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前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的发音和语调,在口头表达上更加自如,使阅读变得更加流利。
此外,朗读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其次,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正音、矫正口音、提高语速和语调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自我评价和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问题,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调。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韵律、抑扬顿挫、情感和节奏。
良好的语感和语调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美感,使自己的表达更具感染力。
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和美感,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最后,朗读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体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和借鉴,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感和语调,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语文朗读的重要性论文:朗读,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朗读的重要性论文:朗读,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朗读——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仅是理解、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艺术感染,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重视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创造主体性,对语文教育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充分说明了朗读和理解之间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十分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出现“不闻读书声琅琅,单见习题如海洋”的可怕情景。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自己有为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身体力行的责任,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朗读的重要性。
下面,就此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朗读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做法。
一加强朗读指导,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习惯好的朗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有很好的作用。
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善于示范,就是要注意运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标准和榜样。
课堂上,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学生从我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
如范读朱自清《春》时,就要读出轻松、明快的节奏,而且感悟的强烈,会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盼春的急切呼唤和春已走近的欣喜,以及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用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学生被我动情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又如,朗读《背影》时,就要读出缓慢的语速、抑郁的感情,要用低沉的节奏,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依恋深情,以及怅惘、不理解父亲做法的悔恨心情等。
朗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切实中肯,具体从朗读速度、停顿、语调方面一一给予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强指导,对学生进行点拨、纠错和小结。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摘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自己会声情并茂的表情朗读,还耍引导学生练读,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模仿、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事实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广泛作用【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朗读教学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自己会声情并茂的表情朗读,还耍引导学生练读,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模仿、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事实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广泛作用下面,笔者就自己于教学实践中运用表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取得的作用.谈几点想法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
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
反复诵读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
诵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
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非轻易可以练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汉语普通话规则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
“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
”如果能促进学生用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形成了习惯,方言及语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三、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清人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背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
由此可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开始的。
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可知,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老师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如有细听老师的范读,也有自己读、个别读、男女比赛读等,让学生把问句读好。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范读,领读,引读,比赛读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小动物们邀请大家参加他们的比尾巴大赛,大家想知道比赛的情况吗?请大家打开书本齐读课文。
(齐读1——4节)师:请大家看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的句子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都是问句)你从哪里看出来都是问句呢?(因为句末都是问号)二.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你们真仔细观察。
读问句时,注意语气要上扬。
请听老师读:(师示范读第一节)2.请大家和同桌模仿老师那样练习读读,注意读出问人的语气。
3,提问:谁愿意来读读?(课件出示第一节)(请2——3人)思雨:老师还没听出问的感觉,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洪:老师听出了你的疑问,你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读书,真好!思雨:请你再读读,想想平时是怎样问人的?这次朗读比刚才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
柯:你真是我们班的朗读之星。
(奖贴纸)谁来挑战她?刘铭桦:你读书的声音真洪亮,声音小的同学都来学学他。
过渡语:.师:从你们的问句中,我可以听出很深的疑问哦。
就让我们来揭晓答案吧!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答案都在上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齐读1,2节)4知道了答案,大家心里都很开心。
我们就带着这开心的情感分男女比赛读,女同学读第一节,男同学读第二节,教师评价语:女孩子读得真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别从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与引导、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各个方面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影响和培养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教学反思、家校合作、策略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发音不准确、语调不自然、情感表达不到位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开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水平。
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韵律,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信心和自信心。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停顿表现出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使学生牢固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朗读使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通过朗读使学生形成和发展儿童语言。
通过孩子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多种措施,激发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研究表明,进行朗读训练后,两个月内,学生朗读水平提高显著,到四个月后学生兴趣有所降低,到六个月后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技巧后兴趣又有所回升。
因此对学生实施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朗读兴趣的波动或淡化,集思广义,积极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拓宽思路,挖掘训练中的多重效应,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持续发展。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打好基础,形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读书也不例外。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初中语文朗读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在我国,语文朗读教学一直备受重视。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朗读教研进行探讨。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研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朗读是一种艺术,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审美素养。
3. 增强课堂互动性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语文朗读教研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研的内容1. 朗读教学理论(1)朗读的定义与分类(2)朗读教学的目标与原则(3)朗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 朗读教学实践(1)朗读教学案例分析(2)朗读教学评价(3)朗读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3. 朗读教学研究(1)朗读教学现状分析(2)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3)朗读教学创新与实践四、初中语文朗读教研的实施1. 加强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朗读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朗读教学水平。
(2)开展朗读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优化课堂教学(1)注重朗读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运用多种朗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 开发朗读教学资源(1)收集整理优秀的朗读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参考。
(2)开发朗读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建立朗读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共享和利用。
4. 开展朗读活动(1)举办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加朗读社团,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3)开展朗读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初中语文朗读教研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也是一种语言实践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朗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自信心,拓展语言表达范围,树立正确的朗读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1.2 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 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可以熟悉语言的语音语调规律,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使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3. 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
通过持续的朗读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克服紧张和胆怯情绪,增强自信心,更加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朗读态度。
通过指导和示范,培养学生尊重文字、用心朗读的态度,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和习惯,形成良好的朗读风格。
这些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不断地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不丢字,不添字。
流利即要求学生掌握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可以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以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以达到读的流利。
有感情即在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靠语调的抑扬顿挫,靠朗读的速度及轻重音、长音等技巧加以表现。
以上这些朗读技巧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因为同样感情的句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要重视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要想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百读不厌,那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如:1、教学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
即凭借画图,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
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时,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读精思,深究内涵。
3、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欣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怎样的心情云欣赏,欣赏些什么,再让学生跟着朗读。
这种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熟悉语言规律,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提高鉴赏能力。
4、有些课文为了表扬好的和批评丑恶的,常常利用相反意义的句段结构予以衬托或用对比手法展开思路。
对于这种段落可让学生采用男女生对比读法,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5、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和抒情散文,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甚至熟读;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对话较多,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还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等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作者:张力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6期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
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词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
然而,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的学生不到全班的二分之一,由其农村学校尤为严重。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学生每班也只不过四五个。
读时错字、掉字、添字、破句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结结巴巴,急得满头大汗读不下去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学生朗读的能力如此不理想呢?究其原因是读得太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不管什么课文,时间都被老师喋喋不休的课文分析挤掉了。
总是要逐节、逐段地提出一大堆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大多繁琐、肤浅、无思考价值。
总是要一段一段地问下去、讲下去、议下去,似乎理解课文内容才是第一要务。
实际上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课文读不好,学生很难受到感染,对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的好处也很难体会出来,又谈何理解课文内容呢?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拙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从一开始我们就要让学生体味到阅读的甜蜜和快乐。
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玩”又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好奇心也特别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加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即使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适当加以指导,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让学生失去信心,使其“乐此不疲”。
二、把主权交给学生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范读、录音放读外,更多的时间应让学生读,去体会意境。
不能在老师“严格”的要求下,按照统一尺度衡量每一位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们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真正的朗读需要神形兼备。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摘要:新课标提出:“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课文朗读指导”。
教师要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过程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读为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阅读引导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引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指代。
本文主要从明确不同文本类型的朗读方法、丰富朗读形式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朗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教师依据不同题材,明确朗读教学方法(一)散文朗读,把握形散神聚散文对小学生而言,它的学习和掌握也相对困难。
尽管在结构上、写法上多种多样,但它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始终。
所以,在朗读课上,老师要先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特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讲解。
要朗读好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主旨,深入领会其思想感情。
朗读散文,既要熟悉文章的内涵,又要善于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不同的语言气息和艺术风格。
教师要通过掌握朗读文章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
在散文朗读教学中,要注重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和对话的阅读技巧。
比如要突出兴奋、欢快的心理特征时,要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特征,并注意语调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使散文的内涵和主题思想在朗读中得以体现。
(二)寓言朗读,把握故事形象在朗读寓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寓言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不断地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从而掌握故事的发展,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朗读教学寓意法”,只有理解了寓言的含义,才能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体会寓言的内容。
朗读教学寓意的朗读教学法主要有“情节夸张寓言”、人物言行对比、情节变化、逻辑推理等。
老师在朗读中,不但要理解寓意,还要敢于用“声”来传达意思。
在朗读寓言故事时,老师要先把寓言故事读出来,语气要自然、亲切,就像在讲述一个故事,自然流畅。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技巧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技巧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加强对其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具体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朗读训练引言: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领悟课文内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朗读训练,导致学生朗读能力欠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朗读训练内容,同时采取多元化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训练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效率。
1.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很少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来进行阅读,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而对学生朗读技巧、语言组织等方面的指导不足。
这样做导致学生在朗读中不能把握好语气、语调、重音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
这是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例如,教师可能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一句话应该读得怎么样?”如果是一个字音不准确,就要求学生重读;如果是一个词有误,就要求学生重读;如果是一个标点符号不对,就要求学生重读;如果是一句话没读好,就要求学生重读……这种目标不明确的指导方法显然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为教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来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这种方法导致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没有目标和方向,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1]。
2.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技巧2.1建立“以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朗读指导,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三个要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三个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
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
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
也就是说,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现实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具有哪些特点?一、学生朗读表达具多元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
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如朗读一年级第二学期《坐井观天》一文第四小节,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有的学生认为这里是“没有见识”的青蛙对小鸟善意的规劝,要读出劝告的语气;有的则认为这里是“自以为是”的青蛙对小鸟恶意的嘲讽,要把讥笑的语气读出来。
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笔者认为都可以成立。
二、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哪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对其的指导都应是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要让他反复“再实践”。
这样,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朗读评价具激励性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
评价时,要切实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在尊重个性,促其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设置朗读水平阶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视。
例如:这学期的《桂林山水》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
于是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带感情的范读。
同时交给学生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
我在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了语言文字的精美、朴实的特点,这样的范读不仅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还使学生如临其境,包揽了桂林的美丽风光。
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下,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训练
在 教 学实 践 中 ,笔者 深 深地 感 到 ,学 生 在 朗读 中 的 中要咀嚼理解课文 , 留下余音绕 梁的韵味 , 可 回味无穷。 通 过动 情 地 朗读 、充 满激 情 地 朗诵 ,表 现 出来 的人 物也 的认 读 理解 ,对课 文 感 情 的体 会 、特 色 的把 握 ,等 等 。 就 显得 栩栩 如 生 、跃 然纸 上 。用 心 、用 情 去读 ,这种 情 好 的 朗 读 ,是 教 学 目的 实 现 的有 效 途 径 , 能使 学 生 将 境会 让 学生 永 难忘 记 ,文 章 所蕴 含 的感 情 就会 被 学生 在 眼 、耳 、 口、 心等 多 种器 官 协 调起 来 ,把 注 意力 固定在
3 3教 学过程 是教师 引导 学生进 行语 文活 动的过 程 . 语 文 活动 是 学生 经 历语 文 化过 程 的活 动 , 是学 生 自 识 点 ,关 注 学 习的 效果 ,关注 学 生 终身 。彻底 改 变忽 视
己建构语 文知 识的活 动 。
语 文 新 课 程 对 教 学 工 作 作 出 规 定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教 学要 求 及若 干 建 议 ,使 教师 更 加关 注 语文 知 学 习过 程 与 方法 , 忽视 情 感 、态 度 、价 值观 的培养 。教 师 的 教学 以教师 讲授 为 主 , 以教 师 、课 本 为 中心 ,过 度
最经 常最 重要 的训 练 , 年级 要重 视 朗读 , 各 充分发 挥 朗读 在 导 入新 课 时 ,应 用 范读 、齐读 、个 别读 其 中一 段 或全 对 理解课 文 内容 、 发展语 言、 陶冶情 感 的作用 。 ” 文 ,用不 同的语 气 、 语态 、语调 ,表达 各 自不 同的 风格
反复诵 读 中领会 ,牢记 在心 里 。 文 章 中,提 高学 习 的效率 。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了重要要求。
在阅读部分中,强调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要求。
因此,朗读被认为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评价学生朗读的多个方面,包括语音、语调、感情、内容理解和文体把握等。
同时,也鼓励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的实践来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生朗读表达具有多元性。
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例如,在朗读《坐井观天》一文第四小节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青蛙是在劝告小鸟还是在讥笑小鸟。
这些体验都可以成立。
其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既肯定其优点,又指出存在的不足,并让学生反复实践。
长期以来,这种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朗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既可以在课前教学时候使用,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又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还可以开展情境演绎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乐趣中朗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作用引言: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式较为固定、单一,并且未能引起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仅将阅读、写作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面,导致课堂教学长期不平衡,致使学生缺乏朗读能力。
因此,必须增加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多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朗读,有利于提升朗读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1.1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语感的好坏会决定阅读学习的质量,这就需要通过朗读的方式,逐渐地加强学生对某篇课文的语感,从而有助于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至关重要,能够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体验感,这就需要通过朗读的方式,不断地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应用策略2.1在课前时候进行朗读在教学语文课文之前,往往会要求学生齐声朗读或自读课文,提前预知课文内容,这会为后续的课文讲解做铺垫,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活动,让学生觉得朗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令其更加投入地参与朗读,从而能够提升朗读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讲解课文《场景歌》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配乐,将该篇课文变为有趣的“歌曲”,先引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再令其自行朗读,在这样有节奏的朗读过程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开展阅读教学;在讲解课文《金色的草地》之前,可以挑选出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令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朗读,令其他学生学习优秀学生的朗读技巧,再齐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练习学习到的朗读技巧。
2.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是为了传唱经典文化,需要学生通过诵读方式,深刻体会经典文化内容,熏陶情操,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朗读
发表时间:2015-12-03T13:21:07.69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作者:来雪梅
[导读]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中心小学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来雪梅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中心小学138000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
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朗读。
一、情境加引导,乐中求知
情境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生活的真实情况或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氛围,辅之以生动的文字语言描述,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教学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我在上《长城》这篇课文时,因为我知道我班学生绝大多数没去过长城,那我就抓住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的特点,运用名人名句引导孩子想象长城的长,运用多种比喻句让孩子从不同的喻体中更形象地体会长城的长。
当我讲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时,重点让孩子理解“多少”这个词。
一般“多少”是放在疑问句中,但在这却表示很多的意思,说明万里长城的建筑非常地艰辛。
那怎样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呢?现在的孩子很多是家里的宝贝,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理解这句话时,我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孩子想象:如果你要建造一间房子,你会用到什么工具?那如果没有这些工具呢?在你建造这座房子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意外呢?并通过一些图片,引导孩子想象,然后让孩子讨论、交流,特别注意那时候没有任何高科技的机器去帮助劳动人民把上千斤重的条石搬到山岭上去。
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条石搬上去的?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二、阅读加欣赏,激发情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阅读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学会读书。
在课堂教学中,抓情感这一点非常重要,抓住课文的情感,从情感中体会课文的优美。
要抓住情感,就要多读,让学生把情感带入文章的情境中,从而深入体会文章内涵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启迪。
三、艺术加创造,扩展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课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课的开始会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背景引题、以文中重点词句引题等等。
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课文。
例如《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一些从太空回来后的蔬菜、植物,学生看到这些有异于平常所见的植物时,一个个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些图片。
在学生的惊叫声、欢呼声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以此引出了这篇课文。
学生在观看了这么多图片之后便很有兴趣去寻找为什么这些蔬菜跟平常所见的不一样、造成这种差异的东西是什么……除了以图引题外,我还喜欢用情境引题。
在《观潮》这篇课文的开始时,我通过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的响声,通过听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从视觉、听觉上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的宏大。
视觉、听觉上感受了,那用文字又该怎样去描写呢?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图文结合去感受钱塘江之为“天下奇观”。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我还常用到质疑引题。
如《乌塔》这篇课文,我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如果你手里有足够的钱,你要去旅游,你是跟爸妈去,还是自己去?你要做什么准备?对于一群爱玩的孩子来说,旅游是件很美的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大部分学生都说的是跟父母去旅游。
当我提出:如果自己去呢?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大胆的学生说,爸妈不同意。
这正是我想要的,我便趁机引出乌塔,一个14岁就独自旅游欧洲的小女孩。
学生听到她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他们便热闹起来了。
四、任务加要求,督促认真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
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
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上的经验,一堂课之中“愉快”是最重要的,所以,愉快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他们主动地、生动地、和谐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发展,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在发展中感受愉快,从而乐于发展、主动发展、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