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在文学创作、政治活动以及书画艺术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受到优质教育的熏陶。

他以文学才华和机智聪颖著称,曾在进士科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成为状元。

他的文学风格多样,不拘一格,以豪放洒脱著称。

他的诗作以豪放自由、充满情感的风格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城子》、《赤壁怀古》等等。

他的词作以琼瑶曲调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任官期间曾积极推进许多政治改革和扶贫措施,尤其是在执政时期,主持改革达到了巅峰。

然而,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批评现政府的态度,多次遭到贬谪和剥夺官职。

他在流放期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忍辱负重,对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充满同情和关心。

除了文学和政治,苏轼还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

他的书法以豪放俊逸、筆力深厚而著名,开辟了宋代书法的新境界。

他的绘画作品也富有个性和艺术性,主要题材是山水画,以其气势磅礴、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总而言之,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的辅佐期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政治和艺术的热爱,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文学巨匠”。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引言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通过对苏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生平简介苏轼于1037年出生于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才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苏轼自小聪颖过人,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参与科举考试,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得以进入官府任职。

苏轼的生平经历并不平坦,他多次因政治观点与上司发生冲突,最终被贬谪至远离京城的地方。

然而,这些逆境并没有打击苏轼的热情和才华,反而使得他愈发沉浸于文学创作中。

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风格。

苏轼以其擅长的散文、诗歌和词作闻名于世,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散文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他的散文作品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的豪迈和激情,但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苏轼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

诗歌苏轼的诗歌作品以其秀逸的风格和自由的思维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婉约细腻的风格,也有豪放奔放的风格。

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美丽和丑陋。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更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心声。

词作苏轼的词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词结构,使得他的词作在宋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这些词作反映了他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真挚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思想与影响苏轼的思想与他的文学作品紧密相连,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文化名人,被誉为“文学宗师”。

他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背景、学术成就、政治生涯和人生态度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苏轼生平事迹的简要研究报告。

苏轼生于北宋治平年间的河北眉州(今山东眉县),出生于世家,家族世代从政,对他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父亲的影响使得苏轼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激励。

苏轼在少年时代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学习的热情。

在文学创作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有着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特点,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他的散文富于思想性和情感性,文笔流畅而灵活。

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政治生涯也非常辉煌。

他在政府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监察御史、知谏院、检正中书、集贤校理等。

他在这些职位上用人正直而严谨的态度,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进行监督和强烈的批评。

但由于他对权力的抗拒,苏轼多次遭到废黜和贬谪,甚至一度被流放到岭南地区。

然而,苏轼对生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他以“豪放痛快”的人生哲学面对逆境。

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并与当地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的一系列流亡生活的作品,如《赤壁赋》和《青玉案·元夕》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终其一生都备受争议和误解,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在后世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代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大的文化名人,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出身、学术成就、政治生涯和人生态度都是人们对他研究的重要方面。

他的才华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_完整版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_完整版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言,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区,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引住了。

中年离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乞求居住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甚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定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悼念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出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

在三关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本来可以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虽然有些委屈,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举成名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错综复杂的北宋政局中,保守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利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流放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窘迫与困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虽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讲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1037年-1101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书法家、画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辗转多地,屡遭贬谪,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化追求,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苏轼的生平事迹主要包括他的文学成就、政治生涯以及书法、绘画方面的贡献。

首先是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力求自我表现与自然结合。

他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和自创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水调歌头》、《临江仙》等。

其次是苏轼的政治生涯。

苏轼曾经在宋徽宗朝担任宰相,但他的进步思想和强烈个性,导致与当时的政治权贵发生冲突,最终被贬谪至最南端的岭南地区。

但即使贬谪之后,苏轼仍然继续关注国家财政和农民福利等问题,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政策。

此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苏轼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的书法作品精美绝伦,被后世誉为“苏体”。

他的绘画作品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通过丰富的笔墨和细腻的描绘技巧,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总之,苏轼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的追求和成就。

他的文学作品、政治贡献以及书法、绘画成就都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一生充满了
坎坷和困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遗产。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许多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生平丰富多彩,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酷爱书法与文学,十分聪明且勤奋,因此很快在学校中展露才华,被当时的官员聘为秀才。

他学习勤奋,广泛涉猎各种学问,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而且对音乐、绘画等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深受当时文人的欣赏。

然而,苏轼生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他不合时宜的言论和行动,经历了多次官场打击和贬谪。

但即便如此,苏轼依旧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以诗词、散文为主,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深受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的文学成就在其生前就受到了广泛赞誉,他的作品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感慨,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的作品既有抒情的诗歌,也有反思的散文,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他的诗词多风流豪放,语言直接生动,以艳丽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表达打动读者。

他的散文则追求真实与自然,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

苏轼的书画造诣也颇高。

他的书法精湛流畅,行云流水;他的绘画传神逼真,跌宕起伏。

他的书法和绘画被当时的文人雅士广为传颂,被誉为“文韵天成、笔力遒劲”。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富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文学家。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精湛的技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苏轼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也记录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成为了我们追溯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一、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是北宋时期文化繁荣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的开山祖师。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进行研究,探讨他的成长经历、创作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早年经历苏轼于1037年出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

父亲苏洵是一名重要的文学家,对苏轼的儿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从小就对诗词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能够读书写字的时候就开始模仿吟诵古文。

苏轼的才华和聪明使他很快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他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并开始研究经义和古文,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官职生涯苏轼自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后历任各级官职。

他机智过人,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屡次在政治上与其他高官产生分歧和争论。

苏轼在职期间,积极参与到政治改革中,他主张节俭政治,反对奢侈和浪费,主张以贤能任用官员。

然而,由于政治上的争论和一系列事件,苏轼多次被贬谪,先后被贬至黔州、潮州等地。

这段流亡生活对苏轼的影响很大,他在流亡期间追求人生真理,同时加深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四、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享有盛名,流传至今。

苏轼以婉约派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注重情感表达,以细腻的笔触和华丽的修辞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他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等领域。

五、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苏轼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个人的文学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动和传承上。

苏轼主张文人雅士的修养与责任,他提倡身体力行的学习和实践,鼓励文化的多元发展。

苏轼还提倡文人重视社会问题,他强调文化的社会责任,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改革和民生问题的观点。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材料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材料

《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提出问题在高中课本中,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

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轼。

二、课题研究目的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

三、课题研究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容1、轼简介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东坡”。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洵,弟弟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

2、生平事略•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A苏轼生平事迹研究一、书香世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生于北宋中期,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午前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志在科举,但怀才不遇。

苏轼的父亲苏洵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像样的官,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数的大散文家。

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使得苏轼既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同时也赋予了他不拘礼教、开拓进去的卓然之气,与此同时,来自母亲程氏的教育也对苏轼的成长至关重要。

苏轼道观私塾里度过童年,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塾里读了三年,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十岁时母亲教他后汉书,在母亲教导下进步非常快。

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二、应试及第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三、出任凤翔嘉佑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离开父亲和弟弟,苏辙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郑新门才与兄长道别。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场风波和世事沉浮,但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学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杰出的成就。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并展示他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突出贡献。

苏轼于1037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出身于一家书香门第。

早年的苏轼秉承家族的文化传统,酷爱文学,擅长诗词写作。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北宋的官场。

苏轼在政治上具备一定的才干和远见,曾任江西、湖南等地的官职。

然而,由于对时弊的忧虑以及对权贵的批评,苏轼多次被贬谪和免职。

苏轼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以其清新唯美、灵动豪迈的诗风,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自然景物到人生哲理,他的诗作涉及了各个方面。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描写了乡愁和生活琐碎,令人感到亲近;而他的《赤壁怀古》表达了苏轼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壮烈事迹的赞美。

苏轼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且被后世历代文人所推崇。

此外,苏轼在书法和画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他的书法作品遵循了楷书的风格,字体俊逸工整,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

在画画方面,苏轼主要以山水画为主,他的笔法自由洒脱,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一位重要代表。

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

他多次遭受贬谪和流放,其中最有名的是黄州八月湖水游船事件。

在八月湖水游船中,苏轼写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作,展示了他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然而,这些诗作却遭到了当时权贵的不满,苏轼再次被贬到海南岛。

虽然苏轼经历了种种苦难,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坚持使他成为了世人敬佩。

总的来说,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文学、书法和画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他的书法作品和山水画都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尽管他遭受了官场的挫折和流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成为了一位不朽的文化名人。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理论家。

苏轼出生于河北颖昌县(今河北省容城县)一个世家子弟家庭,父亲是官僚。

他从小聪明好学,善于作文。

他于16岁时考取了进士,成为了官僚。

他在政府工作期间,为政清廉,不畏强权,多次上书进谏,为人民争取利益。

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原则和对权贵不逞一言直谏,多次被贬谪。

这种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并从而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社会意识。

苏轼的文学成就非常辉煌。

他以其豪放洒脱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赤壁赋》和《江城子》等。

他以真实的情感、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叙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

他主张“情理合一”,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既符合人们的感情,又符合客观事实。

他提出了“诗四法”,强调诗歌应该重视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变化。

他还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一生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放,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在为官期间坚守原则,为人民发声;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才华。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保持了很高的地位。

他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瑰宝。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篇一: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班级:姓名:关键词:苏轼一.研究的对象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在课本中,苏轼的诗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并且苏轼的文才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对苏轼生平进行一定研究,对苏轼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例如了解苏轼的一些诗词与时代背景、此时诗人经历的关系,了解苏轼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苏轼的生平事迹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三.研究的目的:增加对苏轼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

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过程:第一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步.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和有关背景等。

第三步.对资料整理,删减,最后综合资料。

第四步.对苏轼及作品学习,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之一。

在苏轼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却依然能够不断地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创新。

首先,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洞察力,成为唐宋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擅长写诗、散文和书法,作品之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情感与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其次,苏轼在政治生涯中也经历了许多艰辛。

他曾在仕途上多次受到贬谪和追责,但他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和公平。

苏轼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还有,苏轼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对书法和绘画都有深入的研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艺评论家。

他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方法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苏轼的一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的历程,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热爱与追求美好的心。

他的成就和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苏洵苏轼,而止于至善",
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文
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美食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文学巨公”。

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名门的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兼官员。

因此,他在早期就接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

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学价值。

在政治方面,苏轼曾先后担任过官员、文职和书法教授等职位。

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了自己所在时代的政治活动,对国家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文学方面,苏轼的作品主要以诗词和散文为主,其中以他的词最为著名。

他的词作结构严谨、表达深沉,富有感情和哲理。

他的散文则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书法也是被世人所称道的,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潇洒自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对后来的书法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苏轼还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他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品味,被誉为“美食家”。

尽管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依然保持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至
今仍然影响着人们,并被广泛传颂。

总的来说,苏轼的一生是一个辉煌的文化历程,他在文学、政治、书法和美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一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书法艺术及特点
1
苏轼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颜真卿、柳 公权、欧阳询等众多书法名家的特点,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苏派”风格。
2
苏轼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字形扁平、笔 法灵活、章法多变,充分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 的深刻理解。
3
苏轼的书法艺术追求自然、率真、飘逸,不拘 一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苏轼对后世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苏轼的哲学和文化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后人对于社会 现实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作品和思想被广泛传播和传承,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文化观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被世人所传颂和发扬。
05
苏轼的书法艺术及绘画成就
文化倡导者
苏轼倡导文化改革,提倡“新学”,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和发 展。
政治家
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苏轼曾担任过多个要职,为国家的繁荣 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苏轼在历史上的评价及争议
正面评价
苏轼被后人尊称为“文豪”、“诗神”,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 爱。
负面评价
由于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的不同,苏轼在历史上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辈出。这样的时代背景为苏 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苏轼的成长经历
童年时期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 天赋,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

进士及第
苏轼通过自己的努力,在21岁 时一举中第,成为进士。这为 他后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婚姻生活
苏轼的婚姻生活对他的创作也 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妻子王弗 贤淑贞静,二人感情甚笃。然 而,王弗早逝,给苏轼带来了

关于苏轼的调研报告主题

关于苏轼的调研报告主题

关于苏轼的调研报告主题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理学宗师,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以诗文洒脱、豪放不羁而著称,对宋代文学艺术有着重大影响。

本调研报告主题将围绕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展开,以全面了解苏轼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第一部分:苏轼的生平事迹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北宋重臣,这为他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苏轼自幼聪颖好学,大约16岁就以文才远近闻名,开始进入仕途。

他曾任职于许多地方,如广州、成都等,由于他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为人民利益发声,使他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

然而,苏轼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大部分因为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时人的政策和腐败。

尽管如此,苏轼仍然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仰慕。

第二部分: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以其卓越的诗词和散文才华被誉为“文学鬼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自由奔放,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赤壁赋》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描绘三国时期历史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哲理触动了无数读者。

《水调歌头》是一首抒情词,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它成为宋代最著名的诗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行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愤怒。

第三部分:苏轼的思想贡献苏轼的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复兴和理学传播。

首先,苏轼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影响力,倡导文化复兴。

他鼓励人们重视文化教育,崇尚艺术,追求精神的内涵。

他的思想和文化理念对于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化繁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苏轼在理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研究并宣扬了程朱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中国的社会治理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文化名人,通过他的个人经历、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1. 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东坡”。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个人风格一直备受研究,本报告通过梳理现有苏轼研究成果,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苏轼提供参考。

2. 生平概述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饱览群书,受到优秀文化熏陶。

他以文才卓越而为人所知,进入官场后屡有建树。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政治,对待人民心事颇为关心。

然而,他也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尤其是在政治风波中,他的辞章抨击权贵,因而引发了争议。

3. 文学成就苏轼以其广泛的才华和丰富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坛上的巨星。

他擅长诗词、散文、骈文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诗词方面,苏轼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善于表现情感和抒发观点。

他的词作在唐宋之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散文方面,他创造了骈文的新局面,作品多以写景、抒怀、议论等为主题,独具辞章风范。

4. 影响与评价苏轼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和后来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对唐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宋代文人形成了以词为主的文学风潮,使宋词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苏轼的散文创作也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对日后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权贵的直接抨击使得他也受到了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在文学创作中过于倾向个人情感,忽视社会责任。

但是无论争议如何,苏轼的文学成就无可忽视。

5. 研究展望尽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影响需要更深入地分析。

其次,他的文学成就如何与他的人格特点相互关联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苏轼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值得更加详细地研究。

对于苏轼的研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成就,并将其运用到新的文化创作中去。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鉴赏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轼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家境富裕,自小聪慧过人,博览群书。

他十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深受打击,他也因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童年。

然而,苏轼的父亲却一直很重视他的教育,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苏轼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轼中年时期成为了一名官员,他一直追求政治改革,希望为国家做些贡献。

然而,他的政治理念与当时的朝廷政治不合,多次因言辞激烈而被贬谪。

贬谪期间,苏轼游历各地,与不少文人雅士结交,开拓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才华涉及诗词、散文、骈文、小说、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意境深远、脱俗高雅而著称,《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作品流传广泛。

他的散文清新自然、充满人情味,《东坡乐府》、《赤壁赋》等令人为之倾倒。

他的书法气势雄浑、构图巧妙,被誉为“苏轼体”。

苏轼并非只是一位文学家,他还是一位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他积极参与灾后重建、修筑水利、治理河道等工作,为当地民众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还是一位爱国者,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苏轼晚年却饱受病痛折磨,经历了诸多家庭悲剧。

1101年,苏轼去世,世人以魄力勇气紧记他的一生。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不可磨灭的个性和独特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

他的人生堪称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令人感到敬佩和神往。

对苏轼的生平研究报告

对苏轼的生平研究报告

对苏轼的生平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汉族,被后人尊称为“苏东坡”。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苏洵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自小得到良好的教育,苏轼熟读经史辞章,博览群书,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学识。

他17岁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

在政治方面,苏轼曾经历了一系列的官职调动和贬职,但无论身处何职,他都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民生,贡献了许多建设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方案。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哲理的思考。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赤壁赋》、《水调歌头》、《江城子》等,其中《赤壁赋》是苏轼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作者对事物变迁、人生往来的思考。

除了诗歌和散文,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擅长楷书和行书,被誉为“苏、黄、米、蔡并称唐宋四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结体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自如,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喜爱。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世人所称赞,也遭受了一些小人的攻击和打压。

然而,他通过坚持不屈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克服了一切困难,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他的诗歌、散文、书法等作品都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了苦乐人生的起伏,但他通过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他的人格魅力,都让人们对他心生敬仰和钦佩。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轶闻:佛印(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
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二.课题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

苏轼大家都知道,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的词人代表,也许,这些是大家所共同知道的常识,不过,对于苏轼这位伟大的词人来说,我想,这点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苏轼的书法,绘画等,也相当有名,但是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苏轼的书法,绘画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真正看到的东西却模模糊糊,对于苏轼的绘画或者说书法的特点更是不通了。

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个性成长;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本课题研究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有利于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苏轼,大家要掌握对这位“东坡居士”的了解,对日后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同样能提高同学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工明确,大家工作的非常积极,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考察;为了能够便于研究课题,我们将到一些和苏轼有关的景点进行考察。

例如东坡公园、藤花院等地方。

在考察期间,可以适当截取一些对研究课题有帮助的资料。

6、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7、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苏轼的生平
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
3、苏轼的书法、绘画创作成就。

五.课题的实施
1.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
根据兴趣我们成立了以余天伦为组长,包括有程照,商震宇,王忍,周灼这四位组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2. 利用放假时间进行研究
【1】、我们课外自行搜集有关资料,可以包括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有关苏轼的轶事、传说,每人准备一篇,用8课时来小组交流,尽可能使同学们对苏轼有多一些感性的认识,尽可能多一些个性化的阅读。

【2】、精读主打材料。

主要由我们对作品进行自主体验。

细读、鉴赏尽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深入作品中,认真感悟理解作品,再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谈作品,并且多进行交流评价。

【3】、阅读辅助材料。

选择的这些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呈现了后人对苏东坡的不同理解。

这就给组员提供了多角度解读苏轼的启迪。

深悟苏轼作品中饱经沧桑的人生感悟和充满睿智的处世哲理,以期在今后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登高望远。

六研究成果
1、我们对苏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通过对苏轼的研究,我们学会分析苏轼与创作的关系,例如苏轼的某些作品与他的某些经历有关,某些作品又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他的性格又是否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等等。

从作品中挖掘出诗人的感情,剖析诗人的思想,并评析作品,通过收集别人的评析对苏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2、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研究苏轼”——一次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我们看到的是黄州、惠州、海南儋州那诗人浪迹天涯踽踽独行的背影,我们看到的是倍受迫害、排拒、糟践、毁坏仍珍爱生命关心世事的诗人的不屈的灵魂,我们看到的是大道多歧,人生多艰,历经劫难仍保持着天真淳朴的赤子之心的亲切微笑,我们还看到在封建专制体制和恶俗世态之下一群“文化小人”的百般丑态……正是这样一次对苏轼人生的“解读”,我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蒸馏,我们的人格获得了一次升华。

3、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通过对苏轼作品及古今对其评价和分析,参加研究的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一定提升,通过对苏轼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品位,增加了同学们的文学底蕴,还同步激发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追求作文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4、参加研究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以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研究的同学们坚持团队合作的精神,将互补的技能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其效能将超过团队中个人能力的简单叠加,使得整个团队在更大范围内去应对多方面的挑战。

通过
团队的合作,团队成员之问展开协作和交流,相互传授技能和经验,使团队的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获得更多的锻炼,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教训(或许可以说是另一种成果),当师生一起探究苏轼人生观遭遇困难迷惑,即人生态度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多样性让学生认识模糊不清的时候,作为指导者,组织者的教师却没有能从作品中再次深研细究,或是学力不足,或是管理不到位!由此可见,在“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的重新学习、深入思考和组织是何等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