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时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
取决于人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量。
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
木匠工作台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
在一个权衡关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
贮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 记忆系统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 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Code)。 本节探讨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以什么形式贮 存和被进行加工。
一、听觉代码
一、听觉编码实验
该实验是Conrad设计的。实验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个阶段 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 实验所用的刺激为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 其中有些字母的发音相似。如C和V,S和F等。 刺激字母呈现后,要求被试按原来的顺序回 忆字母。 通过比较原序列与被试回忆序列,统计出被 试的回忆错误,得出两个统计表。
三、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 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直通方式, 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由于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 又都有不足,因此有人企图将两者结合起来。 Atkinson和Juola(1973)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 取双重模型就是一个尝试。他们设想,输入的每个 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编码,称为知觉代码;字词 还有意义,即有概念代码。知觉代码和概念代码共 同构成一个概念结。每个概念结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activity level)或熟悉值(famillarity value)。
Chase和Simon(1973)做的象棋复盘实验,自 变量仍然为三种水平,被试被允许用5秒钟 的时间看一个下25手的棋局,然后要求被试 复盘。 图中所列出的是三种类型棋手正确复盘的棋 子数。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如何解释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这一短时记忆的特点呢?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空间及其有 限的槽道来说明。 短时记忆信息缓冲原理 短时记忆由若干槽道构成。每一个槽道相当于一个信 息通道。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单元分别进入不同的槽道。 缓冲器的复述性加工有选择地将槽道中的信息进行复述。 被复述的槽道中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中。而没有被复 述的槽道中的信息将被清除出短时贮存区而丧失。
从头到尾系列扫描:指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 目都按顺序检查一遍,然后才判定识记项目 与记忆集中的某个项目是否匹配,看它是否 包含在记忆集中。 自我停止系列扫描:指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 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即在识记项目与记 忆集中的同一项目匹配以后,就不再搜索下 去。
Sternberg通过对“是”与“否”回答的反 应时的一致性,确定了记忆信息提取以从头 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同时,判断过程包括比较过程和决策过程两 个阶段。
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储存容量
短时储存容量
从容量的限度角度考察: 米勒(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个彼此无关 的项目》,项目是什么? 再现米勒的实验(一部分程序得到更改)。

F ☆ ◎ Ⅵ ? ∑ book ∞ π ※ Ⅱ β 我 ぅ h 3 ぁ ㄚ # í @ 四 ÷ 你 щ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 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 认。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相当复杂。它涉及许 多问题,并且引出不同的假说。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 的提取是通过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来 实现的。 扫描模型(Scanning Model)
Sternberg的方法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加因素法,该理论引 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也受到质疑: 1. 实验中最多只应用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与短时记忆容量 有出入。 2.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 由于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有时间充分复述,掩盖了系列位置效 应。 3.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但无法 正确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4.该理论在解释信息加工的个别差别(速度和风格)方面力度 不够。
二、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
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认为,短时记 忆中信息的提取并不是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大 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 置,进行直接提取。 该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 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定。在 大脑内部有一个判断标准,当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 则作出“是”反应,低于这一标准则作出“否”反 应。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应 的速度也越快。
1.短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持15——30S。 2. 如果得不到复述,那么短时记忆中的信 息将会迅速遗忘。 3. 只要短时记忆识记项目的数量不变,识 记材料性质的改变对短时记忆的遗忘没有什 么大的影响。
料的平均实验结果,得出扫描一个项目的平均时间, 并与相应的短时记忆容量(广度)加以对照,发现, 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愈大的 材料,扫描也愈快。
现在还难以清楚地解释这个现象。在短时记忆中, 信息是以特征来表征的,而短时记忆的贮存空间有 限,则每个刺激的平均特征数量愈大,那么短时记 忆能够贮存的刺激数量就愈小。 Cavanaugh认为,每个刺激的加工时间与其平均 特征数量成正比,平均特征数量大的刺激需要的加 工时间多,反之需要的加工时间则少。 这种解释还存在不少疑点。但它却把短时记忆的信 息提取、记忆容量和信息表征都联系起来。
三、语义编码实验
前摄抑制为先学的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实验采用连续四次进行。在前三次实验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处 理都是一样的。 向被试呈现三个字母(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不同),然后 让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以防止被试重复。在第四 次实验中,控制组被试看到的依然是字母,而实验组看到的则是 三个数字,在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之后,两组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 显著的变化。实验组成绩的上升称为“自前摄抑制释放”。 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 两种被加工的材料越接近,互相干扰越大。
小结
1、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
2、 短时记忆中也含在视觉编码,而且它出现在听觉代码之前。 3、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感觉 通道的特性。 4、 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 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 (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组块在本质上就是短时记忆信息的意义组织或再编码。
视觉呈现字母回忆的混淆矩阵
听觉字母回忆混淆距阵
回忆错误实验表明:
人们在回忆时产生错误主要发生在声音相近 的字母混淆上。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 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 使用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其代码仍有听觉性 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声转换,而以声音 形式贮存。
二、视觉编码实验
在人的短时记忆中还存在着视觉编码。其条 件如下: 1.在短时记忆初期,首先产生视觉编码, 然后才出现形声转换。 2.在大量的非言语信息加工中,形声转换 无法迅速进行,这时短时记忆直接以视觉方 法进行编码。
支持实验: Thei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 快于非常见词。 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 识记项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 目几次出现,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 项目。
评价: 直通模型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 应和近因效应),但它也面临考验: 1.短时记忆是如何知道识记忆项目的位置 的? 2.如果信息的提取是直通的,那么为什么 反应时会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Sternberg采用因素相加法探讨了提取的反 应时: 提取过程包括编码、比较、判断(决策和反 应)3个阶段。 总反应时=编码+比较+判断 RT=e+cN+d =cN+(e+d)
Sternberg的理论必须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是系列扫描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又是怎样结 束的。
从头到尾系列扫描与自我停止系列扫描
2.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 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 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 不同的组块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组块数。
Chase和Simon(1973)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象棋
新手进行真实局级的扫描和复盘实验。结果表明, 三者在棋局的扫描上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但复盘 所使用的时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
一、遗忘进程 通过干扰作业法(Peterson-Peterson方法)。 实验假设:短时记忆取决于复述,设法阻止复述, 即可考察短时记忆的遗忘情况。 每次给被试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TFK,立即听觉呈 现一个三位数,如487,要求被试做出连续减3的 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直到主试发出信号 再回忆刚才识记的3个字母。 字母呈现与回忆间隔(连续减3的运算时间)分为: 3s、6s、9s、12s、15s和18s。每次连续减3的 运算时间是随机的。
组块的作用
1 A 车 日 学校 2 3 4 5 B C D E 马 兵 象 将 月 水 火 土 教师 学生 作业 考试





按照某种规则或对应于某些熟悉的模式所组织起来的一个信息单位。
组块化(Chunking)
组块(Chunk): 按照某种规则或对应于某些熟悉的模式所组织起来的一 个信息单位。 大量证据表明:短时储存中的项目主要是组块。 默达克(Murdock)研究证明:三个单词与三个字母 衰退速度相同,但相同时间内,单词衰退的量相对较少。 当三个彼此无关的字母进入短时储存是,它们构成了三 个组块,而当彼此有联系且组成一个单词时,这个单词 就成为一个组块。
在大脑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 准”(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 到或高于这个标准,人便可迅速地作出“是” 反应;另一个是低标准(C0),如果某一 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低于这个标准,人就 可迅速地作出“否”反应。照Atkinson和 Juola看来,这是一个直通过程。但是,对 于具有一个即其熟悉值低于“高标准”而高 于“低标准”的探测词,则要进行系列扫描。
双重模型示意图
四、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的研究还发现,信息提取的加工速 率与材料性质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即加 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愈 大的材料,扫描也愈快。
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加工速 率与材料性质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
cavanaugh(1972)通过统计不同的研究对某类材
第六章 短时记忆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掌握短时记忆信息 的编码、提取及遗忘过程。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一、有限容量7±2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 个组块。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 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 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 较的扫描方式。 反应时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的记忆集的大小 而发生变化。
系列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 项目一个个地相 继进行比较的扫描方式。 反应时将会随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被试的反应时会随短 时记忆集的增大而延长。这说明,短时记忆 的扫描不是平行扫描,而是进行有序的系列 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