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线段的大小比较(教案)

合集下载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三章“平面几何初步”中的第二节“线段的大小比较”。

具体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工具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能准确进行比较。

3. 能够运用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测量及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学具:尺子、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的跑道、书本的尺寸等,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及这两个端点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线段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测量。

(3)线段大小比较: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判断线段的大小。

3. 例题讲解例题1:比较下列线段的长度,指出较长的线段。

解答:通过直接测量或比较,得出结论。

例题2:在下列图形中,找出最长的线段。

解答:观察图形,比较各线段的长度,找出最长的线段。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2. 线段长度的测量3. 线段大小比较4. 例题及解答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线段AB:________ 线段CD:________(2)找出下列图形中最长的线段:答案:________2. 答案(1)线段AB:________ 线段CD:________(2)最长的线段: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测量及大小比较,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线段的性质,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中点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实际生活经验的小视频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东知道中间的路线最短,教师要提出疑问,你能用数学道理来解释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探究学习如右图,从A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那条路最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结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以致用:刚才的视频说明的数学道理你知道了么?请同学回答。

三、合作学习:活动一:请两位学生比身高,让学生说明理由。

教师引入你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动动手,小组合作:各小组拿着你们手中的绳子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谁的长,谁的短?并且思考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思考并回答结论:1.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叠合法。

2.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度量法。

3.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相差很大,直接视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学以致用:怎样比较下面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 ) ( ) ( )活动二:1.什么是尺规作图?2.小组合作交流,试一试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直线。

尺规作图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作图规律如下:(1)作射线A′C′(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线段A ′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活动三:想一想,折一折,怎样找到你手上绳子的中点位置?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表达式:如果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那么AM=BM= ( 21) AB. 或者AB=2AM=2BM 练习:如图示:点C 为AB 的中点,AC=3cm ,则BC=() cm ,AB=()cm 。

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教案)

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教案)

《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的过程,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并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
2.掌握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画相等的线段的方法,初步体验用作图语言叙述画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3.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来指导生活,渗透德育.
教学重点:
用直尺、圆规画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
教学难点:
用作图语言叙述画法.
教学过程:。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五章“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元素”中第二节“线段的大小比较”。

具体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线段等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

2. 学会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了解线段等分的概念,能够运用等分线段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线段等分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直角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如跳绳的长度、书桌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新课导入:(1)讲解线段的定义,强调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部分。

(2)介绍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

(3)引导学生发现,当线段长度相等时,线段大小相同;当线段长度不等时,可以通过比较长度来判断线段的大小。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4. 例题讲解:(1)给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比较大小。

(2)通过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的练习题1。

(2)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6. 知识拓展:(1)介绍线段等分的概念。

(2)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圆规进行线段等分。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2)提醒学生注意线段等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线段的大小比较2. 主要内容:(1)线段的定义(2)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3)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4)线段等分的概念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5页的练习题2。

(2)自编题目:给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大小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这样做有助于加深他们的记忆。但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我觉得还需要在难点部分多下一些功夫,比如倍数关系法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来巩固。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段的大小关系,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度量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准确比较线段长度,增强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线段比较的方法应用于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测量线段长度时不太熟练,可能是因为平时缺乏这方面的练习。以后,我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更多这样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测量技巧。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我发现这样的角色让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更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不过,时间上可能有些紧张,有些小组的讨论并没有完全展开,下次我应该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们进行交流。
-线段比较方法的掌握:包括直接比较法、度量比较法和倍数关系法,这些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需引导学生熟练运用。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线段比较的方法应用于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举例解释:
-直接比较法:通过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直观图形,让学生理解如何一眼判断线段长短。
-度量比较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并准确读取数据,进行比较,如AB=5cm,CD=8cm,从而确定AB<CD。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较线段的大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情况?”比如,比较两根铅笔、两条绳子等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线段大小的奥秘。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

线段的大小比较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五章“几何初步”中的第二节“线段的大小比较”。

详细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直观和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

2. 学会直观和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大小的准确比较。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长度测量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地图,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大小比较的实际意义。

2. 知识讲解:a. 线段的定义及性质。

b. 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

c. 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3. 例题讲解:a. 通过实际操作,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b. 讲解如何利用工具(如直尺)进行线段长度的测量和比较。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测量并比较教室内不同物品的长度。

b. 在练习本上完成线段大小比较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及性质2. 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3. 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a. 直观比较b. 工具测量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B = 5cm,CD = 8cm;EF = 12cm,GH = 15cm。

课本的长度、宽度;笔的长度;课桌的高度。

2. 答案:a. CD > AB,GH > EF。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a. 探讨线段长度与距离的关系。

b. 研究线段大小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地图上的距离、比较物品长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实际操作中测量线段长度的准确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识别并画出线段。
重难点:线段定义的理解,线段性质的掌握,线段的识别与画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线段的长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上的点有限且可以数清。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a.直接比较:将两个线段放在一起,直接观察哪个线段更长行比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能力。

线段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线段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线段的大小比较说课稿线段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线段的大小比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线段的大小比较》是初中数学新教材六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在此之前,小学时学生已学习了初步的关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七章的开篇内容,是之后学习线段的和、差、倍;角;长方体的认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初步渗透分类思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2、掌握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一些基本的作图语句;3、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

[过程能力与方法]:1、经历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关系的过程,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2、通过使用尺规等作图工具,掌握线段的画法,初步体验用作图语言叙述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2、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初步养成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求比较线段的大小的方法;学会用尺规等作图工具画线段。

对于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演示来突出。

[难点]:用尺规法比较线段的大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

对于教学难点准备通过实物教具演示来突破。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线段比较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水平。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与线段长度相关的实例,如测量课桌、黑板的长度,引发学生对线段大小比较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探究活动设计:
a.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发现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1.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认知上的盲点和误区,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关注那些思考速度较慢、逻辑思维较弱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变化,关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长短。
2.培养学生运用线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难点
1.线段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特别是间接比较和尺规作图方法的掌握。
3.思考题: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的题目,例如,证明两条线段的中点连线等于第三条线段的一半。这类题目旨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创新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线段比较问题,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小组合作项目:布置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线段大小比较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线段比较的历史、不同文化中的线段比较方法、线段比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案)

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案)

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案)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

比如,我们需要买一根绳子,但是不知道哪根更长,或者我们需要切一块木头,但是不知道哪一段更长更适合我们的需要。

那么,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知识讲解1.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叠合、度量等方法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

2.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线段中点是指将一条线段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的点,我们可以用符号“M”来表示线段的中点。

3.线段公理和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公理是指两个不同的点之间只有一个确定的线段。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

三、案例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XXX和XXX要比较两根木棍的长度,他们用尺子分别测量了两根木棍的长度,但是发现两根木棍的长度差不多,难以判断哪根更长。

于是,他们决定将两根木棍叠在一起,发现其中一根木棍比另一根长出一小段,于是他们得出结论:这根木棍比另一根长。

四、练与总结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它的中点。

然后,用叠合或度量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

最后,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情境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与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以及了解线段公理和两点之间的距离等知识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语言、图形、几何语言的转化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几何打下基础。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⒊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四、教学用具:圆规、直尺、三角板、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小结作业。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适时点题内容:(1)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 到C 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学生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 最短)发现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3)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明课题: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C BA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目的: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

效果: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2.2 比较线段的大小 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2.2 比较线段的大小 教案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线段的几种方法;2.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以及线段的和差;3. 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4.学习使用几何工具,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5.体验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比较线段的方法,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和差【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尺、规作图和中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欣赏音乐大师“刘欢“的歌曲《心中的太阳》,引出课题二.师生互动,了解新知欣赏姚明与曾志伟比身高的滑稽画面导出比较线段的方法问题1.派两名同学比身高.导出比较线段的方法?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问题2:将两个同学的身高比作两条线段导出尺规作图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突破重点请各组长带领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完成以下练习:1.已知线段a,请画一线段AC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作图工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先画图再填空)解: 画图:作法:(1).画射线(2).用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3).在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则线段为所求作的线段小结:请用三个字概括出尺规作图的步骤是:1( ) 2( ) 3( )2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b,(a>b)请画一条线段,(作图工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1)使它等于a+b(不必写作法)(2)使它等于a-b(不必写作法)(1)(2)3.已知线段a,请画一线段使它等于2a .(不必写作法)(作图工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4.给你一根绳子不借任何工具你怎样找出中点?(1)由此得出中点的定义是:(2) 观察中点的特征是:①中点的位置在②数量关系: .(3)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 = ;或AB= 2 = 2若AM= = ;则M是线段AB 的。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 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A、AC=CBB、AB=2ACC、 AC+CB=ABD、CB= AB2. 已知线段a,b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BM1212123.两根木条一根长80cm 另一根长60cm ,把它们一端重合放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中点的距离是( )A 10 cmB .70 cm 或10 cmC .20cmD .20cm 或70cm画图说明:五.总结归纳,知识梳理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练习,巩固提升 1.点E 在线段CD 上,下面等式:①C E =D E ;②D E = CD ;③CD=2CE ;④CD= DE .其中能表示E 是 CD 的中点的有( )1212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 AB=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则AD=__ cm3.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2cm,.求AC的长。

线段比较大小的教案

线段比较大小的教案

线段比较大小的教案线段比较大小一、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和规则。

2.能够通过线段长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3.能够熟练地进行线段大小的比较。

4.能够通过练习来提高对线段大小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段大小进行比较的基本规则。

2.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3.练习线段大小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线段大小较的方法及其应用。

2.通过举例进行线段大小比较。

四、教学过程:1.线段比较大小的规则先介绍线段比较大小的基本规则,即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长度越长,线段就越大;在不同的直线上,则无从比较。

2.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1)直接法直接法是将线段的两端点连线,然后根据距离大小进行比较。

如图,线段AB和线段CD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的长度大于CD,因此可以推断出AB > CD。

(2)分段法如果线段是在一些不同的直线上,则可以通过分段法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对直线进行切割,每个线段就成为一份。

然后可以将每个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线段大小的排列顺序。

如图,将线段AB、BC、CD、DE和EF分段后,就可以对其长度进行比。

因此,可以得出EF > DE > CD > BC > AB。

(3)比率法如果两个线段在不同的直线上,无法直接比较其长度,那么就可以使用比率法。

比率法是将两个长度不同的线段分别缩放到相同的长度,然后比较其缩放比率的大小,从而得出线段的大小顺序。

如图AB和CD在不同的直线上,无法直接比较大小。

因此,可以通过将CD缩放(伸长)到与AB相同的长度,然后比较缩放比例的大小,确定CD < AB。

3.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线段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1)比较线段大小1.比较线段AB和线段AC2.比较线段DE和线段BC3.比较线段GJ和线段HL(2)确定线段的大小排列顺序ABCDEF中各线段的长度如下图所示,请按大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注:本练习的大量练习题目将在教材中提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大小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大小教案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尺规作图,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大小。

过程与方法: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体验线段的比较方法,并能初步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线段比较大小难点:尺规作图,线段的和差与画法。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1.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上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3.作图画出直线OA,射线OA,线段OA。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为下一步作图铺垫。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1.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通过学生回答只要让两名同学站在一起背靠背就可以比较。

来引出比较线段的大小。

(1)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我们如何比较AB、CD的大小?动手试试.学生小组讨论1.叠合法,2,度量法3.目测法(2)任意两条线段比较大小,其结果有几种可能性?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存在疑难问题给与提示,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课件动画展示三种大小的可能性。

归纳:叠合法比较两线段的大小首先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若另一个端点也重合。

则这两条线段相等。

若二者不重合,则端点落在外面的线段的长度大于落在里面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体会线段比较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发现诸多结论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活动二: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先用两张纸条来比作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如何摆放纸条来表示两张纸条的长度和呢?学生思考并到前面演示并讲解。

2.应用:根据提示作出线段。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b(a>b)(1)作线段a+b作法:①作射线AM;②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线段AB=a,BC=b.线段AC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a+b.记作AC=a+b.先由学生根据提示自主画图,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后,点评,纠正问题。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别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能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与老师各准备两条相等的硬纸皮。

教学设想:以学生的讨论与自我动手为主。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应是一节学生的操作课,也就是说,在本课的课程安排上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动手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为主,在教学在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另外在中点的知识点上应着于简单的几何语言叙述方法。

二、新课分析:1、知识设疑:(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解决方法:在以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

(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的选手,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谁跑得更远?解决方法:想法量出两个人跑过的距离(线段的长度)。

(3)如何比较你们两个同桌手上的两条线段(硬纸皮)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2、知识形成: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

如图有线段AB 与线段CD ,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

A B C D如果通过比较,知:线段AB 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AB<CD (或CD>AB )3、知识拓展:(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

概括: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 B CAC=CB=21AB,AC+CB=AB(2)引导学生利用圆规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忆已知线段的长度,并可适当引进两条线段的和差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大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大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大小》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线段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进而总结出比较线段大小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线段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比较线段大小方面,可能还停留在直观感觉的阶段,缺乏系统的比较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总结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总结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素材:实例图片、线段模型等。

3.教学设计:教案、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展示两组线段,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大小?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线段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然后,呈现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感知比较线段大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实际操作,比较给定的线段大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师]对,如图(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从A地到B地,实线表示公路,虚线表示小路,若要让你从A地到B地办事,你走哪条路?为什么?[生]因为小路近,所以我走小路.[师]很好,我们现在把A地、B地看成两个点时,就会发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是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思考: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同学进行交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线段的大小比较(教案)
一、线段
点是数学中最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在一张白纸中,如果我们用钢笔或圆珠笔笔尖轻轻一点就会得到一个点。

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表示一个“点”呢?
在数学中,点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如下图中有两个点,这时我们可以将它们分别记作点A和点B。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大写字母,都可以。

还是以上面的那幅图为例,如果我们把上面的两个点A和B用一根很直的线连接起来,这时就得到了一条线段。

线段也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图形,那么什么才是线段,线段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线段的特征:(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3)线段有一定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线段的表示方法:(1)一条线段可以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两个字母的顺序可以颠倒。

例如上图中的线段可以表示为线段AB或线段BA。

(2)一条线段还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例如上图中的线段我们也可以定义为线段l。

例题1:如下图所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请分别表示出来。

提示:做这类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写出线段,避免遗漏和重复。

在该题中,从左向右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分别是线段AB、线段AC、线段AD;以B为端点的线段有2条,分别是线段BC、线段BD;以C为端点的线段有1条,是线段CD。

例题2:如下图所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请表示出它们。

例题3:(1)一条线段AB上有1个点(不是端点),则共能确定________条线段;
(2)一条线段AB上有2个点(不是端点),则共能确定________条线段;
(3)一条线段AB上有3个点(不是端点),则共能确定________条线段;
(4)一条线段AB上有n个点(不是端点),则共能确定
(1)
2
n n
条线段;
二、线段的比较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是有长度的,线段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如果给出两条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可以拿出尺子分别测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一比较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最为便捷。

那么除了这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我们可以将上述两条线段想象成是两根绳子,要比较它们长度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绳子的一头对齐,然后观察另一头对齐的情况,若两根绳子另一头正好对齐,那么说明这两根绳子一般长,若不能对齐,也能很容易知道哪根长、哪根短。

利用这种重叠法我就能显而易见地比较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具体方法是:将线段AB移到线段CD的位置,使端点A与端点C重合,线段AB与线段CD重叠,这时端点B 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
(1)点B在线段CD上(C、D之间),此时AB<CD,如下图所示:
(2)点B与点D重合,此时AB=CD,如下图所示:
(3)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此时AB>CD,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两条已知的线段主要有三种大小关系:大于、小于或相等。

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测量法和重叠法。

例题:先观察估计图中线段a、b的大小,然后用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对a、b进行比较,并用“<”符号连接。

【写出比较过程】
解:(1)画射线OC;
(2)在射线OC上截取OA=a,截取OB=b,如下图所示:
(3)因为点B在线段OA的延长线上,所以OA<OB,即a<b。

三、线段的画法
线段有长短,并且线段可以比较大小,那么若给定一条线段,如何用直尺和圆规再画一条与给定线段相等的线段呢?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如图,已知线段a,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AB,使AB=a。

解析:我们知道当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时,若另一个端点也重合,那么它们的长度就相等。

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画出与线段a相等的线段AB。

具体方法如下:
(1)画射线AC;
(2)将圆规的一脚放在已知线段a的一个端点,另一只脚放在另一个端点,测出线段a的长度;
(3)固定圆规两脚的长度不变,将圆规的一脚放在射线AC的端点A处,以点A为圆心,以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则线段AB就是要画的线段。

四、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思考:以平面内的一点为端点,能画几条线段?以平面内的两点为端点,能画几条线段?
解析:我们知道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若以平面内的一点为端点,由于另一端点并不确定,因此可以画出的线段有无数个;而如果以平面内的两点画线段,由于这条线段的端点都已经确定,因此得到的线段的位置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由此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平面内,两点确定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的距离。

例题:用刻度尺测量点A、B之间的距离(精确到1毫米)
五、线段的性质
思考:如图所示,在公园景点甲乙之间有三条路,小杰想尽快从景点甲赶到景点乙,问选择哪条路线最近?
解析:要判断哪条路线最近,我们只需要比较三条线路的长短即可。

观察上图,可知路线①为一条曲线,路线②是连接甲乙两点的线段,而路线③则是一条折现。

我们现在可以取一根细绳,分别测量出这三个路线的长度,然后分别比较三段绳子的长度即可。

实践不难发现,以上三条路线中,第二条路线最短。

也就是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就是线段的基本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线段a又叫线段_________________;
2、在所有联结两点的线中,_____________最短;
3、线段AB有___________个端点,射线CD有__________个端点,直线EF有_______个端点;
4、如图所示,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线段,有_________条射线,有_________条直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6、如图所示,在射线AP上截取AB=a,即以点_______为圆心,以_______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P于点___________;
7、已知线段AB、CD,AB<CD,如果将AB移动到CD的位置,使点C与点A重合,CD 与AB重合,那么点D的位置是:
A. 点D与点B重合
B. 点D在线段AB上;
C. 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D. 无法判断
8、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
A. 连接两点的直线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B. 连接两点的射线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C.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D.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9、如图所示,量出线段AB、CD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0、图中有几条线段?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在这些线段中,哪条线段最长?
11、从点A到点B有3条路,你认为哪条最短?理由是什么?
12、右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13、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在射线AP上分别截取AB与AC,使AB=a,A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