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第三章(图表)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图表)国际经济学

(二)特定要素模型 通常,我们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 而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那么有生产函数表达式:
X FX (K X , LX )
Y FY ( KY , LY )
L LX LY
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发生前两个部门的 要素报酬分别为:
wX PX MPLX
wY PY MPLY
(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的技术相同。 3.两个国家的C商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W商品 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两国的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学派
学习要点
1.H-O模型的主要内容; 2.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分配; 3.里昂惕夫之谜及主要解释; 4.要素密集颠倒与H-O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与H-O模型
一、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国际贸易的新古典学派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1879~1952)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 创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理论进入新古典阶段。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由于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 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 1949年在《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一文中对 该定理进行了证明和发展,认为国际要素价格 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所 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也称为H-O-S定理。 所谓要素价格均等定理指的是国际贸易会 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具体地说,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同质劳动获得相同的工资, 国际贸易也会使各国同质资本获得相同的收益。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价格Ⅰ、中国小麦市场
价格Ⅱ、世界小麦市场
c 2
SC A
a
1 eC
bd 进口
B DC
0 20 40 60 小麦(百万吨)
D
b+d 0.67 f
0
S E
D
40小麦(百万吨)
• 说明: • 封闭经济下,中国消费者剩余由c区代表,开放贸
易之后,价格线下移,消费者剩增加,由c区变为 c+a+b+d。结论:开放贸易使一国消费者得利。

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
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
口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 成的价格。
若: 英:17X1000 亚麻布(进口D) 10X1000 细棉 布(出口S)
德:10X1000 细棉布(进口D) 17X1000 亚 麻布(出口S)
可见,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实物形态)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0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B国获利
1︰1.4
• 理论内容: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 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 的价格。
• 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两点补 充:一是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 的范围,二是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 配的问题。
• 这一理论有其局限性 1、以贸易收支平衡 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 而国际交换比例又由相互需求所决定。另 一方面,相互需求数量又由国际交换比例 决定。这明显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 2、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 件,而前者又恰恰是受后者影响和制约, 这里也有循环推论之嫌。 3、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 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 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就业利率与货币通论》
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奖励 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 的一部分; 2、政府干预、保护贸易收支 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只是在 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 使用的手段。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 观点
保护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 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 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
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由于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国家 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各国可采取限 制进口的措施和鼓励出口的政策, 保护本国市场,扩大出口市场,维 护本国的产业结构。
第一节
保护关税说
保护关税说又称制造业保护论, 是由美国金融学家汉密尔顿 (Alexander Hamilton)于1791年在 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制造 业的报告》(Report on Manufacture) 中提出的。
三、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简评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反 映了西方经济由单纯重视企业的经 济运行向重视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 方向的转变。
1 1、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 持私营工业发展; 2、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 国内新兴工业; 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 进口本国急需原料;
4、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5、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 设备输出;
6、建立联邦检察制度,保证 和提高工业品质量; 7、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 内工业发展需要; 8、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强国 内劳动力供给。
(1)原始未开化时期;
(2)畜牧业时期; (3)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 易政策; (4)农工业时期:实行保护贸 易政策; (5)农工商时期:应实行自由 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 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 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 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 “新贸易理论”。( )
二.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 会发生贸易。( )
25
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 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 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 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 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 )
21
三、标准产业内贸易指数
Ti=1- ———————— Xi和Mi代表某特定产业中特定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X和M代表某国家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Ti=0,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Ti=1,存在最大化的产业内贸易
○ ∑│(Xi/X)-(Mi/M)│ ○ ∑│(Xi/X)+(Mi/M)│
22
表2.8 1993年
15
封闭条件 下
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 线(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 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 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 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 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在均衡状态时,社 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 社会无差曲线表示。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
14
图6-1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 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外凸的“张力”,而规模 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 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 的“吸力” 。假设规模经济 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 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TT‘。
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 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国际经济学第3章
•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一种产品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 的生产。 的生产。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12
特定要素模型
–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呢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4
参与贸易的国家都能够从贸易中受益 但是国际贸易的现实是, 但是国际贸易的现实是,对于进口产品的 竞争,各国都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竞争,各国都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本国的不同产业进行保护。 对本国的不同产业进行保护。
5
矛盾: 矛盾 一方面,贸易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各国限制的政策的存在
16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产出, 产出 QM QM = QM (K, LM)
劳动投入, 劳动投入 LM
17
特定要素模型
–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意味着每个工人操作的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 资本量减少。 资本量减少。 • 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都比上 一个要少。 一个要少。
一国的劳动资源配置 (AA)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 增加
QM =QM(K, LM)
20
特定要素模型
三、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价格、
–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 要回答这一问对于劳动的需求取决与本部门产品的价 格和工资率, 格和工资率,工资率取决于制造品和粮食两部 门对劳动的总需求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固定成本下:只有小国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大国可以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递增成本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 工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 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 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
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KX
OX Y Y0 Y1 Y2
LY
OY
(X1,Y2)
(X0,Y2)
E2
X2
(X0,Y1)
E1
Y2
E0
X1
KY
X0
Y1
LX
Y0
E0
(X0,Y1) (X0,Y2)
E1 E2
(X1,Y2)
O
X0
X1
X2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称为社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 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的产出量。即|dY/dX|。
Y
·M ·N
U3 U2 U1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O
(A国)
U3′
·M′
U2′
· U1′ N′
X (B国)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消费点。 BB′表示X和Y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一国的国民预算线①。 ① 国民预算线是指在X和Y的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国民收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Y
B′
C U0
O
BX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型 产 密 品 集 动
为 劳
型 产 品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 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 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 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本 密 集
为 资
K K1 X
E´ X´ E 要素变动 ,X Y两个部门的要 素 不变, OX´ OY´分 两个部门的 产 。
(二)贸易后
B´ C B
X
因为PA<PB,所以A 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Y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A点、B国在A´ 点生产、消费。 开展贸易后,A国生产由 A点下移至B点生产,B 国则由A´点上移至B´点 生产,然后通过贸易, 最终在C点消费。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模式
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进口比率(1979年)
价格定义法
假设工资率(W)表示劳动的价格,利率(r) 表示资本的租赁价格,W/ r则代表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若(W / r)A> (W / r)B,即劳动的 相对价格在A国高于B国,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 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同样,决定一国是否 是资本丰富,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 w/r的大小。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 如前物质定义法所述,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 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两国供给 方面的差异,可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偏向性 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 的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结论: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劳动丰富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ppt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ppt
第三章
第三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 第四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本章提要 思考题
总目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三章>>第一节
H-O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引入了另外一个 生产要素——资本。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 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 两种生产要素)。
在图3-1中,方框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量 L,高 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 K,图中曲线X0表示以OX为 原点的X的一条等产量曲线,Y0表示以OY为原点的 Y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对于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 衡状态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生产均衡时要素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即: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四、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国民供给与需求曲线分别定义为一国某一 商品在某一相对价格下的相应的供给量与 需求量。
国民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表示随着X的相 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量也随之提高。
国民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表示X的国民消 费量与其相对价格成反比关系。
第三章目录
引入另外一个生产要素后,生产可能性边界将 是一条凸状曲线。
二是易于解释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避免了 古典贸易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三章目录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三章>>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 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 量。
首先对我们所考察的经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假 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 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

国际经济学第3章概要

国际经济学第3章概要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 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 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一定存在。 ❖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 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 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4)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计算公式为:
X M
T 1
X M
式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产业或一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
的取值范围介于0和1之间。T愈是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
T愈是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当T=0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出口,
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3.2 产业内贸易理论 3.3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3.4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 3.5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假设甲、乙两国在生产方面的能力是完全 相同的,即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但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因此在封闭经济条件 下,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
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 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 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
Y 120 B`
100
80
60
E

40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P42图
第一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美国生产全部新 产品,并向欧洲出口。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开 始生产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 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 第三阶段,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 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 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 控制。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竞争加剧;产品逐渐实现标准化,创新国的技术垄 断优势逐步丧失,产品由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 转变
第四阶段,新产品进入销售下降阶段,产品实现
标准化,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模仿 国生产增加,与创新国出口竞争,发展中国家的 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控制。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 的品质等级q, OP表示二者的关系 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 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 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 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 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 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 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威尔斯的五阶段论
第一阶段,新产品引入阶段。需大量研发,技术不
确定,美国生产全部新产品,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产量较低,满足国内高收入人群的特殊需求。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生产逐
步增加,国外需求逐步增加,创新国逐步取得规模 经济,创新国的生产和出口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生产技术成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 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 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 家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 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 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 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 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 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国际经济学_3

国际经济学_3

(K/L)X> (K/L)Y
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4
K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
QY2 QY1
(K/L)Y (W/r)1
K QY2 QY1
(K/L)Y (W/r)2 (K/L)X
(K/L)X
QX2 QX1
图3-5 A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
QX1 L
13
(3)要素密集度 ) (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若生产 X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 (K/L)X ,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 且有: 且有:
K2
B(K2,L2) X1 L1 L2 L
图3-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的等产量曲线
8
两种特殊的等产量曲线
K A(K1,L1) K1 K2 L1 B(K2,L2) X1 L2 L K K1 K2 A(K1,L1) B(K2,L2) E L1 L2 X1 L
图3-2 MRTS不变的等产量曲线
17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7
图 3-8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 三、模型基本假设 • 要素禀赋标准模型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 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 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本密集 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 它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在图3—8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要素 价格水平:画一条与X和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都相切 的切线,那么该切线就是单位等成本直线,它在横坐标轴 与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倒数,分别对应于劳动、资本的均 衡价格。 在自由贸易下,X、Y两种产品无论在A国还是B国价 格都是相同的,另外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也完全相同,所 以两国相应产品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也完 全相同,从而两国在均衡时的单位成本曲线也完全相当。 实际上, A、B两国在贸易后要素价格的决定均可由图3— 8来描述,于是,贸易后两国的要素价格自然也就相同。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贸易前,由于两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 格的不一致导致了同种商品价格的不同。 但贸易开始后,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 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不 仅如此,要素的价格和生产中的要素密 集度也会达到均等。
在下图3—8中,XX′、YY′是两条价值均为 1美元的X、Y商品的等产量曲线。但图中 的两条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往常有所不同, XX′、YY′曲线所分别代表的X、Y的产出 水平X0和Y0满足以下条件: Px•X0=Py•Y0=$1 (3.7)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5
三、绝对优势的含义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 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
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

6
四、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贸易基础及形式: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没有“绝对优势”的 产品 。 政策主张: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 ,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 预。
我们知道只要贸易价格坐落在加拿大和美 国贸易价格之间,两国都可从贸易中获利 。那么有什么可以保证贸易价格实际坐落 在 3.0 Pws 0.67 这个区间呢?如果贸易 价格等于4或者0.5将会发生什么呢?
20
第三节
绝对生产率优势和比较生产率优势的对比
绝对生产率优势定义为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贸易伙伴,则 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比较生产率优势(comparative productivity advantage),或简称为比较优势。比较优 势的概念基于当各国使用其拥有最高价值的资源来获得 最大财富的观点。 如果与美国相比,加拿大面包的机会成本更低,则它应 该生产更多的面包并用来交换钢铁。
27
作业:
P36页:1
28
25
第六节 经济重组
提供贸易调整援助(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TAA)的活动在很多国家很普遍 ,包括美国。通过这些活动以延长失业救济 、工人培训以及进口品暂时征税来突然受到 进口冲击的行业提供喘息的空间等形式出现 。
26
小结:

国际经济学第3章.ppt

国际经济学第3章.ppt

孤立均衡
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
▪孤立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 国家 1: (PX/PY) = PA = 1/4 国家 2: (PX/PY)’= PA’= 4/1 i.e., (PX/PY) < (PX/PY)’
国家1在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而国家2在 商品Y上有比较优势.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QF + Q*F
• 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
– 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 贸易条件,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恶 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 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减少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而本国的进口 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 恶化性增长
• 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穷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是该国 的贸易条件极度恶化以至于,该国的福利水平还不 及增长前。
粮食产量, QF
生产、消费和贸易
粮食进口
无差异曲线 D
Q
棉布出口
TT 棉布产量, QC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
粮食产量, QF
D2 D1
Q1
Q2 TT
VV1(PC/PF)1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 贸易条件
•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粮食产量, QF
Q1 Q2 VV1(PC/PF)1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 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
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
– 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 国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 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1b Review
What is opportunity cost? And 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 Under what conditions can we have 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 What i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What doe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look like with a 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
Chapter 3 The Standard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1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will extend our simple model to the more realistic case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Tastes or demand preferences are introduced with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We then will see how these forces of supply and demand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in each nation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under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2c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 is the amount of one commodity that a nation must give up to produce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another commodity. It is another name for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 commodity and is given by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at the point of production. 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of X for Y refers to the amount of Y that a nation must give up to produce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X. Thus, MRT is another name for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X and is given by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at the point of production. If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of Nation 1 at point A is 1/4, it means that Nation 1 must give up 1/4 of a unit of Y to release enough resources to produce one additional unit of X at this point.
a nation must give up to release just enough resources to produce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another commodity. This is reflected in a production frontier that is concave from the origin (rather than a straight line). 1.Resources 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not homogeneous. As a nation produces more of a commodity, it must utilize more and more resources because they ? become progressively less efficient or less sui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at commodity. As a result, the nation must give up more and more of the second commodity to release just enough resources to produce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the first commodity. 2. They are not used in the same fixed proportion or intensity on the production of all commodit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2a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The increasing amounts of one commodity tha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3b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The MRS of X for Y in consumption refers to the amount of Y that a nation could give up for one extra unit of X and still remain on the same indifference curve. This is given by the absolute slope of the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at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and declines as the nation moves down the curve. For example, the slope of indifference curve I is greater at point N than at Point A. The declining MRS shows that the more of X and less of Y a nation consumes, the more valuable to the nation is a unit of Y at the margin compared with a unit of X. Therefore, the nation can give up less and less Y for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X it wants. Comparison: While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in production is reflected in concave production frontier, a declining MRS in consumption is reflected in convex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3a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It shows the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wo commodities that yield equal satisfaction to the community or nation. Higher curves refer to greater satisfaction; Lower curves refer to less satisfaction. Negatively sloped and convex from the origin, Not cross each othe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3.2a The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B)
Concave PPF reflect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 each n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both commodities. Nation 1 must give up more and more Y for each additional batch of 20X that it produces. This is illustrated by downward arrows of increasing length. Similarly, Nation 2 incurs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 terms of forgone X for each additional batch of 20Y it produ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