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习题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PPT(共26张PPT)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PPT(共26张PPT)

5.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 个,并向大家介绍。 6.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 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3.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_团__块__状___;沿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的聚落呈_带__状____。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 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共有300多处
秦始皇陵兵马俑 布达拉宫
故宫 丽江古城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当堂演练 见学生用书完成练习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6.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没有发展 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7.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D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 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 河流的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2)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 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聚落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 有着相同的特点。 (3)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们北方地区的村落呈团 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1.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集中居住形成了( D )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C ) A.人口多少不同 B.建筑形式不同 C.产业类型不同 D.文化 水平不同
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B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4.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 于( D )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由_村__庄__形成_城__市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此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增__多__,占 地规模不断_扩__大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变__多__,并有向高空发展变 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_拥__挤___。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__乡__村___与__城__市__。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习题优质课件人教版七级地理上册ppt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习题优质课件人教版七级地理上册ppt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 R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疑难解析 如何分析聚落分布比较稠密和稀少的原因? (1)地形方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平原上,农业 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 (2)气候方面: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 (3)资源方面: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业,人口 较多,聚落多;反之则聚落少。
8.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传统聚落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聚落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优质 课件人 教版七 级地理 上册p pt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优质 课件人 教版七 级地理 上册p pt
9.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D )
A.地形平坦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水源短缺
10.(长沙中考)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C )
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优质 课件人 教版七 级地理 上册p pt
(2)ɑ、b、d三地中,哪一个更容易发展成城市,为什么? 答:d地。d地位于河流交汇处,且在下游,水源更充足,地形平坦开阔。 (3)如果e地发现大型矿产,能不能发展成城市?如果能则需要解决哪些问 题? 答:能发展成城市。需要解决交通、电力、水等问题。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优质 课件人 教版七 级地理 上册p pt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习题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习题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集中居住形成了( D )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C )
A.人口多少不同 B.建筑形式不同 C.产业类型不同 D.文化
水平不同
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B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4 . 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 , 主要是由
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本题答案为AB。 【答案】AB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农业 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 2 .聚落的形式: 乡村聚落:居民以 _____
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 非农业 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 城市聚落:居民以 ________
模大于乡村和集镇。 本质区别: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本质差别是劳动 ________ 生产方式的 不同。乡村聚落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
6.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 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换回的损失。 7.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保护 传统民居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确定保护的标准。即确定 哪些是值得我们保护的传统聚落,不能把所有的旧建筑看成是 传统民居。其次,要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否则就失去了对传统 聚落保护的意义。最后,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的教育,使保护 传统聚落的观念深入人心。
点拨:聚落的分布受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自然资源等因
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工农业
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高原、山地地区,土地贫瘠,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优秀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8张)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优秀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8张)
___灌_______和____水__运____,地形以___平__原_____为主。 溉
(3)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个? 简要分析其优势。 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素养提升 结合图4-3-7中“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请你推测古代的聚 落分布地具有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省的“良渚古城 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 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 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 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 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据此读图4-3-4,完成10—11 题。
3. 由于____劳__动__生__产__方__式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____景__观____有较
大的差异。
4. 一般来讲,在____地_______、____气_______、____资__源_____等自然条


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5. 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__地区或河口、___沿__海_____
3. 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1)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 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 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 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 D 目前,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有不乱涂乱画、控制工业污 染、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等。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 场会破坏故宫的建筑,也会破坏环境氛围。
5.聚落的形态
聚落形态 分布地区
聚落特征
团块状 条带状
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 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例1 (2017甘肃兰州中考)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题。
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条件是 ( )
例2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应该 ( )
A.全部拆除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图4-3-4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 一方面,北京胡同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该建筑本身既有 历史文化价值,又在构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 目前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与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既不能盲目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地 保留,而是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D
图4312聚落的分布图432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典型民居自然环境特征民居的建筑特点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西亚地区的村庄终年高温干燥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东南亚的高脚屋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北京的四合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大门开在一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新疆的平顶房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方法技巧1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点一.聚落与环境
1. 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上图中,与乡村聚落相比,城市聚落的特征是 ( C )
A. 居民房屋更稀疏
B. 人口稀疏,环境清新
C. 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 D. 农林牧等产业发达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④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图中“吊脚楼”可能出现在 ( A )
A. 湖南省
B. 黑龙江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上图是翁丁老寨火灾前的照片,观察照片。“翁丁”在佤语 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其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下列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 A. 当地森林茂密,房屋为全木结构 D B. 当地降水充沛,屋顶陡峭便于雨水排泄 C. 当地空气湿度大,双层结构利于防潮
【题9解析】从题干资料得知,翁丁老寨传统民居位于云南省 西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森林茂密,当地人们就地取材, 房屋为全木结构;当地降水充沛,屋顶陡峭便于雨水排泄,空 气湿度大,双层结构利于防潮;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 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 故选D。
10. 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传统民居与其优 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 ①土楼——坚固、防御性强 B. ②高脚屋——凉爽又防潮 C. ③冰屋——御寒、防风 D. ④蒙古包——防晒又凉快
【题10解析】土楼外侧门小、窗户高说明比较注重防御功能, A正确;高脚屋具有凉爽、防潮的优点,B正确;冰屋具有御寒 防风的作用,C正确;蒙古包具有便于拆卸的作用,适宜游牧 民族的需要,D错误。故选D。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3.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 城市 和 乡村 两大类。 (2)图一反映了 城市 聚落的特点,图二反映了 乡村 聚落的特点。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A.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 B.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到此一游”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 D.不控制污染气体对文化遗产的侵蚀 8.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 排在屋顶上,其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平坦 B.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 D.经济富裕
例1:(1)(双选)下列可能最早产生城市的地区是(A、D)
A.黄河流域
B.青藏高原
C.南极
D.两河流域
解析:南极地区气候过于寒冷,直到现在也没有常住居民。而青藏高原海
拔过高,不可能最早产生城市。我们在历史上学过黄河流域和两河流域都是
诞生文明古国的地区,两地区位于河流两岸,地形平坦广阔,气候适宜。因
9.下列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D ) A.阿拉伯人习惯穿白色长袍 B.日本人喜欢食用海产品 C.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 D.巴西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10.下列民居特点中,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东南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 B.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居民住冰屋 C.西亚地区的居民住竹楼 D.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
例2: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多,旧式民居的建筑材料多用砖瓦、 竹木,屋顶坡度较大。黄土高原的民居,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挖窑洞居住, 既可节省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图中,____A____图是江南水乡的景观,____B____图是黄土高原 的景观。
(2)简要叙述南方民居、黄土高原的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南方民居: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重点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重点习题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一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二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三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四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五页,共十九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分班
第六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七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八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九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十页,共十九页。
保分班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提分班
第十二页,共十九页。
提分班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提分班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提分班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提分班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满分班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满分班
第十八页,共十九页。
满分班
第十九页,共十九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一般来说,各地的代表景观 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将下列景观与对应 的区域名称和特征对号入座。 ①内蒙古高原;②北京;③东南亚;④西亚
ɑ盛产热带经济作物;b以畜牧业为主;c长期炎热地区;d全国政治中心
请对号入座:
( ③ )─甲─( ɑ )
学法指导 世界聚落数量多,类型只有城与乡;地气水影响大,人通商也明显;聚落 遗产易破坏,应把保护放第一。
1.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C )
A.宗教信仰
B.人口的生活方式
C.人口的职业构成
D.人口的性别构成
2.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建筑,其原因不包括( D )
A.生活习俗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 R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疑难解析 如何分析聚落分布比较稠密和稀少的原因? (1)地形方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平原上,农业 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 (2)气候方面: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 (3)资源方面: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业,人口 较多,聚落多;反之则聚落少。
C.荒漠
D.公路
15.(绥化中考)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意大利的是
(D) A.平遥古城
B.丽江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A.地形平坦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水源短缺
10.(长沙中考)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
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C )
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
如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 )
(1)请分析ɑ、b、d三地形成聚落的条件。 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下降;⑥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①②⑥
5.最容易形成团块聚落的地区是( D )
A.河流沿岸
B.山谷地带
C.交通干线
D.平原地区
6.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 A )
A.湿热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
7.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A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C.③④源自D.①④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12.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 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D ) A.它能适应当地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1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其中乡村聚落大多不会沿下列哪些
地方分布( C )
A.河流
B.山麓
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
8.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传统聚落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聚落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9.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D )
( ④ )─乙─( c )
( ① )─丙─( b )
( ② )─丁─( d )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17.读图,图中ɑ、b、d三地已形成聚落,e地没有形成聚落,回答下列问 题。
B.历史文化
C.宗教信仰
D.人种的不同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3、4题。
3.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4.演变至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C )
①交通拥堵;②住房紧张;③受教育条件好;④环境质量下降;⑤犯罪率
经典名题 【例】下图与湿热条件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是( )
【解析】图A位于西亚地区,气候干旱;B位于内蒙古或蒙古国地区,主要 位于半干旱的草原气候区;C位于降水量较多的热带地区,树林茂盛,居 所多为高脚屋;D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地区的黄土高原。 【答案】C
规律总结 纬度较高地区和纬度较低的热带沙漠地区的墙壁都比较厚的原因是不同 的。前者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而后者是可以阻挡外界热量的进入,起到 防热的作用。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第 4 章 第 3 节 人 类 的 聚 居 地—— 聚落 习 题 课 件-人教 版七年 级地理 上册
13.(泰安中考)如图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 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丙处 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中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 热多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