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一章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一章课件

2、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 部分称为相
(1)单相体系(均相体系):只有一个相的体系
(2)多相体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的体系
粗分散系 多相体系 胶体分散系
分 散 系
分子、离子分散系——单相体系
1-2-2 稀溶液的通性—依数性(colligative properties )
稀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等
P PB B
*

P PB P PB 1 B PB A
* * *
P—溶液的蒸气压 ,PB*—纯溶剂的蒸气压, χB—溶剂的摩尔分数, χA—溶质的摩尔分数
拉乌尔定律: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此定律只适用于稀溶 液,溶液越稀,越符合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nRT m M
R的取值(与P、V、T的单位有关)
R 8 . 314 J mol
1
RT
K
1
( Pa m
1
3
mol
1
K
1
, KPa L mol
1
K
1
)
0 . 08206 atm L mol
62360 mmHg ml mol
渗透。可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及污水处理、溶液的浓缩等 方面。
范特霍夫(Van`t Hoff)综合实验结果,指出: V nRT
cRT
对很பைடு நூலகம்的溶液,
bRT
1-3 胶体溶液 colloid
1-3-1 溶胶的制备
1、分散法 研磨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电弧法 2、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课件
4. 介绍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2021/3/12
6
学习方法
1. 课前初步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2. 体会课堂教学重点(记笔记) 3. 课后及时总结(及时复习和做作业;定期
归纳和梳理) 4. 考前认真复习(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5. 认真做实验,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
象,巩固理论知识。
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学习
2021/3/12
3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复习考试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 配位化合物
2021/3/12
4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
1、无机化学是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结 构的学科。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含量方法、鉴定 化合物组成的学科。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无机化学 和分析化学合二为一的课程。
2021/3/12
11
➢ 20世纪是化学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 化学的研究对象从微观世界到宏观 世界,从人类社会到宇宙空间不断 地发展。
➢ 20世纪生命化学的崛起给古老的生 物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 在新世纪中,化学必将给人类社会 的进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3/12
12
化学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 的有效保障
2021/3/12
7
参考书
《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 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浙江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浙江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3/12
8
绪论
化学:一门既原始又现代的学科; 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1962年 肯德鲁(J.C.Kendrew )和佩鲁(M.F.Perutz), 利用X-射线衍射成功地测定了鲸肌红蛋白和马血红蛋白 的空间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二、质量摩尔浓度 (molality )
定义:
单位质量的溶剂中含有溶质B的物质的量 ,用 符号bB表示,单位是mol· -1 。 kg
bB = nB/mA
1-3 溶液的浓度
三、摩尔分数 (mole fraction )
定义:
混合系统(溶液)中某组分B的物质的量占全部 系统(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用符号xB表示, 量纲是1。
1-3 溶液的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用符号 cB表示,单位是mol· -1或mol· -3。 L dm
cB = nB/V
注意: 使用物质的量单位mol时,要指明物质的 基本单元。
1-3 溶液的浓度
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n(NaCl) 0.0542mol x(NaCl) = = = 0.10 n(NaCl) + n(H 2O) 0.0542mol + 0.491mol x(H 2O) =1- x(NaCl) =1- 0.10 = 0.90
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三、溶液的沸点上升 四、溶液的渗透压
(3) 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NaCl物质的量 3.173g / 58.44g mol-1 b(NaCl) = = = 6.14mol kg-1 H2O的质量 (12.003-3.173) 10-3kg
(4)NaCl饱和溶液中
n(NaCl) = 3.173g / 58.44g mol-1 = 0.0542mol n(H 2O) = (12.003-3.173)g /18g mol-1 = 0.491mol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结合 成难溶于水的沉淀,从溶液中析 出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概念
氧化数是表示原子或分子氧化态的数 值,用于表示原子或分子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 子。
气体为参考态。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
1 2
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 摩尔每升每秒(mol/L·s)。
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反应速率方 程来表示。
3
活化能的概念
活化能是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物理量,单位 为焦耳每摩尔(J/mol)。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概述
金属元素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良好 的元素,通常在周期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具有金属键合,表现出良好的导电、导 热和延展性。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卤 化物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杂化合物。
配合物的结构
02
配合物的结构通常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组成,配位体通
过配位键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
簇合物的结构
03
簇合物是由多个原子或离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05 分析化学简介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实验手段获 取物质的化学信息。

无机及分析化学[全]ppt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全]ppt课件
4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膜,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 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
开来。
p
p >
淡水
盐水
48
反渗透法净化水
【例】海水在298K时的渗透压为1479kPa,采用反渗透法制取纯水,试确定用1000cm3的海水通 过只能使水透过的半透膜,提取100cm3的纯水,所需要的最小外加压力是多少?
溶液的凝固点Tf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Tf* 。 原因: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36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的原因: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溶剂 的凝 固点 下降 示意 图
pº (kPa)
p
0.6105
△p
纯水A'
B'溶液
A
B
△Tf
37
Tf Tf*(273K)
373K
T
小结:
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的原因都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服 从拉乌尔定律,那么这两种特性也服从拉乌尔定律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Tb=Kb× b(B) △Tf=Kf× b(B)
38
1.3.1.4 溶液的渗透压
39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半透膜存在; •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
40
半透膜的作用:只许溶剂分子通过,溶质分子不能通过。 初始:溶剂分子扩散速度 V纯水 > V糖水
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自动单向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当v纯水 = v糖水渗透停止。 糖水溶液增高的这部分水的静压力就是糖水溶液的渗透压。
10
1.1.9 质量分数

(2024年)大学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2024年)大学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26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7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演示
2024/3/26
27
实验安全知识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常见危险源识别与应对措施
2024/3/26
化学品的分类、储存和处理规范
28
实验安全知识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和环保要求
2024/3/26
17
化学平衡及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 变,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其中,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最为显著, 升高温度通常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2024/3/26
18
05
分析化学基础与方法
分子晶体的特点
低熔点、硬度小、具有挥发性、导电性差(固态和液态)、溶解 性(在水中难溶解,易溶于有机溶剂)。
分子晶体的结构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构成晶体。
13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金属键的形成
通过金属原子间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金属键。
金属晶体的特点
高熔点、硬度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固态和液态)、具有金属光泽。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 学反应,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多 种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如电解 、加热分解等。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 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金属与酸、 金属氧化物与碳的反应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动量 能量
E=hv P=h/λ h=6.626 ×10-34 J·s
任何运动物体都有波动性,宏观物体只是由 于质量太大而导致波长太短无法显示出来 !
h h λ= = p mu
证实: 证实:电子衍射实验
1927年,Davisson和Germer实验: 年 实验: 和 实验 微粒波的强度反 映了粒子在该处出 现概率密度的大小
415nm 435nm 487nm
电子束
电子束
660nm
1 1 n = R( 2 ) 2 n1 n2 式中, 为常数 为常数, 必须是正整数且n 式中,R为常数,n1、n2必须是正整数且 1<n2
氢原子光谱示意图
氢原子光谱特征: 氢原子光谱特征 不连续的,线状的(可见区:4条)
线状光谱(连续) 带状光谱(连续) 线状光谱(连续)、带状光谱(连续)
(1)假设 )
核外电子不能沿任意轨道运动,而只能在确 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 正常情况下,原子中电子尽可能处在离核最 近的轨道上运动,此时能量最低 — 原子处 于基态(最低能级n1=1)。当原子受到辐射 获得能量后,电子可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 上 — 原子处于激发态(较高能级n2); 电子在定轨道运动时既不吸收能量,也不辐 射能量 不同轨道的能量是不相同的,且不连续
重点
量子数的取值原则 波函数及电子云的空间图形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能级组的概念 价键理论和杂化理论 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 Nhomakorabea难点
波函数概念、能级概念 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空间图形 杂化轨道理论及分子空间构型判断
§5.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一、氢原子光谱和 理论
氢放 电管 狭缝 棱镜
l=0, 1, 2… l≥︱m︱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Fr Ra Lr Rf Db Sg Bh Hs Mt Uun Uun Uun 钫镭铹 7
镧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系镧 铈 镨 钕 钷 钐 铕 钆 铽 镝 钬 铒 铥 镱 锕 Ac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ppt
钻穿效应-外层电子能够避开其它电子的屏蔽而钻穿 到内层,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钻穿效应强弱顺序 为:ns>np>nd>nf
钻穿效应导致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出现的概 率增大,因而受到其它电子的屏蔽减少,受核的吸 引增强,响应的能级降低。钻穿效应使各电子亚层 能级的顺序为:Ens<Enp<End<Enf
[ Ar ] — 原子实, 表示 Ar 的电子结构式 1s2 2s2 2p6 3s2 3p6 同周期惰性元素的电子结构式
1) 元素周期律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导致元素性质周期 性变化, 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2) 元素的周期
周期的划分与能级组的划分完全一致,每个能级组都独 自对应一个周期。共有七个能级组, 所以共有七个周期。
IB IIB
Al Si P S 铝硅磷硫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4 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5 铷锶钇锆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
Cs Ba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6 铯钡镥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铊铅铋钋
(1)1s22s22p63s23p6,三周期,第0族,为A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nfluential factors on chemical reaction rate
3.3.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元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Effect of 反应的速率方程 concentration on th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rate equation of elemental reaction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Conception of chemical reaction rate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Brief introductory to reaction rate theory 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nfluential factors on chemical reaction rate
2.50
average rate
(-△c(H2O2)/△t)/mol·dm–3·s–1 - △ 15.0×10-4 × 10.5×10-4 × 8.0×10-4 × 6.3×10-4 × 4.8×10-4 × 4.8×10-4 × 2.8×10-4 ×
反应的平均速率= 反应的平均速率
c(H2O )/mol·dm-3 2
400
800
dc(N2O5) v=− dt
1200 1600 2000 时间(s) 时间
= limv
∆t →0
c(N2O5)/mol·dm-3 v/mol · dm-3 ·s-1 0.90 0.45 5.4×10-4 × 2.7×10-4 ×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Question 1
a. b. c. d.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1.1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定 义
反应速率 (反应比率 是指给定条件下反应物通过化 反应比率) 反应比率 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的减少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的减少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浓度常用mol dm–3,时间常用s,min,h,d,y。反 浓度常用 时间常用 , , , , 。 应速率又分为平均速率(平均比率)和瞬时速率(瞬 应速率又分为平均速率(平均比率)和瞬时速率( 间比率)两种表示方法。 间比率)两种表示方法。 在水溶液中的分解反应为例讨论这两个概念。 以H2O2在水溶液中的分解反应为例讨论这两个概念。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2.2 过渡状态理论
A+BA+B-C→[A‥ B ‥ C]* →A-B+C [A‥
反应物 始态) (始态) 活化络合物 过渡态) (过渡态) 产物 终态) (终态)
过渡状态又叫活化络合物 有活性的复杂的) (有活性的复杂的)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对于反应
C O
118 N pm
HCl + NaOH → NaCl+H2O, Ea≈20 kJ·mol-1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的E ▲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的 a都很小 一般认为E 小于63 一般认为 a小于 kJ·mol-1的为快速反应 小于40 和大于400 kJ·mol-1的都很难测定出 小于 kJ·mol-1和大于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O O N 活化 络合 物 (过 渡态 )
O + C
O
O
N
O + O
C
O
113pm
115pm
116pm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Question 3
所示反应图上哪一点代表反应中 间产物?哪一点代表活化络合物? 间产物?哪一点代表活化络合物?
2
势 能
3 1 4
反应过程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2.3 活化能 Ea
各种教材给予活化能的定义不同, 各种教材给予活化能的定义不同,本课程使用如下 定义,即活化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平均动能之差. 定义,即活化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平均动能之差
定义: 定义
Ea = E* − EkE*Ek来自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Ea 与 △rH 的关系
★ 反应物的能量必 须爬过一个能垒 才能转化为产物 ★ 即使是放热反应 (△rH为负值 , △ 为负值), 为负值 外界仍必须提供 最低限度的能量, 最低限度的能量, 这个能量就是 反应的活化能
Question 5
Solution
化学反应会不会因活化分子的 消耗而停止? 消耗而停止?
具有各动能值分子的分布情况是由温度决定的。 具有各动能值分子的分布情况是由温度决定的。温 度一定,分布情况就一定。 度一定,分布情况就一定。 (1) 反应是放热的,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可能 ) 反应是放热的, 升高,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加了。 升高,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加了。 ( 2) 反应是吸热的 , 如果维持体系温度不变 , 则活 ) 反应是吸热的, 如果维持体系温度不变, 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也不变;如果环境不能供应热量, 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也不变;如果环境不能供应热量, 体系温度则降低,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将随之减小。 体系温度则降低,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将随之减小。 即便这样,体系总还存在一个动能分布, 即便这样,体系总还存在一个动能分布,总有一定数量 的活化分子。 的活化分子。
− Ea RT
ν =Z P f =Z Pe
这里, 这里,Z
以碰撞频率公式计算: 以碰撞频率公式计算: RT 2 2 π Z = 2N d M = 4.6×1028次⋅ dm−1 ⋅ s−1 则 ν = 7.6×104 m ⋅ dm−1 ⋅ s−1 ol
P f
碰撞总数 取向因子 能量因子
实际反应速率仅为1.2× 两者相差10 实际反应速率仅为 ×10-8mol·dm-1 ·s-1,两者相差 12倍。
dcA dcB dcY dcZ υ =− =− = = adt bdt ydt zdt
▲ ▲ 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 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往往取决于哪一种物质更易 通过实验监测其浓度变化。 通过实验监测其浓度变化。 速率方程相同,但各自的 不同 不同。 速率方程相同,但各自的k不同。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Chapter 3 Chemical Reaction Rate
本章教学要求
1.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 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概念; 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概念; 2. 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 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活化 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 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基元反 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 应有关的简单计算; 应有关的简单计算;
反应速率理论
Reaction rate theory
3.2.1 碰撞理论
1918年 Lewis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提出。 年 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提出。 对于反应
O3 (g) + NO(g) →NO2 (g) + O2 (g)
ν = kc(N c(O3 ) O)
发生有效碰撞的两个基本前提: 发生有效碰撞的两个基本前提 ● 碰撞粒子的动能必须足够大 对有些物种而言,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 对有些物种而言 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c(H2O2) △t
1.50
0.50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氧水的浓度在减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氧水的浓度在减小!
400
1200
2000
2800
T/s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平均速率用反应物和产物表示都可以
General formula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yY + zZ
反应 2W+X Y+Z 哪种速率表达式是正确的? 哪种速率表达式是正确的?
dc(X ) dc(Y) = dt dt dc(X ) dc(W) = − dt dt dc(Z) dc(Y) = dt dt dc(Z) dc(W) = − dt dt
(同学们自己回答) 同学们自己回答)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Brief introductory to reaction rate theory
3.2.1 碰撞理论 Collision theory 3.2.2 过渡状态理论 theory Transition state
3.2.3 活化能 Ea Activation energy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2 H2O2(aq)
2 H2O(l) + O2(g)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分解反应的数据分析
t/s 0 400 800 1 200 1 600 2 000 2 400 2 800 c(H2O2)/mol·dm–3 2.32 1.72 1.30 0.98 0.73 0.54 0.39 0.28 △t/s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c(H2O2)/mol·dm–3 -0.60 -0.42 -0.32 -0.25 -0.19 -0.15 -0.11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Conception of chemical reaction rate
3.1.1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The average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Th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3.1.2 反应的瞬时速率 反应的瞬时速率Instantaneous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