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

学院:

学号:

姓名:

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人们必须时刻面对、而又难获其解的难题。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趋紧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专业,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关键词:人;自然;和谐

一、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从远古发展至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做过深入的研究。马克思说过:“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

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

1、古代朴素自然观?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又扩大了人的眼界。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的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3]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科学开始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哲学的形式出现。伴随着中古时代自然哲学家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古代朴素自然观。这种自然观从总体上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和发展变化,从总体上勾画了自然界的图景和本来面目,初步显露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灿烂光辉。但是,这种自然观也暴露了它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粗糙性的历史局限性。这种自然观在古代没有得到发展,而被神秘主义自然观压倒了。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4-15世纪初,欧洲在逐渐发展的手工业和农业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机械技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以后,日益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钟表业,更促进机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母腹中脱胎出来,迅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生产中所应用的近代科学革命和发现、发明有三个明显特点:工具多是机械装置,生产中所解决的大量问题是力学问题,机械力学分门别类地分析和实验研究十十分突出,其他

学科发展还不充分;分流行;近代科学技术所继承的古代科学遗产,主要是同力学相关的原理、定律,如杠杆原理、浮力原理等。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人对自然界具有先天的、本原的依赖性。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发展的产物,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人类的出现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处于特别优越的地位,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永恒的物质前提。

人同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演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在发生、存续、终结的过程中,始终受自然的规定和制约,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造就了人类。一、人是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劳动对象和资源。四、自然界为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提供了原材料。

人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内在标志,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造就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本质原因。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实现的。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使自然变得适合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够设定目标,规定一定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引起外部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人和自然界的矛盾

1、世界人偶的增长

公元初地球上只有2亿-3亿人,到1800年世界人口才达到第一个10亿。在20世纪内,1930年增加到20亿,1964年增加到3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将突破60亿。按此趋势,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人口剧增势必带来消费剧增,要开发更多的土地,森

林,草场和渔场,给自然系统带来不堪忍受的压力。

2、资源和能源危机

资源系统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金属化石资源等。随着人口剧增,人均耕地日益减少。而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急剧上升,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地球不可再生的金属化石资源在百年左右将先后枯竭,从而引起经济增长的大衰退。

3、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全球工厂和几亿辆汽车每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已远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二氧化碳过度增加带来了全球“温室效应”,有害气体成分急剧增加,导致酸雨成灾,土壤酸化,森林资源受损,人体受害。

4、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

人类早期,陆地森林覆盖率达三分之二,目前,已下降到不足四分之一。世界每年约有250亿吨耕地表土流失,600万顷土地沙漠化,受影响危害的人数已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地球物种由于自然原因有生有灭,但近一百年来,工业化所导致的污染和滥捕滥杀,使使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近50年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