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PPT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常见问题释疑 ppt课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常见问题释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8069dc71fe910ef02df842.png)
PPT课件
4
第二章 术语
2.1.14 安全出口
□ 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 梯 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 防烟楼梯间 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是指楼梯间出 时 口还是前室出口?
PPT课件
5
第三章 厂房和仓库
3.1.3 白酒火灾危险性分类
□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中将38度及以 上 白酒归为甲类危险品,而原规范中是60度及 以上 为甲类,50度至60度为丙类。
□ 对于地下是否也要限制400m2,还是可以做 到 1000m2?
PPT课件
32
第五章 民用建筑
5.4.9 场所防火分隔
□ 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 火 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不燃性 楼板 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 筑内其 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餐厅人数如何计算?
PPT课件
23
第五章 民用建筑
5.3.6 有顶步行街
PPT课件
24
第五章 民用建筑
5.3.6 有顶步行街
□ 地下建筑或者地下与地上相连通的建筑,是否可以 采 用有顶商业步行街的设置?
□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 防 火墙分隔”,关于穿越步行街商铺的风管是否需 要设 置防火阀?
PPT课件
26
第五章 民用建筑
5.4.2 商店内设置库房
□ 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 民 用建筑内不应设置Th产车间和其他库房。经营、 存放 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 和储藏 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
□ 对于商场、超市内设置的附属的库房,如何进行防 火 分隔,其防火设计有什么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_2014)培训课件四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_2014)培训课件四](https://img.taocdn.com/s3/m/8b9a5edc6529647d272852ed.png)
2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与防烟楼 梯间合用的前室,应符合本规范第5.5.28条和 第6.4.3条的规定;
3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 口和本规范第5.5.26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 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不应设置卷帘。
7.4.2 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 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5m;
2 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个出口 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
3 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4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8.1.6 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 应低于二级;
2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 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 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楼层;
3 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8.6.4
8.1.7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需要联动控制的消防 设备的建筑(群)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设 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 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 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 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 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6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 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 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 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 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4 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 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 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3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 口和本规范第5.5.26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 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不应设置卷帘。
7.4.2 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 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5m;
2 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个出口 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
3 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4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8.1.6 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 应低于二级;
2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 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 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楼层;
3 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8.6.4
8.1.7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需要联动控制的消防 设备的建筑(群)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设 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 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 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 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 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6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 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 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 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 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4 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 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 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精品PPT课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c1222dc850ad02de8041c2.png)
• 4 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剧场后台的辅助用房;
• 5 除住宅建筑外,其他建筑内的厨房;
• 6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门厅。原强条
• 6.2.4 建筑内的防火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 面板底面。住宅分户墙和单元之间的墙应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 板底面,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 建筑构造——防火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 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 窗。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
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 6.1.4 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 如设置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 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 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 施时,距离可不限。
• 6.1.2 防火墙横截面中心线水平距离天窗端面小于4.0m,且天窗 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
• 6.1.3 建筑外墙为难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凸出墙的外表面0.4m 以上,且防火墙两侧的外墙应为宽度均不小于2.0m的不燃性墙体, 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外墙的耐火极限。
• 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 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距离可不限。 原强条
• 6.1.5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严禁穿越防火墙。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 6.1.6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必须开设时,应设置不 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 除本规范第6.1.5条规定外的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 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 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难燃及可 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原为强制性 条文
• 5 除住宅建筑外,其他建筑内的厨房;
• 6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门厅。原强条
• 6.2.4 建筑内的防火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 面板底面。住宅分户墙和单元之间的墙应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 板底面,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 建筑构造——防火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 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 窗。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
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 6.1.4 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 如设置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 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 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 施时,距离可不限。
• 6.1.2 防火墙横截面中心线水平距离天窗端面小于4.0m,且天窗 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
• 6.1.3 建筑外墙为难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凸出墙的外表面0.4m 以上,且防火墙两侧的外墙应为宽度均不小于2.0m的不燃性墙体, 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外墙的耐火极限。
• 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 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距离可不限。 原强条
• 6.1.5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严禁穿越防火墙。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 6.1.6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必须开设时,应设置不 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 除本规范第6.1.5条规定外的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 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 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难燃及可 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原为强制性 条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b8d7c9fad6195f302ba621.png)
2.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0.25
耐火等级
二级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3.1.2
▪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
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 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 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 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 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 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当居住建筑或居住建筑与其他功能合建的 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 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 折算
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可不计入建筑 层数
余数大于等于1.5m时,多出部分应按1层计 入建筑层数。
不适用范围
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 防火设计
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 品本身重量1/4的仓库,其火灾危险性应按 丙类确定 。
3.2.1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名称 构件 防火墙
承重墙
楼梯间和电梯井的墙 墙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非承重外墙
房间隔墙
柱
梁
楼
板
屋顶承重构件
疏散楼梯
1.00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0.25
耐火等级
二级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3.1.2
▪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
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 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 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 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 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 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当居住建筑或居住建筑与其他功能合建的 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 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 折算
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可不计入建筑 层数
余数大于等于1.5m时,多出部分应按1层计 入建筑层数。
不适用范围
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 防火设计
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 品本身重量1/4的仓库,其火灾危险性应按 丙类确定 。
3.2.1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名称 构件 防火墙
承重墙
楼梯间和电梯井的墙 墙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非承重外墙
房间隔墙
柱
梁
楼
板
屋顶承重构件
疏散楼梯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培训课件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培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209c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a.png)
顶棚材料
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 用可燃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VS
墙面材料
墙面材料同样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 采用可燃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03
建筑防火分区和安全疏 散设计
建筑防火分区的设置要求
总结词
建筑防火分区的设置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将建筑物的火灾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详细描述
根据规定,建筑物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且应分散布置,便于人员疏散逃生。同时,安全出 口和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疏散人数的要求,并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关闭出口。
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
总结词
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计算是建筑防火设计 中的重要内容,其计算方法应根据《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
详细描述
根据规定,建筑物内各房间或部位的人员至 最近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距离应满足规范 要求。同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 燃物数量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疏散宽度,并 设置足够的疏散楼梯和通道,以满足人员疏 散的需求。
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总结词
消防电梯是建筑物内重要的消防设施之一,其设置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注重从 源头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同时要求建筑物具备足够的耐火等 级和灭火设施。
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防火分区、安全疏 散、消防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火灾 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并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提供 足够的安全保障。
喷头的布置应满足喷水均匀、保证足够水压的要求,且应避免喷头受高温辐射热影 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幻灯片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a93bc0192e45361166f574.png)
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
?建规??高规?整合后的主要变化
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了有关内容;取消了 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 要求,这些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 定;
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
?建规??高规?整合后的主要变化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幻 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
?建规??高规?整合的意义
1、现行?建规?、?高规?的局部规定已难以适应工程建立的现实需要。 2、各类火灾事故也反映出一些亟需完善标准的问题。 3、两项标准之间及与国家的工程建立标准体系和其他防火设计标准之间 的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给标准的执行带来较大困难。
新标准
1.0.4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 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 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展 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 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 据本标准的相关规定确定。
注释
此条为新增内容。在建 筑防火设计中提出了更严 格的要求。同时也是较为 灵活的防火分隔方式。
。
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 第一章 总那么
新标准
4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 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标准规定的平安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 个长边设置贯穿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 高度。否那么,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
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 第二章 术语
建筑高度的计算
新标准
建筑高度的计算
5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 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 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_图文幻灯片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_图文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7896fdb7360b4c2f3f646a.png)
火灾事故反映出一些亟需完善标准的问题 1、建筑外墙保温和屋面保温系统的防火 2、大型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 3、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消防扑救
面和灭火救援口等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 4、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的平安 5、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设置范围
修订背景
?汽车库、修车库、建停筑车设计场防设火标计准防G火B 5标001准6-2?02G1B 50067
新规 的修订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吸取国 内火灾事故教训,总结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经历和消防科技成果,结合工 程建立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广泛征求设计、生产、建立、科研、教学和 消防监视等单位意见,最终定稿,自2021 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确,具体标准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5.提高了高层住宅和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 6.增加了有顶商业步行街的防火要求;调整、补
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
标准目次
?汽车 库 、修车库、建筑停设车计防场火设标准计防GB 火500标16-准202?1 GB 50067
第一章 总那么 第二章 术语 、符号 第三章 厂房和仓库 第四章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 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第五章 民用建筑 第六章 建筑构造 第七章 灭火救援设施 第八消 防设施的设置 第九章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第十章 电气 第十一 章 木构造建筑 第十二章 城市交通隧道
标准之间的协调
1、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 2、有关防火分隔及防火门设置等级的要求 3、柴油机房等的布置及其燃油储罐的容量要求 4、楼梯间内的燃气管路敷设要求 5、有关液化石油气瓶组间的布置要求 6、剪刀楼梯,合用防烟楼梯间前室等设置 7、电梯层门、建筑连廊、多功能建筑、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c475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1.png)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通过合理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火灾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火势的快速 蔓延。
安全疏散
本规范对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距 离、出口宽度和出口数量均作出 了明确规定,以确保人员能够在 火灾中快速、安全地疏散。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推广和应用
未来应继续加强规范宣传和培 训,增强设计、施工、验收等 环节的规范意识,确保规范的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
建筑物内人员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出口并顺利疏散到室外。安全疏散距 离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等因素。
安全疏散宽度
建筑物内的疏散走道、楼梯间、前室等应满足人员疏散宽度要求。疏散宽度的确 定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等因素。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有效实施和应用。
修订和完善
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新技术、新 材料的应用,及时修订和完善规 范,提升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 性。
智能化监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物火 灾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火灾预 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对建筑设计行业的意义与影响
提高设计质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能够提高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因 设计不当导致的火灾事故。
其他消防设施设计
疏散设施
应设置合理的疏散设施,如疏 散楼梯、消防电梯等,确保人
员安全疏散。
灭火器及其他设备
应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 合适的灭火器及其他消防设备 ,如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
系统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应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设置 合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如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等。
04
消火栓设备选择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PPT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8576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a.png)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1. 防火设计的术语
裙房 skirt building 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建筑高度 building altitude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 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耐火极限 dur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 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除一类建筑以外的 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 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 住楼、图书馆、书库
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 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 视楼、电力调度楼
3.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 馆、办公楼、科研楼
第8页,共35页。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2.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选定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第18页,共35页。
(5)托儿所、幼儿园的布置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婴幼儿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火灾时无法进行适当的自救和安全疏散活 动,一般均需要依靠成年人的帮助来实现疏散,行动缓慢,易造成严重 伤害。
第20页,共35页。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7)汽车库的总平面布局和建筑平面布置
车库不应布置在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生产装置区和贮存区内。 汽车库不应与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
合建造;当病房楼与汽车库有完全的防火分隔时,病房楼的地下可设置 汽车库。 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喷漆间、充电间、乙炔间和甲、乙类 物品贮存室。 汽车库和修车库内不应设置汽油罐、加油机。 停放易燃液体、液化石油气罐车的汽车库内,严禁设置地下室和地沟。 车库区内的加油站、甲类危险物品仓库、乙炔发生器间不应布置在架空 电力线的下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权威宣讲内部(最新修订版) 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权威宣讲内部(最新修订版)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8344f3f46527d3240ce0f3.png)
14
三、主要修订内容
1、建筑分类
① 住宅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 ② 厂房、仓库和其他构筑物
➢ 一、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和单、多层民用建筑
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 筑的防火要求,按有关旅馆建筑的规定确定
除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按高层建筑的规定设计
15
三、主要修订内容
1、建筑分类
裙房——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
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④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⑤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⑥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
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25
三、主要修订内容
6、利用有顶商业步行街进行疏散时的要求
26
三、主要修订内容
6、利用有顶商业步行街进行疏散时的要求
① 基于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要求 ② 间距不小于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且不应小于9m ③ 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 ④ 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2,步行街的长度
1)提高了楼板的耐火极限 2)明确了防火间距 3)充实了避难层(间)的要求 4)增加了应急照明等的备用电源的持续供电时间
19
三、主要修订内容
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
1)楼板的耐火极限
20
三、主要修订内容
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
2)防火间距 L1=2.85m L2=8.8~21.85m L=14.6~27.55m
不宜大于300m ⑤ 按6.2.5条的要求设置回廊或挑檐 ⑥ 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开口不应小于
步行街地面的37%
27
三、主要修订内容
L=4.2m,L1=16.2m
三、主要修订内容
1、建筑分类
① 住宅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 ② 厂房、仓库和其他构筑物
➢ 一、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和单、多层民用建筑
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 筑的防火要求,按有关旅馆建筑的规定确定
除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按高层建筑的规定设计
15
三、主要修订内容
1、建筑分类
裙房——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
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④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⑤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⑥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
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25
三、主要修订内容
6、利用有顶商业步行街进行疏散时的要求
26
三、主要修订内容
6、利用有顶商业步行街进行疏散时的要求
① 基于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要求 ② 间距不小于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且不应小于9m ③ 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 ④ 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2,步行街的长度
1)提高了楼板的耐火极限 2)明确了防火间距 3)充实了避难层(间)的要求 4)增加了应急照明等的备用电源的持续供电时间
19
三、主要修订内容
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
1)楼板的耐火极限
20
三、主要修订内容
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
2)防火间距 L1=2.85m L2=8.8~21.85m L=14.6~27.55m
不宜大于300m ⑤ 按6.2.5条的要求设置回廊或挑檐 ⑥ 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开口不应小于
步行街地面的37%
27
三、主要修订内容
L=4.2m,L1=16.2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3c91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0.png)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目录
• 概述 • 防火设计规范 • 防烟排烟设计规范 • 消防设施安装规范 • 工程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指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防火间 距、安全疏散距离、消防设施配置、防火防烟分区设置等技 术标准与规范的文件。
特点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它 涉及到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专业领 域,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04
消防设施安装规范
消防给水系统
01
给水设施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消防给水系统。
02
水源的可靠性
确保建筑物内外的消防水源充足可靠,能够满足火灾延续时间的用水
需求。
03
水压和水量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水压和水量要求,以保证灭火时的有效性
和及时性。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2 3
研究未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防火规范将更加注重安全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提高,同时更加关注智能化、 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应对策略
为了适应未来防火规范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应注重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耐火 极限,同时加强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此外,应加强防火规 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防火意识和技能水平。
规范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它能够有 效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提高建筑物抵抗火灾的能力,从而保 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目录
• 概述 • 防火设计规范 • 防烟排烟设计规范 • 消防设施安装规范 • 工程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指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防火间 距、安全疏散距离、消防设施配置、防火防烟分区设置等技 术标准与规范的文件。
特点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它 涉及到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专业领 域,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04
消防设施安装规范
消防给水系统
01
给水设施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消防给水系统。
02
水源的可靠性
确保建筑物内外的消防水源充足可靠,能够满足火灾延续时间的用水
需求。
03
水压和水量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水压和水量要求,以保证灭火时的有效性
和及时性。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2 3
研究未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防火规范将更加注重安全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提高,同时更加关注智能化、 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应对策略
为了适应未来防火规范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应注重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耐火 极限,同时加强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此外,应加强防火规 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防火意识和技能水平。
规范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它能够有 效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提高建筑物抵抗火灾的能力,从而保 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文ppt课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5e5139fd0a79563d1e721a.png)
❖ 2.5h隔墙、1.5h楼板、甲、乙级防火门
30
防火分区
❖ 面积分区 将燃烧控制在所涉及范围的一定面积之内;
❖ 竖井分区 封堵楼梯间、电梯竖井、管道井等易于构成火
焰和烟气竖向流动通道; ❖ 功能分区
发生火灾时难以疏散的部分和起火可能性很大 的部分与其他部分分隔开。
31
防火分区 面积
❖ 局部设自喷时,增加面积可以按该局部面积 的一倍计算。
❖ 防火墙 ❖ 防火卷帘 ❖ 防火玻璃
43
防火分区 分隔
❖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 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保护; ❖ 特级防火卷帘
44
防火分区 分隔
❖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
16
建筑高度(附录A)
❖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 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 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 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 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 后取其中最大值;
❖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 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1
防火间距(附录B)
❖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 算,当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 缘算起。
❖ 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为相邻两储罐外壁的最近水平距离。 ❖ 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为两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的最近水平
30
防火分区
❖ 面积分区 将燃烧控制在所涉及范围的一定面积之内;
❖ 竖井分区 封堵楼梯间、电梯竖井、管道井等易于构成火
焰和烟气竖向流动通道; ❖ 功能分区
发生火灾时难以疏散的部分和起火可能性很大 的部分与其他部分分隔开。
31
防火分区 面积
❖ 局部设自喷时,增加面积可以按该局部面积 的一倍计算。
❖ 防火墙 ❖ 防火卷帘 ❖ 防火玻璃
43
防火分区 分隔
❖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 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保护; ❖ 特级防火卷帘
44
防火分区 分隔
❖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
16
建筑高度(附录A)
❖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 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 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 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 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 后取其中最大值;
❖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 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1
防火间距(附录B)
❖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 算,当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 缘算起。
❖ 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为相邻两储罐外壁的最近水平距离。 ❖ 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为两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的最近水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_图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c566a150e2524de4187e52.png)
1 总则
《汽车库、修车库、停建车筑设场计设防火计规防范 火G规B 5范001》6-2G01B4 50067
多种使用功能组合建筑应区别功能和用途
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如:住宅与商店、幼儿园与 办公、电影院、剧场与商业、商业建筑内设置餐饮。该建筑及其各功 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
不同用途如办公建筑内设置的会议室、餐厅、锅炉房等,都属于同 一使用功能。
•多功能组合建筑中的商场营业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与办公 用房(自身配套办公用房除外)共用疏散楼梯;餐饮、宾馆(除歌舞娱 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配套用房)与办公用房之间可以共用疏散楼梯。
2 术语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建筑场设设计防计火防规范火规GB范50》016G-2B014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建筑场设设计防计火防规范火规GB范50》016G-2B01450067
火灾事故反映出一些亟需完善标准的问题
1、建筑外墙保温和屋面保温系统的防火 2、大型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 3、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消防扑救面和灭火 救援口等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 4、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的安全 5、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范围 6、超高层建筑的设防要求 7、如何提高建筑中人员的疏散
1)储存除可燃液体、棉、麻、丝、毛及其他纺织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的丙类物 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一级;
2)储存丁、戊类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3)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 民用建筑
《汽车库、修车库、停建车筑设场计设防火计规防范火G规B 5范00》16-G20B1450067
规范目次
《汽车 库
、修车库建、筑设停计车防火场规设范 计G防B 5火001规6-2范01》4 GB 500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 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 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 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一半者。如图2
1
2
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分类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名称 住宅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 一类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 (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层数
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 1、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 2、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 3、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总则-术语
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如图1
2-总平面布局
3
防火分区和层数
防火分区
3-防火分区和层数
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规定如下:单层车库:3000㎡ 多层车库、半地下车库及设在建筑首层的车库:2500 ㎡ 地下车库、高层车库:2000 ㎡
注: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 倍。 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 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 筑高度。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坡地建筑 对于一些超大体量或超长建筑物,一般均有较大的间距和开阔地带。这些建筑只要在平面布局上 能保证灭火救援需要,可在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的确困难时,采用设置环行消防车道。但 根据灭火救援实际,建筑物的进深最好控制在50m以内。少数建筑,受山地或河道等地理条件限 制时,允许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需结合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目录
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2 总平面布局 3 防火分区和层数 4 平面布局 5 安全疏散和避难 6 建筑构造 7 灭火救援设施 8 消防设施的设置
总则-术语
本规范适用范围
1 厂房; 2 仓库; 3 民用建筑;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6 可燃材料堆场; 7 城市交通隧道。
二类
建筑高度大于27m, 但不大于54m的住宅 建筑(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
单、多层 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 于27m的住宅 建筑(包括设 置商业服务网
点)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店、展 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
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 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 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 建筑高度。
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裙房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
总则-术语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 层的高度;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三级耐火等级的医疗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
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 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不得超过9层; 四级耐火等级的住宅不得超过3层;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除以上规范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体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
总平面布局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2-总平面布局
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民用建筑与10kV及以下的预装式变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2-总平面布局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
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 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2-总平面布局
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屋
筑
公共建筑
能组合的建筑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
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
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1.建筑高度大 于24m的单层
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不 大于24m的其 他公共建筑。
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并应符合下列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 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 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 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一半者。如图2
1
2
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分类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名称 住宅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 一类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 (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层数
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 1、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 2、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 3、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总则-术语
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如图1
2-总平面布局
3
防火分区和层数
防火分区
3-防火分区和层数
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规定如下:单层车库:3000㎡ 多层车库、半地下车库及设在建筑首层的车库:2500 ㎡ 地下车库、高层车库:2000 ㎡
注: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 倍。 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 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 筑高度。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坡地建筑 对于一些超大体量或超长建筑物,一般均有较大的间距和开阔地带。这些建筑只要在平面布局上 能保证灭火救援需要,可在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的确困难时,采用设置环行消防车道。但 根据灭火救援实际,建筑物的进深最好控制在50m以内。少数建筑,受山地或河道等地理条件限 制时,允许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需结合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目录
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2 总平面布局 3 防火分区和层数 4 平面布局 5 安全疏散和避难 6 建筑构造 7 灭火救援设施 8 消防设施的设置
总则-术语
本规范适用范围
1 厂房; 2 仓库; 3 民用建筑;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6 可燃材料堆场; 7 城市交通隧道。
二类
建筑高度大于27m, 但不大于54m的住宅 建筑(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
单、多层 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 于27m的住宅 建筑(包括设 置商业服务网
点)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店、展 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
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 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 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 建筑高度。
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裙房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
总则-术语
总则-术语
建筑高度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 层的高度;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三级耐火等级的医疗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
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 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不得超过9层; 四级耐火等级的住宅不得超过3层;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除以上规范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体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
总平面布局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2-总平面布局
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民用建筑与10kV及以下的预装式变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2-总平面布局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
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 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2-总平面布局
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屋
筑
公共建筑
能组合的建筑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
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
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1.建筑高度大 于24m的单层
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不 大于24m的其 他公共建筑。
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并应符合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