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历法
时间与历法
时间与历法§1 时间一、时间和时间计量1.时间和时间的本质时间与空间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宇宙万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发生、发展与变化着。
斗转星移,日月盈亏,寒来暑往,潮涨潮落……总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个过程跟着另一个过程,绵延不断,反映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又是连续的。
这种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就是时间的本质。
2.时间的含义时间有时刻和时段两重含义,时刻是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间尺度上的刻度与标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如:年号、月份、日期、时、分、秒等;而时段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短,如: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分数、秒数等。
3. 量时的原则时间是通过物质的运动形式来计量表达的。
但在选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表达或计量时间的过程中,必须遵从的三个原则是:被时间计量所考察的物质运动必须具有--周期性、稳定性和可测性。
地球公转运动、月球公转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都符合量时原则的"三性",分别以它们运动周期来计量时间,便产生了"年"、"月"、"日"的基本单位。
二、时间计量系统1.恒星时如果把遥远的恒星看作是不动的,并把它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即自转360 °所需的时间为1恒星日。
在恒星日里,再以恒星的时角(见第二章"天球坐标•第一赤道坐标")来推算时刻,这样的时间称恒星时。
但以哪一颗恒星作参考点呢?天文界是选择春分点,即把春分点当作一颗恒星,或假设有一恒星位于春分点,于是,用春分点作为量时天体所计量的时间叫恒星时。
目前天文界已人为规定春分点的时角就是恒星时,以春分点上中天作零时起算,即:恒星时等于春分点的时角。
有:S=tr由于春分点在天球上无标志,春分点的时角是通过测定恒星的时角()导出。
设有任意恒星M,其赤经为, 在恒星时为S的瞬间它的时角为根据恒星时的定义得:上式中可在天文年历查得,可实测;当恒星M上中天时, =0h,则有:S= ,所以,任何瞬间的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瞬间上中天的恒星的赤经。
简明天文学教程 5时间和历法换算
2019/12/21
12
操作步骤
1
推算干支纪年
2
判断闰年与平年
3
安排农历大小月
由于春分是农历二月的中气,而3月20日落在2月23 日至3月25日范围内,故2月23日至3月25日为农历 二月;又因期间共有30天,故农历二月为大月。其 他农历月序、大小月依此类推。
2019/12/21
11
CSJ
五、实验练习
完成附录中所提供的配 套练习,并按规范格式 提交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
1
推算干支纪年
2
判断闰年与平年
3
安排农历大小月
方表方“地法可法辛支12知”为::,;“N2公地巳0=0历支”12年02序。00尾1号故0-1数=公年3是历2-相01260当,0010m于÷天1,辛1年干2求巳相序所得年当号得N。于=的=辛1余1,巳8数,即年=查天。9干干,支为即
2019/12/21
2019/12/21
5
CSJ
农历的编制
• 农历月序:由当月含的中气决定,雨水所在的月份 为正月,春分所在的月份为二月,其余依次类推。
• 农历大小月:由相邻的两个朔日之间的日数决定, 29天为小月,30天为大月。
• 从天文年历中的“节气”和“月相”表中顺序摘出 12个中气和每个合朔的日期列表,当年的农历就可 以很容易的编制出来。
《地球概论》课程配套实验电子教案
实验五 时间和历法换算
CSJ
CSJ
一、实验内容
1
时间的推算:恒星时、太阳时和太阴时、地方时 及换算
2
农历的编制:利用天文年历编制农历,算出日月 合朔、中气的日期等
2019/12/21
2
CSJ
时间和历法
2).区时 以经线为界,把全球分为24个区,每区跨经度15°,各区把中央 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这样的区,称为时区; 这样的时间,称为区时。
3. 测量时间的原则 时间要用物质的运动来度量。选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表达 或计量时间的过程中,选择的物质需要: (1)具有固定的周期---周期性; (2)均匀等速运动---稳定性; (3)大多数人都能观测到---可测性。 地球公转运动、月球公转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都符合这三个原 则,分别用它们的运动周期来计量时间,便产生了“年”、“ 月 ”、“日”的基本单位。然而,同一种周期运动,选择不同的 量时天体(参考点),其周期时值也不同,于是便产生了不同 的时间计量系统。例如依据地球自转的恒星时、太阳时系统, 依据地球公转的历书时系统;依据原子振荡的原子时系统等。
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时段:测量两个瞬时的间隔,即时间经过的长短。要确定时段的长 短,必须要有一个计量时间长短的标准来作为单位,然后用这个单位来 度量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如:年、月、日、时、分和秒等。 (2)时刻: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刻尺度上的刻度和标 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要准确的确定时刻,需要选择某一特定的 时刻,来作为起算点的零点,只要计量“某事”和“起算点”之间的时 间间隔,就可以确定这件事发生的时刻了。
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除按预定的年首和 年尾吻合外,其他时间都有有一个差值 ,天文界定义: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 差为时差,用η表示,即:η= t⊙-tm 。时 差有正有负,可大可小。时差与观测者 的地理位臵无关,只与观测日期有关。 时差每年四次等于零,在4月16日、6月 5日、9月1日和12月24日前后。四次极 值,如下边所示。时差的周年变化,是 视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的结果。
天文学的历法与时间标准
天文学的历法与时间标准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时代,时间的准确度和计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指标。
而天文学的历法与时间标准作为最为精确可靠的时间测量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法和时间标准两个方面,介绍天文学对于时间的测量和标定。
一、历法历法是人类社会为了规范时间,而将时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划分和统计的方法。
古代的历法主要是根据天文现象来进行推算的。
例如,古代中国就采用了太阳历和农历两种记时方式。
1. 太阳历太阳历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历法,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进行划分的。
太阳历的时间单位以年为基准,将一年按照12个月、每月30或31天划分。
太阳历的起点一般是设定在某个特定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比如公元元年。
然而,太阳历存在一个问题,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并不是整数。
为了解决这个不精确性,人类提出了闰年的概念。
规定每4年中的一年为闰年,拥有366天,其他年份为365天。
通过闰年的引入,太阳历可以更加精确地与地球的实际公转周期相匹配。
2. 农历与太阳历相比,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动周期来进行记时的。
农历按照月亮绕地球公转的时间,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
每个月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则取决于月亮的相位变化,即新月、上弦、满月和下弦等。
农历在古代社会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决定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时间、通婚的禁忌等。
虽然农历能够与月亮的运动周期相吻合,但由于月亮的公转周期不是整数,所以农历的时间单位并不精确。
二、时间标准时间标准是基于历法的发展和天文学原理的统计方法,以更高准确度来定义和测量时间的流逝。
人类社会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时间的准确标定和测量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种更为精确的时间标准。
1. 原子钟原子钟是一种利用原子物理性质来测量时间的装置。
它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稳定且精确的特性,通过记录和计算原子物理事件的数量来测定时间的流逝。
目前最为常用的时间标准是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简称TAI),它是以多个原子钟的平均频率作为基准来计量时间。
时间与历法概述
时间与历法概述时间是指宇宙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间隔。
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测量和记录时间,以便更好地组织日常生活和了解历史。
历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时间的系统,它包括年、月和日的划分。
人类最早开始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在远古时代。
当时人们使用自然现象来衡量时间,比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月亮的盈亏以及季节的更替。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准确的时间测量方式,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历法是阳历,也称为格里高利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为基础,将一年分为365天5小时49分钟56秒,并在需要时通过闰年来调整。
格里高利历在公元1582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引入,并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阳历外,还有其他历法系统,包括阴历和各种文化特定的历法。
阴历基于月亮的运行周期,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约为29.5天。
阴历广泛用于一些文化中,如中国农历。
有些文化还使用纪元的概念来计算时间。
纪元是一个基于历史事件的重要时间点,被视为一段时间的起点。
例如,公元前后就是以耶稣基督的诞生作为分界线。
尽管历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组织时间,但它仍然是人为的划分。
时间本身是一个连续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
因此,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学有着高精度的时间测量设备,如原子钟,可以测量出更为精确的时间单位,如纳秒和皮秒。
总的来说,时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历法是人们用来测量和记录时间的系统。
无论是阳历、阴历还是其他文化特定的历法,它们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时间的流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测量的精确度不断提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与历法概述(续)除了阳历和阴历,人类还发展了其他各种历法系统。
其中,太阳历和月亮历都是比较常见的历法类型。
太阳历是以太阳为基准进行时间计算的,而月亮历则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划分时间的。
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来划分年份的,按照格里高利历的规定,一年被划分为365天,每四年加上一个闰年(即366天)以进行校正,使得每年的长度更接近365.2425天的真实值。
时间和历法
时间和历法时间有两层含意:一是给出某一瞬间在时间流程中的位置,二是给出两个瞬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又称时间间隔。
由于后者涉及人类在地球环境中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因此比较复杂。
当然,两者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而有着密切联系。
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早就开始制订各种历法,并不断地加以完善。
制定历法的基础就是时间,主要是如何恰当地选择一些时间间隔,如年、月、日等,使其既能反映基本自然规律,又能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量度时间的基本单位地球绕轴旋转,自转轴过南、北两极。
地球自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自转一周就是1日。
同时,地球又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交角为66.5°,地球公转和自转轴的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公转一周就是1年。
因此,地球的运动规律构成了时间单位的自然基础。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转动周期的确定需要有一个参考系。
以太阳为参考系所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称为太阳日,以恒星为参考系所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称为恒星日。
由于地球一面自转,一面又绕太阳公转,因此,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3分56秒。
此外,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称为回归年,1回归年=365.2422太阳日= 366.2422恒星日,即在1年时间内,太阳日数比恒星日数多1日,这多出来的1日就是因地球公转引起的。
仅规定年和日,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仍是不够的,于是人们又引入了“月”的概念,这就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同样,这里也有参考系问题。
以太阳为参考系所确定的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29.5603日,它是月球圆缺变化(月相)的周期;以恒星为参考系所确定的月球公转周期称为恒星月,1 恒星月=27.3216日。
以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定义的年和月都不是日的整倍数,不能简单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此外,四季变化规律取决于回归年的长度,月相变化规律取决于朔望月的长度,它们也都不是日的整数倍。
如何做到既不违反自然规律,又能很方便地用于生活和工作,是编制一部好的历法的关键。
时间的概念和方法
时间的概念和方法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于衡量事物发生和变化所经历的持续的不可逆转的流逝。
时间的概念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科学和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时间的测量和理解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时间的概念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时间进行详细阐述。
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概念是人类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认识和抽象。
时间是一种无形的、不可触摸的存在,它是独立于人类和物质的客观存在。
时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连续性:时间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连续不断的流动,不受外界影响和干扰。
时间是始终不停地向前推移,它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节点。
2.不可逆性:时间的流动具有不可逆性,即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
过去的时间无法再回到现在,而现在又会转瞬即逝,成为过去。
3.相对性:时间的感知和流逝速度是相对的。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都是主观的,受到个体的认知和体验的影响。
而时间的流逝速度也会受到物质速度、引力和时间感知者的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4.度量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人类引入了时间的度量单位。
时间单位的制定是为了更方便地测量和比较时间的流逝和持续。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并且可以通过计量工具如钟表、日历等进行度量。
5.分段性:为了更好地组织人类活动和记录历史,人们将时间分段。
例如,将一天分为24小时,一小时分为60分钟等。
这种分段的方式使得人类可以更方便地描述和记录时间。
时间的方法: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和测量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工具。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时间测量方法:1.日常时间感知:人们通常通过自身的感受和经验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这种感知常常基于事件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的感知,例如通过自然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太阳的位置变化等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2.钟表测量:钟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显示时间的工具。
钟表可以分为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和原子钟等多种类型。
机械钟表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时间的测量和显示,电子钟表通过电子元件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而原子钟则通过原子的振荡频率来进行精准测量。
天文学.W06.时间与历法
平太阳时(简称为平时):
定义:以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 系统。 时间单位:平太阳日—平太阳连续两次下中天的 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平太阳时以平太阳的时角度量:m = tm+12h 平太阳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时间概念一致。 通常钟表所指示的时间即为平太阳时。以后如 不特殊说明,都是平太阳时系统。
32
• 1.
地方时
地方时与地方经度的关系: 在同一计时系统内,任意两地同一瞬间 测得的地方时之差,在数值上等于这两地的地 方经度之差。
我国幅员辽阔。当东部的乌苏里江的渔民迎 来黎明的曙光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在深夜。 如果各地都按照地方时计量,将使人们的交流 很不方便,于是国际上统一规定了全球的标准 时——世界时。
15
日晷(gui)
圭表
16
1955年,英国的埃森等人首先铯原子钟。它的出现,使时 间频率计量精度产生了一个飞跃。此后氢原子钟、铷原子 钟等相继出现,发展非常迅速。
1967年起,以铯原子钟的跃迁频率为基础,规定了原子时 的秒长,成为目前时间计量的标准。500万年只差1秒。
• 时间单位——秒的定义如下:
19世纪末美天文学家 S. Newcomb引入的一个 假想参考点。
在黄道上建立第一辅助点: 在黄道上均匀运动,其速度等 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并与真太 阳同时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在赤道上建立第二辅助点: 在赤道上匀速运动,其速度 等于第一辅助点速度,且与第一辅助点同时过春分点和 秋分点。 第二个辅助点为平太阳。
34
• 4.区时与地方恒星时的换算
• 日常生活-区时;天文观测-恒星时。
S S0 (T N )(1 1 365.2422)
地方恒星时 当日世界时零 时的地方恒星 时,查天文年 历知道。 时区 第N时区的 区时 地理纬度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法与时间计算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法与时间计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法和时间计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个朝代都制定了不同的历法来记录和计算时间,以满足政治、社会、农业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历法和时间计算方法。
一、农历农历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历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和农村生活。
农历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
每一个月亮的运行周期约为29.5天,一年大约有12个月。
然而,农历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因此会出现闰月来平衡阴阳历的差异。
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是根据观察到的月亮周期来制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历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时间系统,包括了年、月、日的计算。
农历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农业指导,还在政治、宗教以及节日庆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夏历夏历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历法,主要用于商、周、秦等朝代的时间计算。
夏历是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
一年的时间被分成十个月,每个月都有30天。
夏历广泛应用于农业、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
夏历的历法制订是根据对太阳运行周期的观测和计算得出的。
这种历法的特点是月份有规律地分配,每个月都有30天。
然而,由于太阳的运行周期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夏历的准确度略有差异。
三、黄帝纪年黄帝纪年是中国古代一种很重要的时间计算方法。
根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古代的始祖,他的统治年代也被用作一种纪年法。
黄帝纪年是以黄帝的在位年数为起点,进行时间计算的方法。
黄帝纪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古代的历史记录和文献中。
很多古代文献中都会以黄帝纪年为时间参照点,方便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回溯。
四、太阳历太阳历,也称为公历,是中国在清朝末期引入的一种历法。
太阳历是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每年大约365天。
与农历不同,太阳历是更加准确的历法,可以更好地用于天文学和科学计算。
太阳历广泛应用于现代中国,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时间系统。
它以年、月、日的方式进行计算,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以确保每年的总天数接近365天。
第七讲 历法和时间
四、 地球上的日期 五、 从世界时到协调世界时
� 世界时(UT):以地球自转为基础,未 摆脱地球自转不均匀对时间的影响;
改革后的世界时分为三种:直接根据地球自转的世 界时称为UTO,UTO经过极移订正后成为UT1,UT1再经过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订正便成为UT2。
� 历书时(ET):以地球公转为基准,以 历书秒为单位,但精度不高。 � 原子时(atomic time, AT)是由原子钟 导出的时间,它以物质内部的原子运动为 基准,是空前精密的时间系统。
第七讲
历法和时间
第一节 历法 一、 历法概说
� 计量时间单位 � 回归年:季节变化的周期(365.242 2 日); � 朔望月:月相盈亏的周期(29.530 6日); � 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 � 观象授时 � 观察自然现象推定农事季节 � 可分为:地象授时、天象授时、斗柄授时、 中星授时、晷影授时。
A无中气月份为闰月;(夏季地球运行与远日 点,两中气平均间隔31.45日,容易出现无中 气月;近日点两中气间隔29.43日,不易出现 无中气月,如无中气,则上月必有两个中气) B根据历月包含的中气,决定该历月的月序。 C一个月出现两个中气,则顺延至其后无中气月 止。 思考题:如果考虑近日点移动,会不会出现一 年两个春节的状况??
�独特的纪时制度——干支纪法。 “三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立 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梅季”:芒种后逢丙日入梅,小暑后逢 未日出梅。
六、 阳历
� 编历原则
� 平均历年=回归年,平年365日,舍去尾数 0.242 2日,积4年后满1日⇒置闰年366日; � 平均历月=回归年/12,平均历月为30.436 8 日,一年有5个大月7个小月,大月为31 日,小月为30日。
历法
第四讲时间与历法日以下时、分、秒的计量属于时间的范畴,日以上的年、月、日的安排属于历法的范畴。
一、时间1.时间计量的发展用以计量时间的物体运动必须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秒是现代时间计量中的基本单位,是自转周期(日)派生出来的。
随着测时精度要求不断提高,时间计量的标准也经历了由地球自转到公转,最后到原子运动的变迁。
①1820年法国科学院规定1平太阳秒=1/86400平太阳日②195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1历书秒=1/31556925.9747回归年③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秒长定义为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次所用的时间。
1972年元旦始用原子秒。
2.时间的测定被人们选定用来测定时间的天体有两个,分别是春分点和太阳,因此得到两种时间系统:恒星时和太阳时。
恒星时是天文学中使用的时间系统,它和人们的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人们是按照太阳的周日运动来安排活动的。
3.各种时间①地方时各地根据天体时角测得的时刻,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两地的地方时之差就是它们的经度差。
地方时同当地的天象相联系,符合当地人们的起居和生活。
②世界时是0°经线的地方平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
作为全球通用时间虽然统一,但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生活习惯不相符。
③区时是一种既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对统一性,又保持一定地方性的时间系统。
是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是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
④法定时各国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根据领土的情况,以行政区界或某种自然界线作为时区的界线,国家或地区采用同一时间,这种人为规定的时间称为现实时区,在现实时区内采用的同一时间为法定时。
⑤北京时间是东8区或120°E的地方平时,为全国通用时间。
自1986年起,新疆民用时采用乌鲁木齐(东6区)时间。
⑥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可以是任一经线,1884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180°经线定为日界线。
4.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实际上我们日常用的计时是平太阳时,平太阳时假设地球绕太阳是标准的圆形,一年中每天都是均匀的。
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
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历法与时间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农耕和天文观察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系。
本文将以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为主题,探讨其概况、影响因素以及各个文明中的具体体现。
一、概况介绍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是人类对时间的一种规律性划分和记录方式。
不同文明和地域采用了各自独特的历法和时间制度,反映了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和需求。
古代的历法通常以天文现象为基础,主要包括太阳历、月亮历和星历等。
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基础来划分年份和季节的历法。
古代文明中使用太阳历的例子有中国的阳历、埃及的太阳历等。
月亮历则是以月亮围绕地球完成一轨道所需时间为基础,一般将其分为12个月。
古代巴比伦、希伯来、伊朗等地都采用了月亮历。
星历是以天体的位置来划分时间,主要用于天文观测和农业活动。
巴比伦的星历以其发达的天文学知识而闻名。
二、影响因素1. 宗教信仰:许多古代文明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受到了当时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仪式和宗教节日往往需要根据特定的历法来确定日期。
例如,古埃及人的历法与太阳神和农业相关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2. 农业需求:大部分古代文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因此历法与时间制度往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特定的历法可以帮助农民们安排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天文观测: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天文观测可以帮助人们测算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为历法和时间制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各文明中的具体体现1. 中国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中国古代历法以夏历为主,基于对太阳和月亮运行轨迹的观测,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体系。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黄历”、“雨水历”等,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古埃及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古埃及人使用以太阳为基础的历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埃及日历。
埃及人的历法以尼罗河泛滥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为标志,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时间和历法讲解
历法就其基本原理来讲,只有三种: 太阴历(阴历)——原始的历法 太阳历(阳历)——当前世界盛行 阴阳历
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 伦、印度、希腊、罗马和我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所以 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便成为 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
如果对国际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时间来记录,就 会感到复杂不便.而且将来日子一长容易搞错。因此, 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记录方 法,那就是以格林威治的地方时间为标准。
例如:某事件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上午8 时,我国在英国东面, 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要早8小时,我们就立刻知道这次事情 发生在相当于北京时间16时,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4时。
因此高悬天七月的黄昏织女星恰恰升到了一年当中的最高点织女星牛郎星用来测日影的高表测定正午日影长度来决定季节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表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把一年中的中午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一年中中午日影最长一天的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一个回归年
时间
一、时间概述
时刻 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确定事
件发生的先后)
4个大月,8个小月。5年一闰。
阴阳历——最复杂的历法
协调塑望月、回归年的关系。 1回归年=12.3683塑望月——安排平年和闰年。
比回归年短10.875日
19年7闰
平年354;润 年383或384
1、我国传统历法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阴阳历和二十 四节气并行。
阴阳历平年354日,闰年384或383日,差 异太大,不能有效指导农事进程。
——单一法定时间:我国
东八区
1160E 1200E
中央经线
北
北京市
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
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珍贵和有限性,这对现代社会的时间管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 规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历史意识
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与历史观紧密相连,这种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历史意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反思。
浑天仪的功能
浑天仪是古代中国用于观测天体位置和运动的仪器,通过它可以测定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以 及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等。
圭表测影原理及实践应用
圭表测影原理
圭表由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标竿(表)和一把水平放置的尺子(圭)组成。当太阳照射到表上,会在圭 上投下影子,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可以确定太阳的位置和时间。
在传承古代历法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国际传播
将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其独 特魅力和价值。
谢谢
THANKS
实践应用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利用圭表测影的方法,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如《夏小正》、《月令》等,为农业生 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其他天文仪器简介
01
漏刻
漏刻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组成,通过
滴水和指针的移动来显示时间。漏刻的种类繁多,有沉箭漏、浮箭漏、
漫流漏等。
02
天文图
文学艺术创作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时间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对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启示和影响。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 中会借鉴古代文学的时间表现手法,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06 总结: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中的历法与时间观念
历史中的历法与时间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法和时间观念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帮助我们记录时间、衡量岁月流逝,更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和对时间本质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历法及其背后的时间观念,带您一起走进历史的时间纵深。
一、古代历法的起源人类最初对时间的认知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
古代人类主要依据太阳、月亮和星辰的位置和运行规律来制定历法。
比如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巴比伦历,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准,一年共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29或30天。
古埃及人则采用太阳历,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准,一年共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30天。
这些古代历法的诞生反映了人类对于时间周期的认知和整理,但由于没有精确的测量手段,这些历法与真实的天文周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尝试提出更加精准的历法系统。
二、儒家文化下的农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以农历为主。
农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准,一年共分为12个月,每个月由农历月的初一开始,到下个月初一结束。
农历的使用在儒家文化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农历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中国农村,农民们通常依据农历来安排种田的时间,比如春季的耕作和秋季的收割。
同时,农历也影响到中国传统节日的计算,比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都是根据农历日期来确定的。
然而,由于农历以月亮的周期为基准,与阳历的365天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这使得农历在与国际社会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也采用了阳历(即公历)来记录国家的公共事务。
三、罗马历法和阳历在西方文化中,罗马历法对于时间的划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46年,罗马的朱利叶斯·凯撒改革了传统的罗马历法,创立了以太阳周期为基准的太阳历。
这个历法规定一年为365天,每4年再加一个闰年,确保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匹配。
朱利叶斯·凯撒的历法改革不只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准确性,也是为了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历法
一、概说
观象授时---观察自然现象推定农事季节;分为:地象授时、天象授时。
地象授时———观察地面现象推定农事季节。
天象授时———观察天空现象推定农事季节。
它的方法有:斗柄授时、中星授时、晷影授时。
二、历法及其分类
1、历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年按照回归年;月根据朔望月。
历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历年有平年闰年之别。
2、历法分类
历法分类分为以下三类:
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的关系;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的关系;阴阳历,侧重阴历兼顾阳历。
三、阴历
1、编历原则: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朔望月×12。
2、回历(伊斯兰历)
--朔望月长度=29.5306日。
--其中的29.5日为平均历月(大月30,小月29,大小相间)
--按尾数0.0306日,定出30年11闰。
(0.0306日×12×30=11.016日)
--平年354日,闰年355日。
四、阴阳历
1、编历原则:平均历月=朔望月(与阴历同);平均历年=12.3683朔望月=回归年;通
过闰月协调历年和回归年;19年7闰。
;(19回归年×365.2422=6939.6018日)(235朔望月×29.53056=6939.6910日)
2、中国旧历的特点:强调逐年逐月推算;以月相定日序:以合朔为初一;以两朔间隔日
数定大小月。
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气为闰月。
二十四气与阴阳历并行使用。
阴阳历用于日常记事;二十四气安排农事进程。
3、干支纪法:我国古代以天为主,地为从,天与干相连就是天干,地支相连就是地支。
五、阳历
1、编历原则:平均历年=回归年;平均历月=回归年/12
2、公历
(1)、儒略历(前46年):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首数365日定为平年长度(闰年为366日);按尾数0.2422日定出4年1闰;平均历年为365.2500日(比回归年多0.0078
日)。
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定3月21日为春分。
(2)、格里历(1582年)
自325年到1582年,儒略历误差积累近10日,春分从3月21日提前到3月11日;
格里历把1582年10月5日改为15日,在历史上留下10日空白,使第二年春分又
回到3月21日;格里历为消除新的误差,使春分固定在3月21日,改4年1闰为
400年97闰,平均历年365.2425日。
当今格里历(新历)与儒略历(旧历)的差
值增为13日,故十月革命由旧历10月25日改为11月7日。
(3)、公历的缺陷:岁首缺乏天文意义;历月长短不齐;大小月参差。
第三节时间
一、时间和时间单位
1、时间:(1)时间概说;时刻,指时间的迟早;时段,指时间的长短;物理时刻,时刻
的迟早程度;钟表时刻,物理时刻的表达形式。
2、时间单位-秒:平太阳秒(平太阳日长度的1/86,400);原子秒(铯原子振荡9192631.770
次所需的时间)
二、时刻与量时天体
1、恒星时、视时和平时的区别
(1)恒星时:春分点时角表示恒星时。
因为:春分点时角周日变化均匀;春分点时角
在任何时候都等于上中天恒星的赤经,为恒星时的测定提供方便。
(2)太阳时:太阳时角用来度量太阳时。
因为:太阳周日运动是昼夜交替的直接原因。
恒星时同春分点时角一致(时角即时刻);太阳时角有12时的差值(时刻=时角
+12时)。
太阳时有视时和平时之分:视时是非均匀流逝的时间,但可以实测;平
时是均匀流逝的时间,但只能根据恒星时或视时进行推算。
(3)时差---视时与平时之差。
两个太阳:视太阳(真)和平太阳(假);两条路线:视太阳走黄道;平太阳沿天赤道;两种速度:视太阳变速;平太阳匀速;同一周
期:都是恒星年,“殊途同归”。
于是:视太阳和平太阳存在赤经差或时角差,也
即视时与平时的时刻差,叫做时差。
时差=视时-平时;时差的周年变化:有正
有负,可大可小。
是视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的结果(原因)。
用视午和平午的比
较来说明(方法)。
在视太阳日>平太阳日期间,时差变小(规律)。
极值是差值的
累计(结果)。
(极大值+16.4分;极小值-14.4分)
2、恒星时、视时和平时的联系
视时=恒星时-太阳赤经+12时;恒星时=视时+太阳赤经-12时。
视时=平时+时差;平时=视时-时差。
平时=(恒星时-太阳赤经+12时)-时差;恒星时=(平时+时差)+太阳赤经-12时。
三、时刻与地方经度
1、地方时: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任何二地的时刻差,等于其经度差。
较东地点时刻
较快。
2、标准时(属平太阳时范畴):划分标准时区,确立标准钟点;设置日界线,避免日期混
乱。
3、区时-理论标准时:按经度分全球为24个时区,每区跨经度15度;以标准经度的地
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区时之差,等于时区数之差。
4、法定时-区时的变通:西方许多国家采用其东邻时区的标准时(比理论时区快1小时);
亚洲南部某些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时区的标准时。
澳大利亚西部和东部分别采用+8和+10区标准时,中部却采用+9.5区的标准时,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目前是单一的法定时区,全国使用唯一的法定时,即“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并非北京的地方平时,而是东8区的区时。
夏令时:是为了适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而实行的以节约能源为目的的计时制度。
6、区时换算
各理论时区内,区时相等;相邻两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西时区到东时区加1时;
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差,等于它们的时区号之差。
6、日界线和日期进展
在环球航行和时间推算中发生日期混乱。
日界线分出全球的“最东”(最早)时区和“最西”(最迟)时区;日界线的东西二侧,钟点相同,日期相差1日,西侧(东12区)比东侧(西12区)超前1日。
向东过日界线,退1日;向西过日界线,进1日。
日界线的偏离(为避开陆地和岛屿)。
7、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
世界时(UT.);原子时(IAT);协调世界时(UTC);采用原子时的均匀秒长;时刻上尽可能接近世界时。
太阳时闰秒(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