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新模式论文
新课改,新模式论文
关注新课程,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从关注新课程改革到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教学中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应用软件日新月异的趋势,学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则要求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以应用软件为载体,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操作能力,而不是应用软件本身。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检验其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显示出优势。
它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
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构思巧妙的任务设计是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根据我个人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的设置要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任务的设置要具有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相贴近,并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任务设置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
如果课堂中所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怎样用电脑来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任务的设置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并具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下载网上信息”这一章时,正值学校运动会召开之际,我选择了让学生下载图片并利用已学过的Photoshop或Word 软件制作一个运动会海报为任务,同学们对运动会非常想往,而且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大家都想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情况与同学关系等。
可以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也可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或者依据学生个性分类,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低年级学困生相对较多,这是既定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
三、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分析的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分析的论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分析的论文摘要:小学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新课改要求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水平。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为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变革语文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语文的学习。
小学语文主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和逻辑思维以及一定的运算能力[1]。
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偏重于小学生的语文运算能力,忽视了语文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严重的阻碍了小学生日后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这种简单重复的运算训练还会降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形式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小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模式形式化。
虽然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模式的片面化将导致无法全面的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加深课程改革的深度,保证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语文课堂教学对语文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语文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2]。
虽然,语文教学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由于语文课堂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小学生觉得语文课堂压力大、无趣,甚至有的小学生厌恶语文课堂。
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较低,这将直接导致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低。
3.语文教学目标偏差虽然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关键是加强语文习题练习和基础知识的记忆,其教学目标依旧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模式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模式【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纷纷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实践。
旧的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教育改革,而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模式; 课堂【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30-01一、传统课堂模式1.1现状:1.教师全盘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把零散的知识梳理成体系,然后一点点告诉学生,学生坐享其成。
高中几年学习下来,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性,不会主动学习,不知道怎样去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
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有些学生坚持不到高三,就主动辍学,选择放弃。
2.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播,而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家长、教师都在追求高效课堂,都在迎合高考的口味,高考考什么,我们平时就对学生灌输什么。
往往从高一开始就告诉学生高考的题型,什么题型怎么去做,给学生培养一种做题意识。
这样看来,似乎三年以后能出高效,学生能够考上理想大学,升学率也能达到预期目标。
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都是高分数、低能力的,他们始终没有培养出来独立的学习思路。
1.2弊端1.长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变得懒于动脑。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教师在课堂上包揽了一切,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是很难提高学习效率的,当然也很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2.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
每一位学生都想施展自己的才华,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他提供机会。
如果教师包揽一切的话,不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并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个性难以施展。
“满堂灌式”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给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
学生的个性就无法得到施展。
这是与新课改的教学思路和目标相违背的。
4.情感教育的缺失。
旧的课堂模式更关注固定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课堂新模式论文
探究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新模式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师主动抛开知识本位,抛开生硬的解剖概念和原理,抛开就知识论知识,就原理论原理的倾向,使课堂整合形成一种既突破传统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能体现当代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质,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成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充满好奇心和对智慧挑战的刺激,让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和体现。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自教育部于2003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拉开了帷幕。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顺应新课改,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呢?一、积极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改理论,不断更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不同的教学观念直接左右教师不同的教学行为。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与实施,首先要求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人手。
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先后学习了《走进高中新课程》、《新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书籍,自己也阅读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论文。
通过学习和实地观摩,我进一步理解了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等观点。
也深刻地意识到要不断更新自己地理课堂教学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逐步树立了新的地理课堂教学观念。
总之,我们只要能不断地更新地理课堂的教学观念,就会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创造前提条件,扫清思想障碍,就会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
二、借鉴已有的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符合本校校情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方式的优劣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大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等符合课改精神与要求的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
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
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
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
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新课标下新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探索新课标下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摘要:新型语文课堂是新课标下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课改教学,这样才会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丰富多彩的,更是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设平等尊重、激发兴趣﹑关注、自主的语文课堂。
一、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教师的责任在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的任务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小石潭记》一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担任导游,自己站起来向其他学生宣传一下《小石潭记》的美丽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故事等,当时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参与性特别的强。
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努力表现的极强。
这样,让学生通过体验新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情景,自始自终处于人为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课文和学生的深层对话,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教学中生成了出人意料的新体验、新思维。
二、创设一个“原生态”的课堂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在课下先试讲几遍,更有甚者先把问题给学生抄抄,让学生照本宣科的读一下。
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准备好的东西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
但是,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抹杀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16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变革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变革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变革教学评价,以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有“四个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凸显“听讲”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结合《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我们如何深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一、转变“教”的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倡导启发式,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教学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体两面,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学离不开教。
肯定地说,新时代的学本课堂更加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进一步落实“目标、问题、评价、支架、方法、环境”六个指导要素。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首要体现。
教师要依托课标、学情和教学内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落实素养目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二是精炼“三级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把课程目标变成课堂目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5篇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摘要:高效课堂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科学改革,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科学合理地成立班级小组建设;建立班级精准“扶帮”制度;完善积分兑换学生评价;合理设计学生积分评价表;实行学生积分兑换制。
关键词:高校课堂;构建;新课改打破传统教学,建立高效课堂,这是时代对每位教学者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因此,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以“高效课堂”代替“传统教学”。
一、高效课堂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我校坐落在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后进生也越来越多。
农民的认识提高了,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有一年竟然流失了57人。
这个问题不得不让每位校长和教师反思。
一次大范围的学生和家长就学生学习及流失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转学主要原因是选择了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大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对知识点的学习脱节导致厌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开展“建设高效课堂动员大会”,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扬弃传统教学模式,全校开始建立高效课堂。
二、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几个重点环节(一)科学改革,合理利用学校资源1.改组织。
把原有的教导处改为课改办,成立综合办,原后勤处改为后勤保障办,成立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成立家校学生反馈中心,这样便于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层面。
2.改课堂。
把“一言堂”改为“参与式”,“教案”改为“导学案”,把课堂模式改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及反思课,形成教学固定模式。
把课堂打造成“10+30分”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在课堂中起组织者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地成立班级小组建设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许多课改的学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都建立了小组,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区域等作为分组的依据,这样建成的小组学生能力搭配不均,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学与创新新课程是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体制和观念下,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美术教学的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美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全面的同时,传统美术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绘画上没有把美术欣赏指导放在较高的位置,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对美尤其是美术之美进行欣赏,以促进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的养成。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新方式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新方式摘要: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我坚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会带着学生走得更远更好。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跟踪辅导日清日结自主当学校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跟踪辅导、日清日结”的教学模式时,我还有点排斥不太能接受,认为45分钟的授课怎么可能压缩成30分钟呢?这样知识能讲透彻吗?学生能听懂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看来是无法解决的,检测应该放在辅导课上。
可是在教育新政的背景下,不允许上晚自习、周末不能补课,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辅导课,那么用什么时间来检测呢?又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使我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来想去,首先必须改变课堂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上不能满堂灌,于是,我开始摸索着如何贯彻学校提出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真的能提高课堂效率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下面我谈谈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跟踪辅导、日清日结”的教学模式的感悟和收获一、先学后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所以,如果让学生先学然后老师再教,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先学”也就是预习,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让学生先通读课本,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算的习惯。
论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论文
论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摘要:新课程对高中思想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时要反思,才能在语文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38-02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了新课程理念和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
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变化呢?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变”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
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
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提高业务素质。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语文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于新时代新课标新课堂的论文
关于新时代新课标新课堂的论⽂关于新时代新课标新课堂的论⽂ “新时代新课标新课堂” 摘要新课改所倡导的⾃主、合作、创新的学习⽅式,是以⽬标统领内容,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的创新精神和能⼒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种以⼈为本的新型学习⽅式。
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给学⽣更⼤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命⼒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从以下⼏点着⼿,使学⽣在⾃主获取、主动合作、⾃由创新的新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
⼀、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在主动⾃主中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讲评和表扬,其⽬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的动作⽅法。
然后让学⽣模仿教师或动作正确的学⽣再进⾏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动作的掌握和炼能⼒的效果。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让学⽣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在“放”中提⾼学⽣的⾃练能⼒。
在思想上教师放⼼,在实践上教师放⼿、放开、放宽、放活是进⾏“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的不确定,教学内容的可变性,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式,强调学⽣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因⽽,这种控制⽅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的知识的发挥,⼏乎没有师⽣互动知识的产⽣。
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结构、开放式的控制⽅式,特别注重学⽣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注重学⽣在课中的地位与表现⽅式,因⽽运动技能⽐例较少,教师⼈个知识和师⽣互动产⽣新内容的⽐例较⼤。
这样⼀种控制⽅式是对传统教学⽅式的挑战,是⽣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放”,让“放”在课中体现的更加⾃然,更加合理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要做好以下的⼏个⽅⾯: (⼀)要发挥体育⾻⼲学⽣的作⽤,体育⾻⼲的作⽤并不能局限于让学⽣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是让体育⾻⼲学⽣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的⾓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参与的氛围和师⽣之间的亲和⼒,更好达到教学⽬标。
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论文第一篇: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论文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论文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
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
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一、前言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和及时认识学生,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平等、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展现个性,积极发表意见。
要充分关注学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耐心指导犯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运用发现和掌握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学习材料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并非遥不可及。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发现和发现数学。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路(10篇)-课程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路(10篇)-课程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角色转变思考摘要:班级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更新班级建设的管理观念,使学生的发展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做好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以使自己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取得更高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教育观念;管理手段;角色定位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用实际行动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建设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班主任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学习,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每一位班主任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新的挑战,更是一次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能力的良好机遇。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的殷切期望不小于任何一位家长。
要想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智力水平高、身体强健、具有创新精神的全能人才,教师首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学生需求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如果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知道,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些富有创新意识和行动力的人是社会发展中最主动和积极的先进力量。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教学模式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历史教科书的运用,课改前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的方针,而现在是“一标多本”,国家课程重在目标,而忽视教材的具体内容。
有专家认为,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资源,可以创编,至于怎么用,则是教师的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选择地使用。
但在创造性使用中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重视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例如,在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无法建立联系。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以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一知识。
(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例如,在讲有关“科举制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扩充一些知识: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从那以后,它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让参加考试的人对经义做出阐述,还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仅扼杀了思想,而且写作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这样,学生就对科举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改提出教学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课改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改革教学。
新课程提出: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
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些不出彩的字词教学,那些高考不再涉及的语法、文体、修辞等内容慢慢地淡出了语文课堂。
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
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精神的对话。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住学生的心,教出兴趣,教出味来,还需要教师以自己本身独特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比如:我在教学《荆轲刺秦王》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探讨是否是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跑了刘邦才失去了天下呢?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吗?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因为两者的性格决定了今后的成败,即性格决定命运。
应该说,项羽是失败的,他的性格也百无是一处,可是我们后人为什么还只是怀念和崇拜项羽呢?第二节课开始,就这个问题,学生从课本中找例证,众说纷纭,我尽量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就文本探讨深层次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热情。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而,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做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但是,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难以到位。
为此,本文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优化课堂教学观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教育观念不变,课堂教学优化无从谈起、课改难以实施。
所以,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虽然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主导”就是“领导”,课堂上仍然居“统治”地位,学生仍是操纵的对象。
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核心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起步策略,又是学生自在主体成长为自为主体的终极目标。
2.要确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课改中的重大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与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新课程下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则应当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教互学的过程。
3.要确立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任务观课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
教学任务观是否科学、全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摘要: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
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我开始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思想政治课五步教学法,即:教师导学——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师生互动——课堂训练与评价。
关键词:初中政治五步方法
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
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我开始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思想政治课五步教学法,即:教师导学——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师生互动——课堂训练与评价。
第一步:教师导学
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采取什么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应是向导,是学生的领路人。
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做科学的预测;教师要明确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当注意,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学”决不是放任自流,要特别强调“教师指导”。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多少,如何指导,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
起初,教师的指导可能会多一些,细一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要减弱,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视,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方法、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
第三步: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
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式。
教学实践中,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以4~6人为一组,成员以异质分组按好、中、差搭配,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
在一定的时间内互换角色,使得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全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然而,由于学校分班方式及班级排座位方式的制约,教学实践中,很难组建固定的、合理的学习小组,这会使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
第四步:师生互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一方面,教师要提出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所提问题,如果是个性的,可以课后指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启发的前提下精讲,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真正排除疑难。
第五步:课堂训练与评价
课堂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化知识为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训练的习题要精心选择,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习题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合适,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时进行评价,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能否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以上是笔者一年多来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政治学科,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学科。
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