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二章《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2.1东南亚教案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2一、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阻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把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猎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把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二)教材内容:本节要紧侧重介绍了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湿热的气候、稠密的人口”及“进展不平稳的经济”三方面的区域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及要紧国家,并说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阻碍。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爱好,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查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点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把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地势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阻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和谐进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范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
3、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阻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阻碍。
(五)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本节课要紧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势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截了当从地图上猎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猎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得、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明白得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关心学生正确明白得,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东南亚》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时间月日一日•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2.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4.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1.以“安拉阿巴德”为例,分析南亚的气候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的认识,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2.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3.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南亚气候特点、成因及对本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2.南亚的宗教文化。
(二)教学难点1.南亚气候特点、类型、成因。
2.南亚的气候对本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调控课堂导入提问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讲授新课板书三、一年分三季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活动(1)分析教材P.43图2-13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气候类型。
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2)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3)利用教材P.44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思考讲述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一一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七年级地理下册7.1东南亚教案(新版)湘教版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东南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东南亚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东南亚问题。
1.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2.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地图、图表、文字等不同来源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
3.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条件,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因果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 素质层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可能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行为习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形成了不同的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东南亚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东南亚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1 东南亚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东南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板书:㈣富饶的物产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总结:1.矿产资源:石油、锡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环境教案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环境教案一、教案概述本环境教案是为了帮助七年级学生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区的环境状况而设计的。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情况,并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案目标1.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
2.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情况。
3.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了解东南亚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
4. 掌握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理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范围和与中国的接壤情况。
-地形地貌: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2. 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气候类型: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气候影响:分析东南亚地区气候对当地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3. 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自然资源: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藏等。
-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东南亚地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人口数量:介绍东南亚地区各国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分析东南亚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如城市化率、人口密集区等。
5. 东南亚地区的环境问题:-水污染:介绍东南亚地区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及其原因。
-空气污染:介绍东南亚地区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及其原因。
-森林砍伐:介绍东南亚地区面临的森林砍伐问题及其影响。
6. 环境保护方法:-节约用水: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法。
-减少污染: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减少污染方法。
-保护森林: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保护森林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环境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小组活动等,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并提高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环境教案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一个局部区域——东南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数据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熟悉东南亚的地理特征,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分析东南亚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对东南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相关地理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地图和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资料等;3.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2.难点:对东南亚地区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图、图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下地理7.1东南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主要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与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与中国在各方面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与民族等方面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东南亚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与民族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与中国在各方面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与民族等情况。
2.难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与中国在各方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人口与民族等特点。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差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地理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东南亚。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问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人口与民族等特点。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2.1《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3.学会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难点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突破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图、政区图、物产分布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东南亚的居民二、东南亚的物产本课总结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居民和经济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南半岛(特别是半岛南部)人口密集,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马来群岛大多数人口稀少,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矿产资源丰富。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一、东南亚的居民1.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为人口稠密区。
各大岛沿海平原热带雨林地区广大山区过于湿热,因此为人口稀少区。
2.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二、东南亚的物产天然橡胶泰国1.热带经济作物:油棕—棕榈油椰子—椰油------ 菲律宾2.粮食作物:稻米(泰国、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3.矿产: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认真观察东南亚主要农产品和矿产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东南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教学探讨与反思1.本节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各类地理用图展开,教学中应用到地形图、政区图、物产分不图、人口分不图、气候类型图、气温降水统计图等多种图表,对每一幅图的使用都应采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反复的强化练习中,学生用图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东南亚地区进行详细学习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
3.准备好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对东南亚的知识进行巩固。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1 东南亚》章节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内容。
本章节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内容。
2.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等情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认识和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东南亚典型国家的案例资料。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南亚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如一带一路、东南亚合作等,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东南亚-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南亚-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人口、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2.掌握东南亚各国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东南亚地理位置与国家:介绍东南亚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人口: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等。
3.东南亚的自然资源:介绍东南亚各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4.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
5.东南亚的文化:介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因素。
6.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从气候、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东南亚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让学生针对本单元主题,简单谈谈自己对东南亚的了解,并让学生集思广益,提出学习本单元的意义。
2.教师简介: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地图等素材,简单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特点和人文环境等。
第二步:课程讲解1.东南亚地理位置与国家:通过讲述、展示图片、视频、地图等素材,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人口:通过演示、图片、科普视频等形式,讲解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分布、数量和增长率等。
3.东南亚的自然资源: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东南亚各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4.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了解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
5.东南亚的文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因素。
6.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图表、地图等形式分析东南亚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第三步:课堂练习1.综合练习:布置学生针对东南亚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等内容进行叙述和演讲。
2.互动练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小组活动,如制作海报、设计地图、英语口语比赛等。
湘教版七下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七下7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畴。
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势特点,河流特点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阻碍。
3、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
把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能力目标1、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2、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形有大体的了解。
2、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把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教学重点1、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势特点,河流特点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阻碍。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形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往常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看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确实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出现出一派独树一帜的热带风情,由于那个地点是亚洲的最东南角,那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方法的把握远比知识的把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要紧地势类型、地势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势特点。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二章 第一节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 教案
地图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
情
导
入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思考,互相交流讨论。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
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1、富饶的物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 经济作物有哪些?
东南亚教案(湘教版)
课题
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
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
难点
“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
这些河流的上游水流,资源丰富,下游水流。
马来群岛上河流受地形影响,河流。
河流沿岸有哪些城市?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
气候考察:从纬度位置分析
中南半岛:气候,特点:
马来群岛:气候,特点:
交通考察:根据本区地理特点,大家旅游选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飞机:理由汽车:理由
轮船:理由火车:理由
东南亚中心有一条重要的马六甲海峡。介于半岛和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沟通洋和洋,并连接哪两个洲?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1.知识目标:①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②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③知道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了为湘版本七年级地理《东南亚》,东南亚是重要地理区域,更是我国重要邻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具有特色的地理区域,既是亚洲地区学习的深入,又是走近国家的基础。
且有承上启下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重点:认识东南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及气候与农产品的分布;了解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学习了相关世界地理知识,对大洲有所认识,故此课必须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产业与重要且特殊的交通区位特点
教学策略设计
播放同学们熟悉的东南亚明星资料(如,梁静茹、孙燕姿、阿牛、林俊杰),东南亚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不停的读图,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通过一些有中国历史与地缘政治,竞合关系,让学生更加了解世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712字。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地理教案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地理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的教材,教学内容涉及东南亚地理。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边界;2.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3. 掌握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4.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5.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
三、教学内容1. 东南亚地理位置及边界-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周边国家。
2. 东南亚地形地貌特点-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地、高原、平原等。
3. 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解释东南亚地区气候特点的原因。
4.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 分析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解释人口分布的原因。
5. 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分析经济活动发展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4. 观察法: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加深对东南亚地区地理特点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 组织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考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区域地图:用于展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2. 图片:用于展示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气候特点等;3. 地理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参考资料。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能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位置,并且说出其范围。
2.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能解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能运用地图,说出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能够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且在东南亚示意图上指出这些国家的位置,判断国家类型。
5.能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说出东南亚气候类型和分布范围,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
6.能说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播放广告片导入本堂课的内容。
2.用各种地图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范围和国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并且及时做学案来巩固和记忆知识。
3.让学生学会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的特点。
4.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难点】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师:我非常喜欢旅游,前几天有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旅游线路,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了解下,看看值不值得去。
(播放《泰国国家旅游广告》)这么好的地方在哪里呢?(泰国)泰国在亚洲的什么方位?(东南亚)观看广告片,初步了解东南亚旅游特色,欣赏美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一、东南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出示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让学生看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指导学生读图:一,纬度位置1.找出0°纬线2.找出最南的纬线(10°S)3.找出最北的纬线(20°N)得出纬度范围10°S—20°N,判断东南亚所处的温度带。
二,海陆位置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东南亚四周的海洋和陆地,说出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关于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人口民族、宗教信仰、物产资源、旅游景点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东南亚这一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对其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等方面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感受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人口民族、宗教信仰、物产资源、旅游景点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让学生理解东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气候特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3.主要国家: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4.人口民族: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民族构成,包括华人、印度人、马来人、越南人等。
5.宗教信仰: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宗教信仰,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或地区,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东南亚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年级地理下册《7.1 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1 东南亚》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1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拓展,也是对未来学习亚洲其他地区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地理位置、气候、国家、物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区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情,需要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初步的了解,如泰国、越南等,但对其他国家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图表等,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东南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对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东南亚各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东南亚各国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如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水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
一、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教材内容:
本节主要侧重介绍了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湿热的气候、稠密的人口”及“发展不平衡的经济”三方面的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及主要国家,并说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征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学法: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认知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在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东南亚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东南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
【新课讲授】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活动找到主要的地理事物和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生:结合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和在图上找到的主要地理事物,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并对思考题进行讨论后作答。
教师适当点拨:
(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师:出示东南亚地形图: 让学生在图中找到相关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形式自主学习,并完成多媒体出示的表格。
注意用周围的实例提醒学生的思考方向。
生:在图上认知东南亚多山的地形,并在图上找到这一区域的主要河流(如湄公河等),认识这些河流和中国的渊源;在此基础上找到东南亚各国的首都,并分析其与河流的关系,而后综合分析河流与城市的利弊关系。
(使学生能通过地图,自行学习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掌握学习一个地方地形的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展示“坦博纳火山大爆发”图,后提问为何东南亚多火山?
生:结合以前的知识和老师提供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进行思考。
(通过阅读文字和观察图片了解东南亚多岛屿、多火山地震,海岛风光和火山是东南亚较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
3、湿热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
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
师: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接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并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农作物,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4、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以陈毅的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江上流,君喝江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知识反馈】
(1)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红河 B.湄公河 C.伊洛瓦底江 D.多瑙河
(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之地
(3)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4)一艘轮船正在泰国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可能是()
A.小麦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及组成部分
2、主要国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4、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二)湿热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图片和材料,并根据提供的图片材料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而后应用刚刚得出的结论继续下面的学习;教师力争在本节课做到知识点都是由学生自行得出。
本节课还注意了学生身边事例的引入,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这节课也更注意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力图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