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课程课件)
第十章 女性主义批评 《影视批评》教学课件
2020/10/3
7
• 哈斯盖尔把电影史描述为一条曲线,从 “尊重”(默片时期)到“强暴”(60年 代和70年代的好莱坞)。
• 这条曲线的最高点由40年代的坚强的、 独立的女主人公代表,其代表是如凯瑟琳· 赫本这样的明星。
• 哈斯盖尔把自己表现为一个持异议的批 评家,经常和女性主义保持一段距离,忽视 对非白人妇女的思考并暴露了深刻的两性主 义(在她看来,赫本和特莱西是性别互补的 浪漫主义的典范)。
2020/10/3
26
•
• 女性批评中以前不大为人们所触及的以 种族为中心的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
• 到目前为止,性别的不同是精神分析中 主体性研究的中心坐标,拉康的女性主义 电影理论在把性别问题和种族的、民族的 、阶级的、国家的或其他的差别结合起来 研究上还很欠缺,无论是在视觉和叙事符 码、或者还是在观众反映的分析上。
2020/10/3
17
•
• 在另一方面,女人则被确定为奇观,或 象墨尔维所描述的“可看性”上。
• 墨尔维观察到,“在一个由性别的不 平衡所构成的世界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 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两个部分” 。
• 墨尔维排除了在叙事电影中女性观众通 过挑衅性地利用指定给观众的男性位置所 可能享有的快感。
2020/10/3
20
• 墨尔维对女性观众在叙事状态中的描绘 暗示了性别的认同和身份的确认是一个过 程。
• 这个观点被特瑞莎·德·劳瑞体斯所采纳 。劳瑞体斯认为,“真正的任务是要在叙 事中让妇女的欲望和妇女作为社会主体的 矛盾激活起来;表现她的运动和终结、她 的形象和凝视,并始终意识到观众在社会 实践中、在真实世界中都是在具体历史条 件下被性别化的,在电影中也是如此”。
电影哲学PPT课件
目录
• 电影哲学的概述 • 电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 电影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 电影的哲学思考 • 电影哲学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01
电影哲学的概述
电影哲学的定义
电影哲学是探究电影艺术中哲学问题的学科,它探讨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如何表达和引发对人类存在、意义、价 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影可以通过展现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各 个方面,让观众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自己,从 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电影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本质,从而更好地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04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的叙事手法
非线性叙事
打破时间顺序,通过闪回、闪前 、多线并进等方式讲述故事。
色彩运用
通过画面中的元素布局,形成具有美感和意 义的画面。
光影效果
通过光线的明暗、角度等,营造氛围和突出 主题。
电影的音乐与音效
音乐与画面的配合
音乐与画
为电影量身定制的音乐,增强电影的艺术表 现力。
音效的运用
利用音效模拟真实环境,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音乐与情节的融合
电影的社会批判
电影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不 公、矛盾和问题的揭示和呈现, 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 反思和批判。
电影的心理批判
电影能够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对观众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状态产 生影响和启示。
03
电影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电影对人类精神的表达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人类情感、思 想和观念。
电影哲学的历史发展
精神分析与电影(电影理论课程课件)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电影
拉康理论对于现代电影的影响 A.电影是一种想象的镜子。 电影是一种想像的建构,迎合个体内在的欲望 和需求。而这种个体最初自我心灵的构成是由语言 /文化而来。 或者说,电影的叙事与主体内部的想象叙事同 构。 拉康学派的影评人认为,观众和银幕的关系即 观影的活动,可被视为代替了一种想像的状态:对 整体性和丰富性的欲求;解除我们自身的现实匮乏 感、分离感的欲望:
•
1920年代中期,法国先锋派电影导演和理 论家就接受了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源泉来 自于力比多的精神分析学观念,把电影特 性说成是情感的自我表现形式,把现实中 受到压抑的欲望转移到自己幻想中的形象 上去 以白日梦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暴力、色情、凶杀、 渎神、恐惧等. ,
• •
提示: 所谓力比多的升华,具有两方面意义: A 艺术创作主体也可以从中获得力比多的升华 B 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艺术游戏,获得了力 比多的升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 春天》
精神分析相关电影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 《歌西卡》犯罪心理学 《美国精神病》双重人格 《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 《美丽心灵》偏执性精神分裂 《记忆碎片》失忆症 《蓝丝绒》心理扭曲 《雨人》自闭症 《本能》性与暴力 《沉默的羔羊》变态心理
• •
1.“我”的主体性建构: 电影叙事在我们面前展开,彷佛是由我们控制 的;我们似乎组织着我们所见的世界。它并且顺着 我们的意思发展;让我们产生幻觉,认为我们创造 了银幕的世界,它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 2.主体置换: • 电影主观镜头让我们透过角色的双眼来看,使 得观众对银幕人物产生强烈的认同。因此某种意义 上,我们“成为了”主角,纵使是幻觉,但这种心 灵的身分转换减轻了我们的不安,赋予我们在外在 世界生活中无法享受的完整性。
女性电影
•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 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 。 • 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到70年代 末期,仅英国就拥有了9000多个女性协会,美 国、加拿大涌现出大量女性组织。 • 论争的重点: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经 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强烈的政治意 识形态色彩。 •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 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争 得了选举权和一定意义上的财产权、受教育权 和就业权。
一、法国 • 艾丽丝· 居伊-布朗什 • 谢尔曼· 杜拉克 • 狄安娜· 柯瑞斯《薄荷汽水》、《一见钟 情》 • 玛格丽特· 杜拉斯 • 阿涅斯· 瓦尔达 • 卡特琳娜· 布雷耶《罗曼史》 (1999)
二、英国 • 萨莉· 波特《奥兰多》《惊悚片》《探戈 课》 • 毕班· 基德隆《阿力克斯》《加速》 • 普拉缇巴· 帕玛《愤怒之地》《战士之痕 》 • 艾达· 卢皮诺《小鸟依人》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在宣布“人人生 而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 将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3)女性的真实处境 • 西方:没有基本人权的第二性别 • 中国:被压迫与被奴役的对象 发展变化(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董仲舒:三纲五常——程颐 、朱熹: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 福的工具。 • 卢梭:女人是要取悦于男人、要贡献给男人、 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 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 甜蜜且愉悦。 • 叔本华:女人是第二性。 • 尼采:你到女人那边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孙,远则 怨。 • 西方语境 “误 读” • 中国语境 “妖魔化”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对手 语义方阵:或称符号学矩阵。
24
4.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顺序:叙事本文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
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可能不一致。 时间:叙事本文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
的时间。 视角:叙事本文中的叙述方法,尤其表现在谁是
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上。
25
二.电影叙事学
; 六、根据直线叙事组合段中陈述是否中断切分(场景和段
落); 七、根据中断镜头是否有组织性切分(插曲式和普通)。
16
八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表现完整情节的镜头段落或被称做组合段 的插入镜头。
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不同画面之间的时间关系并非 真实的时间。
非时序性的括入组合段:几个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 一般和回忆相关。
就是“某种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
”,例如照片、地图、肖像画。“指示符号”是“某种根据自己和对
象之间事实的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符号
和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并不类似,只有某种经验上的因果联系。例如
敲门声意味着客人到来。“象征符号”是指标志者与被标志者之间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女性主义电影简史PPT课件
主义的激进观念,“女性片”中的女人依然是男性文化 观支配下的典型,但是,从女性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的 “女性片”在男导演手中出现显然代表着
42
历史的进步。60年代末期不只在美洲,几乎整个西欧都 处在政治混乱的紧张气氛中。女性主义即女性解放运动, 是在此时期涌现的意识形态之一。尽
43
管妇女运动在电影中的成就已颇为显著,但大部分女性 主义者仍坚持:在男权价值体系下,女性权益仍缺乏保 障。在电影鼎盛的20世纪30~50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64
35
情场的自立精神,呈现了与一般“女性片”中“堕落荡 妇”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为“女性片”奠定了良好的 开端。1934年后,美国电影开始走向
36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迎合传统社会理想;“女性片”也 迎合时代潮流,“荡妇”形象一扫而光,纯情少女和贤 妻良母成为影片的主角,驯服于男性文化
37
的规范。尽管如此,孤军奋战的女导演阿兹纳的“女性 片”始终着力表现性格坚强、独立思考、命运多舛的女 人,体现了女性导演独到的思考。在她的
62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63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20
会以及杂志书刊也开始以“女性”为重点,试图以主动 的姿态,唤醒社会对女性主义的各种思考。学术研究方 面,开始有人研究男性主导的电影中的女
21
性形象,希望正视好莱坞主流电影中如何扭曲或摧残女 性的真实经验。 再有学者尝试在电影史上重新挖掘女性 电影工作者的意义与贡献,并以厚实的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用课件
03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实践应用
女性导演的作品分析
女性导演的创作风格
01
分析女性导演如何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叙事手法和题材选择
,展现出不同于男性导演的创作风格。
女性导演的视角
02
探讨女性导演如何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呈现社会问题和女性议
题,以及她们如何通过电影表达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女性导演的突破与创新
女性导演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挑战传统 的性别角色和叙事模式。
女性主义电影语言的特征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主张采用非传统的 电影语言,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视 觉风格,以呈现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
女性形象与叙事策略
01
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呈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和刻板印象,主张打破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通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观点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实践应用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01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一种以女性 视角和女性经验为基础的电影研 究理论,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权 益。
特点
关注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和地位 ,探究电影中性别角色的塑造和 性别关系的呈现,以及电影制作 和接受过程中的性别问题。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女权 运动开始兴起,女性主义学者开始关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和性别问题。
发展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在全球 范围内传播和应用,成为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女权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初,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 波伏娃《第二性》 德· 是此次运动的理论结晶。第二次高潮发生 在20世纪60年代。 女性主义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认为是在20世 纪60年代诞生的,并且以美国凯特· 米勒 特《性政治》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马卓莉· 洛森把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形
象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天使型, 以女星玛丽· 璧克馥所塑造的形象为代 表;一种是妖女型,以默片女星塞 塔· 巴拉所塑造的形象为代表。这些形 象背后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 的歪曲和压抑。
玛丽· 璧克馥
塞塔· 巴拉
【德】《蓝天使》(1930),导演:约瑟夫· 斯登堡,主演:玛琳· 冯· 黛德丽
电影中以男性主人公的观看为主导, 通过主观视点的引导,使观众对银幕 上的形象产生一种“心理认同”,并 变相地满足自己“占有”的欲望。 ——男性目光是观众投向女性的目 光的中介。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 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 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 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
——“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
“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构成的世界
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积极的/男性和 被动的/女性的两个部分。……作为性 欲对象被展示出来的女人是色情奇观 的主导动机,……主流电影干净利落 地把奇观和叙事结合了起来。在常规 的叙事影片中,女人的出现是奇观中 不可缺少的本上是父权制的和以男性
为中心的,好莱坞经典电影使女性的 视觉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来维 系主流社会的性别成规。
穆尔维:“好莱坞风格的魔力充其量
不过是来自它对视觉快感的那种技巧
娴熟和令人心满意足的控制,……在 丝毫没有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主流电 影把色情编入了父系秩序的语言之 中。”
女性主义理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主要观点: 1、女性受压迫有着深刻的阶级根源 2、无偿的家务劳动构成了妇女压迫的物质基础
朱丽叶特·米切尔《妇女的地位》 3、反对强调男女两性的区别 4、为妇女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和阶级斗争
局限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一个矛盾的混合物。因为它过度强调阶级利益,忽 略同一阶级中的性别关系,忽略了不同国家、种族之中妇女的差异。
精神病理学治疗方法强调病理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忽视女性需求分析女性问题时流于个人化过于功利性传统社会工作中家长制的专家与案主关系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强调女性独一无二的经验传统社会工作中的公私二分法传统的社会工作者习惯认为妇女和儿童受虐待只是个人问题而不是公共问题
女性主义理论
目录
Contents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女性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影响和评价
案例2
案例2
个案二则得到了外界的支持 ,由此,她也坚定了离婚的 决心。
凌女士,大学毕业,在一个外贸公司工作,与丈夫结婚已有8 年。案主自诉婚后与丈夫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可是最近两年, 夫妻一吵嘴,丈夫就动手打她。而案主的丈夫是公务员,中专 学历。不过,在这个家庭中,妻子的经济收入与学历均要高于 丈夫。案主自诉,她赚的钱比丈夫多,丈夫心里就不平衡。如 此,凌女士进一步分析说,丈夫的施暴行为,完全是大男子主 义所致。同时,案主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她离婚,认为这样的丈 夫不值得留恋。
02 Part Two 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女性主义三大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 主义女性主义
新女性主义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
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 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90年代,性别概 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
内容
• 马克思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均认为资本主义与私有财产制度是制造妇 女受压迫的根源,必须取消这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妇女解放方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革命策略是阶级斗争,强调资本主义与阶级制度是妇女 受压迫的唯一根源。于是,性别压迫被化约成经济问题,妇女问题被纳入阶 级与国家问题之范畴,婚姻、生育与家庭议题都沦为芝麻小事。女性一直在 社会主义运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要求推翻性别压迫的热望仅在某 些时候受到男同志的重视。虽然左派运动始终带有性别偏见,但仍提供女性 主义者最友善的生存空间。1960年代美国新左派高涨,当时男学生掌控运动 决策权,女学生只能跑跑龙套,外加性伴侣的角色;并认为妇女解放本是小 事,岂可与种族、阶级、反战等重大议题相提并论。燃起1960年代美国妇运 的两支生力军,其一就是这些与左派决裂的“激进”、愤怒的女大学生,这 些出走的女大学生后来又发展出两派:一派是“激进女性主义流派”思潮 (radical feminism),反扑马克思主义;另一派仍信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并撷取盛行一时的“青年马克思”(新马)的人道主义,接纳基进派与心里 分析学派的部分理念,融合而成“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活跃于1970、 1980年代英美学院中。 乌托邦社会主义坚持唯有两性在知性、权利、财富上皆达到平等,社会主义 追求人性全面改造的目标方能实现。马克思则悖离这项理念,罔顾性别压迫, 强调阶级剥削才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 • 是强调男女平等,要求平等的工作权力、经济权力和法律权力,代表人物即 大名鼎鼎的西蒙· 德· 波伏娃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 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请见父权条目)。女性主 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组织性运动的 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Seneca Falls, New York)召开 的第一次女权大会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As it in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women as a symbol of male opponents were ruled and restricted. Men can impose their fantasies and obsessions onto the female images through the language instructions, and the women were survived in men’s fantasies and obsessions. While female are still being tightly bound as a person of the creators rather than the carriers. (Mulvey, 1975)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莫薇(Mulvey)视觉快感与恋物癖??
Feminist Film Theory-Mulvey Visual Pleasure and Fetishism
男性─「凝视」的快感
Male- Pleasure of “gazing”
就杨紫琼饰演的女性中国情报员林葳而言, 其倾向带有「阳刚化」的女性特质,
?? 解除「阉割焦虑」─给予阳具象征
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
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引言:电影一直以来是我们理解和塑造社会现象的重要媒介之一。
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种形式,电影不仅呈现了多元化的故事和角色,也代表了社会对于性别和身份认同的审视。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过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看方式的研究,探讨了女性群体在电影中的地位和表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理论,进一步推动了电影领域的性别平等和女性主义的发展。
本文将以女性观看方式为角度,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进行研究,并探讨女性主义电影的进展和潜在的挑战。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以女性学家和电影评论家们对电影的批判性阐述为主线。
从对女性在电影中形象的揭示与修正出发,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关注女性主体性别观看方式的理论体系。
其中,论述最为广泛的两种女性观看方式理论分别是“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
二、男性凝视的性别属性“男性凝视”理论最早由女性学者劳拉·穆尔维利于1975年提出,该理论主要描述了电影在制作和观看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觉惯性。
根据劳拉·穆尔维利的观点,男性凝视具有主动性、权力性和定向性特征。
男性凝视通过电影摄影机的视角和镜头语言,无形中将女性物化为男性所期望和追求的对象,从而限制了女性在电影中的表达和自主性。
三、女性凝视的出现和内涵“女性凝视”理论是对男性凝视的反思和回应。
女性凝视主张观看的权力不仅属于男性,女性同样具有自主思考和解读电影的能力。
女性凝视强调多元的女性经验和视角,关注女性的情感、欲望和日常生活,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视觉框架。
女性凝视的出现对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女性群体在电影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女性观看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女性观看方式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电影细节的解读和名称,以及对女性主体在电影中的表达和解放的探讨。
电影理论
《电影理论基础》阅读笔记(上)第二章电影与心理三、米特里米特里的理论试图在蒙太奇理论和纪实理论之间做出调和,认为影像的价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真实性和形式感兼具的。
经典电影理论在本体研究上的纷争至此平息。
米特里使古典电影理论的终结者和电影理论新时代的开辟者。
米特里提出电影基本结构的几大要素:影像,画框,运动和蒙太奇效果。
节奏、空间构成和声音是源于影像的有助于电影经验的次级形式。
电影经验的基本结构和次级形式界定了电影的心理学基础,并可以作为“电影化”的界定标准,即能够利用和依靠这些结构形式来表达意义的作品就是电影化的作品。
第三章电影与现实(上)蒙太奇与形式主义、长镜头与写实主义,分别代表了分解/重构与纪录/写实这两种对于电影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不同认知。
一、蒙太奇与苏联蒙太奇学派古典悲剧:三一律;《党同伐异》:三多样律。
二、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电影胶片上写)+电影组织(我剪辑)。
维尔托夫认为场面调度、演员、摄影棚之类都是资产阶级的发明物,应该排斥。
应采取实况拍摄的方法,即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方法。
“把摄影机当成比肉眼更完美的眼睛来使用,以探索充塞空间的那些混沌的视觉现象。
”(≪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他们认为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三、库里肖夫原来“创造性地理”(1920年)也叫“库里肖夫效应”的一种。
库里肖夫还有“电影模特儿”理论,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面前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
”四、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就是通过明确的选择和组合来强制性的支配观众的思想与联想,这是普多夫金在蒙太奇理论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这一句没有明白,库里肖夫不是已经做到了么?普多夫金《母亲》中“囚人的喜悦”一段是用非文字语言、纯视觉形式表达情感的典型案例。
可以在讲课中作为例子援引。
五、爱森斯坦爱森斯坦受≪党同伐异≫的影响由戏剧转向电影,贾樟柯因为≪黄土地≫的感召决心投身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ab
劳拉·穆尔维的第二层发现:影片当中结构男性心理的重要线索成为 主流电影叙事模式。
(1)按照弗洛伊德、拉康的理论,女性对于男性具有着双重意义: ➢ 男人,他们爱女人 ➢ 男人,他们恐惧女人
劳拉·穆尔维正是从这样的论述出发,认为在电 影中女性经常具有上述象征意义,经常成为一种电 影中男性主人公的心理机制和电影的叙事结构。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针对电影业中对女 性创造力的压迫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 夺进行分析的。
(一)劳拉·穆尔维的女性电影理论
在《观影快感与叙事电影》里,她从女性的角度对主流电 影进行批判性的观看,揭示出主流电影掩盖着的一种性别的权 利机制。
aa
劳拉·穆尔维的第一层发现:劳拉·穆尔维的电影理论以好莱坞电影为 对象切入,几乎所有的电影叙事结构当中都潜在着一个性别潜规则。
潜规则2
观众透过男主人的 眼睛观察女主人公, 电影中的女性双重 “被看”。
➢劳拉·穆尔维进一步指出,在好莱坞经典电影中女性几乎没有行动的可能。 ➢ 经典的花瓶形象:服从者与被观看、被保护者《魂断蓝桥》《角斗士》 ➢男性的服从者与辅助者:《007》《邦尼与克莱德》《天生杀人狂》《杀 死比尔》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潜规则1
好莱坞电影中先 在地存在着一种 先在的看与被看 的关系:男人看, 女人被看。
➢行动着的男人(主体)、作为奇观的女人(客体) ➢女人=欲望的对象
[注释] 《绅士喜欢金发女郎》剧情:两个风华正茂的女孩——罗雷莱和桃乐茜,梦 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罗雷莱的目标是嫁一个有钱人,而桃乐茜寻找的却是短 暂的激情和娱乐。经历一番曲折,两个女孩终于在从巴黎回伦敦的途中双双披上嫁衣: 桃乐茜嫁给了一位私家侦探,罗雷莱则最终与一位有钱人喜结连理。
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电影
第六章女性主义和电影一、这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权主义: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男性中心:注意的中心在于男性及其活动。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男权主义的表现第一,男性统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
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因此男性的统治也是自然的。
第二,男性认同: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如:定义事业;定义奉献第三,将女性客体化。
在男性事务和交易中将女性用作客体。
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
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社会上常见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信息总是将女性摆在次等的地位,贬低女性的角色,女性的工作、产品和社会环境均低于男性。
各类传媒中的符号设计暗含对女性的贬低。
社会结构安排从社会最高权力机制上排斥女性。
第四,男权制的思维模式。
两分思维,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忽略中间状态。
例如:阳刚与阴柔、主体与客体、浅肤色与深肤色、理智与感情、心灵与肉体、善与恶。
线性思维:时间和历史都依线性前进,忽略了循环。
等级思维:忽略了只是不同没有高低之分的事物。
崇尚直线发展型模式:认为现在永远优于过去。
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形象以广告为例,女性主义认为,在广告中女性已经全面类型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全面商品化。
从某种角度而言,女性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对象。
在女性被偷窥被消费的同时,广告又偷梁换柱的借助他人的视角使人们——男性——消费者消解掉在偷窥时有可能产生的罪恶感;或者借助电影黑暗的观影环境,使消费者显得心安理得。
女性的话语权女性主义研究认为,在长期的社会“规则”下,女性不应该是威胁的,而应该是以“淑女”的形象出现。
否则她就要被消灭或者被教训。
女人不应该是自我行为的发出者,他们没有话语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性主义重在思考,重在批判,重在重新 建立起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因而女性主义 是一种认识论。
• 女权主义重在找出问题之所在,重在实践, 重在行动,以建立一个性别间更加平衡、 和谐的新的社会体系。
二、历史背景
1、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浪潮(1890--1920 ) 关注焦点是女性权利。争取教育权、财产权和参 政权,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女性主义组织和妇女团 体。在第一次浪潮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发 挥的影响尤其巨大。
①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 • 雅克·德里达 :解构主义 • 米歇尔·福柯:话语、知识、权利 • 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 茱莉娅·克里斯迪娃(Julia Kristeva):女
• B.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
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女性解放最主要的途径是进入社会主义劳动市场。 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将男权制得心理加以 转变,才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
•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最关注的问题有:女性参加社 会劳动的问题;家务劳动不被当作工作的问题; 女性的劳动报酬低于男性的问题。
• 从狭义来说,女性主义就是指以性别视角来看待、 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论原则。
“女性主义”VS“女权主义”
•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同一个英语单词 (feminism)两种译法,源起相同,然而使用时 有所侧重。
• 女权主义主要指争取男女社会平等地位,而女性 主义则侧重打破性别霸权,打破男性中心主义。
• 女权主义一般不涉及到性,女性主义则很侧重性。 女性主义用法上更加平和,也更加学术。换言之, 女权主义算是宏大叙事(关于国家、历史),而 女性主义算是微观叙事(关于个体)。
电影与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定义
• 从广义上讲,女性主义可以概括为,以消除性别 歧视,结束对妇女的压迫为政治目标的社会运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和文化领域的革命。从政治 层面来看,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革命,一种 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斗争;从理论层面来看,它 强调两性平等,对女性肯定的一种价值观念、学 说或方法论原则;从实践层面看,它是一场争取 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
• 主张重新评估女性的重要性,认定女性价值高于 男性价值,如果社会建立在女性价值之上,社会 会变得更加“富于生产力、和平和正义”
• 主张重新评估传统女性的技术和观点,超越男性 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估女性对文化的贡献。
三、理论背景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运动的女权主义思
潮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 的宏大背景中展开的。
②、从单纯的政治运动向整体文化批判的演进,是 新女性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新女性主义不再局限于 对具体政治权利的主张,也主张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权,更重要的是清除渗透到思想和文化肌理中的父 权主义观念。
• 第二次浪潮中,引领风骚的理论思潮:激 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 A.激进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把对女性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 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 “男权制”
A.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理性、公正、机会均等和选择的自由 • 局限性:不承认阶级压迫的存在;未能在工作和
政治领域争得两性平等,甚至在法律方面的平等 也没有完全争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两性平等
• 要求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忽略了 两性的生理区别;仍旧以男性的规范为标 准,要求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忽略了女 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等。
• 在第一次浪潮之后,历经经济萧条期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女性主义组织走向衰落。
2、第二次浪潮New Feminism(1960年后) ①、新女性主义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欧洲各国的 学生运动,情绪高涨的反越战运动和‘嬉皮士”共 同构成了西方社会内部的反叛力量。 在这些运动中,不乏女性的身影,但是尽管女性积 极参与,却失望的发现只是从属于男性领导者的权 威之下,自己的意见不受尊重,声音被湮没。于是 第二次的女性主义运动浪潮被掀起。
• 反对性别两分和性别不平衡;
• 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其他女性主义在性问题上的 观点,认为他们都没有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 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
• 局限性:指向其认识论、多元主义、相对 主义,最终导致个人主义政治:后现代主 义抛弃性别、种族、阶级等概念
• B.文化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目标是创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赞 美女性气质,限定男性统治文化的价值。
• 局限性:没能够解释生理性别是如何变成社会性 别的。如果将男性压迫女性的原因归结为生理上 有问题,是生理原因使他们变得残忍,那么就很 难认为这种压迫关系是能够改变的。此外,激进 女性主义被批评为具有种族中心主义的缺点。
•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米利特:《性的政治》 (Sexual Politics)、费尔斯通:《性的辩证法》 (Dialecticof Sex)、玛丽琳·弗伦奇:《超越权 力》、玛丽·戴利:《超越父神:迈向妇女解放的 哲学》
• 批评:它将男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产,而将女 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殖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女 性主义就把女性的位置固定在私领域之中,而把 公领域仅仅限定为男性的领域。这不仅在理论上 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对女性也很不利。
• 代表人物和作品:朱丽叶·米切尔:《妇女地位》 、艾里斯·扬《妇女革命》、阿利森·贾格尔:《女
性主义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与人性》
3、第三次浪潮(90年代)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婴儿潮”一代的渐渐老去, 又出现了第三次浪潮,(享用前人成果,继续深 化女性主义事业)
• 第三次浪潮中,引领风骚的理论思潮:后 现代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
• A.后现代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建立的法 则和原理作重新的审视。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义 理论都是以偏概全,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 论;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
•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沃斯通克拉夫特《女 权辩》、穆勒《女性的屈从地位》、斯坦 顿女性宣言”、波伏娃《第二性》、弗里 丹《女性的奥秘》
• 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 停留在社会现实层面本身,与女性生活现 实密切相关,却没有在理论和思想意识层 面得到纵深的拓展,对于形成女性问题的 社会和思想意识根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探索 和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