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科普视频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提问:“为什么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它与我们生活中的碳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好奇心。
2.教学内容:
-简要回顾已学的碳元素知识,如碳的化学性质、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等。
-介绍本节课将围绕碳及其氧化物展开学习,强调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实验验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碳及其氧化物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2.教学内容:
-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反应原理和应用。
-环保意识、绿色化学观念的渗透。
3.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熟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结构及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碳相关的现象,如碳燃烧、碳酸盐的形成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小结与复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物理性质。
2.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和其存在的意义。
3.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和与氧反应的规律。
4.掌握常见的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碳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意义;2.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教学难点:1.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结构;2.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碳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碳的同素异形体。
另外,还介绍了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具体内容如下:1. 碳的基本性质1.原子结构: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电子构型;2.单质性质: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其意义。
2. 碳的氧化物1.氧化碳一气体:一氧化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氧化碳二气体:二氧化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示范和实验。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碳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碳的兴趣。
2.讲授:通过PPT和板书的形式,讲解碳的基本性质,包括碳原子的结构和碳的单质性质。
3.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解答疑问。
第二课时1.讲授:通过PPT和板书的形式,讲解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意义。
2.示例:通过示例化合物,让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存在。
3.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同素异形体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回顾所学知识。
2.讲授:通过PPT和板书的形式,讲解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3.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解答疑问。
第四课时1.讲授:通过PPT和板书的形式,讲解其他常见的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2.实践:进行一些实际的应用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复习学会梳理知识,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复习过程】知识梳理一:碳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拓展: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还有哪些?请完成它们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1.如何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请完成实验方案拓展:木炭述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存在少量黑色固体,它可能是什么?存在儿种可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知识梳理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问题2.如何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四种鉴別方案有关反应 的方程式思考:(1)若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如何除去?(2)若一氧化碳屮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如何除去?知识梳理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观察你所写的化学方程式,都涉及到哪些含碳的物质,请以二氧化碳为中 心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表示出来,并注明反应条件。
知识梳理四:实验室制取C02问题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块状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 取硫化氢(H 2S)气体。
常温下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 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溶液,硫化氢气体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请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
组装顺序 ___________思考:(1)若想获得比较平稳的气流,你对发生装置如何改进?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发生装置类型:固液常温型 检验方法: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方法:DE氢訛潯 w- H(2)硫化氮气体有毒,若想进一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下列哪种装置能达到目的?_________________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___查阅资料: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和似,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复习难点】探究实验室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碳的单质及化合物都有了哪些认识?仔细回顾并梳理一下。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比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找出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知识模块二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可燃性⎩⎪⎨⎪⎧完全反应:C +O 2=====点燃2CO 2不完全反应:2C +O 2=====点燃2CO 还原性:C +2CuO=====高温2Cu +CO 2↑ 知识模块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装置:教材P115图6-12。
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操作步骤:参考过氧化氢制氧气。
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2.工业制法:CaCO 3=====高温CaO +CO 2↑知识模块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常温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完成学生用书的“单元重热点、易错点突破”部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4、用四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
验
室
制
法
反应原理
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
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互动三:疑点辨析
例举本单元学生学生模糊不清、容易出现认识上的错误的内容,让学生辨析、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用途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等。
学生自主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内解决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单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
学
札
记
本单元内容较多,较抽象,尤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还是个难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通过对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检验CO2,学会实验设计。(3)通过探究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清洗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4)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5)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专题复习,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处于九年级化学教学的中后期,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环节。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常用仪器:如酒精灯、试管、集气瓶等,用于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
2.多媒体课件:包含碳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图、反应方程式、实验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知识点。
3.互动式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实验结果,增强课堂互动性。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直观的展示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前置技能: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理解不深刻,容易混淆。
2.实验室制法的操作步骤复杂,学生可能难以一步到位。
3.对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缺乏直观感受,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4.成就激励:对学生在学习和实验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探究法:利用实验探究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而深入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确保关键信息突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异同;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师详细介绍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图示、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化学方程式:讲解碳及其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化学反应。
3.实际应用:分析碳及其氧化物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在饮料制造、一氧化碳在钢铁生产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按照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检验方法等,形成知识网络。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想:
-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化学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b.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c.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4.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教学评价的设想: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操作、书面作业、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对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木炭、金刚石、石墨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碳酸盐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初步认识到碳及碳的化合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反应类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创设生活情境,加深知识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碳及其氧化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加深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理解。同时,注重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2.新课内容:
(1)碳的性质和反应
①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还原性。
②碳的反应:燃烧、还原、氧化。
(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
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色、无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二氧化碳的反应:与水、石灰水等反应。
(3)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
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色、无味、可燃、还原性、有毒。
-讨论问题如:“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什么?”等。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涵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反应和应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记忆不牢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现象,得出可靠的结论,达 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 作简便和结论可靠的结果。 解题指导: 本题是选择气体的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 ⑪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 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如果 是 “固液常温型” , 则选择 a; 如果是“固体加热型” ,则选 择b ⑫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 度和溶解性决定。如果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可选择 c; 如 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选 择 d; 如果气体难溶于水, 可 选择 e 。 ⑬装置 f 被称为 “万 能装置” 。利用该装置收集气 体时, 一般注意 “能排能收” : 一是能将瓶中的空气或水顺 利排出瓶外;二是待收集的 气体不能逃逸出瓶外。因此, 凡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 体,应从短导管进入;凡是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应从长导管进入;凡是收集 难溶于水的气体,应从短导 管进入,即“大长、小短” 。
智 能 应 用
有
。 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来鉴别二氧化碳 和一氧化碳。 例题 2: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 常用装置,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c、d、e 的收集方式分别为 。 (2)实验室以 KMnO4 为原料制取 O2 的装置 应选用 和 。 (3)实验室制取 CO2 的原料为 和 (写名称)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制取二氧化 碳的装置应选用 和 。 (4) ①若用 f 装置收集 CO2, 应从 端 通入,收集 H2 应从 端通入。②若用 注入水的方法将 f 装置中的 O2 排出,水应 从 端通入。③若 f 装置瓶内放满水, 用排水法收集 H2, 气体应从 端通入。
(1)通过上述实验活动,你获知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请归纳:
① ; ② ;③ 。 (2)如果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不能集满,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 ;② 。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右边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 1 )写出图中仪器 a 、 b 的名称 a ,b 。 (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气体收集装置 是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 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 F 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是 。 8.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 80g 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杂质不变化) ,测得 反应后固体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质量 g 80 75 70 66 62 58 58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 教 后 反 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掌握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化学式及性质。
2.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用途,如碳在冶金、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一氧化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3.掌握碳及其氧化物反应的基本类型,如燃烧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反应类型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五)总结归纳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反应类型等知识点。
8.课后拓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煤炭、铅笔、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中的碳有什么作用。
2.提问:“为什么煤炭可以燃烧产生能量?饮料中为什么会有气泡?”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强调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导学案一、课前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于碳的认识,引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碳的知识,为今天的复习做好准备。
二、知识回顾1. 碳的性质•提示学生回顾碳的原子结构和基本性质,如碳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引导学生回忆碳的外层电子结构和价电子数。
•探讨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碳的同素异形体•提醒学生回忆有关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知识。
•列举并解释几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3. 碳的化合价与键型•复习化合价的概念并解释碳的化合价。
•引导学生回忆碳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中的单键、双键和三键。
•通过举例让学生区分不同键型的碳化合物,并解释其键的特性。
4. 碳的氧化物•提醒学生回顾碳的氧化反应。
•探讨碳的氧化物的种类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碳的氧化物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三、能力提升1. 理解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引导学生探讨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运输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拓展思维:碳循环•提醒学生回顾碳的循环概念,并了解碳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排放和吸收如何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引导学生探讨碳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概念,形成思维导图。
•布置学生用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了解,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读书报告。
•鼓励学生参与碳减排、环保等相关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思考下节课的改进措施。
•记录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为后续评价提供依据。
注意:本导学案仅为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展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3.探究题:
-探究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4.思考题:
-思考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一项减少碳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操作。
3.查阅资料和思考题要注重实证和逻辑性,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作业批改与反馈: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指出不足。
2.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个性和创新精神,对有创意的答案给予表扬。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思考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自我评价,促进学习成长。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碳的化学性质:讲解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碳的氧化物: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分组讨论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用途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全面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全单元的知识网络,通过讨论和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通过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化学反应网络,培养自己概括、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1)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立网络,再到知识的应用,理解复习整理。
(2)能够提炼出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2)通过讨论,交流,改进的过程,体验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习难点: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相互转换网络。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延伸到课前,给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和改进,让每个学生建构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合作交流果。
出示方法指导,根据方法指导,我们可以知道这类题目的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同学们在设计方案时用到了很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我们知道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这么多性质,我们也学过很多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进行个小竞赛。
出示竞赛规则。
组织竞赛。
同学们对于知识都掌握的很扎实,现在我们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类。
从同学们描述的反应,可以看出很多物质相互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和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
出示转化图。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拓展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反馈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进行方法指导,确定实验原理。
请同学完成跟踪练习。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设计方案。
回答根据规则积极进行小组比赛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做跟踪练习并反馈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说课稿
1.碳的单质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
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的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反应;
(2)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碳及其氧化物相关问题;
(3)提高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碳及其氧化物知识,如碳的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力较弱;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课上的积极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反思课堂表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情境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周敏
教学目标:
1.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复习学会梳理知识,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的构建。
教学难点:
1.对单元知识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2.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计:
【过渡】我们利用碳和氧化铜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解决了两者的区分问题,现有两种无色气体CO和CO2,你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吗?
【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填写学案:知识梳理2
物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有关反应
的方程式
【思考】
若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如何除去?
若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如何除去?
【学生交流】
【小结】
【引导】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系统的梳理了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观察你所写的化学方程式,都涉及到哪些含碳的物质,请以二氧化碳为中心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表示出来,并注明反应条件。
【学生活动】构建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
【小结】
【过渡】在上述网络图中发现有多种途径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那么我们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
【学生活动】填写学案:知识梳理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和,
2.原理,
【PP T展示】下面哪组同学在准备制取二氧化碳?你的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交流】
【小结】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学生活动】填写学案:知识梳理3
3.发生装置类型:固液常温型
4.收集方法:
5.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验满方法:
【学以致用】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块状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
常温下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溶液,硫化氢气体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请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
组装顺序是
【思考】若想获得比较平稳的气流,你对发生装置如何改进?
【追问】硫化氢气体有毒,若想进一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又应该如何改进呢?下图的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效果______。
【拓展提升】某混合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若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小结】
F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