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施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中国 300193)
【摘要】目的: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2、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分离;3、比较丹参和抗生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找出其药效团,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
【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 HPLC测定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药效团化学修饰第一部分:丹参概述
1.1丹参简介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属于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植物。该署约包括700—1050余种植物,遍布在全球温暖地带,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在我国该属植物约有83种,25个变种,9个变型,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由于该属是个大属,所以丹参有很多亲缘植物,如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 Maxim.栗色属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等,它们在许多地方被当作丹参的代用品。【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丹参的药用性能有所了解。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丹参的了解和应用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就有对丹参的描述,“味苦,微寒,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瘤.除瘕,止烦满,益气。”明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丹参在活血化淤、养血、安神、调妇人经血、止血崩带下及治疗丹毒的功效。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突破了古代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丹参的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到制剂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系统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丹参的药理功效归纳为“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肿瘤,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2】现在,丹参制剂主要有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液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迁延性肝炎、肾脏疾患以及感染性疾病等。【3】
丹参的形态如图l-l所示。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约35-80厘米,密被柔毛,多分枝,根圆柱形,肉质,外面砖红色,内乳白色,长约5-15厘米,直径4-16毫米,疏生支根。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l-7.5厘米,小叶3-5(7)片,长1.5-8厘米,宽0.8—5厘米,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疏被柔毛,下面较密。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被腺毛;花萼钟状,长约1-1.3厘米,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长2-2.7厘米,冠筒外伸,上唇长约1.2-1.5厘米,镰刀状,向上竖立,
先端微缺,下唇短于上唇,3裂,中裂片长宽,侧裂片短,简内有毛环,能育雄蕊,着生于下唇的中下部,伸至上唇片,花丝长3.5-4厘米,花隔长17-20毫米,上臂长约14-17毫米,药室发育,下臂的药室不发育,顶端。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5-9月,花后见果。其形态、大小与人参相似,因根部呈红色,故称丹参,又名赤参,大红袍等。
图l一1丹参,l,花枝;2,药材(丹参根)
Figure 1-1 Danshen,l,branch;2,root
丹参的同属其它植物在形态上与丹参(Salvia miffiorrhiza Bunge)会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西藏林芝丹参属于唇形科鼠尾草属的绒毛鼠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 f.tomentosa Stib.).它与其它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具有双曲之字形向上的花形,叶披针形,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以及茎、叶柄、花萼外面均被长柔毛,后者的长柔毛具腺,有粘感,其根如图l—2所示。丹参的同属亲缘植物不但在形态上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在亿学成分和药用性能上也会有所差别,这些植物在许多地方作为丹参的代用品,因而对丹参同属植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丹参的一些种属的研究却尚未有文献报道,而对系统研究其化学成分和药用性能的文献却几乎为零。
图1—2绒毛鼠尾草的根
Figure 2-1 The roots of Salvia castanea DielS f.tomentosa Stib
1.2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由于丹参广泛而显著的药理作用,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它的化学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4】
1.2.1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
二萜醌类化合物是丹参脂溶性的主要成分,它们在骨架上大多具有三元或四元碳环的邻醌或对醌结构.因此统称为丹参酮类化合物(tanshinones)。如丹参酮I为菲醌并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IIA为萘醌并呋喃环的结构,隐丹参酮为萘醌并二氢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他们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的结构基础,是解释他们具有许多共同活性和活性差异的根本依据。
1934年日本学者中尾万三就从丹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丹参酮I,丹参酮II,丹参酮III,但丹参酮III在40年代经我国化学家王序等证实了是丹参酮IIA与丹参酮IIB的混合物。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直到1971年才先后从丹参中分离鉴定了l 1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后来随着色谱与波谱技术的发展,至今已从丹参中分离出数十种丹参酮类化合物,见表1—1。至今为止,关于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相当透彻和深入。【1】【7】
表1—1已报道的丹参酮类化合物
Table 1—1 Selected tanshinone derivatives from Danshen
注:*,暂无中文名称。**,名称为编者命名。***,结构中
1.2.2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包括原儿茶醛.3,4一二羟基苯甲酸以及其缩合而成的多酚性酸等,除了酚酸类物质外,还有熊果酸(ursolic acid),黄岑甙(baicalin),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目前已知丹
参的水溶性成分见图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