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2016学年度第1学期
教育学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国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方向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张睿波
学生学号:20130712310043
年级专业: 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
成绩:
摘要:哲学应是人们为了认识自身与世界而生的学说,本质在于“认识”。无论人在历史
中如何用自我的头脑编织出神、妖魔、天使或者精神的幽灵,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符合人的且是具体的人的才能切实的引导人。任何脱离具体历史的,都将在自我构建的狭小中死亡。而人类自我引导和发展的关键便在于“认识”。尤其是当今中国,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出现问题、精神文化即丰富又混乱的时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人和社会走出困境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特质社会的意识形态阵地的问题,还关系到人自身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哲学方向、认识论研究
前言
“幸福才是目的,哲学只是一种工具”——维尔·杜兰特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历经多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古希腊时期,哲学是本体论学说;中世纪的欧洲哲学苟活于神的阴影下;近代欧洲,哲学转变为认识论学说,而在德国古典学派黑格尔那里哲学则是方法论。哲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便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人所用拥有的最珍贵的宝石,是一切科学学说的始母。但是,和所有母亲一样,当自己的孩子长大吸收完养分后便会扭头离去、甚至还会反加鄙视,这便是哲学的现状。有人说哲学死了,死在它本身的宿命里。当我们试图去把握这个世界,当我们企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时,于是哲学誔生了,然而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和无力时,当我们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我们的视域时,哲学就无可避免的死了。我们只能活在我们的世界。固然,哲学有其双重性,来源于人,是关于人和世界的学说。但是当人类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未知、或者面对康德“不可知”的鸿沟时,人类深深的为自己经验的局限与狭小所挫败,那么哲学追求的是什么?
引用《哲学的故事》中的一句话“幸福才是目的,哲学只是一种工具”。当尼采、维特根斯坦解决了所谓的“哲学问题”时候、他们实质上只是推翻了哲学问题,推翻了分析哲学以及形式的哲学。为了“哲学”而变得愈发自我晦涩,构建出一个只有他们这个小圈子才能看懂的术语,这样的“哲学”也许才是“哲学已死”的原因。只有回归到链接人自身与外在世界的桥梁,回归对人现实认识的指导,这样的以人为本的“认识”的哲学才是人和社会所长久需要的,才能够为人提供正确的认识指导。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传统的认知开始发生改变。“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以后,中国知识界否定了以前经院派哲学的做法,放弃了固有方法论来演绎“放之四海皆准”的教条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不仅是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同样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冲击。市民社会层面,人们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原有的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被冲击的支离破碎,面对世界学术思想的涌入和思想枷锁的进一步废除,国内学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和学科分化。固然学术的百家争鸣、民众面对新思想是好的,但是精神领域的混乱动荡却越发的明显恣肆起来。必须明确,自由不等于混乱;选择自由不等于放弃秩序、放弃阵地,任何脱离自身具体情况的浪漫空想都有着混淆精神引导的危险。“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体现的核心是一样的,无论如何学术解释,都不应忽略的是具体的人与社会。实现对人的指导,引领人民走向幸福才是哲学出现的目的,而不是空洞的勾画蓝图。面对自改革开放至今的精神混乱现象,政治方式的阵地守旗一样需要认知清晰明确的旗手。
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观角度的革新,带却意料之外的没有形成自己独立详尽的认识论。这使得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存在理解和解释上的困难
和风险,这种困难不仅仅体现在用其他的知识结构来增补性的解释,还出现在容易忽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源性角度的理解。面对当前时代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信仰模糊的情况,每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都应有符合其自身经济政治文化的认识指导来引导民众的精神走向和精神价值的自我满足。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一种革命性的认识论引导,我们有理由充分发挥它的引导作用,并使得更多的人接受了解,而不是变成一种政治形式的旗帜束之高阁。
正文
人是自然界所孕育的物种之一,但又区别于其他物种。从人肉体组织、生理特征以及所处的自然条件等角度来看,人与其他动物是等同的。人这种生物的意识自觉为“认识”并在主客体的互相作用的活动中中,创造了“人类”以及人类的历史。这种使人成为人的意识——“认识”,便是人在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行成的,使“人”脱离于自然性的区别。
认识起源于哲学意义上“人”的出现。当“人”从自然界中苏醒并分离出来时,“人”区别于自然的本质性的类存在便体现为非自然性,是无自然的。而认识作为从“人”意识的非自然世界到自然界的非人世界的过度、联系,必然成为“人”从自然和自身获取知识的来源。因此,于“人”而言,认识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其他一切活动的必由之路。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结果——知识,与认识的过程的学说。对于认识论的研究陈述也是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出现,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认识论从单纯精神的、抽象的领域拉回到了具体的人间;打破了原有的抽象孤与立,树立了辩证联系的观点。一、国内思主义认识论的体系
(一)传统的苏联体系——反映论
关于反映论当前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反映论仅仅是恩格斯和列宁所提出并不断强调的,是恩格斯和列宁自己对马克思的理解而不是马克思本意。另一种则认为反映论是马克思自身意思的表达。两方各有论证,在此不进行论述。
恩格斯和列宁都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自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恩格斯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列宁也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何等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同样,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表达了哲学家和普通人的观点是现实的表达、反映等意思。综上,反映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概念、观念,`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客体的反映。
那么什么是反映?有很多种解释,《辞海》说: “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模写”。原苏联方面的解释是:“反映是人的意识、感觉对现实事物和现实过程的复写”。定义的共同点在于把反映定义为主体对客体的复写、模写。但是不能被忽视的是反映论的能动性’。“观念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资本论》。可见反映过程,即观念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人对移入人脑的客体信息的加工改造,而不是对客体的单纯的机械化的复制刻录。
这种认识论范畴的反映,我们所必须确定的前提是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的认识,即对观念的能动性改造。如果单纯的复刻、模写就像镜子成像一样简单机械的复写,这一点大多数动物都能做到甚至更复杂一些。但是作为认识论范畴的反映论,对人而言能动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加工改造上,更重要的是创造。通过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在认识的过程中对所反映于人脑的观念进行加工和创造,这一过程不只是对客观信息的改造同样也创造了人自身。这种反映有以下的特点:(1)客观性:反映的内容来源于客体。(2)主体性:客体以内容或观念出现在人脑的过程中是经过人主观能动改造的结果。(3)实践性:认识和反映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