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滑坡、泥石流一、滑坡1.成因(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破坏严重,(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中考复习一轮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灾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 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② 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
③ 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④ 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旱北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7.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甲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自然原 因 B.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乙地区春季缺水 C.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D. 为减少损失,可以将甲、乙两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地区
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 (1) 寒潮:发生在冬半年,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南部、海 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引起急剧降温、霜冻、大 风、雨雪等天气。 (2) 梅雨:发生在夏初的江淮地区,多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区域 内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3) 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会造成财产损失, 同时能缓解旱情。
考点 防灾减灾
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1)~(2)题。
(1) 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B )
① 分布广
② 频繁发生
③ 集中在夏、秋季 ④ 种类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自然灾害与频发地区的对应,正确的是( A )
A. 干旱、暴雨和洪涝—华北地区
B. 滑坡、泥石流—东北地区
40.8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部分选修五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考点一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疑难剖析3.寒潮(1)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2)影响我国寒潮的路径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经过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3)寒潮的影响及地区差异4.台风(1)台风形成的条件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如下图所示)③合适的纬度,以10°~15°间为最合适。
(2)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台风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
(3)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4)影响:①弊: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②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即时训练1.(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考点二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疑难剖析即时训练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考点三 中国的虫灾与鼠害 疑难剖析我国的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相当严重,危害极大。
下面就我国的虫灾和鼠害的主要种类、即时训练3.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3月24日《南方农村报》讯:走进广西南宁横县莲塘镇佛子村的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
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知识点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第⼀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6级以上地震⼤部分省区都发⽣过;②地震频率⾼,强度⼤-------20世纪平均每年发⽣⼀次⾥⽒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泥⽯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流是⼭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块以⾄巨⼤砾⽯,破坏⼒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区﹑⽢肃省南部⽩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地和西藏⾃治区喜马拉雅⼭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道路,对⼈民的⽣命财产﹑⽣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危害。
4. 产⽣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区,沟⾕上游有坡度较⼤的汇⽔⾯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坡为松散⼟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流条件:暴⾬强度⼤,或在⾼⼭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为因素:⼭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体,在重⼒的作⽤下,沿⼀定的滑坡⾯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原和秦巴⼭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畜伤亡;摧毁城镇﹑⼯⼚﹑矿⼭;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森林﹑植被等4.发⽣的条件 : 地下⽔丰富和坡⾯有积⽔的地⽅,特别是连续性降⾬后,有⼤量⾬⽔下渗时,滑坡容易发⽣;地⾯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浸湿后发⽣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节理⾯及岩层⾯是天然的软弱⾯,尤其在断层⾯或岩层内夹有粘⼟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作⽤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蓄⽔灌溉,坡⾯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含分类试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纲点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灾害与防治命题分析思路命题一般从灾害的分布(时间和空间分布)、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几个方面考察。
分析思路:(1)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思路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世界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的季节变化。
时间分布答题模板: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主要集中在…月份)空间分布答题: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沿主要地理事物(河流、山脉、断裂带等)呈条带状分布,呈XX-XX走向。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多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滥伐植被、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围湖造田、占用河道、开矿、修路、大型工程建设等)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自然灾害影响或危害的分析思路灾害的影响或危害(包括有利和不利)一般可分为生产、生活两个方面,包括生命安全、危害人体健康、财产损失、农业(农作物、牲畜、养殖等及基础设施)、工业、交通运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等方面的影响或危害等。
自然灾害知识整理

自然灾害复习知识梳理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
所以,这些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
(2)西南地区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2.滑坡的形成条件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1)滑坡发生的条件第一是自然因素:①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丘陵地区;②物质条件,物质破碎,多断裂构造;③植被条件,植被条件差,多荒山秃岭。
第二是人为因素:①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结构,增加了地势的起伏;②人类活动堆放了大量的碎屑物质;③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2)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3.干旱之年多蝗灾的原因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
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
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
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自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害的洗礼。
从古代的大水灾到现代的地震、台风等各类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中国不断加强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知识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双重打击。
因此,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1. 预防措施:建筑结构加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培训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演练等都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找到避震的地方,如桌子下、门框旁边、墙角等,保护头部。
避免站在窗户、大型家具附近,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二、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造成广泛的灾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灾损失,个人和社区都应当具备防洪知识。
1. 预防措施:防止排污管道堵塞、保护水源环境、建设堤坝防洪工程等是减少洪水影响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暴雨引发洪水时,人们应迅速撤离低洼地带,尽量避免足部接触污水。
避免涉水行走和使用电器设备,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夏至至秋至期间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狂风暴雨给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1. 预防措施:建立台风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受影响地区,安排居民撤离或避难等是减少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台风来袭时,人们应迅速闭紧门窗,避免外物飞入室内。
避免在台风中乘坐船只或外出等,以确保人身安全。
四、干旱灾害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 预防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农业等是缓解干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在干旱期间,人们应合理安排用水,减少浪费。
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作物和灌溉方式也是重要的应对措施。
五年级地理复习题我国的自然灾害

五年级地理复习题我国的自然灾害五年级地理复习题:我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失。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本文将针对我国的自然灾害进行复习题。
一、地震1. 我国地震常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2. 请列举我国近五年内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并简要介绍它的影响。
3. 简要解释地震的成因和预防办法。
二、洪涝灾害1.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请简要介绍一次有影响较大的洪涝灾害,并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3. 如何预防和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三、台风灾害1. 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哪个季节?2. 请列举近五年内我国重要的台风灾害,并总结其特点。
3. 如何做好台风灾害的防范工作?四、干旱灾害1. 请简要说明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2. 我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干旱灾害?并解释原因。
3. 如何应对和缓解干旱灾害带来的影响?五、地质灾害1. 请列举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2. 请简要介绍一次有较大影响的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原因。
3. 如何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六、综合题:请以任意一种自然灾害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篇幅有限,以上题目只是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简要复习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回答,并加深对我国自然灾害的了解与认识。
自然灾害常常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但只要我们加强预防和减灾意识,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我们的家园。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专题复习—自然灾害

三、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和防御 自然灾害中,有些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 因素;而其他灾害是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 能力的提高,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我们研究自然灾害, 为的是了解它,将其破坏影响降低到最低。所以,治理和防御灾害显得很重要。 1、洪涝灾害 (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即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 (2)工程措施:修水利工程;裁弯取直;修建分洪、池洪区;加固大堤;开挖 入海河道(淮河)。 (3)防御措施: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2、干旱高温 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双结合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 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即在缺水易发生干旱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的节约使 用。 3、台 风 预测和预防为主 4、沙 尘 暴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牧)。 工程措施: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 政策措施:制定草场保护法律,加强管理;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等。
自然灾害章节也因此成为历年考点之一。
对本专题知识的复习,应指导学生从三方面入手构建知识体系: 一、把握每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和特点, 建立空间思维。
归纳: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 主要特点 1、洪涝灾害 ——东北、黄河流域、 长江、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 ——较广,如华北地区 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 区 、西北、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 风 ——台、闽、粤、琼东 南沿海地区 4、沙 尘 暴——西北、华北 5、寒 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 青藏、滇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 海南、台湾等地)。 6、地 震——东部沿海;西南、 西北、华北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 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总复习 4-5-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

(2011·河南许昌、新乡、平顶山二次调研考试)读“我 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 影响?
(2)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南部地 区影响较小。
答案:(1)台风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狂风、暴雨、 风暴潮。对农业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 情。
三、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主要种类
成因
危害
对农牧业生产构
由气象条件、农农作ຫໍສະໝຸດ 害虫,成严重威胁,使虫
作物本身抗虫性
以蝗虫危害
生态环境加速退
灾
及害虫天敌三方
最为严重
化,造成巨大经
面决定
济损失
虫灾
森林害虫,以原产 北美的松材线虫危 害最为严重
外来有害生物入 侵
使森林遭受严重威 胁,大片林木枯死
鼠害
喜湿鼠类 耐旱鼠类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 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
二、我国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交会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 震带之间。
(3)分布分 大布 陆不 东均 部, 地分 震为 活西 动部 比地 西震 部带 弱和东部地震带
区域地理
第 二 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1.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2.干旱和洪涝灾害
特点
干旱
洪涝
出现次数多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北方多于南方
多发生于春、夏、 秋季,以夏季最
为集中 南方多于北方
根本 季风气候不稳定,不同 原因 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1课时《中国的自然灾害》中考点清单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 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C ) A.寒潮
B.沙尘暴
C.春旱
D.洪涝
7.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三角洲
D.华北平原
【解析】据图可知,此气象灾害降水少,排除洪涝灾害,气温回升快,蒸发量
大,灌溉用水多,人口城市密集,用水量大,对应的是华北地区的春旱。
(B )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我国的季风气候在带来丰富降水的同时,也易造成洪涝灾害,以南方地
区比较显著,在夏季风盛行的季节,多发洪涝灾害。
4.(2019·黑龙江)下列自然灾害与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无关的是( B )
A.山体坍塌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灾害
5.(2019·内蒙古)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B.干旱灾害只分布在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 D.台风、洪水灾害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南方地区降水多,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 震;台风、洪水灾害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引水灌溉
长江中下游 干旱
地区
天气酷热少 梅雨过后,锋面 雨,出现 7月 雨带北移,气温 “ 伏旱 ” 组织
抗旱 高,蒸发旺盛 天气,抗旱
任务艰巨
夏季风 来得
低洼地排
华南、南方 洪涝
地区
6~8月
迟,影响时间 长,降水强度 大
水,疏浚河 洪涝灾害
道,增加入 海口等
除西部一些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知识清单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知识清单一、我国自然灾害的概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从地震、洪涝到干旱、台风,从滑坡、泥石流到沙尘暴、森林火灾,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洪涝: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2)干旱: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
干旱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常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
(3)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的多发区。
(4)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易受寒潮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导致地壳震动。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的现象。
(3)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3、海洋灾害(1)风暴潮:由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损失。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并聚集,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2)病虫害:农作物和森林受到病菌、害虫的侵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三、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的内部运动:如板块运动导致地震的发生。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是造成气象灾害的重要原因。
(3)地形地貌:山区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一、地质灾害1.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等。
2.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请以该区为例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⑵人文原因:3.简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直击高考]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地点(34.4°N,73.6°E)发生里氏7.6级地震(下左图)。
该地强烈地震的发生是由于()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 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
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1分)(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等。
5.(07江苏文综卷)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
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①列举长征途经的云、贵、川接壤地带易发的地质灾害。
(写出两种即可) (2分)②简要回答防御上述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写出两项措施即可)(2分)二、水文灾害1.中国主要的水文灾害类型有、、、等。
2. 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其中、、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请以该区为例简要分析我国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⑵人文原因:3.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减轻该种灾害的发生。
[直击高考](07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2.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4.(2008年山东)(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读图12“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5. 读淮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海;一条向南通过,流入长江,最后汇入东海。
(2)淮河流域洪涝频发,简述其发生的原因。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
三、气象灾害1.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有、、、、等。
2. 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其中多、的气象灾害,请以该区为例,分析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⑵人为原因:[直击高考](05广东大综卷)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回答1~3题。
1.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A.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2.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害是()①热带气旋(台风)②寒潮③咸潮④赤潮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3.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
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4.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为我国能源丰富区;乙为我国某时期平均降水pH<5.6的地区,防治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2)甲、乙分布区几乎不重叠,说明了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即()A.降水量悬殊较大 B.工矿、人口分布稠稀明显C.热量条件差异大 D.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小不同(3)简述丁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减轻该种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4)图中丙气象灾害名称是,发生在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请简述该气象灾害对西藏和云贵高原影响较小,不易侵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的原因。
5.(05上海地理卷)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2004年12月28日—2005年1月3日)(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___一带。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单项选择)()(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多项选择)()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频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羽绒服装热销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过关测试]1.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A.寒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寒潮(2)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A.纬度和海拔B.纬度和土壤C.纬度和地形D.降水量和地形2.右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
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
回答问题。
(1)原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多少年()A.70年B.50年C.20年D.10年(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多少年()A.1年B.3年C.5年D.7年3.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读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⑵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灾害发生时,积极合理的行动决定了个人的生存。
请回答下面问题。
⑴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⑵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5.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4年9月4日17时,开县从南河到东河整个流域降特大暴雨。
到9月5日15时,降雨量达到327.3毫米。
最高洪峰经过县城,水位为172米,超过警戒水位5.6米。
次日凌晨,全县55个乡镇的1041个村全部受灾,全县受灾面积100%。
有关这次特大暴雨,气象专家介绍说,虽然此次强烈的大暴雨是十分罕见的,但西南地区在9月份出现暴雨过程并不属异常。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专家所说的“西南地区在9月份出现暴雨过程并不属异常”的原因。
[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中国的生物灾害2.学习目标⑴了解我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和生物入侵情况及危害。
⑵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基础知识一、农作物病虫害二、森林病虫害三、鼠害四、生物入侵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有害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了解采取措施严防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意义。
[试题精选]1.阅读下图与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2007年是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74人死亡,失踪56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24万多人,倒塌房屋202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77亿多元。
(2)2007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倡导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
材料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1)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旱涝灾害 C.台风 D.沙尘暴(2)下列发生在2007年的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事件有()(多项选择)A.7月22日,云南盐津发生5.1级地震B.7月13日以来山西运城市9县区先后出现乙脑疫情C.11月14日,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事件D.8月10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登陆(3)在右图中,区域①与区域⑥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荒漠化与旱涝灾害 B.泥石流与霜冻 C.滑坡与风暴潮 D.旱灾与地震(4)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主要区域是图中的区域(数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数字),泥石流最严重的区域是(数字),以上地区造成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答案:1.(1)B (2)A、D (3)A (4)⑦④③地表植被遭到破坏18.读图甲“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