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统编版2024)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正确认识其意义和影响。

2.时空观念: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王朝的政治特点,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

5.家国情怀: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两则资料描写江南地区有什么变化?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两则描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由贫穷变富裕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地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东晋的兴亡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以及都城所在地。

学生回答: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都城在建康。

教师提问:东晋统治初期,为何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学生回答: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提问:时的东晋虽然偏安江南,但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东晋初期,南北政权对峙。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晋的建立;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梁武帝对南朝经济的破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朝代比较多,朝代更替频繁,朝代学生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示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

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

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

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

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2、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司马睿和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高,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命他为丞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多来源于教材和影视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件:江南地区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相关史实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东晋初年政权的特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即政权依靠大贵族的支持;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朝代更替的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识读东晋和南朝形势图,了解人口的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家国情怀】从开发江南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新课导入】导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2:我国民间流传了这么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这句话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到现在杭州是最先进、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比如世界五百强之一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总部就在杭州。

其实杭州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那么史书中是如何记载描述古代的以杭州为代表的的江南地区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3:播放记录片《中国通史》第34集《门阀政治》视频片段(开头2分40秒内容),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人口的迁徙?这次迁徙有什么特点?在此次迁徙中出现了哪两位与众不同的人?这两个有何特殊之处?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大举入侵,西晋政权摇摇欲坠,为了谋求生存,皇室宗亲,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大举南迁,迁徙者往往是拖家带口,举族南迁,主要迁往江南地区,其中司马睿和王导与众不同,这两个人合作建立了东晋政权,开启了门阀政治的政治模式。

据史书记载,中原大约有一百个世家大族举族迁往江南地区,这些大族的南迁会给靖难带来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第 18 课的内容,它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初一上册历史学习内容的重点篇目。

从篇章结构上看,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走向分裂对峙的关键事件,与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时空上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时序线索的梳理。

这三课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第四单元的单元线索民族交融,学好本课能为学生全面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社会发展进程打下基础。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

其中东晋与南朝的基本史实学生了解即可,但由于这部分历史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采用视频史料进行补充,以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与后面学生还要接触的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呼应。

经济重心等经济发展概念较为抽象,不易于初一学生理解,因此利用图表类视频等直观性强的材料,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突破。

【学情分析】本课对于七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习只有半学期,历史学习方法的经验不足,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但学生的好奇心强,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容易激发学习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材料,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本课内容来看,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以及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了解到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视频等。

2.教材:准备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3.学习资源:收集与江南地区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论文等。

4.板书设计:设计本课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江南地区的向往,进而导入本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程规范】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域的开发。

【学习目的】知识与技艺:能说出东晋兴亡的史实,讲述南朝的统治,剖析出江南地域开发的缘由、表现。

进程与方法:经过火析图文资料、编演历史小话剧、效果探求等进程,学会观察历史地图和综合剖析历史效果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法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关于经济开展的重要作用,看法到科技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看法到安宁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域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域经济开发的缘由。

【学习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教员:白居易的诗描画了唐朝时的江南景色如画,让我们对江南发生了有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中央?明天,江南比南方兴旺,而在现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南方,江南地域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缘由促使了江南地域的开发呢?明天我们就一同离开江南,感受现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域的开发〔二〕教员引领,协作探求:展现:一、东晋的兴亡1.树立时间:树立者:都城:展现:资料一〔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同等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资料二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其初谚云:〝王与马,共天下。

〞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

——«南史»卷二一史小组协作:剖析歌谣〝王与马,共天下〞的史实。

教员: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结交王导后,以为〝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便对他〝雅相重视,契同友执〞。

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就担任安东司马,而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在王导主谋下,司马睿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依托中原南迁大族并结合江南大族顾先、贺循等,统治了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包括人口增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开发,理解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史料,用于教室展示和讨论。

2. 制作PPT课件,方便教室教学。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4. 准备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2. 引导学生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如北方人口南迁,增加劳动力、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

2.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因素对江南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模拟教室,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演讲。

(四)教室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

(五)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

2. 搜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史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教室小结、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并且能够分析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资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干系,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8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进一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政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案例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教师辅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难点
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见课件)。
教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2.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为什么会处于劣势?
答案:①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放纵官员盘剥百姓,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发生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过渡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
答案:①社会局势: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②表现: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③420年东晋灭亡。
过渡语: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试图恢复中原。但是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无心真正北伐统一全国。420年,东晋灭亡,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板块二 南朝的政治
板书
设计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2.东晋的统治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宋、齐、梁、陈
2.统治状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

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自主预习】(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66年--316年)1、西晋的兴亡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 ------ 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目标】①知道东晋兴亡和南朝更迭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了解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理解劳动人民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南京的六朝博物馆,馆里展出的青瓷、陶俑、建筑构件、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以及石刻、书画等文物,反映了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这一时期南方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东晋的兴亡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观察地图,说一说西晋灭亡后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教材P102,找出南方新生政权建立的三要素。

答案提示: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教师指导: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攻陷洛阳,大肆抢掠杀戮,俘虏晋怀帝等王公大臣,最终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

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根据材料思考:司马睿是在谁的帮助下得以重建晋朝的?其政权特点是什么?这开启了哪有一新的治理模式?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 与从弟导(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答案提示:王敦、王导;王与马,共天下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门阀政治)3、教师指导:西晋“八王之乱”时,最后掌握实权的东海王司马越看到北方局势恶化,策划在江南留下退路,在永嘉元年(307)七月,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渡江进驻建邺,成为江南地区最高统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
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
二、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西晋的灭亡和十六国的建立,引出这段时期即是民族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设计意图】回顾和巩固久知识,有助于新课的学习。

2.东晋政权的特点:
问题探究:司马睿在位期间,东晋的政权有什么特点?
教师: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给学生讲解“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收复失地:
教师: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从故事里找出北伐失败的原因
教师同时向学生分享有关祖逖的故事。

教师向学生分享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设计意图】通过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来学习北伐失败的原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兴盛: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通知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习淝水之战的历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实。

5.衰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宋的情况: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轻,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落: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设计意图】通过一幅动态图片来学习中国南方政权频繁更替的过程。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原因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

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游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还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最主要原因)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3.表现: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耕犁,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种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
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以材料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概况,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背景和表现。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