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可编辑)

合集下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技术方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技术方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技术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日益紧张,土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保护水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本技术方案旨在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及步骤1. 建立土地整治调查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全域土地整治调查评估体系,包括土地资源容量评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为土地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土地整治方案根据土地整治调查评估结果,结合全域土地资源利用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全域土地整治方案。

方案应包括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布局设计、整治措施和实施时序等内容,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系统、全面和可操作性。

3.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按照土地整治方案,组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复垦、土地改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加强对土地整治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在土地整治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修建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5.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土地整治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健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土地整治工程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

2. 增加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支持,提供足够的经费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推动多元化投入。

3. 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研究与开发,提高土地整治的技术水平。

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实施方案》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特制定本技术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一)目标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任务1. 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

2. 确定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

3. 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4. 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5. 提出土地整治保障措施。

三、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整治的政策文件。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

四、技术流程(一)准备工作1. 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1. 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 调查耕地质量、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等现状。

- 评价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措施可增加的耕地面积和提高的耕地质量。

2.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 调查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布局、利用强度等现状。

- 评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腾退的建设用地面积。

3.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 调查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闲置土地等现状。

- 评价通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再开发可提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

4. 土地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 调查工矿废弃地、自然灾害损毁地等现状。

- 评价通过土地复垦可恢复的土地面积。

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与评价- 调查未利用地、滩涂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评价通过开发可增加的耕地面积。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范本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范本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1. 背景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修复、重建、利用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土地整治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具体目标为:•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防止因资源浪费引发的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 方案内容本规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空间布局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保护与管理控制”。

3.1 空间布局设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建立一套合理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2.制定一套适合区域特色和自然环境的永续性发展方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优化城市布局,以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住宅安居、商务繁荣等为目标。

4.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3.2 土地利用规划本项内容旨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重点涉及土地利用的范围、层次和目标。

1.加强土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明确土地出让、批准和使用的标准和规则。

2.以增进地区经济效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一套准确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严格控制城市拓展的速率和规模,以避免因城市化进程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3.3 资源保护与管理控制本项内容主要是通过优化管理和保护方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可持续利用。

1.落实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组织、立法和实施管理方式,确保土地资源的保护。

2.立即采取一系列必要手段,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利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5)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5)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1. 概述土地整治(提质改造)是指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对现有土地进行改造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一项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规划目标本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 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 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果。

3. 规划内容本规划设计方案涵盖以下内容:3.1 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地貌特征等。

•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优先方向。

3.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结果,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案。

•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比例,合理安排农田、林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面积。

•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3.3 土地质量改善•根据土壤质量评估结果,制定土地质量改善方案。

•实施土壤调理,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土地污染和侵蚀。

3.4 土地整合和整治•制定土地整合方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规模经济效应。

•推动土地整治项目的落地,包括土地平整、排水改造、林地整治等工程措施。

•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空间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土地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土地保护,保护耕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强化土地环境治理,减少土地污染和破坏。

•推动生态修复和绿化工程,增加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服务功能。

4. 实施计划本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内容、实施步骤、时间计划、责任部门等。

2.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 组织实施,加强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

4. 加强监督和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标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标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标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标方案的制定,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标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二、综合整治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开发与重产业结合,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土地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三、技术标方案内容1. 土地整治设计:根据综合整治目标,制定土地整治设计方案。

考虑土地资源类型、利用现状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

同时,充分考虑环保、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确保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

2.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开展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质量、用途等情况。

评估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为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控:根据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与管控措施。

明确土地的开发利用范围和方式,限制不合理利用行为,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于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通过生态植被的恢复和污染治理等方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5. 产业转移与升级:对于传统农业生产和工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的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与升级。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土地的产业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实施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包括优惠税收、土地使用权补偿等措施。

2. 资金投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融资等途径,支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

3. 技术支持:培育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综合整治的技术水平。

4. 能力建设:加强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整治规划、项目审批和监管等工作。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性工程,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土地综合整治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态效益;3.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4.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对本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资源规划设计。

根据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制定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等内容,明确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按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开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包括土地平整、土地整理、土地改良等工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重点对土地资源受损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态景观建设等,提高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

5. 农村产业发展。

根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6. 农民生活改善。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包括道路建设、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2.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为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统一管理,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和步骤1. 统一土地管理机构设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管理中心,负责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统一管理农村土地资源。

2. 制定综合整治规划编制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整治范围、整治项目、整治时限等。

3. 实施土地整治重点对农村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进行整治。

采取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土地合理利用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4. 优化农田结构通过土地整理,调整农田格局,提高农田用地的连片程度,优化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5. 强化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6. 推进农村土地保护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农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力度,提升农村土地的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整治意识和能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工作。

三、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1. 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法规,明确行政责任和奖惩机制,保障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加强经费支持增加财政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投入,确保资金充足,保障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按照规划和目标要求,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强化协调合作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综合整治工作的合力。

土地整治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完整版] .doc

土地整治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完整版] .doc

土地整治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完整版] .doc 一:土地整治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 施工目的和背景1.1 目的1.2 背景2. 地理环境及土地整治目标2.1 地理环境描述2.2 土地整治目标3. 施工范围和工期3.1 施工范围3.2 工期安排4. 施工方案4.1 整治方案概述4.2 土地平整4.3 土壤改良4.4 土地绿化4.5 水质治理4.6 其他施工方案5. 施工技术措施5.1 土地平整技术5.2 土壤改良技术5.3 土地绿化技术5.4 水质治理技术5.5 其他技术措施6. 施工管理和安全措施6.1 施工管理6.2 安全措施7. 监测和评估7.1 施工监测计划7.2 环境评估7.3 结果分析8. 资金和资源8.1 施工所需资金8.2 必要资源9. 附件附件一:相关图纸附件二: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清单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相关图纸附件二: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清单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地整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土地进行治理和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2. 施工范围:土地整治施工的具体空间范围,包括施工地点、面积、周边环境等。

3. 工期安排:土地整治施工的时间计划安排,包括起止时间、施工阶段划分等。

4. 监测和评估:对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 资金和资源:土地整治施工所需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等资源,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6. 安全措施:为保障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培训、防护设施等。

---二:土地环境整治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 施工目的和背景1.1 目的1.2 背景2. 地理环境及土地整治目标2.1 地理环境描述2.2 土地整治目标3. 施工范围和工期3.1 施工范围3.2 工期安排4. 施工方案4.1 土地整治方案概述4.2 土地清理和平整4.3 土壤修复和改良4.4 植被修复和绿化4.5 水体治理和保护4.6 其他施工方案5. 施工技术措施5.1 土地清理和平整技术5.2 土壤修复和改良技术5.3 植被修复和绿化技术5.4 水体治理和保护技术5.5 其他技术措施6. 施工管理和安全措施6.1 施工管理6.2 安全措施7. 监测和评估7.1 施工监测计划7.2 环境评估7.3 结果分析8. 资金和资源8.1 施工所需资金8.2 必要资源9. 附件附件一:相关图纸附件二:施工中的技术文件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相关图纸附件二:施工中的技术文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地环境整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和修复,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益。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4)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4)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目标和原则: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原则,例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

2.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特点,对不同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3.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土地整治后的空间布局,包括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的划定、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等,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

4.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提高土地整治后的生态环境质量。

5.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等,确保土地整治后的基础设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6.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土地整治后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提出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等。

7.土地整治管理措施:提出土地整治的管理措施,包括土地征收及补偿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确保土地整治的顺利进行。

8.社会参与和沟通: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沟通,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土地整治方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以上是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XX县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工作方案

XX县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工作方案

XX县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1.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XX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日益紧张。

土地的非合理利用和乱占乱卖等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制定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2.目标:(1)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2)推进土地管理体制,优化土地利用环境。

(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的衔接,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工作内容:(1)制定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纲要,明确整治目标和重点。

(2)建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确定整治项目。

(3)制定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保障整治效果。

(4)建立土地利用监管机制,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5)加大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支持力度,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

(6)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绿色发展。

(7)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8)加强土地依法管理与维权工作,保障土地资源安全。

2.工作方法:(1)科学编制规划纲要,经过全面调研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区域和问题的整治工作。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整治。

(4)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协调解决土地整治中的交叉问题。

(5)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群众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1.制定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纲要(时间:3个月):(1)组织召开规划编制研讨会,明确规划目标和重点。

(2)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获取规划所需数据。

(3)形成初步方案,并征求专家意见。

(4)修改完善方案,形成最终的规划纲要。

2.建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时间:1个月):(1)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明确整治项目。

(2)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并公开透明。

3.制定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时间:2个月):(1)组织专家评审,制定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土地整治施工方案(3篇)

土地整治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针对某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施工。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

2. 优化土地空间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 土地平整2. 土地改良3. 水利设施建设4. 田间道路建设5. 林业绿化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施工方案1. 土地平整(1)施工方法:采用大型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土地平整。

(2)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土方挖运→土方填筑→压实。

(3)质量控制:确保土地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土壤压实度达到规范标准。

2. 土地改良(1)施工方法:采用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等对土壤进行改良。

(2)施工流程:土壤取样→分析土壤性质→制定改良方案→施用改良剂。

(3)质量控制:定期监测土壤改良效果,确保土壤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3. 水利设施建设(1)施工方法:采用现浇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材料建设水利设施。

(2)施工流程:设计→放样→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防水施工→竣工验收。

(3)质量控制:确保水利设施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达到规范标准。

4. 田间道路建设(1)施工方法:采用土方填筑、沥青混凝土铺设等工艺建设田间道路。

(2)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土方挖运→基础施工→路面铺设。

(3)质量控制:确保田间道路符合设计要求,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标准。

5. 林业绿化(1)施工方法:采用植树造林、绿化带建设等工艺进行林业绿化。

(2)施工流程:选择树种→整地→栽植→浇水→抚育管理。

(3)质量控制:确保绿化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树木成活率达标。

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施工方法:采用拆除违章建筑、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卫生设施等工艺进行人居环境整治。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进行改造、整理和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为目的的一项工程。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治前,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评价土地的质量、潜力和适宜用途。

这需要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通过建立土地质量评价模型,对土地进行科学评价,为后续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土地改造与整理土地改造是指对土地进行改良和改造,提高土地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

常见的土地改造技术包括疏浚和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和整理、土地石化和酸碱性调整、土壤施肥和改良等。

土地整理是指对分散的、零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和整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连片性。

土地整理可以采用土地流转、土地交换、土地合并等方式,形成较大的规模经营的土地,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三、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是指对农村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常见的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保护、水体净化和生态系统建设等。

通过采用防护林的建设、河道整治、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等技术手段,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四、土地用途规划与调整土地整治需要通过土地用途规划和调整,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用途规划包括农田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需要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各类土地的用途和规模。

土地用途调整是指对原有土地用途进行调整和改变,提高土地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

通过采用土地流转、土地转用、土地利用权交易等方式,实现土地用途的变更和调整。

五、综合技术支持与配套措施土地整治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测绘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土地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土地整治工程规划方案

土地整治工程规划方案

土地整治工程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工程是指对已出现问题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对土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本文针对某地区土地出现了多种问题,制定土地整治工程规划方案,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省某市,总面积约6000亩,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存在土地流失、地表侵蚀、土地污染等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项目目标1. 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通过绿化、植被保护等措施,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3.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4. 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四、项目内容1. 土地治理:加强对土地流失、地表侵蚀等问题的治理,采取梯田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土地肥力,改善水土条件。

2. 土地改良:对土地进行改良,加强土壤调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生态保护:加强对水源地、湿地、林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植被保护、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措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4. 农田建设:加强对农田的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

五、项目计划1. 阶段一:进行调研,编制规划方案。

调研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情况,分析土地问题,编制土地整治工程规划方案。

2. 阶段二:实施改良措施。

对土地进行改良,施用有机肥料,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恢复土地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阶段三:实施生态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植被保护、湿地保护等,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4. 阶段四:加强农田建设。

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

土地整治技术方案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质量,达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经济价值的一系列技术工程措施。

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制定科学的土地整治技术方案,本文将以某县城市耕地整治为例,提出土地整治技术方案。

一、规划设计(1)现状分析: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整治方案: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规模,制定出整治原则、目标和工作内容等。

(3)方案设计:在考虑差异和景观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设计。

在土地管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创新设计,提高耕地生产力并实现循环利用。

设计出规划图和配套的施工设计方案。

二、土地整理(1)图化的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通过对地块之间界线进行调整、扩充、变更或隔离等方式,使所整理的土地达到工程建设或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过程。

利用土地整理图对土地进行整理,形成更佳的布局。

使地区内的土地资源有更加合理的利用。

(2)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程度;选定适宜且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和技术,如保护地面覆盖度,施行梯田等。

通过地形、植被等措施减少土地流失,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土地休闲化土地休闲化是指对城市周边、乡村景观的保护、修复、改造等,使其具有人们愿意且舒适地进行度假、游玩、习艺、活动等多种休闲形式的功能。

通过休闲景观进行土地整治,不仅使土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而且可以创造收入和就业,促进土地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修复(1)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水土保持指通过相关的措施和技术,来保护地表水和土壤,减少水和土碎流失的现象,提升土地生产力并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指破坏生态系统后对其进行恢复、修复、改进等建设性措施,以保证土地生态平衡,维护环境生态稳定,提升生态效益。

(2)水体修复和生态建设水体修复是指针对水体污染、水域破坏等问题,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使水体的水质、水量、水景等指标达到一定的水平。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一、规划背景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保护和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是促进区域发展、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需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来实现全面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目标。

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目标1、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3、优化现有土地利用方式和模式,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生活质量。

4、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城市和乡村土地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时,要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为重点,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可持续利用原则。

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时,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3、综合协调原则。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城乡结合部的整体规划,协调各类利益关系,统筹规划城乡土地资源利用。

4、民生优先原则。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需要关注民生问题,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推出有利于群众的政策和措施。

5、市场导向原则。

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时,要注重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

四、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布局和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2、土地整治工程。

对城乡结合部的农田、水田、园地、果地等农业用地进行整治,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提高农业用地的生产力和产量。

土地整治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调控和利用,达到保护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目的。

为了实施土地整治工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个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范例。

一、总体要求1.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能力提升。

2. 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注重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 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3.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4.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实施内容1. 土地规划和整理a.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农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划分和利用方式。

b. 进行农田整理,改善现有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量。

c. 加强园地规划和建设,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d. 合理规划和利用林地和草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 土地生态修复a. 修复农田生态系统,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环境。

b. 积极发展适宜的农田生态工程,如水稻-鱼田-猪圈三系统等。

c. 保护湿地和水资源,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3. 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a. 完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b. 支持农民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

c.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防止土地流转中的非法行为。

4. 农村产业发展a.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 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c. 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农民生活改善a.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b.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c.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格局。

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XXXXX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八月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的要求,结合xx县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一、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中华人民共与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6、《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7、《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10、《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与示范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178号);11、《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 号;12、《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与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1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151 号;14、《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15、《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鄂土资发〔2011〕71号);1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TD/T1024-2010);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1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19、《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1、《XX县城市总体规划》;22、其她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等。

土地整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土地整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土地整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整理土地项目的背景和目标1.背景:此次土地整理项目是为了对地区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田面积,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目标: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实现以下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农田面积;-改良土地质量,提高农田产量;-实施排水工程,减少水浸和涝灾害;-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加强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管理水平。

二、施工方案1.土地整理范围的确定:-对现有农田进行规划和调整,合理安排农田的布局;-对农田边界进行规定和标志。

2.土地平整与调整:-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包括清理杂物、填平低洼地等;-针对土地的坡度和坡向,进行土地调整和整理,努力实现平整的土地表面。

3.改善土壤质量:-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确立养分供给和施肥方案;-实施施肥工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改善土壤肥力。

4.排水工程的建设:-对低洼地区进行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农田排水通畅;-构建排水渠道和排水管网,保证水流顺畅。

5.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井、水泵、喷灌设备等;-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灌溉效率。

6.农田建设:-设置农田标志和农田道路,方便农田管理和农作业;-建设农田防护设施,如农田围墙、防护林等,防止外界因素对农田的侵害。

三、技术措施1.使用先进的农田整理设备和机械,如平整机、挖掘机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使用,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3.进行地质勘测和土壤检测,及时了解土地情况,针对性地选取施工方法和材料。

4.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控制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建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机制,确保整治土地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6.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可编辑)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178号)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7>2012]45 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2〕151 号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鄂土资发〔20〕号)、《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TD/T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20年)》;、《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县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Xx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五、规划编制工作准备(一)资料搜集1、资料分类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础资料:(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3)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4)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5)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建、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2、资料提供途径基础资料应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供。

主要包括纸质文字报告、数据、图件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3、资料整理基础资料调查时,应进行信息核查、整理、归档整理工作。

当所收集的资料经整理后不能满足规划编制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查。

(二)规划基数确定应以审查通过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将二次调查成果转换到规划基期,形成规划基数。

(三)基础图件准备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图件的基础上,结合同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的变化,调整形成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制图要求选择和准备其他有关基础图件。

六、编制前期专题研究基础研究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依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定开展。

(一)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上轮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地区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价,如未开展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可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相关工作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1、上轮规划编制情况介绍结合上轮规划编制环境背景,分析上轮规划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实施措施情况。

2、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总结总结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挖掘情况,补充耕地主要途径、面临问题及困难,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3、上轮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分析对比分析上轮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及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

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应分析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

4、总体效益评价结合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从不同项目类型角度,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设置来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的总体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总结现行规划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组织、资金执行情况。

6、总结与建议评估上轮规划编制实施及有关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并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

(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1、潜力调查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各类待整治土地资源总量及新增耕地系数。

补充调查应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配合下,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

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典型调查方式。

全面调查以全部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调查选择具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

全面调查按以下要求进行:) 农用地整理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a 待整理农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与数据分析,了解各村闲散地,待开发园地、牧草地,待复垦设施农用地,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及现状农村道路占耕地比例、农田水利用地占耕地比例、田坎系数等。

同时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用地整理的行政村,测算以上各类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或设定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片区内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的比例;b)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或调查统计各行政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趋势,对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量的预测,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等,测算规划农村居民点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分析各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或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

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c) 土地复垦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收集独立工矿运营状况等有关资料,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图斑对工矿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

选取若干典型,调查废弃土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

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d) 未利用地开发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通过有关分析,汇总可开发的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滩涂、湖泊水面、河流水面等。

选取若干典型,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及是否适宜开发、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开发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

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典型调查按以下要求进行:。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 6度、6-15度、 15度)分别选取典型样区,通过数据分析,汇总耕地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待整理耕地区面积的比例,及待开发园地、牧草地总量,待复垦设施农用地总量,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与设定的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内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所在耕地区面积的比例,及园地、牧草地开发,设施农用地复垦,坑塘水面填埋可新增耕地系数。

典型样区面积不小于该村该类型耕地面积的2-5%。

、潜力功能区划分 2依照县域城乡空间发展态势、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及地形坡度、是否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等内容,划定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明确土地整治工作可开展范围及不同功能分区内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方向。

3、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分级(1)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可依照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分别评价,评价结果可进一步分级。

(2)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整理农用地资源,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各类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3)通过县域耕地现状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图件配准及叠加,测算各耕地地块现状质量等级,明确规划等级,确定各耕地地块质量等级提高程度,分村汇总形成全县农用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并分级。

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分级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规划衔接法、人均用地估算法、散户归并法等,确定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建设用地可腾退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

并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5、土地复垦潜力评价与分级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废弃土地可复垦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6、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与分级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开发未利用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未利用地可开发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

并将全县各行政村的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