

使用的试剂是聚苯乙烯胶乳颗粒在甘氨酸盐水溶液中的悬浮液,pH值为8.6±0.1,并涂有人丙种球蛋白。

定性方法程序1. 将所有试剂和标本置于室温。

2. 将一滴阳性对照和40ul患者血清分别放入幻灯片上的圆圈中。

3. 轻轻地在每个要测试和控制的样品圆上添加一滴RF乳胶试剂。

4. 使用单独的涂药棒/搅拌棒将反应混合物散布在特定区域的整个区域。

5. 在旋转摇床上将载玻片前后倾斜2分钟,使混合物缓慢旋转。

6. 2分钟后在明亮的人造光下观察凝集。

解释胶乳颗粒的凝集被认为是阳性反应,表明类风湿因子的存在处于可检测的显着水平。

阳性结果:乳胶颗粒悬浮液会在两分钟内发生凝集,表明RF水平超过18 IU / ml。

阴性结果:乳胶颗粒悬浮液在两分钟内没有凝集。

半定量法1. 使用等渗盐水以定性方法1:2、1:4、1:8、1:16、1:32、1:64、1:128等方式制备阳性样品的系列稀释液,如下所示:1. 对于每个要测试的样品,将100 µL的0.9%盐水加入1至5的试管中。

检验科生化类风湿因子RF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生化类风湿因子RF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生化类风湿因子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体外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含量。

【职责】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

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

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

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

对于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

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仪器设备】东芝TBA-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低速离心机一、检测原理类风湿因子试剂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粒表面包被有抗人γ球蛋白,样本中类风湿因子与之结合后,发生凝聚反应,并产生浊度改变。

该浊度与样本中类风湿因子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600nm处吸光度值的变化,即可测得样本中类风湿因子的浓度。

二、试剂1.试剂本科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RF试剂盒,为液体双试剂,各组分如下:试剂1(R1)叠氮化钠 0.1%磷酸盐缓冲液 13 mmol/L试剂2(R2)叠氮化钠 0.1%抗人γ球蛋白致敏胶乳颗粒抗原2.校准要求2.1校准品:使用与试剂配套使用的复星长征校准品对测定进行校准。

2.2校准间隔2.2.1试剂批号变更时,使用与试剂配套使用的复星长征校准品对测定进行校准后再对临床病人样本进行测定。

2.2.2室内质量控制出现问题时使用与试剂配套使用的复星长征校准品对测定进行校准并确认问题得到解决后方可对临床病人样本进行测定。

金属蛋白酶3、抗环瓜氨酸肽和类风湿因子分型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测的应用

金属蛋白酶3、抗环瓜氨酸肽和类风湿因子分型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测的应用
杨 秉 潜
广东省梅州市人 民医院 ,广东 梅州 5 1 4 0 0 0
【 摘
要】 目的:基质金属 蛋 白酶 一 3( M P P一 3 ) 、抗 环瓜 氨酸肽 ( C C P )抗体 、类 风湿 因子分 型 ( R F )检测 对于类 风湿 关节 炎
( R A )患者疾病进程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 : 采用 E L I S A检测法 ,测定血清 M M P 一 3 、抗 C C P 抗 体 、R F l g M、R F l g G、R F l g A的含 量。结
联合测定抗 C C P抗体 、R F l g M、R F l s G、R F l g A、M M P 一 3 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 R A的疾病进展 ,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干预有积极意义。
【 关键 词】 类风湿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 白酶 一 3 ;抗环瓜 氨酸肽抗体 ;类 风湿 因子分 型 【 中图分 类号 】R 5 9 3 .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1 2 — 0 0 2 9 — 0 2
ro g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n o n— R A g r o u p a n d h e a l t h y c o n t r o l s( P< 0 . 0 1 ) ; R A1 R A 2 ro g u p l e v e l c o m p a r i s o n w a s s i g n i f i —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P< 0 . 叭 ) , i n c o m p a i r s o n w i t h t h e l e v e l o f R A 3 ro g u p R A 2 ro g u p 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 P<0 . O 1 ) .( 2 )R A g r o u p MP P一3 , a n t i — C C P a n t i b o d i e s , R F l g M +R F l g G +R F l g A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6 5 . 3 %, 6 8 . 7 % a n d 7 1 . 8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3 ) MMP一 3 , a n t i — C C P a n d R F l g M +R F l g G +R F l g A i n t h e R A ro g u p s p e c i i f c i t y w e r e 7 0 . 2 %, 9 5 . 1 %, 8 3 . 1 % .( 4 )T h e i f v e i n -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类风湿因子(RF)测定一、用途体外定量测定血清样品中类风湿因子(RF)的含量。

二、临床意义(一)概述类风湿因子是机体针对天然及变性或凝集的免疫球蛋白Fc部分所产生的一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总称。

因为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故称之为类风湿因子。

(二)临床意义1. 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阳性率为52%~92%,多在70%~80%左右。

特异性88.5%左右。

RF阳性者疗效差且多有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炎及动脉炎等)。

RF阴性表示病症较轻,且并发症少,疗效好。

持续高滴度RF常提示RA疾病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率高,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全身并发症,提示预后不佳。

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作为类风湿的诊断,对于稀释度的注意非常重要,一般1:32以上才有价值。

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2. 正常人:阳性率为2~5%,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

5%正常老年人可出现阳性。

75岁以上阳性率为2%~25%。

3. 自身免疫性疾病:阳性率:SLE(30%)、Ⅰ°SS (70%~90%)、SSc(20%~30%)、PM/DM(5%~10%)、MCTD(50%~60%)、IgA肾病(25%~40%)、恶性贫血为8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75%,慢活肝为60%。

阴性:AS、赖特综合征、OA、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

4. 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梅毒、黑热病、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三、检验原理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IgG自身抗体。

采用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

样品中抗人变性IgG自身抗体与包被有人γ-球蛋白的胶乳微粒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不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产生一定的浊度。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你说这类风湿因子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捣蛋鬼”,得把它给找出来才行呢!一般来说呀,测定类风湿因子常用的就是血清学检测啦。

就好像是在一个大“宝库”里找特定的“宝贝”。

医生会抽取你的血液,这血液就像是一个装满各种信息的“大口袋”。

然后呢,把这血液拿去实验室,让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帮忙。

这过程就好像是一场大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仪器会仔细地分析血液中的成分,看看有没有类风湿因子这个“小调皮”在里面捣乱。

如果检测出来有,那可就得重视啦!咱打个比方啊,这就好比你家里进了一只小老鼠,你得赶紧找到它,不然它会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

这类风湿因子也是一样,要是不早点发现它,它可能就会在身体里搞出不少麻烦呢!检测的时候可别紧张呀,就当是给自己的身体做一次“大检查”。

而且现在的技术可先进啦,能很准确地找到类风湿因子呢。

你想想,这多厉害呀!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科技发展得可真快呀,以前可能很难发现的问题,现在都能轻松搞定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捉迷藏,现在有了各种高科技手段,一下子就能把藏起来的人给找出来啦。

那如果检测出来类风湿因子阳性,是不是就一定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呢?这可不一定哦!就像你看到天上有乌云,不一定就会下雨呀。

还得结合其他的症状和检查来综合判断呢。

所以呀,大家可别看到检测结果就慌了神。

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他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船长,能带着我们在健康的海洋里航行呢!要是真的确定了是类风湿关节炎,那也别害怕。

现在有好多治疗方法呢,就像我们有各种工具来对付不同的问题一样。

只要积极治疗,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还是能和这个“小捣蛋鬼”对抗的呀!总之呢,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远离这些麻烦的疾病!。

类风湿因子(RF)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类风湿因子(RF)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6操作
见ROCHE MODULAR P生化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7参考范围
1-14IU/mL。
8线性范围
本法线性范围为7-120IU/mL,不准确度允许范围 ±3SD,不精密度CV=4.25%,灵敏度为2.4IU/ml。
9注意事项
9.1胶乳试剂在使用前应摇匀。
9.2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或黄疸的干扰情况参见抗干扰能力。
血清及肝素-Li, EDTA抗凝血浆,处理方法见标本处理程序。
稳定性:20-25℃24小时
4-8℃3天
-20℃4周
4试剂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试剂
来源:ROCHE配套试剂(详见试剂说明书)。
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未打开试剂盒:2-8℃储存至效期末
R1:打开后机上稳定90天
R2:打开后机上稳定90天
准备:直接使用。
4.2校准物
免疫比浊法
2测定原理
血清类风湿因子(RF)与试剂中的结合由抗RF抗体的人体γ-球蛋白的胶乳颗粒相结合,与之发生凝集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RF的浓度与胶乳颗粒的凝集形成的浊度成正比。
典型的定量检测RF的程序是通过IgG型致敏的羊的红细胞与乳胶颗粒发生凝剂。罗氏RF测定基于加入乳胶后的增强的凝集反应。
3标本
9.3仅应用于体外诊断。
10抗干扰能力:
10.1标准:回收率在90%-110%之间。
10.2黄疸:黄胆指数达到60时不会有明显干扰。(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浓度约为60mg/dl)
10.3溶血:溶血指数达到1000时不会有明显干扰。(血红素浓度约1000mg/dl)
10.4脂血:乳糜指数达到1000时不会有明显干扰。(甘油三酯浓度约为2000mg/dl)
来源:ROCHE配套校准物,符合WHO标准64/2,具体如下:

实验四类风湿因子检测幻灯片课件

实验四类风湿因子检测幻灯片课件
2

RF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 可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释 放的溶酶体酶、活化肽、胶原酶、前列腺素E2等 物质,在细胞因子和炎性粘附分子的参与下,致
组织炎性损伤,可使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及血管炎。
3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 RA):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 不完全明了, 推测可能为外源性感染作用于 遗传易感个体,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 进 而引起关节滑膜、软骨组织慢性炎症和破坏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复合物,IgG-RF多聚体沉积于关节表面激
活补体引起关节性损伤。
7
•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 其中IgM和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测,而IgG类 风湿因子难于测出。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 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 价值。 • 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 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 示患者预后不良。
18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测ABO血型
19
原理
• 天然的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
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 玻片法属于定性试验。
20
21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
• 抗A血型定型试剂
• 抗B血型定型试剂 • 搅拌棒 • 玻片
22
步骤
• 取玻片1块,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标上“A”和“B” • 用采血针采指尖血(左手无名指尺侧),将血滴在
8
• 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 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 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 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 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 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 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 • RF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 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测定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测定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测定摘要】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实际上是血清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因于本世纪40年代初发现时,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所以至今仍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目的讨论类风湿因子测定。

方法根据样本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由于RF无明显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疾病的正确诊断。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测定一、概述(一)生理和免疫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实际上是血清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因于本世纪40年代初发现时,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所以至今仍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它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其实,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①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②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③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

只有当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才称类风湿因子阳性。

目前已知有四种类风湿因子,即IgM型、IgA型、IgG型、IgE型。

其中的IgM 和 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测,而IgG类风湿因子难于测出,约有50%的IgG类风湿因子被漏检,是“隐匿性类风湿因子”的原因之一。

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RF与其他抗体一样有交叉反应,也就是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不仅存在于正常IgG分子、变性的IgG分子、自身IgG分子、异体IgG分子以及异种 IgG分子上,而且还存在于一些非相关抗原上,这些决定了RF结果的非特异性。

RF的产生原因和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它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病毒、支原体等持续感染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G),当抗原与抗体形成复合物,使自身的IgG变性,变性的IgG又成为新的抗原,促使机体再产生抗IgG的抗体(即抗抗体),这种抗变性IgG的抗体(主要为IgM,部分为IgG)就是类风湿因子。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由此可见,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来诊断是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应结合症状、体征、化验以及病理切片等各方面情况作具体分析。
确诊类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做如下一些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
2、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E)、抗链球菌溶血素“0”(ASO)。
那么,是不是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呢?同样也不对,类风湿因子有4种,一般只化验IgM型类风湿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I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即使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也有20%~30%类风湿因子是阴性的。还有一部分病人系隐性类风湿关节炎,尤其是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需反复检测才可能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目前认为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最特异的抗体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此抗体在初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阳性率为60%~70%,特异性高达90%~98%。
3、 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
4、 关节滑液的性质和细胞学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继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据沈阳军科风湿病医学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牧铃主任介绍,体质较差,抗病能力较弱或居住恶劣环境的人容易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伤气耗血的人、久病、营养不良等造成抵抗能力下降的人,另外受风、寒、湿的影响的人都容易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
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
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由于I 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类风湿因子的正常值是多少

类风湿因子的正常值是多少

类风湿因子的正常值是多少
现在我们国家患有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是越来越多的,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天依然要做哪些比较辛苦的工作,也是导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因。

那么临床上类风湿因子的正常值是多少呢是怎么检查的呢现在我们详细分析看看。

类风湿因子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

IgM型RF阳性率为60%-78%。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间范围,超过此范围显示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偏高,类风湿患者中约有60%能够检查出类风湿因子值高出正常范围。

在血液中一旦是检查出来有类风湿因子阳性的问题,一般可以确诊是骨关节炎肩关节炎或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需要对症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1。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 关性
• 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
CRP高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 性胰腺炎。
谢谢
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
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
三 、 C反应蛋白(CRP)
•1、概念 •2、CRP临床意义
1、概念
• 概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类 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浓度可升高上千 倍,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
人类CRP是由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 非共价键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这一特征性结构使 其归类于五聚素(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 合蛋白)家族。
1、概念
• 链球菌溶血素O:A组链球菌的代
谢产物之一,可以溶解人红细胞,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 抗链球菌溶血素O:机体因咽炎、
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脓皮病、 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后,可产 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即“AntiStreptoly球菌感染可引起上
3、 临床意义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 有IgG类、IgA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 意义有所不同。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 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 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 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 评价。
二、 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ASO)
•1 、概念 •2 、临床意义
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感 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变(心 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急性肾 小球肾炎等。
2、ASO临床意义
• 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 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 表示预后不良; (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 于类风湿; (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 排除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RF)定量测定试剂盒标准操作程序

类风湿因子(RF)定量测定试剂盒标准操作程序

类风湿因子(RF)定量测定标准操作程序1.摘要本试剂盒适用于体外临床检验,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浓度。

RF的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适用范围程序适用于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浆中RF的浓度。

3.职责使用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RF浓度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SOP程序进行,室负责人监督管理;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生化室负责人、科主任签字批准生效。

4.检测方法上海科华生物生产的类风湿因子定量测定试剂盒采用的是免疫透射比浊法。

5.原理试剂中的人IgG包被于聚苯乙烯粒子上,样本中RF与试剂中包被于聚苯乙烯粒子上的人IgG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该免疫复合物由于包被的聚苯乙烯粒子而使浊度进一步放大,在人IgG足量的情况下,其浊度与人血清中RF含量成正比,与相同条件下操作的校准品比较,通过剂量/反应曲线求出样品中RF的含量。

6.仪器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7.试剂7.1试剂来源: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2试剂瓶内主要成分:MOPSO缓冲液(PH7.4)、0.2M、NaN3、包被人IgG的聚苯乙烯粒子7.3试剂稳定性: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本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不可冰冻。

R1、R2:打开后冷藏于分析仪中可稳定28天。

7.4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8.标准品和质量控制8.1校准程序: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内提供的标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由a、b、c、d四只组成,浓度见说明书。

按照公司标准品使用要求,使用前用0.5ml的生理盐水复溶,待完全混合均匀后(约30分钟)再使用。

校准后,仪器自动对校准品吸光度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绘制校准曲线。

8.2质控品: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生化复合定值质控血清做为室内质控品。

每日在测定前做一次质控,加试剂后做一次质控。

该质控品为干粉包装,在2-8℃冰箱可稳定到失效期,使用前用5ml去离子水复溶,待质控物充分溶解(大约30分钟)后使用。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文章目录*一、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 *二、类风湿因子检查过程*三、类风湿因子检查注意事项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1、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正常人血清RF滴度1∶20(胶乳凝集试验)。

IgG-RF186U/ml、IgA-RF261U/ml、IgM-RF226U/ml(间接ELISA 法)。

亦可依据对正常人群的调查,得出总RF的临界值(双抗原夹心ELISA法)。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间范围,超过此范围显示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偏高,类风湿患者中约有60%能够检查出类风湿因子值高出正常范围。

2、什么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因为这种自身抗体首先发现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病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现已证实,IgG分子重链的CH2功能区富含有天冬酰胺交联形成的寡糖,该糖蛋白据谓是与RF反应的抗原结合表位。

RF有IgG、IgA、IgM、IgD、IgE5种类型,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3、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

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

但RF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有50%RF 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类风湿因子干扰标准

类风湿因子干扰标准

类风湿因子干扰标准
1.检测方法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样本处理
样本处理对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采集样本时需保证患者的状态稳定,避免在急性期或者服用药物后采集样本,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样本采集后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3.试剂质量
试剂质量对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的干扰也不容忽视。

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试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状态和精度对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和精确度。

5.质量控制
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测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

通过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人员素质
操作人员的素质对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应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以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7.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对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实验室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8.结果解读
在解读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也需要关注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测定
发表时间:2012-09-03T14:51:14.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晶
[导读] 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

李晶(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5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23-02
【摘要】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实际上是血清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因于本世纪40年代初发现时,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所以至今仍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目的讨论类风湿因子测定。

方法根据样本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由于RF无明显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疾病的正确诊断。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测定
一、概述
(一)生理和免疫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实际上是血清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因于本世纪40年代初发现时,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所以至今仍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它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抗人或动物IgG分子 Fc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其实,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①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②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③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

只有当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才称类风湿因子阳性。

目前已知有四种类风湿因子,即IgM型、IgA型、IgG型、IgE型。

其中的IgM和 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测,而IgG类风湿因子难于测出,约有50%的IgG类风湿因子被漏检,是“隐匿性类风湿因子”的原因之一。

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RF与其他抗体一样有交叉反应,也就是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不仅存在于正常IgG分子、变性的IgG分子、自身IgG分子、异体IgG分子以及异种 IgG分子上,而且还存在于一些非相关抗原上,这些决定了RF结果的非特异性。

RF的产生原因和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它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病毒、支原体等持续感染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G),当抗原与抗体形成复合物,使自身的IgG变性,变性的IgG又成为新的抗原,促使机体再产生抗IgG的抗体(即抗抗体),这种抗变性IgG的抗体(主要为IgM,部分为IgG)就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淋巴结、淋巴小结、骨髓、外周血以及滑膜均能合成RF,其中滑膜和滑膜液是合成 RF的主要场所。

滑膜液中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比血清中的低,但有时滑液中为阳性的病人,在血清检查时,则为阴性。

EB病毒和其他非特异性B细胞激活剂也能诱导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合成低亲和力的IgM-RF。

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

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目前检测RF的方法有①乳胶凝集试验主要检测IgM-RF,而IgG-RF和IgA-RF用此方法往往检测不到,这也是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阴性的原因之一。

一般不能只看RF(+),主要看滴度,在1:32以上才有意义,滴度越高则病变活动越重,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并合并有关节外表现。

另外,当吸附自身IgG后,可在部分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测到IgG类风湿因子,即隐匿性类风湿因子,这种隐匿性类风湿因子,尤其多见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隐匿性类风湿因子的滴度一般较低。

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性免疫试验此种检测方法如加入酶或放射物质标记的抗IgM抗体或抗IgG抗体或抗IgA抗体,则能分别测出IgM-RF、IgG-RF、和IgA-RF,还可比较精确地测出它们的血清含量。

两种方法检测数值大于20即为阳性。

RF阳性不仅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还可出现在多种疾病及少数正常人体内,尤其是老年人。

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见于其他风湿性疾病、蛋白代谢、遗传异常,以及有慢性抗原刺激的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阳性率达30%,硬皮病阳性率为27%左右,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以及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并发阻塞性肺纤维化的病人,也会有一定数量的阳性。

在2%的正常人及5%~l0%老年人RF也可以阳性,但结果呈低效价;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子女,也有部分人也可查到类风湿因子阳性,但他们并没有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麻风、锥虫病、病毒感染、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异体肾移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次输血、多次预防注射、白血病等偶尔也可查到类风湿因子阳性。

(二)常见疾病
二、临床意义
由于RF无明显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疾病的正确诊断。

(一)风湿病引起的类风湿因子
就RF而言,风湿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其滴度往往比非风湿性疾病高,除有 IgM-RF外,往往IgG-RF和IgA-RF均为阳性;如果实验室检测方法稳定只是可能出现浓度的上下波动,一般很少从阳性转为阴性。

类风湿因子在血清中滴度升高,往往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病程长或有关节以外的表现有关,病情得到控制或缓解时,类风湿因子降低。

因此,临床上常将类风湿因子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及药物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

类风湿因子主要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程度和关节外表现有关。

经过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
1.IgM型类风湿因子可在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表现前几年就存在于病入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正常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危险性。

2.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病人,较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关节病变更严重。

3.IgG和IgM型类风湿因子的存在与关节外的损害,如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均有小关节对称性肿胀,晨起关节僵硬,关节X线片有骨质疏松、囊性变和骨侵蚀及关节间隙改变。

如果临床为不典型表现或早期诊断有困难时还可作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比较特异的化验如抗角质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等。

早期类风湿患者的关节X线片检查不显示特殊异常,血清RF大多数也为阴性。

尽管如此,有经验的风湿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完全可为早
期类风湿患者做出正确诊断,而绝不依靠X线片或RF。

晚期类风湿患者,尽管关节X线片检查可有明显破坏性病变,但RF阴性者也占一半左右。

面对这种已经处于关节畸形或残疾阶段的患者,如果因为其RF阴性而不被诊断为类风湿,则是更大的错误。

另外多种风湿病性疾病RF均可出现阳性,诊断这类疾病一定要结合病史、查体和其他免疫学检查。

由于风湿性疾病是累及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临床常见有多系统、多脏器损伤表现,如皮肤、黏膜、关节、肾脏、心、肺、肝、胃肠、淋巴结、眼、耳、鼻等。

如果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以上多种表现,加之RF阳性则应做其他免疫相关的试验室检查,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补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磷脂抗体等。

(二)非风湿性疾病引起的类风湿因子
这类疾病虽然RF阳性,但通常滴度比较低,一般为单纯的IgM-RF,很少有IgG-RF和IgA-RF,阳性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另外风湿性疾病末梢血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引起RF阳性的其他非风湿性疾病除病毒感染外其他一般均增高或出现分类比例异常,如结核病白细胞分类中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增高、寄生虫感染则嗜酸细胞比例增高等,嗜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血液中及骨髓中嗜酸细胞数目明显增高。

此外非风湿性疾病进一步检查抗核抗体一般都为阴性或其滴度较低。

(三)非疾病引起的类风湿因子
有时临床医生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或者体质比较弱的人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出现RF阳性的结果,这些人虽然RF阳性但一般滴度较低、重复化验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人如果无临床表现只需动态观察。

参考文献
[1]章菲菲,徐麦玲,邹和建,陈宇明.类风湿因子三种检测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研究[J].上海医学.2003年07期.
[2]阿西,齐为民.风湿病患者ASO及RF的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J].陕西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