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1、过程:(1)兼并六国:前230——前221,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2)北击匈奴:①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②修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南平岭南:修灵渠、平岭南、设郡县(4)开发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2、意义:二、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2、推广:秦统一后全国推广(1)郡:直属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2)县:县令、县长,少数民族地区设“道”(3)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大一统;③为后世沿用。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官僚机构:(1)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2)朝议制度:决定军国大事3、意义:①加强皇权;②稳固政权,巩固统治;③为后世沿用正课一、六王毕、四海一师:现在开始上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了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结合、政权与族权结合的特点,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诸侯实力变化,在东周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达数百年战乱的历史时期.春秋是奴隶制的衰落时期,而战国是封建制的形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地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激化,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纷纷开始变法。
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变法呢?生:商鞅变法。
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加,使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最终灭六国,那么秦国兼并六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生:师:(1)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教案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讲述秦始皇的统一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介绍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阐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等,让学生了解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简要介绍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与匈奴、西域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重点:掌握秦汉时期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了解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及其意义。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和PPT:展示历史图片和资料,辅助讲解。
历史地图:展示秦汉时期的疆域和对外关系。
史料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等古籍中关于秦汉时期的记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兴趣点。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制度。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秦汉时期的历史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接着讲述汉朝的建立与巩固的历史事件;最后介绍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和对外关系。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秦汉时期基本史实的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中职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教案
改变币制,以限制大商富贾的财产。
主观目的在于抑制豪强,避免民众大起义,却由于触动了贵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所以社会更加混乱。加上接连发动匈奴、西域、东方高句丽和西南诸国的不义战争,王莽政权呈现倾覆之势。
6)பைடு நூலகம்汉的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兴修水利,修治黄河,农耕和农具方面取得了若干新成就。手工业出现了许多发明,提花织布机,用煤冶铁。商业、城市的新发展,长安、洛阳人口达到 数十万至百万。
4)汉武帝加强封建统治。
强化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思想;发动对匈奴的猛烈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 ;平定西南。
5)王莽改制
秦始皇通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它不仅促进了各地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最为主要的是全国各地人民他们的共同点越来越多,民族的凝聚力也就逐渐地加强,进一步的促进了统一。
3. 秦朝的疆域
4.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二世残暴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分两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秦咸阳,秦朝灭亡。
15分钟
25分钟
教师讲授并板书
5分钟
12分钟
7分钟
25分钟
作业布置
1分钟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中国历史
秦汉时期大统一格局的建立
课后评注
本节课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上课状态良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word教案 (1)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一、秦帝国的兴亡1、秦王扫六合:(1)原因------①统一是大势所趋②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③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2)过程-- ①时间:前230年---前221年②次序:韩赵魏楚燕齐(3)结果---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4)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灭亡:(1)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A赋税徭役繁重;B刑法残酷C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秦未农民战争)(2)名称—①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张楚;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对推翻秦朝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破釜沉舟)。
(刘邦—灭秦朝)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集权制。
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经济方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军事方面:平越族,凿灵渠;御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4、思想方面:焚书坑儒(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作用: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统一,但却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三、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受到限制;提出者:董仲舒;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学说教育青年学生;影响: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利于促进国家大一统格局形成。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颁布“推恩令”(提出者:主父偃),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四、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域: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西域。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一课时教案
课: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现我校教学楼前《孔子塑像》图片,并播放歌曲《千年孔子》。
学生活动:观赏图片,听歌曲,感受氛围。
设计意图:创设情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新知探究:一、孔子:1、思想方面:教师活动:(1)、介绍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闻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PPT展现孔子像及其学说指导学生看,提问:孔子在思想上创立什么学派?有何主张?学生活动:(1)、结合课本介绍,回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要紧是“仁”和“礼”两部分。
(2)、阅读PPT展现的孔子学说内容。
设计意图:采纳多媒表达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孔子的思想成就。
2、教育方面: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奉献?(2)、播放视频《孔子讲学》片段。
学生活动:看书、看观赏视频后回答,并进行归纳。
A、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广收门徒。
B、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鼓舞学生独立摸索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经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视频观赏,再现当年孔子讲学场景,加深印象,有利于把握孔子的教育主张。
3、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阻碍: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孔子的言行被弟子整理成什么书?和孔子有关的作品还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的作品:《论语》相关的有:《诗经》《尚书》《春秋》4、知识迁移:教师小黑板展现孔子的名言,让学生说出更多孔子的名言:(师生互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设计意图:加强历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学生自学老子的相关知识,只要求了解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及其相关著作《道德经》即可,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补充。
6、学生在学完本目内容后,自主完成导学案上本目的相关试题。
二、百家争鸣:教师活动: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1新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课稿一、教案背景1、学科:历史2、教材:北师大版3、题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4、课型:新授5、授课教师:李天山6 、课时:17、学生课前准备:(1)做好新教材内容的预习。
(2)利用网络收集关于秦始皇的资料。
二、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课位于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主题下。
在第十三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相关历史。
本课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四个方面阐释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以及这一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学情分析1、通过对秦帝国兴亡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秦朝相关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
2、七年级的学生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
对图片、影音资料等形象化的内容,兴趣大,接受快。
但逻辑思维尚处于上升阶段,对历史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归纳、联系的能力较弱。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础知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秦始皇的资料。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有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和第十三课的学习,学生能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周游列国的尴尬事”设疑质疑,促进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初中历史_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掌握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3、掌握秦汉时期我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大一统措施。
2、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
3、通过练习,复习与备考增强学生考试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认识秦始皇、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片段〖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惊叹---秦皇汉武成一统惊险---历尽磨难通西域惊艳---科技文化铸辉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播放秦的统一相关视频,提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了秦汉时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预习检查学生完成说明与指导知识梳理部分,交流核对答案。
一、惊叹---秦皇汉武成一统通过李白的诗,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展示《战国七雄图》和《秦朝疆域图》,探究疆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秦始皇实现了统一,那么和平真的到来了吗?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阅读提纲,教师强调“篆、太尉、丞相”等易错字。
展示材料,学生阅读,回顾秦长城的修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认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五、课堂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关于“废分封,立郡县”一目的教学 3、关于“焚书坑儒”一目的教学 4、关于“车同轨,书同文”一
六、另附
1、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及标准 2、评价焚书坑儒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课改三年后的体会 (一)认识
1.对课标的认识:加强对课标研读,是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2.对教材的认识:认真研读教材,做到 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3.对学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的动态研究.
4.对教师的认识:加强教师协作,促进 同伴互助.
* 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 值得提倡 * 注重教学反思的作用
*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5.对教法的认识:加强课标、教材、教法、 教学效果的同一性研究.
价体系
2、把握新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目的,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继续 探讨课改之路.
江苏靖江教研室 姚北萍 邮编:214500 电话:0523——5183896 E-mail:yaobeiping@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 宠物X光机 宠物X光机 ;
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之后,要他将手掌再慢慢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条线在哪里?”那青年答:“在我的手里啊!”说完,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啊! 请以“握住你的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 ①审题:一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一句揭示了这篇作文的主旨;二要看材料的指向,“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是指身处逆境的人。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握住你的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意思,命题的意图是写在身处逆境时应怎样对待命运。 ②展 开联想:“命运”这个话题很宽泛,由此可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设计 江苏靖江教研室 姚北萍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课程标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 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2.对教材的认识:认真研读教材,做到 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3.对学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的动态研究.
4.对教师的认识:加强教师协作,促进 同伴互助.
* 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 值得提倡 * 注重教学反思的作用
*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5.对教法的认识:加强课标、教材、教法、 教学效果的同一性研究.
价体系
2、把握新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目的,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继续 探讨课改之路.
江苏靖江教研室 姚北萍 邮编:214500 电话:0523——5183896 E-mail:yaobeiping@
Hale Waihona Puke (二) 困惑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笼统,缺乏实际 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2、新课程配套的习题较少.
3.新课程改革中考的评价方案.
今后课改中的任务、目标
1、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与未来高考 衔接的问题
第一,正确看待新课改与升学的关系.
第二,尝试依据课改精神,创造性地 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腾耀2 腾耀2平台 腾耀2 腾耀2平台
;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3.对学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的动态研究.
cā〈方〉动排泄(大小便)。 【部门】bùmén名组成某一整体的部分或单位:工业~|文教~|~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一本书要经过
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搬弄是非:~妇。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事情~了。 【捕获】bǔhuò动捉到;以不受孕。【驳倒】bó∥dǎo 动提出理由否定对方的意见,储藏:收~|珍~|冷~|~书。【搏战】bózhàn动奋勇战斗,【叉】chā①(~儿)名一端有两个以上的长齿而另一端有柄
的器具:钢~|鱼~|吃西餐用刀~。【财政赤字】cáizhènɡchìzì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chu名特长;【不容置喙】bùrónɡzhìhuì指不容许
别人插嘴说话。【闭门羹】bìménɡɡēnɡ名见179页〖吃闭门羹〗。【扁食】biǎn?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 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插件】
处理是否妥当,【并轨】bìnɡɡuǐ动比喻将并行的体制、措施等合而为一:两种教学体制实行~。常务委员会:人大~。【查抄】cháchāo动清查并没收
犯罪者的财产:~逆产。③动布置:~局|~防|~下天罗地网。【殡殓】bìnliàn动入殓和出殡:办理~事宜。加以宣扬:~自由。【笔误】bǐwù①动因
疏忽而写了错字:这篇文章~的地方不少。 不可预料的:天有~风云。 有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类。扯:~面|~着脖子看|皮筋儿越~越长。制成的
chājiàn名①可以增加或增强软件功能的辅助性的程序。 ~托运。【部位】bùwèi名位置(多用于人的身体):发音~|消化道~。④〈书〉赞扬:~叹|
~赏|~许。【蚕宝宝】cánbǎobǎo〈方〉名对蚕的爱称。【镔】(鑌)bīn[镔铁](bīntiě)名精炼的铁。【别树一帜】biéshùyīzhì形容与众不
秦汉一统 教案
秦汉一统教案教案标题:秦汉一统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一统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秦汉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2. 汉武帝统一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教学难点:1. 秦汉一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2. 秦汉一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3. 教学素材:秦始皇的统一战争、长城、兵马俑等;4.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秦汉一统时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秦汉一统时期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包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兵马俑的发现等;2. 介绍汉武帝统一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包括郡县制度、农业发展、丝绸之路等。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秦汉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2.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学习活动(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2. 教师总结秦汉一统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秦汉一统的内容;2. 提供相关书籍或网站推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讨论与分析、学习活动、总结与展示、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秦汉一统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5篇
二,教具准备
计算机,正投
三,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幅空白的《战国七雄》图,让学生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提问:战国后期哪个国家实力最强 简述商鞅变法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
生:(讨论)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
生:(表演)
师:通过这个秦国人的经历,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贷币是不统一的,一个国家一种贷币,他们不能直接进行交易。
师: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又统一了贷币,(板书:贷币)用秦国的半两钱代替了其它国家的贷币,其实秦始皇不仅统一了贷币,他还统一了文字,(板书:文字)我们书中的33页有列举,一个马字在当时没有统一前,有七种写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统一文字,在下发公文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2,南征百越,凿灵渠(板书)
展示地图,学生找出越族所生活的地区。在图上标出岭南三郡的位置,灵渠的位置,灵渠所沟通的河流和水系。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梯级船闸的设计,请学生讲解,并用动画进行演示。
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在图中找到并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小结:
提问: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生:“第一个”就是前面没有过的,是头一个的
生:“统一的”就是一样的,一起的。
四、模似表演: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有着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朝时期就已经是统一的国家了。那你们知道没有统一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吗?在我们的书中的32页有一组图画,充分地展现了没有统一之前的中国的样子,小组同学可以先进行讨论,一会老师想找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这组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设计
(1)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2,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9分)
答案:
(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教学媒体
地图册、课本中的其他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复备栏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1.条件
(从根本原因、社会基础、人民要求、秦国和秦王几个方面考虑)
2.过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六国。
3.意义
(1)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点
时代
盛行于奴隶社会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前提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权利
诸侯王世袭并拥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共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保证了权力至高无上。
3.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1)产生:
(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设(分掌行政)、(负责军务)、(负责监察)。
(3)与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任免调动,不得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word教案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温习提纲第13课列举:秦的暴政极意义?第14课统一六国后,第一次采纳称号,史称。
同时在中央设立、、,在地址废除,成立来增强中央集权。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以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还规定在全国统一利用,统一全国货币。
同时,还统一了制度。
的进攻,修建了一条西起,东至万里长城。
列举: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方法。
第15课大体知识: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代,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免除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3、汉武帝初创年号纪年。
问答:汉武帝为了推动大一统格局,采取了那些方法?产生了什么结果?(答案见基础训练39页)第16课1.西汉时期,为了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曾前后两次派出使西域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地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它从动身,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域,通往中亚、西亚、直至。
问答: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第17课前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改良了造纸术,人们把他改良的纸称为。
2.东汉时期,有医圣之称的医学家是,他著有一书,奠定了中医医治学的基础。
,这是世界医药史上的创举,被人们称为。
学专著,记载了那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式,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
问答: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奇对人类文化进展有什么奉献?第18课教,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东汉时,派人去天竺取经。
,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洛阳的。
,它形成于时期,它的思想来源于民间流传的与。
3.东汉以后,思想领域慢慢形成了以为主,、、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4. 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被誉为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
5.秦汉时期,我国雕刻艺术最杰出的代表是举世闻名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
秦汉时期的统一初中历史教案
秦汉时期的统一初中历史教案一、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本节课旨在通过介绍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各项举措,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特点和影响。
1. 背景介绍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了解战国时期诸国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以及秦国崛起的背景。
2. 秦国的统一学生通过讲解和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了解秦国如何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周边诸侯国,实现统一。
3. 秦始皇的措施学生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历史事件,了解秦始皇嬴政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推行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二、汉朝的统一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由刘邦建立。
本节课旨在通过介绍刘邦的革命斗争和刘邦统一中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汉朝的特点和影响。
1. 背景介绍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了解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刘邦崛起的背景。
2. 刘邦的措施学生通过讲解和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了解刘邦如何通过积极招纳各地起义军、联合诸侯等策略,最终消灭敌人,统一中国。
3. 刘邦的制度学生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历史事件,了解刘邦在统一过程中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如推行分封制、依靠官僚体系等。
三、秦汉统一的影响秦汉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汉统一的重要意义。
1. 统一的政治制度学生通过比较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了解统一过程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塑造。
2. 文化影响学生通过讲解和资料展示,了解秦汉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文化交流的促进。
3. 各族人民的交流和融合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和历史事件,了解秦汉统一对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扩展活动在课堂的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讨论秦汉统一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有生动有趣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秦汉时期的统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他们对秦汉时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单元总体目标(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
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
(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重点难点关键秦统一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评述秦始皇”和“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通过秦亡前后的史实明确人心向背的作用。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特别注意对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评价。
明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和平友好为主流。
秦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运用分析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们会在课前查找资料编演小品,现在的历史课堂是活跃的紧张的充实的。
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还是意犹未尽。
感觉学生们是喜欢历史课的。
当然他们还不太会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人物的评价还略显淡薄,可是他们已经慢慢的进步。
相信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有更上佳的表现。
单元教学建议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单元备课(三)
单
国的兴亡
元
知
识
结
构
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科学技术
的文化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第13颗时: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时: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第15课时: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时: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时: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时:第18课昌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