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前言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出生人口数量,死亡人口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占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同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占全国死亡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占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同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占全国死亡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一. 南京人口数量表 (一)性别比例年份总人口性别比total 男女sex ratio population male female (female=100)1990501.82260.08241.74107.591991506.43262.41244.02107.541992510.04264.16245.88107.431993514.73267.09247.64107.851994518.27269.27249.00108.141995521.72270.77250.95107.901996525.42272.27253.15107.551997529.82274.28255.54107.331998532.31275.41256.90107.211999537.44278.14259.30107.272000544.89281.66263.23107.002001553.04286.17266.87107.232002563.28291.34271.94107.132003572.23295.10277.13106.482004583.60299.74283.86105.602005595.80305.24290.55105.062006607.23310.40296.82104.582007617.17314.70302.47104.042008624.46317.38307.08103.362009629.77319.16310.61102.75按性别分南京省历年总人口(年底数)单位:万人year(二)年龄构成(人口金子塔图)/2000-rp/sjp/2/2-1.htm年龄别总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性别比人口金子塔图-13-11-9-7-5-3-11357911130-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89以后年龄段人口百分比女男(三)职业构成:从三类产业上划分(四)民族构成项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全省总人口4378.55032.67442.38553.49255.8按民族分的人口汉族4337.94980.97362.38452.59143.3各少数民族40.651.780.0100.9112.5二人口增长分析(一)人口自然增长分析1.增长率分析2.增长类型分析3.人口增长惯性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二)人口机械增长分析三人口质量分析(一)人口身体素质(人口寿命分析,身高,体重)(二)人口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比重,文化人口比重)(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

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南京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京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南京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京市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南京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京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京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京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南京 人才调研报告

南京 人才调研报告

南京人才调研报告南京人才调研报告一、引言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本报告旨在对南京市人才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南京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南京市人才概况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为902万人。

在这庞大的人口中,南京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市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超过200万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40万人,博士人才超过10万人。

同时,南京市还拥有多个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盛誉。

三、南京市人才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相对接,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为南京市吸引高端人才和发展科技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产业优势:南京市拥有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南京江北新区和南京化学工业园。

这些园区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研发环境,并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3. 政策优势:南京市积极推行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各类人才购房优惠、创新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

此外,南京市还建立了专门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和交流的机会。

四、南京市人才发展问题与挑战1. 人才流失问题:尽管南京市拥有众多高端人才,但近年来,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南京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一线城市,不少高端人才选择去其他一线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南京市在人才吸引和留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引进政策不够优惠、人才培养环境不够优越等。

2. 人才结构需优化:尽管南京市拥有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但高职业技能人才相对匮乏。

南京市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高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南京市人才发展策略1. 完善人才政策:南京市应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来南京发展,并制定留住人才的政策,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南京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南京市是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城市,是江苏省省会,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一环,南京市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达,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二、市场特点1.人口结构:南京市人口众多,且大部分为年轻人,年龄层次较低。

这意味着市场对时尚、创新、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需求。

2.消费习惯:南京市消费习惯多样化,消费者趋向于购买高品质、环保、健康的产品。

受到国内外品牌影响,品牌认知度高,并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

3.购物中心:南京市拥有众多购物中心,其中集中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如新街口、德基广场等。

购物中心是人们购买商品和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

4.电商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在南京市的发展迅速,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购物。

在线购物方便快捷,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三、竞争环境南京市市场竞争激烈,各个行业都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快消品、服装、餐饮等行业,市场份额已经被主要品牌占据。

因此,新进入者需要具备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四、市场机会1.旅游业发展:南京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其他行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等,同时也为纪念品、文创产品提供了市场机会。

2.大健康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健康产业逐渐崛起。

南京市消费者对保健品、健身器材、美容美发等产品和服务有较高需求。

3.互联网服务:南京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市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因此,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有较大的市场机会,例如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

五、市场挑战1.价格竞争:南京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

因此,新进入者需要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

2.品牌认知度:南京市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新进入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来建立品牌认知度。

在市场推广上需要考虑合适的渠道和宣传方式。

2020年南京市人口及医疗配比

2020年南京市人口及医疗配比
5776
5584
8924
2020年
9314685 8907392 7225706 7161937
9.49 6
3.48
3439 271 92 62937 57455 47838 121719 99557 35577 2246 45473 4950 5626 3894 5685
59证程度指标
增减数
814585 439242 127537 128150 -0.12
0.52 -0.65
197 23 2 3891 3956 2962 7111 5701 1877 211 3012 245 298 91 58 222
541
673
增减% -2.73
-1.91
-2.65
-3.04
-3.17
-3.33
-2.4
-23.16
-19.97
人口概况
一、人口情况
年末常住人口数 (人) 年平均常住人口数 (人) 年末户籍人口数 (人) 年平均户籍人口数 (人)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二、机构、床位、人员
(1)卫生机构数 (个) 其中:医院数 (个)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个) (2)床位数 (张) 其中:医院床位 (张)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 (3)卫生工作人员数 (人) ①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执业医师 (人) 执业助理医师 (人) 注册护士 (人) 药剂师(士) (人) 技师(士) (人) 其中:检验人员(人) 其他卫技人员 (人) ②其他技术人员
(人)
③管理人员
(人)
④工勤人员
(人)
2019年
8500100 8468150 7098169 7033787

南京南调研报告

南京南调研报告

南京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状况、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南京南地区自从开展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其中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南京南地区拥有一些知名企业,如东方电气、南京高科、紫金矿业等。

这些企业为地方经济贡献了可观的税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 人口状况南京南地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

这些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南京南地区的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较大。

3. 交通运输南京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南京南站是该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连接了南京市区和其他主要城市。

高速公路网络也十分完善,方便了居民和货物的流动。

此外,南京南地区还拥有一座重要的内河港口,为货物进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4. 人民生活水平南京南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化程度也较高。

地区内拥有多所高等学府,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方面,南京南地区的医疗设施较好,居民享受到了相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南京南地区的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多个公园和文化场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三、调研成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南京南地区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南京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

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方面,我们建议:1. 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科技型和知名制造企业,提高地区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外来人口的居住和就业,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3.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南京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2010南京市人口大数据

2010南京市人口大数据

市2010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市人口计生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完成。

现就与5个计划单列市、9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全省、、市相关的指标,从人口及家庭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规模及变动情况备注:1、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降序排列。

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增长量为176.62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五位,除了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口增长高于我市外,人口规模增长也略高于我市,但差距很小。

我市人口增长率由“五普”的20.71%增至28.31%,年均增长率由“五普”的1.84%增至于2.52%。

常住人口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均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虽然低于人口基数小于我市的和移民城市,但是充分说明了我市人口吸聚力和城市影响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二、家庭规模家庭规模及人口变动(单位:万人,万户,%,人/户)备注:1、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2、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将序排列。

我市的家庭户由“五普”192.1万户增至237.03万户,家庭户人口由“五普”560.1万人增至655.42万人。

家庭户数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十一位,家庭人口数则列第十二位,这与我市人口规模的位次有很大关系。

我市平均家庭规模由五普的2.92降至2.77人/户,位次上由“五普”的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降至第十位。

说明、和等其他城市的家庭小型化发展进程快于我市。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家庭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9.79%降至81.88%,列第十三位,仅高于和,说明我市挂靠于集体户的常住人口较多、流入人口比重较大。

三、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性别结构及变动趋势(单位:万人、%)本次普查我市人口性别比位居第四,低于、和,但仍达到107以上。

2011年南京市人口数据

2011年南京市人口数据

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快推进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人口指标顺利完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体趋于协调。

一、2011年全市人口发展的概况1、主要人口发展指标顺利完成,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等人口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省要求。

人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活环境等生活质量指标有较大上升空间,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见表一。

表一主要人口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1年比2010年增长1 人口自增率 3.69‰ 1.12‰2 符合政策生育率98% 持平3 出生性别比108.81 —0.144 人均GDP(户籍)96573元/人11.07%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0元13.7%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108元17.8%7 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0.97万人0.27万人8 城镇登记失业率 2.65% 0.07%9 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198.55万人次122.55万人次10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16万人—0.29万人11 人均预期寿命77.1岁0.5岁12 在校大学生(不含研究生)71.57万人0.95万人13 在校研究生9.28万人0.55万人14 两院院士79人2人2、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流入人口数量回升迅速。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6.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9‰,机械增长率‰,全市常住人口约为810.91万人,比2010年增长1.3%,其中人口总量前四位的区县为江宁、六合、浦口和鼓楼,依次为127.12万、98.33万、76.67万和76.62万。

常住人口规模最少的是秦淮与建邺,依次为36.63万和38.97万,实现了年度规划人口总量控制目标(见图一)。

2011年度我市流入人口为181.6万人,创造了自2005年以来流入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与2010年相比,流入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0.34%(见图二),其中江南八区流入人口共计115.60万人,占全部流入人口的63.66%。

南京城市人口分布

南京城市人口分布

1990-2009南京男女人口变化趋势图
年龄构成(人口金字塔图)
从以上图例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 1.南京城市总人口处于不断增长中。 • 2.男女性比例都是不断增长的趋势,且男性比例 一直高于女性比例。 • 3.出生率较高,老龄化现象不严重。 • 4.人口增长比例比较协调,城市协调发展,优生 优育的计划实行的比较好。
南京人口数量区域分布
• 截至2009年底,南京全市常住 人口758.89万,其中户籍人口 624.4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82%,流动人口比例较小,仅 为18%。在户籍人口中,市区 户籍人口541.24万人,占87%, 郊县人口较少,只占13%。 • 江南八区在绕城公路以内的户 籍人口260万人(居住范围为长 江以南绕城公路合围的250平方 公里的下关、鼓楼、建邺、白 下、秦淮、玄武、栖霞、雨花 台八区,超过南京市区总人口 的40%。
南京人口调查
单位:万人
2004 2005 年份 总人口 583.60 595.8
2006 2007 2008 2009 607.23 Biblioteka 17.17 624.46 629.77
299.74 305.24 310.40 314.70 317.38 319.16 男(性 别比) 283.86 290.55 296.82 302.47 319.36 310.61 女(性 别比) 性别比 105.60 105.06 104.58 104.04 103.36 102.75
案例: 各地每年都要分析当年的人口形势,将当年的数据与上一年的数 据进行对比。许多分析报告在列举了对比数据后得出结论:“今年的 工作比上一年有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如果我们仔细察看各项指标的数量,发现变化并不大,如计划生育 率由88.5%上升到89%,出生率由15.4‰下降为14.9‰(这其中由于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能导致出生率下降),多孩出生由165人减少 为149人,多孩率由2.2%下降为2%等等。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得 出的定性结论应当是:“工作稳步发展,人口增长保持平稳的态势”。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分析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分析,并由“定量”的 描述引申到定性的判断。如果忽视定性的分析,那么,所谓定量分析 不过是数量变化的文字描述而已。把握好定性分析的关键在于,定性 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即“定量”在前,“定性”在后。那种先 “定性”,再计算数量变化的做法,违背了“定量”与“定性”的基 本规律。这样进行的定量分析,只是给定性的结论加一些数量的点缀。

南京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书

南京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书

南京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省人普办的指导和市各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在各区县政府及人普办的积极支持、努力下,经过全市6万多名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大群众的通力合作,较好地完成了人口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并达到了普查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全部验收要求。

市人普办被国务院人普领导小组评为“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新南京”先进集体称号,全市的人普工作还获得市民参评的“2000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大事”的入围奖,实现了“紧张有序,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

现将人口普查工作情况和主要数据报告如下:人口普查工作情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值千年之际,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首次普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给予人口普查最大的支持。

市人普办按照人口普查的工作流程,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按照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抓好机构、队伍建设1、组建机构。

为搞好人口普查,1999年3月份,市政府以宁政发[1999]71号文“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南京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南京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周振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统计局局长顾常宁兼任办公室主任。

1999年6月4日,市人普办开始挂牌办公,县(区)及两个开发区和乡(镇、街道)分别在1999年7月和12月底相继成立了人口普查机构,村(居)委会人口普查小组于2000年5月底全部组建,2000年8月底,在宁的部队、公安现役部队(边防、消防、警卫)、武警部队、劳改、看守所等特殊单位也全部建立了普查机构。

机构组建之后,为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市人普办租用了面积达320平方米的房屋作办公用房,增置了服务器、程控电话、电脑、传真、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建立了人普办局域网,实现了除后勤人员外,每个人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工作单元,保证了人普工作的需要。

2023南京人口发展报告

2023南京人口发展报告

2023南京人口发展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和预测南京市在2023年的人口发展情况。

通过对南京市历史人口数据以及当前的人口趋势进行分析,本报告将提供对未来人口变化的合理预测。

南京市人口历史背景南京市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南京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南京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南京市的人口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增长。

从1978年的约300万人口增长到2020年的约900万人口,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三倍。

这种快速的人口增长对南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前人口趋势在过去的几年里,南京市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京市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

此外,南京市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南京市的总人口约为920万人。

与2019年相比,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限制了南京市的人口增长。

2.高房价和生活成本使得一些居民选择离开南京市,前往周边城市或其他发达城市。

3.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进一步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

未来人口发展预测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规划,预计南京市的人口在2023年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预计2023年底,南京市的总人口将超过950万人。

人口结构方面,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年轻人口数量将有所下降。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政策的指导,以下几个因素将对未来人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虽然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将为南京市吸引更多人口提供条件和动力。

2.教育和就业机会:南京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和科技中心,将继续吸引大量的学生和年轻人前来学习和就业。

南京市城市调查报告

南京市城市调查报告

南京市城市调查报告一、南京城市发展概况:(1)南京城市概况南京市,别称金陵、简称宁,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

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

南京市跨江而居,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宣州市接壤。

由于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2)南京人口情况截至2009年底,南京全市常住人口758.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24.4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2%,流动人口比例较小,仅为18%,在户籍人口中,市区户籍人口541.24万人,占87%,郊县人口较少,只占13%。

江南八区在绕城公路以内的户籍人口260万人(居住范围在长江以南绕城公路合围的250平方公里的下关、鼓楼、建邺、白下、秦淮、玄武、栖霞、雨花台八区,超过南京市户籍人口的40%)。

(3)南京交通情况目前南京共有一个国际机场(禄口国际机场);4个火车站(南京站、南京西站、南京南站(在建)、南京北站);有宁沪、宁连、宁通、宁合、宁马、宁高、宁靖盐、宁淮、宁蚌、宁常、宁杭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呈放射状通往本省及周边省市;南京港是全国第一大内河港口、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外高桥和苏州港的第三大集装箱港。

南京地铁1号线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南京成为内地第6个、世界上第136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2号线也于2010年5月开通商业运营。

目前,南京地铁有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等等共57座车站进行商业运营,总里程达到85公里。

根据最新规划,到205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0条地铁线、4条轻轨线构成共计655公里的网络。

二、行政区划南京市境内共辖11个市辖区、2个县。

其中江南八区(鼓楼、白下、玄武、秦淮、建邺、下关、雨花台、栖霞)是中心城区。

截至2009年末,详细情况如下表:南京市各区(县)面积与人口数据(2009年末)区划名称面积(公里²)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南京市6,582.31 8,004,680 6,297,700玄武区75.17 515,300 643,300白下区26.46 628,800 466,500秦淮区22.69 391,600 255,300建邺区82.66 460,600 227,200鼓楼区24.77 867,100 673,700下关区28.30 457,800 306,500浦口区912.33 609,400 548,700栖霞区376.09 525,400 432,000雨花台区134.60 361,400 221,800江宁区1,572.87 996,600 927,300六合区1,467.12 923,200 887,600溧水县1,067.26 417,200 413,700高淳县791.98 430,700 424,300三、南京经济发展概况: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东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厂陆续建设了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三个工业区。

2010南京市人口大数据

2010南京市人口大数据

南京市2010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南京市人口计生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完成。

现就南京与5个计划单列市、9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全省、苏州、无锡市相关的指标,从人口及家庭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规模及变动情况备注:1、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降序排列。

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增长量为176.62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五位,除了千万级人口城市深圳、成都、广州的人口增长高于我市外,杭州人口规模增长也略高于我市,但差距很小。

我市人口增长率由“五普”的20.71%增至28.31%,年均增长率由“五普”的1.84%增至于2.52%。

常住人口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均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虽然低于人口基数小于我市的厦门和移民城市深圳,但是充分说明了我市人口吸聚力和城市影响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二、家庭规模家庭规模及人口变动(单位:万人,万户,%,人/户)备注:1、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2、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将序排列。

我市的家庭户由“五普”192.1万户增至237.03万户,家庭户人口由“五普”560.1万人增至655.42万人。

家庭户数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十一位,家庭人口数则列第十二位,这与我市人口规模的位次有很大关系。

我市平均家庭规模由五普的2.92降至2.77人/户,位次上由“五普”的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降至第十位。

说明厦门、杭州和大连等其他城市的家庭小型化发展进程快于我市。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家庭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9.79%降至81.88%,列第十三位,仅高于广州和深圳,说明我市挂靠于集体户的常住人口较多、流入人口比重较大。

2016-2017年南京常住人口数量有多少,常驻人口信息数量统计

2016-2017年南京常住人口数量有多少,常驻人口信息数量统计

2016-2017年南京常住人口数量有多少,常驻人口信息数量统计
南京市统计局政务微博昨天发布了一组去年的数据,其中的人口数据备受关注。

到2015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823.59万人,比2010年增加22.83万人,年均增加4.6万人。

不过,与2014年末的821.61万人相比,去年一年南京净增的常住人口只有1.98万人,而2014年也只净增2.83万人。

从近年来的人口数据来看,南京的常住人口呈现出低速增长态势。

据有关人士分析,人口出现增长,一方面是与二孩政策的放开有关,另外还与南京的人才落户等政策有关。

相对而言,人口低速增长,也显示出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人口增长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

相关人士表示,低速增长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增长有所下降,对常住人口总量影响较大。

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7973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7866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107万人,增长1.36%,年平均增长率为0.27%。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几年江苏常住人口的增长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与江
苏生育率较低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一. 南京人口数量表 (一)性别比例
年份总人口性别比total 男女sex ratio population male female (female=
100)
1990501.82260.08241.74107.591991506.43262.41244.02107.541992510.04264.16245.88107.431993514.73267.09247.64107.851994518.27269.27249.00108.141995521.72270.77250.95107.901996525.42272.27253.15107.551997529.82274.28255.54107.331998532.31275.41256.90107.211999537.44278.14259.30107.272000544.89281.66263.23107.002001553.04286.17266.87107.232002563.28291.34271.94107.132003572.23295.10277.13106.482004583.60299.74283.86105.602005595.80305.24290.55105.062006607.23310.40296.82104.582007617.17314.70302.47104.042008624.46317.38307.08103.362009
629.77
319.16310.61102.75
按性别分南京省历年总人口(年底数)单位:万人
year
(二)年龄构成(人口金子塔图)/2000-rp/sjp/2/2-1.htm
年龄别总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性别比
(三)职业构成:从三类产业上划分
(四)民族构成
二人口增长分析
(一)人口自然增长分析
1.增长率分析
2.增长类型分析
3.人口增长惯性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三人口质量分析
(一)人口身体素质(人口寿命分析,身高,体重)
(二)人口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比重,文化人口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