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摘要本文拟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出发,论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提出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归纳的教学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重要性策略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难度偏大的一个部分。在如今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大多时候注重文章内容的详细解释,着眼于词句的分析,而语法知识却很少涉及。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把整篇整句翻译成白话,至于句子中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则一带而过,不做详解。学生对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都无法弄明白,而较为复杂的文言句式更是一窍不通。这严重的消减了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语文常识的学习也无法兼顾。
一文言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纯粹的对文言文知识的直接考察逐年降低。在此影响下,一方面教师逐渐减少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也淡化了。最终造成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落千丈。具体表现可以如下:
1 教师方面。偏重串文讲义,淡化语法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把文章的字句逐字逐句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整体的翻译,在串讲完文章要求学生对重点的段落进行死记硬背。在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中,忽略了对一些语法知识的教
学。例如在讲一些词类的活用时候,教师一般机械的灌输所谓的使动是“使后面的宾语怎么样”,而所谓的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至于两者存在的异同点,学生还是容易混淆。学生在遇到具体的实例中,只会套课文中出现的例子,对语法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
2 学生方面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意识淡薄,认为是多余的。在对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法知识感到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他们认为只要熟记了一些文言句式,会做语法知识的题目就够了。但是对于一个系统的学习,了解系统的语法知识对语文课的学习是必要的,且有利于现代文的学习。
二文言文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要求,为了让课文中出现的大量语法知识和文言术语更容易的被学生吸收,在课文的教学中,讲授出现到的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要点是完全必要的,且对整个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大意
语法知识是指词语,短句和长句等语言的单位的结构规律,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的教授学生常见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例如下面一个例子对词类活用的解释。如《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鸣”是一个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使鼓鸣,即敲鼓的意思。但大多数词类活用,较一般的语意,在理解上要困难。例如《史记·项羽本纪》:“沛
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从”,是使动用法,即沛公第二天让百余骑跟随自己来见项王,如果以为是沛公跟随百余骑,就
把意思弄拧了。又如《左传·成公十年》:“冬,葬晋景公。公送葬,诸侯莫在。鲁人辱之,故不书,讳之也。一辱”在这里是意动,“之”代指“公送葬,诸侯莫在”这件事,鲁人以这件事为耻辱,所以史书不记载。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句式,使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的阅读文言文,通读文章,汲取古文中的知识和精华。“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知识,那么在读文言文时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
三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策略
现代汉语是对文言文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可以说文言文是现代
文的“源”,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言而喻,文言文丰富的语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性,出色的文学性,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句式结构都是我们可以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面,因此学好文言文对我们的遣词造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掌握要点
教师不管是从字,词的归类还是到名言名句的归纳,每个过程都要准备充分。在字词方面,首先要对各种实词,虚词进行归类,并解
释其主要用法,对于重点的词类活用的现象更是要再三强调总结。在句式方面,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句式出发,逐步的掌握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等。至于文言文中较现代文比较特殊的地方可以一一给学生罗列出来。例如文言文中不使用量词,数词可以直接跟名词一起使用,如“一人”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认为这种说法有误,这延续了文言文的用法。文言文中前后两句的主语可以不指代同一事物,但是这在现代汉语中就认定是病句。如《赤壁之战》中“权即遣肃行,到夏口”前句主语是孙权,后句主语却是鲁肃,现代汉语中的病句在古代汉语中却是正常的语法现象。
诸多此类现象就不一一列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部分,强化重点知识,让学生在重复的讲解中掌握重点内容,让问题更透彻,只有深入浅出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2 紧密结合课文,切忌脱离文本讲语法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三的语文老师在复习文言文的知识点时候,喜欢发很多的时间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到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而将文言文的语法教学结合到每篇课文的讲解中去,自然就容易多了。比如学习韩愈的《师说》时,不仅要分析文章本身,了解韩愈的生平、创作等,还要联系古文运动、时代背景、“唐宋八大家”的其他人物的生平、创作、风格等;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的学习完整的知识结构,
全面丰富的了解古代文化,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 深入挖掘,做好新旧知识衔接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有所不足的知识点针对性的讲解,从简单到复杂,深入浅出的讲文言文的框架结构构建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文言文教学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看懂古文,理解文章,学会欣赏,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