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背靠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和“孝顺”,这些价值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管理思想中。

中国管理者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的培养,强调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人际关系。

文化遗产为中国管理思想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坚持人本主义。

中国管理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个体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尊严和自由是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管理者注重员工的个体尊严和权益保护,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和关注。

中国管理者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决策和自主管理,鼓励员工展现个人才华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团队合作。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将团队视为一个整体,而不仅是一群个体的聚集。

中国管理者强调协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中国管理者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

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强调长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长久发展的目标。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的长期战略和目标,追求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管理思想中的长期发展观念体现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都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和员工之间的长期关系,通过持续的培养和发展来推动组织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这些要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在实践中面对的特殊环境和需求。

中国管理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和价值,为管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的精华。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和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对中国现代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仁治”和“仁者为师”的观念。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积极关心和尊重员工的态度,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从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益。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德治”和“道德为本”的理念。

儒家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榜样。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处理问题时要公正、平衡,注重道义与利益的统一。

只有通过道德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组织环境。

第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中治”和“平衡”的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管理者应当遵循权衡利弊、举一反三的原则,对待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要求“中庸”,即既不能过度压制员工,也不能放任自流。

管理者要注重沟通和协调,保持组织内外的平衡,既能够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又能够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

第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倡导“治本”的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管理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道德素养。

只有管理者本身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员工。

因此,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要不断自我反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

最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和治”和“和为贵”的观念。

中国古代将“和”视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沟通与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团结。

同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也强调“和谐发展”,即管理者应当注重处理好组织与环境、利益与道义、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关系,追求整体与个体的和谐发展。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管理原则、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等。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进行总结:1. 仁爱管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仁爱管理注重员工关怀和人性化,强调管理者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并倡导以德行影响员工。

2. 德治思想:中国古代强调德治思想,即以人的品德和道德为基础进行管理。

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来影响和感化员工。

3. 社会和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注重维护组织内部的和谐关系。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4. 员工参与:中国古代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合作。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使员工参与到组织的决策和管理中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

5. 学习和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和创新,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6. 重视沟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有效的沟通。

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员工进行及时、频繁、有效的沟通,传达信息,解决问题,增进团队合作和协调。

7. 领导者的角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领导者的角色有着明确的要求。

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具备才能和智慧,善于发挥智慧和能力指导员工,推动组织的发展。

8. 管理方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

例如,民主集中制原则,即注重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决策既具有集中统一的力量又具有广泛的民主参与;管理者应注重激励和奖惩,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等。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进行的简要总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法家 商鞅的管理思想
1、政治思想:法治与变法 2、行政管理:郡县制, 什伍连坐连保法 3、经济管理:重农抑商
兵家 孙膑的管理思想
1、战略思想 2、权变管理思想 3、人才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包 含着精妙的管理智慧, 即使经过两千多年岁月 的洗礼,仍然光彩熠熠, 仍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 影响和启迪,确实值得 今人很好学习和借鉴。
一、儒家 孔子的管理思想
1、以“礼”为目的的管理 目标(主张建立严格的等 级制度,以制度作为规范 人民行为的重要手段) 2、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以身作则 君子从大局出发 以思想说教为教化百姓的手段 以“直”为选士标准 3、以“仁”为内容的管理原则
二、道家 老子的管理思想
1、无为而治 2、道法自然 3、以人为本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是指自古代到近代中国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观念和方法。

以下是对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简述总结:1. 仁治思想:孔子强调仁爱和人本管理,提出“君子之道,本于仁”,即领导者应以仁爱之心待人,善待员工,与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2. 德治思想:墨子主张以德行来管理社会,提倡兼爱和无私,他认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来感化和教育员工。

3. 法治思想:法家认为管理应以严明的法律和制度为依据,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条例来管理员工,确保管理的公正和高效。

4. 思想家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提出了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

例如,墨子主张以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来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效率;荀子提出以道德教育和品德考核来管理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以仁爱和道德的标准来管理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儒家还提倡以教育和治学来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管理效果。

6. 行政思想:行政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部分,也对管理思想有所影响。

行政学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来管理组织,提出了诸如行政管理等概念和方法,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 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对管理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军事思想主张以明确的命令、严格的纪律和灵活的指挥来管理军队,提出了很多与组织管理相关的观念和方法,如各军团之间的分工合作等。

总结来看,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多样而丰富,包括了以仁爱、德行、法治、思想家思想、儒家思想、行政思想和军事思想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的管理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集结和积累,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经验。

这些传统管理思想继承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管理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

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尊严。

儒家注重道德教化和个人修养,管理者应以德育为先,以身作则,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员工,使员工能够在职业和道德上得到提高。

此外,道家思想更注重个人修炼,提倡无为而治,管理者应尽量减少干预和约束,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和谐发展。

中国古代理念中,强调和谐的思维模式,即天人合一、阴阳调和。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以天地之道为依据,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家则更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则,强调权威和效率,但也强调“对治”即以德治人,不仅要依法办事,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些思想引导人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通过和谐协同的方式推动组织的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规范与治理。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分权,追求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性,提出明确的权责和职能划分。

另外,儒家则更注重准则和规范,通过伦理教化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儒家追求以仁德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注重管理者的德才兼备,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做到以德服人,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来实现组织内部的治理。

第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兼顾效率和社会责任。

儒家和法家思想都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者应承担起对员工、对组织和对社会的责任。

儒家提倡以仁爱关怀员工,注重家庭道德和人情关系,强调管理者为员工谋求福祉。

法家则更注重规范和效率,在强调利己的同时,也关注组织和社会的利益。

这一理念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平衡的指导,既要关注组织效率,也要尊重员工的权益,并体现社会责任。

总结一下中国管理思想

总结一下中国管理思想

总结一下中国管理思想中国管理思想是指中国人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理念、原则和方法论。

它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务实创新。

在中国管理思想中,重视有效的组织管理、员工激励和文化塑造,注重协调与平衡,追求共同成长和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根植于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提倡道德和伦理规范,注重领导者的德行和榜样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制度也对管理思想产生了影响,封建主义思想中的等级观念和权威体系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近代以来,西方管理思想的引入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中国的管理思想开始向现代化转变。

中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开始关注效率和效益,发展了一批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和谐发展"的理念也成为中国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侧重于人的因素。

中国的管理者普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并具有高度的人情味。

中国管理思想中尊重员工、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资产。

同时,中国管理者也倾向于采用集体主义的管理模式,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整体利益。

另一个中国管理思想的特点是注重和谐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理念非常重要。

中国管理者追求个体与组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平衡,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并追求利益的多方共赢。

中国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务实创新。

中国管理者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务实的管理方法和实效性。

中国管理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总而言之,中国管理思想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管理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管理思想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并倡导和谐发展和务实创新。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特点,追溯至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现代的社会主义思想,都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探讨其核心观念和特色。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以人为本”。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仁爱之心、礼治之道,提出君子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管理者要注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与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顺应天道,倡导管理者要以柔软的方式管理人,尽可能减少干预和控制。

这些思想理念都贯穿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使得中国的管理风格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发展,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人格尊严。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家庭和社群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家庭和社群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家庭观和社群观”的影响在中国管理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管理者更注重员工之间的亲情关系和人情味,强调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

他们更倾向于与员工建立亲密的关系,在处理工作问题时更倾向于以家庭和社群为背景,注重员工的感受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这种特点在现代中国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还强调以德治企。

传统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强调从道德的高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即“行有道而不变,随时适应并积极回应变化,并通过激浊扬清的方式提升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也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倡导管理者以自身的道德高度来影响和带动员工。

在中国企业中,诚信、信任、责任等价值观念被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注重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宇宙观念,注重整体观念。

管理思想中也强调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注重综合分析和整合资源,以达到优化结果的目的。

此外,长远发展观念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在企业管理中,应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建立良 好的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感 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仁爱管理的意义
仁爱管理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 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中和为贵
中和为贵
中和为贵的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中庸之道,认为过 犹不及,强调在管理中要保持适中, 避免过度或不及,以达到最佳的管理 效果。
都必须遵守法律。
03
道家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词
无为而治是中国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主张管理者不干预 、不强制,让事物自然发展。
详细描述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强行 干预,而是顺应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无为并非无所作 为,而是不妄为,不违背规律为。
总结词
无为而治强调管理者要具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预 见并应对可能的变化,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
05
墨家管理思想
兼爱非攻
兼爱
墨家主张人人平等,不分亲疏远近,关爱所有人,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追求和 平共处。
非攻
墨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和侵略行为,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应该通 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尚同尚贤
尚同
墨家主张社会秩序和思想的统一,认为只有统一的思想和价 值观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兵家认为,在战争中,正面作战是必要的, 但仅凭正面作战难以取得胜利,必须结合奇 袭等战术来出奇制胜。
04
详细描述
兵家认为,战争中敌情千变万化,应 根据敌情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以 适应战争的需要。
06
详细描述
兵家认为,在战争中,欺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通过伪装、欺骗等方式来获得胜利。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宏观上是治国平天下,微观上是兼顾治家、治学、治企。

南京大学蔡一教授对传统管理思想进行研究,提炼出管理思想九大要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一、顺“道”中国古代,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能搞“大跃进”。

在商业的世界里,要顺应客观经济与商业规律。

二、重人重视人才与人心的工作,重视人才才能发展,重视人心才能让团队跟有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求和治国是和能兴邦,治生是和气生财,成事还特别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在企业发展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在中国尤甚。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五、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六、求实实事求是,办事要从实际出发。

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

注重“量力”原则,凡是量力而行;也要注重“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七、对策古人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商业活动中也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注意两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要有预见性,并且要多系统统筹。

八、节俭要学会开源节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经营企业同样如此。

要学会勤俭治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九、法治韩非子提出法治,并形成一套法治体系。

企业中往往也会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让员工在“有法可依”的制度环境下开展工作。

以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的主流管理思想

中国的主流管理思想

中国的主流管理思想
关于中国的主流管理思想,也是众说纷纭,从我的角度来看,大致分为三种。

一、人治
人治以儒家为代表,孔孟为代表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仁者爱人,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在企业中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德行与礼仪的企业文化建设,而今也涌现出诸多的儒商。

二、法治
法治思想,古代韩非子在理论上颇有建树,商鞅在实践中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壮大。

法治强调用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性中的恶,企业通常也会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来维持企业的规范发展,但制度的使用要防止“过犹不及”。

三、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倒也不是告诉我们啥也别干,注重“道法自然”,管理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

最后实现“治大国若烹小鲜。

”企业在发展成熟阶段,各方面正常运转,大家各司其职,便会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

从企业的实践情况来看,三种管理思想各有用武之地,甚至交融使用。

在不同发展阶段也会有所侧重,比如企业创业期使用“人治“,到百八十人光靠兄弟情义肯定不行,就要建立规范的“法治”,当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完善后,步入良性稳健发展阶段,就可以采用“无为而治”。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中国管理思想

中国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时期的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
治理国家的准则——礼 管理方法——重义轻利 治生思想——惠民
治国之本——仁政 人性善论 富民 治国思想——以礼治国、礼法结合 人性恶论 上下俱富
• 儒家管理思想重视人的因素 • 重视领导的作用,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 管理必须重视人际关系和谐
• 贵义贱利抑制了竞争社会的形成 • 重道轻艺阻滞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晚明时期
限制君权 工商皆本 土地制度改革 复井田 税制改革 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以法制禁令治理国家的 同时要加强教化 改革行政管理 改革田赋管理
土地管理 改按亩而赋为按口而赋 对自耕地和佃田地分征 等差税额 财政管理 赞成以货币为租税主要 征收工具
前清时期
耗羡归公 养廉银制度 任用官吏一定要使其才 能和职务相当 清、慎、勤
兼爱尚同 节用 尚贤
秦汉时期
极权管理
无为而治
•盐铁专卖 •开征财产税 •发行标准货币 •均输平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盛唐时期
均田制 世业田(20%)永业田 租庸调制 实物代役
重视农业生产 劝农桑,薄赋徭 重视人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宋元时期
公开讲求理财之术 摧抑兼并 租税负担平均和普遍 官员升迁要以政绩为标准 教育改革
动合无形、无为而治 管理环境——清静安定 管理策略——以退为进、以弱胜强
• 管理活动要符合规律 • 对立关系互相转化 • 居上谦下 • 消极 • 善下是为了缓和矛盾
行政管理——崇法 重势 重术
强调战略的重要性 重视人在战事中的作用 智、信、严、仁、勇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管理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因此,在中国管理思想中,关注员工的合理需求、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被视为重要任务。

这与西方管理思想中忽视人的因素的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注重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注重传承和延续。

在管理层面,中国管理者更倾向于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而不是短期利益追求。

这种思想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许多企业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和繁荣。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协调和和谐。

中国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中国管理思想中,团队合作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与西方管理思想中竞争至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相比,中国管理思想更注重的是共赢和共同进步。

这种思想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促使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第四,中国管理思想强调家族观念和儒家思想。

中国是家族型企业的发源地,家族观念在中国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家族企业注重传承和家族荣誉,在管理层面强调忠诚、信任和恩义。

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儒家思想中提倡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

第五,中国管理思想强调中庸之道。

中庸在中国哲学中是重要的思想理念,意味着找到适中的平衡点,避免过分偏向任何一方。

在管理领域,中庸之道的应用体现在管理者要平衡各种利益,避免极端行为和错误决策。

这种思想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智慧和决策水平,使组织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强调人本管理、稳定性和长期发展、协调和和谐、家族观念和儒家思想、以及中庸之道等方面,中国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人本管理思想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孔子提出君子“使人也,器之”;而小人“使人也,求备焉”。

《孙子兵法》中“择人任势,不责于人”。

2、教育管理思想儒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论天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曰:“富与贵使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孟子·里娄》)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法仪》)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不国。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管理思想5、夏代的管理思想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6、商代的管理思想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

权利机构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题目: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儒家的管理思想、法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仁政德治论。

等到最后提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

2、法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法制刑治论。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3、道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无为而治论。

指出要实现的管理目标是至德之世。

相关拓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各个国家和民族对管理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和价值西方中心论是完全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事实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有:(1)顺“道”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道”是一个使用较广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

其使用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主观范畴的“道”它是安邦治国的理论、道理;另一类是客观范畴上的“道”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顺“道”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顺“道”的主张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提出来了如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就用“道”来描述客观规律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管子则在老子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汉代的思想家司马迁就更加强调社会经济活动中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他主张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应当服从经济规律。

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已经认识到管理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了。

(2)“重人”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在研究管理活动时十分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重人”的管理思想。

这里的“重人”有这样两重含义: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的归离强调人才的作用。

(3)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思想。

中国的思想家一致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三个重要的因素而这其中“人和”又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管理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智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幸福。

在管理实践中,儒家思想倡导以德治人,注重领导者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与其依靠权威和规则来管理员工,儒家思想强调以身作则和感化教育,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励员工,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社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在管理中倡导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网络。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追求和谐共治。

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了组织内外的和谐。

道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以和谐为目标。

在管理上,道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领导者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员工,尊重他们的思想和需求,以及善于为员工解决冲突和困扰。

此外,道家思想还强调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存,倡导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最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这一思想表达了尊重自然规律、不操之过急的管理理念。

无为而治并不是不做事,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善于借势应变,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管理中,这一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充分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内外环境,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和操劳,而是通过自然的演变,引导组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人和事物的尊重,强调谦逊和沉稳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品质。

总之,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在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正在兴起,但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以更人性化、和谐和理性的方式来管理组织,从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管理实践密切相关。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先哲们留下了许多管理智慧,对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中国管理思想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管理的影响最大。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领导者的美德。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组织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的素质和人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被视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中国管理思想中还强调了内外兼修的原则。

内修主要指的是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工作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外修则是指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内外兼修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管理者不仅要具备道德情操和责任心,还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此外,中国管理思想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共赢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强调整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管理者要善于团队管理,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以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共赢的原则则是指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利互惠关系,在合作中实现双赢的局面。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思想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这些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管理中的挑战,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中国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包括孔子的仁义道德、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家的自然哲学等等。

总结来说,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强调以人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中国管理思想注重个体的尊重和发展,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积极创新,提倡管理者以身作则、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平衡利益关系。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强调“中庸”、“和谐”,推崇“兼爱”、“兼顾”等理念。

这种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平衡各方的利益,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各方面的共赢。

这种平衡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处理员工和企业、企业和社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等之间的关系。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专注细节和注重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中国管理思想注重细节和实践,认为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管理者应该注重细节,关注细微之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的顺利运转。

同时,中国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认为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实践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佳途径。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念。

在管理方面,和谐的思想体现在对内在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外部企业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和谐的管理能够使组织内外部的关系更加和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纳为注重以人为本、平衡利益关系、专注细节和注重实践、追求和谐等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把握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脉搏则是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中国古代百家思想中的管理精华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管理思想。

这些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一)顺道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自然界来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理·形势》),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他看来,“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管理·形势》),只能“因之”而不能抗拒。

因此,管理者必须能辨道(辨识客观规律)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二)重人
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前出师表》)(三)求和
“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孔子也提倡“礼之用,和为贯”。

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是谓“无私者容众”,切不可“以爵禄私所爱”以至“党而成群者”,而是要“循公而灭私”(《管子》)。

(四)法治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源于先秦,其后不断发展、完善,包含了一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明法。

是法的公开性原则,“法必明,令必行”,“上有明法,下有常事也”;第二,一法。

是法的统一性和平等性原则,“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管子·君臣上》)、“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第三,常法。

是法的稳定性原则,“执者固,固者信”,“法判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韩非子·五蠹》)。

(五)守信
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言而不可复乾,君不言也;行而不可无再者,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

(六)预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预备”(《中庸》),“以虞待不虞者胜”(《孙子·谋政》)“惟有道者能备患于形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朴素的“预谋”思想也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如:“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

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既便如此,它们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但为自身创造了财富,还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近代民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宝贵的经验和隐藏在其背后的企业管理理论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洋务派的努力和清政府的破产
洋务派企业管理理念是在当时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在中外文化的相互碰撞、融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超越与变异。

洋务派企业主要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冯桂芬、王韬、薛福成等,其指导思想是主张“经世致用”、“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封建性、腐朽性、对西方的依赖性等。

(二)维新派的救亡图存
维新派管理思想的理论本源主要是西学,其中作为灵魂和核心的则是西方资产阶级进化
论和天赋人权学说。

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目的是“富国”和“养民”。

富国之法包括钞法、铸银、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邮政六项纲领;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恤穷四项纲领。

梁启超主张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振兴实业,同时,他对当时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三)革命派的朴素资本主义救国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引进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同时,又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同时与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相融合,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思想。

革命派管理思想侧重于宏观的国家管理,如孙中山“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和行政管理思想,廖仲恺的新国家建设思想(发展铁路交通是其核心内容),朱执信的土地国有思想(实行“土地国有”、“铁道国有”,以避免垄断,给全社会以福祉)等。

革命派经营管理思想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包含了朴素的资产阶级思想。

(四)民族实业家的倡导
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也导致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控制的放松,由此逐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民族实业家,其中以张謇、穆藕初、荣氏兄弟、刘鸿生、卢作孚等为代表。

张誉提出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和建立考工制等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穆藕初认为经营者应尽一切努力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

荣氏兄弟在企业开拓扩展的过程中,实施借款办厂的战略,主张并购,重视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原材料、劳动力。

刘鸿生则提倡先做调查研究工作,注意规避战略风险,分散投资策略。

卢作孚主张企业的经营日的不是纯为赚钱,而是要将其运用到社会上去。

这些代表人物显然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思维方式。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没有经济责任,管理只是一种封闭的生产型管理部分吸收西方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可以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之后,由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倡导,开始大规模引进与创新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

这一时期,我国还进行了管理思想的经验探索与理论创新,如鞍钢宪法、工业七十条、大庆经验、企业多种经营等。

四、新时期:30年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经济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和“简政放权”,实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

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总结我国的管理经验和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新复古主义思潮
有相当一批管理学界和业界的人士崇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当今的中国式管理就应该是中国古代的精华管理思想的现代应用,从而挑起了“古为今用”这面大旗。

因此,诸如王道管理、仁义管理、中庸管理、修身管理、兼爱管理、无为管理、太极管理、无极管理、弱管理、柔管理、隐管理、简朴管理等等应运而生。

这些理念试图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去,力图给当下的中国企业管(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理提供纯正本土化的文化根基。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院派
社会主义学院派主要由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组成,在这些学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还要数以下两位:一是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及其建构的“东方管理学派”。

二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
民教授及其创立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

“东方管理学派”形成了一套以“三学”(东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华商管理学)、“四治”(治国、治生、治家、治身)、“八论”(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人道论、人心论、人缘论、人谋论、人才论)为主体的管理理论框架体系。

而“和谐管理理论派”则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双规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以及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

此外,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诸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丁栋虹等,也在经济学的框架之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中国式管理实践学派
与学院出身的教授们致力于建构中国式管理的框架体系不同,这个派别基本由业界人士组成,他们更关注如何把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具体化为各种适应本土情况的操作模式。

刘光起提出的“A管理模式”、成中英提出的“C管理模式”、郭咸纲提出的“G管理模式”等等。

其中该流派中集大成者自然要数号称“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台湾学者曾仕强的““M理论模式”,他认为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模式”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

由于实践中的各种管理模式更具操作性,因而这些独特的模式得到许多经理阶层的认可。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所面临的任务
结合上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任务至少应该包括两个辩证方面:
(一)博古通今,承前启后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民族特性必然反映到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

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创造出的许多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有许多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对其作理论上的总结,既是对我国企业管理事业的贡献,更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贡献。

对我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为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我国企业管理学界的重要任务,而本文就是立足于此的一个有益尝试。

(二)博众所长,去粗取精
虽然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最早是由西方发展而来的,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求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应当以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本国的问题。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中国文化的有益成分。

通过总结自己的和外来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