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改良“三明治”技术以及初步临床经验进行探讨。
一、改良“三明治”技术的简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是通过在腹主动脉瘤部位植入支架来加固血管壁,防止主动脉瘤破裂。
传统的腹主动脉瘤修复术通常需要牺牲髂内动脉,这可能会导致下肢供血不足,甚至引发下肢缺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改良“三明治”技术。
改良“三明治”技术是在传统的腹主动脉瘤修复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植入支架的同时保留髂内动脉的血流,从而避免下肢供血不足的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在髂内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植入支架,然后在支架内再植入一层覆盖物,形成一种类似“三明治”的结构。
这样一来,支架能够加固腹主动脉壁,同时又不会影响到髂内动脉的血流。
改良“三明治”技术的出现,为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保护患者的下肢供血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二、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修复术中能够有效地保留髂内动脉的血流,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下肢供血不足的问题。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采用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患者中,下肢供血情况良好,术后出现下肢缺血的情况较少。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修复术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三、展望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临床研究体系,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改良“三明治”技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机制和优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一、改良“三明治”技术的原理与步骤改良“三明治”技术是在传统EVAR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传统EVAR手术中,通常需要在腹主动脉周围放置支架来修复主动脉瘤,这样会压迫髂内动脉,导致其血流受阻。
而改良“三明治”技术则是在放置支架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确保髂内动脉的通畅,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步骤包括:在进行EVAR手术之前,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测量,以确保支架的准确放置。
然后,在手术中,通过多次放置球囊扩张器和支架导管等操作,将支架精确地放置在病灶位置,同时保留髂内动脉的血流通畅。
通过放置动脉内异物和支架修补等措施来完善手术效果,确保手术成功。
二、改良“三明治”技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改良“三明治”技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一些临床案例来进行验证和验证的。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实例,以验证该项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病例1:一名55岁男性患者,因为患有腹主动脉瘤而进行了EVAR手术。
术中采用了改良“三明治”技术,成功地在保留髂内动脉的完成了主动脉瘤的修复。
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显示,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通过以上的病例可以看出,改良“三明治”技术在实际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效果。
三、改良“三明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改良“三明治”技术相较于传统的EVAR手术,具有以下的优势:1. 保留髂内动脉的通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恢复快,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3. 术中操作简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
改良“三明治”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术中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
2. 术后需要严格的随访和定期复查,以检测隐性的并发症。
四、结语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改良“三明治”技术将为腹主动脉瘤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的经验和启示。
最新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 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
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 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内漏(endoleaks),大约有15%~50%的发生率(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这就阻碍了EV AR的发展。
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有争议。
1.定义与分型1.1 定义内漏是指EV AR后,在SG腔外、动脉瘤腔内出现影像学可见的持续性血流(2~4) 。
1.2 分型内漏的分型有多种,其中引用最多的是White提出的按血液渗漏部位区分的分型(2~3)它得到了血管外科学会和美国血管外科联合会(SVS/AA VS)的认同(4),2002年,Veith等(1)又做出部分修改。
I型内漏为SG附着部内漏。
因SG的近端或远端与瘤颈之间未能完全封闭,导致血流持续性流入动脉瘤腔内。
又可分三个亚型:IA型和IB型分别指近、远端内漏,IC型指AUI 支架中髂动脉封堵物(Iliac occluder)不严密引起的内漏。
II型内漏为返流性内漏,是因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其他侧支动脉中的血流持续性返流造成的。
Veith等(1)将II型内漏又进一步划分为:IIA型内漏,简单型,只有单一流入道而无流出道;IIB型内漏,复杂型,有多条流入道、流出道。
III型内漏是SG结构破坏引起的内漏,包括连接部漏、骨架脱节(IIIA);覆膜破裂(IIIB)。
其中IIIB型又可根据裂孔大小分作大破口(≥2mm)和小破口(<2mm)。
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案
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案简介腹主动脉瘤(AAA)是主动脉瘤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指主动脉腹部部分的病变。
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的局部膨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主动脉破裂而引起致命的出血。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或经导管介入治疗。
1. 手术治疗1.1 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一种传统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腹部切口暴露出主动脉瘤部位,并进行瘤体切除和主动脉重建。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瘤体较大、瘤壁薄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1.2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部小切口导入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主动脉瘤修补。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但适应症有一定限制。
1.3 内镜辅助手术内镜辅助手术是结合腹腔镜技术和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
通过内镜引导下对瘤体进行操作,可以减少开腹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并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经导管介入治疗2.1 支架植入支架植入是一种常用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方法。
医生将导管引入到主动脉瘤处,然后在瘤体内部植入金属支架,以加强瘤体的结构,防止瘤体破裂。
支架植入是一种无创、创伤小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瘤体较小、瘤壁较厚的患者。
2.2 内膜修复术内膜修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送入的装置修复瘤体的方法。
医生会将修复装置引入到主动脉瘤处,并将其展开覆盖在瘤体内部,通过撑起瘤体壁来防止瘤体破裂。
内膜修复术是一种无需手术切除瘤体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
3.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3.1 术后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以及瘤体修复情况和血管通畅度。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密切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术后恢复良好。
3.2 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平衡饮食,以及规律的锻炼。
医生可能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药物治疗,例如抗高血压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3.3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以确保瘤体稳定或缩小。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ⅠA型内漏治疗策略(全文)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ⅠA型内漏治疗策略(全文)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凭借其微创、安全的优势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趋势,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腔内修复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以及临床医师学习曲线逐渐提升,其解剖适应证也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主要包括内漏、腔内移植物移位、移植物血栓形成、腔内血管移植术后综合征等,内漏作为EVAR最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其中以ⅠA型内漏最为凶险,通常被描述为EVAR的“致命弱点”,瘤腔内压力增大,导致瘤体增大、破裂。
目前有关EVAR术后1A型内漏治疗策略的文献报道较少,尚未得出公认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相关经验。
分析EVAR术后1A型内漏主要原因,与解剖学条件、移植物缺陷和操作技术有关,而解剖学条件作为先天性因素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经单因素分析得出短瘤颈与EVAR术后1A型内漏密切相关。
本文也针对短瘤颈的处理作出相应总结。
Konstantinos P等人针对1A型内漏进行分型,包括A型、B型及C 型。
针对各型内漏提出相应治疗策略,A型内漏选择支架尺寸太大,可给予保守治疗,而对于瘤腔增加的需进行干预;B型内漏支架尺寸太小,可给予栓塞或应用Endoanchors;而对于C型内漏,锚定区不够或支架移位,应给予延长锚定区。
关于EVAR术后1A型内漏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部分学者提出,针对无破裂风险的1A型内漏可暂行保守观察,定期随访。
Bastos Gonçalves F等人临床随访15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瘤体破裂,其余14例患者术后5个月随访时瘤体消失,因此认为对于无破裂风险的原发型1A型内漏可选择性进行随访观察。
但如何评估破裂风险临床并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文认为术中出现1A型内漏应积极进行处理。
最新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 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
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 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内漏(endoleaks),大约有15%~50%的发生率(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这就阻碍了EV AR的发展。
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有争议。
1.定义与分型1.1 定义内漏是指EV AR后,在SG腔外、动脉瘤腔内出现影像学可见的持续性血流(2~4) 。
1.2 分型内漏的分型有多种,其中引用最多的是White提出的按血液渗漏部位区分的分型(2~3)它得到了血管外科学会和美国血管外科联合会(SVS/AA VS)的认同(4),2002年,Veith等(1)又做出部分修改。
I型内漏为SG附着部内漏。
因SG的近端或远端与瘤颈之间未能完全封闭,导致血流持续性流入动脉瘤腔内。
又可分三个亚型:IA型和IB型分别指近、远端内漏,IC型指AUI 支架中髂动脉封堵物(Iliac occluder)不严密引起的内漏。
II型内漏为返流性内漏,是因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其他侧支动脉中的血流持续性返流造成的。
Veith等(1)将II型内漏又进一步划分为:IIA型内漏,简单型,只有单一流入道而无流出道;IIB型内漏,复杂型,有多条流入道、流出道。
III型内漏是SG结构破坏引起的内漏,包括连接部漏、骨架脱节(IIIA);覆膜破裂(IIIB)。
其中IIIB型又可根据裂孔大小分作大破口(≥2mm)和小破口(<2mm)。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治疗:疑难病例精析
除了具体的病例分析,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发病 机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策略。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决 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在处理复杂病例时,需要外科医生、放 射科医生、介入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协作,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
每个病例分析部分,作者都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并对手术过程、术后管理以及内漏的处理策略进行了详述。
通过这些真实的临床案例,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内漏问题的实际处理过程,还可以学习到作者在 处理复杂病例时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病例分析,本书还汇集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 进展,包括新的手术技术、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方法等。这些内容无疑将为读者提供宝贵的临 床参考和学术启发。
在现代医学领域,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一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领域。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不断 发展,尽管其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内漏问题仍然是困扰医生的一大 难题。针对这一问题,《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治疗:疑难病例精析》一书应运而生,旨在 为专业医生提供详尽的案例分析和治疗方法。
本书开篇首先介绍了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过程,使读者对这一技术有一个全面 的了解。随后,作者详细阐述了术后内漏的定义、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精选 了一系列疑难病例,通过对每个病例的深入剖析,展示了内漏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一章节中,都可能包含具体的病例介绍、诊断过程、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 施、治疗效果评估以及后续的随访观察等内容。通过对这些疑难病例的详细解析, 读者可以了解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面对复杂病情时医生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如 何权衡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并最终做出决策。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25 下肢动脉缺血 .
此 为术 后 常 见 并发 症 , 常见 原 因 为 手 最
术 操 作 技 术 不 良 , 管 内膜 损 伤 粗糙 、 血 内膜 斑 块 游 离 脱 落 、 吻
合 口边缘 内翻、 扭曲或狭窄及输 出道血管 内继发血栓形 成等
也 是 常见 原 因 匝 术 后 很 快 发 现 动脉 闭塞 , 先 考 虑 技 术失 女果 首
脉 多处硬 化或 扭 曲,伴有 广泛钙 化者应 视 为相 对禁 忌证 。 AAA按形 态分型 , I型选用直管支 架人工血管 , l 型和 A
1B型适 用分叉 支架人工血 管 , I型 和 Ⅳ型则为 血管腔 内 修 复术 禁忌或相 对禁忌 。近年 已有应用新 型 支架人工血 管
治 疗累及 肾动脉、 系膜上动脉 的报道 , 肠 扩展 了腔 内修 复 术
治 疗 AA 的 范 围 A
管感染的处理非常棘手 。 术前要准备足量 的全血 , 静脉应用广
谱抗生素 。阻断移植血管近远端 的动脉 , 去除移植 的人工 血
管 , 须 在 正 常动 脉 处 结 扎 和缝 扎 。 端 腹 主动 脉 在 距 离残 端 必 近
2c m处作褥式缝合关闭 , 并利用大 网膜或周围无 感染组织 包 缠。感染人工血管去除后 , ‘ 如远端肢体侧 支循环较好 , 可在感 染控制、 口愈合后再 考虑动脉重建术 ; 伤 如果侧支循 环不 良,
化病变 、 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也是引起术后动脉闭塞的因素。
如 阻 断 血流 1 n以上 , 在 阻 断 的 远 端 动 脉 腔 内 注入 肝 素 0mi 应 2  ̄4 , 防 继发 血栓 形 成 。此 外 , 流 中 凝血 活素 增 多 , 0 0mg 预 血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堵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堵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闭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9例髂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针对性护理。
结果:36例患者进行右髂内动脉栓塞手术治疗,16例患者进行左髂内动脉栓塞手术治疗,7例患者进行双髂内动脉栓塞手术治疗。
其中5例出现术后大便形状改变(腹胀、便秘及腹泻),3例(双髂)出现术后(右侧)臀部肌肉疼痛。
出院3个月随访发现有1例男性患者发生阴茎勃起时间短、不能完成性生活。
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手术后出现大便形状改变、臀部肌肉疼痛等并发症,术后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动脉瘤;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01-02髂内动脉对于下肢、臀肌、盆腔脏器等处的供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封堵髂内动脉时,盆腔、臀肌及下肢的血供很难得到保证,容易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当髂内动脉发生瘤样扩张,甚至成为髂内动脉瘤或者支架锚定区域不够时,髂内动脉必须被封堵从而避免Ⅱ型内漏或者延长锚定区[1]。
因此术前尽量改善患者基本情况,详细CTA评估髂内动脉各分支以及拟栓塞侧的髂股动脉分支;尽量避免双侧阻断髂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子栓塞,而不是其他颗粒或液体物质;采用栓塞髂内动脉主干近端,保留髂股动脉的侧支动脉;术中肝素化及防止持续性低血压;术后予抗凝、抗血小板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9例行封堵髂内动脉的腔内手术后的并发症护理,具体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9例患者行髂内动脉栓塞手术,其中男57例,女2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70.52岁,住院天数3~36天,平均住院天数15.07天。
“三文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应用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s T o a s s e s s t h e u s e 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 s a n d w i c h t e c h n i q u e ” t o p r e s e r v e i n t e r n a l i l i a c a r t e r y l f o w i n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6 . 0 瘤腔 内修复 中保 留髂 内动脉 血 流 的应 用 △
刘 媛 , 罗淞元 , 罗建 方 , 黄 文晖 , 杨 帆, 谷 梦楠 , 谢 年谨 , 范瑞 新 , 陈纪 言
( 广 东省心 血 管病 研 究所心 内科 广 东省人 民 医院 广 东省 医学科 学院 , 广州 5 1 0 1 0 0 )
摘要 : 目的 全性 。方法 探讨“ 三文治技术” 在合并髂 总动脉瘤 的腹 主动脉瘤患者腔 内修复 中保留髂 内动脉血流 的可行性及安 我们对 1 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 的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 。该患者 由于腹主动脉瘤合
髂 内动脉血供 。结论
方法 。
在复杂腹主动脉瘤髂内修复时 , 使用“ 三文治技术 ” 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保留分 支血管血供 的
关键词 : 腹 主动脉瘤 ; 髂动脉瘤 ; 髂 内动脉 ; 腔 内修复 ; = = 文治技 术
中图分类 号 : R 5 4 3 . 1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6 — 0 6 6 8 — 0 4
逾90岁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治疗 1 3 。主动脉 腔 内修 复技 术 ( e n d o v a s - 张, 最后缝 合双侧股动脉切 口。
术需要更加 慎重地权 衡手 术风 险和 患者 身体状况及 预期 寿命 。我 院于 2 0 0 3年 5 月至 2 0 1 1 年 3月收 治 1 4例年龄 ≥9 0岁 的A A A患者接受 E V A R治疗 , 取 得较 好 的效果 ,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全麻 , 5例局麻 , 成功率 为 1 0 0 %。所有 患 情关 怀。另外 , 由于历 史 的原 因, 一些 高 内漏 , Ⅱ型 内漏 5例 。8例行双 侧股 总动 程中需要通 过与患 者本人 及 陪伴人员 进 脉切 开 ; 2例 行 单 侧 切 开 , 对侧 P r e c l o s e 行聊天, 基本 了解其 实际情 况 , 这样便 于 缝合技 术 ; 2例 行 双 侧 P r e c l o s e缝 合 技 医护人员 与更直接 的或更 亲近 的家庭 成
A A A的首选 治疗 方法 , 但 对于 ≥9 0岁 的 体最大直径范 围为 5 6 . 2 —9 4 . 3 m m, 平 均 必要 时帮助患者使用助 听器 , 重要 问题反
无症状 A A A患 者 而 言是 否 接 受 E V A R手
瘤体最大 直 径为 ( 6 2 . 2 ±1 2 . 6 )m m, 9例 者术后造影 显 示 , 没有 明 显 的 I或 Ⅲ型
焦虑、 恐惧 及 孤 独 感 , 甚至导致其对 治疗 、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主动脉瘤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在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同时往往会影响到髂内动脉的正常血流,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健康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一种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逐渐受到了关注,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功。
本文将就这一技术进行介绍,并分享相关的初步临床经验。
一、改良“三明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改良“三明治”技术源自于传统的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中的“三明治”技术。
传统的“三明治”技术是指在腹主动脉瘤修复手术中,将支架置入腹主动脉内,然后在支架内外分别植入两个覆盖支架的“面包”状血管膜,以加固支架位置和减少支架外漏。
而改良的“三明治”技术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保留髂内动脉的正常血流。
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核心理论基础在于,通过合理的支架选择和精准的植入操作,使得支架能够有效地减压腹主动脉瘤,同时又不会阻塞或压迫髂内动脉,从而保证患者的下肢血流畅通。
具体来说,改良“三明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程度,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支架,确保支架能够充分覆盖腹主动脉瘤的病变部位。
2. 精细的支架植入操作:在支架植入过程中,医生需要精准地控制支架的部署位置和张力,确保支架能够紧密贴合腹主动脉内壁,从而有效地减压腹主动脉瘤。
3. 保护髂内动脉的血流:在植入支架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结构,合理地调整支架的位置和角度,避免对髂内动脉造成压迫或阻塞。
通过以上精细的手术操作,改良“三明治”技术可以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正常血流,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患者下肢血液供应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其最大直径大于3cm,或超过正常直径的1.5 倍1。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针为:最大直径>5.5cm,每半年直径增加>0.5cm 或以上,有相应临床症状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已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3。
超过95%的腹主动脉瘤为肾下型,临床上,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并不少见,大约有20%~3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AA)患者合并有髂动脉瘤4-6。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髂动脉瘤的存在意味着远端锚定区的延长,有时不得不为了获取足够锚定区而栓塞或封堵髂内动脉。
而既往研究显示,髂内动脉作为盆腔、臀肌、下肢的重要供血血管,如果封堵有可能出现跛行、臀肌酸痛、性功能障碍等缺血并发症7。
保留髂内动脉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认可。
但是,并不是任何合并髂动脉瘤的AAA 患者都能够保留髂内动脉,谨慎的选择、良好的临床决策以决定最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维持手术长期疗效的有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新兴材料的产生,各种型号的支架与保留髂内动脉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其效果也取得了专家们的共识。
本文将总结合并髂总动脉瘤的AAA 患者相应诊疗技术。
主髂动脉瘤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主髂动脉瘤的诊断,仍然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但因为其为有创诊疗技术,一般不作为首选。
但是在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动脉造影。
术后随访时,若病人其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内漏,但瘤体呈进行性增大时,可以采用DSA 技术寻找内漏点8。
循证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循证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EVAR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内漏、外漏、放置位置不准确、血管狭窄、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等。
这些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适感、疼痛、内出血、感染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循证护理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应用循证护理是一种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的方法。
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循证护理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改善患者的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1. 术后定期复查:循证护理强调术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2. 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循证护理提倡患者在术后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减轻体重、增强心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心理支持:循证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定期服药: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循证护理指导患者在术后定期服药,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循证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定期复查、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心理支持和定期服药等措施,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的种种问题,减轻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四、循证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除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循证护理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一些相关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的术后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身体功能得到了恢复,心理健康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开窗”技术为腹主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
“开窗”技术为腹主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导读:腹主动脉瘤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传统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腔内治疗消除了全麻、开腹和阻断主动脉的弊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特点,而且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使许多不能耐受传统手术,并患有合并心、肺、肾等脏器疾病的高危患者获得了治愈机会。
……随着“开窗”技术的出现,临床治疗为腹主动脉瘤(AAA)复杂病例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治愈希望。
自2011年至今,我国成功采用该技术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共达23例,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成功实施了13例。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我国血管外科的著名专家郭伟教授在国内首次举办了“腹主动脉瘤(AAA)开窗技术国际培训班”,与来自亚太地区的17位血管外科同道分享成功经验。
据介绍,腹主动脉瘤是由多种因素造成腹主动脉壁结构非正常态之后,在动脉血流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局部膨胀、扩大所致;同时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动脉退行性病变。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腹主动脉壁结缔组织的蛋白分解变性、炎症和免疫反应、腹主动脉壁的生物应力与解剖学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缺陷是其病理基础。
其中,吸烟、高血压、腹主动脉瘤家族史、老龄男性均是诱发腹主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数据表明,6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为8.8%,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2~6倍。
腹主动脉瘤破裂难以预知,绝大多数病人破裂前无任何症状出现。
所以它无异于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其自然病史是瘤体逐渐扩大,最后导致血管壁无法承受动脉血的压力而发生瘤体破裂。
然而一旦瘤体破裂,会造成体内大量失血,从而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猝死。
据调查显示,腹主动脉瘤患者5年内生存率不到19%,且一旦瘤体破裂,死亡率则高达80%。
郭伟教授指出,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目的是预防瘤体破裂,就是及时检验出腹主动脉瘤,同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瘤体破裂。
腔内修复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一个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rpLe arc u tr, r e rs pUe u tf,ot pue o u m r tl。同时采用 i ir n a y a " 扩展检 索 ( 展检 索就是 在检 索 中包 括所有 亚类 ) 扩
和多 目标检 索策 略 。在 采用 电子检 索 的同时采 用手 工检 索相关 文章后 所列 的参 考文献 。
术 治疗 破裂 的腹 主动 脉瘤 (utrdadmnlot rpue bo ia arc i aers , A A ) 死亡 率 仍高 达 5 %左 右 。 由 nuymsR A s 其 0 于来 到 医 院 的患者 存 活率 不 到 一半 , 由 R A s A A 所 导致 的死亡 率更 高 , 8 % 一9 %。 近 , 为 0 0 最 一个 Me t a ro a k sCD, r i Hak n DW , a n k uA, t . r l yat r n o a c lr e aro pu e b o n l o t Gin a o e Mo t i f d v s ua p i f u t r d a d mia r c 1 a at ee r r a i
主 } 堂 夔 ! 2 堡董 皇
笙 旦 箜 箜 鲞 塑
e 玎
(e ocd1 )Ar2 0 V 4 N. Ec nE n p 1, o , o ln j 0 , i 0 l 1 2
・
循 证 医 学 ・
腔 内修 复破 裂 的腹 主动脉 瘤手 术死 亡率 : 个 系统评 价 和Mea t分析
示围手术期死亡率在逐渐下降 ,但该结果可能存在 报道和病例选择偏倚。近来关于 R A s A A 的文献绝 大部分集中在腔 内修复。腔 内修复技术 1 3 益应用在 经过选 择 的 A A 患者 ,这 种治 疗方 法对 于破 裂 的 A s 病例 是一个 很好 的选择 ,因为这 项技术 引起 的生理 应激 更小 。几个 从事 腔 内修 复 的 中心对 采用 该技 术 治疗 R A s 行 了研 究 ,但 他们 的数 据 只是 来 自 A A进 单 中心 的小 样本 量研究 。 管如此 , 中的一 些结果 尽 其 还是 令人鼓 舞 的 ,但遗 憾 的是这 些文献 所报 道 的死 亡率不完全一致 。 因而 , 对于腔内修复技术是否有益 于这类 患者 尚无定 论 。本研究 的 目的是 通过对 相关 文 献 进 行 系 统 评 价 以评 估 腔 内修 复 技 术 治疗 R A s A A 的死亡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器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
加硬导丝(AUS)
主体:Zenith 24-96mm(COOK) 髂支架:18-54mm(COOK),2037mm(COOK)
总结
瘤体大,瘤壁薄 瘤颈短(约15mm) 瘤颈成角过大 复杂髂动脉解剖(髂动脉迂曲,狭窄) 髂内动脉处理
血常规RBC:5.29*10^12/L,Hb:125g/L, Cr:95umol/L, BNP:42.06pg/mL,TG:4.71mmol/L, HDL:0.94mmol/L,LDL:3.04mmol/L
诊断:1、腹主动脉瘤2、高血压病 2级 极高危
主要器械
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
体会
术前仔细阅读CT片 左右股动脉加硬导丝应用 术者心态:耐心、细心、信心
谢谢!
加硬导丝(AUS)
主体:Zenith 24-92mm(COOK) 髂支架:18-54mm(COOK),2054mm(COOK)
Case 2
患者男,78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20天” 入院
外院:腹主动脉彩超“左髂动脉,右髂动脉起始 部腹主动脉瘤形成”
高危因素:“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药不 规律
AAA腔内修复术2例
王慧勇 陆东风
Case 1
患者 男,80岁,因“右上腹部疼痛1周”入院
门诊腹部彩超“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并动脉瘤形成”
“高血压病”10余年,SBP:170mmHg,平素规律 服“安博维”治疗
P:60次/分 BP:162/68mmHg
查体:心肺查体(-),腹部膨隆,右上腹部轻压 痛,触及约5*8cm搏动性包块
P:72次/分 BP:173/96mmHg 查体:心肺查体(-),腹部膨隆,无压痛,触及
约6*7cm搏动性包块 血常规RBC:3.0210^12/L,HB:93g/L,
PLT:28810^9/L Cr:110umol/L, BNP:1974pg/Ml, TG:5.47mmol/L,HDL:1.61mmol/L, LDL:3.41mmol/L 诊断:1、腹主动脉动脉瘤2、高血压病 2级 极高 危 3、腔隙性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