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东交通大学学生公寓及教师公寓的居住组团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华东交通大学学生公寓及教师公寓的居住组团设计
摘要:结合华东交通大学的地理条件和现状,对学生公寓及教师公寓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居住组团的人性化,并指出公寓设计的优缺点,提出改良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居住组团公寓现状改良建议
一、总体与环境设计
华东交通大学坐落于自古以来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学校环境优美,校园面积2800余亩,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孔目湖蜿蜒其间,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使华东交通大学成为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好地方。
1、教师公寓居住组团设计
图一
如图一所示,教师公寓空间布局主要以行列式为主,平行排列与错开排列皆有。
(1)组团一如下图
其中宅34、35为点式建筑,且有储藏室,其层高不高于2.2米。宅36为板式建筑。
点式结构:一般为一梯多户,为了达到更好的采光通风效果,有发展出各种类型,如蝶型,丁字型,工字型等等。
板式结构:一般为一梯两户,优点是采光好,前后通风。但结构强度稍差,多为多层或小高层,随着新建筑材料的应用,这一缺点正在被弥补。
各住宅间以绿地小径连接,周围附带幼儿园、子弟学校、交大动感超市。幼儿园和子弟学校坐落在交大南区西边,与学生主要用地隔开,保证教职工家属用地不被打扰。交大动感超市上砖混下框架结构设计保证超市开间和住宅居住兼顾。此外,交大动感超市旁边有通往学校的人车并行出入口。组团中心是绿地运动设施休闲处,铺地形式变化多样。
(2)组团二如下图
住宅建筑以行列式排列,均为板式建筑,单元组合,一楼无储藏室,有防潮口。
(3)组团三如下图
从幼儿园到住宅的区域,建筑密度逐渐变小,采光通风好,有台阶隔开车辆通行。宅48以南住宅均为新楼,有车库。宅48与宅27错开行列,增加地势空间。主要通道用绿地与住宅隔开。(4)组团四
此处为中心组团,住宅、苗圃、绿地、医院形成一个居住区域。园丁路左边住宅有护坡,住宅高度通过多层台阶调整地势。园丁路主要通道车辆可以通行。绿化面积较多。
(5)组团五如下图
此处单身公寓建筑为外廊式设计,主要
通道宽敞,方便车辆来回,并且两边设有人
行走道,实为人性化设计。第二食堂设立此
处,方便教师与部分体育课后学生就餐。专
家楼设有宾馆。整体属于组群式布局。
另外,音乐系的建筑设计造型具有美观价值,里面设有
小型喷泉。整体占地面积相对其他教学楼小,只有两层,每
层十间房间,与其功能相符,即学生少,专业辅导性强。待
艺术楼竣工合理性规划后,此处音乐楼建议专门用做学生用
地,用于心理剧排演,乐器练习,小合唱演练。
2、大学生公寓组团设计
(1)南区学生公寓
南区学生主要居住区域有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开水房、浴室、超市,主要生活区条件便利,照顾学生的日常住行条件,道路宽敞,方便通行,实为人性化建设。此处公寓为平行行列式,特殊的一栋是14栋为单周边式住宅,前方空地有四周式开间休息处,绿化铺地。
但是由于南区学生较多,建筑密度大,每栋间距不大,隐私性不强。有缺陷。
(2)北区学生公寓
北区公寓行列式布局,平行排列与交错排列并存。建筑密度小,
每栋楼前都有一块绿地和晾衣处。公寓、食堂、教学楼三点一线,活
动范围小。
绿化空地面积较多,主干道上庇荫少,人车混行,没有做好分隔,
不利于交通。
停车的状况。学生公寓的使用者是学生,他们对建筑的使用往往
有集中的作息时间。在上、下课或用餐期间会产生集中的高峰人流,对校园内部交通造成很大压力。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是大学生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自行车场向校园绿地要空间,即便如此,停车场地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校园一族,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骑车或将车停在离上课很远的地方。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校老师和学生拥有汽车的人数逐年上升,停车也成为影响校园交通状况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39栋与38栋之间的主要通行道路,时常停靠几辆汽车,占地面积大,影响学生通行。
二、学生宿舍现状
1、我校宿舍内部设计
我校学生宿舍平面呈“一”字型布局,宿舍内的房间沿走廊两侧平行排列,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的相互干扰,嘈杂声直贯整个走廊,而且必然带来有一侧的房间通风条件差、朝向不佳,。单元房间平均一室4人。内部空间狭小,功能单一,动静不分。卫生间设施也少有一室一套,大多为楼层集中提供,卫生状况较差。部分宿舍设计为每个基本单元带独立的卫生设备和阳台,但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仍不明确,没有一个专门功能区域空间供学生交流。
此外,不同学院、不同校区居住的公寓不同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例如,39栋女生嫉妒40栋女生的居住环境,因为在每年交的住宿费同等的情况下40栋备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且门均是防盗门。
2、大学生宿舍相对于大学生住居需求的不适应性
大学生是高校公寓的使用者,他们对自己居住空间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应充分考虑他们的意愿,以指导设计。而以往的学生宿舍设计与使用脱节,学生作为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和适应分配给自己的居住环境,这使得学生宿舍相对于大学生的居住需求表现出种种不适应。
首先,大学生消费层次多元化、居住需求个性化与宿舍居住单元设计单一化不相适应。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办学规模,不同年龄层次、学位水平、家庭组成的学生开始走进同一所大学校门,其住居需求必定会随个体情况而各异,因此设计也需要在单元平面上满足空间组合、家具布置等不断变化的可能性。然而,目前提供给大学生的宿舍基本为长廊式、4人/间,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小。
其次,大学生的公寓行为多样化与宿舍居住单元功能分区不明确,及宿舍内缺乏多功能空间不相适应。因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自习空间有限,大多学生同时在宿舍内进行学习、工作、交往等活动,因此学生对住所的具体要求同时包括公寓单元的私密性和开放性。学生的住宿单元虽空间狭小,但其中进行的功能活动复杂,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获得扩大空间的效果,同时为居者提供内向型和外向型活动的场所。但传统的学生宿舍模式少有考虑学生的自习、作业场所和交往、娱乐空间,不符合学生公寓社会化的倾向。
三、针对设计缺陷改良建议
区内除了考虑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区都应具备的建筑景观及环境景观以外,还应有大学生生活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主要考虑以步行为主,兼有自行车交通和为生活配套提供的货运交通。
相比较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大学生更乐于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学生公寓区内应形成从室内到户外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如宿舍单元内通过家具摆放形成的小范围的交流空间;走廊内供临近的宿舍共用的活动空间;楼层内部供多数学生集中使用的活动空间;单栋公寓楼之间,通过连廊联系,供多数学生交往聚会的大空间;户外建筑群围合形成的供一个组团内学生居住者使用的入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