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陶瓷工艺美术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宋,高6.8cm 口径19.2cm,足径5.7cm
•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 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 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 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 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 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 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 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水平。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
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 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 2、品茶文化的发扬。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 成风。
• 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
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 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 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 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特征:
• (1)“蟹爪纹” • (2)“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 • (3)香灰胎。胎是浅浅的灰色,如同烧香落下的香灰, 胎非常薄,胎和底同厚;采用“裹足烧”和“芝麻钉” • (4)温度低。为了使釉色漂亮,烧制温度在1200度,因 此,胎为生胎。 • (5)釉色为天青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 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6)素器。因为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 • (7)款识。第一种,甲、乙、丙,烧制完后刻上去。第 二种,写明确的文字,如“奉华”(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 住的地方)。第三种,只写一个字,如“蔡”(蔡京,奸 臣)。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三节 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
1.泥塑工艺:指以泥为原料雕塑各种神像、神兽、人像等的传统
工艺技术。
2.面塑工艺:指以面为原料雕塑面人、花馍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面人历史
从新疆土鲁番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
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历史。南宋《东
京梦华录》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
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
食”。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质不同,选料、刻制、烘干、上色等工艺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异。
2.剪纸制作工艺:是指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裁剪或刻制出某种纹样的传统工艺。 有普通剪纸工艺、刻纸工艺、套色剪纸工艺、衬色剪纸工艺、点染剪纸工艺等等。 3.其他材质的镂刻工艺:金属、皮革等硬质材质上镂刻艺术品的独特工艺。常见 的狭义镂刻工艺有镂金、镂银、剪革等镂刻技艺。
摆件、挂件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7. 角雕工艺:指以牛角、犀牛角等原料雕刻各种饰物、 印章、摆件、挂件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8. 骨雕工艺:指以牛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雕刻各种饰物、 印章、摆件、挂件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9.印模工艺:指用木头等原料制作点心模、墨模、陶模、 泥模、石膏模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八、传统雕塑工艺
画、炕围画、纸牌、神码等。
3.民间工艺画制作工艺:特指用某种特殊材质制作画像的工艺。 如羽毛画、麦秆画、软木画、铁画、布艺画等。 4.国画的绘制技艺。 5.传统书法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
二、传统镂刻工艺
主要指用各种镂刻技法制作工艺品的传统技术。主要有:
1.皮影制作工艺:皮影是皮影戏必备道具。剧中人物、动物影像、亭台楼阁等都 是用动物皮革刻制而成的。又分驴皮影、羊皮影、牛皮影和纸影等数种。由于材
中国历史悠久,制陶技艺源远流长,工艺技术也相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课前小说明: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
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
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
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陶瓷篇
1
前言
一、什么是美术 二、什么是工艺美术 三、工艺美术的门类
2
第一章 原始陶器
——陶器的起源 背景分析 中国美术的历史源头——史前社会 旧石器时代 已经有意识的装饰自己,表达原始的思维活动
新石器时期 史前美术清晰印象的主要来源
3
要了解造型艺术历史, 就必须研究打制石器 的造型和发展。旧石 器时代早期的先人们 还是从实用生产的要 求出发,对造型样式 有了一定的认识,初 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 艺术。
33
商后期白陶雷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盛水器
殷 人 尚 白 , 白 色 在 商 代 礼 制 中 地 位 较 高
34
商代几何纹白陶瓿
35
原始青瓷鸟盖罐(西周)
所谓“原始青 瓷”,因当时制 瓷处于初创阶段, 产品还带有原始 性故名。在制作 上虽已用高岭土 为胎,但胎泥不 纯,淘洗不精, 施釉不匀,造型 纹饰单一,存在 诸多缺陷,看上 去古朴而又不精, 原始状特明显。
在南方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是後 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北方釉陶——铅釉——软釉 南方釉陶——青釉——硬釉
63
第四节 制瓷技术的成熟
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渡,出现 了真正的瓷器。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 件: 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30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7
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原
始时期的主要标志。因为它的出现,标明了新石器
时代的开始,是人类生产能力的一大进步。
8
第一节、彩陶 一、制作方法
将陶土过滤清洗,加以细砂与石粉末.因陶土含 铁,烧成后呈黄色或红色,再涂上天然的原料, 最后把表面呀磨亮.
陶瓷工艺美术(3篇)
第1篇一、引言陶瓷工艺美术是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唐宋的青瓷、白瓷,再到明清时期的彩瓷、釉瓷,陶瓷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围绕陶瓷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陶瓷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1. 新石器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红陶、灰陶、黑陶为主,造型简单,纹饰古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
2.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陶器以青铜器为主,陶瓷工艺品逐渐衰落。
但在此期间,出现了原始青瓷,为后来的陶瓷工艺奠定了基础。
3. 汉魏南北朝时期:陶瓷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青瓷、白瓷等品种。
青瓷以浙江越窑、江西洪州窑等为代表,白瓷以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等为代表。
4. 唐宋时期:陶瓷工艺达到鼎盛,青瓷、白瓷、黑瓷、彩瓷等品种繁多。
青瓷以浙江越窑、福建建窑等为代表,白瓷以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为代表,彩瓷以河南磁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等为代表。
5. 明清时期:陶瓷工艺继续发展,彩瓷、釉瓷等品种层出不穷。
彩瓷以江西景德镇窑、湖南醴陵窑等为代表,釉瓷以江西景德镇窑、江苏宜兴窑等为代表。
三、陶瓷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造型:陶瓷工艺品造型丰富多样,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
如唐代的莲花碗、宋代的梅瓶、明清时期的观音瓶等。
2. 优美的纹饰:陶瓷工艺品纹饰精美,寓意丰富。
如龙凤、花鸟、山水、人物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3. 丰富的装饰手法:陶瓷工艺品装饰手法多样,包括雕刻、绘画、堆塑、镂空等。
如宋代的刻花、元代的釉里红、明代的青花、清代的粉彩等。
4. 独特的釉色:陶瓷工艺品釉色丰富,如青釉、白釉、红釉、黑釉等,展现了陶瓷工艺的神奇魅力。
四、陶瓷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陶瓷工艺美术的传承主要包括技艺传承、文化传承和艺术传承。
技艺传承要求后辈艺人学习传统技艺,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功;文化传承要求后辈艺人了解陶瓷工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艺术传承要求后辈艺人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史-奴隶社会
• 环带纹:是周代应用的较多的一种纹饰,它是一种曲直 结合的波浪线纹,主纹较宽,在视觉上比较突出,地纹 较细巧,与主纹形成对比。
• 重环纹:以抛物线形或者椭圆形为单位,横向排列重复。 有一重的也有几重的。
• 大禾人面方鼎 • 高38.5厘米,口长29.8
厘米,宽23.7厘米 •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
式人面作主体装饰双 耳肥大,上饰勾云纹, 下有手爪形纹饰。地 衬云雷纹。腹部四角 有外凸的扉棱,并带 有齿状凸饰,使形体 庄重而富于动势。足 上部饰兽面纹,也饰 扉棱,与腹部呼应, 下有三道弦纹。
• 鼎腹内壁铸“大禾” 两字铭文,此鼎亦被 称之为大禾方鼎。
二 商代纹饰特征:
• 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 3、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 4、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后发展成三层花纹,称为“三叠法”
四 青铜器的纹饰--西周
• 周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与商代不同,商代单独纹样和对 称纹样多,而周代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产生一种秩序感。
2006年汝城出土的西周有枚铜 铙,铙náo是古代的敲击乐器。
镈bo:形状与钟相似, 特点是乳钉扁平,上部 只有纽没有柄,镈的下 部为直线。
乐器晋侯苏编钟 西周西 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 钟上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 明显,铭文 可以连缀起来,
商晚期(公元前 14-前11世纪) 瓿是一种盛酒器。 此瓿大口,短颈, 广肩,深腹。
兽面纹斝(jiǎ )斝是古代盛酒 器,兼作祭神的礼器,是中国最 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颈, 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 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 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 以有温酒的作用。器物的颈、腹 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 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 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 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 青铜器的铸造特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要求、重点、难点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旨在使学生对中国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设计风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把不同时代工艺美术的形式与时代文化、政治、经济联系起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对工艺美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
在讲授工艺美术的起源、形态范畴、演变、审美特征、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时,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重点与难点: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1.1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1.2 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1.3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特征1.4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第2章陶瓷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的线索,掌握各个时期陶瓷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风格。
特别是形体的变化,图案、纹样等装饰题材的转变,使得把抽象的时代文化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于陶瓷艺术中。
(二)重点与难点:不同历史时期陶瓷装饰手法、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三)教学内容:2.1 陶瓷发展简史2.2 陶瓷造型工艺美术2.3 陶瓷装饰艺术设计(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归纳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的表现手法。
第3章青铜器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通过老师的课堂面授使学生对我国青铜工艺美术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同时采用多种媒体展示、赏析具体的青铜器实例,特别是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比较,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文化。
了解秦汉以后青铜器继续发展和衰落的原因,以及后来的表现。
(二)重点与难点: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3.1 青铜器发展简史3.2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3.3 青铜器的装饰艺术(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第4章玉器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宏观把握我国玉器的起源、发展、演变。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中国工艺美术史前言:工艺美术史的概念: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装饰纹样上看:商代的兽面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
艺术风格上看: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概说: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社会:制陶工艺的技术也更为提高,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是其突出的成就。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二、石器工艺:石器的制作,先是采用打击的方法,以后发展为“作窝”的办法,使断面能更整齐,符合所需形状和用途的要求。
(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钻孔的技术,创造了“管钻”的方法,即运用管状工具进行钻孔,它的特点是孔眼直,加工快而且省力。
两面对钻则是石器工艺的一种技术改革。
(后来在玉器中运用多)三、陶器工艺: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小型的器皿用捏制,较大的器物用泥条盘筑。
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
彩陶:新石器石器晚期,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彩陶装饰图案产生原因:编织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彩陶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黑陶:新石器时期晚期,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
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叫“龙山文化”。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简朴——繁缛 凝重——生动 (一)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形体较小、 造型质朴,纹饰也较简单。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历史背景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 1、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国家--夏, 诞生了。启改禅让制为世袭制,部落转化为国家机器。 2、公元前17世纪商人汤率领部落推翻夏桀的统治,建 立商王朝。 3、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为周武王取代。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二)商代是青铜器艺术由成 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1、前期:种类明显增多,礼器 也大致齐备,纹饰简单,呈带 状分布。 代表:饕餮乳丁纹方鼎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后期——殷墟期青铜器 器壁较厚,通体满花,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代表器物:偶方彝、“后母戊”大方鼎
垂鳞纹
重环纹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造型端庄典雅,腹 与方座上的饕餮纹 可看做是商器风格 的延续,器下方座 则是商代所未见的, 体现周人的理性精 神。
青铜“利”簋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之陶瓷
蛋 壳 黑 陶 高 柄 杯
拟形陶塑
指有动物或者人物外形的陶制容器.提供了当 时雕塑发展的状况.
兽 形 提大 梁汶 陶口 器文 化
人 头 形 彩 陶 瓶
先秦陶器
陶的拓展和瓷的诞生
尽管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和西周的平民使 用的日用容器仍基本为陶质。先秦的制陶业是在
新石器时代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由于青铜
四大圈纹彩陶壶
神人纹彩陶壶
浮雕人纹彩陶壶
其他文化彩陶
大汶口文化,发 现于山东泰安,彩陶为 数不多,常以黑彩与白 彩在红底上绘出,三色 相间绚丽明快。
屈家岭文化,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 与河南西南部、湖南 北部。有些作品器臂 薄如蛋壳,也称蛋壳 彩陶。
齐家文化,最 早发现于甘肃,上承 马家窑文化,双耳罐是 有代表性的器形。
南宋官窑青釉碗
钧窑
钧窑玫瑰紫葵花盘
龙泉窑(哥窑、弟窑 )(浙江龙泉)
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设窑厂,生一所 烧的窑名“琉田窑”,又名“哥窑”;生二所烧的窑名 “龙泉窑”,又名“弟窑”。
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 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 釉彩,表面满裂纹。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 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 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 “紫口”,俗称“紫口铁足”。
黑 陶 鹰 尊
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浙
江余姚,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 的宁绍平原,早期主要是低温烧 制的夹炭黑陶,陶艺不算精彩, 有些植物纹,出现了写实的猪纹。
良渚文化,发现于
浙江余杭,主要分布在太湖 地区。黑陶主要出现在晚期。 常以快轮成型。
第二章 工艺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
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 “新
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 向自然主义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
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
第三章 第 一
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节 法 国 的 新 艺 术 运 动
实的
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艺术与设计的相关性,但又是不同的概念范畴。 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 认为设计发展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即“对现实的观察和具有表现现
构想和创造” 。 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彩陶。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黄河中上游的最为发达。
3.彩陶的类型(5个):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4.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5.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6.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①满.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7.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8.半山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富丽、精巧来形容。
9.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4个特点。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0.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11.鼎。
一般是圆体,三足,双耳。
12. 甗(yan三声),是一种烹饪器物。
全器分两个组成部分,上部为甑,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以煮水的。
13. 饕餮纹(注意字)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14. 夔纹(注意字)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问,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15.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的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6.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是《考工记》。
17.簋(gui三声)一种食器。
18.簠(fu三声)西周新增的食器。
19.盨(xu三声)西周新创的食器。
20. 匜(yi二声)水器中新增的品种。
21.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
一般都组成“S”形,特点是直中有圆,园中有方。
22.人们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它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
周代的玉雕工艺从形式上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差别。
23. 璧,一种礼器。
琮,祭地的玉器。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24.商代是酒器的组合,并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 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清 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 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山水人物图茶壶
乾隆珐琅彩图片
清乾隆,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瓷鼻烟壶 ,通高6.5cm,腹径4.6cm
乾隆粉彩珐琅彩描金螭耳蝶蛹尊
琺瑯彩山水樓閣碗 清 乾隆
雍正 外胭脂红内粉彩提篮花卉大盘
雍正 粉彩花鸟诗句盘
乾隆粉彩开光透雕螭龙纹旋转瓶 · 规 格:通高10.9厘米, 口径12.6厘米,底径9.3厘米 敞口外撇,束颈肩略折,圆腹折颈外 撇圈足。此瓶由颈腹座三节分烧组合 而成,内心连接瓶座套于腹内,可旋 转,又称“转心瓶”。颈座均饰绘黄地 粉彩花卉;腹部绘蓝地粉彩花卉纹, 两面镂空开光,镂雕螭龙纹,龙体施 胭脂红彩,镂空处可见内心粉彩图案。 底有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 章款。
之御窑,就中又以古月轩瓷最为恒赫。盖瓷胎样式、画工、选材、设色、题句、印章、
年款无不具美术之上乘,非有确切考据,正名定分,末免耻生此China支那瓷国中,而 不知何者为我瓷品之瑰宝。”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粉彩
•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景德镇传统的优良 产品,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 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 • 粉彩的艺术效果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整个装饰构图的表现手法、设
青铜器设计
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 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
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 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贵族把青铜器作 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
第二章陶器
陇西、陇南以至青海东部。
• 庙底沟型陶器中的彩陶多在赭红色的陶胎上施以黑彩,很 少使用白色陶衣,花纹一般都画在器皿外部,其装饰多用 几何纹,如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网格纹 等,以及花瓣纹、羽状叶纹等。
蜥蜴纹彩陶瓶
彩陶钵
庙 底 沟 人 面 彩 陶 瓶
2、马家窑文化彩陶
① 马家窑型
•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它晚于半坡、庙底沟,根据出土地层分析,它 是同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出来的。马家窑型彩陶 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出土彩陶为代表。
• 使用的陶器有盆、罐、瓶等,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的原料来制造。
例如,煮饭用耐火的粗砂陶,盛水则用细泥陶,汲水用较坚硬的陶土 。彩陶的制作,是半坡陶器重要的艺术成就。 • 半坡陶器,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以灰黑陶居多。
仰 韶 半 坡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盆
仰 韶 半 坡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盆
3、秦汉时期的陶器
1.兵马俑
• 兵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其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形象生
动,气势恢弘,场面浩大。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兵马俑用模塑结合 的方法制成。 2.铅釉陶 • 铅釉陶又称釉陶,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它是汉代陶瓷 工艺的一种创造,最早生产于关中地区。西汉时,多为黄、褐、绿等 色,绿釉特别流行。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其泛出银色光彩,因而又称 银釉。
半山 圆圈纹彩陶双耳壶
半山 蛙纹彩陶双耳罐
③马厂型:
• 马厂型彩陶发现在青海乐都县马厂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里,它
是由半山型发展而来,但分布地区则更向西发展,直达河西走廊西端 。马厂型彩陶以小口双耳罐为其典型造型,罐的器体加高,宽度移向
肩部。
• 这类纹样有早期、中期、晚期之别。早期为有头、有身、有双手和双 足,手和足还有五指,双手伸举,屈腿直立;中期头部消失,只留躯
陶瓷工艺学第二章坯料
2、绢云母质瓷
绢云母〔KAl2(Al·Si)4O10](OH)2n·H2O+SiO2 作为熔剂。 绢云母通过瓷石引入。瓷石原料熔融后粘度高。 原因:含石英,石英溶于液相提高液相的高温粘度; 绢云母可分解为玻璃相和白榴石,具有长石的特性。
岩相组成 石英,方石英,莫来石,玻璃相。
瓷的特点 半透明性好,瓷体中熔体含量高; 相同烧成条
第三节
配料计算
▲ 从化学组成计算实验式: ▲ 由实验式计算化学组成: ▲ 由配料量计算实验式:
▲ 由化学组成计算配料量
▲ 由实验式计算配料量:
▲ 由示性矿物组成计算配料
(坯)化学组成 ④ ② ⑥ ③ ⑤ 配料量 (知原料化学组成) ④
① 实验式(坯式)
示性矿物组成
1、从化学组成计算实验式
计算步骤
(5)用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除以0.2577,得到各氧化物的摩尔系 数。 氧化物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K2O Na2O 系数 4.5204 0.9899 0.0101 0.0318 0.0629 0.0955 0.0722
(6)将各氧化物按规定的顺序排列,得到坯料的实验式。
(2)计算各氧化物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即为各氧化物的化 学组成
组成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K2O Na2O 总和 % 66.09 27.29 0.78 1.364 0.1099 3.081 1.301 100.00
3、由配料量计算实验式
步骤
(1)知道所用的各种原料的化学组成,并换算为不含 灼减的化学百分组成; 系数按规定的顺序排列,得实验式。
0.0872 K2O 0.1224 Na2O 0.0823 CaO 0.0319 MgO
1(第1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8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陶工艺 第二章 瓷工艺 第三章 青铜工艺 第四章 家具工艺 第五章 建筑与环境艺术 第六章 染织工艺(纹样) 第七章 其他工艺(漆器、金属工艺、玉器等)及综合
简答辑要
★2. 简述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题要点: 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 然质朴,富有人情味;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 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黑陶已经采用轮制。 原始彩陶造型优美,装饰精巧,根据时间先后、出土的地点可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 型、半山型和马厂型,半坡质朴,庙底沟律动,马家窑旋动流畅,半山秀丽精巧,马厂刚健粗犷。黑 陶可以用黑、薄、光、纽概括。
论述专项
★2. 紫砂陶器因何成为明代陶器中独树一帜的品种?
答题要点: (1) 宜兴紫砂陶生产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我国独特的陶瓷工艺品。素以制作技艺精湛,造型丰富
多彩,色泽古雅淳朴著称于世。紫砂陶的设计、制作依靠天然原料的特性,采用泥片镶接手工成 型方法,造型浑厚,饱满朴质,加上本身所具有的装饰性及形体的变化和仿自然物体形象所采用 的堆、雕、捏、塑和镶嵌金银丝等装饰,达到美的意境,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紫砂陶器主要 有壶、瓶、盆、鼎、餐具、文具、雕塑和其他陈设工艺品,品种2000余个。 (2) 紫砂陶器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的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 构来表达其外观美。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创制了不少精练别致的壶样。紫砂壶造型美观大 方,色泽淳朴,古色古香,不仅有卓越的工艺水平,而且有独特的实用功能。
简答辑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陶瓷工艺美术
2.1 陶瓷发展简史
2.1.1 陶器的起源
陶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 早期的陶器是在篮筐内涂泥或用粘土手捏成器皿, 然后放在露天火堆上烧制。特点:类型简单,火 候低,质量不高,颜色不纯。 新石器时代陶器外表颜色:彩陶、红陶、灰陶、 黑陶和白陶等; 种类:后世的陶器和瓷器中的主要器形,在新石 器时代大都能够找到其实物或类似样式的实物。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
元
景德镇窑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
元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春瓶
元
琉璃三彩龙凤纹熏炉
元
黄釉彩绘月映梅纹碗
元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2.1.6
明清时期
明代:制瓷业走出了元代的低谷。陶器制作方面,逐 渐出现新的风格,琉璃和珐花制品的日渐繁荣,成为 中国古代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江西景德镇成为 全国著名的“瓷都”。
2.2.2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西周:陶器造型在商代的基础上有了变化,其特征基本上是袋状足、 圈足和平底。 春秋:陶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主,兼有少 量圈足器,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与西周相比,造型有所变化 和新出现的器物有:鬲、尊、罐、豆和盂。
云纹兽首三足鼎 春秋
彩陶双耳壶 春秋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2.1.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瓷器继东汉烧造成功之后,南方青瓷广臻 成熟,黑瓷也有进步;北方白瓷正式烧制成功。与此同 时,釉下彩出现。 隋唐时期: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南青 北白”。陶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出现那许多过去 没有见过的新形式和新手法。代表窑业:越窑、瓯窑、 岳州窑、刑窑、定窑、巩县窑、长沙窑(又称铜官窑) 等。陶器方面,其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集中体现在唐三 彩上。 黑釉鸡首壶 东晋 五代时期:虽战乱不止,但瓷器的烧制较前代有显著进 步。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陶钵
马家窑类型
三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红陶
漩涡纹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
2.3.2
夏商周春秋时期
夏代:陶器表面已出现回纹、叶脉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 图案。 商代:商代中期,陶器上常见的图案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方格 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旋纹、曲折纹、连环纹、乳钉纹、 圆圈纹和火焰纹等。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最多。 商代后期,饕餮纹、云雷纹和方格纹渐不多见,除绳纹比较多地运 用外,大量被用作装饰的是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和镂 孔等。 西周:陶瓷装饰图案主要是绳纹,划线纹,蓖纹、弦纹和刻划的三 角纹。 春秋: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在西周的基础上更趋简化,器表主要是 饰印粗绳纹和瓦弦纹。
黑桃壶 战国
2.1.3
战国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陶瓷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代至汉初六七十年,陶器地方特色逐步衰弱,官府 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性初 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出现 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2.2.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姿多貌。 秦汉: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高度。 汉代:日用陶基本上继承了战国以来的特征,而艺术陶基本上继 承了秦代的制作传统,风格上讲究写实,设计上亦有组合俑像的 实例。
西周:灰陶和白陶烧制向精细发展的趋势越来 越明显,原始瓷器烧制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和提 高。
几何纹白陶瓿(商)
原始青釉旋纹尊 商代
彩陶双耳壶 春秋
2.1.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地,使用泥质灰 陶为主,夹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陶器呈现 浓郁的地方特色。
地步。当时形成了一批著名的瓷窑体系,官窑、定窑、哥窑、汝窑和钧窑被 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辽金:辽国的制瓷业烧制水平很高,由于技术受中原影响,所以其烧制工艺
与中原北方各名窑大致相似。金国陶瓷产品大多数属日用粗瓷,金代前期的 瓷器釉色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金国后期,陶瓷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 展。金大定年间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名窑。
黄釉绞胎贴花香炉 唐
黑釉兽耳水壶 唐
酱釉双鱼瓷壶 唐
白瓷兽首水壶 唐 青瓷八棱长颈瓶 唐
青瓷龙柄四系环状壶 隋
2.2.5
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总体来说,宋代陶瓷的造型简单、优美。这个时期,新出现的器物 的造型也很丰富,比如瓷枕。
辽国:陶瓷造型大致可以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 中原形式:实际上是唐宋以来,汉族地区所流行的造型样式; 契丹形式:仿照契丹族传统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而烧造的。 元朝:瓷器造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从广为流行的梅瓶和玉壶春瓶造型 来看,可知是宋代造型的继承,而作为日常生活用瓷中的罐、盘、碗其造 型则有了新的变化,此外,像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僧帽壶等,更是元 代新出现的器形。
孩儿枕
宋定窑
白地黑花虎枕 金
白瓷铁斑皮囊壶 辽
景德镇窑青白釉磨 元
白釉莲花托注壶 辽
景德镇窑青白釉龙纹高足碗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 元 多穆壶 为元代创新式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风 格,由蒙藏民族贮放奶液的金属或木质 盛器演变而来,同类器形又见于青花品 种。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元 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 是元代的创新品种。
粉彩观音菩萨像 清乾隆 黑地绿彩花鸟纹瓶 清雍正
釉里红“福禄”纹四方瓶 清乾隆
蓝釉描金百寿字纹瓶 清乾隆
2.2 陶瓷造型工艺美术
2.2.1 原始社会时期
人类最初所从事的陶器造型,基本上是依照或模仿自然界固有的 形态,仿照原来使用果壳加工改造的容器样式,可以说主要是采 用模拟的手法完成的。 仰韶文化,陶器的造型多种多样,线条流畅、匀称。炊器有鼎、 釜、甑、罐等,饮食器有碗、杯、盘、盆、钵等,储藏食物和盛 水的器具有罐、瓮等,汲水和运水的器具是小口尖底瓶和小口长 劲大腹瓶。
白陶回纹豆
商
白陶雷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灰陶饕餮纹斝 商
灰陶饕餮纹斝 商
白陶刻花尊 商
2.3.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广泛使用磨光、暗花、硃绘和粉饰等多种装饰方法。 常见的颜色有朱、黄、白或黑、白、朱等多种颜色的三彩色、二彩 色。
花纹有旋涡纹、三角纹、矩形纹、方连纹、S形纹、雷纹、云纹、 柿蒂纹、龙凤纹和蟠夔纹等。
宋哥窑
哥窑碗
宋
鼓钉三足洗 宋钧窑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宋钧窑
玫瑰紫釉尊 宋钧窑
汝窑莲花式温碗
宋
汝窑碗
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洗
北宋
青釉三足炉 宋龙泉窑 白釉黑花镜盒 宋磁州窑
青釉倒流壶 宋耀州窑
白地划花春夏秋冬文字纹瓶 金
绿釉划花牡丹纹瓶 辽
五彩鱼纹碗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荷叶形盖罐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鱼澡纹大盆 元
青瓷兽形尊 西晋 青瓷羊 三国· 吴
束腰白瓷罐 隋
八系青瓷罐 隋
青瓷印花盒 隋
青瓷单耳壶 唐
白瓷莲卉纹香炉 唐
青瓷乐女俑
唐
白瓷凤瓷壶 唐釉下彩绘
唐三彩马
唐三彩骑马吹箫俑 唐· 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2.1.5
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制瓷技术无论质料、颜色,还是烧制和装饰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
旋纹彩陶尖底瓶 马家窑文化
盉 新石器时代
彩陶双连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红陶兽形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船形壶
2.2.2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代:以折沿平底和三实足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开始少量出现。 常见陶器作炊器用的主要是鼎、罐、甑。 商代:陶器造型早晚期在不断变化,大致来说,商代早期的陶器造 型以圜底、圈足和袋状足为主要特征。中期陶器的造型变化主要表 现在口部,折沿者基本不见,而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 足,圈足器增多的同时,平底器减少。商代后期的陶器造型,除原 有器物造型发生了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
鸟鱼纹彩陶葫芦瓶仰韶文化
五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马家窑文化 1958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
人面鱼纹彩陶双耳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辛店文化
2.1.2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代:使用杂质较少的粘土作原料,烧制胎质 坚硬细腻的白陶器。 商代早期:制陶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 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灰陶和白陶的技术 较夏代有明显提高。 商代中期:陶和瓷的分野已出现,烧制原始瓷 器。建筑陶器开始烧制。
2.2.6
明清时期
明代:瓷器造型多样,风格突出。除前代的一些器形,如盘、碗、洗、三 足炉、缸、罐、高足碗、盖碗、灯、渣斗、玉壶春瓶等较多地继承了前代 的造型形式和风格以外,还出现了一批新的器形,像抱月瓶、长颈方口折 壶、天球瓶、八角烛台、花浇、筒形花座等。 清朝:瓷器的新品种大量出现,造型更加丰富多样。清代瓷器造型按其用途 大致可分为饮食器、陈设器、文具和祭司器皿等类型。总体而论,顺治、康 熙时期的产品一般都较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产品显得秀巧隽永。乾 隆时期产品则显得规整精细。嘉庆、道光以后产品较为雅拙笨重。
黑桃磨光压划纹鸟柱盆 战国
鸟形陶豆
战国
灰陶鸟形器 战国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
舞蹈陶俑 东汉
灰陶说唱俑 东汉
2.2.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陶器的烧制明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状况。 南方:陶器主要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的制品,其造型与汉代的朴实、 精巧明快风格一致。 北方:陶器造型新颖,如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盒等出现, 而且风格粗率朴实。 隋代:青瓷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造型而有所变化,创制了许多新 的器形。 唐代:瓷器造型总的倾向是浑圆饱满,不论是大件器物还是日常 的小件器皿都不例外,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大,精巧而有 气魄,单纯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