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预测物质的性质以及开发新的化学催化剂、药物等。
本文将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相关的理论以及一些应用案例。
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静电相互作用、范德瓦尔斯力和氢键三种类型。
静电相互作用是由于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而产生的力。
在分子中,如果一个分子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分子带有负电荷,它们之间就会发生静电相互作用。
范德瓦尔斯力是由于分子中电子云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力。
电子云越密集的分子,其之间的范德瓦尔斯力越强。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它在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如氮、氧、氟)之间形成。
氢键的强度介于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瓦尔斯力之间。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来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计算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描述原子和分子的行为,并推导出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分子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力学方法用经验公式描述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适用于大分子体系。
而密度泛函理论是一种从基本原理出发计算分子性质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计算量较大,适用于小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
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例如,一个分子在反应之前需要通过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分子和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吸附的强度和构象,从而影响反应的速率。
另外,分子间相互作用还可以促使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构型的调整,从而使反应发生在最低能垒上,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因此,通过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催化剂以及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除了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还在材料科学和药物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材料科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设计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高导电性的材料等。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生物体内发生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基础。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
它们决定了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理活动的发生和进行。
本文将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展开讨论。
一、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1. 静电相互作用:生物分子中带电荷的官和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静电力、电荷转移以及电偶极作用。
2. 氢键:质子与氮、氧以及氟等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生物分子自组装和细胞内高度有序结构形成的重要方式。
3. 范德华力:分子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分子之间的极性、偶极子和电荷分布。
4. 疏水作用:不喜水性分子相互间的相互作用,驱使水相聚一起,使非极性物质以及疏水性分子能形成有序的结构。
5. 弱键:包括范德华力、氢键以及疏水作用在内的一系列较弱的相互作用。
6.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生物体内主要是由于分子结构的稳定而存在。
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1. 形成生物分子的结构特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分子的结构特性,包括分子的形状、构象以及空间排列等。
这些结构特性直接影响着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2. 保持生物体的稳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维持生物体内的稳定性。
例如,水分子的氢键网络保持了液体水的凝聚性和高比热容。
3. 调节酶的催化作用: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提供基于亲和性和专一性的催化条件,实现特定化学反应的高效发生。
4. 蛋白质和配体的结合:蛋白质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信号传导、细胞识别、基因调控以及药物活性。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应用1. 药物研发: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设计和合成药物分子,通过与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发挥治疗作用。
2. 酶活性调控:研究酶与底物、辅因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调控酶的活性和功能,为酶工程和催化剂设计提供指导。
3. 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解析蛋白质折叠及其动力学、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和功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测试
分子间相互作用测试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指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它们对物质
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
种实验方法来测试分子间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光谱学方法来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分子中的化学键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分子在不同波长下吸收或发射的光谱特征,我们可以推断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和强度。
其次,热力学方法也可以用来测试分子间相互作用。
通过测量
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热力学性质,比如热容、热膨胀系数等,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特征,比如分子间力的强弱
和类型。
此外,X射线衍射可以提供有关晶体结构和分子间排列的信息。
通过测量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图案,我们可以确定分子间距离、角
度和排列方式,从而推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结构。
另外,表面科学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
比如通
过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分子在表面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方式,从而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面效应。
总之,通过光谱学、热力学、X射线衍射和表面科学等多种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测试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深入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行为。
这些实验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奥秘,促进我们对物质性质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概述阐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说明它们是如何在物理和化学环境中相互影响的。
它们是化学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发生各种过程,如相互作用、吸引和斥力,才能组成大分子。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许多反应的基础,是有机化学及大多数物理学上的过程,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相互作用的类型1. 吸引分子之间有一种叫吸引的相互作用,即它们之间因为电荷在一定距离之内发生吸引作用而靠拢。
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取决于原子的相对体积和势能曲线的特性。
它们像一个非常微弱的吸力一样,能将这些分子吸引在一起,促使一些分子的变化,形成穩定的大分子结构,如蛋白质结构或混合物结构。
2. 斥力斥力是另一种相互作用,当两个分子在一定范围内引发相反的转移电荷时,它们会受到斥力以相互排斥。
这种力会停止分子想靠近彼此,使它们保持稳定的状态。
三、分子之间作用影响1. 化学反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和反应进程的重要特征,以及反应产物的形成和可能的转化。
它也决定了反应的速度,物质的生成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整个反应过程。
2. 物理反应物理反应是指分子之间相互引发的可逆的物理作用,它们没有任何原子或分子的变化。
它们在宏观尺度上对热力学,结构或形貌,电学和光学等性质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总结总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和物理领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定义了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及物理反应的可能形式。
它们是构成化学世界的重要成分,也是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专业所依赖的基础。
只有对它们的力学和能量特性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控制化学和物理反应,为分子科学和工程提供支撑。
分子相互作用解析
分子相互作用解析引言分子相互作用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从分子间的三种主要相互作用力出发,即范德华力、离子键和共价键,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一、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最常见的相互作用力,它是由分子间的电子云引起的。
根据分子间的电子云分布情况,范德华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吸引力和排斥力。
1. 吸引力范德华力当两个分子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发生重叠,形成一个共享的电子云区域。
这个共享的电子云区域会在两个分子之间形成一个电子云密度的峰,产生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被称为吸引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2. 排斥力范德华力当两个分子靠得很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发生排斥,形成一个电子云密度的凹陷。
这种电子云的凹陷会产生排斥力,阻止分子之间过于靠近。
这种排斥力被称为排斥力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分子间的电子云重新分布来实现的。
当分子靠近时,电子云会重新排列,形成吸引力或排斥力,进而影响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和结构。
二、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需要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离子键的作用机制是由于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差异。
正离子具有较少的电子,而负离子具有较多的电子。
因此,正离子会吸引负离子,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是非常强的化学键,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离子键的特点是具有电荷的不对称性和吸引力的强度。
由于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离子键通常是在离子化合物中出现的,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
三、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两个原子共享它们外层电子的形成。
共价键的作用机制是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共价键的特点是共享电子对的形成和电子云的重叠。
共价键通常比离子键和范德华力强,但比离子键弱。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
分子间相互作用介导
分子间相互作用介导涉及多种类型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包括:
1.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这是两个具有永久偶极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在一个极性分子和一个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的电场中可以被诱导而极化。
3.伦敦力(色散力或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这是两个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每个分子中的电子运动受到另一分子的影响而互相被诱导,这种力是F.W.伦敦首先用量子力学算出的。
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能在低温时成为凝聚态,也是范德瓦耳斯方程中a的来源,所以也统称为分子间的范德瓦耳斯力。
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气体在压力较高时偏离理想气体定律。
此外,介导相互作用分子是指通过介导作用相互作用的分子。
介导作用是指某些分子通过与其他分子发生特定的化学或生物学反应,从而介导了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分子可能是细胞内的信使分子、激素、酶、受体、细胞因子等,也可能是细胞外的信号分子、荷尔蒙、免疫球蛋白、抗原等。
理解物理化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理解物理化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在物理化学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反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和疏水作用等。
这些作用力在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度、反应速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理解并熟练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规律对于深入掌握物理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一、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虚拟的力,作用于分子间。
它是由于自由度导致的瞬时偶极矩、极化引起的诱导偶极矩和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特性有关。
软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较强,而硬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较弱。
范德华力对于物质的固态结构、流体力学性质和相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冰的晶格稳定性。
二、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相互作用。
氢键是由于分子中氢原子的正极性和较电负原子的负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氢键对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中分子的聚集程度和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水分子中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沸点、熔点和表面张力。
三、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离子-离子相互作用是由带电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所引起的。
一个离子被另一个离子的电荷所吸引,从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在晶体的形成和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晶体中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决定了晶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四、疏水作用疏水作用是指非极性物质不与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现象。
当处于水中的非极性分子或非极性部分聚集在一起时,由于疏水作用的存在,它们与水分子的联系较弱,从而形成疏水聚集体。
疏水作用在生物体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脂肪的聚集和蛋白质的折叠。
综上所述,理解物理化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揭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范德华力、氢键、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和疏水作用等作用力在物质的各种性质和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掌握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拓宽我们对物理化学的认识和应用。
分子之间是如何作用的
分子之间是如何作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关键。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共价键等等。
这些作用力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源于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当两个原子或分子相互接近时,它们会感受到一种吸引力,这就是范德华力。
这种力主要与分子或原子的电负性和极化率有关。
范德华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二、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它涉及到氢原子和其他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一个氢键中,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或氟)成键,而这个电负性原子又与另一个电负性原子或氢原子成键。
这样,氢原子就与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氢键。
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也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三、疏水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是水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它源于分子间的非极性区域。
当一个分子的非极性区域与另一个分子的极性区域相互接近时,它们会形成疏水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分子的聚集或蛋白质的折叠。
四、静电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它源于分子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
当两个带电荷的分子相互接近时,它们会感受到一种静电吸引力。
这种相互作用在生物分子中特别重要,例如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
五、共价键共价键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最强形式,它涉及到原子间的共享电子。
在一个共价键中,两个原子通过共享一对电子来相互连接。
这种连接是稳定的,因为共享电子的键合能量远远低于两个原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
共价键的形成通常涉及原子间的近距离接触,并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激发电子以形成共享电子对。
六、配位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涉及到金属原子或离子与配位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一个配位键中,金属原子或离子提供了一个空轨道,而配位基提供了孤对电子。
这些电子被金属原子或离子捕获,形成了稳定的配位键。
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电荷分布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静电相互作用,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静电相互作用。
例如,正电荷的氢原子与负电荷的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分子的形成。
2.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由于分子之间的瞬时电荷引起的吸引力。
分子中的电子云不断运动,导致分子的瞬时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在附近的分子上产生暂时的极化。
这种极化引起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称为范德华力。
3.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它在分子间形成强烈的电荷吸引力。
氢键通常发生在含有氢原子的分子与带有强电负性的原子(如氧、氮或氟)之间。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4.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是指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水中,非极性分子倾向于聚集在一起,以减少与水分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5. 离子相互作用,当存在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
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离子形成离子晶体或离子化合物。
总的来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于电荷分布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
这些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和分子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中的分子互作及其作用
化学中的分子互作及其作用化学是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科学,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们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发生、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中的几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它们在化学中的作用。
1. 电子共享作用电子共享是一种共价化学键的形成,它是一种共同拥有一对电子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分子间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例如,氢气分子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共同拥有一个电子对而形成的。
共价键在化学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
2. 静电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是物体间由于电荷分布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斥力。
当两个电荷不同的分子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吸引力。
当两个电荷相同的分子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排斥力。
静电相互作用在生物体系中也非常重要,例如,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静电相互作用。
3. 氢键相互作用氢键是一种很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但在生物体系中非常重要。
氢键是通过氢原子与氧原子、氮原子或氟原子形成的弱的相互作用。
在许多化合物中,氢键对于其结构和性质的确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范德华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是分子间由于分子内部的电荷不对称而产生的相互作用。
它是一种很弱的相互作用,但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非极性分子间就会产生范德华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在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决定了分子间化学反应的发生、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等。
例如,化学反应中往往需要一些能量来破坏原子间的键,而这些能量往往来自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消失。
因此,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电子共享、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和范德华相互作用等相互作用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更深入地了解相互作用的性质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结构和功能等。
物理化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物理化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物理化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涉及到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等方面。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分子的性质与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一、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分子间有电荷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离子键相互作用等多种形式。
这些相互作用形式各异,但都对物质性质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电荷间相互作用分子中带电的部分产生的吸引或排斥力,就是电荷间相互作用。
此类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分子中的电性质。
2. 静电作用两个分子间因带电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称作静电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形式不仅仅影响了晶体的结构,同时对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也产生了影响。
3. 范德华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的一种引力,包括氢气分子中的范德华力、纯甲烷烃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液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等很多种情形,都与范德华相互作用不可缺少。
4. 氢键相互作用氢键是一种由一位质子和跟随其后的非负离子与另一个带负电的化学基团之间产生的弱的相互作用之一。
这种相互作用对分子中氢键形成后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等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5. 离子键相互作用离子键是由对极性化学成分分子中的亲电性分子或原子与负电性分子或原子引起的一种极强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的形成与分子的极性有关,且通常会有更多的离子键结构出现。
这样的相互作用对于晶体结构的稳定有着重要性,同时也与化学反应相关。
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化学研究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尤其重要,生物分子中的化学反应和功能保持着各自的相互关系。
例如,蛋白质能够与DNA 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基因的开关功能;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可以形成糖蛋白,从而实现生命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核酸与氨基酸分子则构成了复杂的生化反应网络。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在物质科学中的应用物质科学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例如,在设计新型药物时,研究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分子的药效和毒性;在发展新型塑料材料方面,研究分子链长度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控制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塑料的强度和韧性。
分子相互作用
分子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量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的基础,它对于生命体系的维持和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
这些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力。
它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当两个分子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电子云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范德华力对于分子的凝聚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它是由于氢原子与氧、氮或氟原子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氢键对于生命体系的维持和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就是由氢键维持的。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
离子键对于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盐的晶体结构就是由离子键维持的。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于生命体系的维持和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就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维持的。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命体系的维持和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还对于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就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物理现象中的表面张力和液滴形状也是由分子闸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的基础,它对于生命体系的维持和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页献。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研究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分子之间产生的吸引或排斥力,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物质在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中的性质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特别是在应用方面,有了更多新的探索和发现。
一、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1. 相互作用力的种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相互作用力、氢键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等。
离子相互作用力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而氢键相互作用力是通过氢原子与氟、氧、氮等元素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分子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由于分子之间电子的运动引起的。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分子识别和药物设计。
分子识别的原理就是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特性来识别特定的分子。
药物设计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例如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分子相互作用对于稳定和自组装的影响。
3. 相互作用力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在生物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对于生物医学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材料和纳米技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对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也有助于设计更高效和高灵敏的分析方法和生物传感器。
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与未来发展1.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应用,同时还需要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通过深入地了解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能量转移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子之间互动的本质,从而为新的材料和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
2. 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有更多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新研究和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和分子模拟理论等,可以实现更高效和高精度的分子识别和药物设计,也有助于发现新的材料和新领域的应用。
2-分配:分子间相互作用详解
对上式进展积分后可得, ∫μigμ0ig(dμig)T=RT∫pip0i 1/pi dpi
进而可得
μig=μ0ig+RTln[pi/p0i]
❖ 对于真实气体,不能无视气体分子间的作用 力。这些作用力影响影响气体的分压,但不 影响气体化合物的总量,这个真实的压力为 真实气体的逸度〔fig〕。
RTlnxiL=偏摩尔抱负混合熵。
对于自由能:G=Hi-TSi;
为了估算偏摩尔自由能,首先对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自 由能的焓和熵奉献〔G=Hi-TSi〕进展评价。可以简 洁的认为:
焓—化合物与它四周环境的全部引力或结合力。因此, 焓的奉献可以认为是分子局部与它的环境黏合在一 起的“胶”。
熵—涉及到分子的取向、构造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移的“自由度”或 范围。
我们通常关注地球外表的生态系统中化合 物的行为,所以通常选择100kpa 作为标准 状态
1.4 液体和固体的逸度 气体:化学势与压力有关;
液体、固体中的物质也会产生蒸气压,这些压 力也同样反映了这些物质从它们的分散相逃 逸的趋势。
fiL=γiLp*iL; fis=γisp*is 〔拉乌尔定律〕 下标“L”:液态;下标“S”:固态;上标“*”:
0
1.9
1.9
乙醇
8.8
26.3
17.5
水 正己烷
32.3
-0.4
32.7
苯
19.4
2.2
17.2
乙醚
12.0
-19.7
31.7
相
乙醇
3.2
-10.0
13.2
摘自《纯液体有机化合物》,测定条件25℃,假设为抱负气相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些相互作用力对于物质的性质、结构和产生的化学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三类: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
静电相互作用是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会互相排斥。
而当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会被吸引。
这种相互作用力对于离子间、分子离子间和离子和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范德华力是处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被称为诱导力。
范德华力产生于两个非极性分子之间电子的瞬时偶极矩。
当一个分子的电子在某个时刻聚集在一侧,就会在另一个分子中诱导出偶极矩。
这种瞬时诱导相互作用会使得分子之间产生吸引力。
虽然每个瞬时偶极矩非常微小,但是由于分子中的电子不断运动,这种吸引力会在分子间持续不断地产生。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它是指一个氢原子与一个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通常是氧、氮或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氢键中,氢原子与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氢键桥。
氢键很强,但是它比共价键弱得多。
氢键对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例如,DNA中的氢键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基础。
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例如,在液体和固体中,这些相互作用力会导致分子之间的临近排列,从而形成更紧密的结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固体通常比液体和气体更密集。
此外,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还可以影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相互作用力越强,熔点和沸点就越高。
这是因为更多的能量需要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才能改变物质的物理状态。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还可以影响化学反应。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稳定性。
例如,在酸碱中和酶催化的反应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通过精确控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研究人员可以设计新的催化剂、药物和材料。
第一章 第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均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 r>r0 时, 它们的合力表现为引力;当 r<r0 时,它们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故 A、B 选项皆错。当分子间距离变化时,分子间的引力和 斥力同时增大或减小,故 C 错。
[答案] D
[借题发挥] 判断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必须先明确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即 r 与 r0 的关系,这是大前提,在这一前提下 可确定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大小的总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若 F 分为斥力,不是说引力不存在了;F 分为引力,也不是说 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F 随 r 变化的关系如图: ①当 r<r0 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 r>r0 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 减小; ③当 r>10r0 时,F 引和 F 斥都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无 相互作用力(F=0)。
3.分子力模型:用两个小球中间连有一个弹簧的模型来 比喻分子及其间的分子力:小球代表分子,弹簧的弹力代表 分子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解析:锯条弯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是因为断裂处分子之间的 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力不能发挥作用而断裂;给自行 车打气时越打越费力,是因为胎内气体分子多了以后气体的 压强增大,而不是分子之间斥力起作用。选项 A 和选项 B 的 解释是错误的,选项 C 和选项 D 的解释是正确的。 答案:CD
5.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 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 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 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 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作用。 解析:由于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所以 要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大的拉力向上 拉橡皮筋。 答案:大 分子引力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机理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间相互作用、共价键形成和断裂、氢键、范德华力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机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1. 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间相互作用是指带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它可以在化学反应中促使正负电荷之间的结合或离离子分子的分离。
例如,在酸碱反应中,酸溶液中的H+离子和碱溶液中的OH-离子之间发生离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水分子。
2. 共价键形成和断裂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化学反应中,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从而转变成不同的物质。
例如,在燃烧反应中,燃料物质的分子通过共价键和氧气分子的分子之间作用,形成氧化产物。
3.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是指氢原子与一对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就是通过氢键的形成和断裂来维持和稳定的。
4.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一种弱吸引力,是由于电子在空间中的云分布引起的。
它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分子之间靠近和相互作用。
例如,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有助于溶质的分散和溶解。
总结起来,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间相互作用、共价键形成和断裂、氢键和范德华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从而实现不同物质的形成和转化。
在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探索新的化学反应途径中,对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本质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控制化学反应,实现更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化学合成过程。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指存在于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引力和排斥力。
这种相互作用是分子之间产生化学和物理性质的重要原因,对于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1. 静电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是电荷间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会发生引力作用,使分子保持一定的结构和形状。
这种相互作用在离子晶体、极性分子和带电物质中尤为明显。
例如,在盐水中,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
2.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它是由于电子云的偶极瞬时变化而产生的。
虽然非极性分子没有电荷,但它们的电子云会出现瞬时的偶极状况,从而在短暂时间内与周围分子产生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在气体和液体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静电相互作用。
它通常发生在含有氮、氧、氟等带有高电负性的原子的分子之间。
这些原子中的电子云会形成极性分子,导致氢键形成。
氢键对于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液态和固态,在生物体系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 范德华排斥力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范德华排斥力是分子间的斥力。
它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的电子云相互重叠而产生的。
范德华排斥力的大小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和电子云的重叠程度。
这种排斥力使分子保持一定的间隔,维持着物质的体积。
综上所述,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分子之间产生各种化学和物理性质的重要原因。
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以及范德华排斥力是常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它们在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和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物质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是指由分子中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
当分子中存在正负电荷时,它们之间会产生静电引力或静电斥力。
例如,当非极性分子中由于热运动而产生的短暂偶极矩与另一分子的偶极矩相互作用时,会产生范德华力。
这种力对于分子的相对排列和体积是有影响的,因此对于气体和液体等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范德华力是一种临时的、瞬时的、短程的相互作用。
它的作用机理是由于电子云的非均匀分布而产生的偶极矩。
当两个分子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发生变形,并产生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不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然而,对于极性分子而言,由于极性的存在,其相互作用往往更加强烈。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静电作用,其特点是由氢原子与高电负性的原子(如氧、氮和氟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氢键对于维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酸碱配对等结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它使分子能够形成更紧密的结构,并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
除了上述的静电作用,还存在其他种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例如,疏水作用是指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相互聚集的现象。
这是由于水的极性使非极性分子的疏水端相向聚集,而极性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还有π-π堆积相互作用,这是一种由于π电子云的重叠而产生的相互作用。
π-π堆积相互作用对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现象,涉及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物质的性质、行为和结构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知识。
高能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高能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高能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以下几种:
1. 静电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电荷差异,静电相互作用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引起的。
在高能体系中,带电粒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可以在离子之间,也可以在离子和极化的分子之间发生。
2.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由于极化或诱导产生瞬时产生的电荷引起的吸引或排斥力。
这种力量被称为范德华力或弱相互作用力。
在高能体系中,范德华力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并且可以在分子之间或在离子和分子之间发生。
3. 动能相互作用:在高能体系中,分子之间的运动引起的相互作用。
当分子碰撞或接近时,它们可能会交换能量或动量,从而影响它们的运动状态。
4. 核相互作用:在高能体系中,分子之间的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重要的。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核静电斥力、核引力和核强力等。
总之,高能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动能相互作用和核相互作用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高能物理领域中的粒子碰撞、原子核反应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势和流体结构第1章介绍的流体及其混合物的相平衡热力学基础,是根据一些基本的定律和假设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宏观系统状态间的普遍联系。
但它在实际进行相平衡计算(见第2章)时,需要输入能够表征所研究系统特征的纯流体及其混合物的性质(包括热物理性质和相行为等)。
这些性质可以是实验数据,也可以是分子热力学模型(如,理想气体热容随温度变化的表达式、状态方程和液体混合物的液相活度因子模型等)。
这些性质通常来源于实验测定。
然而,宏观的实验并不能洞察为什么物质具有所观测到的性质,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微观角度出发。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和相行为是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的结果,它们决定于分子的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
统计力学是联系微观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宏观热力学性质的桥梁。
根据统计力学理论,只要知道流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即势能函数 ij(r ij),就可以计算系统的正则配分函数,进而得到系统的亥氏函数,并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普遍关系式,由亥氏函数求导得到热力学能、焓、熵、Gibbs能、化学势等其它热力学性质。
本章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函数模型以及液体结构模型作一简单介绍,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更详细的知识可以参阅有关著作[3-1~3-8]。
3.1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可分为排斥作用和吸引作用两种,一般情况下两个分子间既存在排斥作用也存在吸引作用,总的作用是两者之和。
从作用范围来分,又可分为长程作用和短程作用。
静电作用、诱导作用和色散作用是长程作用,其相互作用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某个次方成反比。
当分子间距离比较小时,其电子云将发生重叠,而发生排斥作用,这种排斥作用常常随距离成指数形式衰减,所以称为短程相互作用。
理论上我们可以根据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或从头算法计算分子间作用能。
3.1.1 静电作用流体混合物是由分子和/或离子组成的,其中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惰性气体等球形分子,其电荷分布是球对称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完全重合,通常称为非极性分子。
当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时,则形成偶极矩,称为极性分子。
有的分子具有多个正的或负的电荷中心,可以形成四偶极矩、八偶极矩、十六偶极矩等。
这些离子、偶极分子和多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
(1) 点电荷间的静电作用设有两个相距为r的点电荷q i和q j,按库仑(Coulomb)定律,它们的相互作用力为:)(ˆ20 4r q q j i επ=/rf (3-1.1)式中0ε是真空介电常数或真空电容率,212100m N C 1011265.14--⨯=πε,rˆ为单位向量。
当将点电荷j q 从无穷远处移动至离点电荷i q 距离为r 处,所得的功即点电荷q i 和q j 间的势能p ε,单位为Nm ,rq q r rq q j i rj i r 0 20 p 4d 4d εεεπ=π-=-=⎰⎰∞∞∙r f (3-1.2)(2) 点电荷与偶极子、四偶极子间的静电作用具有不均匀电荷分布的线形分子,在距质心O 为-z 1和z 2处分别有电荷q 1和q 2,见图3-1。
则距O 为r 并与分子轴的夹角为θb 的P 点处的电势为⎥⎦⎤⎢⎣⎡-++++=⎥⎦⎤⎢⎣⎡+=2/1222222/112121022110)cos 2()cos 2(4141b b r z z r q r z z r q r q r q θθπεπεΦ(3-1.3)图3-1 点电荷与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如果r 比z 1和z 2大,则可将上式分母展开为z 1/r 和z 2/r 的级数:⎥⎦⎤⎢⎣⎡+-++-++= 32211222211222102)1cos 3)((cos )(41r z q z q r z q z q r q q b b θθπεΦ (3-1.4)令21q q q +=, 1122z q z q -=μ, 211222z q z q Q +=, ⋯,则上式变为⎥⎦⎤⎢⎣⎡+-++= 32202)1cos 3(cos 41r Q r r q b b θθμπεΦ (3-1.5)式中q 、μ、Q 分别为该分子的零阶矩、一阶矩和二阶矩,即分子的总电量、偶极矩和四偶极矩。
偶极矩是分子内电荷净分离的度量,其量纲为电荷×长度,它的国际标准单位(SI)是C.m ,它通常用德拜(Debye, D)表示,1D=3.3357×10-30C.m 。
对于球对称的中性电荷分布(例如,氩原子),μ=0,称为非极性分子。
二氧化碳、氖、氮和正辛烷等都是非极性分子。
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水(μ=1.9D)、丙酮(μ=2.9D)和乙腈(μ=4.0D)都是强极性分子。
一氧化碳(μ=0.1D)、丙烯(μ=0.4D)和甲苯(μ=0.4D)为弱极性分子。
对于非线形分子,设有一系列的电荷q i 位于r i ,则分子的总电量q 、偶极矩μ和四偶极矩Q 分别为:∑=ii q q ,∑=ii i q r μ,∑=ii i i q Q r r(3-1.6)由此可见,总电量q 是标量,偶极矩μ是向量,四偶极矩Q 是一个具有9个组分的3⨯3张量。
由于原点位臵是任意的,习惯上定义一个无迹的张量,即Q xx +Q yy +Q zz =0,其对角线组分之和为零,式(3-1.6)改为()∑-=i i iir q δ2213rr Q i(3-1.7)式中δ是一个Kronecker delta 张量,对角线组分为1,其他为零。
对于线形分子,∑==ii i zz z q Q Q 2(3-1.8)若P 点处有一点电荷q a ,则它与多电荷分子的静电作用为:),(),(),(32202)1cos 3(cos 4Q q q q q b b b b b a a r Q r r q q q εεεθθμπεΦεμ++=⎥⎦⎤⎢⎣⎡+-++==(3-1.9)其中, ),(q q ε、),(μεq 和),(Q q ε分别是点电荷-点电荷、点电荷-偶极矩、点电荷-四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能,rq q r ba q q 0),(4)(πεε=(3-1.10)(3-1.11)(3-1.12)(3) 偶极子、四偶极子间的静电作用如果两个具有偶极矩μa 和μb 、四偶极矩Q a 和Q b 的分子a 和b 相距r ,其空间取向分别为θa 、θb 、φa 和φb ,见图3-2。
则可以导得a 、b 之间的静电作用能为: ),(),(),(Q Q Q εεεεμμμ++=(3-1.13)其中, ε(μ,μ)、ε(μ,Q )和ε(Q,Q )分别为偶极-偶极、偶极-四偶极、四偶极-四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可表示为图3-2 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cos(sin sin cos cos 2[)(r r b a b a b a b a φφθθθθμμεμμ---= (3-1.14) )]cos(cos sin sin 2)1cos 3([cos 43)(24),(b a b b a b a ba Q rQ r φφθθθθθμεμ---=(3-1.15) ⎥⎥⎦⎤⎢⎢⎣⎡--+---=222225),(]cos cos 4)cos(sin [sin 2cos cos 15cos 5cos 51163)(b a b a b a b a b a ba Q Q rQ Q r θθφφθθθθθθε(3-1.16)(4) 点电荷、偶极子、四偶极子间静电作用的空间取向平均由上述各式可见,与偶极矩或四偶极矩有关的相互作用都与分子在空间的取向角度有关。
在计算机模拟中,分子的运动或排列都要考虑到这种因素,因此使得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变得复杂,同时也使得分子位型的可变因素增加。
在统计力学理论中处理与角度有关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困难。
为了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我们可以将势能函数对角度进行平均,从而得到平均势能函数。
如果认为分子在空间的各种取向具有相同的几率,则那些涉及高阶矩的能量平均来说将等于零。
但对于空间的自由转动来说,各种取向应服从Boltzmann 分布,取向的几率正比于Boltzmann 因子,平均势能函数相应地应按下式求取:⎰⎰⎰⎰--=jijijijijiavekT kT ωωωωεωωωωεωωεεd d ]/),(exp[d d ]/),(exp[),( (3-1.17)ωi 和ωj 指两个分子的空间取向,即θa 、θb 、φa 和φb 。
如果温度足够高,-ε(ωi , ωj )<<kT ,可将exp 项展开为级数并逐项积分,得:)/1/()/(d d ]/),(1[d d ]/),(),([22+-+-=+-+-=⎰⎰⎰⎰kT kT kT kT jijijijijiaveεεεωωωωεωωωωεωωεε (3-1.18)式中⎰⎰=j i j i n n ωωωωεεd d ),(。
由于那些与空间取向有关的矩(除零阶矩外)按空间平均应为零,即0p =ε,因此可得+-=kT ave /2εε(3-1.19)则点电荷、偶极子、四偶极子间静电作用的空间取向平均的第一项分别为:()42220),(341kTr q ba q aveμεεμπ-= (3-1.20)()62220),(541kTr Q q ba Q q aveεεπ-= (3-1.21)()62220),(3241kTr ba aveμμεεμμπ-= (3-1.22)()82220),(41kTr Q ba Q aveμεεμπ-= (3-1.23)()10220),(51441kTrQ Q ba Q aveεεμπ-= (3-1.24)对角度进行平均化后,相互作用都是负值,为吸引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而且随距离的变化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相互作用随距离衰减得更快了。
3.1.2 诱导作用在外电场E 的作用下,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各向相反方向位移而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ind μ。
分子的这种被极化的能力用电极化率α表示,单位122J m C -或m N C 12-。
诱导偶极矩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关系,E α=ind μ(3-1.25)在外电场作用下一个偶极子的能量为⎰-=Ed E με(3-1.26)则在外场作用下诱导偶极子的能量为2/d 20E Eind ααε-=-=⎰E E(3-1.27)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诱导,产生诱导偶极。
一个具有总电量q 、偶极矩μ的分子在距其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162254202/122)1cos 3(cos 4411⎥⎦⎤⎢⎣⎡++++=⎥⎥⎦⎤⎢⎢⎣⎡⎪⎭⎫ ⎝⎛∂∂+⎪⎭⎫ ⎝⎛∂∂= r r q r q r r E θμθμπεθΦΦ (3-1.28)则分子a 、b 间的诱导作用能为+++=),(),(),(μμμεεεεind q ind q q ind ind(3-1.29)其中42220),( 2)4(1rq q ab b a q q indααεε+π-= (3-1.30)520241rq q b a b b a b a a q ind )cos cos ()(),(θαμθαμεεμ+π-= (3-1.31)6222220),( 2)1cos 3()1cos 3()4(1r b a b a b a ind+++π-=θαμθαμεεμμ (3-1.32)与偶极矩有关的诱导作用与分子取向有关,需类似于上节的的方法取空间平均值,注意这时0≠ε,因此如取首项,即ind ave ind εε=)(,可得()62220),()(41r ij j i ave ind αμαμεεμμ+π-= (3-1.33)3.1.3 色散作用非极性物质如Ar 、CH4等没有偶极矩和多极矩,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液化,说明即便是两个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