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生物的抗药性.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的质粒和染色体的 基因异常表达,形成细菌细胞壁屏障以及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抗生素不能渗 透进入细菌细胞体内发挥其抗菌作用。
(3)靶位的改变 抗生素在细菌中作用靶位 的结构与组成改变,阻止抗生素的结合与 作用,从而细菌表现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该方式可以由染色体突变或者耐药质粒传 递,也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并存。
二 分析微生物的耐药性
——以细菌为例
1 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制
(1) 突变 细菌可经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而 产生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还可以通过自发性DNA分子突 变产生。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可以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此 种基因型垂直传递可能借转化、转导和结合等方式加强。 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其他性状和功能基因 的突变,这些突变多数情况会影响细菌本身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其生存竞争能力也会相应减弱,因此突变所造成的 细菌耐药性在自然界属于次要地位。
具有抗药性的微生物正是依靠这些R质粒才得 以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生存繁殖。
1. 4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外在原因
2. (1)临床上的抗生素滥用,以及环境中的抗生 素污染
(7)代谢状态与外界环境阻碍抗生素的作用 除多 粘菌素外,绝大多数抗生素只有在细菌旺盛进行 蛋白质合成时才能发挥抗菌抑菌作用,所以细菌 在休眠状态或者缺少营养的外界环境中通常对抗 生素耐药。外界环境pH值、氧含量、离子浓度及 营养成分皆可以影响抗生素的作用,如氨基糖着 类抗生素在无氧状态下无活性。
3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内在原因
B 耐药质粒的传递方式
a 接合 携带耐药因子的供体细菌表面具有性纤毛, 在适当的条件下,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菌接触后, 性纤毛形成细菌间的通道。在接合过程中,首先 是供体细菌内的R一因子环形DNA分子打开成为 线性双股DNA,其中的一股DNA通过性纤毛从供 体细菌进入受体细菌,单股DNA以卷筒方式复制 质粒的另一条线性DNA,将其两端锁合,即形成 与受体细菌耐药质粒一样的双环DNA质粒。
b 转化 耐药细菌溶解后释放出的DNA进入敏感细菌胞内 的同时,耐药质料随之进入。该方式是耐药细菌中的耐药 基因与敏感细菌同位点基因全部或者部分重新替换组合的 结果。 c 传导 温和噬菌体侵入耐药细菌细胞内生长繁殖,可以 和少量具有耐药基因的质粒结合。当噬菌体恢复其毒力, 破坏原寄生的耐药菌而进入敏感菌,其结合的耐药基因也 被带入,经过与敏感细菌质粒的重新组合,导致敏感细菌 转变为耐药细菌。 d 易位 通过易位,DNA的一个片断可以从质粒到质粒、 质料到染色体、染色体到染色体,使耐药因子来源增多, 并易于传递散播。
另一部分是耐药转移因子(Resistance iran幻毛rfactor, RTh),主要功能有:l)控制质粒DNA的复制;2 )与R 一因子DNA的转移有关;3)负责耐药因子转移所需物质 的制备和合成;4)维持细胞内的其他相关功能
b 非接合型 通过转化、传导等方式转移,其质粒 DNA只具有1/5复制功能,有大部分相关功能的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外的DNA上。
—— 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先天获得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对抗生素 产生抗性的内在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着R 质粒,它们是一类环型的DNA分子,编码着一种 或数种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这些R质粒可以借助微 生物细胞内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生物小分子进 行转录和翻译,合成出能够降解抗生素或者对抗 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使其失去作用的酶蛋白。
2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形成钝化酶
目前分离的钝化酶有:
a β-内酸胺酶 b 氯霉素乙酸转移酶 c 氨基糖着类钝化酶氨基糖耷类钝化酶
分为三类:l)磷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 磷酸化; 2)乙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氨基乙酸 化; 3)核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核酸化。 抗生素的结构被改变或者被破坏之后,不能再与 细菌的核糖体接合而发挥抗菌作用。
论微生物的抗药性
赵丽娟 2012年3月14日
2011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药用植物白芷内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答 辩 人:赵 丽 娟 学 号:200740810257 指导教师:唐 俊 副教授
初识微生物的抗药性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对微生物的抗药性得 到了启发性的认识:
在大量的实验组中偶然出现了两组与其他实 验结果截然相反的现象,其中的病原菌竟然对 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wenku.baidu.com生菌的抑 制作用
一 微生物的抗药性
1 概念 抗药性:又称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外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可 产生耐药性,使某种药物对某种治病微生物的最 低抑菌浓度升高。
2 分类: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原发性) 获得耐药性
前者属于遗传特征之一,不易改变;后者由抗生 素、外部环境等影响而产生的耐药性
(2) 耐药质粒的传递
A 耐药质粒的传递类型 各种细菌中分离的耐药质粒都是环形DNA分子,分为两 种主要类型 :结合型和非结合型
a 结合型 通过细菌间直接接合方式传递转移DNA的接 合型,其耐药因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耐药决定因子(R-detendnanfactor, RDF),具有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可以独立存在不依靠 染色体自我复制。
(4)接合蛋白接合量变化 肺炎球菌6型和57型对青 霉素G耐药性,主要是由于青霉素G对3种青霉素 结合蛋白( PBPs: PBP1、 PBP2和 PBP3)结合 量减低,而青霉素酶增加幅度较小。
(5)代谢桔抗物增加 细菌可以通过代谢拮抗剂产 量的增加来抑制抗生素,从而获得耐约性。
(6)主动外排机制 外排系统是细菌细胞膜上的一 类蛋白质,在能量的支持下,可以将抗生素选择 性或非选择性地排出细胞外。该系统根据能量的 依赖形式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l)由质子偶联交 换产生的质子驱动力所介导的次级药物转运系统, 表现出对不同药物与金属离子的耐受性;2)膜转 运释能系统,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自由能,排出 细胞内的抗生素,此类型最典型的系统转运代表 物是P一糖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