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现状及其来源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汪金国、王志远【内容提要】南高加索地区作为一个资源、民族和历史文化都极为丰富的战略地区,在国际政治中也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这种价值对俄罗斯而言尤为重要。
苏联解体后,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也是几经变化。
本文着重分析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演变的原因与实质,指出这种变化实质上是俄罗斯利益从边界安全到安全边界再到利益安全的层进。
【关键词】俄罗斯南高加索地缘战略【作者简介】汪金国,1971年生,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王志远,1982年生,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
(兰州730000) 冷战后,尤其是2008年格俄战争发生以来,高加索的战略地位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具体包括里海石油及油气管线问题,在高加索地缘政治背景下持续不断的冲突,当然还有美国在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参与和介入。
再加上俄罗斯对上述问题的反应以及伊朗和土耳其作为地区性角色的出现,高加索地区成为全球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一大热点。
一南高加索的战略价值地处欧亚大陆分界处的高加索,是世界上历史、文化和种族最具多样性的区域之一。
高加索地区面积达440 700平方公里,大高加索山将之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北高加索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它包括阿迪格共和国(Adygea)、达吉斯坦共和国(Daghestan)、印古什共和国(Ingushetia)、卡巴尔达-巴尔卡里亚共和国(Kabardino-Balkaria)、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North Ossetia-Alania)、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Chechnya- Ichkeria)、卡拉恰耶-切尔克斯共和国(Karachay-Cherkessia)和沙普苏格斯卡亚共和国(Shapshugskaya)。
而南高加索则是指苏联解体后该地区所出现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
在一般的称谓中,南高加索又叫外高加索[1]。
尽管北高加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由于其更多地属于俄罗斯的国内问题,而本文的目的是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背景下突出南高加索的重要性,所以本文的讨论范围主要是在南高加索地区。
浅谈轻武器发展的趋势
浅谈轻武器发展的趋势轻武器作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与战争形态、军事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以往的历史中,轻武器的发展与人类对战争的需求、资源限制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交织影响,而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轻武器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本文将从轻武器的技术发展、合规格化、信息化和无人化等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轻武器的技术发展日益成熟。
传统的轻武器主要包括手枪、冲锋枪、步枪等,其主要特点是便携、灵活并具备一定的杀伤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轻武器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例如,现代的轻武器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如高强度合金、轻量化复合材料等,使得轻武器更加轻便、坚固。
另外,现代化的制造工艺以及精准的加工技术,也使得轻武器的制造更加精细化,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合规格化是轻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合规格化是指不同型号的轻武器可以互通使用同一类型的零配件和弹药。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军事物资的后勤支持负担,还可以提高作战效能。
为了实现合规格化,各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化,努力推动轻武器的标准化进程,以实现不同型号之间的互通性。
再次,信息化是轻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信息化的核心是指轻武器具备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并能与其他战争装备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现代轻武器普遍配备了一系列的电子和通讯设备,如防护盾、夜视仪、激光瞄准器等,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打击和目标识别能力。
此外,轻武器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作战单元进行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指挥的精确调度,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最后,无人化是轻武器发展的趋势之一。
随着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轻武器开始采用无人系统,如无人侦察机、无人战车等。
这些无人系统能够在没有人员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执行危险任务,不仅提高了作战效能,还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因此,无人化无疑是轻武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轻武器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合规格化、信息化和无人化等方面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与战争形态的变化,轻武器将更加轻便、精准、高效,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论我国轻武器的发展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我国轻武器的发展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班级:111214班学号:111214109姓名:张胜源引言:在军事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轻武器作为单兵携带使用的主要战斗武器,仍然是现代和未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武器,是武器家族的重要成员,有着其他类型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作战手段和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士兵总是战争的主体,人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
与人结合最紧密的轻武器,能够充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战争的动态。
一、轻武器常识轻武器通常是指枪械及其他由单兵或战斗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又称“轻兵器”。
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是步兵分队在近战歼敌的主要武器,手枪是近距离歼敌的自卫武器。
轻武器主要装备对象是步兵,也广泛装备于其他军种和兵种。
轻武器的主要作战用途是杀伤有生力量,毁伤轻型装甲车辆,破坏其他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
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和手榴弹、枪榴弹、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无坐力发射器,此外还有轻型燃烧武器和单兵导弹等。
轻武器的主体是枪械。
轻武器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特别使用于近战,是军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武器。
二、轻武器的特点轻武器的主要特点是:1、重量轻,体积小,能单独使用,可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行;2、使用方便,开火迅速,火力猛烈;3、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战;4、品种多,可以按任务要求进行特殊的装备;5、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
三、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均称为自动步枪,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射手没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射出一发子弹,后者只要射手扣住扳机不放,就可连续射击。
射击方法:半自动步枪实施单发射,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班用机枪主要实施短点射,还可实施长点射,必要时,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可实施单发射,班用机枪可事实连续发射。
战斗射速每分钟:半自动步枪35-40发;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单发射40发,点发射90-110发;班用机枪点射150发,连续发射300发子弹后,应冷却枪管;手枪速射30发。
论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现状及其来源
论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现状及其来源汪金国、张吉军2012-03-27 14:46:28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内容提要】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亚地区基本保持了相对和平与稳定,但是地区各国本身所固有的多种不利因素,如边界纠纷、民族矛盾、毒品走私、宗教偏执、恐怖主义以及与动荡的阿富汗毗邻等,一直刺激着该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及滥用。
总体来说,中亚地区的小武器和轻武器持有状况比较复杂,持有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来源也极为复杂,其中苏联解体、塔吉克斯坦内战、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毒品贸易、阿富汗战争、反政府暴力骚乱和民族冲突等在加剧该地区局势动荡的同时,也使大量小武器和轻武器流向了社会。
作为中国的近邻,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部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深入研究中亚各国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状况及其来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亚小武器和轻武器武器扩散【作者简介】汪金国,1971年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兼职教授;张吉军,1976年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兰州730000)中亚各国独立以来伴生的边界纠纷、民族矛盾、“三股势力”、毒品贩卖、政治腐败以及与阿富汗毗邻等多种不利因素,一直有诱发该地区国家间冲突和国内冲突的潜在危险。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92~1997年塔吉克斯坦内战、1999年和2000年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武装入侵、2004年3月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恐怖爆炸事件、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骚乱以及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大规模骚乱和后续的南方冲突等。
此类事件,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及滥用提供了肥沃土壤。
尽管这些武器的使用并非引发暴力冲突的根源,但其扩散却有加剧暴力倾向,妨碍人道主义救援,延误冲突后社会重建和发展的消极影响。
变革之风:亚太国家轻武器发展巡视
变革之风:亚太国家轻武器发展巡视作者:刘焕松来源:《轻兵器》 2014年第24期在轻武器设计领域,时常吹拂着变革之风,印度、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及其他亚太国家都在致力于对本国轻武器进行升级——□刘焕松印度1990年代末,印度国有兵工厂委员会指导研制出5.56mm口径的“印度轻武器系统”,该系统包括步枪和轻机枪。
“印度轻武器系统”首次实战经历为1999年的卡吉尔武装冲突。
军方称该系统的步枪在寒冷气候下存在可靠性问题,不过改进后,兵工厂委员会称已经消除了这类功能故障。
“印度轻武器系统”(INSAS)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AK系突击步枪的影响,并结合了1A1步枪(比利时FN FAL步枪的印度版)的某些特征。
“印度轻武器系统”目前至少有3种枪型正在研制中:枪管长400mm的“神剑”步枪、枪管长330mm的卡宾枪以及轻机枪。
有报告显示,印度有意为边境安全部队招标34 377支9×19mm冲锋枪(印度称为9mm卡宾枪)以取代原来的1A(印度版斯特林L2A1)和2A1(斯特林V)步枪。
面对这一需求,世界上主要轻武器供应商都想从印度轻武器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块。
如生产塔沃尔突击步枪的以色列武器工业公司和生产SAR21卡宾枪的新加坡新科动力公司都同印度国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
一些生产商则在加快新型武器研发以满足印度的招标期限要求,其中包括捷克撖玻耳约佛卡兵工厂的“蝎”式EVO 3A1冲锋枪。
此外,印度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自己的新型5.56×30mm步枪。
第一种是“小型印度轻武器系统”(MINSAS)步枪,即“印度轻武器系统”的缩小版本步枪,使用较短的枪弹,配用折叠式枪托。
这种步枪枪管长330mm,全枪长565/775mm(托折/托伸),全枪质量2.8kg。
第二种是印度版本的塔沃尔系列步枪,是以色列武器工业公司生产的塔沃尔-2步枪的多口径变型,有5.56×30mm、5.56×45mm和9×19mm等口径。
轻小武器非法扩散及其管制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
轻小武器非法扩散及其管制机制∗——以西非地区为例赵裴摘 要本文以西非地区为例,讨论轻小武器的非法扩散及其管制问题。
轻小武器易于获得,便于使用,流动便利。
当地独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轻小武器的非法扩散问题的严重性。
西非国家在国家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上外部力量的介入,增加了治理问题的难度。
西非地区轻小武器非法扩散管制机制建设未来的发展情况除了仍然要依靠西非各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自身的积极行动之外,还取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当地有重要影响的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政策。
关键词军控 小武器 轻武器 西非中图分类号:D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1)02-0058-64一、背 景轻小武器易于获得,也便于使用。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一系列武装冲突中,轻小武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在科特迪瓦、索马里、哥伦比亚、伊拉克、阿富汗、苏丹的达尔富尔等国家和地区,轻小武器几乎成为各种反政府武装的唯一武器,也是政府军和多国部队的主要武器。
上述的武装冲突有些延续到今日,有些已经得到缓和甚至得以和解。
然而以上所有地区因为武装冲突原因而造成的轻小武器扩散一直没有停止,甚至情况愈演愈烈,成为该地区人民安全、社会稳定、国家重建的重大威胁之一。
本文中所指的西非地区专指成立于1975年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ECOWAS)内的15个国家:贝宁、布基纳法索、多哥、佛得角、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塞内加尔。
冷战结束之后,非洲大陆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西非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种形式武装冲突的困扰。
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等国的钻石、黄金、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成为其武装冲突多发的重要原因。
这些国家战乱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破坏性较为严重,本文将以上国家统称为西非动荡地区;贝宁、佛得角、冈比亚、几内亚、加纳、尼日尔等国家经济则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局势相对稳定,但也爆发过多起军事政变,导致小规模的武装冲突,而骚乱、单边暴力[2]、恐怖袭击等事件更是在这些国家时有发生,本文将以上国家统称为西非相对稳定地区。
轻武器扩散贻害无穷
轻武器扩散贻害无穷
陶中华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据联合国的最新统计,目前在世界各地散落着6亿多件轻武器,绝大多数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或团体手中,尽管这些轻武器与现代战争中的高技术武器相比,其破坏力不值一提,但却足以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经济发展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轻武器扩散日益加剧。
危害性越来越重,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轻武器扩散问题刻不容缓。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陶中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5
【相关文献】
1.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防扩散控制
2.了解世界轻武器的窗口《轻武器论证研究》
3.轻武器扩散贻害无穷
4.世界轻武器的全方位展示——记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轻武器博物馆”
5.“职业好评师”对网购行业贻害无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小武器和轻武器出口 - Welcome to SIPRI — …
SIPRI《政策报告》第38期2013年10月中国的小武器和轻武器出口马克·布罗姆利 马修·杜查梯尔 保尔·霍尔托姆概 述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武器和轻武器(简称“轻小武器”,SALW)出口国之一,也是最不透明的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则曾表示过要承担防止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义务,并也正式承认轻小武器的转让会对和平、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中国逐步改善其转让控制制度,既是出于其国内的原因,也是因为国际上的关切所致。
中国尽管最初不太情愿全面参加在联合国层面上的讨论,但现在对于达成有助于处理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和控制轻小武器转让的协议之正当性已表示出越来越认可的态度。
在这方面,中国参与到《联合国防止、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所有方面的非法贸易的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POA)中来,则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已在其关于执行“行动计划”的多份报告中提供了有关中国在控制轻小武器转让方面的许多重要情况。
尽管如此,中国的这些报告仍有不少差距。
中国对于在《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中加进一项关于轻小武器的“第八类别”并不热情,而且始终未按要求提交其轻小武器转让的信息。
只是在得到了对其在其他领域的红线会受到尊重的保证之后,中国才放弃了它反对把轻小武器纳入2013年的《武器贸易条约》的立场。
中国在武器禁运问题上的观点,是依据其“不干涉内政”和“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大观念而形成的。
中国在武器禁运报告机制中的合作记录,有好有差。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建立了一种包括轻小武器在内的常规武器出口控制制度。
武器出口的运作就成为一项政府管理事务。
常规武器转让控制制度的基石就是2002年的《武器出口管理条例》。
条例中包含了关于武器贸易资质和颁发出口许可的规定,并附有一份控制清单。
目前,有11家国营公司有权进行常规武器贸易,其中4家可出口轻小武器,另外2家可出口便携式防空系统。
中亚地区小武器轻武器扩散现状及影响
中亚地区小武器与轻武器扩散现状及影响摘要: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对周边各国及自身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对地缘政治局势也产生消极影响。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民族成分的复杂性、宗教信仰多样化、三股势力的活跃性以及丰富的各类资源,与周边部分政治局势动荡国家接壤,客观上为非法武器贸易,特别是是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非法扩散和使用提供了温床。
而中亚各国对小武器和轻武器的立法管制等对预防武器扩散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是对中亚小武器与轻武器的扩散现状及影响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中亚;小武器与轻武器;管制;问题中图分类号:e9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38-02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问题越来越受到地区和国际社会的重视,该区域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民族构成等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武器、轻武器的扩散问题的严重性。
小武器易于获得,也便于使用。
小武器轻武器在上世界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一系列武装冲突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联合国小型武器问题协调行动的主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裁军事务部和联合国裁军研究所联合开发了一项旨在帮助各国制订有关执行联合国《全方位防止、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行动纲领》国家报告的一揽子计划。
从2002年世界各国开始提交报告直至2007年,中亚已有三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了报告,这其中包括塔吉克斯坦1次(2003年)、吉尔吉斯斯坦1次(2006年)和哈萨克斯坦3次(2005年、2006年和2008年)。
在报告中,三国分别从国家、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就《行动纲领》执行的国内法律保障、地区协调机制和国际条约参与等,明确了各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和指导方针;同时,各国还就国内武器库存数量、流通环节、枪支登记和武器伤害等提交了尽可能详尽的报告。
一、中亚小武器与轻武器扩散概况常规武器泛指:除化学武器、核武器及生物武器之外的所有武器。
中亚地区的历史与现状
中亚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中亚地区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中心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由于其地理位置,中亚地区曾经被古代丝绸之路的商人所征服,它们往往成为了许多强大文明的军事和经济基地。
在中亚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时期,如3世纪时的匈奴政权、古代波斯和希腊文明的结合、突厥汗国时期以及苏联时期等。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陷入了动荡的混乱期,而这种混乱也在未来数十年内一直持续着。
中亚在古代曾经是一个充满交流与交融的地区。
自古以来,中亚地区就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曾经接受过中国、希腊、波斯、阿拉伯和蒙古等许多文明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它们产生过影响。
公元前2世纪时,中亚地区被汉武帝所征服,丝绸之路便此开启。
因此,中亚地区在过去几千年间是各种文明的交融之地,也是许多人民的聚集之所。
当然,中亚地区的历史也充满着战争与征服。
例如3世纪时由匈奴政权所统治的中亚地区,以及5世纪突厥汗国时期。
此外还有7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的形成了伊斯兰文明的新中心之一、13世纪成立的蒙古帝国,14世纪是冷战时代的著名诸如蓝衣赛义德、Basmachi、哈扎爾王朝和黑山共和国等都是中亚地区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产物。
尽管有这些发展和成就,中亚地区也一再陷入混乱和战争。
20世纪初期,随着沙俄暴力强征中亚获得大量领土,然后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20世纪初期,许多中亚众多的穆斯林在生活质量等方面受到巨大影响并逐渐和东方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格格不入。
在这个矛盾的社会中,共产党得以壮大,其使命是要革命,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和沙文主义,为人民民族自决权争取斗争,为巩固革命成果而斗争”。
在这个背景之下,中亚各国在苏联的领导之下得以建设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苏联各级政府和机关的控制。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开始了缓慢而复杂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程之中,这些国家都有不同的奋斗方向,试图找到自己的独特性、与世界融合和繁荣。
中亚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与走势分析
中亚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与走势分析孙壮志2012-03-27 15:49:41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北京 100007)摘要: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位置特殊,安全形势一直比较复杂。
未来该地区面临的安全热点包括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动荡、极端势力和跨国犯罪问题、中亚国家间的资源纠纷、费尔干纳地区的边界争端、错综复杂的大国竞争等。
尽管一些安全威胁具有地区性,但具体到中亚五国,每个国家安全上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其应对危机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中亚出现地区性动荡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些领域的安全危机将是持续的、长期的。
中亚国家不会改变对中国以睦邻友好为基调的政策,中国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会逐步增多。
关键词:中亚地区安全;热点问题;走势中图分类号: F061.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45(2011)01-0032-07作者简介: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独立19年来,中亚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一直比较复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安全环境持续恶化,有的国家出现政局不稳、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趋势。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成熟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对地区各国安全体系的构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中亚国家间的历史积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矛盾重重,不仅使地区的一体化陷入困境,也使彼此发生对抗甚至冲突的风险增大。
一、安全领域值得关注的地区性热点问题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由于地缘战略位置特殊、民族宗教关系复杂,经常深陷大国纷争的漩涡,历史上曾饱经战乱。
进入21世纪,地区各国发展的差距拉大,矛盾增多,资源分布和财富分配的不平衡以及阿富汗战争的影响,使这个地区很容易发生新的冲突和动荡。
中亚的安全领域中向来不乏地区“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的塔吉克斯坦内战、“三股恶势力”的蔓延与合流,到21世纪前10年的大国地缘政治“游戏”、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事件”、吉尔吉斯斯坦两次导致政权易主的大骚乱,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深切担忧。
来自”千鸟之国“的新枪----印度尼西亚SS2小口径枪族
来自”千鸟之国“的新枪----印度尼西亚SS2小口径枪族作者:东成来源:《轻兵器》 2010年第16期□东戎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上万个岛屿组成,号称“千岛之国”,中国古代称之为爪哇。
印尼1950年4月13日与中国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印尼国内曾发生多次排华事件,如1965年的排华事件约有50万人被捕,25万多人被杀;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动”中,桩桩惨案令人发指。
印尼的轻武器装备,根据本国情况走出一条发展之路。
在军用步枪小口径化方面,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印尼最早也采取了直径从国外进口小口径步枪的捷径——1982年从比利时FN公司进口了1万支FNC步枪。
1984年,在获得FN公司的特许生产权后,印尼平达德(PT Pindad)兵工厂开始批量仿制该枪,称为SS1步枪。
2005年,平达德兵工厂研制成功适合本国国情的SS2小口径枪族,从而走上了轻武器国产化的道路——说到印尼的武器装备发展,就不能不提及平达德兵工厂。
平达德兵工厂始建于1920年,后来逐渐发展成印尼最重要的轻武器和装甲车辆生产厂。
该厂的关键设备均从法国等西方国家引进,对外亦称印尼陆军工业公司,是该国四大国有军工企业之一。
仿自FNC的SS1步枪(SS是印尼语“Senapan Serbu”的缩写,即“突击步枪”之意。
将仿制型称为SS1,主要是与其后自行研制的枪族SS2相对应)除标准型V1外,还有V2、V3、V4、V5等不同改型,全部使用5.56mm NATO枪弹。
后期生产型SS1的塑料护手的横截面形状有所改进,同时护手外侧的粗大防滑纹改为细格状,使SS1的外观与机匣的形状更加协调。
尽管SS1步枪的综合性能不错,但该枪的原型FN步枪是按照欧洲人的身材设计的,枪托和机匣等部分的尺寸均比较大,不太适合体型瘦小的东南亚人使用,而且FNC的三发点射机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印尼决定综合多种优秀设计,自行开发一种更加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式小口径枪族。
揭秘叱咤17世纪的中亚兵器
揭秘叱咤17世纪的中亚兵器
叱诧风云的十七世纪的古代冷兵器:波斯舍施尔弯刀。
此种弯刀久负盛名,大多长1米左右,刀形大曲形如弯弓或新月,刀面宽度较土耳其弯刀小,大约宽3~4CM上下。
大多无血槽,刀柄头部不大也不做圆球形,只是下弯成直角,护手亦做十字形。
老虎的尾巴---舍施尔弯刀。
大马士革古代锻造工艺,花纹绚丽。
银装具完整,珍贵的角刀柄。
舍施尔弯刀起源于中亚地区。
公元9世纪在中亚的Khurasan地区,人民已经开始使用舍施尔弯刀作为武器。
公元16世纪初,在波斯的土地上一个新王朝建立---萨非王朝(1520--1736),开始了对波斯的统舍治。
当时,波斯铁器极为著名,蒙古和印度等国家均聘用波斯工匠为其铸造兵器。
从此,舍施尔弯刀开始广泛流传于波斯,并逐步推广至中亚地区。
火药武器在亚洲的传播与演化
火药武器在亚洲的传播与演化火药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药之一,其在中国的发现和应用被视为一个科技革命。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引领着火药武器的发展。
然而,火药武器的传播和演化并不限于中国,它也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亚洲其他国家,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武器技术革新和战争形态的演变。
一、火药武器在中国的发现和应用火药的发现被认为是在中国的唐朝时期(9世纪),并在宋朝时期(11世纪)被大规模应用于军事。
中国人利用这一发明在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优势。
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和炮,它们的出现引发了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变革。
火炮的出现使得城市要塞的防御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军事征服提供了新的手段。
二、火药武器传入亚洲其他地区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的开通,火药武器开始传入邻近的亚洲地区。
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蒙古帝国的征服和扩张。
蒙古人在亚洲大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也将中国的火药武器技术带到了他们所征服的地区。
这种传播使得火药武器在蒙古帝国及其统治下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贸易联系。
亚洲不同地区的贸易网络使得火药武器的技术传播更为迅速。
特别是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商贸关系,使得火药武器很快传入该地区,并与当地的战争技术相结合,推动了武器技术的进步和演化。
三、火药武器在亚洲的演化火药武器在亚洲不同地区的演化呈现出多样性。
每个地区根据自身的战争需求和文化传统,对火药武器进行了不同的改良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亚洲地区的火药武器演化的例子:1. 日本——火枪和手持式火箭筒的发展使得日本在战国时期(15-16世纪)的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优势。
日本人利用火药武器改变了他们的战争方式,并在战国时期实现了一系列的统一。
2. 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火药武器在南亚地区的传入与地区的政治变革相联系。
莫卧儿帝国在16世纪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其中火药武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火药武器的演化在南亚地区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3. 东南亚地区——火药武器在东南亚地区主要通过贸易传入。
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防扩散控制
中亚各 国小武器和轻武 器防扩 散控制的 国内机制
小 武 器和 轻武 器扩 散使 得 冲突 持续 、暴 力加 剧 、更 多无 辜平 民流离失 所 、威胁 地 区安 全和 助长 犯 罪及 恐 怖主 义 。但可 喜 的是 ,中亚各 国已经认 识 到 了轻小 武器 扩散 的危 害性 ,各 国政府 已通 过下 列 防控 措 施 防止 、打击 和 消除 小武 器和 轻武 器 的扩 散 问题 。
着 该 地 区小 武 器 和 轻 武 器 的 扩 散 及 滥 用 。 小 武 器 和 轻 武 器 的 扩 散 及 滥 用 不 但 会 对 所 在 国 的 人 身 、社 会 治 安 和 安 全 环 境 造 成 危 害 ,更 会 直 接 影 响 到 包 括 中 国 在 内 的 中亚 邻 国 的 安 全 与 稳 定 ,所 以深 入 研 究 中 亚 地 区 小 武 器 和 轻 武 器 的 防扩 散 控 制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吉尔吉斯 斯坦 在控制 大规模 杀伤性 武器 扩散方 面有 坚实 的法律基 础 ,该 国还加入 了相关 的 国家
间协定 和 组 织 。2 0 0 3年 1月 通 过 的 《 口控 制 法》 是 专 门针 对 体 积 小 、重 量 轻 的 武 器 的规 定 。 出 20 0 3年 3月 吉尔 吉斯 斯坦公 布 的 国家 出 口控 制安排 计划 表 明 ,武 器 控制 清单 将 于 2 0 0 4年 上半 年制 定完成 ,这 为政府有 效控 制小武 器和轻 武器 扩散提 供 了重 要契 机 。然 而 ,吉尔吉 斯斯 坦现行 法律 的 弊病之一 是还 没有武 器非 法流人 的部 门评估机 制 ,而且它 同样也 没有 管理武 器 中间商 活动 的相 关立
中亚 地 区小 武器和 轻内容 提 要 :中 亚 各 国 在 近 2 0年 的发 展 中 基 本 保 持 了该 地 区 整 体 的 相 对 和平 与 稳 定 ,但 是 各 国 本 身 所 固
轻小武器出口国际管制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轻小武器出口国际管制机制的现状与问题*赵 裴[内容提要]轻小武器便于获得,也便于使用,成为现今国际社会各种暴力冲突中使用的主要武器。
2001年7月,联合国小武器和轻武器大会通过《从各个方面防止、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这是轻小武器出口国际监管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但轻小武器出口国际管制机制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充分、数据不准确、法律不清晰等多方面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轻小武器出口国际管制机制发展遇到的瓶颈,并提出中国参与轻小武器出口国际管制机制建设的三条可能路径。
[关键词]轻小武器出口 国际管制 中国[作者介绍]赵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助理编辑,主要从事军备控制、国际制度研究。
国际社会对轻小武器有各种不同称呼,如小武器和轻武器(s m a l l a r m s a n d l i g h t w e a p o n s,S A L W)、小武器/小型武器(s m a l l a r m s)、轻武器(l i g h t w e a p-o n s)等。
①按照1997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向联合国第五十二届大会提交的小型武器问题政府专家小组《全面彻底裁军:小型武器》报告所下定义,小型武器包括: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步枪和卡宾枪、冲锋枪、突击步枪、轻机枪;轻武器包括:重机枪、手提下管和可架起的榴弹发射器、移动式高射炮、移动式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移动式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系统发射器、移动式防空导弹系统发射器、口径不到100毫米的迫击炮;弹药和炸弹包括:小型武器子弹(发)、轻武器炮弹和导弹、装有单动式防空和反坦克系统导弹或炮弹的机动容器、杀伤性和反坦克手榴弹、地雷、炸药。
②1997年之后联合国通过的关于轻小武器的一系列文件和决议都沿用该定义。
中国2002年印发的《军品出口管制清单》对轻武器作了详细定义,轻武器包括小型武器和轻武器,即口径小于20毫米的身管武器、各种枪械、榴弹武器、抑制器和闪光抑制器。
冲突热点地区常规武器弹药管控政策及对策研究
冲突热点地区常规武器弹药管控政策及对策研究吴克刚 黎贤甫【摘要】了解在冲突热点地区使用常规武器的特点及危害性,分析国际社会对冲突热点地区常规武器的管控政策,提出对冲突热点地区常规武器的策略,对缓和紧张局势、促进地区和平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常规武器∣弹药管控∣对策研究冷战结束后,国际上越加关注常规武器和弹药的控制,特别是在一些经常爆发内战、冲突的热点地区和国家,常规武器和弹药的非法扩散、过度累积和滥用对各国乃至全球的和平安全构成严峻的挑战。
由于武器弹药的转移在不合理控制下、未经授权的转让或者意外泄露和偷盗等情况,使武装派别、犯罪和贩毒组织、海盗和恐怖主义团体等能够成倍地助长他们的武装力量。
特别是正在冲突和热点地区,轻小型武器是冲突中使用的主流武器,由于常规武器弹药的失管失控使其无法很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不符合人道主义需求,几乎所有安全和发展目标的进展都受到严重阻碍。
因此,武器和弹药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预防冲突的前期和冲突之后善后处理的关键工作。
一、冲突热点地区常规武器的特点一是在长期发生武装冲突的热点地区,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轻小型武器。
据相关资料显示轻小型武器是武装冲突、内战、恐怖主义、种族纷争以及贩毒帮派交战中的首选武器。
在非洲、中东等冲突热点地区,冲突中使用轻小型武器达到约90%如此惊人的数据。
比如索马里冲突,持续二十年之久,源源不断的轻小型武器流入索马里,加剧冲突危机,导致160万人流离失所,一半的人民靠政府救济生活着,社会动荡不堪,国家受到严重人道主义和经济危机。
二是为什么这些冲突热点地区大量使用轻小型武器?首先是轻小型武器便宜,维修成本低,适合持续性作战。
在非洲黑市上买一把卡拉什尼科夫AK-47型突击步枪不超过10美元。
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战争不易之财,非法获取武器装备,以低价流入黑市,获取利益,加剧地区战乱。
而且因为长期饱受战乱,不法分子自制武器装备,形成简易武器,流入到黑市,以极其低的价格进行交易,地区长期战乱纷纷,民不聊生。
中亚地区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中亚地区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亚地区的战略形势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制定合适的对策,应对这些变化,是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
1.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在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中亚国家与外部大国的关系变化。
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关系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全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能带来一定的挑战。
2. 地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蔓延:中亚地区是一个民族纷争较为严重的地区,各种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势力此起彼伏,其中经常出现激进组织活动。
这种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蔓延,不仅对中亚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波及我国的西部地区,对我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资源争夺和地缘竞争的加剧:中亚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丰富。
外部大国为了获取这些资源,对中亚地区进行了激烈的地缘竞争,这种竞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争,对我国西部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影响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变化的主要对策1. 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我国应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以此来加强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维护我国的利益和安全。
2. 密切关注中亚地区局势变化:我国应该密切关注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局势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不利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3. 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协调与沟通:外部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活动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协调与沟通,深化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 深化与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反恐合作,加强情报交流,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共同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5. 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应积极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中亚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减少贫困和民族纷争,从根本上改善地区的安全局势。
中亚地区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中亚地区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从历史上看,中亚地区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要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东临中国,西接欧洲,北接俄罗斯,南接南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
中亚地区的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中亚地区的战略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苏联解体和中亚各国独立,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俄罗斯试图通过向中亚国家输出武器和军事技术,以及通过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力量来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
中亚地区也受到了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这些势力利用该地区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和宗教、民族等因素,试图在该地区建立根据地,影响周边地区的稳定。
中亚地区的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亚地区地处我国西部边疆,是我国的重要安全屏障。
中亚地区的动荡不安将直接影响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使得我国面临着来自该地区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威胁。
中亚地区也是我国西部对外贸易和能源安全的重要通道,该地区的不稳定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中亚地区战略形势变化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对策,以确保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
我国应该积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向中亚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来自该地区的各种威胁。
我们可以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增强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安全合作。
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支持。
我国应该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政治和安全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领域加强情报交流和合作,推动成立共同的安全机制,加强对中亚地区的稳定支持,确保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减少对我国的安全威胁。
加强对中亚地区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
我国应该加强对中亚地区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通过向中亚国家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增强中亚国家对我国的认同和好感,减少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在该地区的扩散,减少对我国安全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现状及其来源汪金国、张吉军2012-03-27 14:46:28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内容提要】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亚地区基本保持了相对和平与稳定,但是地区各国本身所固有的多种不利因素,如边界纠纷、民族矛盾、毒品走私、宗教偏执、恐怖主义以及与动荡的阿富汗毗邻等,一直刺激着该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及滥用。
总体来说,中亚地区的小武器和轻武器持有状况比较复杂,持有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来源也极为复杂,其中苏联解体、塔吉克斯坦内战、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毒品贸易、阿富汗战争、反政府暴力骚乱和民族冲突等在加剧该地区局势动荡的同时,也使大量小武器和轻武器流向了社会。
作为中国的近邻,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部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深入研究中亚各国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状况及其来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亚小武器和轻武器武器扩散【作者简介】汪金国,1971年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兼职教授;张吉军,1976年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兰州730000)中亚各国独立以来伴生的边界纠纷、民族矛盾、“三股势力”、毒品贩卖、政治腐败以及与阿富汗毗邻等多种不利因素,一直有诱发该地区国家间冲突和国内冲突的潜在危险。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92~1997年塔吉克斯坦内战、1999年和2000年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武装入侵、2004年3月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恐怖爆炸事件、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骚乱以及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大规模骚乱和后续的南方冲突等。
此类事件,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及滥用提供了肥沃土壤。
尽管这些武器的使用并非引发暴力冲突的根源,但其扩散却有加剧暴力倾向,妨碍人道主义救援,延误冲突后社会重建和发展的消极影响。
近几年来,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滥用以及对它的控制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中亚各国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
目前,国内对中亚小武器和轻武器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
国际社会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2004年斯提娜·托列森等人撰写的《塔吉克斯坦迈向稳定之路——小武器扩散的减少及仍然面临的问题》、2004年约翰·希瑟肖等人撰写的《中亚小武器控制》和2006年尼尔·麦克法兰等人撰写的《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后小武器的扩散》等。
这几份专题调查研究报告是目前涉及中亚小武器和轻武器问题较为深入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另外,还有一些组织,如日内瓦人权对话中心也加入到了探讨中亚小武器和轻武器问题的行列。
2004年10月,该中心主办的《小武器及人类安全简讯》专题刊登了有关中亚小武器和轻武器、阿富汗武器流通和反恐战争对中亚武器贸易影响的文章。
中亚作为中国的近邻,地区各国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及滥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部安全与稳定,因此加强对该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扩散与控制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
本文将在综合国内外信息和国际社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期在国内学术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概念界定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了“小武器和轻武器”这一概念,即“small arms and lightweapons”,缩写为SALW。
而学术界对于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概念界定则众说纷纭,以下我们拟对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概念做一概述。
(一)关于小武器和轻武器的定义联合国在其相关文件中称:小武器和轻武器是按照特定军事规格制造、用作杀伤目的的武器,包括所有武装部队和国内治安部队用作自我保护或自卫、短距离交战、较短距离内直接或间接发射和攻击坦克或飞机的武器。
广义而言,小武器是为个人使用而设计制造的武器,轻武器则是为若干人组成的小组或团队使用而设计的武器。
小武器主要包括左轮手枪、自动手枪、步枪、卡宾枪、冲锋枪、突击步枪和轻机枪等;轻武器则主要有重机枪、手提式榴弹发射器、固定式榴弹发射器、轻型高射炮、轻型反坦克炮、无后坐力炮、轻型反坦克导弹、火箭系统发射器、轻型防空导弹系统发射器和口径不到100毫米的迫击炮等。
小武器和轻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弹药和爆炸物,包括小武器的子弹、轻武器炮弹及导弹、手榴弹及反坦克手榴弹、地雷、炸药和装有单发式防空及反坦克系统的导弹或装有炮弹的军事车辆等[1]。
(二)小武器和轻武器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小武器和轻武器的主要特点包括:(1)重量轻,体积小,多数能单独使用,可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行,且维修成本低,适合连续作战;(2)使用方便,一般小武器一人即可携带,轻武器仅需两人或两人以上,或一头牲畜或一辆车即可运输;(3)适应环境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战,只要是人能到达之地即可使用,特别适合敌后斗争;(4)品种齐全,可以按任务要求进行装备,如杀伤人员、击毁装甲车辆、低空防卫、纵火焚烧、施放烟幕和毒气等;(5)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和装备。
小武器和轻武器的主要作用有:(1)进攻时,实施近距离火力突击和支援近距离步兵突击;(2)防御时,在较远距离狙击或压制进攻之敌,近距离遏止和粉碎敌方步兵的冲击;(3)在特殊的环境,如丛林、山岳或城镇等地域作战使用;(4)在反装甲部队的梯次火力攻击中,步兵可以使用火箭发射器、无坐力发射器、破甲枪榴弹和反坦克手榴弹给予前者近距离的火力配合;(5)击毁低空飞行目标,如直升机或低空飞行的飞机等,亦可杀伤降落中的伞兵;(6)是游击作战、警戒、巡逻、侦察和自卫的必备武器。
二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持有状况总体来说,中亚地区的小武器和轻武器持有状况比较复杂,持有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本节主要从合法持有和非法持有两种状况概述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持有现状。
(一)合法持有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合法持有者主要分为三类,即各国军队及执法机构、枪支注册会员和特权持有者。
第三类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包括国有和私营企业主,他们持有枪支的目的是保护财产、确保资金运输的安全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
军队及执法部门拥有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绝大多数,中亚各国均未向外界公布军火库武器库存状况,因此对枪支数量的估计则主要来自对安全部队兵员数量的统计。
中亚各国对枪支控制制定了严格的立法,只允许狩猎者协会(对猎人和渔民联合会的简称)成员合法持有枪支,除此之外均为非法持有。
下面是对2007年中亚各国合法持有枪支数量的统计:1.吉尔吉斯斯坦有现役军人10 900人,边防军5 000人,内务部成员17 000人,国家安全局成员(前身为克格勃成员)1 200人。
按照人均1支枪的标准核算,该国的枪支数量总计大约为34 100件[2]。
吉尔吉斯斯坦法律规定,除狩猎者协会会员之外,严格限制平民持有枪支。
2002年,该协会注册会员7 410人。
协会规定每位会员最多持有4支枪(2支滑膛猎枪和2支步枪),但多数会员只有1~2支枪[3]。
据内务部公布,该国狩猎者协会会员估计持有15 000件左右的注册枪支[4]。
与其他国家不同,吉尔吉斯斯坦农村地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未注册持有的猎枪,而居住在市中心的俄罗斯族狩猎者则持有大量的注册枪支。
吉尔吉斯斯坦从俄罗斯进口猎枪的价格为232~348美元/支[5]。
而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均月收入则仅有35美元,对于普通居民而言,购买猎枪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对购买枪支设置了很多的限制,因此狩猎者协会会员人数呈急剧下降态势。
狩猎者协会的会员人数从1990年的25 900人降至2002年的8 617人。
会员人数的减少还与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族人大量向外移民有关。
独立伊始,吉尔吉斯斯坦狩猎者协会的会员主要是俄罗斯族人[6]。
政府高级官员和私人警卫这些特权持有者持有的枪支数量并不多,他们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安全而配备枪支,通常是马卡洛夫手枪和气枪[7]。
2.塔吉克斯坦有现役军人8 000人,边防军1 200人,内务部成员20 000~28 000人,国家毒品管制局1 000~2 000人,总统卫队1 000~2 000人,其他机构5 000人。
按人均1支枪计算,该国的枪支数量大约在35 500 ~ 44 500支之间[8]。
塔吉克斯坦法律规定,平民中只有狩猎者协会会员可持有枪支。
2003年,塔吉克斯坦内务部公布的注册猎枪为1万支[9]。
但是,据环境保护委员会官员称,塔吉克斯坦约有15 000名狩猎者,而且人均至少持有一支猎枪。
这也就意味着仍有大量狩猎枪支没有登记注册,大概与偏远地区(山区)的居民不方便注册枪支有关[10]。
3.哈萨克斯坦有现役军人65 800人,内务部成员20 000人,边防军12 000人,海岸护卫队3 000人,总统卫队2 000人,政府卫队500人。
按照人均1支枪的标准核算,枪支数量大约为103 300支[11]。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武装力量武库总局局长根纳季·诺索诺夫斯基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哈萨克斯坦积存了250多万枚常规弹药和30万件轻小武器。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从阿富汗和斯皮塔克地震后从亚美尼亚运到哈萨克斯坦的。
4.土库曼斯坦现役军人包括陆军21 000人,海军700人,空军4 300人。
按照人均1支枪的标准核算,枪支数量大约为26 000支[12]。
由于该国对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因此无法确定执法机构的人数及枪支数量。
5.乌兹别克斯坦安全部队有现役军人55 000人,内务部安全部队19 000人,国家卫队 500人。
按照人均1支枪的标准核算,枪支总量为75 000支[13]。
(见表1)[14]表1 从安全部队规模对枪支持有总量的估算独立初期,中亚各国军队的大部分武器直接继承自原苏联军队。
各部队持有的枪支类型基本相同。
常见的武器是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AK-47式步枪、AKM 突击步枪、马卡洛夫手枪和德拉克诺夫狙击步枪等。
(二)非法持有中亚地区非法持有武器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平民、毒贩、商人、前军事指挥官(塔吉克斯坦)、犯罪分子、恐怖组织和伊斯兰极端组织。
特别是平民及前军事指挥官非法持有武器的数量相对较大,对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构成很大威胁。
1.平民持有中亚各国平民非法持有枪支的总数超过了五国军队持有枪支数量的总和。
2002年,吉尔吉斯斯坦登记注册的狩猎者为7 410人,注册猎枪约15 000支[15]。
2003年,塔吉克斯坦内务部公布,该国注册猎枪已达10 000支[16]。
2004年,据小武器调查组织统计,塔吉克斯坦平民持有枪支数量大约在23 000~67 000支之间。
据国际警觉组织估计,哈萨克斯坦公民拥有的武器数量大约为65 000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