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规范

(GUILDES FOR DAYCASE SURGERY)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麻醉技术和新药的不断应用,日间手术麻醉已经成为可能。日间手术的开展,对减轻政府、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说,开设日间手术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日间手术麻醉在我国开展不久,因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规范日间手术的麻醉管理,制定日间手术麻醉的管理规范非常重要。

一、日间手术的病人选择标准

1.ASA Ⅰ~Ⅱ,神志清楚病人;

2.年龄≤70岁;

3.手术时间≤2小时;

4.不进胸、腹、颅腔等的手术,腔镜手术除外;

5.门诊腔镜手术或检查。

二、日间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应该在门诊进行。访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外科疾病、并存的内科疾患、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

2.术前准备

①体格准备 成人: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

②精神准备 缓解精神紧张,增进信任。

3.术前用药

①抗胆碱药

错误!链接无效。镇静药

三、日间手术麻醉的监测标准

1.ECG监测

2.HR监测

3.SpO2监测

4.呼吸功能监测

四、日间手术间的设置

1.足够的氧气;

2.足够的电源;

3.足够的吸引器;

4.足够的空间;

5.足够供病人恢复的床位;

6.足够的照明;

7.废气排放系统;

8.至少具有能做快速通气的复苏皮囊,保证吸入氧浓度达到90%以上;

9.心电除颤器;

10.各种抢救药品。

五、日间手术麻醉的实施指南

1.全身麻醉

①原则:诱导和苏醒迅速、平稳。

②药物选择

吸入麻醉药 七氟烷、异氟烷

麻醉性镇痛药 芬太尼、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药 异丙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咪唑安定

肌松药 氯化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

2.局部麻醉:

①原则:最低有效浓度:局麻药浓度只要能满足手术需要

最短有效时间:局麻药作用时间能满足手术需要

②药物选择

由于脂类局麻药有过敏之虑,所以原则上选择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

3.监护下麻醉看护(MAC)

①原则:维持病人在一定的镇静程度,维护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

②药物选择

芬太尼、异丙酚、氯胺酮、瑞芬太尼、咪哒唑仑。

4.术后镇痛原则

①最低有效浓度/剂量原则

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用最低浓度的麻醉性镇痛药或局麻药进行镇痛。

②药物选择

芬太尼贴片(多瑞吉)

氟比洛芬酯

曲马多

5.麻醉或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①无明显禁忌证,术中使用地塞米松;

②使用司琼类抗吐药;

③尽量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

六、日间手术病人离开医院的标准

①病人清醒,无定向力障碍;

②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无异常出血,无手术专科异常情况;

③无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七、日间手术麻醉的医务人员要求

①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麻醉医师主持麻醉工作;

②主持麻醉的医师必须具备心、肺、脑复苏的能力;

③必须有协助麻醉医师的护士和助手;

八、日间手术麻醉的纪录和随访

①日间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

②术中必须有完善的麻醉纪录单;

③必须有麻醉后注意事项的遗嘱单;

④病人离开医院时,应该告知其麻醉医师的联系方式,以便出现情况,及时处理。

关于麻醉医师资格分级

关于印发“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手术科室: 为加强医院麻醉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我院各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同时,为加强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制定“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现一块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负责人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仔细学习,认真落实。 XXXX院 2019年10月19日 抄送各临床科室 附件: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 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 ASA分级标准: 第Ⅰ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第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 第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 第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 第Ⅴ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 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 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等。 3、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4、参考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 年限等,规麻醉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或获得 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 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2年以 上者。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实用标准文案 )2017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953 : 2017-12-13 11:25 :来源:未知 编辑shuangkai 点击 万茹 马正良同马虹 邓小明 朱涛 严敏 李天佐(共执笔人)笔杨承祥 欧阳闵苏 张洁 张铁铮 文(共同执笔人) 周星光(共同执负责人) 周燕丰 郑宏 闻大翔,姚尚龙 徐军美 徐建国 郭曲练( ) 黄文起 黄宇光潘楚雄程智刚 人/共同执笔人 董海龙 ambulato 1909年出日间手师最早提术(英格兰James Nicoll 医Interry surgery/day surgery )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间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 ,IAAS )成立,日院时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优势,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率的使用效术患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间手定。由于日高的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了更理提出围术期管识,为临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共麻醉专家日间手术 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的顺利开展。术念 一、日间手术的概 手术,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24h )之 病情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殊病例。特由于和急诊手术在医除外师诊所或 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48h 。最长不超过平的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医地区疗水。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件间手术及麻本条的基醉 开 二、展日 手术住院件应与设备、设施等条境、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具品,以及管理用药及抢救药醉与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围术期员应士及相师、手术室护关人医师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麻醉科医。门授及相关部权医院具备相应资质,获得 类间手种术 三、日 较小、风险相对扰小、手术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总的 后疼少、术量少和术后并发症)、预计一般手术时间短(不超过3h 出血 术。发生率低的手及恶痛程度轻心呕吐多方况等及患、医疗场所、设备其综合各医院应考虑医疗条件水平者情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手术。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首批推荐56个适宜日间手术的术种 四、日间手术患者选择的 确保,以患者应严格筛查,同于 日间手术不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术。接受患者能安全地日间手 :醉的以下条件患者一般应符合 1.适合日间手术与麻 以个月稳定在3并存Ⅰ (1)ASA-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疾病;受日可接间手术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 ,的患者。但是岁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以上至65岁以下否进高龄手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患者能合并应结行日间手术,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式﹑麻醉方身情况﹑断;症严合判情况综重程度和控制 小;机能变化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者术 (3)预计患 等并及严疼痛重恶心呕吐)预计 (4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剧烈

手术分级标准

肛肠科常见手术分级管理 发表者:陆杰4560人已访问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指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二级手术为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三级手术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四级手术为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临床依据医师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不同手术医师的级别且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肛肠科常见手术分级: 一级手术 1. 肛周皮下脓肿切开引流及一期根治术 2. 简单肛瘘切开,切除术或挂线疗法 3. 肛裂切除术 4. 肛乳头肥大切除术 5. 单纯内痔及血栓外痔切除术 6. 结肠造口术 二级手术 1.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2. 经肛门直肠良性息肉切除术 3.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 4. 肛周Paget病手术 5. 藏毛窦囊肿和窦道切除术 6. 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 7. 造口旁疝修补术 三级手术 1. 复杂肛瘘切开或挂线术 2. 经肛门或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 3. 肛提肌上脓肿切开引流术 4. 肛门圈缩小术 5. 直肠骶骨悬吊术 6. 直肠脱垂固定术 7. 直肠脱垂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疗法 8. 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 9. Hartmann手术10. 全结肠直肠节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11右半,左半,横及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2经腹或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四级手术 1. 各种结直肠或肛门术后出现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者 2. 新技术新项目的手术 3. 后盆腔切除术 4. 全盆腔清扫术 5. 合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6.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 7.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 8. 改变Bacon手术。

门诊患者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门诊患者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门诊患者手术后均需在恢复室(或观察室)内留观一段时间,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才能离开医院。患者在恢复室留观期间应有专职护理人员管理,麻醉科医师负责诊断和指导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吸氧,监测ECG、Sp02直到患者达到符合离院标准,经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医师共同商量认可后方可离院。 门诊患者手术麻醉后的一项特殊要求,就是能尽早离院。而患者能否离院则要依据综合评估主要生命体征、并发症、神志、创面渗(出)血、生理反应能力及功能、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疼痛控制程度以及心血管功能稳定与否等方面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情况严重或复杂的病例,必要时应当收住入院,进一步观察、治疗。判定离院标准如下: (一)门诊患者术后离院主要临床标准 1、病人意识和定向力恢复; 2、肢体的感觉和肌张力恢复正常; 3、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4、坐起或活动后无明显眩晕、恶心或/和呕吐; 5、闭眼站立时无摇摆不稳现象。 凡同时满足上述五条标准要求的患者方可离院。

(二)Chung's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 Chung's麻醉后离院评分表 观察项目测试水平评分生命体征(要求稳定在术前水平) 血压和心率波动在术前基础值 20%以内 2 20%~40% 1 >40% 0 活动水平(要求恢复至术前水平) 步态平稳,无头晕 2 需要搀扶 1 不能行走0 观察项目测试水平评分 恶心呕吐(离院时仅有轻度恶心呕吐) 轻度:经口服药治疗有效 2 中度:经肌肉注药治疗有效 1 重度:需连续反复治疗0 疼痛(要求无痛或仅有轻度疼痛) 疼痛程度病人能接受,口服用药能止痛,且疼痛部位,类型及 范围与 手术相符合 是 2 否0 外科出血(须与手术预期失血量相符) 轻度:无需更换敷料 2 中度:需更换2次敷料 1 重度:需更换3次以上敷料0 凡累计总分≥9分者,皆符合离院标准。

麻醉分级标准14541

麻醉分级标准 一、医生分级 1.初年住院医生:医师毕业后从事本专科工作三年以内者、医士。 2.高年住院医生:医师毕业后从事本专科工作三年以上者。 3.初年主治医师:晋升主治医师三年以内者。 4.高年主治医师:晋升主治医师三年以上者。 5.正、副主任医师和科主任。 二、疾病分级 一级:常见疾病和小手术。 二级:中等疾病和手术。 三级:重大疾病和手术。 四级:疑难疾病和手术。 五级:疑难疾病和大手术,新开展的诊疗方法,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及外宾、港澳台胞。 三、各级医生疾病诊疗范围及权限 医生分级与疾病分级相对应,即各级医生要熟练掌握对应分级以下的疾病诊疗技能,对于德才兼备、业务技术提高较快的各级医师,经过科主任、业务院长同意后,可适当放宽诊疗范围,但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急诊、抢救手术和疾病治疗不受级别限制。要根据疑难程度,经组内、科内、院内会诊后确定麻醉方案。凡三级以上病例,必须要经过科内会诊;三级以上择期手术必须参加在术前由术者、麻醉师、台上护士组成的术前讨论;新开展项目或危

险较大的手术应报告医务科批准备案,术前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同时录音录像。

四、麻醉分级 一级麻醉:低平面蛛网膜下腔脊神经阻滞,腰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下胸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小儿氯胺酮肌肉或静脉麻醉,小儿局麻强化麻醉,病情较轻的四肢、腹部手术病人的气管内麻醉,手法复位病人的静脉麻醉,小儿基础麻醉,唇裂、颌面部小手术的麻醉,眼科手术的麻醉,常见耳鼻喉科小手术的麻醉,初步掌握静吸复合麻醉术。 二级麻醉:应掌握常用的神经阻滞术,臂丛神经阻滞术,上胸部及颈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术,神经安定镇痛术,心肺复苏术,普通颅脑外手术病人的麻醉,胸科病人麻醉,支气管麻醉术,二尖瓣分离术的麻醉,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小儿颌面部较大手术的麻醉,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控制性低温麻醉,心导管检查病人的麻醉,危重及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严重肠梗阻)的急诊病人麻醉,小儿硬膜外麻醉,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 三级麻醉: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心包切除术病人的麻醉,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病情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低下等),熟练掌握控制性低血压,严重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麻醉,肾脏移植的麻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湿肺病人的麻醉,口腔颌面部疾病致气管插管困难以及需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

日间手术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的开展,对减轻政府、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说,开设日间手术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日间手术在我国开展不久,因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规范日间手术的管理,制定我院日间手术工作的管理规范。? 一、日间手术的病人选择标准?? 1.?ASA?Ⅰ~Ⅱ,神志清楚病人;??2.?年龄≤70岁;?? 3.?手术时间≤2小时;?? 4.?四肢简单骨折术后骨愈合取内固定;??5.门诊清创缝合手术。? 二、日间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应该在门诊进行。访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外科疾病、并存的内科疾患、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 2.?术前准备?? ①体格准备?成人: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②精神准备?缓解精神紧张,增进信任。??3.?术前用药??①抗胆碱药??②镇静药?? 三、日间手术麻醉的监测标准?1.?ECG监测?2.?HR监测? 3.?SpO2监测? 4.?呼吸功能监测??四、日间手术间的设置??1.?足够的氧气;??2.?足够的电源;??3.?足够的吸引器;??4.?足够的空间;?? 5.?足够供病人恢复的床位;??6.?足够的照明;??7.?废气排放系统;?? 8.?至少具有能做快速通气的复苏皮囊,保证吸入氧浓度达到90%以上;??9.?心电除颤器;??10.各种抢救药品。? 五、日间手术麻醉的实施指南?1.?全身麻醉?? ①原则:诱导和苏醒迅速、平稳。??②药物选择 ? 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异氟烷??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咪唑安定??肌松药?:氯化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2.局部麻醉:??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简介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GDG“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4级,即NNIS 0级、NNIS 1级、NNIS 2级、NNIS 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一)手术风险标准依据 本依据是根据: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②麻醉分级;③手术持续时间这3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4类。 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管、食管和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管、食管和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Ⅲ类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要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Ⅳ类手术(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6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

“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和“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二)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4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 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 3级,见表5-1、表5-2. 表5-1分值分配 表5-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首批推荐56个适宜日间手术的术种。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以确保患者能安全地接受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与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但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

日间手术准入标准

日间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手术病种的选择以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为标准。具体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的成熟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口服药物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医师准入:手术医师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项: 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完成一定数量;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患者准入:病情不复杂,身体条件好,服务半径小,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意识清醒,无精神病史,围手术期有成人陪伴。 2.愿意接受日间手术,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理解并认可;患者及家属;理解围手术期护理内容,愿意并有能力完成出院后照护。

1.非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ASA分级III级但全身状况稳定三个月以上;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年龄65岁以下。 2.有联系电话并保持通畅,建议术后72小时内居住场所距离医院不超过1小时车程,便于随访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其他准入:患者需进行门诊输液,放疗、化疗,特殊检查,高风险检查等。

日间手术评估及随访制度 1.入院前评估: 患者根据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完成各项检查后,专科医生(可包括麻醉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符合日间手术纳入标准的方可进行日间手术治疗。 2.术后评估: 患者术后即安排在麻醉复苏室苏醒,麻醉医生和复苏室责任护士根据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符合标准者转各专科病房恢复。 3.出院评估: 专科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依据PADS评分量表完成打分;满分10分,评分≥9分的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出院评估(附件3),符合出院条件者方可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前需行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及宣教。对出院后仍需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开具治疗方案,以出院医嘱的性质告知患者,患者理解并签字确认。 院前、院内宣教制度: 日间手术责任意识及责任护士应对预约手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包括日间手术术式、术前准备等注意事项,打消患者疑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出院前,应详细告知术后基本护理知识以及医院详细联系方式。 出院随访制度: 出院后开始,直至术后3天,定时电话随访,根据手术类别的不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 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 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麻醉科手术分级准则

手术分级制度 一、手术(麻醉)的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麻醉分为四级: 一级麻醉: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麻醉: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麻醉: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麻醉: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目录 1.麻醉医师级别 2.各级医师麻醉权限 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 3.麻醉分级标准 手术(麻醉)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各级医师手术(麻醉)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 急诊手术的麻醉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属高风险麻醉或预期麻醉超出自己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麻醉期间,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麻醉,不得延误抢救时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向值班医师发出口头指令后,应尽快安排合适人员或亲自赶赴现场参与抢救。 麻醉科手术分级标准 一级麻醉 低平面蛛网膜下腔脊神经阻滞,腰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下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小儿氯胺酮肌肉或静脉麻醉,小儿基础麻醉,病情较轻的四肢手法复位病人的静脉麻醉,眼科手术的麻醉,常见耳鼻喉科小儿手术的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术。 二级麻醉 常用的神经阻滞术,上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普通颅脑外科手术病人麻醉,心导管检查病人的麻醉,小儿硬膜外麻醉,气管内麻醉,唇裂手术的麻醉。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 三级麻醉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2017-12-13 11:25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953 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 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 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

2016年度日间手术导则(征求意见版)

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

1.日间手术的概念 日间手术是指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计划性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并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不包括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 2.日间手术管理模式 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日间手术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管理部门在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医院日间手术的统筹管理,做好日间手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实施。鼓励建立日间手术院内绿色通道和与社区医疗机构无缝化对接的双向转诊通道,确保日间手术流程规范、运行顺畅,全面做好日间手术的监管工作。 各医疗机构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以下两种日间手术管理模式: 一是设立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由日间手术中心对全院日间手术进行集中管理;二是分散设立各临床专科日间手术病床,由各临床专科对各科室日间手术进行直接管理。 3.准入标准 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随诊电话。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 3.1术式准入标准 3.1.1临床诊断明确; 3.1.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1.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3.1.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3.1.5气道受损风险小; 3.1.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3.1.7能快速恢复饮食; 3.1.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3.1.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3.2手术医师准入标准 3.2.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3.2.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

麻醉分级标准

一、麻醉科临床麻醉分级标准 一级麻醉 低平面蛛网膜下腔脊神经阻滞,腰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下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小儿氯胺酮肌肉或静脉麻醉,小儿基础麻醉,病情较轻的四肢手法复位患者的静脉麻醉,眼科手术的麻醉,常见耳鼻喉科小儿手术的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术。 二级麻醉 常用的神经阻滞术,上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胸科患者麻醉,支气管麻醉术。小儿颌面部较大手术的麻醉,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心导管检查患者的麻醉,危重及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严重肠梗阻)的急诊患者麻醉,小儿硬膜外麻醉,气管内麻醉,唇裂手术的麻醉。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 三级麻醉 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心包切除术患者麻醉,内分泌疾患患者的麻醉,病情严重患者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低下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严重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麻醉,肾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湿肺患者的麻醉,口腔颌面部疾病致气管插管困难以及需行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

四级麻醉 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严重内分泌疾患患者的麻醉,既往有心肌梗塞患者的麻醉,严重休克,严重脏器功能低下患者的麻醉。各种复杂手术及病情危重、诊断未明患者的麻醉,新开展手术项目患者的麻醉。 二、麻醉科手术授权标准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 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 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切口):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污染切口):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感染切口):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的概念最早由英格兰的Nicoll医师提出,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1]。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一种手术模式。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由各地区、医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1]。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 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的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2],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3,4],以确保患者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或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但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合并症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3)预计患者术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机能变化小。 (4)预计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剧烈疼痛及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2、下列情况不建议行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规范 (GUILDES FOR DAYCASE SURGERY)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麻醉技术和新药的不断应用,日间手术麻醉已经成为可能。日间手术的开展,对减轻政府、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说,开设日间手术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日间手术麻醉在我国开展不久,因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规范日间手术的麻醉管理,制定日间手术麻醉的管理规范非常重要。 一、日间手术的病人选择标准 1.ASA Ⅰ~Ⅱ,神志清楚病人; 2.年龄≤70岁; 3.手术时间≤2小时; 4.不进胸、腹、颅腔等的手术,腔镜手术除外; 5.门诊腔镜手术或检查。 二、日间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应该在门诊进行。访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外科疾病、并存的内科疾患、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 2.术前准备 ①体格准备 成人: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 ②精神准备 缓解精神紧张,增进信任。 3.术前用药 ①抗胆碱药 错误!链接无效。镇静药 三、日间手术麻醉的监测标准 1.ECG监测 2.HR监测 3.SpO2监测 4.呼吸功能监测 四、日间手术间的设置 1.足够的氧气; 2.足够的电源; 3.足够的吸引器; 4.足够的空间; 5.足够供病人恢复的床位; 6.足够的照明; 7.废气排放系统; 8.至少具有能做快速通气的复苏皮囊,保证吸入氧浓度达到90%以上; 9.心电除颤器; 10.各种抢救药品。

五、日间手术麻醉的实施指南 1.全身麻醉 ①原则:诱导和苏醒迅速、平稳。 ②药物选择 吸入麻醉药 七氟烷、异氟烷 麻醉性镇痛药 芬太尼、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药 异丙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咪唑安定 肌松药 氯化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 2.局部麻醉: ①原则:最低有效浓度:局麻药浓度只要能满足手术需要 最短有效时间:局麻药作用时间能满足手术需要 ②药物选择 由于脂类局麻药有过敏之虑,所以原则上选择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 3.监护下麻醉看护(MAC) ①原则:维持病人在一定的镇静程度,维护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 ②药物选择 芬太尼、异丙酚、氯胺酮、瑞芬太尼、咪哒唑仑。 4.术后镇痛原则 ①最低有效浓度/剂量原则 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用最低浓度的麻醉性镇痛药或局麻药进行镇痛。 ②药物选择 芬太尼贴片(多瑞吉) 氟比洛芬酯 曲马多 5.麻醉或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①无明显禁忌证,术中使用地塞米松; ②使用司琼类抗吐药; ③尽量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 六、日间手术病人离开医院的标准 ①病人清醒,无定向力障碍; ②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无异常出血,无手术专科异常情况; ③无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七、日间手术麻醉的医务人员要求 ①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麻醉医师主持麻醉工作; ②主持麻醉的医师必须具备心、肺、脑复苏的能力; ③必须有协助麻醉医师的护士和助手; 八、日间手术麻醉的纪录和随访 ①日间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 ②术中必须有完善的麻醉纪录单; ③必须有麻醉后注意事项的遗嘱单; ④病人离开医院时,应该告知其麻醉医师的联系方式,以便出现情况,及时处理。

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深圳市儿童医院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责任麻醉医师是指能单独和指导受训麻醉医师和麻醉医(护)士实 施和管理麻醉,并有权在各种麻醉医疗文件签字,且对接受麻醉病人的安全和相关法律负责的医师。责任麻醉医师除必须拥有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二、我院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批准的麻醉学科住院 医师培训基地完成了三年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者。 三、亚专业麻醉 (一)、1-7岁小儿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1-7岁小儿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麻不少于25例。 (二)、1岁以下小儿的责任麻醉医师在满足上述1-7岁小儿麻醉责任医师的条件外,还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1岁以下小儿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麻不少于25例。 (三)、心脏手术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心脏麻醉。 (四)、胸科手术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胸科麻醉。 (五)、新生儿的责任麻醉医师除满足三、四条外,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20例新生儿气管插管全麻。 四、实施麻醉的基本条件 在任何地点(包括手术室外麻醉),任何时间,对任何病人实施任何麻醉(包括各种神经阻滞)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必须确保有一位麻醉医师(士)或麻醉护士始终在麻醉地点监测并记 录被麻醉病人的基本生命功能和体征,有一位责任麻醉医师对该病人负责。一位

责任麻醉医师一般同时最多负责三位病人的麻醉,急诊夜班时不得超过四位病人。 2、必须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动脉学压。 3、手术室内每一个手术间必须有麻醉机和麻醉监护仪,手术室外麻醉每 一位病人旁必须有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器。 4、必须具备能通过面罩和气管插管给高流量氧气,并实施人工通气的条 件。 5、必须有心肺复苏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用具和药品)。每个麻醉工 作区域必须配备至少一台心脏除颤仪。 6、所有病人的手术或检查结束后,必须要在手术室、或麻醉苏醒室、或ICU观察至病人基本生命功能正常或恢复到术前水平,确认无残留麻醉危险后方能将病人送回病房交予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管理。 五、麻醉与镇痛医师分级授权制度 (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 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Ⅰ~Ⅴ ASA分级标准是: 第一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 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 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

日间手术管理规范

日间手术管理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日间手术管理规范日间手术的开展,对减轻政府、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说,开设日间手术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日间手术在我国开展不久,因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规范日间手术的管理,制定我院日间手术工作的管理规范。 一、日间手术的病人选择标准 1.ASAⅠ~Ⅱ,神志清楚病人;2.年龄≤70岁; 3.手术时间≤2小时; 4.四肢简单骨折术后骨愈合取内固定;5.门诊清创缝合手术。 二、日间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应该在门诊进行。访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外科疾病、并存的内科疾患、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 2.术前准备 ①体格准备成人: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②精神准备缓解精神紧张,增进信任。3.术前用药①抗胆碱药②镇静药 三、日间手术麻醉的监测标准1.ECG监测2.HR监测 3.SpO2监测 4.呼吸功能监测四、日间手术间的设置1.足够的氧气;2.足够的电源;3.足够的吸引器;4.足够的空间; 5.足够供病人恢复的床位;6.足够的照明;7.废气排放系统;

8.至少具有能做快速通气的复苏皮囊,保证吸入氧浓度达到90%以上;9.心电除颤器;10.各种抢救药品。 五、日间手术麻醉的实施指南1.全身麻醉 ①原则:诱导和苏醒迅速、平稳。②药物选择 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异氟烷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咪唑安定肌松药:氯化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2.局部麻醉: ①原则:最低有效浓度:局麻药浓度只要能满足手术需要 最短有效时间:局麻药作用时间能满足手术需要 ②药物选择 由于脂类局麻药有过敏之虑,所以原则上选择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3.监护下麻醉看护(MAC) ①原则:维持病人在一定的镇静程度,维护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②药物选择 芬太尼、异丙酚、氯胺酮、瑞芬太尼、咪哒唑仑。4.术后镇痛原则 ①最低有效浓度/剂量原则 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用最低浓度的麻醉性镇痛药或局麻药进行镇痛。②药物选择 芬太尼贴片(多瑞吉)氟比洛芬酯曲马多 5.麻醉或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①无明显禁忌证,术中使用地塞米松;②使用司琼类抗吐药; ③尽量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 六、日间手术病人离开医院的标准①病人清醒,无定向力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