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4.地震属性分类
• 地震属性内容十分丰富,多达百种。 • 从计算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频率、 相位和振幅类属性。 另一类是多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相干 体(差异性)和波形聚类(相似 性)。 • 从地震属性的拾取方式可分为: 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
5.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PAL 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Peak Amplitude = 125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 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 振幅值。
专题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一、地震属性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四、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和应用 五、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数值关系分析 六、应用实例
1.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的定义
•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与地震波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征有关的具 体参数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单道计算地震属性理论
复数地震道公式:
x(t) xr (t) ixi (t)
瞬时相位计算公式:
(t) arctan(xr (t) xi (t))
瞬时频率计算公式:
f (t) d (t)
dt
瞬时振幅计算公式: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的区别和联系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的区别和联系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的区别和联系每次地震发生,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有些媒体也会在这里犯一些错误,被大家诟病为“不专业”.当然,这些东西也挺复杂的,媒体搞混了也正常.一、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 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log的关系.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 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1000倍.简单地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如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个完美的同心圆,只是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情况.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次相同的地震.同样都是6级地震,一个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个可能会达到8度.三、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某个地区的属性.比如说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是8度,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这个是怎么确定的呢?一定程度上,设防烈度的制定跟设防目标相关.就拿北京来说,先统计一下历史上一定时期之内影响到北京的历次地震,看一下这些地震引起的北京地区的烈度分别是多少.比如说1976年唐山地震是6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4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5度……然后再利用统计学知识,根据既定的可靠度目标,比如说,让设防烈度大于这些已经发生过的地震烈度的90%,继而确定出一个设防烈度.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所有可能发生的地震里,我能保证有90%的实际地震烈度都小于我的这个设防烈度.现在的抗震规范,采用的是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烈度.也就是说,50年之内,发生比这个设防烈度还大的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是10%.折算下来,也就是俗称的“475年一遇”.什么意思呢?475年一遇的地震,今年发生的概率是475分之一,也就是0.211%,今年不发生的概率是1减去0.211%,也就是99.789%.50年之内都不发生这样的地震,这个概率是99.789%的50次方,也就是90%.而50年之内发生这样的地震的概率,则是1减去90%,等于10%.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475年一遇的地震.100年一遇的地震,小意思,都在我们的设防范围之内,也就是俗称的“小震不坏”;500年一遇的地震,刚刚好跟我们的设防目标差不多,次要结构可能会有小范围破坏,但是主体结构不会发生大的破坏,也就是俗称的“中震可修”;1000年一遇的地震,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设防目标,但是尽量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足够的延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争取做到房子虽然变形很大,但不会整体垮塌,保证逃生通道和逃生时间,这也就是俗称的“大震不倒”.四、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建筑结构的属性.比如说,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一级,那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二级.抗震等级也可以在局部调整,比如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三级,但是某一层或者某一个柱子的抗震等级是二级.抗震等级当然跟抗震能力相关,但并不是说一级的就一定比二级的好.举个类似的例子,汽车的碰撞试验,有五星的,也有三星的,但是并不是说五星的就一定比三星的更好.一个五星的微型车,跟一个三星的大皮卡相比,孰高孰低还很难说.抗震等级也是如此,它取决于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重要性、结构类型、结构高度.对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参见抗震规范里的这张表格.比如说,上海的一栋高层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高度为100米.我们就去查表,上海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墙结构高度大于80米,所以是二级.再比如说,济南的一栋高层写字楼,框架核心筒.我们继续查表,济南是6度区,所以框架核心筒的框架部分是三级,核心筒部分是二级.注意到,我们说这张表适用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丙类建筑”.目前的抗震规范,已经把中小学校舍提高到了“乙类建筑”.换言之,医院、中小学校舍等等非常重要的建筑物,需要在这张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一般是查表的时候提高一个烈度.比如说,以上海为例,同样是小于24米的框架结构,如果是菜市场,那就按7度查表,也就是三级,如果是小学教学楼,那就要按7+1=8度查表,抗震等级为二级.也就是说,同一个地区、同一个结构类型、差不多高度的建筑物,中小学、医院等等通常要比菜市场、普通办公楼、住宅楼高一个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有什么用呢?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各种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上.比如一级框架结构的角柱,最小配筋率需要到达 1.1%,而四级的角柱,最小配筋率达到0.7%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计算允许的前提下,抗震等级低的结构可以用更少的钢筋.再比如说,一级和二级框架结构的角柱,箍筋必须全高加密,而三级和四级的角柱就不需要特殊处理.五、总结地震震级是地震的属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是地震对某个地区的影响,震中高,越往外越低.震中烈度和震级有关.设防烈度可以简单理解成某个地区475年内所能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烈度.如果实际发生的地震引起的烈度不大于设防烈度,建筑结构应该要做到不发生永久性的、不可修复的的破坏.抗震等级是建筑物的属性,越重要、越容易受地震袭击、越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抗震等级越高,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15、振幅峰态
用途: 识别振幅异常或刻画地层层序特征 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二、复数道概念
复数道,包括实分量(传统的地震道)和虚分量(正交道) F(t)=f(t)+ih(t) f(t) 实地震道 h(t) 正交道 i -1开方 利用希尔伯特变换, 实地震道f(t)可以转换成正交道h(t)
用途: 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适用于刻画层序地层内或沿特定反射 异常的平面展布
振幅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4、平均峰值振幅
时窗内所有的峰值(正值)加起来;然后用总数除以窗口内的正样点数
用途:识别岩性、含气砂岩和地层变化等沉积造成的地震异;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用途: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适用于刻画层序地层内的振幅变化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11、总 能 量
对每一道,计算指定时窗内振幅的平方之和
12、平均振幅
对每一道,在时窗内把所有振幅的相加,除以时窗内的非零样 点值的样点数。如时窗太大,建议时窗小一点(20到100ms)
4、反射强度的斜率
• PAL把每道转换成反射强度,然后在时窗内,做一个与反射强度匹配的 最小平方回归曲线。曲线的斜率即为反射强度的斜率。如反射强度向下 增加,斜率为正;如反射强度向下减小,斜率为负。 • 应用 反射强度斜率对画出主要垂直地层的趋势很有用。如,海进和海退序列 可以产生高振幅砂岩相和低振幅页岩相之间的垂直梯度。这些垂直变化 在反射强度斜率中非常明显,反射强度斜率属性,可以提供砂岩和页岩 的横向位置。同样,反射强度斜率对储层流体的变化也有反应。通过平 面图可以确定气和油的横向位置。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一、瞬时属性19 假定复数道表示为:u(t)?x(t)?iy(t),则 1. 瞬时实振幅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

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

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

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 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o时的时域振动振幅。

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 VO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 ?(t)?Atan(y(t)x(t)),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180o,180o]。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

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

其计算式为Cos(?(t)) 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

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

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IFreq (Inst. Frequene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d?(t)dt,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

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

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 结论及发展前景展望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20世纪60年代,随着数字记录的发明以及亮 点技术在墨西哥湾取得的巨大成功,地震属 性分析技术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地球物理 家首次认识到从地震资料中可以得到比地质 构 造 更 多 的 东 西 。 例 如 Rummer field (1954)、Savit(1960)等,已经意识到地 震特征中含有宝贵的地层学线索,但他们在 当时并不属主流派。
能源地震勘探开发历史回顾
• 早期以各种处理、成像技术的发展为重点,在 地震资料的使用上也主要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 到后期,如何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岩 性、流体信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 地震勘探技术重点已经从如何得到高质量的地 震资料转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地震资料,如何充 分利用昂贵采集、处理得到地震资料来解决能 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 这就是地震 属 阴 影 的 过 程 中 , A. H. Balch (1971)遇到了用定量方法表示频率变化颜色 “语图”的强大挑战。他的论文在《地球物 理杂志》上首次发表后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因为这是第一张用彩色显示的地震资料。尽 管意识到很多属性也可以用彩色显示,但他 仅仅显示了频率属性。虽然Balch的论文在今 天看来不过是历史的好奇心而已,但它仍然 建立了显示地震属性的方法:将属性显示成 彩色的,其上叠覆原始以变面积方式显示的 地震资料,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回顾 –什么是地震属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属性分析? • 历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得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得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得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得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就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得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得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得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得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得关系提供可靠得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得,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得在地震波波形上得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得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得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就是按剖面(或体)处理得,就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 o、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得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得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得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层相似体计算相邻地震道 得相似系数同上不但可以对三维体数据作 不连续分析,还可以对基于 层位得二维数据作相似性 预测,以及倾角、方位角,边 界检测与图象增强。

还可以 沿层解释得层位作相似性 分析波阻抗它将地震资料、测 井数据、地质解释 相结合,利用测井 资料具有较高得 垂向分辨率与地 震剖面有较好得 横向连续性得特 点,将地震剖面 “转换成”波阻抗 剖面用于储集层得研究,识别砂体得分布特征 与范围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连 接对比,能有效地对地层物 性参数得变化进行研究,对 储层特征进行描述道积分对地震道进行积 分识别砂体、岩性尖灭点等相对对数波阻抗倾角倾向数据体计算同相轴得倾 角识别尖灭点、不整合、 了解地层产状2、沿层地震属性这种属性就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 (剖面)中提取出来得属性,它得数值对 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 、y 坐标。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地震属性是现代三维地震解释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地震属性与地震振幅、三维可视化联合使用对常规分析有促进作用,可以使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微小特征显现出来。

因为属性能够定量化频率、振幅、相位和地震反射层的形态,它们可以作为模式识别和聚类软件的输入去外推由二维切片生成的地震地层分析到三维。

再就是与测井、微地震和产量测量相关的属性能够提供没有井控地方的储层物性的估计。

属性可以对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河道、物质搬运混合物等地层学特征,岩溶等成岩作用特征进行成图。

属性可以对地质灾害和甜点进行成图来估计地质力学特征和刻画裂缝。

属性也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对地震资料解释的影响和定量化数据质量。

本专题涵盖四个部分:算法发展、多属性分析工具、作为处理工具的属性、解释流程中属性的融合。

四篇论文介绍了新的属性:Fomel 和van der Baan 建议使用局部偏斜度作为估算地震信号局部相位的健壮方法。

他们利用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例子说明了局部偏斜度在检测和校正地震信号的时变局部观测相位。

Giroldi和Garossino 注意到长波长的体曲率属性已经变成解释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们加入了分数阶积分来修改以前引入的分数阶导数曲率算法,并且展示了该方法能够快速生成千米级波长构造的特征的图像,这些特征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难以拾取的层位。

al-Dossary等引入了一种新的“地震紊乱”属性来定量描述三维叠后地震数据中的随机程度。

不像相干和混沌属性,紊乱属性对断层、河道以及其他的地层边界不敏感,正因如此,它在圈定盐体和提供风险评估中的地震数据质量定量测量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张等描述了一种骨架算法,该算法将倾角度量、相干、曲率等边缘敏感属性转化为称作断层面“目标”属性,该属性有望可以加快地震解释过程。

四篇论文描述了融合多种属性到一个图中的方法:McArdle等展示了颜色和调配的有效使用怎样提供多属性图,这些属性图不仅能用在盆地水平的快速勘察,也能用在储层和勘探层面。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得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得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得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得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就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得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得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得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得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得关系提供可靠得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得,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得在地震波波形上得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得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得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就是按剖面(或体)处理得,就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0、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得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得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得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相似体计算相邻地震道得相似系数同上不但可以对三维体数据作不连续分析,还可以对基于层位得二维数据作相似性预测,以及倾角、方位角,边界检测与图象增强。

还可以沿层解释得层位作相似性分析波阻抗它将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地质解释相结合,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得垂向分辨率与地震剖面有较好得横向连续性得特点,将地震剖面“转换成”波阻抗剖面用于储集层得研究,识别砂体得分布特征与范围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连接对比,能有效地对地层物性参数得变化进行研究,对储层特征进行描述道积分对地震道进行积分识别砂体、岩性尖灭点等相对对数波阻抗倾角倾向数据体计算同相轴得倾角识别尖灭点、不整合、了解地层产状2、沿层地震属性这种属性就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得属性,它得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属性是描述和衡量地震的一些参数和特征,对于了解地震的性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地震属性有震级、震源深度、震源机制、震源距离和烈度等。

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些地震属性的意义。

首先是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的震源破裂面积和破裂时释放的能量,反映地震破坏力的大小。

矩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振幅的分布,计算地震矩并转换为震级,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地震能量。

震级可以用来评估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确定地震预警和防护措施的需求。

其次是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指发生地震的地下位置,并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不同震源深度的地震具有不同的地表震感和破坏范围。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在0-70公里,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对地表造成明显的破坏;中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在70-300公里,地震波经过一定的路径传播,能量损失较大,对地表影响较小;深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大于300公里,能量损失更大,对地表几乎没有明显影响。

因此,了解震源深度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带来的破坏程度。

接下来是震源机制。

震源机制是描述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和发生地震的力学特征,常用的有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正断层。

具体的震源机制参数包括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和滑动方向等。

震源机制可以指示地震波扩散方向和强度,对于地震危害评估和断层活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地震破坏的方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

然后是震源距离。

震源距离是指震源与观测点的水平距离,通常以赤道上其中一点为参照。

震源距离对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有显著影响。

随着震源距离的增加,地震波能量逐渐减弱,对地表造成的破坏也会减轻。

了解震源距离可以用来估算地震对不同观测点的影响范围,指导地震灾害防护工作。

最后是烈度。

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地表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有麦氏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

麦氏烈度用地震引起的物理现象和人们感受到的震感,与地震波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刻画。

地震属性含义

地震属性含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 (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

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

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

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在±180°之间。

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

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瞬时相位
瞬时相位的余 弦
基于分贝的反 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 值滤波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 分贝的能量
平均振动路径 长度
特定能量与有 限能量之比
第一个谱峰值 频率
第二个谱峰值 频率
第三个谱峰值 频率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针对地震属性技术研究隐蔽型油气藏中岩性的纵横 向变化、砂体的纵横向分布、流体及油气水界面的 变化特征,针对隐蔽型油气藏储层的层位属性提取 分析,针对地震属性与隐蔽型油藏特征参数之间的 表征关系研究,TS2A的地震属性分类:

油气地质解释或油藏数值模拟
解 释
主要内容
一.地震属性的概述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提取 四.地震属性的优化分析 五.地震属性的模式识别 六.地震属性的时移分析 七.应用实例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Taner的两分法(1994):
几何属性-反射结构
物理属性-反射特征
同相轴的中断 同相轴的连续性 同相轴的协调性
特定能量与有限 能量之比
相邻峰值振幅之 比
自相关峰值振幅 之比
目标区顶-底振幅 比
目标区顶-底频谱 比
正负振动之比
相关KLPC之比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Quincy Chen的分类(基于储层特征,1997):
亮不 含 薄 地 灰 构 岩
点整 油 储 层 岩 造 性
与合 气 层 不 与 不 尖
暗圈 异
连 碎连 灭
相关极大值
相似系数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 相位的余弦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 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 能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 时相位的余弦 平均振动能量 复合包络差值 主功率谱 主功率谱的中心 有限频率带宽能量 特定频率带宽能量

地震属性的含义

地震属性的含义

频率相关属性*说明:谱属性(Spectral Attribute)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e)轨迹属性类(Local Attribute)振幅相关属性* 说明:层间属性(Interval Attribute )瞬时频率(Inst Frequency):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用Hz表示。

经常用来估计地震振幅的衰减,往往油气的存在引起高频成分的衰减,可用这一属性检测油气。

瞬时相位(Inst Phase):表示在所选样点上各道的相位值,以度或弧度表示。

主要用于增强油藏内弱同相轴,对噪音也有放大作用,最终成图的彩色色标应考虑到结果的周期性,即:由于油气的存在经常引起相位的局部变化,所以这一属性常和其它属性一起用作油气检测的指标之一,也可用于测定薄层的相位特征,其横向变化与流体含量变化及薄层组合有关。

0 +180180 II °Powe反射强度(Reflection Magnitudes):反映了岩性差异、地层连续、地层空间、孔隙度的变化。

反(负)二阶微商变换(Negative of Second Derivative):显著地提升了连续性, 有助于更快、更准确的层位解释。

道积分(Integrated Seismic Trace):能起到伪波阻抗剖面的作用.并不是说用它替代反演,它可以起到快速指示孔隙度变化的作用.谱分解技术(Spectral Decomposition) ------- 分频:用于揭示薄层岩性横向的变化,指示可能的含烃地层圈闭。

最后分频属性和井砂岩厚度结合作出目标层段的砂岩厚度图。

由于不同频率段所看到的东西是有区别的,所以分频还可以观察到河道的形状更清晰,河道内的岩性细节变化。

砂岩厚度图流程图:Find the Power Spectrum usingSYNTHETICSRu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SATKExtract Tuning FrequencySATKNet Thickness DeterminationCorrelate using LPM等频体(Iso Frequency):结果是一个某一特定频率的相关数据体。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研究地震震源的性质、地震波传播的特征以及地下地震波通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介质的响应过程。

本文将从地震属性的定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以及地震属性对地震学研究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全面了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震属性是指与地震波传播性质有关的物理量或特征。

地震学研究中常用的地震属性包括地震波振幅、频率谱、速度和极性等。

这些地震属性可以通过对地震观测数据(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进而揭示地震震源机制、地壳介质特性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等信息。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时域方法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形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获取地震属性信息。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有包络函数、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频域方法则是通过对地震波频率谱的分析,获得地震属性。

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谱比法等。

这些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地震波的特征参数,从而揭示地震事件的本质特征。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震源的机制。

地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获取地震震源的矩张量、震中距依赖性以及非正常破裂机制等信息,从而推断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和应变状况,有助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

其次,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壳介质的性质。

地壳介质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会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和散射特性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地质构造、介质类型以及岩性等地质参数。

这对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震属性分析还可以研究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过程和相位变化。

地震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和散射,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定量评估这些过程,并通过反演方法还原地震源处的能量分布以及介质的方向性响应。

这对地震工程和地震预测等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 o、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甞震、曰 轴^ 一 w特^ 识h 连此含hf 11n 怕X 17不。

乂匕曰「指口H 宀佰e 纤S T (ha s MH 潮。

^^花h 瞬百嘗 1相^为储心 大提疋;、MK O带带;I 尖界^ M 集频别|X蚩聚^!显烃边变w(t)Qt)')dt瞬时 频率 (Instaneous Freque ncy ) INSTFR EQ (缩写) ,于^实点 当是的伯,正交道 (QuadratureTrace) 希尔伯特变换(Hilb ertTransf orm ) QUADRA TR (缩写)视极性(Appa rent Polari ty ) APPAPO LA (缩写)f(t)的90°相移h(t)=】*f (t)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onse Resp位值 Phase ) RESPPHAS (缩在曆香具I 应。

常用地震属性列表及其描述、应用

常用地震属性列表及其描述、应用

地震属性列表及其描述、应用我们将经常应用到的地震属性的简单描述,经过物理分析与长期应用地震属性实践中认识到的地震属性潜在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列表如下: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平均反射强度:识别振幅异常,追踪三角洲、河道、含气砂岩等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指示主要的岩性变化、不整合、天然气或流体的聚集;该属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Slope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的斜率:突出砂岩/泥岩分布的突变点;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

可以有效的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Average Instantaneous Phase 平均瞬时相位:由于相位的横向变化可能与地层中的流体成分变化相关,因此该属性可以检测油气的分布。

同时还可以识别由于调谐效应引起的振幅异常,为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Energy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区分进积/退积层序,该属性的横向变化指示地层或由于流体成分、不整合、岩性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Total Energy 总能量:识别振幅异常或层序特征,有效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的变化;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Total Amplitude 总振幅:识别振幅异常或层序特征,有效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的变化;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的变化振幅异常,特别是层附近;是层序内或沿指定反射进行振幅异常成图的最佳属性之一;该属性通常用于储层的油气预测;Average Peak Amplitude平均波峰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色的横向变化,将致使地震反射波特色的横向变化,从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所以,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展望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跟着地震属性办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浮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质应用人员应用起来碰到了很大困难,急迫需要按适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色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成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供给靠谱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第一按类型较全面总结了当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剖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剖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色变化的关系,从而商讨总结了它的潜伏地质应用。

、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种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办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地点,即(x、y、t0、属性值),能够用于惯例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关体(方差体、相像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获得的刹时属性体、倾角、偏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能够直策应用于解说,也能够用解说层位提拿出来转变成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伏地质应用一览表。

属性名称(BCM定义(同义词)反射强度Reflection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Envelope)At()22刹时振f(t)h(t)幅InstaneousAmplitude)REFLSTAN(缩写)刹时相位InstaneousPhase)tan1h(t)(t)f(t) INSTPHAS(缩写)在解说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样的质量剖析;用于检测断层、河流、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色的辨别;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所以使得断层、尖灭、河流更易被发现。

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属性特色供给声阻抗差的信息。

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齐集有关。

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

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

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其中如下所述:目前可以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近百种属性,大致可分为瞬时类参数(如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等)、相关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类参数、层序统计类参数、混沌参数、突变参数等,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用于帮助识别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型的礁体、地层调谐效应。

第1,振幅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最大峰值振幅、平均峰值振幅、最大谷值峰值、绝对振幅能量、振幅总量、平均能量、能量总体、平均振幅、平均反射强度、平均瞬时频率、平均瞬时相位等,主要地质意义是反映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性的礁体、地层调谐效应、气体、流体的特征、地层序列、裂缝等第2 ,瞬时类参数。

主要属性为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等。

主要地质意义反映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等第3 ,(频、能)谱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有效带宽、弧线长度、平均零交叉点频率、主频序列、主频峰值等。

主要地质意义反映裂缝发育带、含气吸收区、调协效应、岩性或吸收引起的子波变化等第4 ,层序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能量半衰时、正负样点比例、波峰数、波谷数。

主要地质意义可识别岩性地层变化、含油气性、刻划地层层序特征、突出某种振幅异常等。

第5 ,相关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平均信噪比、相关长度、相关分量等。

它的主要地质意义是可帮助识别断层、尖灭、数据品质、杂乱反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熹属性的变化,因此,地熹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 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随看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熹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o、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览表。

2.沿层地震属性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z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

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la 1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lb \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

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 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RMS ==厶(32・ + 94〔・・+ 117"+ 46*)16=烏®945)=75246.56=72.43褊(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Average Absolute =竺21 absolute amplitudesAmplitude number of samples=1045/16 =65.31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看这曲线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Peak Amplitude = 125(4 1 平均波峰振幅(Average Peak Amplitude)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Average Peak = sum of positive amplitudes Amplitudenumber of positive samples=802/11=72.91(5 1 最大波谷振幅(Maximum Trough Amplitude)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看这曲线插可得到最大波谷振幅值。

PAL画一个适合这三个采样点的曲线并且沿看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 |-90| = 90(6 1 平均波谷振幅(Average Trough Amplitude)平均波谷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负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负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7 1 最大绝对(Maximum Absolute Amplitude)计算每道的最大绝对值振幅的求取方法是,首先在分析时窗计算出波峰和波谷的值,得出最大的波峰或波谷值,然后,PAL 画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波峰或波 谷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看这曲线插可得到最大绝对值振幅值。

PAL 画一个适合这三个采样点的曲线并且沿看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Absolute Amplitude = 123.6(8 1 总绝对圖幅(Total Absolute Amplitude)总绝对值振幅是计算确定时窗的所有道的绝对值振幅值。

Average Trough =Amplitudesum of negative amplitudes number of negative samples=| -48.601 =48.60TDtal Absolute Amplitude = sum of absolute values of amplitudes二1045(9 1 总振幅(Total Amplitude)每一道的总振幅是,在层对采样点求取总的振幅值。

Total Amplitude = sum of amplitudes二559(10 1 平均能量(Average Energy)对于每一道的平均能量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的振幅值平方相加,对总数除以时窗的采样数求得。

sum of squared amplitudes Average Energy =number of samples=83,945/16 = 5307(111 总能量(Total Energy)对于每一道总能量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的振幅值平方相加求和得到的。

Total Energy = sum of squared amplitudes二83,945(12 1 平均振幅(Mean Amplitude)对于每一道的平均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的振幅值相加,总数除以非零采样点数得到的。

…」sum of amplitudesMean Amplitude = --number ot non-zero values= 559/16= 29.81(13 1 振幅的平方差(Variance in Amplitude)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平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的每个振幅值减去平均v =召工(叫•-元)2=召"厂34.94)2=64414.8816=4025.93值累加,总数除以非零采样点数得到的。

(14 \振幅的立方差(Skew in Amplitude)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立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的所有采样点求取平均值,然后减去每道的平均值,计算差值的立方,求出这些值的总和,除以采样点数就可得到。

=范(“-34.94)31,74& 392.3116=109, 274.52(15 \振幅的峰态(Kurtosis in Amplitude)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峰态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的所有采样点求取平均值,然后减去每道的平均值,计算差值的四次方z求出这些值的总和,除以采样点数就可得到。

K = ^£(X Z-X)41 —d=乔工(“一34・94)=丄48& 396, 997.64 16=30,524, 812.35(16 1 ( Effective Bandwidth )数据体时窗的有效带宽是由数据体的零延时的自相关除以采样周期与道两边所有自相关的总和之积而求得的。

r(t) = the two-sided auto-correlation of the data in the window■ ■M£ 心)EB = r(0) TT = sample periodWindow length = M + l有效带宽被看作是定量化的相似数据体。

狭窄的带宽就是比较相似的数据体;而较宽的带宽是不太相似的数据体。

因此,宽的带宽表示不均质的反射特征,被认为是复杂的地层;窄的带宽表示的是较简单的或平滑的反射特征,认为是均质的地层模式。

带宽能帮助我们在数据体中识别噪声区,有噪声的数据体比没有噪声的纯数据体有很明显宽的带宽。

应用地熹地层学的方法,可以从与其它属性相配合的有效带宽中推断出一系列地震反射所代表的沉积环境。

如一个狭窄的带宽区域,低振幅,高频,连续的平行反射代表了低能量沉积环境,认为是深海页岩。

(17 1 弧长(Arc Length )弧长是作为地震道的波形长度来定义的,它是在时窗对所有地震道的变化围的比例测量。

假想,用道的波形样式绘制地農道曲线,然后想象一根绳子放在地農道上跟看每个波形波动。

地熹道的弧长就是当绳子伸展开的总长度。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需5 J M+D-W)]"a(i) = amplitude at the /th sample T = sample periodN = number of samples in the window弧长是用于高振幅高频率和高振幅低频率之间与低振幅高频率和低振幅低频率之间的区别。

如因为页岩和砂岩的界面,一般有一些突变和高阻抗的反差,弧长就用于页岩层序和含砂量较高的层序之间的识别,带宽越小,弧长就越接近总绝对值振幅。

这一属性相似于反射的非均质性。

(18 1 过零值平均频数(Average Zero Crossings Frequency )过零值平均频率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数据体时窗中的过零点的个数(Nzc),和求出第一个通过零值的反射时间和最后一个通过零值的反射时间,根据下式计算出过零点平均次数(fzc\11 = time of first zero crossingt 2 = time of last zero crossing 对于过零值平均频数的用途相似于瞬时频率,由于它不会有尖脉冲,并且它的值不会为负值或无穷大,因此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量。

当时窗比较小时,过零值平均频数对波形中较小的变化比平均瞬时频率敏感。

(19\ Dominant Frequency Series Fl% F2、F3 (主频系列Fl、F2、F3 )对于所确定时窗的每一个输入道的估算值是由能量谱中的三个最主要频率分量组成,如下图中的Fl、F2、F3O其中F1是低频段中的峰值,F2是中间频段中的峰值,F3是高频段中的峰值。

运行这些属性,PAL就会用最大嬌方法,对每道进行谱分析,六次多项式是用于能量谱模式和识别它的三个峰值。

它应用的优点是能够输入有限的数据得到可靠的估算值。

对于一定的输出格式必须由40ms的数据,当分析时窗在40ms以下时,PAL将会输出无效值。

上图所绘的能量谱图是通过对所有道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主频估算值是在50ms的分析时窗中得到的。

最大牆方法是在有限的时间时窗得到可靠的估算值,但这些是对三个主频的数学方法1古算值,并且这些估算值可能不总是于与你在实际能谱上看到的峰值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