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介绍 PPT

合集下载

哈尼族介绍

哈尼族介绍

概况
•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 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 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Akha) 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 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 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 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 100万(1982)。分哈雅、碧 卡、豪白 3个方言。

服饰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 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 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 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 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 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
二、哈尼族族源
•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开始进入封建领 主制社会。
•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 府隶属云南行省。
•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 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 官的统治。
父子连名制
• 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自然现象。
• 1 公元五、六世纪,哈尼族社会由原始游牧采来向原始农耕转化,它 的经济基础由不稳定,逐步转向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基础,需 要比较稳定、比较强壮、比较有农耕技巧的劳动力队伍,男人就是这 样一支队伍,男人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地突出上来;
三、经济生活 梯田
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 四季,十里 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 创造的农 耕文明奇观。
地位: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 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 意大利。

哈尼族3月20号讲课课件

哈尼族3月20号讲课课件

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 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 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若是逢年 过节到哈尼人家里作客,主人还会拿 出雪白团圆的糯米粑粑到火塘边烘烤 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双手 捧给客人。客人上路,主人一直送到 村边。
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 室 。 只 有 男 人 可 以 与 客 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 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 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 男室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 在女室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哈尼族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 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 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 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 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 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 “和泥”、“窝泥”、“阿 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 种。如“哈尼”、“僾尼”、 “碧约”、“卡多”、“豪尼”、 “白宏”、“布都”、“多尼”、
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 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 辈 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 仅 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 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 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 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 的部分,它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对挽 歌唱词掌握得多寡深浅,无形中也成了衡 量哈尼女子是否聪颖能干的尺度之一。姑 娘少妇一遇丧事,便群起聚集丧家,实地 摹仿学习。因而整个场面,真假哭声混杂 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然而一曲丧家哀 歌唱下,也足以让每个听者潸然泪下。
岁时节令
•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开秧 门、新米节、昂玛突
日常生活中的 礼仪与禁忌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的传统教育
• 家庭教育,长辈传授知识 • 口头传统,传承民族文化
哈尼族传统教育的特点
• 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 • 注重实践,培养生活技能
哈尼族的现代教育及其发展
哈尼族的现代教育
• 政府举办学校,普及教育 • 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教育发展
哈尼族现代教育的发展
• 教育水平提高,文盲率降低 •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提高
哈尼族的适应策略
• 适应陡峭地形,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 适应湿润气候,发展水稻种植 • 适应资源丰富,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生活水平
哈03尼族的经济生活方式与
产业发展
哈尼族的传统农业及其特点
哈尼族的传统农业
• 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旱作作物 • 精耕细作,梯田耕作技术独特
哈尼族农业的特点
• 水稻品种丰富,适应性强 • 梯田耕作,保水保肥,提高产量
哈尼族的饮食
• 以大米为主食,擅长烹 饪梯田鱼、哈尼糯米饭等 • 喜食酸辣,注重调料的 运用
哈尼族的社会组织及其变迁
哈尼族的社会变迁
• 封建制度时期,哈尼族社会等级森严 • 新中国成立后,哈尼族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哈尼族的社会组织
• 以家族为单位,实行家族长制 • 家族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哈尼族的未来发展策略及其建议
哈尼族的未来发展策略
• 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 文化传承,保护民族特色
对哈尼族发展的建议
• 政府支持,发展特色产业 • 社会参与,保护民族文化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03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
• 口头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茶文化等传承至今

哈尼族

哈尼族

哈尼族的建筑——蘑菇房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 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 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 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 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 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 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 先喝,如果人多, 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 当劳动归来, 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 水、递上水烟筒。
哈尼族饮食
十月年 六月年 姑娘节 敬老节 “里玛主”节 捉蚂蚱节 吃新米节
风俗习惯
哈尼族葬礼 舞蹈迎亲与“捶新郎” 吃新谷与长龙宴
吃新谷与长龙宴
由NordriDesign™提供
哈尼族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 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 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 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 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 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建筑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 传说远古时候, 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 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 方时, 方时, 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 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 们不怕风吹雨打, 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 面做窝栖息, 面做窝栖息, 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 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 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 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 用石料或砖块砌成,蘑菇房经久耐用, 用石料或砖块砌成,蘑菇房经久耐用,冬 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 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 与巍峨的山峰 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 ,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 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哈尼族

哈尼族

哈尼族妇女生了小孩后, 哈尼族妇女生了小孩后,忌讳外人 进入产妇家, 进入产妇家,要在门上悬挂红泡刺 野姜、 儿、野姜、笋叶剪成的人像和 锯 形木刀等物。见到这些东西, 形木刀等物。见到这些东西,外人 就不能进入产妇家了。 就不能进入产妇家了。假如因不知 道而闯入者, 道而闯入者,主人会把婴儿 抱出 依次递到第一位客人的怀里。 来,依次递到第一位客人的怀里。 这时客人应轻轻地接过婴儿抱一下, 这时客人应轻轻地接过婴儿抱一下, 然后留下一点钱物给孩 子,以示 祝贺。 祝贺。
日常生活中的禁忌
哈尼人家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 堂屋,里面有祭祖处, 堂屋,里面有祭祖处,外人不能擅自入内 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锅庄 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核心, 石或三脚架切记不能用脚踩, 石或三脚架切记不能用脚踩,不能向火塘 内吐口水,不能用脚扒火塘内的柴火, 内吐口水,不能用脚扒火塘内的柴火,也 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哈尼人家的门槛忌站, 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哈尼人家的门槛忌站, 忌坐,忌讳用刀砍。 忌坐,忌讳用刀砍。
哈尼族的服饰
哈尼族的建筑——蘑菇房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 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 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 地形变化,因地制宜, 地形变化,因地制宜, 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 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 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 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 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 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 小者仅有簸箕大, 亩,小者仅有簸箕大, 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 亩。
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 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棚子内外已摆满 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 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一位能歌善 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 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紧跟其 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 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他端着上置三只碗 葫芦的簸箕 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 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向每一桌取一点酒 待酒席快要结束时, 菜。待酒席快要结束时,一位厨师端着放 有八只大碗的竹筛, 有八只大碗的竹筛,从厨房里出菜肴。 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 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 众宾客纷纷离席, 众宾客纷纷离席,围成一圈又一圈欢舞高 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 歌,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 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8页PPT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8页PPT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பைடு நூலகம்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哈尼族介绍PPT课件

哈尼族介绍PPT课件

涵丰富,反映了本民族所处的自然
环境、民族历史,农耕活动、图腾
崇拜、社会礼俗等等。
.
7
好的,那么接下来…… 给你们介绍哈尼族的 长街宴 吃货们,注意啦!!!
.
8
长街宴
长街宴作为哈尼十月年中的一个习 俗,是一个祈福的宴席。因此,不同肤 色、不同国度的人,都带着一种美好的 愿望,像朝圣一般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长 街古宴盛会,品宴席上福寿安康的“祝 福”美食。手里夹着一双筷子,从“龙 头”席沿街吃到“龙尾”,互相祝福事 事顺心,家兴业旺,平安幸福。
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 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 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 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 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 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
3
.
4
身穿哈尼服饰的孩子们
.
5
哈尼族婚礼服饰
.
6
哈尼族的服饰不仅异彩纷,而且内
用石料或砖块砌成,蘑菇房经久耐用,冬
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
与巍峨的山峰
,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
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
29
.
30
.
31
.
3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 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 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 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 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 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
水、递上水烟筒。
.
33
茶酒的礼仪
客人到家,要是没到吃饭 时间,主人会喜笑颜开地 倒上一怀自家种、自家采 自家加工的浓茶。进餐时,全家老小都要起 身让座,主人会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

哈尼族课件

哈尼族课件

服饰
• 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长于 用蓝靛染布,男子穿对襟 上衣和长衣和长裤,用青 布或白布包头。女子因地 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红 河等地妇女上穿右襟圆领 上衣,下着长裤;墨江等 地妇女上衣外套一披肩, 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 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穿 短裙,打护脚,也有着长 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银饰, 无论纽扣、耳环、项圈、 手镯和胸饰,皆用银制。 衣襟、环肩、袖口、裤脚、 腰带等服饰上,多有镶嵌 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花纹 图案。
饮食
• 哈尼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欢吃酸、辣食品,善 腌酸菜。采用各种野菜做汤,用带有香味的叶子放在 蔬菜中做调味品。
• 哈尼人每家都有大小不一、永不熄灭的火塘,而每个 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一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 菜用一个火塘支蒸锅;还有一个火塘专煮猪食,从不 混用。
• 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 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农历十月的 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每家杀一只 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家庭每个成员吃一块,出嫁的姑 娘不得食。
云南原生态哈尼族文化
• 祭祀 龙神 树仪 式
• 数百 哈尼 同胞 跪拜 龙树 神
• 龙日
按照哈尼族的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数 起,第一个属龙的日期便被称为“龙日”,今 年阳历的2月27日(农历正月初十)正好是哈 尼族的“龙日”。举行了“阿玛昭”(即“龙树神”) 的迁居仪式。
概述• 哈尼族ຫໍສະໝຸດ 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
• 哈尼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风。
• 哈尼族的服饰多为黑色、蓝色镶彩色花边。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 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老人喜戴帽。女青年爱用银链、银币、 银泡为胸饰。

全面云南美丽的哈尼族.ppt

全面云南美丽的哈尼族.ppt
哈尼族渊源干古代的羌人族群,在千百年的历史岁
月里,经过漫长的迁徒历程,最后定居于滇南的群山 峻岭之中。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 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个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 干个土语。哈尼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尼族的婚俗
过节期间前一年出嫁 的姑娘可以到山林里聚 会.互相诉说自己的新 婚生活,外人不得偷听。 如有人偷听者,此人会 被受到惩罚。婚前青年 男女社交自由,如果男 女双方情投意合,由双 方的老人同走一段路, 如果在路上没遇见兔子、 狼等野兽,就算定婚了。
尼族有“卡多”、
“尼”、“碧的”等自 称,他称20多种,解放 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的历史悠久,早
期与彝族、拉祜族等同
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
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
先民之一,全省哈尼族人口有 132.52万余人(1998年统计数),占云南省少数民 族人口总数的9.99%。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 普专查统计,哈尼族有1424990人。从行政区属上看,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 茅地区、玉溪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洲等地州市。其 中,墨江县、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元江县、普 洱县、江城县和镇沅县是哈尼族最大的聚居区域。
云南少数民族51003 隋娜妮
1
古老的哈尼族
哈尼族的介绍 哈尼族的风俗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哈尼族
哈尼族共125万多人, 其中云南省124.8万多 人,主要聚居在红河和
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育“指路 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 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 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哈尼族

哈尼族

• 以上是哈尼族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除此 之外还有很多节日。
•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 千百年来经久
不衰, 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
乐的形式, 来展示本民族的精神世界, 表达
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
和向往, 是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
民歌与舞蹈
• 哈尼地区存在大量的、在
山间田野即兴演唱的民歌, 称作“阿茨”、“阿其” 或“阿勒儿”等。这种歌 常以歌唱爱情、歌唱劳动 或生活所感为主要内容, 曲调嘹亮舒展,旋律优美 动人。
•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哈 尼族小伙子爱好弹三弦和四弦,姑娘们喜 欢吹“巴乌”和“响蔑”。 “巴乌”用细 竹管制成,形状象笛,音调幽雅深沉,适 于抒发感情。“响蔑”是一种竹片制的吹 弹乐器,声音细腻柔和,如同窃窃私语, 最适于表达初恋少女的微妙心情。主要舞 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 其民歌分为“哈八惹”和“阿其古”两大 类;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 罗作舞等;乐器有俄比、扎比、三弦、四 弦、响篾、竹脚铃、牛皮鼓、铓锣等,巴 乌更为哈尼族独有乐器。
• 叶车女子向以多衣为荣,因为它表示家庭 富裕又显得好看。上衣分外衣、衬衣、内 衣三种,通常在内衣下摆处加数道青蓝色 假边,显得鳞次栉比,令人目眩。不过, 到了年节喜庆之日,姑娘们就真的多衣了: 七件外衣、七件衬衣、一件内衣。同时, 手戴银手镯,胸前挂一对银链,腰的两侧 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显 得多姿健美。
不同的服饰
哈尼族建筑
•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 • 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 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 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 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 分二、三层的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有风韵:前 廊与正房前墙相接,耳房与正房一(两)侧相连; 前廊与耳房顶部均为坚实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 憩纳凉又可晾晒收割的农作物;正房二层全部用 泥土封实,然后在三四米高处再铺盖茅草顶。

《哈尼族的服饰文化》课件

《哈尼族的服饰文化》课件

哈尼族男子的服饰
日常服饰
哈尼族男子的日常服饰以长衫、长裤为主,颜色较为素雅,通常为深色系。在 服装的细节上,如领口、袖口和裤脚等处,常有精美的刺绣或镶边装饰。
节日服饰
在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时,哈尼族男子会穿着特别定制的服饰。这些服饰色彩更 为鲜艳,刺绣图案也更为复杂,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哈尼族女子的服饰
现代社会的审美和穿着需求。
市场开发
通过市场开发,将哈尼族服饰推 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其传承和 发展,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
济效益。
05
总结与展望Leabharlann 总结哈尼族服饰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总结
特点
哈尼族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 值,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 民族精神内涵,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 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
通过了解这些民间传说,可以更 深入地了解哈尼族服饰的文化内 涵,感受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
04
哈尼族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传承
哈尼族服饰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01
02
03
吸引游客
哈尼族服饰独特的款式和 图案吸引着游客,成为旅 游纪念品和拍照道具。
文化体验
在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体 验穿着哈尼族服饰拍照、 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 哈尼族文化。
日常服饰
哈尼族女子的日常服饰通常为短上衣、长裙,搭配绣花鞋。 上衣多为浅色系,裙子的颜色则较为丰富。绣花是哈尼族女 子服饰的一大特色,她们会在衣服的各个部位绣上精美的花 卉、动物等图案。
节日服饰
与男子一样,在节日或庆典时,哈尼族女子会穿着更为华丽 的服饰。这些服饰的布料更为考究,刺绣工艺也更为精湛。
化的风格。
哈尼族服饰在历史上也受到汉族 的影响,如刺绣、印花等工艺。

哈尼族介绍

哈尼族介绍
哈尼族有155.8万人,哈尼族主 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哈尼梯田 物产 服饰 民居 饮食
婚姻 宗教信仰 节日 禁忌
这就是著名的哈尼梯田,2013年6月被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 杰作。哈尼族居住在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哈尼族所居之 处皆有梯田。
(紫胶)
(普洱茶)
墨江哈尼族所产的紫胶质 量优良,居全国首位。
普洱、西双版纳哈尼族聚居 的广大山区,是中外驰名的 “普洱茶”的故乡。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 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 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 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 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 尼族服饰的主色调。
哈尼族常年以大米和玉米为 主食,逢年过节吃粑粑和糯 米饭。缺米地区,以玉米和 其他杂粮为主食。善腌咸菜, 尤以做豆豉出名。喜吃酸、 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嗜烟、酒。
一夫一妻制是哈尼族的基本婚姻 制度。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 迎亲方式是领婚:男方家派出媒 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 领回来。领婚者到了女方家,新 娘却被女伴藏起来了。领婚者绞 尽脑汗地商讨对策,不停地与女 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计地要找 到新娘。想尽种种办法,通过层 层关卡,最后领婚者终于找到了 新娘,又经过一波三折,女方家 才同意领走新娘。
红河及墨江等内地的哈尼族,多在 朝阳的山腰地带建寨,住房一般是 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柱,屋顶 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平 顶的“土掌房”,较为普遍而适用, 既便于取材防火,又可将房顶做阳 台晒场。

民族建筑与文化 哈尼族 等PPT课件

民族建筑与文化  哈尼族  等PPT课件


5

饮食
生活习俗
满族先人的饮食风俗,简单而又古朴。除多食猪肉外,山果、野菜、

鱼虾、野兽也是他们的经常食物。满族还喜粘食,饮米儿酒。火锅、白肉血 肠等膳食,以独特的风韵已被其它民族所喜欢,至今饮誉大江南北。最为出
名的就是满族八大碗。

6
文化习俗

满族及其先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
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端出 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 干、瓜果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 心和饼干
21
服饰特高点山族


1,维吾尔族服饰颜色艳丽

2,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

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

22
房屋建筑高山族



住房一般为土木、砖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
耕。
满族先民们在此间已能加工皮革,制造陶器,制作木器和粮食加工。到

渤海时期冶铁、制造铁器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生活工具和兵器普遍应
用。并能纺纱布、绸、缝制鞋帽,编织筐篓,造出精美的灵石、兽骨、 金银珠宝工艺品。

4

服饰
生活习俗
满族世居东北地区,气候严寒,其生活习俗呈现出北方民族的地域特点。

其服饰多长袍紧裤,喜尚毛皮。名目繁多的各种饰品,独具特色的男女鞋帽。时 至今日风靡国内外的旗袍,具有浓郁的满族服饰特点。

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

9
烟囱,满语称"呼兰",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

孔道与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烟囱多用土坯或砖砌成。满 族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

英语课件-哈尼族

英语课件-哈尼族

With their intricate patterns and
bright colours, it is hardly
surprising if these curiouslooking painted bulls attract close attention. But the reason behind their colourful hides is actually meant to ward off intruders.
Mushrooms room, by definition, is the housing shaped like a mushroom. Its wall, brick, stone or brick above and below ground each half a meter, with a splint on the real section of the soil Chung shift used for the walls, the last roof covered with multiple thatched four bevel. Internal structure, usually from the main house, front porch (equivalent to the main house vestibule) and penthouse.
The Hani minority tale preached that the painted bulls would scare away tigers from wandering into their homes. And this tradition now gives people the prefect excuse to show off their artistic talents.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18页PPT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18页PPT

哈尼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那么接下来…… 给你们介绍哈尼族的 长街宴 吃货们,注意啦!!俗,是一个祈福的宴席。因此,不同肤 色、不同国度的人,都带着一种美好的 愿望,像朝圣一般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长 街古宴盛会,品宴席上福寿安康的“祝 福”美食。手里夹着一双筷子,从“龙 头”席沿街吃到“龙尾”,互相祝福事 事顺心,家兴业旺,平安幸福。
哈尼族建筑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 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 方时, 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 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 面做窝栖息, 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 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 用石料或砖块砌成,蘑菇房经久耐用,冬 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 与巍峨的山峰 ,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 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 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 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 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 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 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 水、递上水烟筒。
茶酒的礼仪
客人到家,要是没到吃饭 时间,主人会喜笑颜开地 倒上一怀自家种、自家采 自家加工的浓茶。进餐时,全家老小都要起 身让座,主人会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 先 给客人斟酒,当给所有人斟完酒后,还要给 客人再斟一次,以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 客人饮过酒,主人会随时添茶水。
首先来看看他们的服装
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 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 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 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 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 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身穿哈尼服饰的孩子们
哈尼族婚礼服饰
哈尼族的服饰不仅异彩纷,而且内 涵丰富,反映了本民族所处的自然 环境、民族历史,农耕活动、图腾 崇拜、社会礼俗等等。
哈尼族饮食
十月年 六月年 姑娘节 敬老节 捉蚂蚱节 吃新米节
哈尼族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 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 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 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 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 盛大的葬礼。
Thank you !
我相信每一桌的食物好多都是你们没有吃过的哟,^_^比如说…..
接下来看看我们的 哈尼梯田
• ,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 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 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 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 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 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是红河 哈尼梯田的核心区。2013年(癸巳年)6月 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 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族
Introduction
哈尼族的介绍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 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 区,现有人口163.0万人(2010年人口普 查),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 于开垦梯田。有十月年(扎勒特节)、六 月年(苦扎扎)等节日。哈尼族人使用哈 尼语,分哈雅、碧卡、豪白3种方言,各方 言中又包含若干种土语。哈尼族原来没有 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