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总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遗传:亲代与⼦代之间同⼀性状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模式⽣物——果蝇①只有野⽣型基因存在时,果蝇才长出红眼,该基因突变后,不再长出红眼。
②野⽣型发⽣突变后,出现黄体,则称该突变基因为黄体基因4、孟德尔的豌⾖杂交试验——选择豌⾖的原因: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花(闭花)授粉,没有外界花粉的污染;⼈⼯授粉也能结实。
易栽培,⽣长周期短;种⼦多,便于收集数据;具有许多稳定易区分的性状。
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成熟后,豌⾖种⼦保留在⾖荚内不会脱落,每粒种⼦的性状不会丢失。
第⼆章、第三章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是在配⼦形成过程中进⾏的⼀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染⾊体只复制⼀次,每个⼦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2)过程:①减数分裂Ⅰ(最复杂最长)A、前期Ⅰ:细线期——出现姐妹染⾊单体,但染⾊质浓缩为细长线状,看不出染⾊体的双重性,核仁依然存在。
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体持续地浓缩。
偶线期——同源染⾊体开始联会,出现联会复合体。
(联会复合体=四联体=⼆价体)。
粗线期——染⾊体完全联会,联会配对完毕,缩短变粗,但核仁仍存在。
⼀对配对的同源染⾊体称⼆价体或四联体。
⾮姐妹染⾊单体间可能发⽣交换。
双线期——染⾊体继续变短变粗,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体彼此分开。
在⾮姐妹染⾊单体间可见交叉结构,交叉结构的出现是发⽣过交换的有形结果。
交叉数⽬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叉端化。
终变期——染⾊体进⼀步收缩变粗变短,便于分裂移动,分裂进⼊中期。
B、中期Ⅰ:核仁、核膜消失,各个双价体排列在⾚道板上,着丝粒分居于⾚道板的两侧,附着在纺缍丝上,⽽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粒位于⾚道板上。
中期I 着丝粒并不分裂。
C、后期Ⅰ:双价体中的同源染⾊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但同源染⾊体的各个成员各⾃的着丝粒并不分开。
遗传学复习资料
1、遗传学的发展时期(1)经典遗传学时期(1900 ~ 1940 )——遗传学的诞生和细胞遗传学时期标志: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成就:确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创立连锁定律(Morgan,1910),提出“基因”概念(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 ~ 1960)标志:“一基因一酶”学说(Beadle&Totum)成就:“一基因一酶”学说(1941,Beadle&Totum) ,遗传物质为DNA(1944,A very,Hershey&Chase),双螺旋模型:(1953,Watson&Crick),转座子:(1951,McClintock),顺反子:(1956, Benzer)(3)分子遗传学时期和基因工程时期(1961~1989)标志:操纵子模型的建立成就:操纵子模型的建立(1961,Monod&Jacob),深入了解基因(破译遗传密码、重组技术、反转录酶、合成酶、内切酶、核糖酶、转座子、内含子、DNA测序、PCR等)(4)基因组-蛋白质组时期(1990 ~ 至今)标志: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启动成就:2003年4月14日美、英、日、德、法、中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物理图),从基因组角度研究遗传学2、遗传学形成多个分支学科: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学遗传学,生统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辐射遗传学,行为遗传学遗传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1)细胞周期: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分四个阶段: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DNA复制时期;③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①前期:染色体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螺旋状。
当染色体变得明显可见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整理)遗传学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遗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患同一种疾病。
二、简答(1)遗传病的主要特征:①垂直传递:遗传病是在上、下代之间垂直传递。
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发生遗传病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遗传病患者家系中,亲缘关系越近,发病机率越高,随着亲缘关系疏远,发病率降低。
(2)遗传病的分类:分类依据:根据遗传物质改变的不同和遗传的特点不同。
㈠单基因病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3.X连锁隐性遗传病; 4.X连锁显性遗传病;5.Y连锁遗传病6.线粒体遗传病㈡多基因病㈢染色体病㈣体细胞遗传病第二章基因第一节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顺序包括编码顺序和非编码顺序两部分。
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外显子(ex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
4、内含子(intr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子。
5、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是指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的分布,可分为基因簇和基因超家族两种类型。
6、假基因(pseudogene):其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2简答二、问答1、人类DNA的存在形式有哪几种?(1)高度重复顺序(卫星DNA,反向重复顺序)(2)中度重复顺序(短分散元件,长分散元件)(3)单一顺序第三节基因突变一、名词解释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顺序发生改变,使遗传密码编码产生相应的改变,导致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变化,以致引起表型的改变。
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遗传因子”是孟德尔提出来的2.“基因”是约翰森提出来的3.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4.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各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配对着丝粒: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一,核型分析二,根据染色体着丝点位置不同,染色体可分为四类:m中着丝点染色体sm近中着丝点染色体t端着丝点染色体st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三,染色体四级结构四,有丝分裂过程及意义1,过程①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
②前期最大特点是: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③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④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加倍。
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2,意义生物学意义:(1)多细胞生物生长是通过细胞数目增加或者体积增加实现的(2)均等式分裂维持了个体的生长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遗传学意义: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遗传的稳定性和基因的完整性,提高子代的环境竞争力和生存率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时期?再细分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前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偶粗双终):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终变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生活周期研究材料:果蝇,红色面包酶,细菌与病毒遗传---研究优点第四章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侧交:为了确定F1纯合或者杂合,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中任意一个杂交二,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三,显隐致死基因?1.隐性致死基因:只有在隐性纯合是才使个体死亡2.显性致死基因:在杂合状态是就可以导致个体死亡四,卡方测验(可能计算题)五,基因之间概率,显隐性概率六,ABO血型(可能大题)七,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比例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遗传连锁遗传(概念,生物学基础,相关概念)联合遗传三点测验(交换值计算,遗传作图,十分可能考大题)性染色体有哪几种类型同配性别,异配性别真君连锁遗传的交换值计算性联锁:根据表型判断基因型性别决定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思考:紫外线照射后,基因突变来源于π二联体本身吗?其他原因?修复过程中的差错是突变的主要原因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的点突变,是基因内部化学性质的变化,可遗传基因突变的6大特点1稀有性2可逆性3多方向性4重演性平行性6有害,有利基因突变的鉴定:1.二倍体植物2.果蝇突变的检测(CIB和致死平衡系)3.生化突变的检测(微生物)诱变途径1.物理因素及修复机制2.化学因素(转换和颠倒)第七章细菌与病毒的遗传细菌影印法研究F+, hfr,F’菌株特点掌握细菌四种遗传方式:接合,性导,转导,转化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噬菌体类型,特点第十章基因突变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第十三章数量遗传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别多基因假说遗传率的估算,广义,侠义(可能十分大题)近亲繁殖,回交,杂种优势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二,三大定律的实质,区别,对象,配子的描述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
遗传学总复习
亲 代
子 代
雌
雄
雌(个体数)
雄(个体数)
1 2 3 4 5 6
正常 弯曲 弯曲 正常 弯曲 弯曲
弯曲 正常 正常 正常 弯曲 弯曲
弯曲(47),正常(0) 弯曲(26),正常(23) 弯曲(51),正常(0) 弯曲(0),正常(39) 弯曲(53),正常(0) 弯曲(44),正常(0)
考名词解释就是要看是否对概念进行了完整准确把握
适合度:①种群中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将其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②表现形式是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相对繁殖能力。③一种基因型的繁殖能力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具有的成年子代数目,④的适合度就是一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的成年子代数目与繁殖能力最强的基因型所具有的成年子代数目之比,⑤种群中具有最强繁殖能力的基因型适合度最高,等于1。每个给分点0.4分。表述不同,根据含义酌情给分。 基因转变(即基因转换) 在杂合子的配子形成过程中,①如果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换刚好发生在两个等位基因所在的基因座内,②由于分支迁移形成的异源双链区的不同处置方式,③就可能造成类似于一个等位基因被另一个等位基因置换的后果,这种现象叫基因转变。 反映了第①和②层意思,各0.5分,③第层意思1.0分。表述不同,酌情给分。 合子诱导 ①溶源性细菌的Hfr菌株,②在与受体菌株(F-)的结合过程中,③如果结合时间足够原噬菌体进入F-,④则原噬菌体在部分合子的诱导之下开始自主繁殖并进入裂解周期。 前三个给分点每个0.4分,第四个点0.8分。用容许不同表述。
表述方法不同,根据含义酌情给分;意思不完整,酌情扣分。
名词解释解答要求
本来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表现为独立遗传的基因,只因它们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使易位杂合体的这两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取向产生的4种配子中,只有2种亲本型的可育。表现为类似完全连锁的现象。
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①(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假说;②(魏斯曼)提出种质论,支持选择理论但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③(孟德尔)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④(摩尔根)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⑤(贝特森)用“Genetics”一词命名遗传学;⑥(约翰森)提出“Gene”一词,代替遗传因子概念,首先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概念;⑦(摩尔根)提出了连锁交换规律及伴性遗传规律;⑧(比德尔、泰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⑨(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1900)年由(狄·弗里斯)、(科伦斯)、(冯·切尔迈克)三个人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该年被定为遗传学诞生之年。
3、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4、(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
5、(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根本的两个特征。
6、(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1、1900年(B)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A.达尔文B.孟德尔C.拉马克D.克里克2、遗传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英国遗传学家(A)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A.贝特森B.孟德尔 C、魏斯曼 D、摩尔根3、遗传学中将细胞学研究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结合,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是(C)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D.微生物遗传学4、遗传学中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这是(D)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D.微生物遗传学5、荻.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年。
刘庆昌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代表的是性状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代表的是性状的不稳定性,是绝对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内在因素。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 ,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个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和不可遗传(non-heritable)。
变异考察生物遗传与变异应该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进行。
达尔文: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sis)达尔文在解释生物进化时也对生物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认为: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观点,认为生物性状变异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因子假说认为: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控制。
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遗传学研究生物在少数几个世代繁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遗传、变异现象与规律,生物进化研究生物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发展方向。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育种实践,防止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类。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质、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DNA合成、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以及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4、RNA的转录及加工:三种RNA分子、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多对基因的遗传、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某2测验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及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及其发生机制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两点测验、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着丝点作图5、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6、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2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2、重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3、倒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利用易位制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名称、染色体组成、联会方式)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员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4、非整倍体:亚倍体(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四体),三体的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说、超亲遗传2、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3、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显性3表现形式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5、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单标记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应用(3方面)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纯合率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4、杂种优势利用与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结构(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性导的作用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5、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4质粒的遗传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概述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4、基因组测序策略:鸟枪法、重叠克隆群法5、基因组图谱的应用(5个方面)6、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组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翻译水平的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5控、蛋白质加工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环境条件的影响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基因与发育模式、基因与发育过程3、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4、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6。
遗传学部分整理复习提纲
遗传学部分整理复习提纲遗传学部分整理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 最重要⼈物的贡献、年份、论著1900年,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遗传学的诞⽣,贝特⽣发现了连锁现象,但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发现连锁与交换规律的科学家是摩尔根。
约翰⽣最先提出“基因”⼀词。
斯特蒂⽂特绘制出第⼀张遗传连锁图。
1953年,⽡特森和克⾥克提出DNA分⼦结构模式理论。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重要概念:染⾊体: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组蛋⽩及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异染⾊质:染⾊质上染⾊深,通常不含有功能基因,在细胞周期中变化较⼩的区域,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体。
A染⾊体:真核细胞染⾊体组的任何正常染⾊体,包括常染⾊体和性染⾊体(A染⾊体在遗传上是重要的,对个体的正常⽣活和繁殖是必需的。
其数⽬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化对机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B染⾊体:在⼀组基本染⾊体外,所含的多余染⾊体或染⾊体断⽚称为B染⾊体,它们的数⽬和⼤⼩变化很多。
⼀般在顶端都具有着丝粒,⼤多含有较多的异染⾊质。
随体:位于染⾊体次缢痕末端的、圆形或圆柱形的染⾊体⽚段。
胚乳直感(花粉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直接表现⽗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或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表现⽗本的某些性状。
⽆融合⽣殖:雌雄配⼦不发⽣核融合的⼀种⽆性⽣殖⽅式。
巨型染⾊体:⽐普通染⾊体显著巨⼤的染⾊体的总称。
有丝分裂⼀般没有同源染⾊体联会,果蝇唾腺中的多线染⾊体,染⾊质线不断复制,但是染⾊体着丝粒不分裂。
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过程中,同源染⾊体彼此配对的过程。
⼆价体:减数分裂前期Ι的偶线期,同源染⾊体联会形成联会复合体的⼀对染⾊体。
单价体:在特殊情况,减数分裂前期Ι的偶线期联会时,存在不能配对的染⾊体。
同源染⾊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对染⾊体,⼀条来⾃⽗本,⼀条来⾃母本。
组型分析:利⽤染⾊体分带技术等,在染⾊体长度、着丝粒位置、长短臂⽐、随体有⽆特点基础上,进⼀步根据染⾊的显带表现区分出各对同源染⾊体。
遗传学详细复习资料
遗传学名词解释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部位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2.数量性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一类遗传性状。
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部分DNA转移到受体菌内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4.遗传力;可遗传变异占变异总量的百分比。
5.F’因子:F因子因为不正确环出而携带有细菌染色体一些基因,这种携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的F因子称为F’因子。
6.胚乳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7.广义遗传力:通常定义为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8.孟德尔群体:通过个体间的交配结果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9.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10.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11.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12.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3.母性影响: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叫做母性影响14.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15.狭义遗传力: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6.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彼此相同,遗传性质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
17.基因:在DNA分子链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8.质量性状:表现型和基因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
19.细菌的接合:是指供体细胞的遗传物质通过细胞质桥单向地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通过交换而发生重组的过程。
20.雄性不育:即雄蕊或雄花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花粉,但雌蕊和雌花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的现象。
21.保持系: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将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及答案篇一: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复习)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1.名词: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家族性疾病:指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将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
2.遗传病有哪些主要特征?分为哪5类?特征:基本特征:遗传物质改变其他特征:垂直传递、先天性和终生性、家族聚集性、遗传病在亲代和子代中按一定比例出现分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3、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应用。
第2章1.名词:(第七章)核型: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称核型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Denver(丹佛)体制经配对、排列,进行识别和判定的分析过程,成为核型分析2.莱昂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间期体细胞核内仅有一条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体细胞中所有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
(3)两条X染色体中哪一条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3.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主要化学成分DNA和组蛋白;分为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第3章1.名词:基因:基因组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物理和功能单位。
基因组:一个体细胞所含的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家族:指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
2.断裂基因的结构特点,断裂基因如何进行转录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一个断裂基因能够含有若干段编码序列,这些可以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在两个外显子之间被一段不编码的间隔序列隔开,这些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
转录:基因→hnRNA→剪接、戴帽、加尾→mRNA。
3.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方式和个方式特点。
遗传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学水平,造福人类。
孟德尔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首次提出别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根本规律。
贝特生年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约翰生于年发表『纯系学说』,并且首先提出『基因』一词,以代替孟德尔遗传因子概念。
摩尔根等用果蝇试验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年阿委瑞用试验方法直接证明是转化肺炎的遗传物质。
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份子结构模式理论。
第二章态分析的过程。
形态特征:必备:主缢痕、着丝粒随体。
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染色体大小〔长度〕差异都很大,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一样。
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性细胞那末是成单的。
和蛋白质构成,其形态数目有种系的特性。
第三章验证别离定律的方法: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
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上的每一对基因发生别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个体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
因。
基因互作:由于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遗传现象。
两对基因中惟独一对基因为显性或者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互补作用。
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现越明显的现象,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累加作用。
第四章间的交换与重组。
换的频率。
交换型子囊数x x —型〔雄杂合型〕;型〔雌型型杂合型〕又称伴性遗传。
穿插遗传:父亲的性状传给女儿,母亲的性状传给儿子的遗传现象。
人类的性连锁,例:血友病、色盲。
鸡的性连锁,例:芦花鸡的毛色遗传。
第五章份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添加,缺失或者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修复的方式包括: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双链断裂修复,重组修复。
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物理诱变,化学诱变。
基因突变的普通特征:①突变的重演性②突变的可逆性③突变的多方向性④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⑤突变的平行性和独立性。
论述化学诱变的因素有哪些?作用又是什么?① 碱基类似物。
是与正常碱基结构相似, 能在制过程中可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份子中的化合物,如和等。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遗传与变异概念: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填空题: 1、玉米种子的淀粉性(A)基因对砂糖性基因(a)为显性,一个纯系砂糖性玉米的雌蕊接受了淀粉性的花粉,它所产生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_____ Aaa _____。
2、在AaBbCcDd×AaBbCcDd的杂交中,①每一亲本能产生 16种配子②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81 种。
③后代的表型种类有16 种(假定4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
④后代中表现A_B_C_D_表型的占 81/256。
⑤后代中表现aabbccdd表型的占1/256 。
3、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__前期Ⅰ的偶线期____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前期Ⅰ的粗线期______期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交换;__前期Ⅰ的双线期____期发生交叉端化现象,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中期Ⅰ,后期Ⅰ_同源染色体_____染色体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___后期Ⅱ_____期。
4、金丝雀的黄棕色羽毛由性连锁隐性基因a控制,绿色羽毛由基因A控制。
在一组合的后代中,所有的雄雀都是绿毛的,雌雀都是黄棕色的。
该组合的亲本父本基因型为Z a Z a,母本基因型为Z A W 。
5、全部的哺乳类动物为XY型类型性决定;家禽几乎为ZW型类型性决定;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倍数决定的;果蝇的性别由性指数决定的。
(完整版)遗传学复习(刘祖洞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第二版)
一.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前进发展的条件,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就失去意义,生物也就不能进化了。
二.孟德尔定律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2.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 ):F1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如红花。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如白花。
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性状分离。
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3:1。
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实现条件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
遗传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一、什么是遗传学1.基本概念:遗传学、遗传、变异、基因2.遗传学的任务二、遗传学的发展1.遗传学诞生之前的阶段:Mendel的贡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经典遗传学阶段:Morgan的贡献——连锁交换定律3.分子遗传学阶段:Watson和Crick 的DNA双螺旋模型,顺反子学说,乳糖操纵子学说,遗传工程,基因克隆等。
三、遗传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农业、工业、医学、环境、国防等。
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遗传学、遗传、变异、基因)以及遗传学的任务2.熟悉遗传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3.一般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复习思考一、名词解释遗传学、遗传、变异、基因二、简答题遗传学的任务有哪些?三、填空题1.遗传学诞生于________________(1900年)2.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Mendel)3.提出连锁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Morgan)4.1953年,最早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和_______(Crick Watson)5.1958年,提出顺反子学说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Benzer)6.1962年,提出乳糖操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Monod Jacob)第二章孟德尔定律主要内容一、分离定律1.分离现象:杂交、自交、测交2.分离定律内容: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3.分离比实现的条件二、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3.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4.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三、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概率及计算2.二项式展开公式:P(A)=C m n p n q(m-n)3.X2测验:步骤(4);公式:X2=Σ[(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注:X2(0.05,1)=3.84 X2(0.05,2)=5.99 X2(0.05,3)=7.82目的要求1.必须熟悉双亲形成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的计算方法。
遗传学 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1、中断杂交试验一种用来研究细菌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方式的试验方法。
把接合中的细菌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把样品猛烈搅拌以分散接合中的细菌,然后分析受体细菌的基因顺序。
是大肠杆菌等细胞中用来测定基因位置的一种方法。
2. 母性影响由于卵细胞质中存在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代谢产物,使子代的性状并不受本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表现与母体相似性状的遗传方式。
3.抑制作用在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表现,但对其它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效应。
4、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指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其原因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上。
细胞质遗传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最成功的例子是杂种优势利用中质核互作型控制雄性不育现象。
5、转换与颠换转换:指DNA分子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的突变方式;颠换:指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嘧啶碱基替换,或嘧啶碱基被嘌呤碱基替换的突变方式。
6、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7、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
8、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9. 影印培养法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把长有细菌菌落的培养皿倒过来印到绒布上,接着把无菌培养皿倒过来,在绒布上印一下,将每一菌落接种到相应的位置上。
4. 母性影响:由于卵细胞质中存在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代谢产物,使子代的性状并不受本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表现与母体相似性状的遗传方式。
10、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概念对比说明(名词解释)遗传学与基因工程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由于生命体的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所以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指按照人们预先设计好的蓝图,从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体外操作,将外源基因加工后插入到质粒和病毒等载体中,转化受体细胞并使目的基因得以扩增和表达,从而实现人们定向改造生物,得到人们所需的生物性状或基因工程产品的技术。
其核心技术为DNA重组技术。
亲缘系数与近交系数亲缘系数:是指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
近交系数:是指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遗传与变异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等位基因与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形式之一。
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
一倍体与多倍体一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形成的细胞或个体。
异源多倍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相同物种杂交,其杂种的染色体组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整倍体:是指具有某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总复习资料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与传递、变异与进化、表达与调控等规律的科学遗传与变异遗传: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变异:指生物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现象。
了解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掌握遗传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
(1)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39年):主要特征是研究工作从个体水平进展到细胞水平。
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是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建立了染色体遗传学说摩尔根Morgan 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稳定性很高,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的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体现出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表现;生物进化的材料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论点。
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2)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1940~1952年):主要特征是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
3)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1990):要特征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本质,包括基因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调控等。
(4)基因组和蛋白质时期标志:1990年4月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两个方向①基因组学②体细胞克隆,干细胞研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 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分离现象:在子二代中有出现的性状。
基因座:等位基因:成对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点上。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是可以观测的纯合体:成对的基因相同。
杂合体:成对的基因不同真实遗传: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方式。
回交:把被测验的个体与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测交: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 根据测交子代(Ft)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概率的计算(1)相乘法则: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
(2)相加法则: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各自发生概率之和。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1)分离定律:指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相互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两种配子的数目相同。
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
2)自由组合定律: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例外:基因连锁时,不符合这一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 非等位 ) 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的实质: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使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意义。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从遗传学意义)(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简述动物或植物精、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高等植物的生活史:雌配子(卵细胞)的形成:雌蕊(心皮)原基—幼小子房(柱头、花柱、胎座)—胚珠—雌配子体(卵细胞);雄配子的形成:雄蕊原基—花丝、花药—花粉—花粉管动物的生活史:精细胞的形成:性腺(精巢)--精原细胞2n —初级精母细胞2n—次级精母细胞n—精细胞n—精子卵细胞的形成:性腺(卵巢)--卵原细胞2n--初级卵母细胞2n--次级卵母细胞n,第一极体---卵细胞n,第二极体完全显性:杂种子一代表现的是双亲性状之一,而不是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不完全显性:杂种表现型不倾向于亲本性状而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性状。
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个体中出现,这是由于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产生有差异的酶并分别发生作用的结果。
镶嵌显性:双亲性状可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复等位基因:在同一个基因座中两个以上且作用类同的一组等位基因。
致死基因:一因多效: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型效应。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某个性状表现受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基因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基因型一样,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表型相同;环境不同,表型未必一样;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并不决定某一性状的必然性,只是表明性状发育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实现还需要取决于环境。
基因型是发育的内因,环境是发育的外因,表型是发育的结果。
正确理解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注意各种分离比)。
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与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完全显性:杂种子一代表现的是双亲性状之一,而不是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特点:1、杂种子一代表现为双亲性状之一;2、显性纯合体与显性杂合体在表型上无任何差别;3、子二代表型比为3:1。
机理:1、一对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显性基因,那么它所产生的酶或基因产物就足以使它所控制的性状得以完全表现;2、正常基因在突变后就丧失了合成酶的能力,而导致病症,如黑尿症。
不完全显性:杂种表现型不倾向于亲本性状而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性状。
特点:1、杂种子一代表现为双亲之间的中间状态;2、子二代的表型比为1:2:1机理:1、如果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他丧失了一定的合成某种产物的能力;2、在一对等位基因中,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同时存在是才能使它所控制的性状得以表达;只有一个基因存在时,只起一部分作用(即起定量作用)并显性/等显性/无显性/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个体中出现,这是由于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产生有差异的酶并分别发生作用的结果。
特点:1、杂合体同时表现双亲表现的性状;2、F2代表型比1:2:1。
机理:1、M基因突变为N 基因后,并没有丧失合成某种产物的能力,而是改变了合成酶的能力;2、F1的等位基因虽然在一起,但两者都有自己独立的作用,可以产生各自的基因产物,从而使它们的性状在F1同时表现出来。
嵌镶显性:双亲性状可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基因突变后,并没有丧失合成某种产物的能力,而是合成的产物与原来相同,只是合成的产物在不同部位表现出来;这种双亲性状不一定有现隐之分。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即:两对基因控制性状表现,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但不符合9:3:3:1的分离比例,属于基因互作,这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展。
血型的鉴别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影响性别的因素?(性染色体决定的在性别XY,ZW)(1)XY型性决定:在生物界普遍,很多昆虫、某些鱼、某些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
人(男XY,女XX)、果蝇(♂XY,♀XX)♂XY,异配性别;♀XX,同配性别(2)ZW型性决定:主要见于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
家蚕(♂ZZ,♀ZW)、鸡(♂ZZ,♀ZW)。
♂ZZ,同配性别;♀ZW,异配性别了解人类的性别畸形的主要例子.1、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畸形:(1) Klinefelter综合症(47,XXY);(2)XYY个体(47,XYY);(3)Turner综合症(45,XO);(4)多X女人,多X男人2. 基因与性别畸形:睾丸女性化基因tf(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 tf Y个体常表现为女性化。
连锁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非等位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一个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一般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非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独立分配,而是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这就叫做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连锁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出现了少量的重组类型基因交换值:指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频率。
三点测交: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以三对基因为基本单位进行测定,因而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次序。
干涉:每发生一次单交换,它的临近部位再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要减少并发率:干扰程度的大小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次序。
连锁图: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的示意图。
着丝粒作图:以着丝粒作为基因座位,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间的距离。
顺序四分子: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起,而且在子囊中成线状排列。
四分子分析:链孢霉的特点是它的四分体是顺序排列的。
不仅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在子囊中仍连在一起,而且代表减数分裂四个染色单体的子囊孢子是直线排列的,排列的顺序跟减数分裂中期板上染色单体的定向相同。
因此,我们用遗传学方法可以区分每个染色单体,而用细胞学检查方法是办不到的。
连锁交换定律的内容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重组类型的产生是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局部交换的结果。
简述四分子分析及其用途。
(1) 能从四分体不同类型出现的相对频率计算连锁关系;(2) 能计算标记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连锁;(3) 子囊中子囊孢子严格的交互性表明减数分裂是一个交互过程;(4) 分析表明,每次交换仅涉及四个染色单体中的两个,而多次交换则可能涉及二价体的两个、三个以至所有四个染色单体。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1)结构简单。
繁殖力强,世代时间短,容易人工培养。
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2)容易筛选营养缺陷型 , 研究基因的作用( 突变型生长条件与基因作用 ) 。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容易筛选不同的突变型。
(4)便于研究基因精细结构研究基因的重组(重组群体大、选择方法简便有效) 。
(5)便于研究基因表达调节。
遗传物质比较简单,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转化、接合、性导与转导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接合:是指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遗传信息从供体单向转移到受体的过程。
2、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