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笔记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c8316e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0.png)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一、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 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逐渐进化成人类,而另一部分仍然生活在森林中,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如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 人类进化的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 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能直立行走。
- 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
- 直立人会用火和制造更复杂的工具,如北京猿人。
- 智人,如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相似,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还会人工取火等。
2. 人的生殖。
- 男性生殖系统。
- 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 输精管:输送精子。
-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并有利于精子的活动。
- 女性生殖系统。
- 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 受精过程。
-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
- 胚胎发育。
-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 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初具人形,称为胎儿。
-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 一般来说,怀孕到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3. 青春期。
-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f2b1a0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6.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笔记生物知识点笔记一、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这两个结构。
2.植物细胞的中央体是一个大的液泡,叫做液泡;而动物细胞的中央体则往往不存在。
3.植物细胞的形状往往是规则的,而动物细胞则往往是不规则的。
4.植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的组织和器官,而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主要是维持个体的生长和更新。
二、遗传基础知识:1.基因是控制细胞发育和功能的遗传因子,同时掌握着生物体繁殖和进化的方向。
2.每个生物体一般有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3.基因可以表现为显性或隐性,即如果一个个体有两个显性基因,那么表现出的特征就是显性特征;反之,如果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那么表现出的特征就是隐性特征。
三、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是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自然环境,对它进行保护和治理是人类的责任。
2.常见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退化等,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
3.比如,减少驾车和使用化学物质,鼓励植树造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四、遗传疾病:1.遗传疾病是由一些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往往需要查看家族史和基因检测来进行诊断和预防。
2.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耳聋、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3.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接种疫苗来预防一些遗传疾病的发生。
五、人体系统:1.人体包括多个系统,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
2.每个系统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其共同的目的是保持人体的稳态和平衡。
3.我们应该注意饮食、运动、睡眠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预防各种疾病。
六、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不同物种和群体,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生物多样性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威胁,我们应该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来维护生态平衡。
3.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强化教育、加强法律法规、控制工业污染等措施,让生物多样性得到完善保障。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记书上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记书上的](https://img.taocdn.com/s3/m/e65f44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9.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一、植物的结构与生长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结构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根是植物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茎是植物的支撑和导水导流的器官,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2.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主要包括萌发、生长和开花结果三个阶段。
在生长过程中,植物需要充分的阳光、水分和养分,同时也受到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动物的结构与生活1. 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主要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了脑、感觉器官和口器,躯干是动物的主体部分,四肢用于行走、奔跑和捕食。
2. 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是食草动物,有些是食肉动物,还有些是杂食动物。
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存策略和种裙分布。
三、生物的繁殖与遗传1. 生物的繁殖方式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指的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孢子、分裂或者出芽等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2. 生物的遗传规律生物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阐述了基因的组合和分离规律,而染色体遗传规律则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来推断个体的遗传特征。
四、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生物资源的利用人类利用生物资源进行食物的获取、药物的开发、纤维的生产等多种方式。
但是过度利用生物资源也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
2. 生物的环境保护生物的生存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人类的活动也对生物环境造成了威胁。
保护生物环境是人类的责任,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预防和治理生物灾害等。
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涵盖了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生物的繁殖与遗传以及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基础。
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0103f61852458fb770b56f6.png)
七下复习笔记一、人的由来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物种起源》现代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从猿人到人的进化原因:森林大量消失(环境改变)过程: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3.龙骨山的守望者——贾兰坡4.男性主要的性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的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胎盘和脐带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受精卵移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叫怀孕,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出现人的形态,怀孕38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外形成早期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5.青春期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月经来潮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6. 计划生育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禁止近亲结婚,有利提高人口素质(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大)二、人体的营养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 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6bca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1.png)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总结了____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和花2. 根的结构与功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固定植物、储存养分3. 茎的结构与功能: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养分、储存养分4. 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5. 花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有性生殖、吸引传粉者、保护生殖器官6.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7. 植物的生活史: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8. 植物的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适应水分和气候条件等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的组织结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2. 动物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3. 动物的运动方式:游泳、飞行、奔跑和爬行4. 动物的生活方式:守株待兔、从众行为、群居行为和迁徙行为5.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6. 动物的呼吸方式:肺呼吸、鳃呼吸、皮肤呼吸和气管呼吸7. 动物的适应性:食性适应、行为适应、外形适应等三、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学:基因分类法和形态分类法2. 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和种3. 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5. 人类的分类: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类人猿和智人四、生态环境1. 生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物种和群落的平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因素3. 生态平衡与生态位:生物种群数量的平衡、物种对环境要求的平衡、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4. 生态圈和生态足迹:生态圈的概念、生态足迹的计算和影响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五、人体健康1. 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2. 人体的营养需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 人体的呼吸系统: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4. 人体的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5. 人体的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血液6. 人体的排泄系统:肾脏、尿液和尿道7. 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抗体和免疫反应8. 人体的性别和生殖:性别特征、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总结本文总结了____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c6e1d60066f5335b812112.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都适于树栖生活,古人类与人类在地面上生活。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
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 WL ,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密里,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3、生殖过程:输卵管一,细胞分裂 「 精子和卵细胞Q 十受精卵处上胚泡 in 口段隹一胎儿工“舞儿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卵黄;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共266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 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 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发育 并出现第二性征。
男孩出现 遗精,女孩会来 月经。
(4)青春期禁止吸烟、喝酒。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六类营养物质。
1、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 身体的 重要原料。
也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
2、无机盐和维生素4、“第七类营养素”是 膳食纤维(人体无法消化,但其能促进胃肠蠕动。
)二、消化和吸收1、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 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七年级生物七下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七下期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086d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d.png)
七年级生物七下期末知识点生物,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这篇文章将总结七年级生物七下学期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一、细胞及其结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的结构。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我们需要掌握各个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特点,理解细胞是如何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的。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生命过程。
在光照下,植物通过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最终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呼吸作用则是指生物利用有机物质来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水的过程。
我们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原理和意义。
三、遗传与基因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基因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生物性状形成和遗传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基因的结构、作用和调控,理解基因如何决定生物的性状和后代的遗传特征。
四、生态环境与生物适应生态环境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影响各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生物要适应其生存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我们需要了解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人体结构和功能人体是多细胞生物中最为复杂的生命体,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我们需要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掌握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各个系统协调工作的过程。
以上是七年级生物七下期末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多动脑、多上手实验,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与掌握,为今后探究生命奥妙和解决环境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4篇)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8089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e.png)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结构和生命的规律。
下面是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总结:1. 生物的组成及类别- 生物由细胞构成,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 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别。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细胞的生物活动。
- 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每个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功能。
3. 植物的特点和结构- 植物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以光合作用为能量来源。
-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 茎负责传输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的身体。
- 叶负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于繁殖。
4.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实现身体的生长。
-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是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 无性繁殖是通过植物器官的分离或无性细胞的分裂产生新个体。
5. 动物的特点和结构- 动物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以摄取有机物质为能量来源。
- 动物的结构包括头、躯干和四肢等。
- 头部包括感觉器官和口器。
- 躯干包括内脏器官和肌肉组织。
- 四肢用于运动和支撑。
6.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实现身体的生长。
-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 无性繁殖是通过动物器官的分离或细胞的分裂产生新个体。
7.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微生物是一类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生物体。
-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 细菌是最简单的微生物,可以分为好菌和坏菌。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6f21efb14e852458fb57fd.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习。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一、探究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1、这个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的生化条件为(恒温37度十分钟)2、我们在进餐的时候,反复咀嚼米饭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一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的缘故,随后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后才可以被人体吸收。
3、消化液中不含消化液的消化酶的是(胆汁)二、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唾液淀粉酶酶淀粉--------------麦芽糖- ----------葡萄糖(从口腔开始)酶蛋白质--------------氨基酸(从胃开始)(胆汁) 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只可在小肠中)三、吸收营养物质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1、小肠很长2、内表面有许多环型的皱襞3、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四、食品安全知识,常见的不安全食品1、绿色食品的概念(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产品)2、买袋装食品的时候应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成产厂家、营养成分搭配表、是否含添加剂等3、常见的不安全食品有:发芽的马铃薯、颜色鲜艳的蘑菇、加了苏丹红的食品、打了农药的食品五、心脏的结构1、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2、会填图:见教材第68页-----心脏各部分结构和各腔所连的血管,瓣膜等3、心脏的功能:泵----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动力左心室将血液泵至(全身),右心室将血液泵至(肺)4、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心房------心室------动脉,不能倒流六、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概念特点分布动脉将血液从心脏送出去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一般较深静脉将血液送回给心脏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一般较浅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广泛七、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成分:90%水、还有葡萄糖,氨基酸等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1、血液特点功能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数量最多运输氧,二氧化碳血细胞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小,有核吞噬病菌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止血和加速凝血2、红细胞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可能患贫血白细胞增多,可能患炎症八、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功能: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外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功能: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九、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开口端1、鼻毛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对空气有(湿润)作用、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温暖)作用2、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由(肺泡)组成的十、向澄清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十一、肾脏的结构功能结构:有百万左右的肾单位组成;肾小球肾小体肾小囊肾单位肾小管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十二、尿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不含葡萄糖)3、会填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见书第82页十三、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大脑脑小脑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脊髓1、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细胞体2、神经元树突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突起轴突十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简单的反射 ---生来就有,不需要大脑的参与,比较低级1、反射复杂的反射---后天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比较高级2、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结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十五、眼、耳的结构,视觉,听觉的形成1、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靠(睫状体)来调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f95d4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e.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知识梳理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的主要功能:营养摄取、消化、排泄、呼吸、运动和生殖。
2. 细胞的多样性和特征- 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细菌。
-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如动植物细胞。
- 植物细胞的特征: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 动物细胞的特征:无细胞壁和叶绿体。
3.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无丝分裂:直接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 细胞增殖:细胞的数量增加。
4.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自交和杂交实验。
- 遗传因子: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
-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在表现型中,隐性基因只在基因型中表现。
5. 生物的进化-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 进化的途径: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交流。
- 自然选择的条件:过度生殖、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
6. 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
-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环境破坏、生物灭绝和生态平衡破坏。
7. 健康与预防- 健康的定义: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
- 健康的维持: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良好卫生惯和积极心态。
- 常见疾病的预防:艾滋病、肺结核、疟疾和肝炎的预防措施。
8. 生物科学与生活- 生物科学的应用领域: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
- 生物科学的发展: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的发展。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知识的梳理,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详细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47d0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a.png)
详细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到了期末各位同学需要的就是一份详细知识点清单,无论哪个科目都是如此,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快来学习学习吧!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f7056b4b35eefdc8d33371.png)
七下期末复习提纲1. 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原因是地球气候变化,森林大量消失。
2.类人猿和人类根本区别:①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能使用而不能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工具。
③脑发育程度不同。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可以直立行走;“东非人”石器说明人类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4.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是事实,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是观点。
5.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和卵细胞共同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6.胚胎发育的过程:(1)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2)怀孕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3)第8周呈现人形,称为胎儿。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羊水。
(4)第38周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排出,称为分娩。
7.试管婴儿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8.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
最突出的特点: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相应生理现象: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9.食物中含有六种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机物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10.糖类作用: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的作用:备用男性生殖系统 主要性器官——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主要附属性器官——输精管:输送精子的管道女性生殖系统 主要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的作用: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11.缺钙症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症状:缺铁性贫血,缺碘症状: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缺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症,缺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缺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水果,缺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生物笔记初一下册人教版
![生物笔记初一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ef4d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1.png)
生物笔记初一下册人教版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边界,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基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拥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活动、细胞分裂和遗传传递等。
通过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细胞可以摄取外部的营养物质,并将废物排出细胞外。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则是能量的中心,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细胞核中的DNA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基本分类单位生物体按照形态、发育和功能特点等进行分类。
生物的基本分类单位是物种,即具有共同特征和能够繁殖后代的有机体的总称。
2. 分类的原则生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有形态特征、遗传关系和生态习性等。
形态特征分类主要根据生物外部形态,例如动物的体型、器官形状等。
遗传关系分类依据生物的遗传信息,例如DNA序列的相似性。
生态习性分类则考虑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细胞的分裂1. 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重要过程,主要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发生在体细胞中,通过复制DNA、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三个阶段完成。
减数分裂则主要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在两次分裂过程中,一个母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
2. 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准备开始分裂,染色体逐渐变得可见,并形成四倍体。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在平台上排列,纺锤体形成,核膜消失。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分离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四、遗传和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是生物传递性状的过程,主要依靠基因的遗传。
基因是DNA 链上的一段序列,可以编码蛋白质。
通常,一个基因决定一个特定的性状,例如眼睛颜色或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390b47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2.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细胞与生物-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壳,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细胞器。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进行光合作用。
-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中心,进行呼吸作用。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
-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携带基因。
-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生物繁殖的两种方式。
- 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演化的过程。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和水分的供应。
-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植物的发育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过程。
- 植物的根、茎和叶是植物的三个主要器官。
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动物的生长需要摄取养分和进行新陈代谢。
- 动物的发育包括幼体阶段和成体阶段。
- 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而鸟类是卵生的。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 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分类的七个主要级别。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两种方式。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描述。
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
- 呼吸、消化、循环、排泄是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 器官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遗传与健康- 遗传因素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遗传病。
- 预防遗传病的方法包括婚前咨询、遗传咨询等。
生殖与发育- 人类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 怀孕期间需要注意保健和营养。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你复和准备考试。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整理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7c83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7.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整理一、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通过基因在繁殖过程中将自己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 基因是决定生物个体遗传特征的摆设。
2.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个体的遗传特征由父母分别传递给子代,表现出隐性和显性特征的比例为3:1。
- 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规律的基础。
3. 进化的基本概念- 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期时间内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4. 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化石是过去生物存在的痕迹,通过化石可以推断生物过去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之间的器官结构相似度较高,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 比较胚胎学:不同物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相似的特征,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5. 进化的驱动力- 自然选择: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物种适应新环境的需求,适应度较高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进而改变物种的遗传特征。
- 突变: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遗传特征的改变,进而影响物种的进化。
- 迁移和隔离:物种之间的迁移和地理隔离有助于分离基因池,促进物种的进化。
二、植物的生活方式与结构1. 植物的生活方式- 维管植物:通过导管系统将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从根部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如树木、草、蕨类等。
- 非维管植物:没有导管系统,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细胞间的扩散移动。
如苔藓植物。
2. 植物的结构- 根系: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供植物的支持。
- 茎干:承担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任务,提供植物的支持。
-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 花朵: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花粉传递和授粉,形成种子和果实。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借助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 植物生长的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和开花等阶段。
- 植物通过生殖器官的授粉和受精来繁殖后代,形成种子和果实。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b28bcc25fbfc77da269b1ce.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人的由来:1、四种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人类和类人猿的主要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3)会使用火,脑的发育程度不同;(4)产生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
3、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
(常见于选择和连线题。
)(2)生殖过程。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体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完善;(3)性器官的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5、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2)内心世界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
6、计划生育:(1)为什么实施计划生育?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人体的营养:1、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备用能源)。
2、其它的成分:水和无机盐(缺钙:儿童得佝偻病,中老年得骨质疏松;缺铁:缺铁性贫血;缺碘:成人造成甲状腺肿大,儿童造成智力的体格发育出现障碍;缺锌:生长发育不良,食欲下降)。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 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患佝偻病。
3、膳食纤维:课本28页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由口腔开始经过的顺序依次为:消化腺:1、口腔中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对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
2、胃中有胃腺能够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3、肝脏中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有乳化油脂肪的作用,没有消化的作用。
由于注入小肠中因此脂肪的初步消化是在小肠中。
4、小肠能够分泌肠液,胰脏能够分泌胰液加上注入的胃液和胆汁全部进入小肠中对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彻底的分解。
七年级下册笔记生物
![七年级下册笔记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50a251f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c.png)
七年级下册笔记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编织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编织](https://img.taocdn.com/s3/m/97653a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1.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
编织
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与繁殖
细胞的多样性和特点
-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特点: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细胞内器官的分工合作、细胞的自我调控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的互补性、基因突变
- 进化的基本过程: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物种演化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生物的分类:物种、属、科、纲、目、门、界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进化、提供新的药物和资源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 生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
- 生物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皮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生命活动与环境
-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 光合作用:光合反应、光合产物利用
-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生态位
生物与健康
- 常见的传染病:感冒、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个人卫生、科学用药、疫苗接种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 人类的性别:男性、女性、性染色体
- 人类的生殖:性别特征的发育、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人类的发育:胚胎发育、青春期的变化、生理周期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的主要知识点编织,希望能对你的复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复习笔记一、人的由来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物种起源》现代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从猿人到人的进化原因:森林大量消失(环境改变)过程: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3.龙骨山的守望者——贾兰坡4.男性主要的性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的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胎盘和脐带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受精卵移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叫怀孕,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出现人的形态,怀孕38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外形成早期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5.青春期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月经来潮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6. 计划生育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禁止近亲结婚,有利提高人口素质(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大)二、人体的营养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 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肠液和胰液含有消化三种有机物的酶小肠中的消化液主要有:肠液、胰液、胆汁 3.食物的消化蛋白质:消化开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 消化开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脂肪: 消化开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A夜盲症肝、乳制品、鱼类、西红柿、胡萝卜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维生素B 1 神经炎、脚气病 糙米、花生、瘦肉、酵母和杨梅等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维生素C坏血病水果、蔬菜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动物肝脏以及牛奶等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滴加碘液后的5.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绒毛壁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d)含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等。
合理的食谱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三餐应该按时。
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宝塔”关注食品安全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三、人体的呼吸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完成右图)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气管软骨(C形环状软骨);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结构)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和腺细胞,能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会厌软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侯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喉腔内有声带,振动时发出声音。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胸围差可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胸围—尽力呼气后的胸围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的含量减少。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组成单位是肺泡。
呼吸频率:一分钟大约进行16次有节奏的呼吸。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IV-54)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图IV-55)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氧气进入人体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氧气进入血液是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内,最低的是组织细胞内。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1.膈肌____,膈顶____,胸腔容积____,肺____,肺内气体压力相应____,气体吸入;2.膈肌____,膈顶____,胸腔容积____,肺____肺内气体压力相应____,气体排出。
吸气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膈的顶部下降,肺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
呼气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舒张,膈的顶部上升,肺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空气质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上午是进行森林浴的好时机;有氧运动(散步、慢跑、做操)的特点:强度低、持续时间长、节奏缓。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内,最低的是组织细胞内。
显微镜下的血细胞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2、血管的种类:(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四肢静脉内通常具有静脉瓣。
“青筋”(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特点:(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血流方向: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或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3、心脏:左心室的壁最厚。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壁最厚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4 瓣膜的种类:①动脉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②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使血液只能流回心房③房室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防止血液倒流)。
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血液的种类:①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②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注意:血液流经肺循环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流经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出血的初步护理:①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②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进行止血;③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舒张压。
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输血与血量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2)血量:占体重的7~8%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健康成年人每次课献血200-300毫升。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排出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粪便。
排泄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排尿的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份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练习:下表列出了3种液体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请根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种类尿素尿酸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A 0.03 0.004 0.1 0.9 0B 1.8 0.05 0 0.89 0C 0.03 0.004 0.1 0.9 8.0(1)指出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尿液和原尿中的哪一种?A ,B ,C 。
(2)C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0,而A、B中为0,这说明蛋白质在肾小球处不能过滤到肾小囊中。
(3)A中的尿素含量与C中的一样为0.03,而B中的却为1.8,这是由于原尿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使尿素浓度升高。
(4)B中的无机盐略少于A,这说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同时部分无机盐也被吸收,,因此浓度变化不大。
原尿中吸收量最多的成分是水。
(5)A中的葡萄糖为0.1,而B中的为0,这说明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重吸收。
六、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虹膜——“黑眼球”;巩膜——“白眼球”;瞳孔——控制光线;脉络膜——提供营养,形成暗室;视网膜——感受光线的刺激;玻璃体、晶状体、房水——折射光线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