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与其芭蕾舞剧的对比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摘要: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六、总结与推荐正文: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舞蹈家张艺谋执导的舞剧作品,创作于1997年。
该舞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封建家庭中一个三妻四妾的家庭琐事。
舞剧以充满寓意的大红灯笼为象征,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波折与悲剧。
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舞剧围绕着封建家庭中的女主角颂莲展开,讲述了她嫁入豪门后遭受的种种苦难。
作品通过描述颂莲与其他妻妾的争风吃醋,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
舞剧中,大红灯笼既是喜庆祥和的象征,又代表着女性们无尽的痛苦与渴望。
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命运,呼唤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舞蹈编排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融合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
舞蹈动作夸张而富有张力,生动展现了封建家庭中女性们的矛盾心理。
同时,通过对角色性格的刻画,使观众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产生共鸣。
表现手法上,舞剧巧妙运用了大红灯笼这一象征物,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线索。
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舞美设计大气磅礴,以红色为基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舞台上,大红灯笼的布置既美观又寓意深刻。
音乐方面,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元素,为舞剧增色添彩。
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当代舞坛的经典之作。
作品不仅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命运,还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上演以来,舞剧收获了众多好评,对中国舞蹈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总结与推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剧作品,通过生动的舞蹈表演、寓意深刻的主题以及精美的舞美音乐,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苦难命运。
浅谈大型芭蕾舞剧_大红灯笼高高挂_的舞蹈技艺与情感张力_董明珠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技艺;情感张力
[中 图 分 类 号 ]G64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6198(2013)05-0094-02
一、前言 芭蕾是一种形式感非常强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 芭蕾舞剧的弱点之一便是其表现故事的叙事性不够 强 ,由 于 受 制 于 这 个 限 制 ,那 些 叙 事 性 很 强 的 剧 本 就 成 了 芭 蕾 舞 剧 创 作 的 禁 区 之 一 。而 芭 蕾 舞 剧《大 红 灯 笼 高 高 挂》既 保 留 了 芭 蕾 舞 的 传 统 元 素 ,也 将 芭 蕾 舞 和 中 国 的 国 粹 艺 术 —— — 京 剧 完 美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除 此 以 外 中 国 的 的 一 些 传 统 文 化 例 如 灯 笼 、照 壁 、麻 将 等 也 有 所 体 现 。 芭 蕾 舞 剧《大 红 灯 笼 高 高 挂》创 新 运 用 了 非 传 统 手 段,同时把原著以及电影原来的叙述重点成功转换并 升华了整个主题,在结合中西方文化上获得了非常大 的成功以及轰动效应。 从总体上来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整个 剧 情 便 以 偷 情 的“ 三 太 太 ”和 与 其 相 恋 的“ 戏 班 武 生 ”之 间的跳的四段双人舞为主线,具体则分别为:序幕部分, 三太太在被迫出嫁时回想起以前和自己恋人的纯情的 双 人 舞 ;第 三 幕 部 分 ,三 太 太 和 戏 班 武 生 在 唱 堂 会 时 相 逢后所跳的倾情的双人舞,还有三太太和戏班武生情浓 时不顾自己会受到惩罚甘愿以身相许时的偷情的双人 舞以及最后事发之后老爷通过杖刑夺取了三太太和戏 班武生两条年轻生命时所跳的殉情的双人舞。 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蹈技艺 (1)外方和内收的结合 中西文化在表达时的艺术精神有所区别,相对而 言 ,中 国 的 戏 曲 舞 蹈 以 向 心 为 主 ,无 论 是 两 腿 弯 曲 交 叉 还是盘坐都体现了集中性的特点,而西方的戏曲舞蹈正 好 相 反 ,西 方 以 主 外 精 神 为 主 ,舞 蹈 的 动 作 是 星 射 状 的 离心动作,展现了无论是思想知识还是思想表现都以追 求外在事物为主要追求对象。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
浅谈《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的叙事结构
浅谈《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的叙事结构作者:王彧来源:《活力》2012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从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出发,主要阐述、解析本剧与以往舞剧叙事的结构设计相比,舞蹈叙事结构处理的独特、创新与完善之处。
并从《大》剧中奇思妙想的舞剧结构对舞剧元素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对现代中国的舞剧从多方面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尝试进行了阐述,为中国舞剧叙事结构发展的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叙事结构舞剧是舞蹈构成的复杂类型,谈起舞剧的叙事结构,首先就要了解舞剧的定义了。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与音乐相配合,来表现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
通俗地讲就是:“以舞演剧”。
即是演“剧”,就要重视叙事,就要强化剧情,就要研究舞蹈叙事的结构方式。
本文将结合《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分析,它在舞剧的叙事结构处理上与以往的舞剧导演的不同之处,以及其中渗透的突破与创新的理念。
一、结构转换之创新《大》剧在整场舞剧的结构处理上,最让我记忆犹深得就是一幕的花轿部分了。
下面就用它(花轿)谈谈张艺谋在舞剧叙事结构处理上带来的独特创新之处。
在一幕里女主人公被塞进花轿以前,还是个身着少女洋装的清纯学生形象,然而从花轿里走出来以后,就变成了老爷家里的新婚姨太太了,这里花轿就作为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的人生重要转折点,改变了她以往的学生身份,也由上一段舞剧诠释的故事内容转承了下面剧情的矛盾冲突,不仅是人物角色的转换,也是舞剧结构自然转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新的身份拉开故事新的篇章,花轿在这里已经不再一个单纯的道具,而是升华到舞剧叙事结构上必不可少的一个中转轴心了。
跟以往的舞剧有所不同,在不更换场次的情况下就更换了舞台的场景,一直摆放在舞台的中间,作为舞蹈语言的核心话题,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直到被点亮了灯笼,三姨太才从灯笼里面走了出来,道具未变,但是舞段的内容已围绕花轿展开甚多,环环相扣,主线结构明显,没有用生活动作的叙述,就将整个段落连接之处点在花轿上了,将道具作为故事的连接点也就成为了这部舞剧的独特创新之处。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原创演出,采用民族韵律舞及篮子跳,融合
了电影动作镜头以及芭蕾舞等表演元素。
作品同时传递了对祖国发展的向往,正是因为这
种表达方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舞蹈界中获得了不少褒奖,以及歌唱舞蹈历史上属于
独树一帜的荣耀。
从概要的面描述上可以看出,作品融合了电影动作镜头以及芭蕾舞等表演元素,融合
了民族舞蹈与芭蕾舞,使舞蹈戏剧具有独到的艺术视角。
舞台效果也比较出彩,将舞台灯光、排场、音乐和表演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非常把握的舞台气氛,让观众掉入到一种
愉快的情绪中去。
此外,舞蹈的演绎也别具意趣。
比方说电影动作技巧的运用,以及芭蕾
舞中优美的体式和精美的节拍处理,使得表演充满动感,令观众们会心一笑,进而增加观
赏乐趣。
作品从曲调上来说,采用的是民族韵律舞,快速连贯的节拍,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更能够够让观众更容易融入,感受到作品中沉稳、浪漫、热情的气氛。
在曲调上作品更是
取得巧妙的结合,民族元素把作品带到了另一种更丰富的舞台,舞者们展开出的旋转、跳
跃等动作更是拉近了观众和舞蹈之间的情感交流,带给观众古老的气息和活力。
在表演中,舞者们都非常认真,双腿展开、臂展开,接着转动腰腹、上下翻腾,舞蹈
中运用细节处理来表现出童趣、任性、自然的气息,使人能够融入到作品的历史传统氛围
中去,从而更好的领略作品的力量与美感。
总而言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件采用了多种表演元素的非凡舞蹈作品,既代表
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又具有十分的魅力和细节性,值得每个观众一起参与这个愉快的舞蹈
盛会。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文学原著则是苏童的《妻妾成群》。
这部舞剧讲述的事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的少女被老爷强娶,成为他的第三房太太。
婚后,老爷与三位太太在家以打麻将和看京剧消磨时光,经常会邀请京剧艺人到家唱堂会。
而三太太与旧时的情人——京剧武生幽会时,被嫉妒心重的二太太发现并告知了老爷,但二太太的行为不但没有赢得老爷的欢心,反而因私自点灯违反家规惹诺老爷,遭到毒打而变疯,最后三太太、京剧武生、二太太都死于老爷的酷刑之下。
一、创意特点:该剧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就民俗风情的画面,看戏、打麻将尽在其中,中国特色非常鲜明。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各种艺术类的精华,做到了和谐统一、情节连贯、结构紧凑、亮点不断。
尤其是在舞美。
音乐、舞蹈形式的表现以及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上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该剧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其成功的知识产权化、品牌化更让其成为了一个有创意、成功的文化项目。
1.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交响音乐。
舞剧大量采用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了旋律优美的双人舞音乐、京剧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还有具有仿声效果的洗麻将、家丁挥舞乱棍的声音。
音乐听似素材杂乱,但都恰如其分、自然流畅。
2.变幻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这部舞剧中还展现出了他对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以及在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处理上的高人一等。
(1)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底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可见舞剧的开始会有喜事。
而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的开合制造了不同的环境,呈示了不同的剧情。
(2)电视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的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3.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
舞剧中的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中麻将舞风格独特,创意新颖,把人们打麻将时的动作、神态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还从侧面反应了上世纪30年代富足家庭的生活状态。
道具运用研究以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道具运用研究以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经典的舞台作品,在其中,道具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具在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它们的展示与运动,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世界。
本文以该芭蕾舞剧为例,探讨道具运用在舞台艺术中的研究意义。
一、道具的背景介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人民艺术家柴可夫斯基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
剧中讲述了一位小女孩李莲英为救母亲的生命而奋力拼搏的故事。
在舞台设计中,通过道具的巧妙运用,将观众带入到了以红色灯笼为主题的独特世界,加深了剧情的张力和观赏的魅力。
二、道具的造型设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道具的造型设计是整个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红色灯笼作为主要道具之一,象征着希望和勇气。
它被艺术地运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如山脊、村镇、悬崖等,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神秘、朦胧的舞台空间。
此外,舞台上还有另外一些与灯笼相呼应的小道具,如红色布料、红绸带等,它们的设计与灯笼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视觉上的和谐感。
这些道具的造型设计精美细腻,展现出灯光效果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三、道具的运动表现在舞台艺术中,道具的运动表现是十分关键的。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道具的运动不仅仅局限于静态展示,而是与舞者的动作相互关联,相互呼应。
这种交织、融合的关系,使得道具成为了舞台艺术的一部分。
比如,当舞者轻轻拂过红色布料时,它们会随风起舞,犹如火焰般闪烁,给观众带来一种似乎与舞者共鸣的视觉冲击。
此外,舞台上的道具还与舞者的动作密切相连。
比如,在剧情高潮时,道具通常会被舞者高高举起,象征着人物角色内心的力量和勇气的展现。
这样的运动表现不仅增加了舞台的美感,还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产生共鸣。
四、道具与情感的结合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道具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舞台,更是为了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例如,当李莲英心怀救母的信念,道具中的红灯笼被高高挂起,寓意着希望的到来。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赏析
浅析从艺术角度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台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在世界芭蕾舞剧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作为中国原始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台剧依旧由原创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情节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
改版后的“麻将舞”令舞台一跃成为勾心斗角的场所,响板下奇特的群舞表演,吧赌台上的惊心动魄、大宅门里的飞短流长和扭曲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的交响音乐的同时也融入了变换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1)运用视角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
(2)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得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电影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所表现得象征手法,是张大导演引导他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通过区域民族特色民族仪式来感染观众、渲染氛围。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元素、民族意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对表达中国的民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提供了大量中国文化信息,并初步地探索了中国当代的社会与文化。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共同之处,其不管是舞台剧还是电影版都在讲述着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见过宅主任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
就像是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在灰黑色罩着的封闭着的院落,在那诡秘的死人屋里,都是显得那么恐怖。
冬天,白雪皑皑,乔氏院落,女人们的勾心斗角越加强烈。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作者:肖灿刘德欢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从故事、手法、音乐、舞蹈、舞美服装五个方面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它既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也了解了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和表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舞剧分析欣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著名导演张艺谋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也是首次尝试将电影与芭蕾结合的舞剧,该剧编剧和导演是张艺谋,舞剧制作人与总监制由赵汝蘅担任,由王新鹏和王媛媛担任舞蹈创编,陈其纲担任舞剧的音乐创作,舞剧服装设计由热罗姆卡普兰担任。
它首演于2001年,是一部具有芭蕾创新意义的舞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就引得了世界芭蕾舞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全世界喜爱和认可的一部中国芭蕾舞剧。
外国媒体更是称之为“来自东方的凄沧、悲凉,震撼人心的音乐,在外国人眼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我们国内喜爱芭蕾舞剧的人眼中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带有无与伦比的穿透力”。
作为中国芭蕾舞剧具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它也是目前唯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然成为了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除了继承了传统芭蕾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更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舞剧的第二次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很多建议,还是采用原来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舞剧的基本结构与舞剧故事情节都保持不变,但整个舞蹈改动较大,编导大胆的加进了大量新的舞蹈元素,在音乐上,也有较大的改变,增加了很多的新成分。
整个的故事情节、舞蹈、音乐、电影蒙太奇手法、灯光、舞美设计等的应用,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几大看点。
一、故事情节简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一个封建女性婚姻悲剧的故事,因为舞剧自身的局限性,舞剧在故事情节上相对电影就简化明了了许多,但中心思想没有改变。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精选9篇)完美版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精选(一):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挺忠实苏童的原作《妻妾成群》的,冷冷的,没有感情,只有明争暗斗,只有最后垂死的落寞。
男性作家似乎更容易冷眼旁观。
也许苏童也觉得颂莲是需要爱的,所以为她安排了大少爷。
但是,却也是爱不起、不能、不敢爱的人。
三姨太是渴爱的,不仅仅想办法霸着老爷,还有了外遇。
城府最深的二姨太把自己的爱孤注一掷在老爷身上,无所不尽其极。
貌似都是因爱而来,但是,看着却只觉得冷漠。
因为,那些以爱为名下的种种行动,其实是占有欲,比着谁比谁能拥有得多一点罢了。
电影中的颂莲总是一张漠然的脸。
似乎什么都看透了。
其实,看透了什么啊?真看透,最后又怎样会发了疯。
大概,是因为原小说对颂莲这个人物性格塑造得不够深刻全面,凭着这些故事,任其发展下去而已。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旧是妻妾成群背景下的故事,但是,主题有了变化:更关乎感情,更关乎觉醒。
把外遇的人改了,不是书中电影中的三太太,而是刚入门的颂莲。
颂莲与小生相爱,却被分开。
被老爷的占有,是强占,演绎者满脸的哀愁和铺天盖地裹不住的红布,令人为之生怜。
以至于她再次与小生相逢,幽会,爱得甜蜜,舞得动情,都被我们包容了。
眼见她最后惨烈地与小生共赴黄泉,悲凉中,竟还为他们能共死而有几分欣慰。
告密的三太太(剧中也许是二太太吧),是出于想得到老爷更多的爱,但却被老爷彻底的遗弃了。
其实,这也是我看不明白的地方。
她发现了颂莲的私情,告诉了老爷,并带人把颂莲与小生抓了,本以为老爷该会更好地宠幸她,结果,却被老爷狠狠地推开。
难道真如友人所说的,她这样做侵犯了老爷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和威严吗?三个衣衫褴褛的人,舞出各自的悲酸,在相遇的那刻,三太太一再地跪求颂莲与小生的原谅。
假设三太太得到了老爷的爱,那她还会如此吗?只有处境悲凉了,才会体恤到最本真的人情吗?这编排得未免有突兀了些。
但是,她在试着救赎,最终,她成功了。
三个心境清明的人,在乱棍中与混沌的人世彻底诀别。
从舞剧_大红灯笼高高挂_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_王珺
大舞台大38摘要:当然《大红灯笼高高挂》完美地运用中国古典舞元素去结合西方芭蕾舞蹈的特性,而且又把纯粹的芭蕾舞剧民族化,把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很好地诠释给观众。
这部舞剧无论从灯光、舞美,或者是舞台设计,还是服装造型等,它特有的民族气息的道具布景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古典舞;《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芭蕾舞剧;中国民族元素一、纵看新时期舞剧的发展中国舞剧于这个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当然也是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渐渐传入我国。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
从此之后,中国不断地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舞剧,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鱼美人》还有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的《丝路花雨》等等。
无论在哪,舞剧艺术都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题材内容广泛,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的呈现。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的整体编排与创新其舞剧的结构模式,一是强调“舞蹈戏剧”的视角,即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二是强调戏剧形式中的舞蹈演员要塑造的人物、刻画的性格、抒发情感以及由内而外的自然淳朴的表现。
其实该舞剧的导演张艺谋在戏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首先,他编排出了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叙事的舞台剧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故事里有京剧”;其次,他擅长在整体的视觉图像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舞台场景的象征性运用,有效地参与了整体动态形象的设计。
面对我国当代舞剧创作的丰富性,这部舞剧以创作手法鲜明,舞台形式感突出的独特优势,令人观看过之后,为之所叹服着。
再加上整个舞剧的舞台效果,都是要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还要加上服装道具等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元素在里面,如灯笼、旗袍、麻将、照壁等都是艳丽的色彩,使整个场面都显得绚丽美观,从而使整个舞剧让人以很新鲜的感受去体验。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姓名:印丹萍学号:088301114 班级:科文音乐表演班【摘要】近几年我国的舞剧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的艺术家和舞蹈团体积极开拓,做出了瞩目的成绩:舞剧题材广泛、语汇丰富、形式多样。
但是在音乐、舞美、舞蹈织体、服饰和一些外部因素的表现上,还较为欠缺。
被第二届“国家精品工程”评选为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们对舞剧艺术形式要大胆创新与突破,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的同时,放眼世界,了解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代表时代最强音的优秀舞剧作品。
【关键词】舞剧创新发展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赵汝蘅担任舞剧制作人、总监制,张艺谋担任舞剧的编剧和导演,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曾力担任舞剧舞美设计,热罗姆·卡普兰担任舞剧服装设计。
它的首演时间是200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
在世界芭蕾舞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外国人眼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中国人眼里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
作为中国原创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惟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本次全新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各种意见,依旧由原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故事情节、舞蹈设计、舞美服装、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四个看点:情节的曲折与张力来自于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而舞美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满堂华彩极尽绚丽之所能,张氏所酷爱的大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黑白两色,加上深蓝、橙、黄、绿等色的点缀,眩目而不杂乱。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1. 引言1.1 探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舞蹈家姚晨编创的芭蕾舞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传统的芭蕾舞剧中融入中国元素,提升其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了现代舞台艺术创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作品的中国化探索,不仅可以让传统芭蕾舞剧更好地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芭蕾舞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传播。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的中国化之路,从创作与演出、角色设定、音乐舞蹈、服装舞美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及中国化对于芭蕾舞剧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芭蕾舞剧中国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国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1.2 背景介绍《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芭蕾舞剧,旨在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该舞剧的中国化探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成为了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一大亮点。
2. 正文2.1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和编舞家陈佩蓉共同创作的芭蕾舞剧。
该舞剧首次于1983年在中国北京首都剧场上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多个舞台上演出过无数场,受到广泛好评。
在创作过程中,郭文景和陈佩蓉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到舞剧中。
他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俗中汲取灵感,为舞剧注入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舞剧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音乐旋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美感和韵味。
在演出方面,舞剧团队精心设计了舞台布景,运用红色灯笼、中国结等传统元素,营造出了浓厚的中国年味。
演员们的服装也充满了中国传统风格,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独特魅力。
舞蹈编排上,舞剧融合了中国传统舞蹈的舞步和动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享受。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舞台音乐家郭文景先生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创作题材的一部受到广泛关注的芭蕾舞剧作品。
这部舞剧以鲁迅先生的激昂诗篇为蓝本,通过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展现了一幅幅中国人民在革命年代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旨在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这样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舞剧作品中,对于如何在保持芭蕾舞剧的技巧特色的进行中国化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来说,在中国化的探索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其中既包括了古代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也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可以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融入中国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等,通过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使舞剧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也能够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探索需要在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上进行创新。
舞美和服装设计是舞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视觉形象的呈现,将舞剧中的故事、情感和氛围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
在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进行中国化探索时,可以在舞美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景,呈现出中国风的韵味。
在服装设计上,可以将中国古代的服饰元素融入到舞剧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舞剧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也能够使观众更加容易地感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来说,在中国化的探索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的创新发挥,对舞蹈编排和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以及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上进行突破,才能使《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更加贴近中国观众,使之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道具运用研究——以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114艺术家The artists剧中人物的形象更加明确,舞剧中交代的事件也更加直接。
本舞剧中道具运用的创新性也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道具运用;舞台道具舞剧(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与音乐(节奏)、美术(造型)和诗(情思)都有着非常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可观、可感的生动形象。
而道具运用在舞剧创作中起到了辅助作用。
道具的运用可以丰富舞蹈的肢体语汇、人物的内心情感,可以直接突出历史背景与主题,可以使舞者在作品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道具在舞剧(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使用不仅是角色的标志,同时还是特定环境的说明。
在舞剧中,舞台上的道具是由导演从生活中提炼并美化出来的,它和我们生活中的用品及电影、电视、话剧中的实景实物不同。
很多舞剧道具经过道具师不断推进演化,都具有了代表性、象征性、夸张性等特点[1]。
一、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型道具的运用分析在舞剧(舞蹈)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成道具,大型道具一般分为装饰道具与实用道具,在表演中,一般由多人群舞来配合大型道具。
舞剧中大型道具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满,并且在感官上也有较强的冲击力,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一)舞剧中轿子的运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开始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因家中变故而辍学,被迫嫁到陈府,成为陈府的三姨太,在第一幕中运用的大型道具是迎娶三姨太的“花轿”。
“花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将新娘接到夫家举行婚礼,确立“夫妇之义”,是构成尊卑等级秩序的基础。
“花轿”一般装饰华丽,并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
在封建时代,“花轿”的使用也分等级,例如,宫廷贵人使用的是“龙凤喜轿”,满人用的是“满堂红轿”,富人用的是“星星冠喜轿”,而普通汉人用“富贵牡丹喜轿”,小门小户就用“软面轿”。
中国传统舞台以简为美,追求程式化,极少有将这种传统生活用品搬上舞台的例子。
而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花轿作为大型道具使用,在追求写实的同时,也做了艺术加工。
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评析
苏童《妻妾成群》与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评析一、《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介绍1、导演简介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以执导充满浓浓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0年5月24日获颁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基本信息:1991年出品,原著小说:苏童《妻妾成群》演员:颂莲—巩俐梅珊—何赛飞陈佐千—马精武二太太—曹翠芬大太太—金淑媛飞浦—初晓雁儿—孔琳3、剧情介绍4、获奖情况1991年香港《电影双周刊》十大华语片之一;1991年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马克银狮奖;1991年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1992年第1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赵非);1992年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巩俐)1993年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巩俐);1993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1993年比利时影评人协会大奖;1993年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1990年第6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5、影片评论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逐渐扭曲和变形。
演员巩俐对颂莲塑造非常成功,而饰演三姨太的何赛飞和二姨太的曹翠芬也在片中有出彩表现。
陈老爷的扮演者马精武在片中没有任何正面镜头,主要以声音来体现出他的存在,却将一个冷酷无情的封建家长式的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也是张艺谋的一部极品之作,获奖无数。
这部影片,对中国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于在国外也是影响极大。
影片赏析:这里没有春天。
这是一部没有春天的电影。
影片的一开始,是夏天。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艺术赏析
35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8期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张艺谋导演总是以文化反思和人文关怀为宗旨,在创作电影中习惯于暗含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因此观众总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导演试图在申张个人的生命价值,强调对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尊重,本文就将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中使用的艺术技巧逐一揭开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意蕴。
一、《大红灯笼高高挂》故事梗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它成功地勾勒出“一夫多妻”的封建家庭制度下,妻妾之间相互勾心斗角的人生图景以及男权统治下形成的生存规则。
影片里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名叫颂莲的女人,她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为了能在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陈家生存下去,颂莲的性格在斗争过程中被异化、被扭曲。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开始在夏末秋初的季节,当时的颂莲才19岁,她是个年轻有为的女大学生,有着新的思想和执拗不屈服的个性。
然而她却也没能成功的逃离当时的封建传统对女人迫害的悲惨命运。
随着父亲去世,她被继母逼迫辍学最后嫁给了陈佐千做四太太,陈家有祖传下来的规矩:老爷在谁房中过夜,其院房内外就挂起高高的红灯笼。
为了一盏盏不熄的红灯笼能够高高挂起,颂莲与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甚至还有争宠的丫鬟雁儿之间展开了女人们可怕的斗争,直到次年夏,陈府迎来了第五位姨太太,这样没有尽头的斗争故事在封闭的深闺大院中循环上演。
影片叙述平淡,但其中包含了众多具有研究价值的要素,例如,在电影中多次巧妙的通过颜色的变化反映人物当时的心境,导演非常善于运用声音符号渲染气氛,借用音乐的变换到达一定的表意效果。
除了颜色和音乐,镜头的控制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张艺谋导演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只是为了表现这个陈旧的大家庭里生活的最不像女人的女人们,借此给人们新的思考和反省。
二、 影片艺术特色解析(一)色彩的巧妙运用《大红灯笼高高挂》对色彩的运用是极为讲究的。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经过几个星期的舞蹈鉴赏课,让我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各种舞剧的观赏更令人眼界大开,其中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观后感尤深。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
这部舞剧的故事情节与电影对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简化了人物关系。
故事围绕三姨太与小生之间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展开的,情节相当曲折。
这部舞剧的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很多中国文化,如音乐,舞蹈,服装等等充满了民族气息。
这部舞剧有着自身的音乐特色,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运用了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双人舞音乐、唢呐和笙独奏。
舞剧中有模仿洗麻将的效果声、有家丁乱棍的效果声、有二胡与大提琴的对答、还有京戏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
看似杂乱,但却运用自如,从一种形式进入到另一种形式自然流畅。
舞蹈设计突出情节性,借鉴了中国皮影戏的表现手法。
其中民族舞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舞剧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里面演员所穿的服装,在这部舞剧里中国旗袍第一次出现在芭蕾舞台上,旗袍样式色彩让人印象颇深,这更有助于戏剧效果的表达。
这部舞剧追求的是“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
这让我联系到高中政治所学习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迫切需要;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展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扩大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
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芭蕾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恰当融合,这部舞剧也都受到中外舞蹈爱好者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它向西方国家,向国外传播了优秀的传统的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与其芭蕾舞剧的对比赏析班级:师大班姓名:李宽学号:201013201264
在本人观看了老师播放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和芭蕾舞剧之后,个人感慨良多。
感慨封建社会里面的那种勾心斗角,感慨那种可以让一个活泼健康的大学生被慢慢折磨成疯子的环境!
接下来本人就针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它的芭蕾舞剧的谈谈自己对这两者的对比与赏析,首先,个人觉得芭蕾舞剧不可能像电影一样可以通过语言来明确地表达主人公的性格、思想与心情。
我们都知道舞剧对演员的要求十分高。
演员必须用肢体语言来诠释所演的人物与情节。
舞台上也没有活生生的背景,只能用背景画布上的图画来烘托故事的气氛。
人物的介绍也不可能像电影上那样一目明了,所有人物和角色只能由观众看出来。
简而言之,芭蕾舞剧就是让演员们用肢体语言辅以音乐、灯光、背景来“讲述”整个故事。
相反,电影就可以用意味深长的言语,林林总总的表达方法和令人惊叹的特技效果,来让观众能更准确的接收导演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意图。
如在开场表现的时候电影中女主角是被生活所迫,在母亲的要求下嫁到陈家,而芭蕾舞剧中可以看得出来女主角是在四位陈家下人的逼迫下上了陈家花轿的。
这因为,在电影中故事的起因是通过女主角与母亲的对话引起的。
而这样的对话用芭蕾舞剧是很难表现的,因此在芭蕾舞剧中,导演用四位下人逼迫女主角上花轿来表明她是被强迫上花轿而不非自愿,以此来为后面女主角喜欢上京剧武生做铺垫。
而在芭蕾舞剧中,女主角要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舞蹈来表现出来,
用舞蹈来表现出她努力反抗却无济于事的无奈。
又如,讲老爷前两个姨太之间的争宠时,电影要有一系列的故事来表现争宠的险恶与勾心斗角的激烈,有一连串的不同而典型的故事穿插其中。
而在芭蕾舞剧中,大姨太与二姨太的斗争只能用舞蹈来表达,两人都带着一些丫鬟在舞台上对着跳舞、相碰,又在舞台上与老爷拉扯,以表现出她们争宠的激烈。
总而言之,我觉得正是由于芭蕾舞剧与电影表达上的不同,导致张艺谋导演在根据电影改编芭蕾舞剧时将情节故事改变的如此之多,甚至人物、结局变动不少。
由原来电影主线写女主角被封建势力毒害变疯改为女主角与京剧武生偷情受刑。
但所要表达的最终思想都如出一辙,都为了表达出对传统封建制度的强烈不满。
在电影与芭蕾舞剧中,陈家老爷都是一个关键的人物,都是黑暗封建势力的典型代表。
不同的是,电影中老爷出场都只是闻声不见人,有的都只是其模糊的影子,以表现出其象征意为暗处的黑暗封建势力,看不见却又可怕的推动着整个社会走向腐朽。
而芭蕾舞剧中老爷则通过舞蹈来表现其专制野蛮,从而暗喻着封建社会的特征。
电影确实是比芭蕾剧更容易也更直观表现主题,不过芭蕾是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有更强的对舞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