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中心

合集下载

辣椒红是什么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是什么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是什么食品添加剂
答案:
辣椒红是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

扩展: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是食品添加剂名称,食物加工用的一种添加原料。

辣椒红色素别名辣椒红,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

其中极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60%,另一类是极性较小的黄色组分,主要成分为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它们具有维生素A 的活性。

辣椒红是一种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

辣椒红为深红色黏稠状液体、膏状或粉末,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和乙醇,乳化分散性及耐热性、耐酸性均好,耐光性稍差,着色力强。

遇铁、铜等金属离子退色,遇铅离子产生沉淀。

此外,本品在国外亦可制成具有一定辣味的品种对食品进行调色、调味。

辣椒红的应用: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辣椒红可用于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酱料、糖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还可广泛应用于饲料、仿真食品、预防辐射、化妆品和制药业中。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农业部门也广泛采用辣椒红色素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中国既是辣椒红色素的原料生产大国,又是红色素的需求大国。

据统计,年产鲜红辣椒约100t,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原料十分丰富。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等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
【法规类别】国家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1.13
【实施日期】2016.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5年第9号)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等47项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等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GB 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糖精钠GB 1886.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米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GB 1886.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粱红GB 1886.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1886.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GB 1886.60-2015 食品安。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目录624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目录624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目录(624)食品添加剂品种名称标准名称备注1.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1987-2007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2.食品添加剂乳酸GB 2023-2003 食品添加剂乳酸3.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GB 1886.42-2015 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4.食品添加剂L(+)-酒石酸GB 25545-2010 食品添加剂L(+)-酒石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5.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GB 1886.40-2015 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6.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GB 25544-2010 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0-2015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8.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9.食品添加剂碳酸钾GB 25588-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0.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GB 1886.74-2015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1.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6782-2009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12.食品添加剂富马酸GB 25546-2010 食品添加剂富马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3.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钾GB 25563-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4.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GB 25586-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5.食品添加剂盐酸GB 1897-2008 食品添加剂盐酸16.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GB 5175-2008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17.食品添加剂碳酸钠GB 1886.1-2015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8.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GB 25572-201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9.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钾GB 25575-201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0.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GB 25589-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1.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GB 25560-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2.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GB 25565-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GB 25559-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4.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GB 1889-2004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25.食品添加剂焦磷酸二氢二钠GB 25567-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二氢二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6.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GB 25557-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7.食品添加剂乳酸纳(溶液)GB 25537-2010 食品添加剂乳酸纳(溶液)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8.食品添加剂磷酸GB 1886.15-2015食品添加剂磷酸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29.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 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30.食品添加剂硫酸钙GB 1892-2007 食品添加剂硫酸钙31.食品添加剂乳酸钙GB 6226-2005 食品添加剂乳酸钙32.食品添加剂L-乳酸钙GB 25555-2010 食品添加剂L-乳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3.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GB 25558-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4.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GB 1886.107-2015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35.食品添加剂乙酸钠GB 30603-2014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卫生部公告2014年第07号更新36.食品添加剂富马酸一钠GB 1886.88-2015 食品添加剂富马酸一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37.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GB 25581-2010 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8.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GB 25576-2010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9.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GB 25583-2010 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40.食品添加剂滑石粉GB 25578-2010 食品添加剂滑石粉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41.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GB 1886.103-2015 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42.食品添加剂硅酸钙GB 1886.90-2015食品添加剂硅酸钙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43.食品添加剂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GB 1916-2008 食品添加剂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44.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GB 1900-2010 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45.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GB 1886.14-2015 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46.食品添加剂茶多酚QB 2154-1995(2009)食品添加剂茶多酚47.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HG 2683—1995(2007)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48.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GB 26403-2011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49.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QB 2078-1995(2009)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50.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钙GB 1886.43-2015 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钙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51.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52.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QB/T 2817-2006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53.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 8273-2008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54.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GB 22558-2008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55.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GB 16313-1996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56.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GB 14756-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57.食品添加剂山梨酸GB 1905-2000食品添加剂山梨酸58.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39-2015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59.食品添加剂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食品添加剂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60.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61.食品添加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GB 1886.79-2015 食品添加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62.食品添加剂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GB 22215-2008食品添加剂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63.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GB 1886.7-2015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64.食品添加剂无水亚硫酸钠GB 1894-2005食品添加剂无水亚硫酸钠65.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钾GB 25570-2010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6.食品添加剂亚硫酸氢钠GB 25590-2010 食品添加剂亚硫酸氢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7.食品添加剂硫磺GB 3150—2010 食品添加剂硫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8.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GB 1888-2014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卫生部公告2014年第07号更新69.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GB 25556-2010 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0.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GB 25591-2010 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1.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GB 1895-2004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72.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GB 25592-2010 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3.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醚QB 1229-1991(2009)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醚74.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液GB 7658-2005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液75.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GB 25541-2010 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6.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GB 1886.2-2015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77.食品添加剂碳酸钙GB 1898-2007食品添加剂碳酸钙78.食品添加剂碳酸镁GB 25587-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9.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GB 1886.108-2015 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80.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 4479.1—2010 食品添加剂苋菜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1.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GB 4479.2-2005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82.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4480.1-20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83.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GB 4480.2-20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84.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481.1—2010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5.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GB 4481.2—2010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6.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6227.1—2010 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7.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GB 6227.2-2005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88.食品添加剂亮蓝GB 7655.1-2005食品添加剂亮蓝89.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GB 7655.2-2005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90.食品添加剂新红GB 14888.1-2010 食品添加剂新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1.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GB 14888.2-2010 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2.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 17511.1-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93.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GB 17511.2-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94.食品添加剂赤藓红GB 17512.1-2010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5.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GB 17512.2-2010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6.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 8821—2011 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6号97.食品添加剂天然β-胡萝卜素QB 1414-1991(2009)食品添加剂天然β-胡萝卜素98.食品添加剂甜菜红GB 1886.111-2015 食品添加剂甜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菜红99.食品添加剂紫胶红(又名虫胶红)GB 1886.17-2015 食品添加剂紫胶红(又名虫胶红)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00.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1886.34-2015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01.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64-2015 食品添加剂焦糖色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02.食品添加剂红米红GB 25534-2010 食品添加剂红米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03.食品添加剂栀子黄GB 7912-2010 食品添加剂栀子黄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04.食品添加剂菊花黄QB 3792-1999(2009)食品添加剂菊花黄105.食品添加剂黑豆红GB 1886.115-2015 食品添加剂黑豆红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06.食品添加剂高粱红GB 1886.32-2015 食品添加剂高粱红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07.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08.食品添加剂红曲米(粉)GB 4926-2008食品添加剂红曲米(粉)109.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1886.19-2015 食品添加剂红曲米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10.食品添加剂天然苋菜红GB 1886.110-2015 食品添加剂天然苋菜红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11.食品添加剂姜黄GB 1886.6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12.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GB 26406-2011 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113.食品添加剂萝卜红GB 25536-2010 食品添加剂萝卜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14.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GB 25577-2010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15.食品添加剂喹啉黄GB 1886.104-2015 食品添加剂喹啉黄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116.食品添加剂辣椒橙食品添加剂辣椒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17.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合成)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合成)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18.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 1886.27-2015 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GB 10617-2005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QB 2245-1996(2009)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119.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QB/T 3800-1999(2009)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原GB 10797-89)120.食品添加剂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GB 15612-1995 食品添加剂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121.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GB 13481-2011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6号122.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GB 13482-2011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6号123.食品添加剂单、双硬脂酸甘油酯GB 1986-2007食品添加剂单、双硬脂酸甘油酯124.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QB/T 3790-1999(2009)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125.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GB 1886.116-2015 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26.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LS/T 3225-1990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原GB 12486-90)127.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GB 25551-2010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8.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GB 25552-2010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9.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GB 25539-2010 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30.食品添加剂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GB 13510-1992食品添加剂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131.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 GB 25553-2010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32.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GB 25554-2010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33.食品添加剂果胶GB 25533-2010 食品添加剂果胶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34.食品添加剂卡拉胶GB 15044-2009食品添加剂卡拉胶135.食品添加剂藻酸丙二醇酯GB 10616-2004食品添加剂藻酸丙二醇酯136.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GB 10287-2012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23号更新137.食品添加剂氢化松香甘油酯食品添加剂氢化松香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8.食品添加剂乳酸脂肪酸甘油酯GB 1886.93-2015 食品添加剂乳酸脂肪酸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39.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80-2015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40.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钙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1.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镁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镁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2.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3.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钠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4.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5.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6.食品添加剂乳糖醇食品添加剂乳糖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47.食品添加剂铵磷脂食品添加剂铵磷脂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48.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蓖麻醇酯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蓖麻醇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49.食品添加剂琥珀酸单甘油酯食品添加剂琥珀酸单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50.食品添加剂乳化硅油食品添加剂乳化硅油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51.食品添加剂α-淀粉酶制剂GB 8275-2009食品添加剂α-淀粉酶制剂152.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GB 8276-2006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153.食品添加剂果胶酶制剂QB 1502-1992(2009)食品添加剂果胶酶制剂154.食品添加剂真菌α-淀粉酶QB 2526-2001(2009)食品添加剂真菌α-淀粉酶155.食品添加剂α-葡萄糖转苷酶QB 2525-2001(2009)食品添加剂α-葡萄糖转苷酶156.食品添加剂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GB 20713-2006食品添加剂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157.食品添加剂纤维素酶制剂QB 2583-2003 纤维素酶制剂158.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25594-2010 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59.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QB/T 2846-2007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160.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QB/T 2845-2007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161.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GB 25542-2010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2.食品添加剂L-丙氨酸GB 25543-2010 食品添加剂L-丙氨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3.食品添加剂5’-肌苷酸二钠GB 1886.97-2015 食品添加剂5’-肌苷酸二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64.食品营养强化剂5'-尿苷GB 1886.82-2015 食品营养强化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酸二钠剂5'-尿苷酸二钠165.食品用石蜡GB 7189-1994食品用石蜡166.食品级白油GB 4853-2008食品级白油167.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GB12489-2010 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8.食品添加剂紫胶(虫胶)LY 1193—1996 食品添加剂紫胶(虫胶)169.食品添加剂松香季戊四醇酯食品添加剂松香季戊四醇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70.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GB 1886.84-2015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71.食品添加剂蜂蜡GB 1886.87-2015食品添加剂蜂蜡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172.食品添加剂硬脂酸(十八烷酸)食品添加剂硬脂酸(十八烷酸)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173.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GB 25566-2010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4.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GB 25561-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5.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GB 25569-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6.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GB 25568-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7.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GB 25564-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8.食品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GB 10794-2009 食品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179.食品添加剂牛磺酸GB 14759-2010食品添加剂牛磺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0.食品添加剂左旋肉碱GB 17787-1999 食品添加剂左旋肉碱及食品添加剂左旋肉碱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81.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 GB 14750-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2.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 GB 14751-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3.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 GB 14752-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4.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GB 14753-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5.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 14754-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6.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GB 14755-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7.食品添加剂烟酸GB 14757-2010 食品添加剂烟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8.食品添加剂叶酸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叶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9.食品添加剂乳酸亚铁GB 6781-2007 食品添加剂乳酸亚铁190.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钙GB 17203-1998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钙191.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钙GB 15571-2010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92.食品添加剂生物碳酸钙QB 1413-1999(2009)食品添加剂生物碳酸钙193.食品营养强化剂煅烧钙GB 9990-2009 食品营养强化剂煅烧钙194食品添加剂L-苏糖酸钙GB17779-2010 食品添加剂L-苏糖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95.食品添加剂乙酸钙GB 15572-1995 食品添加剂乙酸钙及第1号修改单196.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GB 8820-2010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97.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 GB 19191-2003 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QB 2483-2000(2009)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198.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GB 22557-2008 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199.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D3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0.食品添加剂d-α醋酸生育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E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1.食品添加剂植物甲萘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K1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2.食品添加剂氰钴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B12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3.食品添加剂烟酰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烟酰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4.食品添加剂泛酸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泛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5.食品添加剂硫酸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硫酸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6.食品添加剂氧化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氧化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7.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硫酸亚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8.食品添加剂富马酸亚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富马酸亚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09.食品添加剂氧化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氧化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10.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枸橼酸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11.食品添加剂碘化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碘化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12.食品添加剂碘化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碘化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213.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GB 25550-2010 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14.食用硫酸镁QB 2555-2002(2009)食用硫酸镁215.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GB26400-2011 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16.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1-2011 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17.食品添加剂碘酸钾GB 26402-2011 食品添加剂碘酸钾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18.食品添加剂叶黄素GB 26405-2011 食品添加剂叶黄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19.食品添加剂5’-胞苷酸二钠食品添加剂5’-胞苷酸二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20.食品添加剂5’腺苷酸食品添加剂5’腺苷酸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221.食品添加剂肌醇食品添加剂肌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222.食品添加剂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食品添加剂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223.食品添加剂苯甲酸GB 1901-20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224.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1902-20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225.食品添加剂丙酸钙GB 25548-2010 食品添加剂丙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26.食品添加剂丙酸钠GB 25549-2010 食品添加剂丙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27.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 1886.31-2015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228.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29.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QB 2394-2007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230.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GB 25580-2010 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1.食品添加剂丙酸HG 2925-1989(2009)食品添加剂丙酸(原GB 10615-89)232.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GB 10621-2006 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233.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GB 25532-2010 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4.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GB 25538-2010 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5.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GB 25547-2010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6.食品添加剂硝酸钠GB 1886.5-2015 食品添加剂硝酸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237.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GB 1907-2003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238.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钾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钾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239.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GB 30601-2014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卫生部公告2014年第07号更新240.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GB 1886.68-2015 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241.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δ-内酯GB 7657-2005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δ-内酯242.食品添加剂氯化钙GB 22214-2008食品添加剂氯化钙243.食品添加剂氯化镁GB 25584-2010食品添加剂氯化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44.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 1886.100-2015 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245.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7-2015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246.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QB 1581-1992(2009)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247.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 13509-2005食品添加剂木糖醇248.食品添加剂甜菊糖甙GB 8270—1999食品添加剂甜菊糖甙249.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一钾盐(甘草甜素单钾盐) QB 2077-1995(2009)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一钾盐(甘草甜素单钾盐)250.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 25540-2010 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51.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GB 22367-2008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252.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GB 26404-2011 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53.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 25531-2010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54.食品添加剂糖精钠GB 1886.18-2015 食品添加剂糖精钠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9号更新255.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56.食品添加剂阿力甜食品添加剂阿力甜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257.食品添加剂明胶GB 6783-2013食品添加剂明胶卫生部公告2013年第13号更新258.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904-2005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259.食品添加剂褐藻酸钠GB 1976-2008食品添加剂褐藻酸。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品质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品质

Food Additives on the Quality of Red Pepper 作者: 袁宁 文江红
作者机构: 陕西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89-92页
主题词: 辣椒红色素 水分 色价 萃取 辣椒素 溶剂残留
摘要:辣椒红色素是从成熟的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红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

其色泽鲜艳,可调出由红到橙等不同色调。

其成品多为暗红色膏状物,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的着色。

辣椒红色素着色力强,稳定性好,原料易得,是提倡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因目前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多数对人体有毒副作用,故包括辣椒红色素在内的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则成为必然。

本文在原料辣椒干的准备程序,辣椒红油树脂的制备步骤,辣椒红色价的测定,溶剂残留的测定等方面对辣椒红的品质进行分析与研究。

12种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则通过国家卫计委审查

12种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则通过国家卫计委审查

除0 5 . 0 1 . O 1 的可 可制品 ( 食品类别 。 5 . 0 1 . 。 2) 、代 可可B 蓄 r 5 克力及使
过程 中避免 产品彼此粘连 。其质量规 格应按照 《 食品添加剂辛 癸酸甘油
酯》 ( GB2 E ∞2 — 2 0 1 2 ) 执行 。
赫 醺 毋
用可可 脂代用 品的巧 克力类似 产 品 ( 食品类 别0 5 . 0 1 . 0 3)、
油8 酐噙 曲 甜 氧化。其喷彰 蝣 雒 媚 关内军 彗 李 丸 彳 亍 。
3 一 f 1 一 3 , 5 一 二甲 ; }1 , 2 一 眶 0 坐 一 4 — 基) 甲 圭 卜 1 H 一 0 } f 丑 坐 一 4 一 堪卜 卜 f 3 一 y 至 { 褪 ) K 陛 林 一 2 , 4 一 二目 同
堪卜 2 一 甲基口 熏 肺 f 一 3 一 羧酸硫酸盐
该物质作为防腐剂用于腌制水产品( 仅限即食海蜇)( 食 品类别 0 9 . 0 3 . O 2),抑制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其质量规格应按照 《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 GB 1 8 8 6 . 3 9 - 2 O 1 5) 执行。
目 关内容执行 。
品 )( 食品类别O 9 . O 2), 抑制产品褐变、防腐保鲜。该物质的质量规格应 按照 《 食品添加剂 焦亚痂骏钠》 ( GB 1 8 8 6 . 7 — 2 O 1 5) 执行。
紫胶 ( 又名虫胶 )
该 物质 作为 增味 剂 、着色剂 用于 豆干 类 (食品类 N0 4. 0 4 . 0 1 . 0 2) 和经 烹调 或油炸的水产 品 ( 食品类别
1 2 种 食 品添加剂 使 用规 则 通过国家卫计委审查
抗 坏血 糸 { 闻 舾 目( 酶法 )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19年版)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19年版)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19年版)单位:克/千克(g/k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关于《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19年版)》的说明:1.保健食品备案产品辅料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以掩盖产品腐败变质为目的;不以掩盖产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降低产品本身的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产品中的使用量;36加工助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及有关规定。

2.本规定中的固体制剂是指每日最大食用量为20g的片剂、胶囊、软胶囊、颗粒剂、丸剂。

液体制剂是指每日最大食用量为30ml的口服液和滴剂,超过30ml的液体制剂其辅料的使用按饮料类管理。

3.食品形态产品辅料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等有关规定;允许使用本规定中收录的食品原料。

4.固体制剂及液体制剂中香精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其组成成分应收录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或GB 30616 中附录A《食品用香精中允许使用的辅料名单》,用量可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5.包衣预混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其组成成分应收录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用量可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6.包埋、微囊化原料制备工艺中使用的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其组成成分应收录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允许使用本规定中收录的食品原料。

用量可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37。

调味面制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面制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面制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面制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原料,辅以食用盐、白砂糖、菜籽油、谷氨酸钠、酿造酱油、香辛料、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D-异抗坏血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山梨酸钾、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麦芽酚、辣椒红、红曲红、食用香精)经配料、挤压熟制、成型、调味等工序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调味面制食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T 1355 小麦粉GB/T 1536 菜籽油GB 1886.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886.1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1886.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 1886.2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186 酿造酱油GB 196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冲调谷物制品GB 222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 小麦粉:应符合GB/T 1355的规定。

诱惑红扩大使用范围X-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诱惑红扩大使用范围X-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1 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1.1 通用名称食品添加剂诱惑红(Allura Red)1.2 别名FD&C 红色No.40(FD&C Red No.40.)(美)食用赤色40号(日)E 129(欧)1.3 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2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2.1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功能类别:着色剂作用机理:由于食品添加剂着色剂是通过吸收可见光区域内特定波长的光,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着色剂与食品原料的混合而掩盖不同食品原料混合后各原料本色对食品的最终色泽的干扰或降低食品色泽的不稳定性,从而使生产出的食品色泽达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

2.2 在拟添加的食品中添加与否的效果对比;2.2.1实验目的:液体复合调味料中添加与不添加着色剂对产品的影响;2.2.2 实验设计2.2.2.1 实验地点:实验室2.2.2.2 实验方案称取500g水,然后加入实验材料,混合均匀后,再添加着色剂并测定色度和红色指数,观察添加着色剂后色度和红色指数的变化情况。

2.2.2 3 实验中着色剂添加量的设定添加量(g/kg):0.2、0.4、0.62.2.3 实验材料:饮用水、黄原胶、酿造酱油、焦糖色、食用盐、白糖、味精、甜蜜素、诱惑红、苯甲酸钠2.2.4 实验步骤称取500g水,然后加入实验材料,混合后测定色度和红色指数。

2.2.5色度(EBC单位)及红色指数的检测方法①精确吸取酱汁样品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为1.0%样品稀释液,再吸取10ml1.0%稀释液于另一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为0.1%的样品稀释液。

因要求其澄清透明,所以须再经2400r/min离心5min(或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

②测定色度(EBC单位):将已处理过的0.1%样品稀释液倒入1cm比色槽中,用72-1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其它型号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也可)调整波长至610nm处测定其光密度值(OD1值,反复测定数次,取其平均值。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果皮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椒素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添加剂辣椒红。

2 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分子式辣椒红素:C40H56O3辣椒玉红素:C40H56O42.2 结构式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2.3 相对分子质量辣椒红素:584.8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辣椒玉红素:600.8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 10783—201X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录A 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配制。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溶解性溶于乙醇,易溶于植物油、丙酮、乙醚、三氯甲烷,几乎不溶于水,不溶于甘油。

A.2.2 显色反应在1滴试样中加2~3滴三氯甲烷和1滴硫酸,应呈现暗蓝色。

A.2.3 最大吸收峰样品溶解在正己烷中,在约47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A.3 吸光度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丙酮。

A.3.2 仪器和设备A.3.2.1 分光光度计,附1 cm 比色皿。

A.3.3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0.1g 试样(精确至0.000 2g ),用丙酮稀释于100mL 容量瓶中,再精确吸取稀溶液10mL ,稀释至100 mL ,用分光光度计在460nm 波长处,用丙酮作参比液,于1cm 比色皿中测定其吸光度。

注:被测比色液的吸光度范围宜控制在A=0.30~0.70范围内。

A.3.4 结果计算吸光度nm E cm 460%11按公式(A.1)计算:1001460%11⨯⨯=m f A nm E cm ………………………………(A.1) 式中:A ——实测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f ——稀释倍数;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资料三辣椒红

资料三辣椒红

资料三辣椒红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的食品应当是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是第一感观,良好的色泽不仅能使人们感观享受到愉快,而且能促进食品的消化吸收,增加食欲。

食品的色泽很多是由添加色素来实现的。

食品色素的组成和含量,不仅与食品质量有关,也与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有关[文献1#]。

辣椒红是以辣椒果皮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素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添加剂,属于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其主要成分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

辣椒红色素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深红色油状液体,色价高,无辣味,可任意溶入植物油中,是良好的天然着色剂。

在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辣椒红可用于多种食品的着色。

以膨化豆制品为原料、大豆素肉为产品概念的新产品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市场热点。

[文献2#]。

然而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本身的颜色,不符合大众对美味食品的颜色要求。

此类产品多以麻辣风味为主,故这些产品都有添加红油染色的习惯。

而红油中的红色就是油炸辣椒提取出的辣椒红溶于油中的颜色。

据统计,每年以油炸辣椒形式提取出的辣椒红经折算可达到130吨,而实际上市场上早已经将辣椒红用于这些产品的着色,并且年用量高达150吨以上。

因此有必要将辣椒红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新型豆制品中。

香辛料调味油是从香辛料植物或植物籽粒中提取的油脂或萃取呈味成分于植物油中的调味品,因其清洁、纯度高、色香味俱佳、方便实用等特点,而很快被人们所接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调味油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日益旺盛。

2017年调味品行业约3000亿的产值,调味油中的香辛料油已占到32%,近三年均以7%左右的年增长率在快速增长,香辛料调味油已成为调味品行业新的增长点。

以添加辣椒为原料的香辛料油,辣椒可起到提供辣椒辣味和鲜红颜色的作用。

辣椒红(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CAS编码-FEMA编码-GB/T编码-英文通用名称Paprika red中文通用名称辣椒红 [进入食品百科查看-- 辣椒红的信息]英文商品名称-中文商品名称辣椒色素英文化学名称-中文化学名称-理化性质分子式 -结构式分子量 -性状描述纯的辣椒红素为有光泽的深红色针状结晶。

作为一般的辣椒色素,为具有特殊气味的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

几乎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非挥发性油,部分溶于乙醇,不溶于甘油。

耐热性较好。

遇Fe3+、Cu2+、Co2+等可促使褪色,遇Pb3+形成沉淀。

应用情况国内应用情况无国外应用情况无其他信息类别食用色素(着色剂)制法用溶剂(二氯甲烷、三氯乙烯、丙酮、异丙醇、甲醇、已烷、乙醇或二氧化碳为限)萃取辣椒属植物(Capsicum annuum)的果实,然后除去溶剂而得油溶性初制品,是为“辣椒油树脂(Paprika oleresin,见03123)”。

再用仅能使辣椒素(非色素)溶解而不溶解辣椒色素的溶剂分离掉辣椒素,再经减压浓缩而得辣椒色素。

如需除去橙色素,则可通过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除去,而得色价E1cm1%,460nm≥200的较纯的辣椒红素。

用途食用红色色素,增香剂。

代谢情况无 <毒理学性质ADI未作规定(FAO/WHO,1994)。

2、LD50>75g/kg(小鼠,经口)。

注:余参见“03123,辣椒油树脂”。

质量指标-备注无相关信息相关限量∙ (中国台湾) 酱油、不含碳酸气的饮料水中苯甲酸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台湾) 干酪、奶油、人造黄油中脱氢醋酸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台湾) 面包、蒸点心中丙酸钙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台湾) 酱渍水果、人造黄油、奶油、干酪中山梨酸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台湾) 豆酱、豆乳、海藻、小菜、煮豆、鱼贝类干制品中山梨酸钾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台湾) 鱼糜制品、肉制品、海胆酱、花生酱中山梨酸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糖果、巧克力糖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面包、饼干中溴酸钾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淡炼乳中磷酸二氢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淡炼乳中磷酸氢二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罐头中焦磷酸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罐头中三聚磷酸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罐头中六偏磷酸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奶油中β-胡萝卜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罐头、熟肉制品、腐乳中红曲色素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罐头中辣椒红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罐头中叶绿素铜络盐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食盐、夹心糖果中柠檬酸铁胺,棕色的残留限量规定∙ (中国) 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罐头中红花黄色素的残留限量规定∙∙<<<更多限量...相关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甲硫醇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癸醛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可可碱(3,7-二甲基黄嘌呤)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聚异丁烯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云木香油(广东香根油)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乙酸薄荷酯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丙酸异戊酯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蜂蜡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己酸异戊酯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甜橙油,冷榨品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草莓油香精(杨梅油香精)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鞣酸酶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玫瑰油香精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甲酸苄酯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桦焦油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红色2G,单偶氮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三偏磷酸钠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DL-泛酸钙的基本信息∙食品添加剂多聚松香甘油酯的基本信息相关标准∙ GB 10783-2008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 GB 10783-1996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相关资料∙水分散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固体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超临界萃取在辣椒红色素提取中的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精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相关讨论∙透明水溶辣椒红色素∙辣椒红气味∙辣椒红色素客户说颜色too dark,什么原因?∙复合添加剂辣椒红乳化色素的标识问题∙脂溶性辣椒红色素的POV和AV检测∙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其应用∙天然色素E160C辣椒红能在德国用吗?∙红油泡菜辣椒红色素附着性改良剂∙八种辣椒红油的制作.rar∙乡巴佬着色剂\辣椒红色素、辣椒精\南瓜饼专用色素∙提供高品质水溶辣椒红叶黄素品质改良剂∙各位高人,哪些食物里含有辣椒红色素啊?∙辣椒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资料∙那家的辣椒红和辣椒精比较好∙国内辣椒红辣椒精企业的排名∙辣椒红色素提取新工艺∙出售辣椒精和辣椒红色素∙辣椒红在调理肉制品中的应用∙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辣椒红色素水化脱胶方面遇到的问题文]: 辣椒红[英文]: Chilli Red[说明]: 外观为暗红色油状液体,有辣味,无不良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植物油和乙醇,呈中性,pH值为5-7,在pH值为3-12时色调无变化,耐光性、耐热性、耐酸碱性和耐氧化性均较好,在200℃油中色度稳定。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

案例分析:苏丹红事件一、苏丹红事件的来源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

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

1、欧盟2003年5月9日,法国报告发现进口的辣椒中含有苏丹一号成分,随后欧盟向成员国发出警告,要求各成员国自2003年6月17日起禁止进口含有苏丹一号的辣椒产品。

2004年6月12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同时发出了两个警告,称Laziza International 和Epicure Chilli Beans 的辣椒酱产品中含有苏丹一号和苏丹四号染料。

2005年2月2日,英国第一食品公司(Premimer Foods)向英国环境卫生部门报告,该公司2002年从印度进口的5吨辣椒粉中含有苏丹一号染料,并且已经生产为辣椒酱等调料销往众多下游食品商。

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确认了这个污染,并追查了使用Premimer Foods 公司供应的原料的食品商,分四批列举了575种含有苏丹一号的食品,并警告消费者不要冒险使用以减少可能导致癌症的几率,同时要求这些食品必须在2月24日12时之前在监督下从货架上全部撤除,对已销售的清单上的产品需要提供无条件退货。

英国食品标准署称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事件。

据预计,英国食品行业因此遭受的损失可能超过1500万英镑。

2、中国在英国发出食品警告之后,20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检验监管的紧急通知》,要求清查在国内销售的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防止含有苏丹一号的食品在市场中销售使用。

3月4日,亨氏美味源(广州)公司生产的某品牌的5种辣椒酱辣椒又称为过你第一批被禁的含有苏丹一号的食品。

3月7日,亨氏美味源的供货商广州某公司被发现其提供的“辣椒红一号”复合食品添加剂含有98%的苏丹一号。

3月14日,湖南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的某品牌萝卜干被查出含有苏丹四号染料。

辣椒红

辣椒红

辣椒红目录编辑本段辣椒红--辣椒红是以红辣椒果实为原料,萃取而制得的粉末状天然色素或者为深红色油状液体色素。

辣椒红是存在于辣椒中的类胡萝卜素。

是一种营养强化剂。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辣椒红可用于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酱料、糖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为一种着色剂,主要应用于食品、着色品,主要应用于食品、肉制品、榨菜腌菜制品等方面。

辣椒红是利用现代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从高寒地区辣椒里提取出的辣椒红色素,品味高,辣椒红含量>98%;无辣味。

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化妆、医药等领域。

在日本,辣椒红应用于油脂食品、调味汁、水产加工品、蔬菜制品、果汁、冰淇淋等,用量为0.05%—0.2%。

FAO/WHO(1984)规定,辣椒红可用于加工干酪,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黄瓜,用量为0.03%(单用或与其他色素合用量)。

编辑本段产品描述原料来源:茄科植物红辣椒,可直接使用。

功能性:1、着色;2、属类胡萝卜素,所含胡萝卜素达50多种,含维生素源;3、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细胞和机体衰老;具有抗癌、防癌的独特功能。

规格:辣椒红色素E15、E40、E60(粉末,水分散性)E100---E180(粘性液体,油溶性)包装:10kg~20kg/箱,内衬双层聚乙烯或铝箔包装,外包装为五层瓦楞纸箱, 或根据客户要求包装;最小起订量:100公斤;性状:1、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依来源和制法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2、可任意溶解于丙酮、氯仿、正已烷、食用油中,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

3、本品耐光性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促使本品褪色。

对热稳定,160℃加热2h几乎不褪色。

Fe 3+ 、Cu 2+ 、Co 2+ 离子可使之褪色,遇Al 3+ 、Sn 2+ 、Pb 2+ 离子发生沉淀,此外几乎不受其它离子影响;4、着色力强,色调因稀释浓度不同由浅黄至橙红色。

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应用

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应用

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应用辣椒红色素是一种来自于辣椒属植物的天然色素,其主要成分是辣椒素类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性质和应用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辣椒红色素。

一、辣椒红色素的性质1. 化学性质: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红色天然色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胡萝卜素和辣椒素类的化合物,如辣椒红素、辣椒黄素等。

它是不溶于水的,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醚等。

2. 稳定性:辣椒红色素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在强酸、强碱和高温等条件下容易发生结构破坏,导致失色和降解。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pH值和温度的控制,避免对色素产生不利影响。

3. 色谱特性:辣椒红色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主要在400-480nm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线。

这也是其赋予辣椒红色素艳丽红色的原因。

4. 稳定性与食品加工:辣椒红色素不仅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而且能够耐受一定的加工条件,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等,不易发生分解和失色。

这使得辣椒红色素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

二、辣椒红色素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安全天然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特别适用于肉制品、糖果、饮料、面包、冰淇淋等食品的着色。

辣椒红色素能够赋予食品艳丽的红色,并增加食品的诱人性和视觉效果。

2. 医药领域:辣椒红色素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

研究表明,辣椒红色素对消化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对消化不良、胃疼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化妆品:辣椒红色素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特别是润唇膏、指甲油、口红等彩妆产品中,能够给妆容增添鲜艳的红色,并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使妆容更加持久。

4. 肉制品:辣椒红色素在肉制品中常用于火腿、香肠、熟肉制品的表面着色,能够赋予肉制品艳丽的红色,增加食欲,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光敏材料:由于辣椒红色素的强吸光能力,可以将其应用于光敏材料的制备中,如光敏调色液、光伏材料等,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总结起来,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染色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原辅料技术要求指南汇编(第一批)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原辅料技术要求指南汇编(第一批)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原辅料技术要求指南汇编(第一批)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4.14
•【文号】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4]60号
•【施行日期】2014.04.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食品安全
正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原辅料技术要求指南汇编(第一批)的通知
(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4〕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保健食品注册行为,在总结既往保健食品注册工作的基础上,我司组织制定了《保健食品注册原辅料技术要求指南汇编(第一批)》,现予以印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
2014年4月14日附件:
保健食品注册原辅料技术要求指南汇编(第一批)
基本原则
一、指南供保健食品注册工作参考使用,将根据食品标准制修订、保健食品注册等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涉及的相关标准以最新版本为准。

二、指南涉及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如
GB2761、GB2762、GB2763等关于真菌毒素、污染物、农残等标准的要求。

涉及《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应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要求。

三、指南未涉及的保健食品原辅料使用应符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未制定国家标准的,可参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国药典》或制定企业标准。

四、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应当按照保健食品批准的内容组织开展,本指南的相。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标准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标准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标准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这档子事儿!你说这辣椒红啊,就像是食品界的魔法师,能给各种食物带来一抹艳丽的色彩。

你想想看,那原本平平无奇的食物,加上一点辣椒红,立马就变得鲜活起来,就好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下子就光彩照人啦!咱平常吃的好多东西里面可能都有它呢!比如那些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的辣条,那红红的颜色说不定就有辣椒红的功劳。

还有些饮料、果冻啥的,也可能有它的身影。

那有人就该问啦,这东西安全不?咱能放心吃不?嘿,这您就别担心啦!只要是符合标准的,那就是安全可靠的。

就跟咱过马路走斑马线一样,只要遵守规则,那就没问题呀!国家对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可是有严格规定的哦!这规定就像是给它戴上了紧箍咒,让它不能乱来。

得按照要求来使用,不能超量,也不能乱用。

这是为了咱老百姓的健康着想呀!要是没了这些标准,那还不乱套啦?市场上的食品不就跟没头苍蝇似的,谁知道吃进去的是啥呀!咱老百姓在买东西的时候,也得留个心眼儿。

看看那包装上的成分表,有没有辣椒红,含量是多少。

这就跟咱找对象似的,得先了解清楚了,心里才有底呀!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的,那咱可不能要。

咱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不是吗?你说要是没有食品添加剂辣椒红,那好多好吃的东西不就没了那诱人的颜色啦?那多没劲儿呀!就好比一道菜没了盐,总觉得少了点啥。

但有了它,也得合理使用,不能过度依赖。

这就像咱过日子,得掌握好那个度,不能太放纵,也不能太拘束。

所以呀,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并不可怕,只要在标准范围内,它就是咱的好朋友。

能让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能让咱吃到更多美味又好看的食物。

咱可别一听是添加剂就吓得不行,得理性看待,科学对待。

咱要相信国家的监管,相信那些生产厂家会遵守规定。

总之呢,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是个好东西,只要用得好,就能给咱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咱就放心大胆地享受这些美食吧,别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担心而错过了美味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资料二辣椒红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资料二辣椒红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资料二辣椒红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通用名称*(可公开)辣椒红(Paprika Red,Paprika Extract,Paprika Oleoresin)2、功能分类*(可公开)着色剂3、GB2760-2014现在准用情况回顾*(可公开)辣椒红Paprika RedCNS号08.106 INS号——功能:着色剂4、本次拟申请的辣椒红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可公开)表中使用量制定依据:1# JECFA(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辣椒红(paprika extract)用于食品着色,主要成分为辣椒红色和辣椒玉红素。

JECFA评估:辣椒红在以5%(3000mg/kg bw)用量情况下,在90天和长期致癌喂养中,无证据表明有致癌毒性。

并且辣椒红中含有少量的辣椒碱和其他一系列的提取物,没有指定ADI(第69届JECFA会议,2008年)。

2# 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辣椒红(Paprika oleoresin: Sec. 73.345)主要指着色成分。

允许使用到食品中的物质是免除认证的食品添加剂。

使用和限制条件:红辣椒油树脂在符合现行GMP用量条件下,可安全地用于一般食品的着色。

3# 澳大利亚、新西兰辣椒红(paprika oleoresin)为可用于任何食品中的着色添加剂,辣椒红的使用限量规定:在食品加工中符合GMP要求。

4# 日本肯定列表2006年日本卫生和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肯定列表中辣椒红(paprika color)为监管制度中指定的被免除监管的物质,被免除监管的物质指未表现出对人类健康有任何负面影响的物质。

5# 欧盟2015年欧盟重新评估食品添加剂色素:辣椒提取物(paprika extract),认为辣椒提取物无致癌性,暴露风险在建议ADI以下。

结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辣椒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也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也是被国际上公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申报材料申报单位: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申报材料目录一、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申请表二、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三、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1、申请报告2、工艺必要性说明3、试验性使用报告四、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1、辣椒红的质量规格要求2、生产使用工艺3、辣椒红检验方法4、相关情况说明五、标签和说明书样稿六、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它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1.辣椒红国家标准GB10783-20082.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3.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4. 辣椒红色素产品检测报告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申请表申报单位: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辣椒红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申报单位: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辣椒红:Paprika RedCNS号:08.106功能:着色剂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申报单位: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关于扩大食品添加剂辣椒红使用范围使用量的申请报告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辣椒红是从辣椒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可任意溶解于食用油中。

大约在明朝辣椒就传入中国,当时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已广泛种植,现在,在人们日常生活和饮食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果蔬食品。

而从其中用物理方法提取的辣椒红更具有安全、无毒害、稳定性好,颜色鲜艳等优点,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优秀着色剂。

在1938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就规定辣椒红为“无需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在日本的≤日本新食品添加物≥对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没有限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及卫生部增补公告)中规定辣椒红可用于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方便米面制品、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熟肉制品、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类、乳酸菌饮料、果冻、油炸小食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馅料、人造黄油及其类似制品、腌制的蔬菜、粮食制品馅料、腌腊肉制品、调味品等类食品的着色,添加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而要求食品的多样化,从食品的外观上、味道上、营养上、安全、无毒害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要求食品不光是安全的,还要“色、香、味”俱全。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辣椒的习惯,在食品中添加辣椒红可使产品具有诱人的色泽,增加消费者的食欲。

通过试验对比观察,辣椒红在食品中稳定性好,性价比合理。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提升产品的形象和质量,特申请扩大辣椒红在腌制的食用菌和藻类制品中使用及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要达到食品的“色、香、味”和谐统一,最大限度的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尽可能使食品保持一定的色泽是所有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要满足上述要求,必须达到:(1)颜色的一致性;(2)颜色的修复性;(3)颜色的稳定性;(4)对无色的物品进行着色。

我国现有食品生产大都是连续工业化生产,只有通过固定食品中辣椒红的添加量,才可保证最终生产食品外观颜色的一致性。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和试验表明,辣椒红用于食品中,可满足产品货架期内颜色稳定性的要求。

有些食品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生产出来的产品颜色不好看,无法引起食欲,而通过添加辣椒红,可对产品起到修复和着色的作用,达到改善食品外观的目的。

金大洲公司研发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不断深入生产研究和应用研究,合理添加优良着色剂——辣椒红,来保证产品有诱人的色泽外观。

通过一系列试验及食品厂家的生产试验验证,证明了在食品中适量添加辣椒红,可使产品具有鲜亮诱人的色泽外观,但各食品厂商应用时,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食品中会使用不同的用量,作为企业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合理的以较低的添加量,达到较好的着色效果。

为了鼓励中国天然色素行业发展壮大,改变中国天然色素行业靠出口色素原料的状况,本着对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公司特向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扩大辣椒红在腌制的食用菌和藻类制品中使用及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关于扩大食品添加剂辣椒红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工艺必要性说明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尽可能使产品保持一致是其要考虑的问题,每一种食品达到“色、香、味”和谐统一是每个企业的追求。

同时降低产品成本也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下面是使用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几个原因,在腌制的食用菌和藻类中加入辣椒红,可具有如下功效:1、增强产品色泽,提高食欲2、改善产品因辣椒产地,季节,等级的差异带来的产品色泽的差异3、满足不同消费市场对辣度和色泽的需求可使产品保持:(1)、一致性;(2)、修复性;(3)、稳定性。

我国现有食品生产线大都是连续工业化生产,产量大,批次多,按标准程序作业,由于原辅料的产地、季节、批次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变化,就无法保证食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法保证产品外观、口感等的一致性、均匀性,而通过固定某一品种食品中辣椒红的添加量,可最终保证所生产食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通过对辣椒红的稳定性研究和试验表明:辣椒红用于食品中,口感良好、产品均匀、自然,稳定性好,可满足食品货架期内稳定性的要求。

有些食品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生产出来的产品外观不好,无法引起食欲,也不能表现出该种食品的特征,而通过添加辣椒红,可对产品起到修复和稳定的作用,达到改善食品口味、外观,使“色、香、味”和谐统一的目的。

辣椒红的使用也是最经济的,能够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还具有多功能,既能作为着色剂使用,又可作为辣椒的代用品改善口感、口味。

目前辣椒红的市场价格是****元/kg,是最便宜的,下表是几种常用产品目前的市场价格对比:由以上各产品使用效果和综合性价比对比可以看出,辣椒红比其他产品的性价比更高,在使用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只有辣椒红可以达到色泽和口味两方面的兼顾,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因此,在食品中添加辣椒红即可改善口感、外观,又可增加食欲,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在工艺上是必须的,在实际中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辣椒红在调味食用菌的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颜色作为衡量食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食品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食品“色、香、味、营养、安全、无毒害”的要求,首选应是天然色素。

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优良的着色剂,不但着色优良、安全性高,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

辣椒红色素中含10%左右的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可消除体内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还可转化为维生素A补充营养,同时具有防癌、抗心脑血管疾病之作用。

目前辣椒红色素已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中广泛无限制的使用;而在国内GB2760-2011中辣椒红色素已可用于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方便米面制品、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熟肉制品、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类、乳酸菌饮料、果冻、油炸小食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馅料、人造黄油及其类似制品、腌制的蔬菜、粮食制品馅料、腌腊肉制品、调味品等类食品的着色,添加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同时还可与其它天然色素一起配合使用,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即食调味金针菇制在食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迄今为止全国已诞生了上千家金针菇企业,包括金大洲、香辣传奇、惠川、禾野、冬盛、一品香、洪七公等品牌,现主要分布在成都、乐山、大邑、山东、东北等地区,多家企业成立时间多达8年之久,部分企业创造的年价值利润已达到数亿元,拉动了当地GDP的增长。

金针菇企业的产生,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而金针菇种植业的发展也是日益壮大,近代的60-70 年中,食用菌消费呈现全球性稳定增长,年递增7%-16%。

近30年对食用菌营养和药用功能的研究发现,食用菌受到越来越多人民的喜爱,成为FAO推荐的21 世纪健康食品,WHO 推荐的“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三大基石之一。

而在国内,随着近几年即食类金针菇的产生,金针菇种植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徐州、阿坝州地区的金针菇种植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金针菇种植户已多达500家,新增就业岗位千余个,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年产值100万以上的金针菇种植农户100余家,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多达20亿。

因金针菇需要在较寒冷的条件下生长,而阿坝州的自身地理条件非常适合金针菇的生长,而金针菇产业的日益壮大,提高这些偏远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

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为了解决种植户的供销困难的问题,多家即食金针菇企业均与金针菇种植户签订了购买合同,解决了金针菇的购销体制不畅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产―供―销”链条活动,并保障了金针菇种植业的顺利开展。

即食类金针菇均作为一种下饭菜在市场上畅销,因东北地区气温寒冷,其当地的蔬菜无法满足整个地区的饮食需求。

而即食类金针菇因其美味价廉,加之其开袋即食的方便性,成为了东北地区餐桌上的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菜,其营养价值也是不可忽略的,其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很高。

同时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在市场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特别收到白领、学生人群的亲耐。

调味金针菇是一种新兴的产品,是近年才出现的新品类,作为金针菇生产加工企业,现因国家没有明确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因调味金针菇加工工艺与酱腌菜基本一致,只是原料不同,故调味金针菇的生产均是执行的各企业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企业均大多参照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GB2714《酱腌菜卫生标准》来制定并备案。

而辣椒红现作为一种色素添加剂,不仅在腌渍蔬菜内使用,多家企业在食用菌方面也在使用。

我公司通过当地调味品协会及技术专家的支持,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辣椒红在生产过程中能符合安全食用的标准。

基于以上原因,我公司针对“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制品以及“食用菌和藻类罐头”制品中使用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便为辣椒红色素应用在香辣金针菇生产中提供依据,现将应用试验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食用菌(金针菇):按即食食用菌制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控制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均符合国家和企业有关标准要求1.2、辣椒红色素:辣椒红,符合国家和企业有关标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