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六年级 第十三课 放松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十三课放松心情
【主题说明】
通过故事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应该是劳逸结合的,体会放松心情的重要性,学会放轻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放松不仅可以松弛紧张和神经,还是生活应持有的态度。
2、情感目标: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
3、行为目标: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
难点: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和技巧。
【课前准备】
1、针、线若干。
2、放松轻音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目标过程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通过图片引
出本课的主要内
容,激发学生的
思维模式。
活动一: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
意见,并进行交流。
3、心理学引导: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心情紧张导致的后果。
教师提示语:
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多
共情。
时间: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两个活
动让学生感受心
情紧张时做事情
的感觉,而当你
放松心情时,再
来看、做事情,
或许是另一种结
果。
活动二:
(一)穿针引线
1、教师先把活动要求讲清楚,然后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做的时候一定要提
醒学生注意安全。
2、教师负责计时。活动结束后让学
生谈体会。
(二)心情处方
1、让学生读懂、读透情境里的故事。
教师提示语:
1、活动一可以让学生以
同桌为一组,然后相互观
察。这样大家都能看见彼
此做的,而反思自己的心
情是怎么样的。
2、谈体会谈的很真实、
客观的学生给予适时的
奖励。
2、可以采用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谈想法。
3、心理学引导: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会情绪紧张和心情放松的不同感受。3、情境再现的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先在座位上准备好了再站起来表演,这样看的学生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时间:15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体验集体放
松,掌握自我放
松的要领和技
巧。
1、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放松的方法。然
后指导学生一起做。然后让学生说说什
么时候用什么方法。
2、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己做,指导别
人做。
老师小结:同学们,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放
松自己的心情的。掌握了我们之前学的
放松心情的方法,能帮助你更好的学习
和生活。
3、心理引导:从感性的理解转化为理
性的掌握,让学生把放松心情的方法真
正的内化。
教师提示语:
1、在座集体放松之前,
一定要先强调保持绝对
的安静。
2、让学生多体验方法,
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指导
着做。学生在做的时候老
师最好不要发出声音。
时间:15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学会释放紧
张的情绪,懂得
松弛之道。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羿射不中的
故事吗,谈谈你所知道的。……来
看看老师了解到的吧。
2、说一说你的感受。想一想有哪些方
法可以帮助你放松紧张的心情。
3、心理引导:更客观的认识到放松心
情的重要性,以及把学到放松心情
的方法运用大学习和生活上。
4、教师总结:孩子们,记住这些放松
心情的方法,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
加美好,更加阳光。
教师提示语:
多让学生谈感受和想法,
教师及时的给予回应。让
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关注,
被重视。
时间: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是否成功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懂得松弛之道。能否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
【练习题】
想想当你紧张时,有哪些办法可以放松心情?
【教学参考素材】
放松轻音乐:
1、雨的秘密
2、遗落海角的誓言
3、落叶
【心理学背景知识】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数量和对情绪的定义都不一样。
情绪被描述为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有同样的反应。情绪持续时间很短,产生的情绪包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应。人类的情绪也来自生物性能,特别是在演化中被强化。因为情绪可以为一些远古人类常常面临的问题提供简单解决方法(如产生恐惧并决定逃离)。
许多学派给情绪下的定义反映了这些特点和这类关系。例如,功能主义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时间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Campos,1983)。阿诺德的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
(Arnold,1960)。拉扎勒斯提出与阿诺德雷斯的定义:“情绪是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Lazarus,1984)。这些定义都标示出情绪对人的需要和态度的关系,阿诺德和拉扎勒斯还指出了情绪依此而具有的特点,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
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