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所以本文的重难点确定在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学情分析】

《论语十二章》在人教版七上第十课,对初一新生来说,是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它与第一篇的内容有所区别,第一篇是有故事情节的,学生比较有兴趣,也容易大致了解整个事情经过。但本文却是语录体,它更注重理论的探讨。如果也像第一课注重情节和语句的翻译,那无疑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畏难情绪。再加上本课是为优课作准备的,它又区别于平时的常态课,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所以我觉得把文言的翻译放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引领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学习本文,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所以对于文意的理解,我教给学生一要懂得借助参考资料,二掌握几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行翻译中了解文章的内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因为与学生的切实利益有关,平时也在运用,就让他们小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能解读一点就可以了。但高尚品德的追求需要老师引领并激发,甚至于要结合我们所了解的几个名人来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论语》后不仅在学好文言文上也能有自己的方法,而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古人对待修身的态度以及做法,并学以致用;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提高自身修养,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个成语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谁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宋代赵普曾出谋划策帮助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作为功臣,赵匡胤让他做了开国宰相,后来,赵匡义当了皇帝,别人就来建议,说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不够宰相资格,赵匡义就问他是否属实?他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来治天下的。可见论语这部书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整体感知

1.有谁知道一些有关《论语》的文学常识?

每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懂得寻求帮助,能帮助成功就是我们的智慧。我们可以寻求注解的帮助,来看注解1,请同学来读一下。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们现存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现通行的《论语》共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既然提到了四书,有谁来补充下五经又指哪些内容?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听听课文朗读。听的时候注意停顿,因为停顿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句义。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把该停顿的地方标上记号。

3.全文共12章,大致可以分为哪几方面的内容?

前言部分有提示,请同学们划下来,有的谈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4.能具体划分一下,哪些是有关学习的,哪些是有关修身养性的?请男同学把有关学习的内容朗读出来,女同学读有关修身的内容。

5.同学们手里的参考资料很多,我想同学们经过预习,整句话的翻译参考资料上都有,我就不请你们读了。但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了解大意,还需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言词汇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这些方法你觉得我们这篇文言文有哪些文言词汇可以积累起来呢?

展示方法并例举重要词汇:“单”变“双”:学——学习

古今异义:可以——可以凭借

一词多义:为:替(介词)做(动词)

通假字:“说”通“悦”,“有”通“又”

词类活用: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注意虚词:之、乎、焉、而

三、探究分析

1.探究学习内容

积累词汇后,我们来探究下课文内容,请大家在小组内先分享下有关学习的内容,你觉得哪一句有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你运用的比较好了,或者你做起来有难度,听听别的同学怎么给你出谋划策。然后我们来全班分享下比较典型的例子。

八分钟后学生展示。

这些学习方法和态度在我们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同学们都运用的很好。

我们现在的学是为了今后的不学也能懂,老师现在的教是今后的不教也能明白,同学们如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主动知新,就可以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了。其他有关学习的内容我们自己课外就能按这样的思路去学习。

2.探究修身内容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最终也能成为一名贤者。从文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具体的做法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提示:找找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我们曾经说过好坏是没文化的人的说法,我们有知识的人应该具体指出好在哪里,用比较文雅的语言概括出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修身:对待劣境:乐在其中、接纳

他们自己做到了,对后人有影响吗?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如陶渊明、苏轼。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陶渊明就不为五斗米折腰

对待自己:严于律己安贫乐道

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周敦颐在自己的爱莲说中表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对待他人:宽容、诚实守信

我们现代生活更要讲究诚信,否则我们要吃不放心、穿不省心、住不安心四、拓展

1.孔子关于修身的言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也传承并发展了他的学说,你知道还有哪些经典言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