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克与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区分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单位意识和换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锻炼学生观察、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教师生工具书。

2. 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毫升和升的概念和换算)。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物,如书包、铅笔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重量是如何进行表示和比较的。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课件和实物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一千克是很重的,一克则很轻。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练习和训练,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题1:小明的体重是45千克,小红的体重是55000克,谁的体重更重?例题2:一只熊的重量是800克,它要吃掉一根香蕉,香蕉的重量是120千克,熊吃掉香蕉后的重量是多少?4. 换算方法与实践(30分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按照公式进行换算,并检验答案的准确性。

例题1:1千克 = ______克例题2:5000克 = ______千克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提供一些情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举例:正确放置物体在天平上,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测量误差。
(3)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举例:在超市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效果。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维:在质量单位换算和质量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具体表现为:
-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质量相关的生活问题。
-学生通过数学思考和交流,提升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能够准确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举例: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包等,判断使用克或千克作为单位。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及进率的掌握。

2. 克和千克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克和千克的砝码、天平、电子秤等。

2. 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各种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物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概念:克、千克二、进率:1千克=1000克三、换算方法:克→千克、千克→克四、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毫克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a.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商贩和顾客,进行购物称重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单位的应用。
b.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如称量物品,感受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重量差异,增强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c. 游戏:设计质量单位换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换算知识。
d.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问题探究,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a. 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程内容、案例、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b. 视频:播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c.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称重工具、教育软件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1. 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质量的估测,发展量感;
2.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培养数值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 增强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克与千克概念的理解;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质量单位的正确应用。
答案示例:早餐时,妈妈用200克面粉做了两张煎饼。
2. 实验报告: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答案示例:我比较了5枚硬币和1个橡皮的重量,发现5枚硬币大约是1克,而1个橡皮大约是10克。
3. 换算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克与千克的换算,增强理解。
答案示例:1千克就是1000克,就像1000个1角硬币加起来就是10元。
d.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教学论坛等,获取更多教学素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够辨识出克与千克的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能够简单运用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进行数学计算;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克和千克的问题。

•过程技能目标:1.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注重巩固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课件PPT;2.黑板、彩色粉笔;3.计量杯、秤;4.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物、书籍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5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你知道克和千克是什么吗?有什么区别吗?2.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3.讲解(15分钟)–介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并列举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差异。

4.练习(20分钟)–给学生几个简单的换算题目,让他们分组讨论解答。

5.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换算规则。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练习(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物品的重量并估算它们的克数,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拓展(20分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老师引导总结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展开,通过实物展示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难度适中,注重启发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4教学进程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一)了解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小朋友,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瞧,XXX、XXX和妈妈正在超市买水果呢?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今天咋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活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一)认识XXX1.借助实物感知XXX。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你们准备的以克为单位的东西。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公开课教案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公开课教案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公开课教案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公开课教案-1克和公斤孔德芬教学内容:例1、例2及教材第101~102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称重、估算和称重活动,建立1G和1kg的质量概念,并学会将其作为测量物体质量的标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kg(kg)=1000g(g)。

2.了解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教学过程:一、确定指导原则1、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东西吗?看小东、小莉和她妈妈正在超市购物!(课件展示,尤其是5kg和110g)。

2、请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一桶洗衣液:5千克,一包饼干:110克老师:你知道千克和克的单位是多少吗?学生:师: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克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克(g)千克(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克和千克(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3、检查预习老师:学生们以前预习过。

你对千克和克了解多少?学生:师:哪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生:……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为:(课件演示)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品大约1克。

2.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学生:一起阅读学习目标或按名称阅读。

2、定向寻的师:(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再一次自学课本101页102页,并用笔勾画出重要的词或句子。

生:自学1、认识克老师:你自学完了吗?生:完了。

老师:看老师手里的两分钱。

猜猜它们有多重?学生:师:那是不是1克呢?要确定它是不是1克,我们要怎么办呢?生:用称来称一称。

老师:你的方法很好!事实上,我们选择天平来称量较轻的天平。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克与千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挂图;天平、砝码、盐两袋,学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些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主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想知道什么?(2)师介绍说明:斤、两是我国常用的单位,而“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广泛收集、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2)认识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秤?能简单说一说它的用法吗?(3)认识“克”。

师出示一枚两分硬币,问:想不想知道这枚硬币的重量?师示范操作,学生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1,说明1枚2分硬币重1克)。

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4)称物品的重量。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桌面上的物品有多重。

(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要求:a.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

b.称好的物品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先估量一袋盐的质量,再看一看袋上的数据。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和学会使用克、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准备•教材:《8克和千克》教材•教具:小石子、秤秤、小量秤、水果(苹果、香蕉)、教学PPT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小石子和秤秤,让学生猜石子的重量,并让其中一名学生涉及小石子的重量,然后再称重,引出“克”这个单位。

2. 学习1.讲解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并通过PPT展示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

2.分发水果给学生,让他们用小量秤称水果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用克、千克表示重量。

3.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练习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事物是克的,什么样的事物是千克的。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查一段文本中使用的重量单位,并互相交流纠错。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与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带一件物品到家里,用克和千克的单位称重,写下重量。

五、板书设计•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实际问题解决步骤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还存在换算错误的情况,需要在后续练习中加强。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克、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克的符号“g”,能说出8克是1袋砂糖的重量。

2.能判断重物和轻物,认识千克的符号“kg”。

3.能说出1千克等于1000克,以及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克的符号“g”、八克是1袋砂糖的重量,认识千克的符号“kg”,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难点:判断重物和轻物,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PXX。

2.工具:黑板、教学PPT、袋装食糖(克)、1千克物品。

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克的符号“g”,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符号代表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铺垫本节课内容。

步骤二:学习8克是1袋砂糖的重量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袋装着8克食糖的食品包装袋,让学生看一看。

2.引导学生感受这个重量,明白8克是多少。

3.让学生回答8克是多少,引导学生关注用克表示重量的物品。

步骤三:认识千克1.出示千克的符号“kg”,让学生观察。

2.介绍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

3.展示一个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这个重量,鼓励学生猜猜看这个物品的重量是不是千克。

步骤四:实际操作1.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提感受重物和轻物。

2.让学生两两搭档,通过比较,判断哪个物品更重,哪个更轻。

3.老师辅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的换算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步骤五: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防止遗忘。

2.老师巡视督促学生答题,及时纠错。

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克的符号“g”和千克的符号“kg”。

2.学习了8克是一袋砂糖的重量,了解了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

3.老师鼓励学生课后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品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的技能。

3. 使学生能够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 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2.砝码3.各种小物品(如橡皮、铅笔、书本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图片或实物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8.1克和千克2. 正文:- 克和千克的概念- 1千克等于1000克- 天平的使用方法- 克与千克的换算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关于克和千克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一些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3. 实践题: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教学克和千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1、第102页。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就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科学知识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酌定尚无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就是学生创建质量概念的关键基础,也就是自学克和千克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防止教学时“质量观念”这样的语言给学生认知上增添困难,教材弱化了对“质量”这个名词的采用,通常用“存有多重”“酌定”等生活语言去叙述。

教材主题图将重新认识克和千克放到了学生常用的超市情景中,力求吻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具体内容生活情境中启程并使学生体会并重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基准1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实物重新认识较小的质量单位“克”,在通过搓一搓的活动构成直观体会后,重新认识表示较重的物品的测量工具――天平,并稳步利用天平并使学生对1克构成直观体会。

基准2的选曲结构和基准1相近,仍然利用生活中常用的实物体会“千克”,并轻易阐明克和千克的关系,利用多种手段强化学生对“千克”实际质量的体会。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轻重,并不能进行量化的比较。

如:二年级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比父母的轻,会用掂一掂的方式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平时买东西用的秤。

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对这个质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目标】1.融合具体内容生活情境,通过搓一搓、表示一表示等活动,体会并重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创建1克和1千克的概念,晓得1千克=1000克;2.在创建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育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介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体会至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并会科学合理估量物体质量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_15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_15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_15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思考并同桌讨论交流:你认为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学生汇报得出: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

克还可以用英文字母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2、认识感知1克(1)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那么一克有多重呢?(2)掂一掂(学生拿出自带的一角硬币)把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

(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这样一枚一角的硬币约重1克。

(4)估一估盒子里有四样物品(羽毛、线、打火机、核桃)学生拿出来估一估,他们比1克重还是轻?3、认识感知1千克(1)(出示鸡蛋)一个鸡蛋约重50克,20个这样的鸡蛋重1千克。

(2)掂一掂:学生掂一掂1千克重的矿泉水,感受1千克的重量。

4、克和千克的关系(1)1千克比1克重了很多,那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出示一袋盐)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有多重呢?学生口答:500克+500克=1000克(3)1千克的矿泉水和1000克的盐一样重,用什么符号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板书:1千克=1000克。

1千克还可以说是1公斤(4)填一填:(课件出示)3千克=()克 8千克=()克。

5000克=()千克 7000克=()千克三、巩固拓展、闯关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关:填一填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质量单位有()和()。

2、1千克=()克,1千克=()公斤。

3、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

第二关: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克千克) (克千克)(克千克)(克千克)第三关: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连一连。

20g 100kg 400g 3kg第四关:在()里填上克或千克。

180()2()5()150()第五关:判断对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一)了解质量单位
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小朋友,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买水果呢?
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今天咋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活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一)认识克
1.借助实物感知克。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
(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你们准备的以克为单位的东西。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6)你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2.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1)师:出示2分硬币,说【一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


(2)你们想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吗?清小朋友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的感受1克的质量,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组动作最轻,动作最快?能做到吗?开始吧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大家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
(1)小组活动: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有可能学生能取出几粒黄豆]
(2)你用什么方法提取1克黄豆?[左右手进行掂量]
(3) 质疑交流:怎样验证多少粒黄豆重1克?(用称一称的方法来验证)教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二)认识天平
1.看一看:
(1)出示天平。

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2) 介绍称黄豆方法,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黄豆的过程。

2.称一称: (1)学生分小组称
(2) 取出约1克重的黄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现教材第101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
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三)认识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1)出示例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苹果的图片。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解决净含量的意思
(3)多请一些学生来提提这两样物品,谈谈自己的感觉。

【很重】
(4)师生小结: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2.算一算,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2袋洗衣液,每袋500克,学生算出一共有多重。

预设1:1000克 ;预设2:1千克。

(2)教师小结: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体验1千克有多重。

(1)小组活动:每一位小朋友用手掂一掂准备好的2件500克的东西,在心里记住它的重量。

在准备的其它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看谁找得准。

(2)交流找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记,一种是用手掂一掂】
师:刚才你们说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怎样验证它呢?
(四)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1.认识盘秤。

(1)课件出示盘秤,教师介绍盘秤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并找找盘秤的单位。

(2)课件演示盘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针指向1,让学生认一认有多重。

2.认识弹簧秤。

(1)课件出示弹簧秤,教师介绍弹簧秤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并找找弹簧秤的单位。

(2)课件出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指针指向1,让学生认一认是多重,有几个。

(3)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几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样想的?
3.认识体重秤。

(1)课件出示体重秤,教师介绍体重秤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并找找体重秤的单位。

(2)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称体重时,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处,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出该生的体重。

(3)通过对三种秤的观察,你发现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以千克做单位】
(二)介绍计量工具
1.在生活中还有其它工具可以称出物品的质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结合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作必要的补充。

操作比较: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一手拿着1克的物品,一手拿着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说说自己新的感受。

小结
3【导入】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帮助孩子积累估量的经验。

2.教材“练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启发孩子从物品的轻重方面加以识别。

3.教材“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借助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集体讲评时指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