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综合探究题(4—7单元)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有哪些?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这个战略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答:(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

(3)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实例: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5)西部大开发战略。

意义: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它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进一步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帮助他们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经济;中央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援,更好的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请你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都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答:(1)56个民族(2)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

3、邓小平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在这段话中提到收回香港,请你回答:(1)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的成功实现?这一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2)这一构想提出的时间、出发点、含义和意义?(3)简述一下香港和和澳门回归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1——9课)详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1——9课)详细复习提纲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 ;地点:北平*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③大会确定定都北京;以公元纪年;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革命先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它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向全国进军,并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及香港澳门外,全国实现了统一。

(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

2、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3)目的:保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帮助朝鲜抵御外敌。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日照市高三模拟)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

”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解析: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

答案:C2.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解析:由材料“周恩来……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区别不同国家的……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说明他这一思想突破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界限,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1953年提出,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尚未成为外交指导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A3.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解析: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英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美国的威慑力,与中国出现“半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

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

答案
错误:克林顿总统
改正:尼克松总统
错误:北京
改正:上海
错误:1978年
改正:1979年1月1日
练兵营
7.历史回顾
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 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 最少回答出取得三项成就中的两项。并分 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
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 新挑战》、《上海共识》、《数字亚太经合组织 战略》和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等 文件。
2005年胡锦涛主席 出席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 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11月22—23日,胡锦涛主席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 合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 各国领导,身穿中国民族服装在上海科技馆 前一起合影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 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
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等 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周恩来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 中国。当尼克松走出空军一号专机,在 离地面还有三四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 迎接的周恩来伸出了热情之手。
中美之间跨越大洋的第一次握手
பைடு நூலகம்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
签署时间: 1971年 签署地点: 上海 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签署的意义: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1979年1月日中美正式建交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答案】(1)农村;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
(4)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1954年 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2)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可知,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理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外交方针(1)基本方针:奉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2)基本政策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________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知识拓展] “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外交成就(1)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与苏联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________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知识拓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

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3)参加日内瓦会议①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_______》。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___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群众的抗议
作为政府发言人,面对中美摩擦, 请你阐明政府的立场。
台湾问题? 美国的霸权主义? 会和美国发生贸易战吗?
▪ 在国家关系中,既没有永 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 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帕默斯顿
(Palmerston )
3.关系解冻过程
1971.4 “乒乓外交”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宣告尼克松总统将访华。 震惊世界
二、中美关系的解冻
3.关系解冻过程
1971.4 “乒乓外交”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2 尼克松访华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 和我握手。25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
的唯一合法政府”
八一七公报《中美 美国政府“无意执行‘两
1982.8 就解决美国向台出 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 售武器问题的公告》政策”
共同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源自二、中美关系的解冻1.时间:20世纪70年代 2. 原因 3.关系解冻过程 4.影响
两国拥有共同的利益
影响外交政策调整的核心因素
国家安全
文化发展
领土完整
国家利益
主权完整
经济发展
共同的利益促使两国关系解冻
二、中美关系的解冻
1.时间:20世纪70年代 2.原因 3.关系解冻过程
1971.4 “乒乓外交”
“What’s Behind Ping Pang Diplomacy?”
二、中美关系的解冻
张。”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中国安全受到苏联威胁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展现全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的信号,使中美关系乃至中国同西方外交关系解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

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邀请尼克松成功访华,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确立了以中国为一极的大国外交关系新格局,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秘密访问》海报1972年2月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同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至此,尼克松总统的北京之行成为了中美由对峙转向了解漫长道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历史时刻。

尼克松的北京之行,不仅改变了中国在对外战略上同时存在多个敌人的处境,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影响。

穿越历史时空,揭密历史档案,尼克松的成功北京之行,追溯于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对中国的一次秘密访问。

基辛格进入尼克松政府前曾是知名的教授、学者。

2024年外研版2024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49

2024年外研版2024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49

2024年外研版2024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下列文化成果中,不能体现出秦汉文化所具有的统一王朝气势恢弘的特点的是2、【题文】下列有关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B.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C. 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D. 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3、【题文】南宋大儒朱熹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与诗中强调要在生活中探得规律;明白事理的观点相一致的古代思想家有。

①荀子②老子③董仲舒④王夫之A. ①④B. ①②C. ①③④D. ①②④4、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概念,主要适用于欧洲。

以下对“西欧中世纪”概念的解释中,不恰当的是A. 希腊罗马文化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期之间的时代B. 可以泛指整个欧洲封建制时代C. 是一个神权至上、文化毁灭的黑暗时代D. 缓慢的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条件5、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6、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 强调“仁”和“仁政”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7、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二程D. 王阳明8、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 “弱者,道之用”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9、某水利工程解说词为:鱼嘴与其上游的百丈堤及其下游的内、外金刚堤联合作用,可自动将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外四内六”的比例,引入灌区,其工作的原理,满足弯道水流“大水走直、小水走弯”的规律。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敌视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朝鲜战争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

但美国却继续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3)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

另外,美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需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支持。

(4)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

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另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这样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了。

2.逐步改善(1)乒乓外交1971年4月,参加第31届世乒赛后的中国邀请美国队访华,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批准,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好准备。

1971年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会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华。

(3)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1)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3)中、美、苏三国形成互相牵制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时也平衡了世界力量,有利于世界和平。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制作人:黄彩霞 学号:2012304010132
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1、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利用台湾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2、美国不仅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而 且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而威胁中国南面。
中美关系一向紧张,为什么中美双方愿意在此 时缓和并建交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材料从中总结 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972、 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影响:
1、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2、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小结:
以上就是新中国时期的一系列外交成就,其中最令人深思的就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外交。所以我国应继续发展经 济,提高其国际影响力,这些成就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是正确的,同时我们的外交目标不能变,以维护世界和周边和平 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同时也致力于带 动世界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作业:
《中美联合公报》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 合法的政府阐述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 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问题:
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在哪,中国的基 本立场是什么,《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意味着中美 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
谢谢老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我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课氢弹 爆炸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 落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 射成功
2、材料二: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次会议上,以76票 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3、材料三: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 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多月,侵越美军 又有4000多人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点及练习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3.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过程:A、“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4.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时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交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三:全方位外交5.多边外交: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6.外交成就: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拓展延伸:1、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4)中美关系的缓和2、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2012历史中考模拟试题2

2012历史中考模拟试题2

2012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10小题,每题1分;第11—17小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1、博物馆讲解员描绘某处遗址“古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

土壤土质虽不好,但这儿的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她介绍的这个遗址可能是A、河姆渡文化B、大汶口文化C、周口店文化D、半坡文化2、美籍华裔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3、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使北方趋于平静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4、七年级3班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本世纪初,流失海外140多年的三件国宝(见下图)在香港亮相,后回归故里北京。

这三件国宝应当是在下列哪次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塔指引”、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一大召开B、遵义会议C、工农武装割据D、七届二中全会7、“开怀大笑乔冠华,喜迎中国外交年”左下图中,与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A、中美建交B、中日建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苏关系正常化8、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共24张PPT)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共24张PPT)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6-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 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5-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 (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内容:1954年,周恩来将这一原则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②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8-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 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0_第十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试题部分)

10_第十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试题部分)
答案 D 本题提供的主要信息有两个方面,我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同“国际形势的 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重大调整”,因此 答案为D项。
5.(2016河北,28,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月7日,毛泽东在高级步兵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中指出:“为了保卫 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 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 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材料二 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即以前的第二炮 兵部队)、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 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 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同 时,他还阐述了战略支援部队的重要作用:“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 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人民军队建设主要是针对哪一不利国际因素而进行的。(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战力量。(2分)概括此次军队改 革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3分)
2.(2017河北,21,3分)20世纪60年代,“冷战”发展到高峰。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
将中国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尤其是在70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
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

10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

10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

10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第十组中美关系正常化一、开始与发展(1972年2月——1974年8月)开始原因美国国内社会运动不断;国际陷入越南泥潭,战略全面收缩;美苏争霸,需要更多国际支持;美国封锁中国的计划破产。

中国由建国初年中苏蜜月转向后来的论战、破裂乃至对抗,同样需要寻求国际支持;自身力量增长(特别是六十年代末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国际地位提升;台湾问题需要解决。

发展60年代中期,尼克松对华政策进行了调整,先后直接和间接地向中国表示了接近的愿望。

1971年4月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情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中美关系以民间形式迈出了一步。

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为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做了具体安排和准备。

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2月尼克松首行中国,与中国签订了《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两国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了正常化进程。

二、推迟与曲折(1974年8月——1978年1月)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新福特政府违反了上海公报精神,承认台湾、讨好苏联等行为使得两国正常化脚步变得缓慢,1977年初的卡特政府也未推进正常化步伐。

最终实现(1978年1月——1979年1月)1977年中美国感到苏联的威胁以及中国贸易的发展,卡特政府转变态度于1978年12月16日与中国签订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最终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最终实现。

历史意义: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利益,它一方面促进了美国战略调整和收缩,改善了美国的处境;另一方面是中国摆脱了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面临强大对手的状况,获得更大的活动余地;此外,它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局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历史背诵提纲
2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最深刻的?
26.香港问题的由来?
27.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事件?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3.过程(1)开始:——————(时间、事件)
(2)发展:初步建立政权————(事件)
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朝对峙——(事件)
(3)军事全盛:————(事件)
1单元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根本原因?
2.中国何时已有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
3.商朝中央和地方的官职?
4.分封制的目的?核心内容?分封的对象?其中主要是哪种人?
5.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诸侯的权利?
6.分封制的特点?等级秩序?纽带?
7.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8.分封制的局限性?
9.分封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其中根本原因?
11.美国的政体?
12.美国的两党制的作用?本质?
13.两党制的特点?
14.《1787年宪法》最能体现民主的内容?
15.1787宪法体现哪些原则?(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原则?
16.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18.美国政治制度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的?
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时间?背景?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6.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17.德意志统一的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评价)
18.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19.德意志民主改革不彻底(代议制不完善)
的原因?
1.英法美德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英法美德代议制的主要表现?(政体)
3.英法美德政体确立的标志?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