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ppt解析
合集下载
近代经世致用思潮 ppt课件

极力提倡改革弊政
经世思想家们在大肆切讥时政的同时,也履思变革之法, 竞相提出改革弊政方案。他们不满足于黑暗现状,提出刷 新吏治、惩治贪污、整饰军备等主张,他们对农田占有、 西北边防、科举官制等提出“改图更法”的主张。他们尤其 对弊端最为严重的漕运、盐政、河工和兵饷等改革特别关 注。在改革漕运方面,提出取消“盐引法”,实行“盐票”法 ,打破世袭的盐商垄断,实行食盐自由运销,政府抽税。 对于治理黄河、防治水害方面,经世思想家们抨击官僚们 的贪赃和愚蠢,主张以治为主,以防为辅,加强治理海口 。兵饷问题实质是财政问题,经世思想家们提出“除弊”、“ 节用”、“塞患”、“开源”等措施,强调精兵简政。
拯救之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经世”就是治世的意思,真正把经世思想注入实 践的孔子,孔子之后历代儒家大师根据不同的时 代内容对其作了新的诠释。鸦片战争后,面对西 方列强的入侵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一批有识之士 再一次掀起经世致用的思潮。1826年,以《皇朝 经世文编》的出版为标志,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清 朝晚期被国人重新重视起来,促使着人们根据客 观国情和世情,向西方学习,这是贯穿于中国近 代化韧期的重要精神动力。
“经世致用”的特征
• 时代性
经世致用思想究其本质而言是与时俱进的,能够随着时代 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从思想史来看,经世致用思想的观念由来已久,早在周代 即已产生,并非儒家专有。但自西汉“独尊儒术”后,它 逐渐演变为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具有积极入世价值 取向。后来王学末流高言性命,使之流入空疏清淡一途。 随着社会巨变,经顾炎武等人倡导,经世致用学风遂弥漫 于明末清初思想界。清代中后期士人回避时政,沉迷于考 据,经世意识淡化。嘉道以降,社会危机随西力东渐而爆 发,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活跃起来,成为晚清学术运动之主 流。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讲求经世实学,追求广文博览的风 气,洋务派、戊戌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学理重构与 政治追求,赋予传统经世思想以近代色彩。“在十八世纪 以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 改革派思想的形成,影响了一袋士风,促进了向西方学习 ,更新了社会观念”。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经世致用”ppt精品课件1(2份)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相关选文大意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第九单元经世致用ppt课件

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 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即明治乱之理、 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这四 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治乱”是阐明为 政理论,“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察民 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 执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 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选文介绍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 亡的痛楚,坚决反对满清入主中原,积极参加 反清复明活动。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嘱他 “无仕异代”,他终生遵之。当大势已去,恢 复无望之时,他则洁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 诏举,以死为誓,不复出仕。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 《著书之难》与《文人之多》立论之异同
这两则札记可作比较阅读,它们的立论有 异有同。相异之处是:《著书之难》以著述为 话题,从正面立论,说“难”是高标准严要求, 是为了与“后人之书”的“易”作对比。《文 人之多》是以人为话题,从反面立论,说假 “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作者虽然立论为“文须有益于 天下”,却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 述,而且把重点稍稍落在了对写无 益之文的批判上。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选文介绍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 亡的痛楚,坚决反对满清入主中原,积极参加 反清复明活动。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嘱他 “无仕异代”,他终生遵之。当大势已去,恢 复无望之时,他则洁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 诏举,以死为誓,不复出仕。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 《著书之难》与《文人之多》立论之异同
这两则札记可作比较阅读,它们的立论有 异有同。相异之处是:《著书之难》以著述为 话题,从正面立论,说“难”是高标准严要求, 是为了与“后人之书”的“易”作对比。《文 人之多》是以人为话题,从反面立论,说假 “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作者虽然立论为“文须有益于 天下”,却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 述,而且把重点稍稍落在了对写无 益之文的批判上。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经世致用ppt4 人教课标版1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7-
浙东学术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析活用 (1)后人贵.经术(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2)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作动词,攻击) (3)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4)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5.明句式 (1)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被动句) (2)我欲托之空言(省略句) (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介词结构后置句) (4)亦且无以持门户矣(固定句式)
3.分古今 (1)天人性.命.之学 古义:万物的天赋和禀受。今义:人和动物的生命。 (2)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抽象的理论说教。今义:空话。 (3)儒者欲尊德.性. 古义:人的天赋禀性。今义:讽刺人的话,表示看不起他的仪容、举止、 行为、作风等。 (4)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做事。 (5)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古义:社会现实。今义:事理人情。 (6)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古义:谈论学问。今义: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12-
浙东学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入题
论点 天人性 命之学
浙东学术 论题
不可以空 言讲也
1.探讨天与人的关系 2.性命之学
-13-
浙东学术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相关读物
-1-
浙东学术
-2-
浙东学术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浙东学术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析活用 (1)后人贵.经术(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2)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作动词,攻击) (3)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4)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5.明句式 (1)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被动句) (2)我欲托之空言(省略句) (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介词结构后置句) (4)亦且无以持门户矣(固定句式)
3.分古今 (1)天人性.命.之学 古义:万物的天赋和禀受。今义:人和动物的生命。 (2)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抽象的理论说教。今义:空话。 (3)儒者欲尊德.性. 古义:人的天赋禀性。今义:讽刺人的话,表示看不起他的仪容、举止、 行为、作风等。 (4)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做事。 (5)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古义:社会现实。今义:事理人情。 (6)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古义:谈论学问。今义: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12-
浙东学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入题
论点 天人性 命之学
浙东学术 论题
不可以空 言讲也
1.探讨天与人的关系 2.性命之学
-13-
浙东学术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相关读物
-1-
浙东学术
-2-
浙东学术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经世致用ppt解析共37页文档

经世致用ppt解析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2课时)

一、字音
无稽.(jī) 菑.畲.(zī)(shē) 摭.(zhí)
谀.妄(yú)
舛.漏(chuǎn)
潢.潦.(huánɡ)(lǎo) 襟.裾.(jīn)(jū)
二、一词多义 纪政事也,察民隐.也 __名__词__,__伤__痛____
1.隐魏诸然王有将睹若隐无促隐..敢士织其曰隐无,.侯朕罪隐.嬴而中_就胸_动__死怀__词__地__形,___副___容隐____词____词瞒动____,____,词____暗____隐,___暗___居怜____地__的悯_______致用”作为一种学术传统由来已久。宋代的叶适、 陈亮,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清末的魏源、龚 自珍等人,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明朝灭亡以后出现的“经世致 用”思潮,具有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的倾向。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通过总结明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深 刻认识到“理学”空谈心性命理的危害,力倡“学以致用”的 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的学风。随着清朝的政治日渐腐败, 社会矛盾更为尖锐,而西方列强又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和入侵, 面对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魏源、龚自珍、林则徐等大 批仁人志士又重新倡导“经世致用”,使清代学术发展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3.价值影响 《日知录》体现了顾炎武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是对明 朝空疏学风的反对,对清一代学风的转变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 用。
[文化常识] 古代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 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汉朝 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 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 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后期,赐谥权高度 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 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经世致用ppt

孔子说:“读了许多书,让他干工作,却完成不了任务; 让他搞公关,却完成不了使命。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 又有什么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 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 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 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 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 李塨、王源等等。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深感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他们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 的新学风。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 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 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 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边 疆、地理、人情、风俗、自然科学等等,“事关民生国命 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的各种方案 。
选文一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 察民隐也,乐道人指之关善于怪也异,、若勇此力者 、叛,有益于天 下,有益于将来,多乱一、篇鬼,神之多事一。篇之益矣。若 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 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 多一篇之损矣。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勇力、叛乱、鬼神 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作奉承谄谀的文字
2.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 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 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 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 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 李塨、王源等等。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深感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他们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 的新学风。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 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 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 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边 疆、地理、人情、风俗、自然科学等等,“事关民生国命 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的各种方案 。
选文一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 察民隐也,乐道人指之关善于怪也异,、若勇此力者 、叛,有益于天 下,有益于将来,多乱一、篇鬼,神之多事一。篇之益矣。若 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 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 多一篇之损矣。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勇力、叛乱、鬼神 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作奉承谄谀的文字
2.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经世致用ppt41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译文:明了史学本于《春秋》,明了《春秋》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就 应该知道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有实事可做,不但 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而且没有渠道持门户之见啊。
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果真) 未果,寻病终(实现)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饱满,充实)
(4)舍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放弃,舍弃) 屋舍俨然(房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
(4)舍
广成传舍(宾舍,宾馆)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军三舍(行军三十里为
一舍)
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能够)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入题
论点 天人性 命之学
浙东学术 论题
不可以空 言讲也
1.探讨天与人的关系 2.性命之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切中流弊、经世致用的典范 《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学 术思考,充分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第一,作者一开篇就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治学态度:“天人性 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天人性命之学是我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关注与研 究的一个命题。它主要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 的问题。对天人性命之学的研究,作者的治学态度是“不可以空言讲”。这主 要是针对清代流行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风及一些理学的末流 空谈天人性命的做法而言。这观点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精神。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理论著 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经世致用ppt课件

三、文人之多
•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
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
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 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 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 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 ‘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
的祸害啊。
内容分析
(1)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 有益之文、无益之文
(2)这一则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有益之文不可绝于天地
理由:“明道”是阐明道理,
“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
“察民隐”是体察民心(百姓疾苦),
“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
(3)无益之文是指什么?
怪力乱神、怪力乱神、无稽之言、剿袭 之说、谀佞之文
• 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压迫,也由于西方文化和政治思 想的渗透,康有为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才又重新张扬“经 世致用”的口号,而观其政治理想,则已与传统儒家有了极 大差别。这时的“经世致用”实质上是试图在传统文化与西 方文化的交融中寻找一条救国自强之路。(当时论争大致有 两派,一派坚持旧的传统,抵抗便宜好用的洋货,痛恨洋务 派,却无法抵抗洋货的蔓延。另一派属于洋务派,即所谓\‘新 派\’ ,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 ,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 包括技术,经营模式,科学文教等等。洋务派的观点就是要 \‘经世致用\’ ,要实际操作,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不管是否 颠覆传统,反正要实际。 )
小结: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 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 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后人著书,产量越高、速 度越快,错误也就越多的原因:后世作者,人心不古,把写书看得 太容易,成名成家之心迫切──归根结底,还是创作态度诚实与否 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动机决定一切 。 )
经世致用ppt解析PPT共37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经世致用ppt解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经世致用ppt解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经世致用ppt(课件+检测,5份)1

提示:(1)浙东学术是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形态。黄宗羲明确提出了 “工商皆本”的思想,认为凡“不切于民用”的皆为“末”,批评“世儒 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这显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2) 浙东学术在客观上起到了破除传统观念的思想解放作用。如王阳明的心学 思想,以明白的语言,肯定“良知”“吾心”是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在当时可说是对儒家传统和经典的权威性的大胆挑战,对于冲破长期被 程朱理学控制的局面,活跃学术空气,解放人们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渐东学术的主体道德意识学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积极作用。(4)浙 东学术为我国的教育思想史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浙东学派的各代表人物不 仅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也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5)浙东学术特别 是阳明心学促进了明清之际及以后的启蒙思想。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文史通义》是我国清代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 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章学诚的 代表作。它和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视为我国古代史学理论 的双璧。
章学诚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 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 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 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提示: 《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是堪称能与刘知几的《史通》匹敌的第二部史学理论巨著。作 者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有:①“六经皆史”论。章学诚以为 “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说明史之 源起先于经,并且指明经术乃是三代之史而为后人所重视。② 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这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章学诚认为 史家治史要有尊重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即“填辨于天人之际, 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态度。③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始自章学诚。
经世致用完美版PPT24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经世致用完美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普尔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经世致用完美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普尔
经世致用ppt2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文人者”的?作者心中的文人应该有什么 标准?
3.引用刘挚、扬子云、黄鲁直的 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4.最后引用《宋史》中的记载, 表明了什么?
[来源:学科网ZXXK]
韩愈
多
不识经术 不通古今
刘挚 扬雄
文人不足贵
黄鲁直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文化背景
章学诚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 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 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 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 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 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 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究其根本, 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的结果。
明了史学本于《春秋》,明了《春秋》 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就应该知道 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而谈论学问 的人一定要有实事可做,不但是没有 门户之见可持,而且没有渠道持门户 之见啊。
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 故其见於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jí山 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 弟得之为经术史裁。
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 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 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不敢谈论“清风明 月”,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 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 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 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 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 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 加助长了考据之风。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 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 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经世致用ppt全解

-15-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 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译文: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 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2-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课
作
题目
序
者
顾 经典 9 《日知
炎 原文 录》三则
武
章 相关
浙东学术 学 读物
诚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的含 义。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 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 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积累文言知识,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浙东学术 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串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 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20-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9-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力
点,注重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日知录》三则
书名取之于 《论语·子张篇》。 子夏曰:“日知其所 亡,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是一部读书札记, 反映顾炎武学术思想 的著作。
(1613—1682),昆山 (今属江苏)人。初名绛, 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 字宁人,另称为亭林先生。 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 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 有《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音学五书》 等。
《文史通义》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历 时近30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 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 明确提出了“六经皆史也”的观点,并多次反 复论述,公然剥去“六经”神圣的外衣,把它 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 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 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经世致 用”,是贯串《文史通义》的主要思想。章学 诚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 可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
(4)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 矣。
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 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 方了。
(5)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食我实”者也。
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 研究我的义理”啊。
(6)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出生于中 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 反应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却 对史书情有独钟。他率真自得,学 问“不合时好”,不肯作时文讨好 考官,自22岁至30岁,四次去北京 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 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然 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 “意气落落,不可一世”,节衣缩 食,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用 了三年时间购齐23部历代正史。41 岁时,他终于考中进士,却无意于 仕途,不去求一官半职,仍以编写 地方志为业,同时潜心史学著述, 直到生命终结。
C.庶乎其传也与 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D.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以:介词,用
E.经训乃菑畲
乃:表判断的副词,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其:代词,它们
G.庶乎其传也与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H.马牛而襟裾 而:连词,表转折,却
4.翻译下列语句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 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
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 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 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不敢谈论“清风明 月”,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 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 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 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 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 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 加助长了考据之风。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 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 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姓。
研读《文须有益于天下》
一、默读与感悟
二、思考:1.本则的观点是什么?
的?
2.怎样的文章才是有“益”
3.文章运用什么方法论述 中心论点的?
三、探究
思考:本则是如何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 的? [来源:学科网ZXXK]
内容小结:
益 正反论证 损
明道 纪政 察民 道善 怪力 无稽 剿袭 谀佞 乱神
研读《著书之难》
一、默读并感悟
二、思考:1.著书之难,难在哪里?
家”?
2.怎样才能做到“自成一
3、举司马温公和马贵与的 例子有何用意?
三、课后探究
思考:怎样看待网络小说?
内容小结
古人 力而能传
难
自成一家
所未及 不可无
对比
今人 速而不传
研读《文人之多》
思考:1.作者认为唐宋以来文人太多了吗? 2 .作者是如何批判那些“自命为
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 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
(2)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 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 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
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
(3)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 故也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 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名声的缘故啊。
文人者”的?作者心中的文人应该有什么 标准?
3.引用刘挚、扬子云、黄鲁直的 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4.最后引用《宋史》中的记载, 表明了什么?
[来源:学科网ZXXK]
韩愈
多
不识经术 不通古今
刘挚 扬雄
文人不足贵
黄鲁直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文化背景
章学诚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 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 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 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 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 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 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究其根本, 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的结果。
经世 致用
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 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
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
致用:付诸上实”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强
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
重“形而下”。
“经世致用” 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
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空
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 宗羲并称“清初三先生”。
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剿袭(jiǎo )舛漏(chuǎn)菑畲(zīshē) B.庶乎(shù)摭我(zhé)潢潦(huángliǎo) C.无稽(jī) 谥号(shì) 谀佞(yúnìnɡ) D.襟裾(jū) 刘挚(zhì) 嘉靖(qìnɡ) 并解释以上红色字体的词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明道 (2)乐道人之善也 (3)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4)士当以器识为先 (5)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阐明道理 乐于称道
触及 器量见识 作动词,吃,研究。
[来源:学科网ZXXK]
3.下列虚词用法意义解说不当的是
A.多一篇之损矣 之:结构助词,的
B.汇而成书 而:连词,表承接,可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