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椭圆的画法和性质
一.椭圆的定义:
1.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2.椭圆的标准方程:
设M (x , y )是椭圆是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c (c >0),则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又F 1、F 2的坐标分别是F 1(-c , 0), F 2(c , 0),若M 点与F 1、F 2两点的距离的和等于2a (a >c >0),则 |MF 1|+|MF 2|=2a ,
∴ a y c x y c x 2)()(2222=+-+++, 图9-1
整理化简,并且设b 2
=a 2
-c 2
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122
22=+b y a x . 3.椭圆的第二定义:
设动点M (x , y )与定点F (c , 0)的距离和它到定
直线l : x =c a 2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
c (a >c >0),则点M 的轨迹是椭圆。
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直线l 是
椭圆中对应于焦点F 的准线。
常数e =a
c
(0<e <1)是
椭圆的离心率。
图9-2
4.椭圆的参数方程:
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a 、b (a >b >0)为半径作两个圆,点A 是大圆上的一个点,点B 是OA 与小圆的交点,过点A 作AN ⊥Ox ,垂足为N ,过点B 作BM ⊥AN ,垂足为M ,当点A 在大圆上运动时,M 点的轨迹是椭圆。
设点M 的坐标是(x , y ),φ是以Ox 为始边,OA 为终边的正角,取φ为参数,那么
x =|ON |=|OA |cos φ=a cos φ, y =|NM |=|OB |sin φ=b sin φ,
∴ 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φ=φ
=sin cos b y a x (φ是参数).
二.椭圆的画法: 画法1:
图9-4
1.在x 轴上取两点F 1、F 2,使|OF 1|=|OF 2|,用它们作为两个焦点; 2.在图形外作一条线段CD ,使|CD |=2a ,(|CD |>|F 1F 2|); 3.以O 为中心,在x 轴上取两点A 1、A 2,使|A 1A 2|=|CD |;
4.在CD 上分别取C '、D ',使|CC '|=|A 1F 1|=|DD '|;作线段C 'D ',并用“作图”菜单中的“对象上的点”功能在C 'D '上作点M ;
5.分别以F 1、F 2为圆心,用|CM |、|MD |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P 1、P 2两点;同样方法分别以F 1、F 2为圆心,用|DM |、|CD |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P 3、P 4两点;并将这四个点定义为“追踪点”;
6.依次选中点M 、点P 1 (或点M 、点P 2),用“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功能,作出椭圆。
理论根据: 点P 1是两圆的交点,∴ 点P 1到F 1与F 2的距离的和等于两圆的半径
和,
即 |PF 1|+|PF 2|=|CM |+|MD |=|CD |=2a .
说明: M 点不要直接在CD 上取,那样画
出来的椭圆将在x 轴附近断开一段,
因为计算机画的曲线实际上是由若干
条小线段形成的,这些线段的端点是由符合条件的若干个点中随机选取的,当我们使点M 在CD 上运动时,一般情况点C '、D '都取不到,于是画出来的图形就不好看了。
图9-5
画法2:
1.在x 轴上取两点F 1、F 2,使|OF 1|=|OF 2|,用它们作为两个焦点; 2.在图形外作一条线段,使它的长度为2a ,(2a >|F 1F 2|); 3.以F 1为圆心,2a 为半径作圆,在圆上任取一点P ;
4.连接PF 1、PF 2,作PF 2的中垂线与PF 1交于点M ,连接MF 2;
5.将点M 定义为“追踪点”,分别选中点M 、点P ,用“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功能画出椭圆。
理论根据:
点M 在PF 2的中垂线上,∴ |MP |=|MF 2|, ∴ |MF 1|+|MF 2|=|MF 1|+|MP |=|F 1P |=2a . 即点M 到两个定点F 1和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
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画法3:
图9-6
1.在平面中作两条直线,使直线l 为准线,另一条直线AB 与直线l 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为C ;
2.在图形外取两条线段a 和c ,使a >c ;
3.计算c c a -2,在直线AB 上取一点F ,使|CF |=c c
a -2
,点F 作为椭圆的焦点;
4.在线段FC 上,取点A ,使|AF |=a -c , 在CF 的延长线上,取点B ,使|FB |=a +c ,作线段AB ,用“作图”菜单中的“对象上的点”功能,取动点P ;
5.计算e =a c ,度量|CP |的长,计算|CP |×a
c
;
6.以点F 为圆心,|CP |×a
c
为半径作圆,此圆与过
点P 且垂直于AB 的直线相交于M 1,M 2两点;
7.分别选中点M 1和点P (或点M 2和点),用“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功能,画出椭圆。
理论根据:
点M 1到点F 的距离是|CP |×a
c
,点M 1到准线l 的距离
|M 1D |=|CP |,
∴
的距离到直线点的距离到点l M F M 11=a
c
=e . ∴ 点M 1在椭圆上。
画法4:
1.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分别以a 、b (a >b >0)为半径画两个圆; 2.在大圆上取一点A ,连接OA 与小圆交于点B ;
3.过点A 作AN 垂直于Ox 轴,垂足为N ;作BM 垂直于AN ,垂足为M ; 4.分别选中点M 和点A ,用“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功能,画出椭圆。
理论根据:
|ON |=a cos φ, |NM |=b sin φ, 根据椭圆的参数方程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画法5: 1.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分别以a 、b (a >b >0)为半径画两个圆; 2.在大圆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PN ⊥Ox 轴,垂足为N ;
3.计算两圆半径的比k =a
b ,定义
为“标记比”,选中点N ,定义为“缩放中心”;
4.选中点P ,用“变换”菜单 图9-8 中的“缩放”功能,将点P 用标记比缩放得到点M ;
5.分别选中点M 和点P ,用“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功能,画出椭圆。
理论根据:
设点M 的坐标是(x , y ),则点P 的横坐标为x ,纵坐标y 0=b
ay
,
∵ 点P 在圆x 2+y 2=a 2上,∴ 2
222
b y a x +=a 2, 整理得 12222=+b
y a x . 结论:
只要动点P 在一个圆上运动,那么在一个方向上按一定比例压缩或延长PD ,所得到的点M 的轨迹都是椭圆。
三.椭圆中动弦的画法 (一).椭圆焦点弦的画法:
图9-9
1.用参数方程的画法画出一个椭圆,计算它的a , b , c 的值,在长轴上画出两个焦点F 1、F 2(使|OF 1|=c );
2.在大圆上任取一点P ,相应作出它在椭圆上的对应点M ; 3.连接PF 1延长与大圆交于点Q ; 4.作出点Q 在椭圆上的对应点N ;
5.连接MN ,则线段MN 一定过焦点F 1,且点M 、N 都在椭圆上;
6.保留坐标系、椭圆、焦点和焦点弦MN ,隐藏其它的内容,这时选中点M ,在椭圆上拖动它,则点N 相应在椭圆上移动,且MN 始终经过点F 1.
理论根据:
椭圆上的点M 、N 是由大圆上的点P 、Q 得到的,线段PQ 在大圆上经过定点F 1,则相应的线段MN 在椭圆上也经过定点F 1.
(二) 椭圆中过定点M 的弦的画法: 1.用参数方程的画法画出一个椭圆,
标出定点M ;计算两圆半径的比k =
b
a
,定义为“标记比”;
2.作MD ⊥Ox 轴,垂足是D ,以D 为缩放中心,把点M 用标记比缩放,得到点M ';
3.在大圆上取一点P ',作出它在椭圆上的相应点P ;
4.连接P 'M ',延长与大圆交于Q ',
作出点Q '在椭圆上的对应点Q ; 图9-10
5.连接PQ ,则PQ 始终经过点M ,且P 、Q 都在椭圆上;
a=3.116 cm
b=2.592 cm
c=1.729 cm
6.保留坐标系、椭圆、定点M 和过定点M 的弦PQ ,隐藏其它的内容,这时选中点P ,在椭圆上拖动它,则点Q 相应在椭圆上移动,且PQ 始终经过点M .
理论根据:
椭圆上的点P 、Q 是由大圆上的点P '、Q '得到的,线段P 'Q '在大圆上经过定点M ',则相应的线段PQ 在椭圆上也经过定点M .。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由点M 得到点M ',我们看到,只要在纵坐标是以定比
b
a
缩放点M ,就得到了对应点M '. (三) 椭圆中平行弦的画法的画法:
图9-11
1.用参数方程的画法画出一个椭圆,计算两圆半径的比k =
b
a
,定义为“标记比”; 2.在图形外画一条线段AC ,过点A 作水平线AD ,过C 作CD ⊥AD ;
3.选中点D 作为“缩放中心”,再选中点C ,用“标记比”缩放,得到点B ,连接AB ; 4.在大圆上任取一点P ',过P '作AB 的平行线角大圆于Q ';
5.用参数方程的作法,分别作出P '、Q '在椭圆上的对应点P 、Q ; 6.连接PQ ,则PQ 就是与AC 平行的椭圆中的弦;
7.保留坐标系、椭圆、AC 和PQ ,隐藏其它的内容;选中点P 在椭圆上拖动点P ,则弦PQ 始终与AC 平行,且点P 、Q 在椭圆上;
8.作PQ 的中点,标记为“追踪点”,则点P 运动时,可以看到中点的轨迹是一条线段。
理论根据:
在大圆上,P 'Q '//AB ,这个关系保持不变,相应的点P 、Q 是点P '、Q '在椭圆上的对应点,∴ 线段PQ 的斜率保持不变。
那么我们只要找到线段AC 与AB 的关系就可以了。
在这个作法中,改变已知条件AC 的倾斜角,那么相应的PQ 的斜率也发生同样的变化。
四.椭圆切线的画法
(一) 过椭圆上一个定点M 的切线: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一个椭圆,同时标出它的两个焦点F 1、F 2; 2.在椭圆上标出定点M ;
3.以F 1为圆心,椭圆的长轴2a 为半径作圆;
4.连接F 1M 延长交大圆于点N ;
5.连接F 2N ,作F 2N 的中垂线,这条中垂线过点M ,并且是椭圆的切线。
理论根据:
∵ 点M 在椭圆上, ∴ |MF 1|+|MF 2|=2a ,
又|F 1N |=2a ,∴ |MF 2|=|MN
点M 在F 2N 的中垂线上,直线MD 经过点M 且与椭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所以直线MD 是椭圆过点M 的切线。
(二) 过椭圆外一点作椭圆的切线:
图9-13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一个椭圆,同时标出它的两个焦点F 1、F 2; 2.在椭圆外标出定点T ;
3.以点F 1为圆心,椭圆的长轴2a 为半径作圆;
4.以点T 为圆心,|TF 2|为半径作圆,交圆F 1于点P 、Q ;
5.连接PF
2,作PF 2的中垂线MT ,同样连接QF 2,作QF 2的中垂线NT ; 6.直线MT 、NT 都是过点T 的椭圆的切线。
理论根据:
点P 、Q 在以点T 为圆心,|TF 2|为半径作圆上,∴ |TF 2|=|TP |=|TQ |,PF 2的中垂线一定经过定点T ,且中垂线上一定有一点M ,满足|MF 1|+|MF 2|=|MF 1|+|MP |=2a , 点M 在椭圆上,∴ MT 是椭圆的切线且MT 经过点T ;同理NT 也是椭圆的切线且NT 经过点T 。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