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一、本文概述对二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油漆、涂料、染料等产品的生产。

然而,由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二甲苯的分离提纯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二甲苯的分离提纯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对二甲苯分离提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分离提纯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将对二甲苯的性质、用途及市场需求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并比较各种分离提纯技术的优缺点,包括传统的精馏技术、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萃取技术等。

文章还将探讨一些新兴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等在对二甲苯分离提纯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从事对二甲苯分离提纯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共同推动对二甲苯分离提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对二甲苯的分离方法对二甲苯(para-xylene,简称p)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石化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高效、环保的分离提纯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二甲苯的分离方法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吸附分离、精馏分离、膜分离和萃取分离等。

吸附分离法:吸附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在对二甲苯分离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吸附剂的选择和设计是吸附分离技术的关键。

目前,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和良好再生性能的吸附剂,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多孔碳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有望提高吸附分离过程的效率和选择性。

精馏分离法:精馏分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方法,通过对二甲苯混合物进行多次加热和冷凝,利用不同物质之间沸点的差异实现分离。

然而,传统精馏法能耗高、效率低,且易受到原料组成和操作条件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改进精馏过程,如采用多效精馏、热集成精馏等技术,以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

间苯二甲胺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间苯二甲胺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间苯二甲胺的制备与研究进展摘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制备间苯二甲胺(MXDA)技术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深入探究,观察加氢催化剂,固定床连续工艺流程和分离工艺,并总结有效抑制副反应发生和提高催化剂长周期运行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化学工程;间苯二甲胺;反应工艺引言:我国在高端聚合物产业的发展受相关技术发展的限制。

国内对间苯二甲胺的需求强烈,但是仅有上海泰禾、浙江龙盛等厂家生产低端MXDA产品,产能均小于10 kt·a-1,相对高端的产品要求对关键杂质要求苛刻,因此MXDA的严重短缺制约着相关高端聚合物产业发展,成为国内亟待突破的重点技术之一。

一、间苯二甲胺间苯二甲胺(MXDA)在化工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间苯二甲胺又称1、3-二氨基二甲基苯、 MXDA,相对分子质量136.20,相对密度 1.055,熔点14.1℃,沸点265℃(99.325×103Pa)、154℃(2.666×103Pa)、145℃(2.000×103Pa),闪点134℃,折射率1.5700。

间苯二甲胺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略有氨及杏仁气味。

间苯二甲胺(MXDA)的使用率极高,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MXDA的身影,例如:通常MXDA被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原料,制成的固化剂因含有芳烃脂肪族胺,广泛用于涂料及粘合剂、用作聚氨酯树脂原料;除部分用于合成环氧树脂固化剂、间二甲苯二氰酸酯外,间苯二甲胺(MXDA)主要用于生产尼龙MXD6,是国内亟待发展的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间苯二甲胺(MXDA)也用作合成 MX-尼龙及其衍生物的原料,适合精密成型,适用于食品包装,制成的纤维强度高;还可用作表面活性剂、纸加工剂、金属螯合剂、橡胶交联剂和稳定剂、纤维处理剂、农药、感光树脂、润滑剂和防锈剂等。

多样的应用场景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蓝海、广阔的市场,但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在相关技术上的落后,目前的MXDA生产地还是集中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厂家为德国BASF、日本三菱瓦斯和昭和电工等公司,国内的相关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赵康;毕胜山;吴江涛【摘要】为了获得二甲苯异构体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表面张力参数,补充现有数据不足,为其作为化工合成原料、汽油及替代燃料添加剂等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悬滴法实验系统,利用正庚烷检验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并对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在303.15~393.15K温度范围内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57组实验数据.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表面张力计算方程.表面张力计算方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之间的绝对偏差在±0.1 mN·m-1以内.所获得的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和计算方程,可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热物性数据.【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0)003【总页数】6页(P50-54,100)【关键词】二甲苯异构体;表面张力;悬滴法【作者】赵康;毕胜山;吴江涛【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二甲苯异构体(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是生产合成增塑剂、树脂、染料、化学纤维、医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1],并广泛用作汽油添加剂和汽油、柴油及航空煤油替代物的添加剂,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在汽油中总体积分数达10%[2],其相对较高的辛烷值(邻二甲苯为113,间二甲苯为117.5,对二甲苯为116.4)能显著提高汽油抗爆性,有效改善燃烧特性[3]。

表面张力是流体重要的物性参数,在化工生产过程和燃料喷射雾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公开文献调查发现,邻二甲苯[4-9]、间二甲苯[4-7,10-11]和对二甲苯[4-5,11-13]的表面张力实验数据的温度范围有限,且没有给出可靠的计算方程,如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测量的实验温度范围均为303.15~343.15 K,共14个实验点[6],对二甲苯的实验温度范围为296.037~333.92 K,仅有3个实验点[10],大多数文献[5,7,11-12]只给出了常温附近的单点值。

间二甲苯分离技术

间二甲苯分离技术

间二甲苯分离工艺技术(1)磺化水解分离工艺。

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分离方法。

该法是将原料混合二甲苯经硫酸磺化得间二甲苯磺酸,再经水解,蒸馏切取140-150℃馏分即得成品间二甲苯(mX)。

该工艺现已基本被淘汰。

(2)结晶法。

(a)常压低温结晶法。

常压低温结晶法是利用各同分异构体的凝点不同以及不同温度下晶体熔解度的差异,通过常压降温,使各同分异构体依对位、邻位、间位的顺序在不同温度区间内结晶析出,从而把混合二甲苯分离成所需的各纯组分。

(b)蒸馏冷冻分离法。

蒸馏冷冻分离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方法。

它把减压蒸馏和冷冻结晶融为一体,在有压力梯度的蒸馏冷冻设备内控制适宜的真空度和温度,使被分离的组分在绝热条件下连续结晶,利用结晶过程放出的相变热使液体混合物气化,把原料分离成气相产物和高纯度结晶体产物。

据称,该法比蒸馏法节能90%-95%。

(c)压力结晶分离法。

压力结晶分离法就是在高压下将杂质除去而获得高纯度的结晶。

(3)三菱气体化学公司工艺。

在Sorbex技术开发并应用于间二甲苯的回收以前,三菱瓦斯化学公司(MGC)开发和工业化实施了一种用HF/BF3分离间二甲苯的工艺。

C8芳烃用HF/BF3处理时,形成了两层。

在不存在BF3时,烃层和酸层的互溶性小于1%。

在存在BF3时,间二甲苯选择性地溶解于HF相中。

搅拌后两层可迅速分离。

加入C8脂肪烃等稀释剂,可增加间二甲苯分离的选择性。

间二甲苯溶解在HF/BF3中是因为形成了1:1的分子络合物,即二甲苯/HBF4。

间二甲苯是二甲苯中碱性最高的异构体,它与HF/BF3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

用MGC工艺可以制得纯度大于99%的间二甲苯,只有不到1%的间二甲苯由于烃层与络合物/HF层的分离而留在抽余液中。

络合物/HF层通过热分解可释放出络合物的各个组分。

如有必要,间二甲苯和HF/ BF3的络合物也可以升温到低于100℃,进行异构化,HF和BF3被分出,得到接近操作温度下平衡浓度的二甲苯。

间二甲苯的硝化方法

间二甲苯的硝化方法

药 和 医药 中间 体 , 是生 产 24 和 26 二 甲基 苯胺 的 ,一 ,一 必备中间体 , 也是缓和有机氧化剂的高沸点溶剂 。 , 2 4 和 2 一 甲基 硝 基 苯 主 要是 问 二 甲苯 经 硝 化 后 一 , 二 6 分 离 而制 得 , 大致 有 以下 三 种 方法 : 酸硝 化 法 , 其 混 催 化硝 化法 , 介质 中硝化 。下 面分别 加 以简单介 绍 。
间二 甲
2 在介质中硝化
该 方 法 是 在 问二 甲苯 中 加入 1 一 氯 乙烷 作 , 二 2
为溶 剂 混 合后 用 混酸 硝化 。有 机 溶剂 1 一 氯 乙 , ,二 2 烷 的存 在 稀释 了间 二 甲苯 浓度 ,硝 化反应 进行 得 比 较缓 和 , 位 时 间 、 位 体积 内 , 单 单 问二 甲苯 与 硝 酸相
下 直接 双磺 化 , 克服 了采 用发 烟硫 酸操 作上 的不便 。 降低 了成 本 。 易于 工业化 生产 。 有
关键词 : , 二 甲基硝 基 苯 ;,一 甲基硝 基 苯 ; 24 一 26 二 硝化 ; 备 制 d i1 . 6 /i n10 - 2 72 1.20 4 o:03 9 .s . 8 1 6 . 0 . 9 js 0 01 0
液 分 层
溶 液分

互作 用 的机会 大为 减少 , 而 减少 了副反 应 , 高 了 从 提 产率 , 也使 硫 酸 的用 量减 少 , 有利 于废 酸的处理 。
反应 原理 见 图 3 :
图 l
在 四 口瓶 中加 入 间二 甲苯 , 向其 中加 入 已配 再
好 的混酸 , 先加 1 , / 在水 浴 锅 中控制 温度 在 l 左 2 5c c 右 , 际反应 温 度 为 1 , 实 6℃ 反应 1h后 , 再加 入 剩下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间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的成分之一。

在混合二甲苯的3种异构体中,间二甲苯的含量最高。

70年代以后,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了络合法分离高纯度间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高纯度间二甲苯分离工艺的开发,为间二甲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间二甲苯生产间苯二甲酸的工业应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96年全球间苯二甲酸生产能力达34.1万t/a。

除了用于生产间苯二甲酸用于制造树脂,间二甲苯还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化纤、香料等行业。

1. 二甲苯的来源工业上间二甲苯的来源有4种,即催化重整油、蒸汽裂解汽油、甲苯歧化和煤焦油,前种来自石油,后一种来自煤。

这4者也是混二甲苯的来源。

1993年全世界混二甲苯生产能力为1952.2万t/a,1998年将达2365.3万t/a。

表2-1 不同来源混二甲苯异构体的组成催化重整过程包括了加氢处理和催化重整两大部分,可以处理多种原料。

经过催化重整过程,原料中的环烷烃转化成为芳烃,烷烃转化为芳烃或燃料气。

原料类型对产品结构有很大影响,轻馏份原料有利于生成苯,重馏份有利于生成二甲苯。

以石脑油为原料的重整油,芳烃含量一般在50到60,其中C8芳烃占22%左右。

裂解汽油是生产乙烯的副产品。

也是芳烃的来源之一。

典型的裂解汽油含有质量分数0.5到0.8的芳烃成份。

由于裂解汽油中含有二烯烃等易聚合成胶状物的极活泼化合物,在裂解汽油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先加氢处理。

甲苯歧化生成苯和二甲苯。

歧化过程不生成乙苯,分离二甲苯比较容易,但二甲苯的生产成本比催化重整或裂解汽油高。

煤焦化的主要产品是焦炭,收率为65%到75%,同时放出25%到35%的煤焦气。

煤焦气由煤气、焦油和水组成,其中焦油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

世界各国芳烃原料构成各不相同。

美国芳烃的主要来源是催化重整油,因此美国乙烯生产的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是天然气和凝析油,裂解汽油中回收的芳烃很少。

欧洲和日本生产乙烯普遍采用石脑油作为原料,因此大规模乙烯工业副产的裂解汽油成为欧洲和日本芳烃的主要原料。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摘要本文概述了间二甲苯的用途,对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着重介绍了间二甲苯的各种生产技术,包括络合法、吸附分离法、磺化法、反应蒸馏法、共沸精馏法,并稍微提及了间二甲苯的回收技术。

通过对国内外间二甲苯市场进行分析对间二甲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关键词:间二甲苯;络合;吸附分离;磺化;蒸馏ABSTRACT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use of xylene,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highlighting the variety of m-xyle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lexation, adsorption separation, sulfonation, the reaction distillation,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and little reference to the xylene recovery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m-xylene m-xylene were predicted market prospects and prospects.Keywords: M-xylene;Complex;Adsorption separation;Sulfonation;Distillation目录第一章间二甲苯的发展现状 (1)1.间二甲苯的用途 (1)1.1间苯二甲酸( IPA ) (1)1.2间苯二腈 (2)1.3间苯二酰氯 (2)1.4偏苯三酸酐 (2)1.5间甲基苯甲酸 (2)1.6间2二甲基苯胺 (2)1.7硝基麝香 (2)1.8酚类产品 (2)2.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3)2.1美国 (3)2.2西欧 (4)2.3日本 (4)2.4 其它地区 (4)3.国内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4)3.1区域分布 (5)3.2生产现状 (5)3.3我国间二甲苯工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7)第二章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 (8)1. 二甲苯的来源 (8)2. 间二甲苯的合成技术 (9)2.1络合法 (9)2.2吸附分离法 (10)第三章间二甲苯的市场展望 (16)1. 间二甲苯极具市场潜力的下游产品 (16)1.1间苯二甲酸 (16)1.2 间甲苯甲酸 (16)1.3间苯二腈 (16)1.42,4一二甲墓苯胺和2,6一二甲基苯胺 (17)1.5偏苯三酸醉 (17)1.63,5一二甲基叔丁苯 (17)2.市场需求及展望 (18)2.1全球市场综述 (18)2.2间二甲苯的国内外供需状况 (19)2.3 间二甲苯市场预测与展望 (20)2.4 总结 (20)参考文献 (20)致谢 (20)第一章间二甲苯的发展现状间二甲苯(MX) 是混合二甲苯和C8芳烃的一种组分。

_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及应用

_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及应用
其他吸附分离间二甲苯的未工业化专利技术 有: 日本 CHIYODA 公司采用 Na - Y 型沸石吸附 剂、烷基芳烃作脱附剂; 日本 MITSUBISHI KASAI 公司用 色 谱 法 从 C9 芳 烃 中 分 离 出 间 二 甲 苯; SISAS 公司利用 KY 型沸石,通过气相吸附分离出 间二甲苯等。 1. 2. 2 国内工艺
表 1 不同间二甲苯吸附分离工艺对比
SorbEB 工艺 为 液 相 吸 附 工 艺,吸 附 塔 采 用 SorbEB 模拟移动床,分子筛固定不动,塔上开多 个进出料口,依次改变进出料口位置,形成相对移 动。料口的切换靠旋转阀实现,通过连续逆流模 拟移动床工艺,使混合 C8 芳烃原料与分子筛吸附 剂接触,其中的间二甲苯被优先吸附进入分子筛 晶内,再经过多级逆流置换,分子筛晶内吸附的间 二甲苯被逐步提纯,最后再利用甲苯作为解吸剂 将间二甲苯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达到从 C8 芳烃 异构体中分离间二甲苯的目的[4]。
磺化法的主要缺点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 酸,造成环保问题。我国采用磺化法生产间二甲 苯的生产装置有江苏省吴江市三友化工厂 1 kt / a 装置及江苏省江阴市利港精细化工厂 2 kt / a 装 置。 1. 4 反应蒸馏法
反应蒸馏法利用二甲苯异构体反应选择性的 差异,加入一种添加剂与间二甲苯生成难挥发产 物,经蒸馏将间二甲苯与其他二甲苯异构体分离。 例如: 以有机金属化合物异丙苯钠为添加剂、四甲
第 3 期( 2014)
胡翔等 .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及应用
·23·
MGCC 法分离出的间二甲苯纯度为 99% 以上,只 有不到 1% 的间二甲苯残留在抽余相中。
国外有 2 套采用 MGCC 工艺的间二甲苯分 离装置: 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 55 kt / a 装置和美 国阿莫科化学公司 110 kt / a 装置。我国没有络合 法间二甲苯生产装置,仅湖南湘潭市化工研究院 进行了络合法的小试实验。 1. 2 吸附分离法 1. 2. 1 国外工艺

间二甲苯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研究

间二甲苯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研究

2 8
衡水学 院学报投稿平 台: h t t p : / / h s s z . c b p t . c n k i . n e t /
第 l 5卷
轨道 相互之间平行连接形成 了闭合 的共轭大 兀键 .
表1 问二 甲苯不 同构象 的总 能量
外光谱 与 实验 测定 红外特征峰位 较为 吻合 .这表 明采用( D F T ) . B 3 L YP 方法能够预测 芳烃 类化合 物的分子结构和红外 光谱数
据 ,从 而为该 类化 合物光谱性质预测及构 效关 系研 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问二 甲苯;分子结构; 红外 光谱 ;密度泛 函理论 中图分 类号:0 6 4 1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2 0 6 5 ( 2 0 1 3 ) 0 1 — 0 0 2 7 . 0 4
间二 甲苯是重要 的化 工原料之一 ,可 用于石 化 、医药 、纺织 、农药 、精细化 工等 多种 行业 .主要用作化工 产 品的异构化原料 、医药、合成农 药中间体 、作为溶剂调 节成品油 的组成 、合 成高分分子聚合物树脂 、合成其 它精 细化工产 品.间二 甲苯 的最大 用途是直接合成 间苯 二 甲酸( I P A ) ,I P A 进一步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 聚酯 树脂广泛应用于 建筑 、交通和海洋等领 域 .由于 国民经济 、交通运输等方面 的飞速发展 ,对于不饱和聚酯 树脂 的需求与 日俱增 ,带动 间二 甲苯 的生产迅猛发展 .因此,对 间二 甲苯 的分 子结构和红外光谱进行深入细致
键长要长 一些 ,即环上原予 间的键 长存在单双键之 间平均化 的趋 势,从计算得到 的二面角数值 可 以看 出,二面 角几乎均接近 0 。 和 1 8 0  ̄ ,由此推 断环 上原子均 以 S P 的杂化方式形成 了平面的结构构型 ,剩余没有杂化 的 P

吸附分离法生产间二甲苯

吸附分离法生产间二甲苯

龙源期刊网
吸附分离法生产间二甲苯
作者:周敏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32期
[摘要]:本文概述了间二甲苯的用途,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吸附分离生产间二甲苯的方法。

[关键词]:间二甲苯吸附分离
中图分类号:O552.3+3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14 -01
一、间二甲苯的概述
间二甲苯又称1,3-二甲基苯,分子式:(CH3)2C6H4,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分子量 106.17,蒸汽压 1.33kPa/28.3℃,闪点:25℃,熔点,-47.9℃,沸点:13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间二甲苯(MX)是混合二甲苯和C8 芳烃的一种组分。

混合二甲苯含邻二甲(OX)、对二甲苯(PX)和MX 3 种二甲苯异构体;随着近代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分离高纯度MX 的方法,经分离和氧化MX 生成的间苯二甲酸( IPA )及其衍生物是生产改性不饱和树脂、醇酸树脂、油墨、聚酯纤维染色改性剂、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此也就带动了MX工业的发展。

间二甲苯的利用

间二甲苯的利用

化学工艺大作业1120142394喻昌杰一、查阅文献,综述间二甲苯化工利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1)间二甲苯间二甲苯(英文名缩写 MX)分子式为C8HIO,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7,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39℃,熔点-48吧,相对密度为0.86,蒸气压(20 ℃)0.8kPa,(闭杯)闪点27 吧,自燃温度527 吃,爆炸极限为空气中 1.1%~7.0%(与空气体积比),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酷、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MX是混合C8芳烃的一种组分,在四种异构体中含量高达40%,由于 MX 与其它两种同分异构体( PX、 OX)的性质接近,以致使长期以来未能找到从异构体中分离出高纯度MX的经济和适宜方法,工业中多采用异构化工艺转变成PX和ox,作为聚脂和苯酶的原料或用作调和汽油的组分。

20世纪70年代以后,间二甲苯的直接化工利用逐渐得到发展,近十年来随着近代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逐年扩增,从而带动了 MX分离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间二甲苯的主要用途1. 间苯二甲酸(IP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瓶级PET切片时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IPA,可以改善切片的性能,使它具有很好的耐撕拉强度、抗冲击性、熔融蒙古度及可染性,在做瓶子时增加透明度、降低醛含量、提高阻隔性。

由IPA与丁烯二酸酐等制造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更好的水解稳定性、更高的硬度、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更好的耐化学品性,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和日用消费品领域。

由IPA制造的醇酸树脂等涂料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耐化学性、户外耐候性和黏附性,并且干燥快、硬度高、光泽好、寿命长,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2. 间苯二腈(MPDN)是合成特种树脂、高效低毒农药、染料和增塑剂的重要中间体它是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杀菌剂和防霉剂百菌清的中间原料,还是生产胍基树脂和间苯二甲基二胺的中间体,并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固化剂。

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混合氧化工艺研究

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混合氧化工艺研究

料 。e v A与 PIA 的含量 不 同 ,得 到的 PETI具 有不 同 的物理 和化 学 性 能 ,更 广泛 的用 途 正 在 开发 过 程 当 中。传 统 的 生 产 工 艺 分 别 采 用 对 二 甲 苯 (PX)氧化 生 产 PTA 和 采 用 间 二 甲苯 (MX)氧 化 生产 PIA。 而 PX和 MX 分 别 采 用 吸 附 分 离 的方 法从混 合二 甲苯 中得 到 ,PX与 MX分别单独 生 产 ,工艺 流程 长 ,能耗 物耗 高 ,成 本较 高 。因此 ,将 PX和 MX进 行 混 合 氧 化 ,生 产 PTA 与 PIA 的 混 合 物 (PTIA)可 以降低 PTIA 的生 产 成 本 ,为 PETI 提 供 廉价 的原 料 J。作 者介 绍 以 Px和 MX为 原 料 ,按 照质 量 比 1:1的 比例 ,对其 混 合 氧 化 工 艺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研究 ,筛选出氧化反应速
℃ ,反 应压 力 为 7.2 MPa。采用 钯 碳 催 化 剂作 为 时 间和 较低 温度 才 能 够使 其 中部 分 固体 沉 降 ,固● 2 3 4 ●
研 究 与 开 发
C合HIN成A 纤SYN维THE工11C 业F,IB20E1R6 ,3IN9D(3US)T:R3Y8
对 二 甲苯 与 间二 甲苯 混合 氧化 工 艺研 究
周 向进 ,刘建新 ,汪 洋
(1.中 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化工事业部 ,北 京 100728;2.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 院 ,南京 210048)
PX(工业级 )、压 缩空 气 (氧气 体积 分数 为 21% ):中 国石 化扬 子 石 化 股 份 有 限公 司 产 ;MX: 工业 级 ,中国石化 北京燕 山分公 司产 。

精细化学品间苯二甲胺的合成与应用

精细化学品间苯二甲胺的合成与应用

精细化学品间苯二甲胺的合成与应用摘要:综述了间苯二甲胺的合成方法,分析了以间苯二甲腈为原料、经Co 和Ni为主催化剂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的工艺。

对间苯二甲胺在环氧树脂固化剂、聚氨酯等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间苯二甲胺;合成;应用前言间苯二甲胺(MXDA)是一种无色、具有杏仁味的液体,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中间体,常温固化性能优异,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能好。

主要用于制造环氧树脂固化剂,也可作为光敏塑料、聚氨酯树脂、橡胶助剂、尼龙制品等的原料。

此外,在螯合剂、农药、润滑剂、纤维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方面也有应用,是目前国内需要重点发展的精细石油化学品[1]。

1. 合成方法目前,国内基本上采用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制取间苯二甲胺。

该路线由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价廉易得而被广泛采用。

该路线由原料间苯二甲腈经亚胺生成中间产物间腈基苯甲胺,进一步催化加氢生成目标产物间苯二甲胺。

此反应体系中生成的中间体亚胺的反应活性很高,易脱氨生成聚合物和甲基取代物,且易与反应中间产物及目的产物发生缩合、胺解、交联等反应,生成多种高沸点副产物,影响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高沸点副产物在反应温度下易焦化,从而吸附在催化剂上,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因此,必须增强催化剂对亚胺不饱和中间体的吸附。

国内外主要针对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所用的催化剂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以Co 为主的催化剂和以Ni为主的催化剂。

1.1 以Co为主的催化剂SaitoM等[2]采用八羰基二钴为催化剂,以间苯二甲腈为原料,在反应温度160℃、压力26. 0 MPa下,以间二甲苯为溶剂,液氨为抑制剂,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收率为94% ~96%。

Kurek P R等[3]采用以Co为主催化剂,添加Cu、Cr、Mn、Mo、Mg等制得负载型Co催化剂,间苯二甲腈为原料,间二甲苯为溶剂,在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26 MPa下,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收率为92. 2%。

间二甲苯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研究

间二甲苯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研究

DFT Calculation of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Infrared
Spectrum of M-xylene
作者: 程海涛;吴佩远;田仲;王蕾
作者机构: 衡水学院化工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出版物刊名: 衡水学院学报
页码: 27-3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间二甲苯;分子结构;红外光谱;密度泛函理论
摘要: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对间二甲苯的几
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得到几何构型参数,进一步对其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对计算得到的振
动频率进行归属和解析并与文献值比较,发现理论计算得到的红外光谱与实验测定红外特征峰
位较为吻合.这表明采用(DFT)-B3LYP方法能够预测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数据,从而为该类化合物光谱性质预测及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研究
间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的成分之一。

在混合二甲苯的3种异构体中,间二甲苯的含量最高。

70年代以后,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了络合法分离高纯度间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高纯度间二甲苯分离工艺的开发,为间二甲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间二甲苯生产间苯二甲酸的工业应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96年全球间苯二甲酸生产能力达34.1万t/a。

除了用于生产间苯二甲酸用于制造树脂,间二甲苯还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化纤、香料等行业。

标签:间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
1. 二甲苯的来源
工业上间二甲苯的来源有4种,即催化重整油、蒸汽裂解汽油、甲苯歧化和煤焦油,前种来自石油,后一种来自煤。

这4者也是混二甲苯的来源。

1993年全世界混二甲苯裂解汽油是生产乙烯的副产品。

也是芳烃的来源之一。

典型的裂解汽油含有质量分数0.5到0.8的芳烃成份。

由于裂解汽油中含有二烯烃等易聚合成胶状物的极活泼化合物,在裂解汽油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先加氢处理。

80年代以前我国的芳烃原料中,焦油芳烃所占比例较高。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石化总公司系统4套乙烯生产装置(大庆石化总厂、齐鲁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和上海石化总厂)的投产,芳烃原料开始转向催化重整、甲苯歧化和裂解加氢汽油。

国内最大的芳烃生产装置扬子石化公司芳烃联合装置采用的是催化重整油。

2.间二甲苯的合成技术
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的沸点差小,传统精馏方法不能分离这两种异构体。

[4]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络合分离法、吸附分离法、深冷结晶法、反应蒸馏法、共沸蒸馏法、磺化法等。

其中络合法、吸附法和磺化法是可以直接生产间二甲苯的工亚化方法磺化法是比较落后的工艺,但我国目前仍在沿用深冷结晶法和吸附法是可以直接生产对二甲苯的工业化方法反应蒸馏法、共沸蒸馏法可以直接分离出间二甲苯,但目前还未见工业化报道。

2.1 络合法
络合法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与二甲苯异构体形成络合物的特性来达到分离各异构体的目的。

络合分离法中最成功的是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的工艺[2]。

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利用HF-BF3,从混二甲苯中络合萃取分离间二甲苯,称为MGCC法[3]。

MGCC法认为二甲苯是路易斯碱,能与路易斯酸(比如HF-BF)形成极性络合物,如二甲苯-HBF4(1:1)络合物,EB、PX、MX和OX的相对碱度是
0.14、1、100/和2,MX的碱度最强,优先与HF/BF生成络合物,络合反应的速度最快,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在不加入BF3时,烃和酸的互溶度99,只有100℃)下加热,络合物异构生成3种二甲苯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

络合分离的间二甲苯可以单独作为产品,也可异构化制取对二甲苯。

在异构化时,络合剂HF一BF3。

可用作异构化催化剂。

MGCC工艺分离的间二甲苯纯度为99%。

C8芳烃进入萃取塔与HF-BF3及稀释剂接触。

间二甲苯-HF-BF3络合物送往分解塔或者异构反应器。

在分解塔中,从塔顶分出,塔底物流送往脱重塔脱除重组分得到间二甲苯产品。

提余液送往提余液塔分离出HF、BF3并作进一步处理。

国外有两套采用MGCC工艺的间二甲苯分离装置: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5.5万t/a装置和美国阿莫科化学公司11万t/a装置。

我国没有络合法间二甲苯生产装置,仅在湖南湘潭市化工研究院进行了络合法的小试实验。

2.2 吸附分离法
2.2.1 国外的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是70年代工业化并迅速处于领先地位的二甲苯分离方法。

吸附分离法先用于分离对二甲苯,代表性的技术是UOP公司的工艺和日本Toray公司的Aromax工艺。

以后,UOP公司又开发了吸附分离二甲苯的Sorbex工艺[4]。

Sorbex工艺为液相吸附工艺,吸附塔采用Sorbex模拟移动床,分子筛吸附剂,甲苯脱附剂。

在模拟移动床中,分子筛固定不动,塔上开多个进出料口,依次改变进出料口位置,形成相对移动。

在一特定时间,只有4个口作进出料进料、提取相、提余相和脱附剂,其它料口关闭。

4个物料口相隔一定距离,每隔一定时间,个料口同时向前移动一个口。

料口的切换靠旋转阀实现。

进出料口越多越接近于连续。

美国Amoco公司使用UOP技术在海湾地区建10万t/a间二甲苯装置,预定一年1997到1998春投产。

其它吸附间二甲苯的专利技术有:日本CHIYODA公司采用Na-Y型沸石吸附剂,烷基芳烃作脱附剂;日本MITSUBISHI KASAI公司用色谱法从C8,C9芳烃中分离间二甲苯;SISAS公司用KY型沸石,气相吸附分离间二甲苯、这种专利都未工业化。

2.2.3 磺化法
磺化法是较早的间二甲苯分离法,国外已淘汰这种方法,但国内仍有磺化法生产装置。

磺化法是将混二甲苯经硫酸磺化。

得到间二甲苯磺酸水解间二甲苯
磺酸以后,蒸馏切取馏份,得到成品间二甲苯。

磺化法的主要缺点是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酸,造成环保问题。

我国采用磺化法生产间二甲苯的生产装置有江苏吴江市三友化工厂1000t/a装置,江苏江阴市利港精细化工厂2000t/a装置。

2.2.4 反应蒸馏法
反应蒸馏法利用二甲苯异构体在反应选择性上的差别,加人一种添加剂,与间二甲苯生成难挥发产物,经蒸馏将间二甲苯与其它二甲苯异构体分离。

例如,以有機金属化合物异丙苯钠为添加剂,四甲基1,2 -环己胺为鳌合剂进行反应蔫馏。

其中异丙苯钠分别与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达到反应平衡。

鳌合剂与对二甲苯的反应常数K1等于125,与间二甲苯的反应平衡常数K2等于1160,从反应平衡常数可以看出,体系达到平衡时,添加剂几乎全部与间二甲苯反应。

参考文献:
[1] 吴虹.回收间二甲苯的新工艺[J].炼油设计,2000,07(25):12.
[2] 顾志强.间二甲苯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分析[J].化工时刊,1999,02(15):39~43.
[3] 梁晓霏.间二甲苯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09,04(25):54~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