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随着初三上册的学习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也将到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一、力与压力1.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牛顿(N)表示。
力的计量单位是千克·米/秒²,即牛顿。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帕斯卡(Pa)表示。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二、机械能与功率1. 动能与势能:物体具有的能力称为能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机械能损失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用瓦特(W)表示。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做功÷时间。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2.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3. 镜子和光的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是常见的反射工具。
平面镜的反射是均匀的,而曲面镜的反射受到曲率的影响。
四、电路和电流1.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流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荷÷时间。
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
电源提供电流,导线传输电流,电器利用电流完成特定的功能。
3.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的电器可以串联或并联。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五、声音的传播和特性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初三物理总复习的知识点概述:#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压力和压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 热学-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和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V)。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透镜:能够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透明物体。
#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 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
# 原子物理和核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核反应: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裂变和聚变。
# 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包括使用各种物理实验仪器和设备。
-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4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4篇(一)速度(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二)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G为重力m物体质量g重力系数)(三)密度(1)定义: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ρ为密度m物体质量V物体体积)(四)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压强P压力F受力面积S)(五)液体压强公式: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六)机械功(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W=FS(W是功F是物理受到的力S是距离)(七)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功率P功W时间t)(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初三学习方法与技巧篇三1做好时间规划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中考时间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规划好时间,然后认真执行。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很有自信的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久坚持,如此,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无用的。
因此,要想学习计划生效,制定了就要努力去执行。
2跟住老师的脚步初中多数学生并没有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足以自己安排冲刺中考的学习。
基于这点,建议还是紧跟各科老师的要求,按照老师的学习与复习计划应对中考。
要相信老师,毕竟毕业班的老师必定有自己的秘诀。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和老师请教。
3要多做练习题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要面对三年的课本知识,在一年的时间里重新学习三年的知识内容。
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的知识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记忆效果是不够深刻的。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归纳与笔记总结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归纳与笔记总结压力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
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知识点及练习(全)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一、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物质由分子组成;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非重力等外界因素影响)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决定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最大,液体其次,气体最小。
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
二、内能1、内能: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它是过程量。
4、内能与机械能:内能是微观的,机械能是宏观的。
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有内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
三、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初三物理总复习--电学部分

电学部分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1.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之一:。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1)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正电荷;(2)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它们可以存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电子移动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多出了负电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凭空产生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了另一个物体。
4.电流:形成电流。
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2)。
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按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出发,流向电源的。
金属导电靠的是,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5.电源:(1)、电源是能够提供的装置。
(2)、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6.导体、绝缘体:(1)的物体叫导体,(2)的物体叫绝缘体,如金属、石墨、玻璃、陶瓷、塑料、人体、盐的水溶液、橡胶、油、大地和酸、碱、纯水、酱油中属于导体的是。
7.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可自由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8.电路和电路图:(1)、电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用电器:也叫负载,是利用来工作的设备,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9.短路:电流未经过而直接回到电源的现象(相当于电路缩短)。
短路的危害:可以烧坏电源,损坏电路设备引起火灾。
10.电路图:用统一的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1.串联电路:概念:把电路元件接起来。
特点:(1)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另一个元件,电流只有条路径;(2)电路中只须个开关控制。
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影响。
12.并联电路:概念: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并列元件两端才有公共端)。
特点:(1)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条(或多条)支路;(2)各元件可以工作,互不干扰;(3)干路开关控制,支路开关只控制。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提要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复习提要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要掌握下列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固态——液态。
例如:冰化成水(2)、凝固:液态——固态。
例如:水结成冰(3)、汽化:液态——气态。
例如:水变成水蒸气。
(4)、升华:固态——气态。
例如:冬天结冰的衣服也会干;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5)、液化:气态——液态。
例如:锅盖上的蒸馏水;雾、露、低温物体上附着的小水珠、“白气”(6)、凝华:气态——固态。
例如:霜、雾凇的形成;冬天玻璃上的冰花。
4、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5、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6、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防热的应用。
例如:给发高烧的病人擦酒精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北方冬天在储存蔬菜的地窖中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固放热。
吃冰棍解暑是利用熔化吸热。
下雪不冷化雪冷也是由于雪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7、要理解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运用:(1)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2)用于制造特殊的舞台效果;(3)用于储存蔬菜。
8、汽化有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
并能理解两种形式的不同之处:(1)温度不同: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沸点下发生;(2)发生部位不同: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发生在表面和内部;(3)有无气泡产生:蒸发没有气泡产生,而沸腾有气泡产生。
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并要求学生能设计实验验证以上三个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10、能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1、能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2、能理解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而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不变,但要继续放出热量。
13、能分析自然界中云、雨、雾、露、霜的形成:云: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雨:云中的水珠和冰晶熔化成水珠后下落形成;雾、露: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霜: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雾凇的形成也是一样的。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⑴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精选8篇)

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精选8篇)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第1篇热和能(一)分子运动1、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另外还说明了分子存在着间隙。
4、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分子的无规则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激烈。
6、、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使物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导致分子不分开的力,就是分子引力。
如:使物体很难分开或拉长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
8、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物体很难进一步压缩的力,就是分子斥力。
如:很难压缩物体,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二)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和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内能只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4、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不能为零,机械能可能为零。
5、热传递是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降低,高温物体温度升高的现象。
6、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而不是温度。
即: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大。
7、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
8、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内能能转化为机械能。
10、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1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
(三)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初三月考必考物理知识点

初三月考必考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物理知识点,供同学们复习参考:1. 力和运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压力和压强:- 压力: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4. 杠杆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力与力臂的关系。
5. 功和能:- 功:力与位移的乘积。
- 机械能:动能、势能。
6. 热学基础:-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7. 电学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8. 电流和电压:- 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 电压的作用:推动电流流动。
9. 电阻和电功率:- 电阻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 电功率的计算:P=UI。
10. 电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感线。
- 电磁感应现象。
11.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12.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考试中常见的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这些概念、原理和公式,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各种题型中。
同时,通过做习题和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不断巩固和提高。
初三物理复习题附答案

初三物理复习题附答案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如何变化?答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2.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3.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4. 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首尾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两端分别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主要区别在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可以不同。
5. 简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答案:阿基米德原理指出,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流体中时,它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6. 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移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等。
7. 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案:欧姆定律指出,在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8. 什么是功率?功率的单位是什么?答案: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9.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
答案:焦耳定律指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10. 什么是惯性?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三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与时间得测量第2节运动得描述第3节运动得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得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得特性第3节声得利用第4节噪声得危害与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得直线传播第2节光得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得折射第5节光得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得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得规律第4节眼睛与眼镜第5节显微镜与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得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与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得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得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得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与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与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得利用第1节内能得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与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与电路第3节串联与并联第4节电流得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得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得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得电流跟两端电压得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得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得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得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得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得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得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得转化与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得测量1、长度得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初三物理总复习辅导-人教版[整理]
![初三物理总复习辅导-人教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0cd5ea102de2bd96058845.png)
初三物理总复习辅导教学压强一、 基础知识2、 压强(1)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定义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公式:P=SF。
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3)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1帕=1牛/米2。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可能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3、 液体的压强(1)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2)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
其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h 表示自由液面竖直向下计算的深度。
4、 大气压强(1)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 用托里斯拆利实验可测定大气压的数值(3) 大气压的单位:帕斯卡、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 (4) 大气压强的现象(5) 大气压随压度的增加而减小.二典型应用 (一) 基础篇1、有关固体压力、压强的计算例1将重1500牛,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物块,放在面积为0.6米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的中央,求桌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大?分析:求桌面受到的正方体物块的压强,属于固体压强的计算问题,应用P=SF求解。
公式中F 表示压力。
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就等于物块的重力1500牛。
而S 表示受力面积。
题目中给出了两个面积值,一是物块的底面积1米2,另一个是桌面的面积0.6米2。
物块的底面积大于桌面的面积,物块放在桌面的中央,桌面的受力面积应等于桌面的面积。
解:F=G=1500牛 S=0.6米2P=SF=1500牛÷0.6米2=2500帕 答:桌面受到压强为2500帕。
说明: (1) 利用P=SF计算固体压强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目录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目录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目录一、力学1. 力和力的作用- 力的定义和单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衡条件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 动力学-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冲量和动量变化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热平衡和热传导2. 物质的热性质-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传导和热辐射- 热容和比热容的计算3. 热能的转化和传递- 热能的转化和守恒- 热机和热能的转化效率- 热传递和传热方式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2. 光的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 成像公式和放大率的计算-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全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和折射率的计算4.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纹- 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图样- 干涉和衍射的应用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守恒定律 -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 电场线和电场力线的表示方法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 电阻和电阻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3. 电压和电能- 电压的概念和电压源- 电压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4. 磁学- 磁场和磁力线- 磁场的产生和磁场强度- 磁场中的磁力和磁场力线的表示方法五、声学1. 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和声的传播- 声的速度和声的频率- 声的强度和声的响度2. 声的特性- 声音的高低和音调- 声音的大小和音量- 声音的清浊和音质3. 声的反射和衍射- 声的反射和回声- 声的衍射和声的干涉- 声的反射和衍射的应用4. 声的传播和吸收- 声的传播和声的吸收- 声的传播和声的放大- 声的传播和声的屏蔽以上是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的目录,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广东初三中考复习资料物理

广东初三中考复习资料物理广东初三中考复习资料物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东初三中考复习物理的资料。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
在力学中,我们学习了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此外,还学习了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是解决物体运动问题的基础。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温度、热量和热能转化等问题。
在热学中,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基本概念。
此外,还学习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些定律是研究热现象的基础。
第三章: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问题的学科。
在光学中,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
此外,还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干涉现象。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行为和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电学电学是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等问题的学科。
在电学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
此外,还学习了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电的基本原理和解决电路问题非常重要。
第五章: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问题的学科。
在声学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传播规律。
此外,还学习了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行为和解决声学问题。
第六章: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波等问题的学科。
在电磁学中,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此外,还学习了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电磁现象和解决电磁问题非常重要。
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做习题和进行实验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参加物理学习小组或参加物理竞赛等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
初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内能、内能的利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6.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7.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8.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0.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1.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2.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3.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4.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5.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6.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7.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18.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质 质子(+)1、物质 原子核(+) 夸克(1)物质的组成 :中子(不带电)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2)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质量及密度1.质量 (1)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kg 、g 、t (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换算:1kg=10³g 1mg=10-3(3)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 ……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取;测量前调平衡用螺母,测量时调平衡用游码;万一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将砝码减去游码…...)(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公式:vm =ρ 单位:Kg/m 3或g/cm 3 换算关系:1 g/cm 3=1⨯ 103Kg/m 3 测量方法(实验)(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 ,则水水水ρm v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水水ρρm m =(水ρ=1⨯ 103Kg/m3)。
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法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三、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注意:参照物具有唯一性和任意性3、速度速度的含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其中v------速度(m/s)s------路程(m)t------时间(s)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注意:(1)运动快慢必须不变(2)运动路线必须为直线5、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 001m=10-6m1nm=0.000 000 001m=10-9m6、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8、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9、.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10、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12、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
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1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4、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1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四、力和机械1.、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2、弹簧测力计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测量范围3、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4、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6、摩擦力:在接触面上会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的力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7、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施力的点叫动力作用点)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点叫阻力作用点)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但是杠杆平衡并不是力的平衡。
杠杆平衡时保持在静止或匀速转动。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做F1×L1=F2×L28、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
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3)轮轴和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五、压强和浮力1、压力的含义:物理学中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强的含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定义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S—受力面积—平方米F=PS (压力=压强×受力面积)S=F/P (受力面积=压力÷压强)3、影响压强作用效果的因素(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2)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4、1Pa的物理意义: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1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上)5、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面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p—液体压强—Pa.ρ—液体密度—千克/立方米(kg/m3)g—9.8N/kg(通常情况下可取g=10N/kg)有时也取10N/kg7、连通器(1)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原因: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实例: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中的水的高度相等(4)应用:船闸8、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产生:由于空气的重量而产生(2)大气压强的产生:大气所产生的压强(3)物理学上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4)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0、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
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线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
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
因此在机翼得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11、浮力(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1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ρ液V排g13、浮力及应用(1)浮沉条件ρ物>ρ液,下沉,G物>F浮ρ物=ρ液,悬浮,G物=F浮(基本物体是空心的)ρ物<ρ液,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ρ物<ρ液,漂浮,G物=F浮(因为是上浮的最后境界,所以ρ物<ρ液)ρ物>ρ液,沉底,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2)轮船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六、功和机械能(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3.应用:斜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