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论文

合集下载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论文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论文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慢性乙肝患者78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1次/日顿服,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48周的疗效。

结果:治疗12周后,alt复常37例,hbvdan转阴13例,hbsag转阴4例,治疗24周后alt复常60例,hbvdan转阴43例,hbsag转阴21例,hbeag转阴1例,hbcab转阴1例,治疗48周后alt复常60例,hbvdan转阴67例,hbsag转阴64例,hbeag转阴7例,hbcab转阴6例。

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可靠,能够能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服药方便。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肝hbvdan转阴hbsag转阴hbeag/hbeab转阴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导致的疾病,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抗病毒是关键,阿德福韦酯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hbvdna多聚酶(逆转录酶)。

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78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78例,男60例,女18例,年龄18~78岁,平均35.6岁,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1次/日顿服,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48周的疗效。

结果治疗12周后,alt复常37例,hbvdan转阴13例,hbsag转阴4例,治疗24周后alt复常60例,hbvdan转阴43例,hbsag转阴21例,hbeag转阴1例,hbcab转阴1例,治疗48周后alt复常60例,hbvdan转阴67例,hbsag转阴64例,hbeag转阴7例,hbcab 转阴6例。

讨论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慢性乙肝研究论文

慢性乙肝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慢性乙肝研究论文【关键词】,肝炎Observationoftherapeuticefficacyof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 h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bstract】AIM:Tostudythetherapeuticefficacyoflamivudinecombinedwithal ph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ndtofindanewap proachtocontrolthedisease.METHODS:EightychronichepatitisBpa tientswithHBVDNAandHBeAgpositiveweredividedintotwogroups:LA MIFNgrouptreatedwithlamivudineandalphainterferonfor12months andLAMgrouptreatedwithlamivudinealonefor12months.RESULTS:Th etherapeuticeffectonYMDDmutationinthegroupwithlamivudineand IFNα1b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groupwithlamivudi nealone(P0.01).CONCLUSION: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hainterferonh asbettertherapeuticefficacy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treatment;lamivudine;interferon【摘要】目的:了解拉米夫定(LAM)和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为慢性乙肝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方法:将HBVDNA和HBeAg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1∶1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LAM干扰素)为: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对照组(LAM组)为LAM100mg/d,口服,共1 / 612mo.结果:LAM和干扰素(治疗组)对YMDD变异株的治疗作用初步结果明显高于LAM单独作用(对照组)(P<0.01).结论: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初步结果显示出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治疗;拉米夫定;干扰素0引言拉米夫定(LAM)通过特异性的阻断嗜肝病毒DNA 的合成,显著抑制HBV的复制,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乙肝的治疗[1],长期应用LAM其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6%~43%.突变发生后一方面降低疗效,另一方面使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症肝炎,为此我们采用了LAM与干扰素联合对抗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2/200407住院的HBeAg和HBVD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均经过LAM正规的治疗12~18mo的患者80(男48,女32)例,年龄20~52岁.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LAM与干扰素共用为联合治疗组,LAM单独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LAM 组LAM100mg/d,口服,共12mo,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2].1.2方法①肝功能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判定标准;治疗后ALT降至正常参考值为显效,有所下降为有效,无下降者为无效.②HBVM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e抗原的判定:e抗原转阴,产生e抗体,若e抗原转阴,但没有产生抗体表示基因突变.③HBVD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由广州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仪器和试剂盒,截止值为---------------------------------------------------------------范文最新推荐------------------------------------------------------ 103copies/mL;判定标准:HBVDNA转阴的标准是0.001PG/mL,约等于100copies/mL.④YMDD变异用基因芯片检测[3,4],以HBV序列(GenBank4490408)为模板设计以下引物:上游引物:5′GATGTGTCTGCGGCGT3′,下游引物:5′GTAAACTGAGCCAGGAGAAA3′,在50μL含20mmol/LTrisHCl,50mmol/LKCl,2mmol/LMgCl2,0.2mmol/LdATP,dTTP 和Cy5dCTP(英国Amersham公司产品),100mmol/L引物、2UTaq酶的体系中,经95℃5min预变性,以94℃30s,50℃30s,72℃30s循环30次,扩增并标记长度为308bp的待测片段.扩增产物经乙醇沉淀纯化,55℃杂交30min,45℃洗两次,晾干扫描,计算判读按每块芯片检测4位点计可测得基因突变数同时可获得确切的突变类型.⑤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用肝穿刺活检的方法对肝脏的炎症程度进行检测,每个受试对象都接受2次肝穿.用放免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2结果2.1均衡性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ALT、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定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AM组:40(男25,女15)例,年龄(36.26±1.25)岁,病程(12.20±1.61)mo,ALT (86.07±1.26),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联合治疗组:40(男23,女17)例,年龄(36.18±1.75)岁,病程(12.01±1.23)mo,ALT(87.25±1.34),为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2.2治疗后在ALT,HBeAg,3 / 6HBVDNA的变化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明显的高于LAM组(P0.01,Tab1).表1两组治疗后ALT、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定量方面的比较(略)2.3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治疗后两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LAM组为45.0%(18/40);联合治疗组为87.5%(35/40),联合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明显高于LAM组(P <0.01).2.4对治疗后基因突变的检测在常规PCR检测中,发现LAM 抗病毒作用在短期达到较好效果,但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反而有减弱的现象,为此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有关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观察HBVYMDD变异,LAM组基因突变数为80%(32/40),联合治疗组基因突变数为37.5%(15/40),LAM组突变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χ2=14.907,P<0.01).3讨论虽然LAM是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它可迅速抑制HBV的复制,在短时间间内使HBVDNA转阴,肝功能和肝脏组织学得到改善[5],但是在其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VYMDD变异,其突变率高达16%~43%[6,7],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是继续用药还是终止用药,一直是临床工作争论的焦点,现在还无定论.体外实验证明,YMDD突变发生后LAM的用量提高105~106倍[8],应该停药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资料也有专家认为;体外实验并不能说明体内LAM的效果,因此即使出现耐药,还应继续用药.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采用了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正规的治疗,通过治疗临床观察表明: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显著的减少YMDD变异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野生株并能控制突变株的发生已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乙肝的发病机制是---------------------------------------------------------------范文最新推荐------------------------------------------------------ 持续的胞内病毒复制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所以联合治疗仍然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向,即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治疗后可使血清转换率、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使HBVYMDD变异出现了抑制或是延缓的发生.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应该是理想的治疗.【参考文献】[1]YaoGB,WangBE,CuiZY,etal.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oflamivudi 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 on[J].ChinMed(Engl),1999;12(35):387-391.[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BranchofinfectiousdiseasesandparasitediseasesofChin esemedicinemeeting.Virusnaturehepatitispreventionandcuresch eme[J].ChinJLabMed,2000;8(6):324-329.[3]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检测拉米夫定耐药基因芯片的制作及其初步应用初探[J][1][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5):1-3,68.SongJW,LinJS,KongXJ,etal.DoingofdetectlamivudinedurablegeneCMOSchipanditsfirste xploringofprinaipiumapplication[J].ChinJCheckout,2003;26(15):1-3,68.[4]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5 / 62003;6(9):361-363.SongJW,LinJS,KongXJ,mivudineinwhichgeneCMOSchipdetectresultinclinicresea rchofhepatitisBvirusdurabledruggenemutation[J].ChinJHepatol,2003;6(9):361-363.[5]姚国弼,催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6):103-108.YaoGB,CuiZY,YaoJL,etal.IVperiodclinicTestof2200caseschronichepatitisBinwhichl amivudinemadeinChinatreating[J].ChinJHepatol,2003;11(6):103-108.[6]ZoulimF.Therapyof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hibitionoftheviralpolymeraseandotherantiviralstrategies [J].AntiviralRes,1999;44(26):1-30.[7]计淼淼,杨敏燕,钱又宏,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病毒变异[J].肝脏,2000;6(18):75-77.JiMM,YangMY,QianYH,etal.Cliniccurativeeffectandvirusmutationoflamivudinetreati ngchronichepatitisB[J].Liver,2000;6(18):75-77.[8]AllenMI,DeslauriersB,AndrewsCW,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utationinhepatitis Bvirusresistanttolamivudine[J].Hepatology,1998;27(28):1670-1677。

乙肝病毒检测和论文

乙肝病毒检测和论文

乙肝病毒检测和分析探讨摘要:乙肝病毒是传染病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我国是乙肝病发率较高的国家。

乙肝病毒的传染随时威胁到身边的人,要对乙肝病毒做好检测及预防,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染危害。

本文就乙肝病毒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乙肝;病毒;检测【中图分类号】r8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15-01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乙型肝炎病毒的简称。

乙型肝炎病毒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由丹娜在1965年发现,因此也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

1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危害1.1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乙肝病毒有多种传播方式,例如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医源性传播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母婴传播是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血液传播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2 乙肝病毒的危害:感染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肝炎,还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

尤其是已婚育龄妇女,孕育是每个已婚妇女的天职,但是患有乙肝的患者却不能像健康的女性一样,可以随时孕育宝宝,因为会传染给后代,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 乙肝病毒的检测治疗2.1 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必须要做好乙肝病毒的检测工作,才能有效的预防、治疗乙肝疾病。

用于乙肝病毒基因检查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竞争pcr法、荧光pcr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法、pcr酶联化学发光和荧光标记物法等方法。

慢性乙肝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

慢性乙肝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

慢性乙肝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1一般资料将我科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慢性乙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74例,男5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2±0.6)岁;试验组74例,男48例,女26例,平均年龄(30±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无统计学差异。

2方法2.1确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模式依据慢性乙肝护理常规和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慢性乙肝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各个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教育内容以病人为中心,采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体现出健康教育的计划性、阶段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反馈性。

由健康教育参考时间、具体教育时间、参考教育内容、具体教育内容、效果评价和实施者签名等部分组成,参考教育时间为入院时、入院3d内、住院治疗期、出院前3天、出院后,在这几个时间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护士依据此模式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连续、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2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随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试验组(74例):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按临床路径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线图,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分时段进行,对已知内容及时评价,根据患者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

具体方法为:入院时有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填写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标准模式表,其中有患者床号、姓名、医疗诊断和入院日期等基础资料,做好入院宣教,记录并签字。

责任护士每天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

同时对教育内容进行效果评价,了解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当有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需重新宣教并记录签字。

护士长每天抽查1~2份标准模式表,对护士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检查。

每2周组织1次健康讨论会,学习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以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论文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论文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摘要】目的探究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方法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阳性率。

结果 20452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600位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7.82%,农村毕业生的阳性率高于城市毕业生,男性的阳性率也大于女性,但是逐年阳性率有所下降。

结论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 hbsag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虽总体阳性率逐年降低,但是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高中毕业生;防治措施我国是一个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率很高的国家,乙肝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强,在我国分布广,具有很大的健康危害。

乙肝病毒在我国的检出率呈现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人群密度过大能使其传染率上升。

高中学生是乙型病毒易感人群,做好青少年的防治工作是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中之重[1]。

现结合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调查结果,提出一些防治策略,以期能为遏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贡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共20452人,年龄在15-18岁之间,其中男11682人,占比为57.12%,女8770人,占比为43.37%,城市户口10316人,农村户口10136人。

1.2 检测方法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取上层血清,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盒由上海科华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3 数据处理记录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20452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600位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7.82%,农村毕业生的阳性率(8.50%)高于城市毕业生(7.15%),男性的阳性率也大于女性,但是逐年总体阳性率逐年下降。

乙型肝炎医学认知状况的论文(共2篇)

乙型肝炎医学认知状况的论文(共2篇)

乙型肝炎医学认知状况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青年慢乙肝医学心理护理的开展研究18~35岁青年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与青年脂肪肝炎(下称脂肪肝)患者,由于社会阅历浅,且要面对升学、职业、社会尊重等问题,心理压力愈来愈大。

笔者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CopingModesQuestionnaire,MCMQ),了解青年慢乙肝医学和脂肪肝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其社会因素与身体疾病的相互作用,为开展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本院感染内科住院患者,慢乙肝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脂肪肝患者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18~35岁;②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③乙肝表面抗原阴性;④自愿接受本次问卷测查。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病史;②并存心肺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

符合以上标准者84例,男74例、女10例,年龄18~32(±)岁。

病种:慢乙肝44例,脂肪肝40例。

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4例,高中31例,大专及以上35例。

职业:农民10例,职工/工人16例,干部/大学生37例,其他21例。

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情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均P>)。

方法调查方法调查工具①自行设计肝炎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诊断等。

②医学应对问卷MCMQ。

该问卷由Feifel等编制,姜乾金修订,包括20个项目,各项目按1~4分四级评分,包括面对(或斗争,Confrontation)、回避(Avoidance)和屈服(或接受,Resignation)3个因素,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倾向于使用该项应对方式。

调查方法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方法、结果的保密性,获得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和填写方法,安静环境下30min内独立完成问卷,由调查者收回。

HBV论文

HBV论文

关于乙肝型病毒(HBV)论文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姓名陈洺学号 11203090103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指导教师叶翠莲2014 年4月 16 日1.关于乙肝1.1简要概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病毒是个古老的病原体,包括现在所谓的新发现病种其实在古代都有,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化验手段的进步才被发现,并不等于发现他了才存在,没有发现即不存在。

乙肝的标志性产物表面抗原在196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发现,故简称‘澳抗’,这一天开始意味着乙肝病毒开始被了解、发现。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小时、煮沸10 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这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早已经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所以不要为这些数据而恐慌,请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这样就不会被感染。

1.2病发机制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但是对肝细胞无明显的直接损伤作用,这一点在HBV甲亢携带者中的得到病例和动物实验证实。

有关慢性乙肝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是已认识到与机体对HBV免疫应答异常有关,HBV持续感染所形成的慢性化主要是病毒诱导机体对其感染形成的一种持续免疫耐受状态,特别是与细胞毒性T细胞低反应状态有关。

乙肝病毒论文干扰素论文: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乙肝病毒论文干扰素论文: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乙肝病毒论文干扰素论文: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比较好。

但是,干扰素治疗乙肝,免疫系统在杀死乙肝病毒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的肝细胞,所以会引起发热,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不过不用过于担心,这些症状在停药后一般都可自行恢复。

作者通过对行干扰素抗病毒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关键词】干扰素乙肝病毒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1.1对象与方法:本组30例患者中均为2010年10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男18例,女12例,20~40岁15例 ,41~50岁12例,51岁以上3例;病程为4-7个月,所有入选病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

1.2 治疗方法:对入组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 (上海罗氏制药)1次/周,皮下注射,连用15周以上,分别检测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2 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2.1 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

有发热、寒战、乏力、肌肉酸痛。

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

体温若不超过39℃,一般不予特殊处理。

超过39℃,首先予以一般物理降温:如冰敷,另外以50%酒精醇浴,在行干扰素治疗之前应预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让其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降温时还应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免体液流失。

部分高热患者或关节、肌肉酸痛明显者可予以可给予复方阿司匹林片、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症状。

2.2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功能异常。

多数病例80%(24/30)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后可致食欲不振加重,对于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干呕的患者给予胃复安等药物后均可好转。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治疗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治疗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治疗【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深入了解,同时,介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几种药物,让患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更好的信心。

方法通过对29例肝炎患者的分组药物治疗,比较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

结果干扰素与无环鸟苷,激素与干扰素的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更加有效。

结论及早发现病情,有效控制传播途径,应用合理的药物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与防治有显著的疗效【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治疗病毒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0-0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1],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等特点。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同时伴有黄疸和发热。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3.5亿,我国约占1.3亿,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1.1 母婴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

1.2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1.3 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1.4 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

1.5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2 主要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等因素有关,所以应用抗病毒药物、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身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乙肝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篇一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乙肝论文内容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1]。

有研究表明HBV 大蛋白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2],针对HBV大蛋白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大蛋白与HBV DNA 的相关性,我们对179例HBV感染者血清HBV大蛋白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79例病例为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男性122例,女性5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6±12.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标本来源血液标本由真空采血管采集、分离血清后冻存于-20℃保存。

1.3主要试剂HBV DNA检测采用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试剂;HBV“二对半”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试剂购置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大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主要方法HBV-LP检测试剂应用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筛选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前S区立体构象型表位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微孔条上预包被,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TMB显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BV-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2.1HBV DNA与LP阳性率比较179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步检测HBV DNA和HBV LP,HBV DNA(+)144例(80.4%),HBV LP(+)145例(81.0%),其中HBV DNA(+)、HBV LP(+)126例,HBV DNA(+)、HBV LP(-)18例,HBV DNA(-)、HBV LP(+)19例,HBV DNA(-)、HBV LP(-)16例,以HBV DNA和HBV LP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01,P>0.05)。

乙肝病人论文安全用药论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肝水解肽的护理指导

乙肝病人论文安全用药论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肝水解肽的护理指导

乙肝病人论文安全用药论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肝水解肽的护理指导【摘要】肝水解肽是新一代抗病毒药,配合口服药有较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也不高,病人的耐受性较好。

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用药的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出现严重后果。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科有2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静脉输肝水解肽,口服联苯双酯滴丸。

其中有9例病人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

【关键词】乙肝病人安全用药护理指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5月,经筛选有2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9例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岁。

1.2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5月-2010年5月住院或在门诊用肝水解肽及辅助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病人用药的依从性、相关知识认识及是否重视临床随访等予以调查分析。

1.3 结果在调查的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人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有70例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

有9例病人在停药后3-9个月出现“反跳”现象,病人出现急性发作症状,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乙肝三系再转为“大三阳”hbv-dna升高,其中发展为重型肝炎3例,死亡2例。

上述病例停药后均不监测及随访。

2 护理2.1 开展健康宣教,让病人对治疗乙型肝炎有正确认识。

护士有责任让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让病人知道药物的使用包括正确选药、剂量适当、正确给药方法、疗程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药物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保证药物安全、及时、有效的使用,并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我们要让病人了解其中的利害得失,方能引起病人的重视,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本组病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不了解肝水解肽有一定的临床适应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对有关的知识缺乏了解。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展论文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展论文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展【摘要】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乙肝后并发症,如肝硬化及肝癌等,目前国内外肝病学者共识:治疗慢性乙肝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

本文将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抗病毒的治疗作一点展望。

【关键词】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中药;抗病毒;慢性病毒性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当发展到慢性肝炎阶段以后,每年大约2%~5.5%的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肝硬化,最后一部分发展成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往往夺去患者的生命。

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的需经20~30年漫长的过程,短的仅需几个月。

肝炎并不可怕,且肝炎并不会影响寿命,可怕是其并发症:肝硬化、肝癌。

所以现在我们对慢乙肝的治疗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更好防止肝硬化并发症上。

目前国内外肝病学者共识:治疗慢性乙肝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疗法。

本文将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做一个总结, 并对未来抗病毒的治疗作一点展望。

1目前已被欧盟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7种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有三类:l-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和开环磷酸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

1.1α干扰素(ifn-α)自1976年首次报道ifn对慢性乙肝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以来,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免疫调节来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与核苷类似物相比,其治疗应答持续更久。

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率为30% ~ 50%, 其副作用多, 价格昂贵。

有许多因素决定其抗病毒疗效,如:治疗前alt> 200u/l、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较高水平dc表面分子的表达、白细胞介素( il212)合成增高、治疗前肝组织内cd8 淋巴细胞计数高、b721的高表达、ifna /b 受体高表达、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活动及低基线病毒载量等因素均有利于发挥干扰素疗效。

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论文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论文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论文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

据who报告,全世界hbv携带者约3.5亿人,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据调查统计,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出率达10.0%,hbsag携带者达1.2亿。

不同性别hbsag感染情况 5 534份血清中,检测出hbsag 阳性共204例,其中男生2 860人,检测出hbsag阳性者139例,阳性率4.86%;女生2 674人,检测出hbsag阳性者65人,阳性率2.43%;平均为3.69%,男女生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不同民族学生hbsag感染情况汉族学生hbsag阳性率为4.21%,回族学生hbsag阳性率为2.99%,其他民族学生hbsag阳性率3.19%。

回族与汉族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汉族与其他民族比较差异不显著,回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

hbsag阳性者hbv 5项标志物的构成 hbsag阳性共有5种感染模式,分别是1、3、5阳性(大三阳);1、4、5阳性(小三阳);1、3阳性;1、5阳性;单纯hbsag阳性。

新生hbsab阳性率及乙肝5项标志物全阴模式 2008级新生hbsab检测的阳性率男生为31.22%,女生为42.71%,平均为36.77%;5项全阴检出率男生63.92%,女生为54.86%,平均为59.54%hbv的阳性率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为10%左右,高校学生的hbv阳性率为6%~8%。

这可能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得到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和层次越来越高,具体体现为一次性注射针具的使用,使大多数接受乙肝疫苗免疫者对乙肝病毒产生保护性抗体,免受其感染。

hbsag阳性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与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可能与男生生活范围较广,感染的机会较多以及生活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女性由于类固醇激素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而有抗hbsag的能力。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对策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对策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探究【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能力,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功能和效用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结果:在实施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后,我省乙肝的患者的发病几率较实施措施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

结论:我院自实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减少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传播,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整体形象,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效果【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76-02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为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1]。

据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乏力、低烧、厌油、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相关临床症状。

据调查和统计显示,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因此,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省2011年人口普查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中的主要调查和参考资料;从我省疫情资料库中调出本次研究活动所需的疫情资料,并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3],从而有效的提高本次研究活动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我院所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方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功能和效用进行分析。

乙肝治疗误区分析论文

乙肝治疗误区分析论文

乙肝治疗的误区分析【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本文对乙肝治疗的误区进行探讨。

【关键词】乙肝;误区;病毒;治疗;营养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2-011 大部分患者相信广告,却不相信医院国内治疗乙肝的医院鱼龙混杂,每个治疗乙肝权威的专家在治疗乙肝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个别正规医院的医生也认为媒体报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是可相信的,病人对医院和医生产生了不信任情绪,有的患者甚至去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去治疗,很多患者病急乱投医,看到媒体报道的夸大疗效的新特药就去购买,导致很多患者受骗,最后耽误治疗最佳时期患者病情加重。

现在研发的治疗乙肝药物只能对一小部分人起的疗效,对大部分人没有疗效,目前治疗乙肝还没有研制出能立杆见影的特效药物,也没有那个专家能快速使患者康复。

所有的治疗药物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即使一样的药物每位患者出现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如我原来一个患者在报纸上和网页上看到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的病人,许多人产生了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对药物产生抵制,所有这位患者就抵制核苷(酸)类似物。

我们怎么给他患者讲解患者都不听,还拿出这些药物的服用说明告诉患者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出现病人死亡现象,对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性,核苷(酸)类似物在使用中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有的还会死亡,这些情况在治疗什么病情时都会发生。

2 患者治疗不见疗效心理负担加重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治疗不见效就会出现病情加剧演变成肝癌等严重病情,有的还会出现死亡现象,经过临床研究和国内外专家验证乙肝病毒及容易产生癌变,慢性乙肝患者产生癌变的如果及时采取治疗出现癌变的几率就很小,患者不必过度担心,从乙肝病毒到产生肝癌要经过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只要患者经过科学积极有效的控制治疗产生癌变的几率会很小,许多患者病情加重也和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有关。

乙肝论文。

乙肝论文。

中国常见重大传染性疾病——乙肝1.乙肝简介与起源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病毒是个古老的病原体,包括现在所谓的新发现病种其实在古代都有,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化验手段的进步才被发现,并不等于发现他了才存在,没有发现即不存在。

乙肝的标志性产物表面抗原在196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发现,故简称‘澳抗’,这一天开始意味着乙肝病毒开始被了解、发现。

乙肝病毒结构图2.我国乙肝情况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占到了全世界患病人数的1/4。

根据《中国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新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06%,然而,乙肝疫苗接种率仅在30%左右,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需要防治并举。

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为数众多的人对肝炎忧心忡忡,束手无策,甚至发展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

几年前,卫生部就已将肝炎列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了全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为数众多的人对肝炎忧心忡忡,束手无策,甚至发展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

系统性论文乙肝论文: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

系统性论文乙肝论文: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

系统性论文乙肝论文: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与分析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且将其分为系统性治疗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措施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

结果系统性治疗措施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一般治疗且经过系统性治疗后患者肝功能以及乙肝病毒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治疗。

结论系统性治疗措施疗效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系统性;治疗;慢性乙肝;观察;分析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乙肝患者高达3000万、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则达1.2亿。

对于乙肝的治疗,临床中发现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及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此类患者实施了系统性治疗措施,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0年8月本院慢性乙肝患者共100例,同时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

同时对具有以下状况者给予排除:①甲、丙、丁、戊型肝炎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②本次研究前半年进行过类似本次治疗者,③妊娠和哺乳期者。

同时对入选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观察后发现100例研究对象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20岁-58岁、平均年龄(39.00±1.10)岁,病程3个月-5年。

1.2 研究方法在患者自愿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系统性治疗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相关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此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另外按照目前临床试验要求,由专人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结果。

1.3 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即在乙肝治疗方面两组患者均采用①干扰素300万单位、隔日肌注一次,或是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天;②甘草酸二胺胶囊150mg、3次/天;③阿托莫兰1.2g以及肌苷、atp、辅酶a等实施护肝治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免疫学开放性实验研究论文乙肝接种者表面抗体变化的研究
学生姓名:胡家北郭大燕黄华王忠福姚冉郑乾昌
郭占波张芮嘉苏小玲
年级班级:2012级临床4班
指导老师:***
题目:接种者乙肝表面抗体变化的研究
摘要:据估计全世界至少有3.6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我国约有1.3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约有3000万。

乙肝的特点是起病缓慢。

多数无症状,其中有1/3的人有肝损害症状。

(目前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染、输血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传。

肝脏病变通常是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而我国主要以乙型肝炎为主。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然后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有了表面抗体,证明人已产生了免疫力。

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表面抗体.
关键词:接种者表面变化抗体肝炎
前言:在中国一个病毒携带者有1.3亿,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所以我们通过接种者乙肝表面抗体变化的研究确定他们是否为携带者;从而降低肝脏的其他病变。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为携带者。

另外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体的滴度,并根据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体滴度.
材料与方法:
材料:固相载体自制血清酶
方法一:用医学统计学的知识调查12级临床学生乙肝表面抗体变化做出分析(应为我们从小到大接种了几次乙肝疫苗)
方法二:ELISA法
1、取4个固相载体加分别是待测、阳性、阴性、空白。

2、向待测孔加入血清50ul+ 酶标抗体1滴;向阴性、阳性各加入1滴;空白不加
3、封板,放入37度的恒温箱中30min
4、取出,倒掉液体,用洗涤液洗涤3次,每次30-60秒。

5、加入显色液A、B各1滴,37 ℃反应15分钟。

结果
抗体阳性阴性
人数(人)125 240
比例34.2% 65.8%
根据数据统计,在所调查的人群中,阴性占大部分.
讨论: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重要的诊断抗体和防御抗体,新生儿出生时会注射乙肝疫苗,之后的加强注射确保了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所以在统计的365名学生中,每位学生在6月龄之后都基本会有乙肝表面抗
体.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占34.2%,意味着18至20年后,乙肝表面抗体依旧保留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确保表面抗体的产生。

只要表面抗体滴度在10个国际单位/ml以上者,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变异乙肝无效)。

反之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此值之下则应加强注射。

参考文献:
1.任宏李燕婷吴寰宇喻彦乙肝表面抗体衰减人群细胞免疫状态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10年第03期
2.王珍光邓芝云郭建巍马骢荣扬刘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初步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32卷第13期
3.刘学文三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比较探讨[J] 亚太传统医学.2012,第8卷第9期
4.何宗忠裘宇容魏东王强杨春莉陈宇冯平锋潘洁ELISA方法S/CO值应用于乙肝表面抗体保护范围初探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第11期
5.苗世红李华庞敏红杜玄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对比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23期
6.陈伟才不同抗凝剂对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10年第10期
7.张露露马军捷安永红等370名中专学生乙肝五项检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3年第10期
8.蔺承艳姜莉ELISA与TRFI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对比分析及应用[J] 国际医学检验杂志2011年第02期
9.陈建设朱海东908例大学新生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第5卷第4期:780-781
10.郝钦芳周广军张丽萍张小丽张学东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值差异性分析[J] 中国卫生检疫杂志2010年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